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和說要封大典氏為掌史,而且是世襲的那種。
這不是新創,上古以前的所謂官職,比如伏羲分封的“農官”“火官”等等,也都是世襲的,一直由某個氏族擔任。
大典氏聽後,卻提了一個要求,說道:“他們已經改名為少典氏,不如讓少典氏來執掌史官?”
風和看了那兩個人一眼,問象怡:“這個合適嗎?”
象怡一愣,心說你問我幹什麽,你不是說女人退位後,不得再幹涉政事。
風和看出她的意思,也是微微一笑,迴首對大典氏說:“那好,我就讓你們共同執掌。”
大典氏聽後,這才露出了感激的笑容,三個人跪下便拜。
風和想到大典氏已經有多半並入華氏,便命人傳來石生,吩咐道:“融入華氏的大典氏族人重歸大典氏,並且要為少典氏選擇合適的聯姻氏族,一定要讓這兩個氏族發展壯大。”
三人更是感激不盡,又說了一堆讚美的話,說迴去後,他們的酋長一定會來為大酋長奉獻“帝”號。
風和一笑,說這些都免了,隻希望他們能把文字和史官做好,有什麽事向他們的頂頭上司石生稟報即可。
說到這裏,便要說一說石生,也說一說風和新任命的官職。
石生,四大議政大臣之首。負責文樂,祭天和鐵部,最主要的一項是,他還要負責帝都的日常事務。
震木,負責戰部和獵部。在對媧姬和西方異族作戰中,充分的體現出他的軍事指揮才能,故此才被風和破格提拔為大臣。
叔融,負責糧部和織部。年紀老邁,可是風和考慮到四大議政大臣不能同時換掉,便讓他幹點清閑和輕快活,以便於過渡幾年後,再讓年輕人上台。
過龍,負責建部和陶部。他是四大臣中,唯一年富力強的一個,也是忠於風和的一個,是新的四大臣的堅實基礎。
四大議政大臣,在新的“官製”體係裏,屬於一級,是主政大臣。
其他六位大臣屬於輔政大臣,風和謀劃著,未來要增設數位輔政大臣。
其餘的大臣,代表南方勢力的敏蘇被撤後,現在由索林頂替。吉貞和節窮分裂聯盟,現在也被風和直接拿下,換上了師允和堂澆,待日後東方二氏迴歸,他們必將各占一個大臣位置,而且要提升為四大議政大臣之內。
師允由於小玷的死,激發起了複仇怒火,現在反而非常熱衷於戰爭,風和見無懷氏局勢穩定,大部分已經融入華氏,便讓師允複位酋長。
堂澆,按風和的意思,則純屬於向華胥氏示威,華胥氏分裂聯盟,那便讓你們內部分裂出來的人,出來當聯盟的議政大臣。第二層意思,當然也是為了拉攏華胥氏族人,取得華胥氏的民心。
其實他的最大目的,隻是讓師允和堂澆來充當門麵,為了湊數,從而令自己的勢力在聯盟占據絕對多數。
至於柏皇氏的年尚,藪魁氏的汲爾紮,中央氏的窕,昆吾氏的廓若,這四位身居險要之地,並不能撤換,幸運的是,窕雖然受到媧姬和北方異族的聯合打擊,卻並沒有被擊潰,暫時還沒有危險。
這一點,還是令風和稍感欣慰,隻是,他預感到窕的危險並沒有解除,帝都方麵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結束帝都周圍的戰事,然後主動向外出擊,變被動為主動,轉防禦為進攻。
如此一來,也可以緩解北方窕的危急。
大臣任命之後,便是九部部長之職。
由於要平衡聯盟內部的勢力,每個氏族隻能有一人出任大臣,陸餘隻能委曲求全,但是,他也當上了九部之首的戰部部長。
其餘八部。獵部,由哲範擔任,其目的有二,一是確實哲範是個人才,適合擔任。二來,風和也是在向陰康氏的陰係示威,作用等同於對待華胥氏。織部,由風麗擔任,這個時代沒有避嫌一說,唯有能者有德者上。
鐵部,擬定由火異擔任,由於戰爭期間,火異脫不開身,風和便決定讓負責鐵部的大臣石生與他共同擔當,二人誰有空便處理鐵部的事務。
