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善說:“先生一定要走,我怎能留住?耽誤先生兩天時間,請先生說個數。”
那意思是問先生要多少酬金。
先生說:“未定下吉地,給個盤纏就行。”
喜善說:“要這樣說,先生你看咱坐的這地方咋樣?我看這裏和咱這兩天看的地方都差不多少。”
先生大致看了一下,說:“可以吧。你再請別人看一下。”
喜善說:“先生說行就行,何必再請人?隻是這地方對他人有無妨礙?”
先生心想:這個地方最能糊弄人,咋一看是個可擇的地方,仔細觀測卻是:
墳前一麵坡有水不藏,墳周草木枯脈氣不旺,荒地裏分布五塊棱角分明、不成型狀的大石頭,象是五隻老虎在尋食;乃“五虎擒羊地”,屬大兇之地,對占有者不利,礙別人啥事?
隻是楊喜善這人太善良了。
唉,或許是他命該如此,給他找了那麽多好墳地,他都挑剔,覺得不順意,卻偏偏看上這裏。
便說:“對別人無礙,隻是你用時再請個人看一看。”
迴家後,喜善招待先生好吃好喝後,紅盤端上酬金請先生笑納。
先生心想,墳地未定好,還是少拿點錢吧,便隻收了三分之一。
喜善哪裏肯依,死拽硬塞,把端來的酬金硬給了先生。
先生走出門還叮囑喜善:你要再請個高手仔細看一看,萬勿馬虎濫用;我確實家裏有事,不能再逗留了。
喜善說:“先生看的,我自放心。”
卻說那位風水先生後來得知楊喜善再無請其他先生,便把父母葬到了“五虎擒羊地”,心裏懊悔不已,卻又不能去說。
三年後的秋天,他再也忍受不了良心上的愧疚,便特意去拜訪楊喜善。
一路上他都在想:喜善姓楊,那裏又是“五虎擒羊”地,他的家庭必定衰落,再拖下去,還要危及家人的安全。我一定勸他遷墳,給他尋個好墳地。
當他走到喜善的家門口時,大吃一驚,一切都變了:高門樓,高院牆,青磚大廈琉璃瓦,好個氣派,顯然是富甲一方的大財主。
風水先生不由自主地“唉”了一聲,自思道:壞事了,楊喜善肯定是窮得把房子賣掉遠走他鄉了,我好後悔呀!
正在這時,大門“吱”的一聲開了,一少年和一穿戴闊綽的老者走出門來。
風水先生不看則已,一看又吃了一驚,那老者不就是楊喜善嗎?顯然是發達了。
便拱手唿道:“楊員外發福了,恭喜、恭喜。”
楊喜善定眼一看,認出是三年前的風水先生,連說:“恩人來啦。”
上前拉住先生的手說:“一別三四年,幾次尋先生不見,今日喜逢,實乃緣分,快請家裏一敘。”
倆人手牽手進了大門,風水先生看那院套院。
門套門的深宅大院,嘴裏讚歎不已,心裏卻直犯嘀咕。
待酒宴擺上,楊喜善滿滿斟上一杯,雙手敬呈給先生說:“感謝先生大恩大德,自父母殯葬於先生擇的吉地後,一年中無甚變化,還有些小坎坷;二年後發跡迅猛,先是經商販鹽,後又開當鋪,皆順利大發。幾次尋覓先生相謝,無奈總是不見,先生哪裏去了?”
先生道:“去春以來隨朋友到江南一遊,不圖賺錢,圖遊覽好山好水心情舒暢。今日偶過貴地,見員外大發,甚是欣慰,祝員外芝麻開花節節高。”
倆人隨一飲而盡,歡顏盡興到深夜,便同室而眠。
第二天一早,應先生要求,員外領先生來到父母墳上。
一進墳地,先生便發現經過風雨山洪衝淤,墳地前的小溝壑已經漫平,後山樹木蔥籠,東西兩邊也草木茂盛,卻是發達的好墳地;再看原來墳前的那五塊大石頭都不見了。
先生心裏暗思:這地方和先前大不一樣了。
便問喜善那五塊大石頭哪裏去了?
