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假期剛滿,曼珍就接到了單位一個緊急采訪任務,她簡單收拾好行囊,和母親匆匆告別後,來到報社。這次采訪任務是去西藏,社裏麵派出了幾個身體健康的年輕骨幹,兩男兩女。臨行,主編對他們說:“這次采訪任務是有一定難度的,大家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姚曼珍和李思雨兩位女同誌都是第一次出差,又是去這麽遠的地方,要多注意安全。你們四個人當中,韓峻陽和佟懷江兩位男同誌都去過西藏,我是放心的,尤其是韓峻陽去過兩次了,應該說是有經驗的,所以,這次任務由韓峻陽帶隊。他在你們幾個人當中也算是老同誌了,希望你們這次西藏之行,能夠盡快順利的完成采訪任務迴來。”就這樣,曼珍她們一行四人接受了這次特殊任務,采訪期是一個月。曼珍沒有和任何人告別,出發後就關掉了手機。

    到了西藏,為了和單位聯係方便,她們每個人都買了一張當地的電話卡。

    起初由於高原反應,姚曼珍根本無法正常工作,她和李思雨兩個女孩子中,曼珍的高原反應最大,連喝口水都會嘔吐,李思雨一邊忙自己的工作,一邊還主動的照顧姚曼珍。曼珍覺得很過意不去,為了能獨立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務,不再讓同伴分擔,她一邊打著點滴,一邊把素材整理好,發給主編。每天的工作對於姚曼珍都很艱難,這期間,曼珍沒有和任何朋友通過電話,忙碌的采訪工作和不適的身體狀況,使她無瑕顧及其他。看著姚曼珍帶病堅持工作的認真勁兒,大家都很感動。李思雨一有空就對曼珍說:“你身體不舒服,要多休息休息,工作的事情別急,我們會幫你的。”可她堅持要和他們一起做完工作後再去休息,看她如此盡責和堅強,同伴們都暗暗的佩服她。

    到西藏半個多月後的一天,姚曼珍開始適應這裏的環境和氣候,采訪之餘,兩位男同事非要拉著她們兩個人去當地的幾個名勝古跡參觀,參觀的地方有布達拉宮、大昭寺、唐蕃會盟碑、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等處,留給曼珍印象最深的要算是布達拉宮和大昭寺了。在布達拉宮裏,她聽到年輕的解說員清晰的講述它的曆史,這讓曼珍很為震撼。“在中國西藏拉薩的紅山之巔,有一座舉世聞名的宮堡式古建築群,這就是建於公元七世紀,距今已有1300多年曆史的布達拉宮。

    布達拉宮海拔3700多米,占地總麵積36萬餘平方米,東西長360米,南北寬270米,主樓13層,高117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宮殿、城堡和寺院於一體的宏偉建築。布達拉宮依山而築,宮宇疊砌,巍峨聳峙,氣勢磅礴,其建築藝術體現了藏族傳統的石木結構碉樓形式和漢族傳統的梁架、金頂、藻井的特點,在空間組合上,院落重疊,迴廊曲檻,因地製宜,主次分明,既突出了主體建築,又協調了附屬的各組建築,上下錯落,前後參差,形成較多空間層次,富有節奏美感,又在視覺上加強了高聳向上的感覺,是世界建築史上的奇跡。

    相傳,藏族吐蕃王鬆讚幹布好善信佛,遷都拉薩後,經常在拉薩近旁的山上誦經祈禱,給這座山取名為“布達拉”。“布達拉”是梵語音譯,譯作“普陀羅”或“普陀”,原指觀音菩薩所居之處。公元641 年鬆讚幹布迎娶唐朝文成公主後,欣喜之餘,為公主造了布達拉宮。當年所建的布達拉宮高9層,共有999間宮室,加山上修行室共1000間,堂皇壯麗。然而世易時移,布達拉宮飽受雷、電、戰火劫難,曆盡滄桑,破敗不堪,僅存法王洞和主殿帕巴拉康。現在的布達拉宮是十七世紀以來重新修建的。

