分家無果,百無聊賴的朗雲隻能以上香為由出去散心。
平常家裏事都不怎麽管的林國公這時候倒來了章程:“既要去上香,就幹脆去城外的白衣庵看看吧,聽說那裏求子很靈驗。”
朗雲當時就有點羞赧:“伯父,我……。”
林國公一副寬容大度的樣子:“去吧去吧,別忘了帶多點人。你說你和遐兒成親也有段時間了,在子嗣方麵也該上點心。”
朗雲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隻得訥訥地應了。
她坐車出門後才發現,天氣並不是很好。雲沉沉地壓下來,雨淅淅瀝瀝下得沒完沒了。下人都有些顧慮,紛紛勸少夫人不要出門。朗雲想了想臨陣退縮,迴去說不定又得被國公爺嘮叨,還不如出去待個大半天,也算是誠心求子,對林家有“貢獻。”
因著天氣不好,白衣庵裏來進香的人也不多。朗雲在尼姑的帶領下走到正堂,本以為等走了別人,就可以清清靜靜地自己一個人燒燒香,禱告禱告,卻在無意中發現了熟人。
那跪在蒲團上,誠心祈禱的藍衣少婦,不是何凝秋又是誰?
朗雲阻止了要出聲提醒的下人,在她身後靜靜等她拜完起身,才說了話:“秦夫人,好久不見。”
何凝秋一轉身,與她四目相對,笑容帶上點尷尬:“朗——哦,不,如今該稱唿你是林少夫人了。”
朗雲從容應對:“大家本是舊識,又何必在乎這些虛禮?”
何凝秋聽到這句話,也放開了很多,眉目也舒展了:“正是如此。話說來我們也好久未見,不如我且在這裏等你上完香,然後去內室一敘如何?”
朗雲欣然答應。其實她本身與何凝秋並沒有很深的交情,隻不過因著任倚華的交際對彼此略知一二罷了。自打她嫁入林家,因著秦林兩家宿怨,她與何凝秋哪怕是在大場麵上。都不會故意兜攬對方,以免惹家中長輩不樂。
可今日卻是個例外。一是這廟裏隻有她們這兩位“香客”,格外清靜,就算是行跡親密也不會傳迴城中長輩耳朵裏。二是畢竟有幾分情分在。又兼著倚華不在,說說話迴憶迴憶,也能彌補下空虛。三就是這二人來上香的目的了。何凝秋思忖著同是來求子的人,也算是同病相憐,彼此安慰兩聲倒也好過。
待到朗雲拜完了觀音,進到內室,看到的是眉目間籠罩著愁容的何凝秋。
朗雲笑了笑,有的卻是當年的舊稱:“何小姐為何難過?”
何凝秋愣了一下,方醒過神來,接著話調侃道:“潘家妹子來這裏的緣故。就是我憂愁的罪魁了。”
朗雲的眼珠轉了兩轉,寬慰她道:“何小姐何必太心急?既有愛女在側,佳兒自然會來,總比我這膝下空虛的好。”
何凝秋長出口氣:“你們畢竟成婚晚,子嗣還在後麵呢。我卻是自打生了女兒之後。就一直不見動靜,真不知道還有沒有希望添人進口。”
朗雲打探道:“你今天來,可是家中長輩的意思?”
何凝秋愁眉不展,開始吐苦水:“也是也不是。家中舅姑倒還寬厚,隻是那些旁支的嬸娘伯母們每每要拿我無子說事兒。我畢竟是當家的媳婦,如琛他不以為意,我卻不能全當耳旁風。”
她一雙美目看向朗雲:“你呢?林家本不及秦家人口眾多。又是以國公爺為主。國公爺又重情,自原配死後就未續弦,你應該沒有我這麽煩心才是?”
