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突厥十不戰(下)
李木答應,帶著人急匆匆離去。
而李靖則在朱雀門外翻身上馬,腦海中驀地閃過一道靈光,他下意識向皇城裏看去。
莫非,李言慶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他真實的目的並非是要為難秦王,而是別有用心?
李言慶激靈靈打了一個寒蟬,身子不由得縮了縮。
他站在玉階下,卻好像睡著了似地,不言不語。
立政殿裏,群臣仍舊爭吵不休。有的認為應該立刻派人向突厥解釋,有的則認為,應該與蕭隋議和,全力解決突厥之後再說……總之,雙方意見不同,爭吵的格外激烈。
言慶和李玄霸站在旁邊,顯得非常平靜。
李建成則靜靜的看著他二人,似乎在思考著什麽問題。
而李淵,則坐在龍床上不停的揉太陽穴,顯然也是感到無比頭疼。
“都住口,都與朕住口!”
李淵突然大聲喝道,殿上群臣,立刻閉上了嘴巴。
“吵,吵,吵……你們除了會爭吵,能不能做些有用的事情?想出一個妥善之法?”
立政殿裏,頓時鴉雀無聲。
李淵不由得苦笑,目光掃向了裴寂。
他發現,裴寂正朝他努嘴。順著裴寂示意的方向看去,李淵看到了一直沉默的李言慶。
“養真!”
“臣在。”
李言慶睜開眼,忙上前一步行禮。
“你素以足智多謀而著稱,今日為何一言不發?”
李言慶看了看殿上的文武大臣,笑道:“陛下,臣並非一言不發,而是在聆聽諸位大人的意見。”
“哦?”
“其實,諸位大人的意思都是好的,是為陛下著想,是為我大唐萬世基業著想。”
殿上群臣的臉色,頓時舒展許多。
一道道目光,集中在李言慶的身上,臉上還流露出鼓勵的笑容。
“臣剛才聽諸位大人的爭論,其實無非就是擔心突厥人借此生事,趁機出兵中原……大人們的考慮很周詳,想法也不錯。不過臣以為,大人們恐怕過於謹慎。突厥?嗬嗬,其實並不足為慮。”
李淵頓時來了興趣,“養真,那你說說看,突厥如何不足為慮。”
“突厥人很強,但並非不可戰勝。
早年間有陳湯直搗黃龍,言‘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後有長孫大將軍合縱連橫,使得啟民可汗俯首稱臣。如今,我皇登基不久,中原大戰方息,的確有些羸弱。可羸弱,卻不是向突厥人低頭的借口……以臣看來,突厥有十不戰,陛下無需過濾。”
“十不戰?”
李言慶直起身子,正色道:“陛下,突厥處羅可汗方故,阿史那咄苾雖登上王位,但根基並不穩固。且不說阿史那咄吉和阿史那俟利弗的子嗣未必服氣,就連那啟民可汗的兄弟們,又有幾個是真心臣服咄苾?此為突厥一不敢戰……
其二,咄苾之所以派出使團,真的是想要幫助蕭隋嗎?
恐怕他也是想拖延時間,使中原處於分裂,從而獲得喘息之機。所以,他目前的戰力,並不強橫。
其三,大業年間盜賊橫行,突厥在其中投入許多。
然則隨著各路反賊紛紛滅亡,突厥諸多投入,隻怕也難以收迴。如此一來,突厥內部,必然會有分歧。
其四,秦王柏壁之戰,大敗劉武周。
趙王朔方之戰,打得梁師都潰敗千裏。若說突厥對陛下沒有畏懼,那絕無可能。
他既有畏懼,恐不敢輕易開戰。
其五……”
立政殿裏迴蕩著李言慶洪亮的聲音,一條條的陳述,令文武群臣的情緒漸漸平穩。
而李淵的眉頭,也漸漸舒展開來,不時點頭予以認可。
“河南王,那依你所言,就無需擔心突厥嘍?”