陶部,由於製陶氏族有陶氏和陶薑氏沒有找到,風和便讓昆吾氏廓若的弟弟陽叢出任。風和自知這兄弟二人感情極好,廓若也有意培養陽叢接任酋長,隻是陽叢年紀較小,才剛年滿十八,而廓若已經即將五十。
廓若有意培養陽叢,卻受到了氏族各個分支反對,說陽叢太軟弱,不能帶領氏族抗衡其他氏族。
風和知道後,便想利用這一點做文章,以培養陽叢為借口提名他為部長,實則是利用後世的“人質”手段,以來挾製廓若,令他不敢在東北方造反或相助媧姬。
建部,則由圖羅擔任,這是一個最輕鬆的職務,隻需要砍伐木頭和采集石頭,然後帶人把建築建成即可。當然,圖羅與火異一樣,也兼任著聯盟總祭天師一職,自從石生被風和說破之後,圖羅便接任了這個職務。
糧部,本來是為太昊氏預留的,可是東方二氏還沒有迴歸,隻能暫時令人頂替,沒有合適的人選,風和不得已,隻能自已兼任。這個看起來最沒技術活的職業,在當時來說,卻是最不好幹的。
文樂部,自然是大典氏出任,其酋長軒榮提議仍與少典氏酋長軒威一起擔當,風和沒有反對,這事就這麽定了。
祭天部,本來想讓石生兼任,可是考慮到石生所兼任之事太多,火異和圖羅的事務也多,風和又考慮想要培養新人,便讓公工氏主管祭祀不周山的分支族長,叔融的最小的弟弟叔同進入帝都,另外挑選人選接替他祭祀不周山。
這樣做,風和還有一層考慮,是為了令廓若閉嘴,以使他不敢反對陽叢進入帝都,表麵上看,更像是風和在平衡各個氏族的利益和關係。
確實,叔同與陽叢一樣,都是大氏族的首領的弟弟,而且都是最小的弟弟。
部長級別,在新“官製”體係裏,屬於三級,是為參政大臣。至於後麵兩級,則都由主政大臣商定,再請示於風和,便可以任命。
帝都的五級大臣安排好之後,便是安排十三州的“外官”和“旁官”,這可是一件不好辦的事,為此也引起了聯盟諸多氏族首領的不滿。
這不是新創,上古以前的所謂官職,比如伏羲分封的“農官”“火官”等等,也都是世襲的,一直由某個氏族擔任。
大典氏聽後,卻提了一個要求,說道:“他們已經改名為少典氏,不如讓少典氏來執掌史官?”
風和看了那兩個人一眼,問象怡:“這個合適嗎?”
象怡一愣,心說你問我幹什麽,你不是說女人退位後,不得再幹涉政事。
風和看出她的意思,也是微微一笑,迴首對大典氏說:“那好,我就讓你們共同執掌。”
大典氏聽後,這才露出了感激的笑容,三個人跪下便拜。
風和想到大典氏已經有多半並入華氏,便命人傳來石生,吩咐道:“融入華氏的大典氏族人重歸大典氏,並且要為少典氏選擇合適的聯姻氏族,一定要讓這兩個氏族發展壯大。”
三人更是感激不盡,又說了一堆讚美的話,說迴去後,他們的酋長一定會來為大酋長奉獻“帝”號。
風和一笑,說這些都免了,隻希望他們能把文字和史官做好,有什麽事向他們的頂頭上司石生稟報即可。
說到這裏,便要說一說石生,也說一說風和新任命的官職。
石生,四大議政大臣之首。負責文樂,祭天和鐵部,最主要的一項是,他還要負責帝都的日常事務。
震木,負責戰部和獵部。在對媧姬和西方異族作戰中,充分的體現出他的軍事指揮才能,故此才被風和破格提拔為大臣。
叔融,負責糧部和織部。年紀老邁,可是風和考慮到四大議政大臣不能同時換掉,便讓他幹點清閑和輕快活,以便於過渡幾年後,再讓年輕人上台。
過龍,負責建部和陶部。他是四大臣中,唯一年富力強的一個,也是忠於風和的一個,是新的四大臣的堅實基礎。
四大議政大臣,在新的“官製”體係裏,屬於一級,是主政大臣。
其他六位大臣屬於輔政大臣,風和謀劃著,未來要增設數位輔政大臣。