朗雲聳聳肩:“我今日來,正是我們那國公伯父的主意。看重子嗣的,又不隻是女人。”
何凝秋忍不住要笑:“國公爺當真心細如發。”
朗雲歎口氣:“成日待在國公府裏,感覺就像又進了一次宮門。憋也要憋死了。還不如當年跟著倚華的時候,吵吵鬧鬧的痛快。”
何凝秋迴憶起當年,眼睛裏也多了幾分亮色:“是啊,還記得我們一起商量一起救人,當真是快意的很。”
朗雲調侃道:“不隻是快意。還有開心吧?你和秦大人那紅線,不就是那時接上的嗎?”
何凝秋低眉淺笑:“這事說來還有謝謝你和倚華,若沒有你們幫手,隻怕我和他也沒有今日。”
朗雲學著林慕遙和下屬說話的樣子,故作豪邁道:“舉手之勞,何足掛齒。”
何凝秋被她逗得眉眼彎彎:“對了,我這麵好久沒收到倚華的信了,她過得還好麽?”
朗雲將手往袖子裏攏了攏:“還不錯,隻怕我們裏最自在的就是她了。上頭沒什麽拘管的親戚長輩,安人又賢德。冷大人被她吃的死死的,我幹兒子和幹閨女又乖巧聽話……那丫頭,就是命好。”
何凝秋有點疑惑:“那……丫頭?”
朗雲解釋道:“哦,就是倚華。以前在宮裏時候互相叫,到現在也沒怎麽改過來。”
何凝秋反應過來,對倚華所處境地也頗有感慨:“邊疆雖苦,但勝在日子清靜,倒是比我們這熙熙攘攘的京都好多了。”
朗雲寬慰道:“京都也不是不好,隻是多了些愛說是非的人,繞不過去罷了。”
有道是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眾人都以為任倚華跳出三界外五行中,沒有多餘的人敢來指摘她。卻不知光她們一家子的人就夠她受了。
正吃著飯呢,王二嫂就開了腔:“夫人,大人都好幾天不迴家了……。”
倚華夾了一筷子菜:“他公務繁忙。”
王二嫂再接再厲:“連迴來吃飯都不吃了。”
倚華再夾一筷子菜:“他清心寡欲。”
李叔也向著冷澄說話:“昨天我都看見大人辦完公事迴來了,在門口轉悠了半天到底還是迴衙門了。夫人您說這是……。”
倚華沒好氣:“他有病!”
卿遠在旁邊故作老成,唉聲歎氣:“爹可不是有毛病麽?放著好好的家不迴,偏要住在衙門裏。你說他睡哪兒啊?大堂上?”
倚華張口就來:“小笨蛋!衙門裏有主簿待的書房,等人家迴家了,他自然就去待著唄。”
卿遠嘟囔一句:“書房睡起來多難受。”
倚華狠狠地咀嚼口中的青菜:“難受也是他自找的。”
王二嫂來了勁頭:“夫人啊,你這句話說得就不對了。你說小兩口拌嘴,拌兩天就得了唄。你不能沒完沒了啊?你看大人既然都在門口晃蕩了,就證明他有心要迴來。你就去賠個禮把他弄迴來唄!”
倚華放下筷子:“憑什麽我去賠禮?”
王二嫂拍了拍大腿:“人家是男人。要麵子啊。夫人你想想你要他給你低三下四地賠禮,他衙門裏那些官兒怎麽看他?我們怎麽看他?這鎮州城裏的百姓怎麽看他?”
倚華越聽越不對:“等等等等,我們鬧個別扭,怎麽鎮州城的百姓都能知道?”
王二嫂越說越來勁:“那。我看那戲文裏,皇上和娘娘鬧得不開心,滿朝文武連著街頭賣炊餅的都知道了,那京城有多大?鎮州有多大?你說大人再不迴來,可不是賣菜的都明白是咋迴事了嗎?”
倚華一口氣堵在心裏,發都發不出來:“那是戲,不是真的!再說我什麽都沒做,幹嘛我去道歉?”
王二嫂開始鼓動其他人:“繹如,你說,你要不要爹迴來?”
繹如眨巴眨巴眼睛。大聲說了句:“要!”
二嫂看了看卿遠,想說什麽又沒說。
卿遠反倒不依不饒起來:‘二嬸,你什麽意思?幹嘛問她不問我?我雖然不喜歡爹,但也沒要把他趕出去的地步吧。我也要他迴來!”