刑部尚書劉政會問道。
李言慶笑了笑,“劉尚書,本王雖說突厥有十不戰,確並未說突厥一定不會戰。
有道是,人無殺虎之心,須防虎有傷人之意。
陛下,臣的意思是,突厥,不可不防,但也無需太過於擔心。臣有一計,無需動用國力,即可令突厥陷入混亂。”
“養真,細細說來。”
“昔年本王恩師,前朝左驍衛大將軍長孫晟,曾言草原之民,貌合神離。各部落借有私心,可令其不斷爭鬥,削弱其實力。突厥目前是阿史那咄苾當政,卻並非所有人都聽命。臣聽說,薛延陀部就對其頗有敵意,其他各部,也多是迫於壓力。
陛下可命人出使草原,挑動各部落的關係,令其陷入爭鬥。
同時,再擇一驍將出鎮靈州,督朔北兵馬,即可安然無憂……臣舉薦一人,前朝紫金光祿大夫裴世矩,曾出使西域,令吐穀渾大敗。今陛下亦可令此人再往西域,聯合西域各國兵馬,牽製突厥兵力。如此一來,陛下可集中精神,消滅蕭隋。”
裴世矩?
立政殿眾人,立刻又騷動起來。
就連李淵,也不禁微微蹙眉……這個裴世矩,口碑似乎不太好啊!
“養真,那你以為誰可出鎮靈州?”
李建成突然站出來道:“父皇,若言善戰者,非養真莫屬。
養真身經百戰,足智多謀。若由他出鎮靈州,則北方異族,絕難成就什麽氣候。”
李玄霸驀地抬起頭來。
李淵蹙眉更緊,有些猶豫。
而這時候,李言慶卻說:“陛下,非是臣不願去,實臣對突厥了解不多。冒然前往,隻怕適得其反……臣以為,趙王勇武絕倫,曾追殺梁師都千裏,令突厥人聞風喪膽。若有趙王出鎮靈州,陛下定然高枕無憂……不過,漠北廣袤,趙王一人恐怕難以顧全。臣再舉薦一人,秦王帳下李靖,可以擔當重任。趙王與李靖聯手鎮朔北,突厥定不敢南下半步。”
“李靖?”
李淵不禁陷入沉思。
李玄霸偷偷的朝李言慶點點頭,而後又閉上眼睛,神遊物外。
李建成疑惑的看著李言慶,卻見李言慶朝他笑了笑,似乎是告訴他,不要擔心。
李淵沉吟片刻,終於下定決心,“就依養真之策!”
李木答應,帶著人急匆匆離去。
而李靖則在朱雀門外翻身上馬,腦海中驀地閃過一道靈光,他下意識向皇城裏看去。
莫非,李言慶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他真實的目的並非是要為難秦王,而是別有用心?
李言慶激靈靈打了一個寒蟬,身子不由得縮了縮。
他站在玉階下,卻好像睡著了似地,不言不語。
立政殿裏,群臣仍舊爭吵不休。有的認為應該立刻派人向突厥解釋,有的則認為,應該與蕭隋議和,全力解決突厥之後再說……總之,雙方意見不同,爭吵的格外激烈。
言慶和李玄霸站在旁邊,顯得非常平靜。
李建成則靜靜的看著他二人,似乎在思考著什麽問題。
而李淵,則坐在龍床上不停的揉太陽穴,顯然也是感到無比頭疼。
“都住口,都與朕住口!”
李淵突然大聲喝道,殿上群臣,立刻閉上了嘴巴。
“吵,吵,吵……你們除了會爭吵,能不能做些有用的事情?想出一個妥善之法?”
立政殿裏,頓時鴉雀無聲。
李淵不由得苦笑,目光掃向了裴寂。
他發現,裴寂正朝他努嘴。順著裴寂示意的方向看去,李淵看到了一直沉默的李言慶。
“養真!”
“臣在。”
李言慶睜開眼,忙上前一步行禮。
“你素以足智多謀而著稱,今日為何一言不發?”
李言慶看了看殿上的文武大臣,笑道:“陛下,臣並非一言不發,而是在聆聽諸位大人的意見。”
“哦?”
“其實,諸位大人的意思都是好的,是為陛下著想,是為我大唐萬世基業著想。”
殿上群臣的臉色,頓時舒展許多。
一道道目光,集中在李言慶的身上,臉上還流露出鼓勵的笑容。
“臣剛才聽諸位大人的爭論,其實無非就是擔心突厥人借此生事,趁機出兵中原……大人們的考慮很周詳,想法也不錯。不過臣以為,大人們恐怕過於謹慎。突厥?嗬嗬,其實並不足為慮。”
李淵頓時來了興趣,“養真,那你說說看,突厥如何不足為慮。”
“突厥人很強,但並非不可戰勝。
早年間有陳湯直搗黃龍,言‘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後有長孫大將軍合縱連橫,使得啟民可汗俯首稱臣。如今,我皇登基不久,中原大戰方息,的確有些羸弱。可羸弱,卻不是向突厥人低頭的借口……以臣看來,突厥有十不戰,陛下無需過濾。”
“十不戰?”
