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化淳領命後沒有耽擱,第二日就告別了崇禎皇帝離京前往南京了。
由於高迎祥的緣故,曹化淳這次前往南京沒走陸路,也沒沿大運河南下,而是先去天津,從天津坐海船南下,先到萊登,再沿海至長江口後過崇明島、鬆江府,一路直抵南京。
這條路線雖然海上顛簸些,不過相對安全,而且坐船的速度可比走陸路快多了,也能避開流寇。
讓王承恩替自己送曹化淳離京,等兩人走後,崇禎皇帝皺著眉頭不知道在想些什麽,過了許久他站起身來,在偏殿來迴走了幾圈,轉身就讓人把內閣大學士薛國觀找來。
薛國觀此人是萬曆末年的進士,天啟年間任戶科給事中,身為言官的他當時卻附會魏忠賢,為其搖旗呐喊。
後來薛國觀先轉任刑科給事中,因彈劾東林黨有功魏忠賢給他升了官,等天啟皇帝駕崩,崇禎皇帝登基後對魏忠賢一黨下手後,薛國觀的好日子就到頭了,當時清理閹黨,薛國觀為了保命主動辭官迴鄉,由於他在魏忠賢手下作惡不多,官職也不算高,再加上同鄉好友的庇護,倒也給他逃脫了之後的危機。
崇禎三年,閹黨清理告一段落,這時候的崇禎皇帝已經有些迴過神了,當時他被東林黨和文官給忽悠了,一登基就對魏忠賢下手,又以清理閹黨名義掃除了一大批官員。
表麵上似乎是對朝堂的清理,解決閹黨之禍,可實際上卻是東林黨和其他各黨對天啟朝時期的帝黨打擊,而且這個打擊還是借用皇帝之手。
所謂的閹黨就是帝黨,隨著閹黨的徹底覆滅,朝堂上帝黨的力量急劇萎縮,被魏忠賢嚴厲打擊的東林黨和其他各黨死灰複燃,從而導致了後來的局麵。
崇禎皇帝不傻,之前被忽悠後本以為自己真是英明之主呢,可時間久了他才知道自己究竟幹了些什麽蠢事。
可這個時候崇禎皇帝已經無能力為了,因為魏忠賢已經被他殺了,包括魏忠賢的黨羽也是殺的殺貶的貶,再加上廠衛力量的大幅度削弱,帝黨已被東林黨和其他各黨壓製,司禮監不堪重用也無法完全信任,無奈之下崇禎皇帝隻能親自赤膊上陣。
雖然明白自己的失誤,可崇禎皇帝的性格所至又讓他從來不肯承認這個錯誤,死鴨子嘴硬說的就是這樣。
為改變這些局麵,崇禎皇帝隻能用皇權不斷調整內閣,打算重建一套帝黨的班子以替代東林黨和其他各黨在朝堂的話語權,但這樣做談何容易?找來找去,崇禎皇帝最終看中了溫體仁,不久前他任命溫體仁為內閣首輔,溫體仁這人不屬於東林黨,也和其他各黨關聯不多,而且溫體仁向來在朝中獨來獨往,就此入了崇禎皇帝的法眼。
溫體仁任內閣首輔後,崇禎皇帝的確感覺到了一些改變,至少溫體仁在許多事上都是附和自己的,而且基本不和自己唱反調,這也讓崇禎皇帝略有欣慰。
溫體仁入閣後向崇禎皇帝推薦了薛國觀,了解過薛國觀情況後,崇禎皇帝覺得此人可以一用,就此先召迴了薛國觀,然後給他升了官,不久後又授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入閣成了閣臣。
約莫一個時辰後,薛國觀就到了。
崇禎皇帝讓人把薛國觀帶進來,薛國觀進了偏殿先向崇禎皇帝行禮,崇禎皇帝開口賜座,等他坐下後,崇禎皇帝也不繞圈子,直接詢問他有什麽辦法解決現在的財政問題,尤其是目前迫切的軍費問題。
這個問題是崇禎皇帝最為急切的,曹化淳去南京帶了一萬兩銀子,這些錢是崇禎皇帝從內庫中拿出來的。這些年朝廷到處缺錢,為了維持周轉,崇禎皇帝陸陸續續已從內庫拿了幾百萬兩銀子了,按理說這些銀子本都應該是由戶部撥款,可戶部實在是沒錢,隻能由崇禎皇帝自己解決。
解決的辦法就是不斷從內庫拿銀子出來,從而導致原本豐厚的內庫急劇縮水,再這麽下去就算是金山銀山也會用盡啊!更要命的是名義上這銀子是借給戶部的,可問題在於戶部真的會還銀子?這根本就不可能嘛。所以崇禎皇帝掏出來的銀子就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迴,這樣下去如何了得?
