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賢的迴答讓天啟很是滿意,他也不傻,知道一旦外人曉得拿去售賣的東西是出自於自己的手,哪怕就是普通的玩意也一定會受到人們的追捧。


    畢竟是皇帝做的東西,這可是出自皇帝之手,誰會說不好呢?誰不會給皇帝的麵子呢?


    所以天啟特別囑咐魏忠賢不要泄露東西來源,就是要看看自己的手藝是否真的像魏忠賢所說的那樣好,做出來的東西是否真能賣個高價。


    不過天啟卻忘了,哪怕自己這麽叮囑也無濟於事,天啟人在大內,魏忠賢去操辦這個事就算不明著說暗中也有他的辦法。何況天啟的木工手藝的確很好,做出來的東西又異常精巧,再加上自己暗地裏運作一下,魏忠賢哪怕自己掏腰包讓天啟開心一下還不是很簡單的事麽?


    當然了,這話魏忠賢絕對是不會說出口的,至於怎麽做他早就想好了。


    說了一會兒關於售賣木器的事,天啟的心情很是不錯,喝著茶水,順便問了問朝堂和司禮監的情況。


    魏忠賢一五一十向天啟匯報,而今朝堂的情況和之前沒什麽兩樣,內閣依舊是劉一燝為首,東林黨掌控大部分朝政,之前遼東戰敗後的許多事也落實的差不多了,該處置的人也處置了,該安排的也安排了下去。


    天啟和劉一燝以袁應泰一事重新啟用熊廷弼,眼下熊廷弼已趕赴遼東,天啟把遼東軍事托付熊廷弼,但此事內閣又出了妖蛾子,提出建議希望讓王化貞升任遼東巡撫。


    此事內閣剛剛報了上,魏忠賢身上帶了內閣文書。聽到這個事,天啟微皺眉頭,王化貞這人他自然知道,王化貞是前內閣首輔葉向高的弟子,葉向高在萬曆年間就擔任過內閣首輔,後告病去職,接替葉向高的就是方從哲。


    葉向高不僅當過內閣首輔又是東林黨黨魁,在朝中門生眾多,威望甚深。如今東林黨又掌控朝政,自然是要用自己人。王化貞是葉向高的弟子,之前袁應泰經略遼東時東林黨運作王化貞授戶部主事,遷右參議,駐守廣寧。


    這一次遼東慘敗,袁應泰主力灰飛煙滅,遼東大片土地淪陷。反而王化貞駐守的廣寧依舊在明軍之手,而且王化貞堅守廣寧,未能讓後金得逞,也算是此次戰事中唯一的亮眼之處。


    雖然劉一燝和天啟私下達成協議,天啟不追究袁應泰死後責任,東林黨讓步也同意天啟再次啟用熊廷弼。但在東林黨看來,熊廷弼雖然起複遼東經略,可遼東大局卻不能落入熊廷弼一人之手。


    畢竟熊廷弼不是東林黨人,黨同伐異,非東林黨人他們哪裏放心。不過熊廷弼的起複他們無法阻攔,但做一些其他安排卻是可以的,其中就想到了在廣寧的王化貞。


    在東林黨一派看來,王化貞根正苗紅,是東林黨自己一派,這樣的人在遼東牽製熊廷弼才能真正放心。


    既然沒辦法把王化貞取代熊廷弼,可提拔王化貞還是能做到的,何況大明向來以文馭武,熊廷弼雖說是文官出身,可幾次經略遼東早就在東林黨眼裏成了武將一派,以王化貞牽製熊廷弼,這是一著妙棋,如此就提出升遷王化貞為遼東巡撫。


    問魏忠賢要過內閣折子,天啟仔細看過後一言不發合上。


    魏忠賢站在一旁沒說話,他太了解天啟了,往往這種時候天啟表麵平靜,實際上心中是很不舒服的,尤其是他前腳剛任命熊廷弼經略遼東,賜下天子劍,還撥給了他京營5000人,赦書一道,錢糧無數,熊廷弼出京時天啟又親自送行,給予其足夠的信任和期望。


    可熊廷弼前腳剛走,後腳內閣就弄出了這個事,要升遷王化貞為遼東巡撫,這分明就是和天啟對著幹。


    內閣和東林黨打什麽算盤,天啟心裏很清楚,無非就是想利用王化貞和熊廷弼奪權,以分遼東軍政權利壓製熊廷弼。從內心來說,天啟是不想答應這個事的,但他又不能駁迴,畢竟遼東巡撫設置本就是常態,舉薦王化貞也是內閣職權範圍,而且王化貞無論從資曆或者之前戰事的表現來看,升遷遼東巡撫也是合情合理,如果天啟駁迴內閣所請,內閣必然有所反應,一旦僅僅因為遼東巡撫的人選和內閣有矛盾,對於遼東戰事並不是什麽好事。


    “魏伴伴,此事司禮監如何看?”天啟想了想開口詢問。


    魏忠賢道:“迴皇爺,奴婢認為遼東戰事情況複雜,遼東新敗需用能臣坐鎮,皇爺之前啟動熊廷弼是最合適不過選擇,熊廷弼先後兩次經略遼東,對遼東局勢自然熟悉無比,先帝在時也托付遼東事於熊廷弼,皇爺此舉是最恰當不過……。”


    還沒等他說完,天啟就抬手道:“這些無需多言,朕自然知道熊廷弼的能耐,朕問的是司禮監這邊的意見!”


