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慎錐看著從京師送來的信,張錫鈞在京師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給自己來信,把京師的情況仔仔細細進行匯報。


    雖然天寒地凍路不好走,但有著朝廷的驛站再加錦衣衛的渠道,從京師向平陽遞信還是很容易的,而且張錫鈞給朱慎錐都是密寫,就算信落到旁人手裏也看不懂裏麵的內容。


    這一次張錫鈞的信比較長,接到信後光是“譯信”就花了些時間,等看完信後,朱慎錐眉頭緊鎖。


    魏忠賢如今和東林黨鬥的不可開交,隨著魏忠賢的權勢越大,曆史上所謂的閹黨已有了模樣,現在的魏忠賢還不是那位權勢滔天的“九千歲”但也相差不多了。


    圍繞著魏忠賢的人越來越多,閹黨的權勢也就越重,更重要的是這一切都是天啟皇帝在背後扶持的緣故。


    在天啟皇帝的指示下,魏忠賢一步步從一個普通太監走到了今天的地位,如果沒有意外的話,魏忠賢等羽翼大成,閹黨和東林黨的爭鬥才會真正開始。


    張錫鈞判斷,現在的閹黨還不是東林黨的對手,但兩者的差距已拉近了不少,再加上天啟皇帝刻意維護閹黨的舉動,別看東林黨現在依舊把持朝政,可實際上朝堂上已隱隱有了激烈的跡象。


    張錫鈞告訴朱慎錐,如果他判斷的不錯,短則一年,長則兩三年,魏忠賢必然會和東林黨決出勝負。而且這場你死我活的鬥爭中最後隻有一個贏家,但這個贏家絕對不會是東林黨,也不會是魏忠賢。


    那麽這個贏家又會是誰呢?正是誰都沒注意到的,躲在皇宮大內的天啟皇帝。


    對天啟皇帝這個人,在去京師之前張錫鈞並不了解,甚至剛到京師的時候還因為這樣那樣的傳聞使得張錫鈞對天啟皇帝的感官不怎麽樣,隻覺得這個少年皇帝是一個寵信身邊人,沉迷於木匠的帝王。


    曆史上這樣的帝王不少,有名氣的也有許多,其中號稱詞宗的後唐李煜就是如此,還有大名鼎鼎善於書畫的宋徽宗趙佶也是。


    在大明類似的皇帝也不少,宣宗愛鬥蟋蟀被稱為蟋蟀天子,武宗朱厚照吃喝玩樂,嘉靖皇帝沉迷修道,就連天啟皇帝的爺爺萬曆皇帝幾十年不上朝躲後宮裏當宅男……。


    如此林林種種,絲毫不為奇。可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京師的張錫鈞漸漸發現這位被傳聞的木匠天子並不是那麽簡單,他所做的一切都有深意,尤其是重用魏忠賢扶持出所謂的閹黨更是一著妙棋,而這步棋現在的威力也越漸越大。


    在外人看魏忠賢是手握權勢的大太監,可實際上他隻是天啟皇帝手裏的一把刀,這刀把子一直都握在天啟皇帝手中,所做的一切都是出自於天啟皇帝的授意。


    張錫鈞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而且他在京師和魏良卿又是好友,還通過魏良卿結識了魏忠賢包括魏忠賢的那些幹兒子,比如田爾耕、崔呈秀、馮銓、許顯純、倪文煥、孫雲鶴等人。


    在同他們的接觸下,張錫鈞這才發現了一個外人不知的情況,那就是所謂的閹黨實際上是帝黨才對,這些人包括魏忠賢在內都是天啟皇帝的棋子,下棋人正是這位被稱為木匠皇帝的天子。


    等搞明白這些後,張錫鈞不得不感慨天啟皇帝的謀劃之深,手段之老道,用人看人之準。一個二十歲都不到的少年天子居然做出這樣的安排來,實在是讓人感到意外,而他身上籠罩的“昏庸無能”和沉迷木匠的愛好隻是他的一層保護色,為的隻是麻痹他的政治對手——東林黨罷了。


    張錫鈞告訴朱慎錐,天啟皇帝是一個英主,他所謀劃的一切無非隻要鞏固皇權罷了,而且在他的謀劃中隨著魏忠賢的勢力不斷膨脹,隱隱已借魏忠賢的力量達到了一定目的,雖然眼下東林黨還暫時掌控朝政,但張錫鈞判斷東林黨失敗隻是時間而已。


    一旦東林黨徹底鬥垮,朝堂上就成了閹黨的天下,可這所謂的閹黨又是掌握在天啟皇帝手裏的,也就是實際的帝黨。到那時候,天啟皇帝手中的皇權就再無對手,大明朝廷也能以天啟皇帝的意誌開始運行,不會再有類似東林黨這樣的政治團體從皇帝手裏奪權了。


    等到這個時候,天啟皇帝再慢慢削弱魏忠賢手裏的權利,又或者找一個適當的時機弄掉魏忠賢,最終大權就徹底掌控在天啟皇帝手中了。


    至於天啟皇帝能否解決魏忠賢?這個問題張錫鈞並不擔心,大明和其他王朝不同,大明太監的地位和生死一直都在皇帝的手裏,當年武宗朝時號稱“立皇帝”的劉瑾如何權勢?哪怕現在的魏忠賢也比不上劉瑾勢大,可劉瑾的下場又是如何?隻是武宗隨手寫的一張小小的紙條罷了,瞬間就把劉瑾從雲端打翻地上,落了個千刀萬剮的結局。