薛國觀怎麽都沒想到崇禎皇帝把自己找來居然是因為這件事,聽完話後,薛國觀是暗暗叫苦,更是如坐針氈。
“陛下,臣雖入閣,卻隻是禮部尚書,財政稅賦一事,陛下何不招孫居相孫大人垂詢更為妥當?”
“孫居相正忙於湘峪一事,暫不在京中,此事朕同你說也是一樣。朕知道你天啟年間就在戶部任職,對於稅賦之事頗為精通,而今又是閣臣,自當擔起責任才是……。”
這話一出,薛國觀恨不能當場罵娘,孫居相作為戶部尚書,朝廷缺錢應該是他的責任,可皇帝居然不問他反而來問自己,還給自己戴高帽子說他是閣臣,當為君解憂,負起這個責任的話,簡直就是離譜。
他薛國觀天啟年間的確在戶部任職過,可那時候他是在魏忠賢的手下幹活呢。魏公公能弄到銀子,那是因為魏公公的本事,而且天下人誰敢不給魏公公麵子?魏公公手裏的廠衛爪牙可不是擺設,江南的士紳,各地的商戶,包括一些世家大族,魏公公要銀子,你如果給了也就罷了,不給的話,嗬嗬,這後果自己掂量。
正是因為魏忠賢的強勢和背後有天啟皇帝撐腰,所以才能收上來賦稅搞到銀子。薛國觀當年在戶部的時候太了解這個情況了,尤其是魏忠賢從不向老百姓下手,他的目標都是有錢人,這也是天啟年間世家大族們恨魏忠賢入骨,但天下老百姓卻念著魏公公的好,甚至主動給他建生祠的原因。
現在崇禎皇帝拿這個事來和自己說,雖沒有直接說讓他仿效魏忠賢幫皇帝去搞銀子,可其意思卻是一樣的。這種事先不說他薛國觀能不能幹成,而是根本幹不了的問題。
薛國觀不是魏忠賢,崇禎皇帝也不是天啟皇帝,如此得罪人的活薛國觀既幹不了,也不敢幹啊!想想魏忠賢的淒慘下場,薛國觀就一陣陣後怕,可抬頭又見崇禎皇帝帶著期盼望著自己,他作為閣臣又不能推脫,一旦直接拒絕,以崇禎皇帝的脾氣說不定當場發作,自己這個官就當到頭了。
一時間,薛國觀的額頭滲出了密密麻麻的汗珠,他甚至埋怨自己今日為何要入宮呢?早知道是這樣,當宮中傳話讓他入宮的時候就應該裝病才是,以病重無法起身躲過去,可現在好了,人都到了乾清宮,躲都沒法躲了。
“薛愛卿!怎麽?你是不想做呢?還是沒有能力做?”等了片刻,見薛國觀始終不說話,崇禎皇帝有些不高興了,當即冷冷問道。
一個機靈,薛國觀迴過神,連忙起身道:“臣身為閣臣,自當為陛下效力,更何況財政乃是國家大事,臣如何能推辭……。”
聽他這麽迴答,崇禎皇帝臉色緩和了下來,微微點頭。
薛國觀繼續說道:“既然陛下垂詢,臣個人先表態,對於這事臣是絕對支持的,眼下財政問題的確到了極為嚴重的時刻,目前光是軍費就入不敷出,能維持到如今完全靠陛下內庫勉強支持,可如繼續下去,這終究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臣以為必須革新稅賦,節流開源,以緩和目前財政拮據情況。”
“嗯,薛愛卿言之有理,朕也是如此考慮。”崇禎皇帝的心情好轉,誇讚了薛國觀一句,接著問道:“不知薛愛卿有何辦法為朕解憂呢?”
