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慎錐的目的很明確,就是先一步搶占集寧,控製乞兒海子區域。
隻要拿下這個地方,那麽多爾袞無論從哪裏進攻,朱慎錐都能快速做出反應。
而多爾袞同樣也是這樣想的,就當朱慎錐領兵一路東進,大軍即將抵達卓姿的時候,王海的前鋒傳迴消息,派出去的斥候在靠近集寧區域遇到了多爾袞的斥候,雙方遭遇後還發生了小規模的戰鬥,不過戰鬥並不持久,僅僅試探性的打了打,並沒什麽傷亡。
但雙方斥候的接觸卻證明了一點,那就是朱慎錐的目標是對的,多爾袞和朱慎錐想到一起了,也打算先搶占集寧,然後以集寧為前進基地繼續西進直取歸化。
“傳令王海,讓斥候繼續再探,必須查明多爾袞的主力位置!”
“是!”
“對了,察哈爾那邊可有什麽消息?”朱慎錐繼續追問。
“暫時還沒消息……。”李佑搖頭道。
皺起眉頭,朱慎錐凝神想了想:“繼續想辦法聯絡,不惜一切代價必須要搞到多爾袞大軍的情況!”
李佑連忙應了一聲,見朱慎錐對他擺擺手,直接下去安排了。
李佑走後,朱慎錐凝神看著手上的地圖,這份地圖是他這些年通過商行在蒙古各地行商摸索並繪製的,可以說相比其他地圖要準確也詳細的多。
提起炭筆,在地圖上集寧位置畫了個圈,想了想又在發現對方斥候的位置上做了標記。接著朱慎錐的目光又朝著南北兩個方向看去,一時間陷入了沉思。
從目前情況來看,多爾袞也是打算先搶占集寧,這點倒和朱慎錐原本的預料差不多。但是多爾袞的主力究竟在哪裏還不得知,集寧雖然重要,但集寧是否是多爾袞的主力目標這個不能確定。
多爾袞雖然年輕,卻身經百戰,而且作戰經驗極其豐富,尤其是指揮騎兵能力在皇太極手下可以說是首屈一指的,要不然皇太極也不會派多爾袞來解決土默特問題。
草原作戰和中原作戰不同,草原上一望無際,到處都可以是戰場,騎兵行軍速度極快,日行百裏可不是說著玩的,更何況多爾袞這一次還帶著八旗精銳呢。
假如多爾袞的主力正向集寧進軍,朱慎錐倒不擔憂,他擔憂的是多爾袞的主力不在集寧方向,而是在左右兩翼某一處。
一旦是這樣的話,那麽朱慎錐的騎兵所遭遇的僅僅隻是察哈爾的各部聯軍,並非多爾袞的八旗精銳,這就有極大的不確定因素了。
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
這是匯集中國幾千年來的戰爭精華的總結,同樣也是朱慎錐現在的狀態。雖說他對於這次大戰擁有信心,可絲毫不敢小看多爾袞,這個從未交過手的對手名聲在外,朱慎錐絲毫不敢小覷,一旦用兵失誤,就會遭受巨大損失,而這個損失也是朱慎錐承擔不起的。
他傳令王海繼續向集寧進軍,並且把斥候派的遠些搞明白多爾袞主力的位置就是為此。如果不搞清這點,朱慎錐是絕對不會心安的,但他也知道僅僅憑斥候查探難度很大,因為草原作戰雙方都會派出大量的斥候,而且眼下雙方斥候已經有過交手,現在對方也知道了自己的行軍目標,自然會做出和自己想同的反應。