李言慶直起身子,正色道:“陛下,突厥處羅可汗方故,阿史那咄苾雖登上王位,但根基並不穩固。且不說阿史那咄吉和阿史那俟利弗的子嗣未必服氣,就連那啟民可汗的兄弟們,又有幾個是真心臣服咄苾?此為突厥一不敢戰……
其二,咄苾之所以派出使團,真的是想要幫助蕭隋嗎?
恐怕他也是想拖延時間,使中原處於分裂,從而獲得喘息之機。所以,他目前的戰力,並不強橫。
其三,大業年間盜賊橫行,突厥在其中投入許多。
然則隨著各路反賊紛紛滅亡,突厥諸多投入,隻怕也難以收迴。如此一來,突厥內部,必然會有分歧。
其四,秦王柏壁之戰,大敗劉武周。
趙王朔方之戰,打得梁師都潰敗千裏。若說突厥對陛下沒有畏懼,那絕無可能。
他既有畏懼,恐不敢輕易開戰。
其五……”
立政殿裏迴蕩著李言慶洪亮的聲音,一條條的陳述,令文武群臣的情緒漸漸平穩。
而李淵的眉頭,也漸漸舒展開來,不時點頭予以認可。
“河南王,那依你所言,就無需擔心突厥嘍?”
刑部尚書劉政會問道。
李言慶笑了笑,“劉尚書,本王雖說突厥有十不戰,確並未說突厥一定不會戰。
有道是,人無殺虎之心,須防虎有傷人之意。
陛下,臣的意思是,突厥,不可不防,但也無需太過於擔心。臣有一計,無需動用國力,即可令突厥陷入混亂。”
“養真,細細說來。”
“昔年本王恩師,前朝左驍衛大將軍長孫晟,曾言草原之民,貌合神離。各部落借有私心,可令其不斷爭鬥,削弱其實力。突厥目前是阿史那咄苾當政,卻並非所有人都聽命。臣聽說,薛延陀部就對其頗有敵意,其他各部,也多是迫於壓力。
陛下可命人出使草原,挑動各部落的關係,令其陷入爭鬥。
同時,再擇一驍將出鎮靈州,督朔北兵馬,即可安然無憂……臣舉薦一人,前朝紫金光祿大夫裴世矩,曾出使西域,令吐穀渾大敗。今陛下亦可令此人再往西域,聯合西域各國兵馬,牽製突厥兵力。如此一來,陛下可集中精神,消滅蕭隋。”
裴世矩?
立政殿眾人,立刻又騷動起來。
就連李淵,也不禁微微蹙眉……這個裴世矩,口碑似乎不太好啊!
“養真,那你以為誰可出鎮靈州?”
李建成突然站出來道:“父皇,若言善戰者,非養真莫屬。
養真身經百戰,足智多謀。若由他出鎮靈州,則北方異族,絕難成就什麽氣候。”
李玄霸驀地抬起頭來。
李淵蹙眉更緊,有些猶豫。
而這時候,李言慶卻說:“陛下,非是臣不願去,實臣對突厥了解不多。冒然前往,隻怕適得其反……臣以為,趙王勇武絕倫,曾追殺梁師都千裏,令突厥人聞風喪膽。若有趙王出鎮靈州,陛下定然高枕無憂……不過,漠北廣袤,趙王一人恐怕難以顧全。臣再舉薦一人,秦王帳下李靖,可以擔當重任。趙王與李靖聯手鎮朔北,突厥定不敢南下半步。”
“李靖?”
李淵不禁陷入沉思。
李玄霸偷偷的朝李言慶點點頭,而後又閉上眼睛,神遊物外。
李建成疑惑的看著李言慶,卻見李言慶朝他笑了笑,似乎是告訴他,不要擔心。
李淵沉吟片刻,終於下定決心,“就依養真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