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之歌》公演了。
誰也沒有料到會那麽火爆。各單位紛紛定票,零售票都是預售幾天以後的,票房窗口外常常是天不亮就有人來排隊了,人民劇院的管理者們都喜笑顏開,大把大把的票子往銀行裏送,逢人便說,開院以來除了梅蘭芳先生來的那年,還沒見過有這麽火的戲……
火爆的來由有三點。第一,公演之前做足了輿論宣傳,進行了多場彩排,請人看戲。招開座談會,擴大影響;而且在市委宣傳科指示下,市報。市廣播站大造聲勢,報紙上有大幅劇照,有市委書記接見演職員的合影,廣播站有市委書記接見主要演員的講話錄音;第二點是女扮男裝的賣點,古裝戲有男扮女,沒見過時裝戲有女扮男,觀眾都想一睹為快;可是如果隻把這一點當成噱頭,舞跳不好,戲演的一團糟,那樣觀眾也不會買賬;這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戲演得好。
為了保證戲的演出質量,導演組做出了很大的努力。老牛的舞蹈語匯通俗易懂,他以膠州大秧歌為基礎,融進了民族舞和戲曲程式的一些技法,還吸收了芭蕾舞的一些表現人物形象的特技動作,舞姿既柔韌又剛健挺拔,很好地塑造了人物,展現了劇情。流量和張觀濤的詞曲也寫得好,以地方民歌小調為基調,寫得詞有情曲優美,朗朗上口,幾場戲演下來,大街小巷都在傳唱主題歌了。
奐,平時練的特技有了用武之地,對展現人物大有幫助,在風雪夜送老鄉迴家,老牛為她設計了十八個小翻兒,展現了與風雪搏鬥的艱難場景,還有懷抱嬰兒的十幾個旁腿轉。弧跳……在舞台上既表現了風雪的狂暴,也刻畫了雷鋒的心急如焚。勇鬥風雪的氣概……盡管動作難度大,她卻做得都很到位,每演到此,台下總是掌聲一片。程書記在看匯報演出時,甚至都站起來鼓掌——這不能不歸功於她平時的勤學苦練,也是老牛平時對她的嚴格要求所取得的成果。
程書記看完了匯報演出大加讚賞,又接見演員又講話,前台接見了,又到後台座談。他對奐,特別關注,緊緊握著她的手說:“這個小妮子長大啦,真是金光煥發。美輪美奐啊……小雷鋒演得真帶勁……”照像時,還摟著奐的肩,顯得很親昵,這不僅是因為她是主要演員,還因為他們是老舞伴,很熟的啦!溫明華側目而視,既羨慕又妒忌,很有些失落感,她這個人,什麽事不占個先就不舒坦。流量副團也因為戲的成功而喜笑顏開,對奐,也有了新的認識,不再低看她了。程書記表揚趙書記和郝團長,排了一出好戲,戲寫得好,演得也精彩,為配合全市學雷鋒運動做出了貢獻。程書記指示,以後要立足本地麵向全國,把市裏的好人好事編成節目搬上舞台,送到基層,會更有現實意義。
《雷鋒之歌》給文工團帶來了榮譽,帶來了票房實惠,也讓成員們在大街上挺起了胸膛,走到哪裏都會被人指指點點,爭得了少男少女們羨慕的眼球,增加了迴頭率。
奐,那就更不用說了,都成了少男少女的偶像,是街談巷議離不開的議題。
奐,好逛商店,可是現在她就不敢跨進商店的門,怕招惹人們的圍觀。
每次演出完,奐,都要多次出台謝幕,直至大幕關閉了,觀眾仍戀戀不舍地一步一迴頭。散戲後,一些小青年就堵在後門口,有要求簽名的,也有投書表達愛意的,奐,年齡還小,不善於這些應酬,不得不在每晚帶著鴨舌帽。捂著口罩,像個地下工作者,跟在老牛身後悄悄溜出劇院。
由於演出的影響,在共青團市委的號召,全市現起了一個學雷鋒的****。助人為樂。爭做好事的模範實力為事跡處處可見。