所以朱慎錐更期望從察哈爾那邊傳遞迴來的準確消息,前麵說過早在多年前朱慎錐就向察哈爾各部派去了不少探子,這些探子有蒙古人,也有明人,他們以普通牧民或者其他身份去了察哈爾,從而在察哈爾各部潛伏了下來。其主要任務隻有一個,就是密切關注察哈爾各部的舉動,並把消息傳遞迴來。
這些人中的蒙古人暫且不算,明人從生活和舉止各方麵也和蒙古人完全一樣,根本就分辨不出來。而且他們還有同一個身份,那就是“錦衣衛”,沒錯!正是錦衣衛。
錦衣衛作為大明最強大的特務機構,一直都是皇帝手上監察天下的利刃。但自從崇禎皇帝繼位後,崇禎皇帝因為本身的緣故對太監打壓的同時,也被文官集團忽悠著打壓了錦衣衛,所以現在大明錦衣衛早就不是當初的模樣了,不光是錦衣衛,就連東廠也名不副實,地位和權利包括待遇直線下降。
尤其在崇禎皇帝撤裁天下驛站後,許多不在編製中的錦衣衛人員一下子全失了業,就連各地的錦衣衛衙門也沒了以前的風光,成為了一個擺設。
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哪怕錦衣衛現在如此低穀,但錦衣衛的實際力量依舊不小,隻不過不受重視罷了。
早在撤裁驛站時,朱慎錐就讓人收攏了山西包括直隸靠近宣大的各處驛站人員,這些人員中有近半都是錦衣衛的人,他們麵臨失業的狀態,在有人願意接納的情況下,自然心甘情願改換門庭,反正這些人都是錦衣衛的編外人員,沒了朝廷的支持,別說其他了,就連吃飯和生存都成了問題。
更何況朱慎錐也不是以個人名義做這件事,他是通過周安民來操作的。周安民現在在錦衣衛的身份不低,又執掌整個山西的錦衣衛,在錦衣衛內部屬於地方實力派,有他出麵也打消了許多人的顧慮。
收攏了這些人後,朱慎錐一方麵把驛站改成車馬店或者商貿的中轉站,以維持正常運作。此外,在錦衣衛成員中進行挑選,把不少人分派各處,讓其繼續做老本行。
除去大明本地,蒙古這邊尤其是察哈爾是重中之中,所以本就是蒙古籍和明人的錦衣衛派去了不少,這些人大多順利潛伏下來,不斷為朱慎錐提供著各種情報。
如今大戰在即,情報是最重要的,關鍵的情報甚至能夠影響戰爭的勝負。
不搞清楚多爾袞的主力所在,朱慎錐始終心裏沒底。但眼下一直都沒收到從察哈爾送來的情報,這讓朱慎錐很是焦慮,但麵對這樣的情況,朱慎錐現在也隻能繼續向集寧進軍,多餘的遲疑並不利於戰爭,作為統帥的朱慎錐很明白這點,無論多爾袞是不是正往集寧方向,又或者他在其他地方,集寧這個重要戰略點必須得先拿下。
朱慎錐的顧慮同樣也是王海的顧慮,作為朱慎錐一手培養出來的弟子,王海太了解朱慎錐的想法了,當接到斥候遭遇對方斥候的迴報後,王海一方麵連忙向朱慎錐匯報情況,另一方麵也在找尋多爾袞主力的下落,同時派出了大量斥候打探。
可就在王海在派出大量斥候時,對手也做出了同樣反應。隨著雙方的斥候不斷遭遇,小規模的戰鬥更為頻繁。麵對這樣的情況,徹底搞明白對方的情況已經不切實際了,因為雙方斥候的交戰幾乎已經封鎖了對方繼續探查的可能,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雙方的目標都是集寧,而且從軍隊規模來看都不小,雖然還不知道各自的主力位置,但大戰已是一觸即發。