    布達拉宮的主體建築,就其功能主要分兩大部分,一是達賴喇嘛生活起居和政治活動的地方,一是曆代達賴喇嘛的靈塔和各類佛殿。

    第一部分主要集中在白宮。白宮始建於1645年,曆時8年,以鬆讚幹布時原有的觀音堂為中心,向東向西修建起一片巨大的寺宇。整個寺宇的牆麵被塗成白色,遠遠望去,分外醒目,人們稱之為“白宮”。白宮高7層,位於第4層中央的“措欽夏”(東大殿)麵積717平方米,由38根大柱支撐,是布達拉宮最大的殿堂,曆代達賴喇嘛在此舉行坐床、親政大典等重大宗教和政治活動。第5、6兩層是攝政辦公和生活用房。最高的一層(第7層)是達賴喇嘛冬宮,這裏采光麵積很大,從早到晚,陽光燦爛,俗稱“日光殿”。殿內陳設豪華、金盆玉碗,珠光寶氣,顯示出主人高貴的地位。宮殿外,有一個寬大的陽台,從這裏可以俯視整個拉薩城。遠處是起伏連綿的群山,美麗的拉薩河宛如一條緞帶,從天邊飄來。近處是片片田隴阡陌,綠樹村舍,還有古老的大昭寺金碧輝煌的金頂。“

    聽完講解,曼珍一麵欣賞著如此宏大的建築,一麵心裏暗想,再豪華的宮殿,也隻是曆史的陳跡了。在這裏麵曾經發生的故事,已經遙遠。如果她活在那個遠古的年代,她很想問問這個背井離鄉的文成公主,她到底是在這座華麗的宮殿之中享受人生,還是會在這座豪華的宮殿中,飽受思鄉之苦?一個生活在帝王家庭中的貴為公主的女人,如果讓她自己選擇的話,她真的會為在乎這座豪華的宮殿而嫁給鬆讚幹布嗎?她心甘情願嗎?真的不思念遠隔千裏的家人嗎?曼珍繼而暗笑自己,因為她知道,文成公主沒得選擇,在封建禮教製度下,盡管她貴為大唐公主,令眾多女人羨慕,但她的命運也隻是注定被嫁給毫不相幹的男人。這是文成公主的宿命!也是那個時代許多女人的宿命。

    曼珍卻是打心眼裏敬重這位文成公主!因為她是為了自己的民族,為了家鄉的人民不再飽受戰亂之苦,能夠享受安寧的生活,而選擇了這條不歸路的。遠離了家人和熟悉的生活環境,身在異鄉的她,麵對如此難以適應的氣候,麵對生活習性完全不同的民族,一個弱小女子卻敢於承擔,勇敢的來了!在讀書的時候,曼珍就常常會對那些既有智慧又很勇敢的奇女子們,產生由衷的敬佩!中國曆代的優秀女性其實有很多,比如:智勇雙全的花木蘭啦、美貌與智慧並存的王昭君啦、才貌雙全的女詞人李清照啦,才女蘇小妹啦等等。當然,文成公主也是其中之一。

    在拉薩還有這樣的一句話:“去拉薩而沒有到大昭寺就等於沒去過拉薩”。這是大昭寺裏著名的喇嘛尼瑪次仁的話,也是幾乎每一個旅行者都同意的觀點。

    大昭寺位於拉薩的寺院。又名“祖拉康”、“覺康”(藏語意為佛殿),始建於唐貞觀二十一年(647年),是藏王鬆讚幹布為紀念尺尊公主入藏而建的,後經曆代修繕增建,形成龐大的建築群。

    大昭寺是西藏第一座寺廟,建成時隻用來供佛像、藏經,當時西藏還沒有人出家為僧。後來,經曆代拆建,四周增設迴廊、院落,建築麵積達25000多平方米。作為藏傳佛教最神聖的寺廟,大昭寺並不從屬於哪個教派。共教興起後,每年這裏便舉行傳召法會。曆代的達賴或班禪的受戒儀式就在這裏舉行。

    在拉薩,藏族人將大昭寺為中心的八廓街一帶稱為“拉薩”(藏文意思是佛地),由此可見大昭寺在拉薩人心目中的地位之高。

    曼珍聽到一個導遊說:“如果你在大昭寺能多停留一段時間,認真仔細地去研究它,你會發現實際上大昭寺是拉薩人生活的中心,其實,周圍人生活的一切都是圍繞著它展開的。”

    在殿堂外的一個小商店裏,曼珍對著一張用錦布織繡的唐卡著了迷,仔細的看著,幾乎忘了時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斷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世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世言並收藏斷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