星期天迴家,奐,著意打扮了一番——鴨舌帽掩蓋住短發,天氣不冷卻要披上風衣,領子遮著半個臉,走路也習慣性地晃起膀子,邁著男孩子式的堅定。從容的步伐——就這樣還是沒能避開孩子們的眼睛,剛進胡同口,就引起一幫孩子的注意,喊著:雷鋒。雷鋒……直追到家門口。
鄰居們聽說奐迴來了,都來金家看這位嶄露頭角的明星,往日爬樹上房沒少讓鄰居吵謔的妮子,今天出息了,誰不驚奇呀!有不少人還來提親。奐的出息不僅讓母親驕傲,連大伯大娘都覺得臉上有光。
奐,住的小四合院緊靠著城牆根,高大的城牆是她和小夥伴作遊戲的場地,經常的爬上爬下練就了她腿上的硬功,給她的舞蹈基本功打下了基礎。
小四合院是爺爺留下的遺產,是靠打鐵掙下的,爺爺在世的時候打的金記鍘刀四鄉馳名,解放後入了鐵工社,成了鐵工廠的第一把掌鉗,為廠裏掙得不少榮譽,是上過省報的模範人物。老爺子臨終留下的鍘刀淬火的秘方,兩個兒子並沒有當迴事兒,他們扔掉了錘頭,向機械化邁進——作了車床工。
奐的父親早早去世,母親苦撐苦熬把三個女兒都拉扯大,如今看到小女兒都出息了,能不高興?女兒一迴家,就忙活上了,要做一桌女兒愛吃的飯菜,請來了大伯大娘吃團圓飯——為了奐的成長,大伯也沒少操心。
在飯桌上,大娘為奐提親——大娘娘家的侄子,這位侄子早就看好了奐,模樣也好,脾氣也好,老實巴交的正宗工人階級,工段長,還是共產黨員——那時談對象都要講究個政治條件。
奐,說:“你們不用操心啦,我已經有啦!”
“別說渾話,你要好好想想,我這個侄子咱摸著了底細,不會上當。再一天讓他來你過睬過睬,你準成滿意。”大娘很想輟合成這門親。“你冷不丁地找一個,知人知麵不知心哪,孩子。”
“怎麽不知道?知人知麵我也知他的心!”
“是誰呀?說來聽聽。”
“我們教練牛老師……”奐,不知怎麽順嘴就說出了老牛,她心裏其實早就有了他。
“俺不信,那你咋早不說?”大娘不信奐會有男朋友。
“你看,這是他給我買的!”奐,抽出了脖子上的護身符——桃核雕的老牛。她在貼身處珍藏著它。
“小死妮子,不言不語地,你還真有啦!”母親信以為真了,看著護身符,“老牛是啥屬相呀?”
“人家是屬鼠的唄!”
“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母親用手一掐算,急了,“哎呀,這歲數差的也太大啦呀!這咋行?妮子,你是實話,還是謊言?”
“是實話還是謊言,叫她領來家看看不就得啦!”大娘卻是不信,有意將她的軍。
“領就領,你以為我不敢?”
奐,大話是吹下了,下一步的行動,他可也犯了難,如何能把老牛拖來家呢?這可不是哄小孩子那麽容易。
奐,鬼點子多,眼珠子一轉就有了主意。她撒著嬌,懇求大伯給紮一個龍頭蜈蚣風箏。她要用龍頭蜈蚣把老牛吸引來家。大伯是紮風箏的能手,風箏紮得好,畫的也好,肯起又好看。大伯說,這個季節不是放風箏的時候,明年春天吧。
“不嘛,我要,我不放,我要送給我的老師。你紮風箏的手藝,恐怕全市也沒有比得了的,你就不想展示一下讓大家觀賞觀賞。”奐,花言巧語說服大伯,“我還想用你這龍頭蜈蚣編一個舞蹈呢。”
說得大伯美滋滋的,就答應了。
“你這孩子,真是戴高帽子的好手。”大娘說。
“大娘,我給大伯弄一個能工巧匠的帽子,不行啊?木板年畫。剪紙都能有人出名,紮風箏咋就不能出名?大伯會有那麽一天的,你就等著吧!”
“什麽出不出名的,咱不圖稀那些虛名。當年,你老爺爺開過風箏鋪子,那風箏紮得才叫好呢,還參加過比賽哪!”大伯談起風箏來,津津樂道,“風箏不僅要紮得好,還要畫工好。擺著是個裝飾品,上天是個玩物……這風箏學問可大了去啦!”
奐,迴到團裏,對老牛說:“牛哥,你不是要跟我比賽紮風箏嗎?到我家去,我紮給你看!”