這話一出,薛國觀知道自己沒退路了,他現在隻有一個選擇,那就是按照崇禎皇帝的意思給出了一個解決辦法。可解決辦法也不是那麽好想的,恢複到魏忠賢時期的賦稅征收根本就不可能,此一時彼一時,哪怕現在天啟皇帝和魏忠賢複生,要做到這點也需要時間,更不用說在位的是崇禎皇帝,實施這事是他薛國觀了。
基礎和能力不同,根本就不可能做到。而且這個事得罪的人太多了,幾乎把整個大明的世家大族全部要得罪,而且江南的士紳和商人同樣也會恨他入骨。魏忠賢之所以會死,閹黨之所以會覆滅,不就是因為得罪的人太多了麽?要不然哪來那麽多人巴不得崇禎皇帝殺了魏忠賢,以絕後患呢?
所以薛國觀心裏很清楚,打死他也不會幹這種事,他可不想成為第二個魏忠賢。
可不這樣做,薛國觀又沒辦法給崇禎皇帝交代,尤其是崇禎皇帝這個人沒什麽性子,必須要有立竿見影的效果,找個理由推脫也是不成的,一旦崇禎皇帝感覺有人欺騙了他,那麽後果同樣嚴重。
這些想法在薛國觀的腦海裏轉來轉去,他卻想不出一個妥善法子,急得額頭上的汗更多了。
“來人!”崇禎皇帝見他這幅模樣,突然喊了一聲,嚇得薛國觀還以為皇帝不耐煩要處置他呢。
正當他忐忑不安的時候,伺候的太監應了一聲,崇禎皇帝開口道:“薛愛卿不必著急,此事慢慢想就是了,朕看薛愛卿近日操勞國事身子似乎有些不適,給薛愛卿上一碗參湯來,薛愛卿好好想,好好迴答……。”
“是……是……臣謝陛下……。”薛國觀嘴裏發苦,這參湯可不好喝呀,分明就是崇禎皇帝在逼自己,如果今天不說出個一二三來,不僅官到頭了,說不定還有大禍呢,這可怎麽辦?
由於高迎祥的緣故,曹化淳這次前往南京沒走陸路,也沒沿大運河南下,而是先去天津,從天津坐海船南下,先到萊登,再沿海至長江口後過崇明島、鬆江府,一路直抵南京。
這條路線雖然海上顛簸些,不過相對安全,而且坐船的速度可比走陸路快多了,也能避開流寇。
讓王承恩替自己送曹化淳離京,等兩人走後,崇禎皇帝皺著眉頭不知道在想些什麽,過了許久他站起身來,在偏殿來迴走了幾圈,轉身就讓人把內閣大學士薛國觀找來。
薛國觀此人是萬曆末年的進士,天啟年間任戶科給事中,身為言官的他當時卻附會魏忠賢,為其搖旗呐喊。
後來薛國觀先轉任刑科給事中,因彈劾東林黨有功魏忠賢給他升了官,等天啟皇帝駕崩,崇禎皇帝登基後對魏忠賢一黨下手後,薛國觀的好日子就到頭了,當時清理閹黨,薛國觀為了保命主動辭官迴鄉,由於他在魏忠賢手下作惡不多,官職也不算高,再加上同鄉好友的庇護,倒也給他逃脫了之後的危機。
崇禎三年,閹黨清理告一段落,這時候的崇禎皇帝已經有些迴過神了,當時他被東林黨和文官給忽悠了,一登基就對魏忠賢下手,又以清理閹黨名義掃除了一大批官員。