    在張錫鈞看來,等到一切塵埃落定的時候,那或許也就是魏忠賢走下政治舞台的那一日了。到時候朝堂上強橫的東林黨被魏忠賢一掃而空,天啟皇帝又借著魏忠賢收攏了皇權,朝廷內閣、六部乃至地方都會是天啟皇帝的人,天啟皇帝也不需要殺掉魏忠賢,隻需要適當地限製他的權利,又或者再扶持一個人替代魏忠賢,那麽一切就和如今完全不同。


    張錫鈞判斷,一旦事成天啟皇帝會成為大明曆代帝王中少有真正握有大權的帝王,當這個答案從張錫鈞的腦海中浮現的時候,張錫鈞自己都嚇了一跳,深思之下對天啟皇帝更是佩服不已。


    在給朱慎錐書信裏,張錫鈞婉轉地告訴朱慎錐,天啟皇帝非常不好對付的人,他所做的一切如此老道,根本就不像是少年天子的手段。


    當看到這些內容的時候,朱慎錐一時間也陷入了深思,作為一個後世人,對於明末還是有所了解的,尤其是天啟皇帝這位木匠天子和大名鼎鼎的九千歲魏忠賢更是如雷貫耳。


    但前世的時候朱慎錐隻是從冷冰冰的文字中對這段曆史有大致的了解,又或者是通過影視劇知道一些,但真實的曆史並非這樣,尤其是當自己身處於真實曆史中的時候,一切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他承認張錫鈞提醒的有幾分道理,不過張錫鈞對天啟皇帝的未來也過於樂觀了,按照朱慎錐的記憶,天啟皇帝是英年早逝的,假如他死的不是那麽早的話,曆史恐怕的確會不一樣,可惜的是天啟皇帝的命很短,就在他扶持閹黨達到頂峰的那時候就突然死了,而隨著他的去世,權勢滔天的魏忠賢也跌下了雲端,一切都成了雲煙。


    朱慎錐打算事後給張錫鈞去一封信,信裏安撫他幾句,告訴他自己絕對不會輕易而動,更不會如他想象的那樣莽撞。


    除去這些外,張錫鈞還告訴了朱慎錐兩件事,一件事是魏忠賢意圖拉攏袁崇煥以替代孫承宗的謀劃。


    當看見袁崇煥這個名字的時候,朱慎錐頗為意外,這個名字可是大名鼎鼎,對於此人朱慎錐當然知道,可他怎麽也沒想到魏忠賢會有這樣的打算,拉攏袁崇煥以取代孫承宗?這個操作令他實在意外。


    還有一件事就是有關於東林黨散布謠言一事,張錫鈞在信中告訴朱慎錐,東林黨近日在京師大肆散布皇後張嫣之所以生下死胎是魏忠賢和客氏聯手下的毒手緣故。


    這個謠言令魏忠賢勃然大怒,天啟皇帝更是氣得不輕。雖然天啟皇帝和魏忠賢都沒辦法徹底阻止謠言的傳播,不過也同樣做出了反應。


    這個反應先是在後宮,在天啟皇帝的授意之下,皇後宮中的宮人全部更換,魏忠賢還對此事進行了徹查,在調查中僅僅打死的宮人和太監就有好十幾個,後宮現在是人心惶惶。


    這還不算,天啟皇帝突然下旨冊封了李選侍為康妃,給了她名義和待遇,而且還召迴了前禦史賈繼春令他迴京官複原職,這兩個動作就不能不耐人尋味了。


    李選侍是誰天下人都知道,這可是當年移宮案的主角,也是天啟皇帝的養母。由於移宮案所至,李選侍非但沒有拿到太後的封號,反而被趕出了乾清宮,甚至還扣上了謀害天啟皇帝生母的大罪名。


    按理說李選侍這輩子隻能呆在冷宮裏熬日子,最終如此了卻殘生了。可如今天啟皇帝突然尊封了李選侍,雖說沒有給李選侍太後和太妃的封號,但把康妃的封號給了李選侍,這其中就不能讓人感覺到政治信號了。


    張錫鈞判斷,這是天啟皇帝對東林黨給魏忠賢潑髒水的報複,用這個方式來告訴天下人李選侍當年所謂的謀害自己生母罪名根本就不存在,作為天啟皇帝的養母,李選侍在移宮案中因為東林黨的緣故遭受了不公待遇,現在天啟皇帝要給李選侍平反。


    同樣,禦史賈繼春官複原職也是如此,賈繼春當初之所以丟掉官職和移宮案也有著關係,當初東林黨逼迫李選侍離開乾清宮,楊漣等人衝入乾清宮搶走天啟皇帝,同時逼著天啟皇帝下旨給李選侍扣上罪名,意圖至李選侍死地時賈繼春強烈反對。


    那時滿朝中唯有禦史賈繼春站了出來,嚴厲反駁東林黨的不臣所為,為李選侍叫屈喊冤。而他這個舉動也觸怒了東林黨一派,在東林黨的逼迫下天啟皇帝罷免了禦史賈繼春的官職。


    時過境遷,現在天啟皇帝突然封李選侍為康妃,又起複了賈繼春,這些動作意味著什麽?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得明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苟在明末當宗室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夜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夜深並收藏苟在明末當宗室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