倚華一拍桌子:“今兒這飯沒法吃了!”
王二嫂見她當真生氣,心裏也有點慌。想說點話挽迴一下,沒想到倚華立刻站起身來,冷笑著說:“你們齊心合力,我倒是惡人了。你說這家裏變天了,也沒人告訴我一聲。”
她飯也不吃,披了披風就要往外走。王二嫂忙去攔著她:“夫人,這是怎麽話說的?剛才是我多嘴。是我的錯,你就是看在孩子份上,也別說走就走啊。”
倚華怒道:“讓開!二嫂子,我叫你二嫂子是敬你,可不是讓你得寸進尺,對我指手畫腳的。怎麽。娘不怎麽管我,你如今倒要頂上她的位置,跟我擺婆婆的款兒了?”
卿遠去攔著她,被她推開:“我算看透了,真是你爹的好兒子!平常跟我親近。一有事的時候還是向著你爹。去去去,一邊去。”
繹如有點被嚇到了,木木呆呆的樣子,倚華終是不落忍,吩咐道:“把繹如抱安人房裏去!”
王二嫂老老實實照做了,張叔李叔都懾於倚華的餘威,不敢動。倚華一甩披風,雄赳赳氣昂昂地就出了門,徑直憑著記憶往香菡家走去。
沒走幾步,王二嫂又追上來了,眼巴巴地跟著她。倚華又怒道:“你又來幹什麽?”
王二嫂小心翼翼地問:“夫人這是要去哪兒?”
倚華斬釘截鐵:“散心!”
王二嫂再問:“那晚上迴來嗎?”
倚華沒好氣:“不一定!”
王二嫂摸摸頭:“夫人的娘家好像不在這兒啊。”
倚華“咬牙切齒”:“你想說什麽?”
王二嫂繼續觀察她:“沒什麽,就是夫人散完了心,還是盡早迴來吧。小姐、少爺不見夫人會慌的,過後老太君問起來也是麻煩。”
倚華本也沒打算“離家出走”,可就不想順著王二嫂的話往下說:“慌什麽慌,他們都多大了還慌?你去衙門,把冷木頭叫迴來他們就不慌了。至於娘嘛,你就跟她說,我命不好,沒娘家,但還偏偏想找個地方待一待,就這樣。”
王二嫂亦步亦趨:“夫人是要去哪裏待啊?”
倚華實在沒辦法,她步子小,甩王二嫂又甩不掉:“去香菡那裏,行了吧。反正謝羽那小子這些天也不在,我去陪她。”
王二嫂鬆了一口氣:“有地方就好,有地方就好。”
倚華自以為擺脫了王二嫂,沒想到她又跟了上來。倚華大怒:“二嫂,你又要幹什麽?知道你跟冷木頭一條心,你是要替他看著我嗎?”
王二嫂怔怔地站在原地,眼裏難得透出委屈來:“夫人,我……。”
倚華也覺得自己這脾氣從頭到尾發的有點過分,她扶了扶額頭,有點語無倫次:“我……我不是那個意思。反正,二嫂子,你就讓我一個人靜一靜好不好?”
