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金正把人集合好後,先讓鄒有誌進行了講話和介紹,然後由吳金正按照正常的流程上課。張勇勝等人站在旁邊觀看,學習他們上課的方法,這對於二中武術教學的經驗積累也是很有好處的。
這堂課教的正好也是太祖長拳,這套拳大家都很熟悉,基本上是武校的基礎課程。由於班上開課不到一個月,吳金正的教學進度還停留在基礎動作上,距離套路招式的演示還有一段距離。
吳金正的教授很標準,一拳一腳的動作,馬步弓步的姿勢,都一絲不苟的教授。這些都是練武的基礎,趙雲飛他們也是這樣過來的。哪怕是練武時間最短的金凱,最初也是天天練這個。
看著小學員們一招一式一絲不苟的樣子,張勇勝等人都露出了會意的笑容。至今他還記得,小學的時候趙雲飛體育課躲在角落裏練拳,一招一式很笨拙的樣子,引來了不少同學的嘲笑。
後來還是體育老師看不下去了,簡單的給他糾正了一下姿勢,他才逐漸的走上正軌。趙雲飛就這麽一連就是十來年,身體練成了肌肉男,王八拳也逐漸成名,鐵頭功更是在同齡人中所向無敵。
“這些小家夥挺機靈的啊,悟性也不錯,講一遍就會了,動作非常標準。可不像你最開始的時候,一舉一動像狗熊一樣,笑死人了。”張勇勝想起這個就樂的不行,出言揭趙雲飛的老底。
趙雲飛頓時汗顏:“我那時自己照著書練的,啥都不懂,完全是跟著感覺走。正好是冬天,身上穿得厚,不就是個狗熊麽?當時還是楊老師看不下去了,給我糾正了一下,要不然肯定走上歪路。”
廖登峰沒練過這種,好奇的道:“你們的練法跟我們不太一樣,我們也是從基礎開始的,但不會教這些。我們的打發沒有套路,隻有一些攻防的姿勢和動作。練習力量和肢體有專門的工具,不需要長期蹲馬步什麽的。”
他是練現代自由搏擊出來的,沒有傳統武術的經曆。現代自由搏擊的打發比較速成,沒有套路這種東西。但跟著趙雲飛等人待久了,他也在嚐試用一些傳統武術的招式。雖然隻是散招,但是實戰還是很有用的。
金凱笑著解釋道:“傳統武術的這些動作的功能都不是單一的,與你們那些不同。同樣一個紮馬步,既可以練習下肢力量,也可以練肌肉、韌帶,還是實戰中應用的步法,完全是一招多用。”
廖登峰若有所思的點點頭,學著小學員的樣子蹲起了馬步:“你們看,我這個姿勢成不?好像沒什麽壓力啊,挺輕鬆的。”
作為練習自由搏擊多年的體育生,普通的馬步根本難不住廖登峰。他學的是最簡單的模式,雙拳收在腰間,腰杆挺值,下肢隻是半蹲的狀態。這種姿勢對他完全沒有難度,不需要人糾正,就非常標準了。
趙雲飛笑嘻嘻的走過來道:“你這太初級了,我們講究的都是四平大馬,雙臂雙腿能放四碗水的。你這種就是蹲得好看,沒啥難度。”
說著趙雲飛做了個示範,比廖登峰蹲得矮了半尺。他的大腿與地麵平行,雙臂抬起與大腿平行,四肢呈現出平衡的狀態。這種姿勢非常累,而且對平衡的控製要求更高,比初學者的馬步難度高了不少。
初中時為了練習力量,趙雲飛還讓張勇勝在他的雙臂和雙腿上放了四碗水。這都是他照著武術雜誌上學的,對力量的考驗更加大。最初沒幾分鍾他就受不了了,後來持續練習,碗都不知道被摔了多少。
鄒有誌看著趙雲飛的四平大馬,讚歎道:“趙兄弟這馬步也太標準了,沒有好幾年的功力可達不到這水平。我們這裏大多數都是初學者,就算是成年的那些,馬步也沒有你這麽標準呢。”