楊喜善說:“我尋思陰宅和陽宅是一個道理,父母要出來走一走,那石頭絆絆坎坎的多不方便。湊巧葬雙親半年後,剛立秋雨便下個不停,把墳前衝得坑坑凹凹的,我便在荒地邊沿培了一條土墊;為了保住土墊不被雨水衝去,在土墊低處都填了草和樹枝,那五塊石頭分別壓在了草和樹枝上,被埋在地下了。”
風水先生問了那五塊石頭各自大致位置,連聲說:“好好好,妙妙妙,這是‘五虎護羊地’,你又姓楊,老虎護羊,誰敢傷羊,豈能不發?”
喜善連說:先生高明,定當厚謝。
風水先生忙說:“不敢當。”
遂撫掌大笑說:“抱水藏風,發旺美地,留待有德者據之;修陰德者,邀天爵也;看風水者,盡人事也。”
喜善問:“先生自語什麽?”
先生說:“背吾師之教誨。員外行善積德,上蒼必保佑你榮華富貴。”
但風水先生說話時,卻有心下思量,如果隻是單純改變地形,風水未必會變化這麽徹底,一定還有別的東西存在,才會讓這楊喜善的命運變得如此順利。
他往高處走去,俯視墳地所在的位置,這才發現,近距離看起來不怎麽樣的墳地,竟然是一處絕佳的龍脈。
而且這墳地正好在龍眼睛的位置上。
長期受龍脈之氣庇佑,這恐怕才是真正的關鍵。
他下山隨手在附近挖了幾下,見土中有光亮的石頭出現。
仔細辨認之後,竟然是玉石!
聽楊喜善說,這裏原本是一處玉礦山,後來開采光了,才變成了荒地。
風水先生不由開懷大笑。
急忙讓楊喜善找人來挖。
楊喜善雖然不明就裏,但還是按照風水先生的說法進行挖掘。
在四五米深的地下,發現了一塊四四方方的玉石,上麵升騰著五彩之光。
不是龍脈玉又是什麽?
風水先生將這龍脈玉一分為二,自己留了一半,另外一半則給了楊喜善,並囑咐其妥善保管。
故事講到這裏,魯正風頓了一下才又道:“送給先生的這塊龍脈玉,其實就是我們從那個地方挖到的,隻可惜太小了,作用不是很大。”
關於龍脈玉,張天元自然不可能不知道。
精通風水的他,雖然說並不喜歡從事這個職業,但是比較有趣的事情,他倒是都看過了。
那意思是問先生要多少酬金。
先生說:“未定下吉地,給個盤纏就行。”
喜善說:“要這樣說,先生你看咱坐的這地方咋樣?我看這裏和咱這兩天看的地方都差不多少。”
先生大致看了一下,說:“可以吧。你再請別人看一下。”
喜善說:“先生說行就行,何必再請人?隻是這地方對他人有無妨礙?”
先生心想:這個地方最能糊弄人,咋一看是個可擇的地方,仔細觀測卻是:
墳前一麵坡有水不藏,墳周草木枯脈氣不旺,荒地裏分布五塊棱角分明、不成型狀的大石頭,象是五隻老虎在尋食;乃“五虎擒羊地”,屬大兇之地,對占有者不利,礙別人啥事?
隻是楊喜善這人太善良了。
唉,或許是他命該如此,給他找了那麽多好墳地,他都挑剔,覺得不順意,卻偏偏看上這裏。
便說:“對別人無礙,隻是你用時再請個人看一看。”
迴家後,喜善招待先生好吃好喝後,紅盤端上酬金請先生笑納。
先生心想,墳地未定好,還是少拿點錢吧,便隻收了三分之一。
喜善哪裏肯依,死拽硬塞,把端來的酬金硬給了先生。
先生走出門還叮囑喜善:你要再請個高手仔細看一看,萬勿馬虎濫用;我確實家裏有事,不能再逗留了。
喜善說:“先生看的,我自放心。”
卻說那位風水先生後來得知楊喜善再無請其他先生,便把父母葬到了“五虎擒羊地”,心裏懊悔不已,卻又不能去說。
三年後的秋天,他再也忍受不了良心上的愧疚,便特意去拜訪楊喜善。
一路上他都在想:喜善姓楊,那裏又是“五虎擒羊”地,他的家庭必定衰落,再拖下去,還要危及家人的安全。我一定勸他遷墳,給他尋個好墳地。
當他走到喜善的家門口時,大吃一驚,一切都變了:高門樓,高院牆,青磚大廈琉璃瓦,好個氣派,顯然是富甲一方的大財主。
風水先生不由自主地“唉”了一聲,自思道:壞事了,楊喜善肯定是窮得把房子賣掉遠走他鄉了,我好後悔呀!