王二嫂猶豫地點了點頭,朝冷府的方向走去。倚華一個人背過身去,慢慢地走著,不自覺地覺得有點寂寞。
以前跟冷澄吵鬧,自然家裏人也都是有說道的。隻不過那時候先有朗雲哄著勸著,後又有碧羅,緋煙圍著捧著,後來的香菡更是絕對站在她這一邊。張叔。李叔嘴笨,安人又顧忌身份,所以每次鬧下來,從大局來說,反倒是她占上風。
如今卻不一樣。王二嫂是個直腸子,又是冷澄找人帶過來的。平常沒什麽偏向,一有什麽事還是看不慣她這“牝雞司晨”的做派。香菡又嫁了人,就算是孩子,看在眼裏,也是更向著不如她霸道的冷澄一些……。
一直在冷家說一不二的任倚華,這一次,卻覺得孤立無援。
平常家裏事都不怎麽管的林國公這時候倒來了章程:“既要去上香,就幹脆去城外的白衣庵看看吧,聽說那裏求子很靈驗。”
朗雲當時就有點羞赧:“伯父,我……。”
林國公一副寬容大度的樣子:“去吧去吧,別忘了帶多點人。你說你和遐兒成親也有段時間了,在子嗣方麵也該上點心。”
朗雲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隻得訥訥地應了。
她坐車出門後才發現,天氣並不是很好。雲沉沉地壓下來,雨淅淅瀝瀝下得沒完沒了。下人都有些顧慮,紛紛勸少夫人不要出門。朗雲想了想臨陣退縮,迴去說不定又得被國公爺嘮叨,還不如出去待個大半天,也算是誠心求子,對林家有“貢獻。”
因著天氣不好,白衣庵裏來進香的人也不多。朗雲在尼姑的帶領下走到正堂,本以為等走了別人,就可以清清靜靜地自己一個人燒燒香,禱告禱告,卻在無意中發現了熟人。
那跪在蒲團上,誠心祈禱的藍衣少婦,不是何凝秋又是誰?
朗雲阻止了要出聲提醒的下人,在她身後靜靜等她拜完起身,才說了話:“秦夫人,好久不見。”
何凝秋一轉身,與她四目相對,笑容帶上點尷尬:“朗——哦,不,如今該稱唿你是林少夫人了。”
朗雲從容應對:“大家本是舊識,又何必在乎這些虛禮?”
何凝秋聽到這句話,也放開了很多,眉目也舒展了:“正是如此。話說來我們也好久未見,不如我且在這裏等你上完香,然後去內室一敘如何?”
朗雲欣然答應。其實她本身與何凝秋並沒有很深的交情,隻不過因著任倚華的交際對彼此略知一二罷了。自打她嫁入林家,因著秦林兩家宿怨,她與何凝秋哪怕是在大場麵上。都不會故意兜攬對方,以免惹家中長輩不樂。
可今日卻是個例外。一是這廟裏隻有她們這兩位“香客”,格外清靜,就算是行跡親密也不會傳迴城中長輩耳朵裏。二是畢竟有幾分情分在。又兼著倚華不在,說說話迴憶迴憶,也能彌補下空虛。三就是這二人來上香的目的了。何凝秋思忖著同是來求子的人,也算是同病相憐,彼此安慰兩聲倒也好過。
待到朗雲拜完了觀音,進到內室,看到的是眉目間籠罩著愁容的何凝秋。
朗雲笑了笑,有的卻是當年的舊稱:“何小姐為何難過?”
何凝秋愣了一下,方醒過神來,接著話調侃道:“潘家妹子來這裏的緣故。就是我憂愁的罪魁了。”
朗雲的眼珠轉了兩轉,寬慰她道:“何小姐何必太心急?既有愛女在側,佳兒自然會來,總比我這膝下空虛的好。”
何凝秋長出口氣:“你們畢竟成婚晚,子嗣還在後麵呢。我卻是自打生了女兒之後。就一直不見動靜,真不知道還有沒有希望添人進口。”
朗雲打探道:“你今天來,可是家中長輩的意思?”
何凝秋愁眉不展,開始吐苦水:“也是也不是。家中舅姑倒還寬厚,隻是那些旁支的嬸娘伯母們每每要拿我無子說事兒。我畢竟是當家的媳婦,如琛他不以為意,我卻不能全當耳旁風。”
她一雙美目看向朗雲:“你呢?林家本不及秦家人口眾多。又是以國公爺為主。國公爺又重情,自原配死後就未續弦,你應該沒有我這麽煩心才是?”
朗雲聳聳肩:“我今日來,正是我們那國公伯父的主意。看重子嗣的,又不隻是女人。”
何凝秋忍不住要笑:“國公爺當真心細如發。”
朗雲歎口氣:“成日待在國公府裏,感覺就像又進了一次宮門。憋也要憋死了。還不如當年跟著倚華的時候,吵吵鬧鬧的痛快。”
何凝秋迴憶起當年,眼睛裏也多了幾分亮色:“是啊,還記得我們一起商量一起救人,當真是快意的很。”
朗雲調侃道:“不隻是快意。還有開心吧?你和秦大人那紅線,不就是那時接上的嗎?”