“算了吧,我不過隨便說說而已,哪有閑工夫紮那個去?”
“不行,說出的話,潑出去的水,你是害怕了吧?”奐,不依不饒,軟硬兼施,“我大伯說,他還要送你個風箏,還是龍頭蜈蚣呢!他的做工全市可是沒有第二人,他對風箏的學問懂得也多,你就不想采訪一下,編個風箏舞?”
老牛被他說得興起,編個風箏舞蹈倒也是個好主意。再者,到自己最得意的徒弟家做家訪也應該,去就去吧。
星期天,老牛起個大早,換上一身幹淨的新裝,就跟著奐出了大門。傳達室的老竇是個有心人,隨便問了一句:“打扮的這麽整齊,相親哪?”本來是一句玩笑話,不想被溫明華聽了個正著,溫明華也是早起要迴家的,路過大門口。
“誰相親呀?”
“聽他的,開玩笑。到金奐家家訪去。”
“哦,去吧去吧,應該!”溫明華撇著嘴訕笑著。把挺好看的眼睛乜斜著,更顯得妖冶了。
奐,大大方方挽起老牛的胳膊,故意做出親熱的樣子給溫明華看。溫明華氣鼓鼓地悻悻而去。
“什麽玩意兒,陰陽怪氣的。”奐,低聲咕噥了一句,嘿嘿地笑起來。
老牛說,這樣不好,同誌間要坦誠,不要勾心鬥角。
“你問她,她何時坦誠過?還是個團支部副書記呢!一點沒有涵養,隻會打小報告。害人精!”
“怎麽說話哪?你這孩子就是得理不饒人,要有包容心嘛……”
“算啦算啦,跟你說不明白,直唿籠統不會拐彎的一頭傻牛,早晚吃虧,不信你等著瞧。”
“吃點虧又算什麽?不是說吃虧是福,吃小虧能賺大便宜嘛!雷鋒怎麽說的?對待同誌要像春天般地溫暖。”
“赫赫赫,你看我這一句話,引起你這麽一大篇宏論。快閉嘴吧,大政治家噯!要做思想工作嗎?還是團員生活會上再發揮你的專長吧。”
誰也沒有料到會那麽火爆。各單位紛紛定票,零售票都是預售幾天以後的,票房窗口外常常是天不亮就有人來排隊了,人民劇院的管理者們都喜笑顏開,大把大把的票子往銀行裏送,逢人便說,開院以來除了梅蘭芳先生來的那年,還沒見過有這麽火的戲……
火爆的來由有三點。第一,公演之前做足了輿論宣傳,進行了多場彩排,請人看戲。招開座談會,擴大影響;而且在市委宣傳科指示下,市報。市廣播站大造聲勢,報紙上有大幅劇照,有市委書記接見演職員的合影,廣播站有市委書記接見主要演員的講話錄音;第二點是女扮男裝的賣點,古裝戲有男扮女,沒見過時裝戲有女扮男,觀眾都想一睹為快;可是如果隻把這一點當成噱頭,舞跳不好,戲演的一團糟,那樣觀眾也不會買賬;這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戲演得好。
為了保證戲的演出質量,導演組做出了很大的努力。老牛的舞蹈語匯通俗易懂,他以膠州大秧歌為基礎,融進了民族舞和戲曲程式的一些技法,還吸收了芭蕾舞的一些表現人物形象的特技動作,舞姿既柔韌又剛健挺拔,很好地塑造了人物,展現了劇情。流量和張觀濤的詞曲也寫得好,以地方民歌小調為基調,寫得詞有情曲優美,朗朗上口,幾場戲演下來,大街小巷都在傳唱主題歌了。
奐,平時練的特技有了用武之地,對展現人物大有幫助,在風雪夜送老鄉迴家,老牛為她設計了十八個小翻兒,展現了與風雪搏鬥的艱難場景,還有懷抱嬰兒的十幾個旁腿轉。弧跳……在舞台上既表現了風雪的狂暴,也刻畫了雷鋒的心急如焚。勇鬥風雪的氣概……盡管動作難度大,她卻做得都很到位,每演到此,台下總是掌聲一片。程書記在看匯報演出時,甚至都站起來鼓掌——這不能不歸功於她平時的勤學苦練,也是老牛平時對她的嚴格要求所取得的成果。