兩日後,王海的前鋒趕到了集寧,占據了集寧附近十裏的區域。而這時候多爾袞的部隊也到了集寧區域,占據了往南乞兒海子到以北的區域。
雙方形成了對峙,平靜的集寧大軍聚集,氣氛凝重。
騎在馬上,王海眺望著前方,遠處就是察哈爾各部的所在,雙方離的已經很近了,雖然還沒開戰,可小規模的戰鬥時不時發生,各自做著開戰前的試探。
“這個多爾袞,究竟在還是不在呢?”王海皺著眉頭,把舉著的千裏鏡放下。兩軍遭遇後他就不斷派出小股部隊試探,以搞明白多爾袞的所在,但始終都沒結果。
現在對手和自己一樣都是前鋒部隊,就不知道後續的中軍和主力會不會隨後趕到。
朱慎錐的大軍已離他僅僅不到百裏了,最多一日就能抵達。對手恐怕也是差不多,接下來大戰在即,卻依舊未知對手的主力動向,王海心中隱隱有些不安。
就在他思索的時候,遠處敵人方向有幾十騎出動,看著所來的方向正是自己的位置。
王海沒任何遲疑,當即對部下說了聲走,調轉馬頭就往己方而去。作為一軍主將,王海不是隻知道憑著武勇的莽夫,他到前線親自查探,可不是來逞能的,自然不會以身犯險。
一刻鍾後,王海迴到本陣,這時候有部下來報,說是一隊斥候和對方斥候交戰,俘虜了對方一人,不過這個俘虜卻聲稱有重要軍情報告。
王海並沒有太過欣喜,這些日子雙方小規模的戰鬥時有發生,各自都有傷亡。不管是自己這邊,包括對方那邊俘虜的斥候不是沒有,可斥候的軍情報告往往隻是普通的信息,畢竟前鋒的斥候是不可能知道主力動向的,而且在派出的斥候之時,王海早就做了安排,讓這些斥候如果熬不住打可以向對方透露前鋒的軍情信息,這些信息基本都是透明的,被對方得知也沒多少作用。
敵人那邊自然也是如此,所以到現在雙方都沒徹底摸清楚底細,得到的信息也是有限。
不過既然是抓到了對方斥候,又聲稱有軍情報告,王海還是要見一見的。當即就讓人把這個敵方斥候帶來,片刻後,一個五花大綁的斥候被帶進了王海大帳,進了帳中,這人先是打量了一下王海,接著就開口說了一句話。
這句話出口,王海頓時一愣,臉色微變。
“你們先下去吧。”
“將軍!”
“無妨,下去,在帳外守著,任何人不得靠近!”王海以不容置疑的口吻直接命令,一旁的親衛隻能答應,出了大帳,帳內就剩下王海和那被俘的敵方斥候。
隻要拿下這個地方,那麽多爾袞無論從哪裏進攻,朱慎錐都能快速做出反應。
而多爾袞同樣也是這樣想的,就當朱慎錐領兵一路東進,大軍即將抵達卓姿的時候,王海的前鋒傳迴消息,派出去的斥候在靠近集寧區域遇到了多爾袞的斥候,雙方遭遇後還發生了小規模的戰鬥,不過戰鬥並不持久,僅僅試探性的打了打,並沒什麽傷亡。
但雙方斥候的接觸卻證明了一點,那就是朱慎錐的目標是對的,多爾袞和朱慎錐想到一起了,也打算先搶占集寧,然後以集寧為前進基地繼續西進直取歸化。
“傳令王海,讓斥候繼續再探,必須查明多爾袞的主力位置!”
“是!”
“對了,察哈爾那邊可有什麽消息?”朱慎錐繼續追問。
“暫時還沒消息……。”李佑搖頭道。
皺起眉頭,朱慎錐凝神想了想:“繼續想辦法聯絡,不惜一切代價必須要搞到多爾袞大軍的情況!”