何凝秋低眉淺笑:“這事說來還有謝謝你和倚華,若沒有你們幫手,隻怕我和他也沒有今日。”
朗雲學著林慕遙和下屬說話的樣子,故作豪邁道:“舉手之勞,何足掛齒。”
何凝秋被她逗得眉眼彎彎:“對了,我這麵好久沒收到倚華的信了,她過得還好麽?”
朗雲將手往袖子裏攏了攏:“還不錯,隻怕我們裏最自在的就是她了。上頭沒什麽拘管的親戚長輩,安人又賢德。冷大人被她吃的死死的,我幹兒子和幹閨女又乖巧聽話……那丫頭,就是命好。”
何凝秋有點疑惑:“那……丫頭?”
朗雲解釋道:“哦,就是倚華。以前在宮裏時候互相叫,到現在也沒怎麽改過來。”
何凝秋反應過來,對倚華所處境地也頗有感慨:“邊疆雖苦,但勝在日子清靜,倒是比我們這熙熙攘攘的京都好多了。”
朗雲寬慰道:“京都也不是不好,隻是多了些愛說是非的人,繞不過去罷了。”
有道是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眾人都以為任倚華跳出三界外五行中,沒有多餘的人敢來指摘她。卻不知光她們一家子的人就夠她受了。
正吃著飯呢,王二嫂就開了腔:“夫人,大人都好幾天不迴家了……。”
倚華夾了一筷子菜:“他公務繁忙。”
王二嫂再接再厲:“連迴來吃飯都不吃了。”
倚華再夾一筷子菜:“他清心寡欲。”
李叔也向著冷澄說話:“昨天我都看見大人辦完公事迴來了,在門口轉悠了半天到底還是迴衙門了。夫人您說這是……。”
倚華沒好氣:“他有病!”
卿遠在旁邊故作老成,唉聲歎氣:“爹可不是有毛病麽?放著好好的家不迴,偏要住在衙門裏。你說他睡哪兒啊?大堂上?”
倚華張口就來:“小笨蛋!衙門裏有主簿待的書房,等人家迴家了,他自然就去待著唄。”
卿遠嘟囔一句:“書房睡起來多難受。”
倚華狠狠地咀嚼口中的青菜:“難受也是他自找的。”
王二嫂來了勁頭:“夫人啊,你這句話說得就不對了。你說小兩口拌嘴,拌兩天就得了唄。你不能沒完沒了啊?你看大人既然都在門口晃蕩了,就證明他有心要迴來。你就去賠個禮把他弄迴來唄!”
倚華放下筷子:“憑什麽我去賠禮?”
王二嫂拍了拍大腿:“人家是男人。要麵子啊。夫人你想想你要他給你低三下四地賠禮,他衙門裏那些官兒怎麽看他?我們怎麽看他?這鎮州城裏的百姓怎麽看他?”
倚華越聽越不對:“等等等等,我們鬧個別扭,怎麽鎮州城的百姓都能知道?”
王二嫂越說越來勁:“那。我看那戲文裏,皇上和娘娘鬧得不開心,滿朝文武連著街頭賣炊餅的都知道了,那京城有多大?鎮州有多大?你說大人再不迴來,可不是賣菜的都明白是咋迴事了嗎?”
倚華一口氣堵在心裏,發都發不出來:“那是戲,不是真的!再說我什麽都沒做,幹嘛我去道歉?”
王二嫂開始鼓動其他人:“繹如,你說,你要不要爹迴來?”
繹如眨巴眨巴眼睛。大聲說了句:“要!”
二嫂看了看卿遠,想說什麽又沒說。
卿遠反倒不依不饒起來:‘二嬸,你什麽意思?幹嘛問她不問我?我雖然不喜歡爹,但也沒要把他趕出去的地步吧。我也要他迴來!”