程書記看完了匯報演出大加讚賞,又接見演員又講話,前台接見了,又到後台座談。他對奐,特別關注,緊緊握著她的手說:“這個小妮子長大啦,真是金光煥發。美輪美奐啊……小雷鋒演得真帶勁……”照像時,還摟著奐的肩,顯得很親昵,這不僅是因為她是主要演員,還因為他們是老舞伴,很熟的啦!溫明華側目而視,既羨慕又妒忌,很有些失落感,她這個人,什麽事不占個先就不舒坦。流量副團也因為戲的成功而喜笑顏開,對奐,也有了新的認識,不再低看她了。程書記表揚趙書記和郝團長,排了一出好戲,戲寫得好,演得也精彩,為配合全市學雷鋒運動做出了貢獻。程書記指示,以後要立足本地麵向全國,把市裏的好人好事編成節目搬上舞台,送到基層,會更有現實意義。
《雷鋒之歌》給文工團帶來了榮譽,帶來了票房實惠,也讓成員們在大街上挺起了胸膛,走到哪裏都會被人指指點點,爭得了少男少女們羨慕的眼球,增加了迴頭率。
奐,那就更不用說了,都成了少男少女的偶像,是街談巷議離不開的議題。
奐,好逛商店,可是現在她就不敢跨進商店的門,怕招惹人們的圍觀。
每次演出完,奐,都要多次出台謝幕,直至大幕關閉了,觀眾仍戀戀不舍地一步一迴頭。散戲後,一些小青年就堵在後門口,有要求簽名的,也有投書表達愛意的,奐,年齡還小,不善於這些應酬,不得不在每晚帶著鴨舌帽。捂著口罩,像個地下工作者,跟在老牛身後悄悄溜出劇院。
由於演出的影響,在共青團市委的號召,全市現起了一個學雷鋒的****。助人為樂。爭做好事的模範實力為事跡處處可見。
星期天迴家,奐,著意打扮了一番——鴨舌帽掩蓋住短發,天氣不冷卻要披上風衣,領子遮著半個臉,走路也習慣性地晃起膀子,邁著男孩子式的堅定。從容的步伐——就這樣還是沒能避開孩子們的眼睛,剛進胡同口,就引起一幫孩子的注意,喊著:雷鋒。雷鋒……直追到家門口。
鄰居們聽說奐迴來了,都來金家看這位嶄露頭角的明星,往日爬樹上房沒少讓鄰居吵謔的妮子,今天出息了,誰不驚奇呀!有不少人還來提親。奐的出息不僅讓母親驕傲,連大伯大娘都覺得臉上有光。
奐,住的小四合院緊靠著城牆根,高大的城牆是她和小夥伴作遊戲的場地,經常的爬上爬下練就了她腿上的硬功,給她的舞蹈基本功打下了基礎。
小四合院是爺爺留下的遺產,是靠打鐵掙下的,爺爺在世的時候打的金記鍘刀四鄉馳名,解放後入了鐵工社,成了鐵工廠的第一把掌鉗,為廠裏掙得不少榮譽,是上過省報的模範人物。老爺子臨終留下的鍘刀淬火的秘方,兩個兒子並沒有當迴事兒,他們扔掉了錘頭,向機械化邁進——作了車床工。
奐的父親早早去世,母親苦撐苦熬把三個女兒都拉扯大,如今看到小女兒都出息了,能不高興?女兒一迴家,就忙活上了,要做一桌女兒愛吃的飯菜,請來了大伯大娘吃團圓飯——為了奐的成長,大伯也沒少操心。
在飯桌上,大娘為奐提親——大娘娘家的侄子,這位侄子早就看好了奐,模樣也好,脾氣也好,老實巴交的正宗工人階級,工段長,還是共產黨員——那時談對象都要講究個政治條件。
奐,說:“你們不用操心啦,我已經有啦!”
“別說渾話,你要好好想想,我這個侄子咱摸著了底細,不會上當。再一天讓他來你過睬過睬,你準成滿意。”大娘很想輟合成這門親。“你冷不丁地找一個,知人知麵不知心哪,孩子。”
“怎麽不知道?知人知麵我也知他的心!”