趙雲飛得意的笑道:“鄒師傅過譽了,我這算是馬馬虎虎吧。我是從初一開始練四平大馬的,現在也是五六年了,勉強算合格。”
廖登峰看得挺有興趣,也學著趙雲飛的樣子往下蹲了半尺。一蹲下來他就覺得不對了,不但小腿的承受力成倍的增加,身體的重心也發生偏移。隻要挺值腰杆,重心就往後移動,很容易摔跤。
為了對抗這種不平衡,他身體不得不勉強超前傾斜,但這樣一來雙手就不平了。想要同時保持四肢的平衡和重心的穩定,技術難度比一開始大了不少。他試了十幾秒中,感覺全身都酸軟得不行。
鄒有誌解釋道:“這樣的馬步我們有了相當的基礎才開始練,普通初學者是很難掌握的,尤其是他們這些小孩。他們的身體還沒有成形,強行練這個容易受傷,所以初級班都是以簡單的動作姿勢開始。”
張勇勝笑道:“馬步還是要從基礎練起,別以為力量夠了就能跨越式發展,其實這是悖論。力量隻是身體的一部分,練樁還有改變身體構造和神經反應的功能,你的神經反應不在點上,全靠主觀意識調整是很累的。”
金凱聽得有些糊塗,問道:“你的意思是馬步練好後不是主觀意識調整,而是身體下意識的反應?不會吧,我覺得都是自己控製的啊?”
張勇勝搖搖頭道:“不完全是這樣,隻是你們感覺不到而已。廖師兄為啥身體下意識往前傾,這就是身體構造不行,隻能主觀往前傾,才能控製住平衡。如果身體自己能夠控製,他還需要主動往前傾麽?”
“身體還能主動控製?你這理論挺新鮮的。”董奇山感到很新奇。
張勇勝點點頭道:“你們記得生物課上的青蛙脊髓實驗不?沒有大腦的青蛙為什麽能有神經反應?青蛙有,人為什麽沒有?”
曾易恍然大悟:“原來如此,我說爺爺經常讓我保持頭腦空白,用身體去感受和反應呢。這就是在用脊髓來動作啊,脊髓距離身體和四肢比大腦近,控製起來自然比大腦迅速和方便,應該是這樣的。”
這堂課教的正好也是太祖長拳,這套拳大家都很熟悉,基本上是武校的基礎課程。由於班上開課不到一個月,吳金正的教學進度還停留在基礎動作上,距離套路招式的演示還有一段距離。
吳金正的教授很標準,一拳一腳的動作,馬步弓步的姿勢,都一絲不苟的教授。這些都是練武的基礎,趙雲飛他們也是這樣過來的。哪怕是練武時間最短的金凱,最初也是天天練這個。
看著小學員們一招一式一絲不苟的樣子,張勇勝等人都露出了會意的笑容。至今他還記得,小學的時候趙雲飛體育課躲在角落裏練拳,一招一式很笨拙的樣子,引來了不少同學的嘲笑。
後來還是體育老師看不下去了,簡單的給他糾正了一下姿勢,他才逐漸的走上正軌。趙雲飛就這麽一連就是十來年,身體練成了肌肉男,王八拳也逐漸成名,鐵頭功更是在同齡人中所向無敵。
“這些小家夥挺機靈的啊,悟性也不錯,講一遍就會了,動作非常標準。可不像你最開始的時候,一舉一動像狗熊一樣,笑死人了。”張勇勝想起這個就樂的不行,出言揭趙雲飛的老底。
趙雲飛頓時汗顏:“我那時自己照著書練的,啥都不懂,完全是跟著感覺走。正好是冬天,身上穿得厚,不就是個狗熊麽?當時還是楊老師看不下去了,給我糾正了一下,要不然肯定走上歪路。”
廖登峰沒練過這種,好奇的道:“你們的練法跟我們不太一樣,我們也是從基礎開始的,但不會教這些。我們的打發沒有套路,隻有一些攻防的姿勢和動作。練習力量和肢體有專門的工具,不需要長期蹲馬步什麽的。”
他是練現代自由搏擊出來的,沒有傳統武術的經曆。現代自由搏擊的打發比較速成,沒有套路這種東西。但跟著趙雲飛等人待久了,他也在嚐試用一些傳統武術的招式。雖然隻是散招,但是實戰還是很有用的。