倚華一拍桌子:“今兒這飯沒法吃了!”
王二嫂見她當真生氣,心裏也有點慌。想說點話挽迴一下,沒想到倚華立刻站起身來,冷笑著說:“你們齊心合力,我倒是惡人了。你說這家裏變天了,也沒人告訴我一聲。”
她飯也不吃,披了披風就要往外走。王二嫂忙去攔著她:“夫人,這是怎麽話說的?剛才是我多嘴。是我的錯,你就是看在孩子份上,也別說走就走啊。”
倚華怒道:“讓開!二嫂子,我叫你二嫂子是敬你,可不是讓你得寸進尺,對我指手畫腳的。怎麽。娘不怎麽管我,你如今倒要頂上她的位置,跟我擺婆婆的款兒了?”
卿遠去攔著她,被她推開:“我算看透了,真是你爹的好兒子!平常跟我親近。一有事的時候還是向著你爹。去去去,一邊去。”
繹如有點被嚇到了,木木呆呆的樣子,倚華終是不落忍,吩咐道:“把繹如抱安人房裏去!”
王二嫂老老實實照做了,張叔李叔都懾於倚華的餘威,不敢動。倚華一甩披風,雄赳赳氣昂昂地就出了門,徑直憑著記憶往香菡家走去。
沒走幾步,王二嫂又追上來了,眼巴巴地跟著她。倚華又怒道:“你又來幹什麽?”
王二嫂小心翼翼地問:“夫人這是要去哪兒?”
倚華斬釘截鐵:“散心!”
王二嫂再問:“那晚上迴來嗎?”
倚華沒好氣:“不一定!”
王二嫂摸摸頭:“夫人的娘家好像不在這兒啊。”
倚華“咬牙切齒”:“你想說什麽?”
王二嫂繼續觀察她:“沒什麽,就是夫人散完了心,還是盡早迴來吧。小姐、少爺不見夫人會慌的,過後老太君問起來也是麻煩。”
倚華本也沒打算“離家出走”,可就不想順著王二嫂的話往下說:“慌什麽慌,他們都多大了還慌?你去衙門,把冷木頭叫迴來他們就不慌了。至於娘嘛,你就跟她說,我命不好,沒娘家,但還偏偏想找個地方待一待,就這樣。”
王二嫂亦步亦趨:“夫人是要去哪裏待啊?”
倚華實在沒辦法,她步子小,甩王二嫂又甩不掉:“去香菡那裏,行了吧。反正謝羽那小子這些天也不在,我去陪她。”
王二嫂鬆了一口氣:“有地方就好,有地方就好。”
倚華自以為擺脫了王二嫂,沒想到她又跟了上來。倚華大怒:“二嫂,你又要幹什麽?知道你跟冷木頭一條心,你是要替他看著我嗎?”
王二嫂怔怔地站在原地,眼裏難得透出委屈來:“夫人,我……。”
倚華也覺得自己這脾氣從頭到尾發的有點過分,她扶了扶額頭,有點語無倫次:“我……我不是那個意思。反正,二嫂子,你就讓我一個人靜一靜好不好?”
王二嫂猶豫地點了點頭,朝冷府的方向走去。倚華一個人背過身去,慢慢地走著,不自覺地覺得有點寂寞。
以前跟冷澄吵鬧,自然家裏人也都是有說道的。隻不過那時候先有朗雲哄著勸著,後又有碧羅,緋煙圍著捧著,後來的香菡更是絕對站在她這一邊。張叔。李叔嘴笨,安人又顧忌身份,所以每次鬧下來,從大局來說,反倒是她占上風。
如今卻不一樣。王二嫂是個直腸子,又是冷澄找人帶過來的。平常沒什麽偏向,一有什麽事還是看不慣她這“牝雞司晨”的做派。香菡又嫁了人,就算是孩子,看在眼裏,也是更向著不如她霸道的冷澄一些……。
一直在冷家說一不二的任倚華,這一次,卻覺得孤立無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