李佑連忙應了一聲,見朱慎錐對他擺擺手,直接下去安排了。
李佑走後,朱慎錐凝神看著手上的地圖,這份地圖是他這些年通過商行在蒙古各地行商摸索並繪製的,可以說相比其他地圖要準確也詳細的多。
提起炭筆,在地圖上集寧位置畫了個圈,想了想又在發現對方斥候的位置上做了標記。接著朱慎錐的目光又朝著南北兩個方向看去,一時間陷入了沉思。
從目前情況來看,多爾袞也是打算先搶占集寧,這點倒和朱慎錐原本的預料差不多。但是多爾袞的主力究竟在哪裏還不得知,集寧雖然重要,但集寧是否是多爾袞的主力目標這個不能確定。
多爾袞雖然年輕,卻身經百戰,而且作戰經驗極其豐富,尤其是指揮騎兵能力在皇太極手下可以說是首屈一指的,要不然皇太極也不會派多爾袞來解決土默特問題。
草原作戰和中原作戰不同,草原上一望無際,到處都可以是戰場,騎兵行軍速度極快,日行百裏可不是說著玩的,更何況多爾袞這一次還帶著八旗精銳呢。
假如多爾袞的主力正向集寧進軍,朱慎錐倒不擔憂,他擔憂的是多爾袞的主力不在集寧方向,而是在左右兩翼某一處。
一旦是這樣的話,那麽朱慎錐的騎兵所遭遇的僅僅隻是察哈爾的各部聯軍,並非多爾袞的八旗精銳,這就有極大的不確定因素了。
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
這是匯集中國幾千年來的戰爭精華的總結,同樣也是朱慎錐現在的狀態。雖說他對於這次大戰擁有信心,可絲毫不敢小看多爾袞,這個從未交過手的對手名聲在外,朱慎錐絲毫不敢小覷,一旦用兵失誤,就會遭受巨大損失,而這個損失也是朱慎錐承擔不起的。
他傳令王海繼續向集寧進軍,並且把斥候派的遠些搞明白多爾袞主力的位置就是為此。如果不搞清這點,朱慎錐是絕對不會心安的,但他也知道僅僅憑斥候查探難度很大,因為草原作戰雙方都會派出大量的斥候,而且眼下雙方斥候已經有過交手,現在對方也知道了自己的行軍目標,自然會做出和自己想同的反應。
所以朱慎錐更期望從察哈爾那邊傳遞迴來的準確消息,前麵說過早在多年前朱慎錐就向察哈爾各部派去了不少探子,這些探子有蒙古人,也有明人,他們以普通牧民或者其他身份去了察哈爾,從而在察哈爾各部潛伏了下來。其主要任務隻有一個,就是密切關注察哈爾各部的舉動,並把消息傳遞迴來。
這些人中的蒙古人暫且不算,明人從生活和舉止各方麵也和蒙古人完全一樣,根本就分辨不出來。而且他們還有同一個身份,那就是“錦衣衛”,沒錯!正是錦衣衛。
錦衣衛作為大明最強大的特務機構,一直都是皇帝手上監察天下的利刃。但自從崇禎皇帝繼位後,崇禎皇帝因為本身的緣故對太監打壓的同時,也被文官集團忽悠著打壓了錦衣衛,所以現在大明錦衣衛早就不是當初的模樣了,不光是錦衣衛,就連東廠也名不副實,地位和權利包括待遇直線下降。
尤其在崇禎皇帝撤裁天下驛站後,許多不在編製中的錦衣衛人員一下子全失了業,就連各地的錦衣衛衙門也沒了以前的風光,成為了一個擺設。
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哪怕錦衣衛現在如此低穀,但錦衣衛的實際力量依舊不小,隻不過不受重視罷了。
早在撤裁驛站時,朱慎錐就讓人收攏了山西包括直隸靠近宣大的各處驛站人員,這些人員中有近半都是錦衣衛的人,他們麵臨失業的狀態,在有人願意接納的情況下,自然心甘情願改換門庭,反正這些人都是錦衣衛的編外人員,沒了朝廷的支持,別說其他了,就連吃飯和生存都成了問題。
更何況朱慎錐也不是以個人名義做這件事,他是通過周安民來操作的。周安民現在在錦衣衛的身份不低,又執掌整個山西的錦衣衛,在錦衣衛內部屬於地方實力派,有他出麵也打消了許多人的顧慮。
收攏了這些人後,朱慎錐一方麵把驛站改成車馬店或者商貿的中轉站,以維持正常運作。此外,在錦衣衛成員中進行挑選,把不少人分派各處,讓其繼續做老本行。