正在這時,大門“吱”的一聲開了,一少年和一穿戴闊綽的老者走出門來。
風水先生不看則已,一看又吃了一驚,那老者不就是楊喜善嗎?顯然是發達了。
便拱手唿道:“楊員外發福了,恭喜、恭喜。”
楊喜善定眼一看,認出是三年前的風水先生,連說:“恩人來啦。”
上前拉住先生的手說:“一別三四年,幾次尋先生不見,今日喜逢,實乃緣分,快請家裏一敘。”
倆人手牽手進了大門,風水先生看那院套院。
門套門的深宅大院,嘴裏讚歎不已,心裏卻直犯嘀咕。
待酒宴擺上,楊喜善滿滿斟上一杯,雙手敬呈給先生說:“感謝先生大恩大德,自父母殯葬於先生擇的吉地後,一年中無甚變化,還有些小坎坷;二年後發跡迅猛,先是經商販鹽,後又開當鋪,皆順利大發。幾次尋覓先生相謝,無奈總是不見,先生哪裏去了?”
先生道:“去春以來隨朋友到江南一遊,不圖賺錢,圖遊覽好山好水心情舒暢。今日偶過貴地,見員外大發,甚是欣慰,祝員外芝麻開花節節高。”
倆人隨一飲而盡,歡顏盡興到深夜,便同室而眠。
第二天一早,應先生要求,員外領先生來到父母墳上。
一進墳地,先生便發現經過風雨山洪衝淤,墳地前的小溝壑已經漫平,後山樹木蔥籠,東西兩邊也草木茂盛,卻是發達的好墳地;再看原來墳前的那五塊大石頭都不見了。
先生心裏暗思:這地方和先前大不一樣了。
便問喜善那五塊大石頭哪裏去了?
楊喜善說:“我尋思陰宅和陽宅是一個道理,父母要出來走一走,那石頭絆絆坎坎的多不方便。湊巧葬雙親半年後,剛立秋雨便下個不停,把墳前衝得坑坑凹凹的,我便在荒地邊沿培了一條土墊;為了保住土墊不被雨水衝去,在土墊低處都填了草和樹枝,那五塊石頭分別壓在了草和樹枝上,被埋在地下了。”
風水先生問了那五塊石頭各自大致位置,連聲說:“好好好,妙妙妙,這是‘五虎護羊地’,你又姓楊,老虎護羊,誰敢傷羊,豈能不發?”
喜善連說:先生高明,定當厚謝。
風水先生忙說:“不敢當。”
遂撫掌大笑說:“抱水藏風,發旺美地,留待有德者據之;修陰德者,邀天爵也;看風水者,盡人事也。”
喜善問:“先生自語什麽?”
先生說:“背吾師之教誨。員外行善積德,上蒼必保佑你榮華富貴。”
但風水先生說話時,卻有心下思量,如果隻是單純改變地形,風水未必會變化這麽徹底,一定還有別的東西存在,才會讓這楊喜善的命運變得如此順利。
他往高處走去,俯視墳地所在的位置,這才發現,近距離看起來不怎麽樣的墳地,竟然是一處絕佳的龍脈。
而且這墳地正好在龍眼睛的位置上。
長期受龍脈之氣庇佑,這恐怕才是真正的關鍵。
他下山隨手在附近挖了幾下,見土中有光亮的石頭出現。
仔細辨認之後,竟然是玉石!
聽楊喜善說,這裏原本是一處玉礦山,後來開采光了,才變成了荒地。
風水先生不由開懷大笑。
急忙讓楊喜善找人來挖。
楊喜善雖然不明就裏,但還是按照風水先生的說法進行挖掘。
在四五米深的地下,發現了一塊四四方方的玉石,上麵升騰著五彩之光。
不是龍脈玉又是什麽?
風水先生將這龍脈玉一分為二,自己留了一半,另外一半則給了楊喜善,並囑咐其妥善保管。
故事講到這裏,魯正風頓了一下才又道:“送給先生的這塊龍脈玉,其實就是我們從那個地方挖到的,隻可惜太小了,作用不是很大。”
關於龍脈玉,張天元自然不可能不知道。
精通風水的他,雖然說並不喜歡從事這個職業,但是比較有趣的事情,他倒是都看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