金凱笑著解釋道:“傳統武術的這些動作的功能都不是單一的,與你們那些不同。同樣一個紮馬步,既可以練習下肢力量,也可以練肌肉、韌帶,還是實戰中應用的步法,完全是一招多用。”
廖登峰若有所思的點點頭,學著小學員的樣子蹲起了馬步:“你們看,我這個姿勢成不?好像沒什麽壓力啊,挺輕鬆的。”
作為練習自由搏擊多年的體育生,普通的馬步根本難不住廖登峰。他學的是最簡單的模式,雙拳收在腰間,腰杆挺值,下肢隻是半蹲的狀態。這種姿勢對他完全沒有難度,不需要人糾正,就非常標準了。
趙雲飛笑嘻嘻的走過來道:“你這太初級了,我們講究的都是四平大馬,雙臂雙腿能放四碗水的。你這種就是蹲得好看,沒啥難度。”
說著趙雲飛做了個示範,比廖登峰蹲得矮了半尺。他的大腿與地麵平行,雙臂抬起與大腿平行,四肢呈現出平衡的狀態。這種姿勢非常累,而且對平衡的控製要求更高,比初學者的馬步難度高了不少。
初中時為了練習力量,趙雲飛還讓張勇勝在他的雙臂和雙腿上放了四碗水。這都是他照著武術雜誌上學的,對力量的考驗更加大。最初沒幾分鍾他就受不了了,後來持續練習,碗都不知道被摔了多少。
鄒有誌看著趙雲飛的四平大馬,讚歎道:“趙兄弟這馬步也太標準了,沒有好幾年的功力可達不到這水平。我們這裏大多數都是初學者,就算是成年的那些,馬步也沒有你這麽標準呢。”
趙雲飛得意的笑道:“鄒師傅過譽了,我這算是馬馬虎虎吧。我是從初一開始練四平大馬的,現在也是五六年了,勉強算合格。”
廖登峰看得挺有興趣,也學著趙雲飛的樣子往下蹲了半尺。一蹲下來他就覺得不對了,不但小腿的承受力成倍的增加,身體的重心也發生偏移。隻要挺值腰杆,重心就往後移動,很容易摔跤。
為了對抗這種不平衡,他身體不得不勉強超前傾斜,但這樣一來雙手就不平了。想要同時保持四肢的平衡和重心的穩定,技術難度比一開始大了不少。他試了十幾秒中,感覺全身都酸軟得不行。
鄒有誌解釋道:“這樣的馬步我們有了相當的基礎才開始練,普通初學者是很難掌握的,尤其是他們這些小孩。他們的身體還沒有成形,強行練這個容易受傷,所以初級班都是以簡單的動作姿勢開始。”
張勇勝笑道:“馬步還是要從基礎練起,別以為力量夠了就能跨越式發展,其實這是悖論。力量隻是身體的一部分,練樁還有改變身體構造和神經反應的功能,你的神經反應不在點上,全靠主觀意識調整是很累的。”
金凱聽得有些糊塗,問道:“你的意思是馬步練好後不是主觀意識調整,而是身體下意識的反應?不會吧,我覺得都是自己控製的啊?”
張勇勝搖搖頭道:“不完全是這樣,隻是你們感覺不到而已。廖師兄為啥身體下意識往前傾,這就是身體構造不行,隻能主觀往前傾,才能控製住平衡。如果身體自己能夠控製,他還需要主動往前傾麽?”
“身體還能主動控製?你這理論挺新鮮的。”董奇山感到很新奇。
張勇勝點點頭道:“你們記得生物課上的青蛙脊髓實驗不?沒有大腦的青蛙為什麽能有神經反應?青蛙有,人為什麽沒有?”
曾易恍然大悟:“原來如此,我說爺爺經常讓我保持頭腦空白,用身體去感受和反應呢。這就是在用脊髓來動作啊,脊髓距離身體和四肢比大腦近,控製起來自然比大腦迅速和方便,應該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