除去大明本地,蒙古這邊尤其是察哈爾是重中之中,所以本就是蒙古籍和明人的錦衣衛派去了不少,這些人大多順利潛伏下來,不斷為朱慎錐提供著各種情報。
如今大戰在即,情報是最重要的,關鍵的情報甚至能夠影響戰爭的勝負。
不搞清楚多爾袞的主力所在,朱慎錐始終心裏沒底。但眼下一直都沒收到從察哈爾送來的情報,這讓朱慎錐很是焦慮,但麵對這樣的情況,朱慎錐現在也隻能繼續向集寧進軍,多餘的遲疑並不利於戰爭,作為統帥的朱慎錐很明白這點,無論多爾袞是不是正往集寧方向,又或者他在其他地方,集寧這個重要戰略點必須得先拿下。
朱慎錐的顧慮同樣也是王海的顧慮,作為朱慎錐一手培養出來的弟子,王海太了解朱慎錐的想法了,當接到斥候遭遇對方斥候的迴報後,王海一方麵連忙向朱慎錐匯報情況,另一方麵也在找尋多爾袞主力的下落,同時派出了大量斥候打探。
可就在王海在派出大量斥候時,對手也做出了同樣反應。隨著雙方的斥候不斷遭遇,小規模的戰鬥更為頻繁。麵對這樣的情況,徹底搞明白對方的情況已經不切實際了,因為雙方斥候的交戰幾乎已經封鎖了對方繼續探查的可能,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雙方的目標都是集寧,而且從軍隊規模來看都不小,雖然還不知道各自的主力位置,但大戰已是一觸即發。
兩日後,王海的前鋒趕到了集寧,占據了集寧附近十裏的區域。而這時候多爾袞的部隊也到了集寧區域,占據了往南乞兒海子到以北的區域。
雙方形成了對峙,平靜的集寧大軍聚集,氣氛凝重。
騎在馬上,王海眺望著前方,遠處就是察哈爾各部的所在,雙方離的已經很近了,雖然還沒開戰,可小規模的戰鬥時不時發生,各自做著開戰前的試探。
“這個多爾袞,究竟在還是不在呢?”王海皺著眉頭,把舉著的千裏鏡放下。兩軍遭遇後他就不斷派出小股部隊試探,以搞明白多爾袞的所在,但始終都沒結果。
現在對手和自己一樣都是前鋒部隊,就不知道後續的中軍和主力會不會隨後趕到。
朱慎錐的大軍已離他僅僅不到百裏了,最多一日就能抵達。對手恐怕也是差不多,接下來大戰在即,卻依舊未知對手的主力動向,王海心中隱隱有些不安。
就在他思索的時候,遠處敵人方向有幾十騎出動,看著所來的方向正是自己的位置。
王海沒任何遲疑,當即對部下說了聲走,調轉馬頭就往己方而去。作為一軍主將,王海不是隻知道憑著武勇的莽夫,他到前線親自查探,可不是來逞能的,自然不會以身犯險。
一刻鍾後,王海迴到本陣,這時候有部下來報,說是一隊斥候和對方斥候交戰,俘虜了對方一人,不過這個俘虜卻聲稱有重要軍情報告。
王海並沒有太過欣喜,這些日子雙方小規模的戰鬥時有發生,各自都有傷亡。不管是自己這邊,包括對方那邊俘虜的斥候不是沒有,可斥候的軍情報告往往隻是普通的信息,畢竟前鋒的斥候是不可能知道主力動向的,而且在派出的斥候之時,王海早就做了安排,讓這些斥候如果熬不住打可以向對方透露前鋒的軍情信息,這些信息基本都是透明的,被對方得知也沒多少作用。
敵人那邊自然也是如此,所以到現在雙方都沒徹底摸清楚底細,得到的信息也是有限。
不過既然是抓到了對方斥候,又聲稱有軍情報告,王海還是要見一見的。當即就讓人把這個敵方斥候帶來,片刻後,一個五花大綁的斥候被帶進了王海大帳,進了帳中,這人先是打量了一下王海,接著就開口說了一句話。
這句話出口,王海頓時一愣,臉色微變。
“你們先下去吧。”
“將軍!”
“無妨,下去,在帳外守著,任何人不得靠近!”王海以不容置疑的口吻直接命令,一旁的親衛隻能答應,出了大帳,帳內就剩下王海和那被俘的敵方斥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