    魏忠賢臉露尷尬之色,遲疑了下後這才說道:“司禮監內部意見並未統一,由此奴婢這才請皇爺聖斷……。”


    “哦?仔細說來。”天啟道。


    “奴婢認為王化貞任遼東巡撫雖名正言順,但在而今卻有些不妥,如遼東穩固,此舉並沒問題,但如今遼東新敗,建奴咄咄逼人,應讓熊廷弼獨掌遼東軍政,全力應對,以免分權。但王國臣、劉克敬認為內閣所請合情合理,不便駁迴,同意王化貞出任遼東巡撫。”


    “王國臣、劉克敬?”天啟依舊神色平靜,嘴裏默默念叨了這兩人名字,突然問:“如今司禮監王安何在?”


    “皇爺,您忘了,王安上月已離宮了。”魏忠賢輕聲迴道。


    天啟這才想起,王安上月已被趕出宮去,去了鳳陽皇陵守陵去了。他點點頭,又問道:“朕記得不差的話,這王國臣和劉克敬都是當年王安一手提拔起來的?”


    “皇爺好記性。”魏忠賢應聲答道。


    天啟沉嚀片刻,說道:“傳旨,讓司禮監批紅吧,王化貞任遼東巡撫一事朕允了。”


    “奴婢遵旨。”魏忠賢連忙答應,接著就聽天啟又道:“南京鎮守太監朕記得在任多年了吧?也應該迴京了,王國臣是個好人選,傳朕旨意,著司禮監秉筆太監王國臣去南京任職,即日出宮。”


    “奴婢遵旨!”


    聽到這句話,魏忠賢心裏頓時笑開了花,王國臣調離司禮監去南京擔任鎮守太監,從職位上來看似乎差不多,但權利卻是天差地別。


    要知道南京鎮守太監就是一個養老的差事,雖然級別不低,可從司禮監踢到鎮守太監等於是邊緣化去養老了。而且王國臣這麽一走,以後如何魏忠賢隨手就能拿捏,再也翻不出風浪來,這一來司禮監內就又少了一個強勁對手。


    可惜的是天啟沒有下旨處置劉克敬,或許是因為劉克敬在選秀一事上給天啟留下的印象不錯,所以暫時就處理了王國臣一人。


    不過沒關係,王國臣一走,這劉克敬在司禮監獨木難支,僅靠他一人根本就沒有和魏忠賢抗衡的能力。魏忠賢有的是時間也有的是機會,今天弄不了劉克敬,以後再找機會就是了,隻要天啟皇帝信任自己,他還怕處置不了一個小小劉克敬?


    “對了皇爺,王國臣去職司禮監,這司禮監秉筆一職……。”


    “如此小事,魏伴伴自己看著辦就是了。”天啟輕描淡寫說道,魏忠賢更是一喜,這等於把後續接替王國臣的權利交給了他,這對於魏忠賢來說是最好不過了。


    “魏伴伴!”


    “奴婢在!”


    “讓司禮監再擬一份旨意,戶科給事中姚宗文革職為民,貶謫馮三元、張修德、魏應嘉、郭鞏等即日出京!”


    “這……。”魏忠賢頓時一驚,天啟所說的這幾人官職並不高,大多都是六科給事中,以品級來說僅僅隻有七品。可問題是這幾人都是言官,皇帝一下子革職一人,貶謫四人出京,這可不是小事。


    正要開口勸天啟,腦海裏突然閃過念頭,到嘴邊的話生生就咽了迴去。


    魏忠賢突然明白天啟這麽做的原因了,因為這幾人都是當初彈劾熊廷弼的言官,尤其是姚宗文更是第一個跳出來彈劾的,上躥下跳好不起勁。


    雖說現在天啟捏著鼻子認可了內閣升遷王化貞為遼東巡撫一事,但不代表天啟對這個事沒有意見。他在同意內閣對遼東巡撫一事安排的同時,不僅把王國臣趕出司禮監丟到南京去任鎮守太監,而且還直接以中旨名義讓姚宗文革職為民,貶謫馮三元、張修德、魏應嘉、郭鞏等人出京。


    天啟這麽做的用意是敲打內閣和東林黨,用這種態度表示自己對內閣和東林黨的小動作不滿,同時也是讓滿朝文武知道自己對熊廷弼支持的堅決態度。


    如此,哪怕王化貞擔任了遼東巡撫或許也不敢過分,熊廷弼在遼東也能沒有後顧之憂,可謂一舉兩得。


    不過魏忠賢心裏卻不是這麽想,他覺得天啟這樣做有些意氣用事,尤其是一下子處理這麽多文官,以他對東林黨的了解,這些家夥可都不是容易屈服的,這樣做恐怕非但起不到效果,相反還會讓東林黨對熊廷弼更為敵視。


    “皇爺,此事皇爺還需慎重才是。”魏忠賢忍不住勸了天啟一句。


    天啟深深看了一眼魏忠賢,神色很是銳利,魏忠賢不為所動,依舊站得穩穩的,一副恭敬的模樣。


    眼神漸漸緩和了下來,天啟嘴角露出了一絲微笑:“魏伴伴,你很不錯,不過此事朕意已決,就按朕的意思去辦吧!”


    “奴婢遵旨!”魏忠賢應聲道,心裏暗歎了一句,天啟的脾氣他是清楚的,既然勸不動他不會繼續再勸,國事雖然重要,朝堂的事也重要,可依舊比不上天啟對他的寵幸,如果這份寵幸都沒了,他魏忠賢還有什麽用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苟在明末當宗室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夜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夜深並收藏苟在明末當宗室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