表麵上似乎是對朝堂的清理,解決閹黨之禍,可實際上卻是東林黨和其他各黨對天啟朝時期的帝黨打擊,而且這個打擊還是借用皇帝之手。
所謂的閹黨就是帝黨,隨著閹黨的徹底覆滅,朝堂上帝黨的力量急劇萎縮,被魏忠賢嚴厲打擊的東林黨和其他各黨死灰複燃,從而導致了後來的局麵。
崇禎皇帝不傻,之前被忽悠後本以為自己真是英明之主呢,可時間久了他才知道自己究竟幹了些什麽蠢事。
可這個時候崇禎皇帝已經無能力為了,因為魏忠賢已經被他殺了,包括魏忠賢的黨羽也是殺的殺貶的貶,再加上廠衛力量的大幅度削弱,帝黨已被東林黨和其他各黨壓製,司禮監不堪重用也無法完全信任,無奈之下崇禎皇帝隻能親自赤膊上陣。
雖然明白自己的失誤,可崇禎皇帝的性格所至又讓他從來不肯承認這個錯誤,死鴨子嘴硬說的就是這樣。
為改變這些局麵,崇禎皇帝隻能用皇權不斷調整內閣,打算重建一套帝黨的班子以替代東林黨和其他各黨在朝堂的話語權,但這樣做談何容易?找來找去,崇禎皇帝最終看中了溫體仁,不久前他任命溫體仁為內閣首輔,溫體仁這人不屬於東林黨,也和其他各黨關聯不多,而且溫體仁向來在朝中獨來獨往,就此入了崇禎皇帝的法眼。
溫體仁任內閣首輔後,崇禎皇帝的確感覺到了一些改變,至少溫體仁在許多事上都是附和自己的,而且基本不和自己唱反調,這也讓崇禎皇帝略有欣慰。
溫體仁入閣後向崇禎皇帝推薦了薛國觀,了解過薛國觀情況後,崇禎皇帝覺得此人可以一用,就此先召迴了薛國觀,然後給他升了官,不久後又授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入閣成了閣臣。
約莫一個時辰後,薛國觀就到了。
崇禎皇帝讓人把薛國觀帶進來,薛國觀進了偏殿先向崇禎皇帝行禮,崇禎皇帝開口賜座,等他坐下後,崇禎皇帝也不繞圈子,直接詢問他有什麽辦法解決現在的財政問題,尤其是目前迫切的軍費問題。
這個問題是崇禎皇帝最為急切的,曹化淳去南京帶了一萬兩銀子,這些錢是崇禎皇帝從內庫中拿出來的。這些年朝廷到處缺錢,為了維持周轉,崇禎皇帝陸陸續續已從內庫拿了幾百萬兩銀子了,按理說這些銀子本都應該是由戶部撥款,可戶部實在是沒錢,隻能由崇禎皇帝自己解決。
解決的辦法就是不斷從內庫拿銀子出來,從而導致原本豐厚的內庫急劇縮水,再這麽下去就算是金山銀山也會用盡啊!更要命的是名義上這銀子是借給戶部的,可問題在於戶部真的會還銀子?這根本就不可能嘛。所以崇禎皇帝掏出來的銀子就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迴,這樣下去如何了得?
薛國觀怎麽都沒想到崇禎皇帝把自己找來居然是因為這件事,聽完話後,薛國觀是暗暗叫苦,更是如坐針氈。
“陛下,臣雖入閣,卻隻是禮部尚書,財政稅賦一事,陛下何不招孫居相孫大人垂詢更為妥當?”