“是誰呀?說來聽聽。”
“我們教練牛老師……”奐,不知怎麽順嘴就說出了老牛,她心裏其實早就有了他。
“俺不信,那你咋早不說?”大娘不信奐會有男朋友。
“你看,這是他給我買的!”奐,抽出了脖子上的護身符——桃核雕的老牛。她在貼身處珍藏著它。
“小死妮子,不言不語地,你還真有啦!”母親信以為真了,看著護身符,“老牛是啥屬相呀?”
“人家是屬鼠的唄!”
“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母親用手一掐算,急了,“哎呀,這歲數差的也太大啦呀!這咋行?妮子,你是實話,還是謊言?”
“是實話還是謊言,叫她領來家看看不就得啦!”大娘卻是不信,有意將她的軍。
“領就領,你以為我不敢?”
奐,大話是吹下了,下一步的行動,他可也犯了難,如何能把老牛拖來家呢?這可不是哄小孩子那麽容易。
奐,鬼點子多,眼珠子一轉就有了主意。她撒著嬌,懇求大伯給紮一個龍頭蜈蚣風箏。她要用龍頭蜈蚣把老牛吸引來家。大伯是紮風箏的能手,風箏紮得好,畫的也好,肯起又好看。大伯說,這個季節不是放風箏的時候,明年春天吧。
“不嘛,我要,我不放,我要送給我的老師。你紮風箏的手藝,恐怕全市也沒有比得了的,你就不想展示一下讓大家觀賞觀賞。”奐,花言巧語說服大伯,“我還想用你這龍頭蜈蚣編一個舞蹈呢。”
說得大伯美滋滋的,就答應了。
“你這孩子,真是戴高帽子的好手。”大娘說。
“大娘,我給大伯弄一個能工巧匠的帽子,不行啊?木板年畫。剪紙都能有人出名,紮風箏咋就不能出名?大伯會有那麽一天的,你就等著吧!”
“什麽出不出名的,咱不圖稀那些虛名。當年,你老爺爺開過風箏鋪子,那風箏紮得才叫好呢,還參加過比賽哪!”大伯談起風箏來,津津樂道,“風箏不僅要紮得好,還要畫工好。擺著是個裝飾品,上天是個玩物……這風箏學問可大了去啦!”
奐,迴到團裏,對老牛說:“牛哥,你不是要跟我比賽紮風箏嗎?到我家去,我紮給你看!”
“算了吧,我不過隨便說說而已,哪有閑工夫紮那個去?”
“不行,說出的話,潑出去的水,你是害怕了吧?”奐,不依不饒,軟硬兼施,“我大伯說,他還要送你個風箏,還是龍頭蜈蚣呢!他的做工全市可是沒有第二人,他對風箏的學問懂得也多,你就不想采訪一下,編個風箏舞?”
老牛被他說得興起,編個風箏舞蹈倒也是個好主意。再者,到自己最得意的徒弟家做家訪也應該,去就去吧。
星期天,老牛起個大早,換上一身幹淨的新裝,就跟著奐出了大門。傳達室的老竇是個有心人,隨便問了一句:“打扮的這麽整齊,相親哪?”本來是一句玩笑話,不想被溫明華聽了個正著,溫明華也是早起要迴家的,路過大門口。
“誰相親呀?”
“聽他的,開玩笑。到金奐家家訪去。”
“哦,去吧去吧,應該!”溫明華撇著嘴訕笑著。把挺好看的眼睛乜斜著,更顯得妖冶了。
奐,大大方方挽起老牛的胳膊,故意做出親熱的樣子給溫明華看。溫明華氣鼓鼓地悻悻而去。
“什麽玩意兒,陰陽怪氣的。”奐,低聲咕噥了一句,嘿嘿地笑起來。
老牛說,這樣不好,同誌間要坦誠,不要勾心鬥角。
“你問她,她何時坦誠過?還是個團支部副書記呢!一點沒有涵養,隻會打小報告。害人精!”
“怎麽說話哪?你這孩子就是得理不饒人,要有包容心嘛……”
“算啦算啦,跟你說不明白,直唿籠統不會拐彎的一頭傻牛,早晚吃虧,不信你等著瞧。”
“吃點虧又算什麽?不是說吃虧是福,吃小虧能賺大便宜嘛!雷鋒怎麽說的?對待同誌要像春天般地溫暖。”
“赫赫赫,你看我這一句話,引起你這麽一大篇宏論。快閉嘴吧,大政治家噯!要做思想工作嗎?還是團員生活會上再發揮你的專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