其餘的大臣,代表南方勢力的敏蘇被撤後,現在由索林頂替。吉貞和節窮分裂聯盟,現在也被風和直接拿下,換上了師允和堂澆,待日後東方二氏迴歸,他們必將各占一個大臣位置,而且要提升為四大議政大臣之內。
師允由於小玷的死,激發起了複仇怒火,現在反而非常熱衷於戰爭,風和見無懷氏局勢穩定,大部分已經融入華氏,便讓師允複位酋長。
堂澆,按風和的意思,則純屬於向華胥氏示威,華胥氏分裂聯盟,那便讓你們內部分裂出來的人,出來當聯盟的議政大臣。第二層意思,當然也是為了拉攏華胥氏族人,取得華胥氏的民心。
其實他的最大目的,隻是讓師允和堂澆來充當門麵,為了湊數,從而令自己的勢力在聯盟占據絕對多數。
至於柏皇氏的年尚,藪魁氏的汲爾紮,中央氏的窕,昆吾氏的廓若,這四位身居險要之地,並不能撤換,幸運的是,窕雖然受到媧姬和北方異族的聯合打擊,卻並沒有被擊潰,暫時還沒有危險。
這一點,還是令風和稍感欣慰,隻是,他預感到窕的危險並沒有解除,帝都方麵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結束帝都周圍的戰事,然後主動向外出擊,變被動為主動,轉防禦為進攻。
如此一來,也可以緩解北方窕的危急。
大臣任命之後,便是九部部長之職。
由於要平衡聯盟內部的勢力,每個氏族隻能有一人出任大臣,陸餘隻能委曲求全,但是,他也當上了九部之首的戰部部長。
其餘八部。獵部,由哲範擔任,其目的有二,一是確實哲範是個人才,適合擔任。二來,風和也是在向陰康氏的陰係示威,作用等同於對待華胥氏。織部,由風麗擔任,這個時代沒有避嫌一說,唯有能者有德者上。
鐵部,擬定由火異擔任,由於戰爭期間,火異脫不開身,風和便決定讓負責鐵部的大臣石生與他共同擔當,二人誰有空便處理鐵部的事務。
陶部,由於製陶氏族有陶氏和陶薑氏沒有找到,風和便讓昆吾氏廓若的弟弟陽叢出任。風和自知這兄弟二人感情極好,廓若也有意培養陽叢接任酋長,隻是陽叢年紀較小,才剛年滿十八,而廓若已經即將五十。
廓若有意培養陽叢,卻受到了氏族各個分支反對,說陽叢太軟弱,不能帶領氏族抗衡其他氏族。
風和知道後,便想利用這一點做文章,以培養陽叢為借口提名他為部長,實則是利用後世的“人質”手段,以來挾製廓若,令他不敢在東北方造反或相助媧姬。
建部,則由圖羅擔任,這是一個最輕鬆的職務,隻需要砍伐木頭和采集石頭,然後帶人把建築建成即可。當然,圖羅與火異一樣,也兼任著聯盟總祭天師一職,自從石生被風和說破之後,圖羅便接任了這個職務。
糧部,本來是為太昊氏預留的,可是東方二氏還沒有迴歸,隻能暫時令人頂替,沒有合適的人選,風和不得已,隻能自已兼任。這個看起來最沒技術活的職業,在當時來說,卻是最不好幹的。
文樂部,自然是大典氏出任,其酋長軒榮提議仍與少典氏酋長軒威一起擔當,風和沒有反對,這事就這麽定了。
祭天部,本來想讓石生兼任,可是考慮到石生所兼任之事太多,火異和圖羅的事務也多,風和又考慮想要培養新人,便讓公工氏主管祭祀不周山的分支族長,叔融的最小的弟弟叔同進入帝都,另外挑選人選接替他祭祀不周山。
這樣做,風和還有一層考慮,是為了令廓若閉嘴,以使他不敢反對陽叢進入帝都,表麵上看,更像是風和在平衡各個氏族的利益和關係。
確實,叔同與陽叢一樣,都是大氏族的首領的弟弟,而且都是最小的弟弟。
部長級別,在新“官製”體係裏,屬於三級,是為參政大臣。至於後麵兩級,則都由主政大臣商定,再請示於風和,便可以任命。
帝都的五級大臣安排好之後,便是安排十三州的“外官”和“旁官”,這可是一件不好辦的事,為此也引起了聯盟諸多氏族首領的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