“孫居相正忙於湘峪一事,暫不在京中,此事朕同你說也是一樣。朕知道你天啟年間就在戶部任職,對於稅賦之事頗為精通,而今又是閣臣,自當擔起責任才是……。”
這話一出,薛國觀恨不能當場罵娘,孫居相作為戶部尚書,朝廷缺錢應該是他的責任,可皇帝居然不問他反而來問自己,還給自己戴高帽子說他是閣臣,當為君解憂,負起這個責任的話,簡直就是離譜。
他薛國觀天啟年間的確在戶部任職過,可那時候他是在魏忠賢的手下幹活呢。魏公公能弄到銀子,那是因為魏公公的本事,而且天下人誰敢不給魏公公麵子?魏公公手裏的廠衛爪牙可不是擺設,江南的士紳,各地的商戶,包括一些世家大族,魏公公要銀子,你如果給了也就罷了,不給的話,嗬嗬,這後果自己掂量。
正是因為魏忠賢的強勢和背後有天啟皇帝撐腰,所以才能收上來賦稅搞到銀子。薛國觀當年在戶部的時候太了解這個情況了,尤其是魏忠賢從不向老百姓下手,他的目標都是有錢人,這也是天啟年間世家大族們恨魏忠賢入骨,但天下老百姓卻念著魏公公的好,甚至主動給他建生祠的原因。
現在崇禎皇帝拿這個事來和自己說,雖沒有直接說讓他仿效魏忠賢幫皇帝去搞銀子,可其意思卻是一樣的。這種事先不說他薛國觀能不能幹成,而是根本幹不了的問題。
薛國觀不是魏忠賢,崇禎皇帝也不是天啟皇帝,如此得罪人的活薛國觀既幹不了,也不敢幹啊!想想魏忠賢的淒慘下場,薛國觀就一陣陣後怕,可抬頭又見崇禎皇帝帶著期盼望著自己,他作為閣臣又不能推脫,一旦直接拒絕,以崇禎皇帝的脾氣說不定當場發作,自己這個官就當到頭了。
一時間,薛國觀的額頭滲出了密密麻麻的汗珠,他甚至埋怨自己今日為何要入宮呢?早知道是這樣,當宮中傳話讓他入宮的時候就應該裝病才是,以病重無法起身躲過去,可現在好了,人都到了乾清宮,躲都沒法躲了。
“薛愛卿!怎麽?你是不想做呢?還是沒有能力做?”等了片刻,見薛國觀始終不說話,崇禎皇帝有些不高興了,當即冷冷問道。
一個機靈,薛國觀迴過神,連忙起身道:“臣身為閣臣,自當為陛下效力,更何況財政乃是國家大事,臣如何能推辭……。”
聽他這麽迴答,崇禎皇帝臉色緩和了下來,微微點頭。
薛國觀繼續說道:“既然陛下垂詢,臣個人先表態,對於這事臣是絕對支持的,眼下財政問題的確到了極為嚴重的時刻,目前光是軍費就入不敷出,能維持到如今完全靠陛下內庫勉強支持,可如繼續下去,這終究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臣以為必須革新稅賦,節流開源,以緩和目前財政拮據情況。”
“嗯,薛愛卿言之有理,朕也是如此考慮。”崇禎皇帝的心情好轉,誇讚了薛國觀一句,接著問道:“不知薛愛卿有何辦法為朕解憂呢?”
這話一出,薛國觀知道自己沒退路了,他現在隻有一個選擇,那就是按照崇禎皇帝的意思給出了一個解決辦法。可解決辦法也不是那麽好想的,恢複到魏忠賢時期的賦稅征收根本就不可能,此一時彼一時,哪怕現在天啟皇帝和魏忠賢複生,要做到這點也需要時間,更不用說在位的是崇禎皇帝,實施這事是他薛國觀了。
基礎和能力不同,根本就不可能做到。而且這個事得罪的人太多了,幾乎把整個大明的世家大族全部要得罪,而且江南的士紳和商人同樣也會恨他入骨。魏忠賢之所以會死,閹黨之所以會覆滅,不就是因為得罪的人太多了麽?要不然哪來那麽多人巴不得崇禎皇帝殺了魏忠賢,以絕後患呢?
所以薛國觀心裏很清楚,打死他也不會幹這種事,他可不想成為第二個魏忠賢。
可不這樣做,薛國觀又沒辦法給崇禎皇帝交代,尤其是崇禎皇帝這個人沒什麽性子,必須要有立竿見影的效果,找個理由推脫也是不成的,一旦崇禎皇帝感覺有人欺騙了他,那麽後果同樣嚴重。
這些想法在薛國觀的腦海裏轉來轉去,他卻想不出一個妥善法子,急得額頭上的汗更多了。
“來人!”崇禎皇帝見他這幅模樣,突然喊了一聲,嚇得薛國觀還以為皇帝不耐煩要處置他呢。
正當他忐忑不安的時候,伺候的太監應了一聲,崇禎皇帝開口道:“薛愛卿不必著急,此事慢慢想就是了,朕看薛愛卿近日操勞國事身子似乎有些不適,給薛愛卿上一碗參湯來,薛愛卿好好想,好好迴答……。”
“是……是……臣謝陛下……。”薛國觀嘴裏發苦,這參湯可不好喝呀,分明就是崇禎皇帝在逼自己,如果今天不說出個一二三來,不僅官到頭了,說不定還有大禍呢,這可怎麽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