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兄弟,要不然你給弄個鑒定證書?”
朋友笑著問道。
“不著急,鑒定證書都是小事兒,這家夥賊心不死,我倒要讓他看看,他究竟犯了多大的事兒。
現在已經是價值一百二十萬的搶劫罪了吧?”
張天元迴頭問朋友道。
“嗯,一百二十萬了,按照每五千增加一到兩個月的刑期這得增加十到二十年了。”
朋友點了點頭道。
“還不夠。”
張天元沉吟了一聲,隨即在那堆所謂的破爛裏麵取出了一隻筆覘。
“張老九,我可以清楚的告訴你,這是一隻清代青玉葉式筆覘,高0.8厘米,長14.5厘米,寬9.5厘米。
筆覘為青玉質,有黑斑,葉形,並琢葉蒂及葉之卷尖。
葉表麵略凹,凹麵很淺;葉底麵雕筋脈紋,玉料上的黑斑疑為經火後留下的痕跡。
此筆覘之形製顯然受西域裝飾風格的影響,碾琢簡練而富於裝飾性;其青玉質潤而色稍暗,著墨之後應愈顯清雅沉著。
它的價值雖不及前兩者,但因為稀罕,所以市場價值也在十萬左右。”
“師父,您說的這個筆覘到底是幹什麽的啊?”
劉金寶好奇地問道。
雖然說今天他正在氣頭上,可是卻依然沒有忘記自己是幹什麽的。
遇到這種事情,總要問問,增加一下自己的知識水準。
他現在真得很後悔啊,如果以前就有這種本事的話,那早就應該知道這些古董的價值了,也不會稀裏糊塗的過窮日子。
前些年有這麽多錢,完全可以用來去做生意的,而且那個時候的生意比現在要好做很多,隻要你願意,基本上是不會賠錢的。
張天元看了他一眼,順便就解釋了一下。
古人運筆除了可在硯上掭筆外,更備有掭筆之物,謂之“筆覘”。
筆覘有瓷製、玉製、琉璃製、水晶製等。
“筆覘”一詞,最早出現於明代,明後期文房清玩的風氣愈漸興盛,其間文人競相編書立作,論述文房器物。
文震亨在《長物誌》卷七“器具”中有“筆覘”條目,文雲:“筆覘,定窯、龍泉小淺碟俱佳,水晶、琉璃諸式,俱不雅,有玉碾片葉為之者,尤俗。”
從文述中,可知當時的筆覘是種小淺碟,片葉造型,材質有陶瓷、水晶、琉璃與玉石。
屠隆在《考盤餘事》中,一共列舉了45種文房器具,筆覘排在第8位,可見筆覘在當時文人心目中的地位。
那麽,為何有“筆覘”這個名稱呢?
原來這是文人的雅氣所致。
覘,係看、窺看之意,《淮南子·俶真訓》:“其兄掩戶而入覘之。”
創造一個精致的東西讓毛筆窺看,這便成了筆覘。
依據文氏《長物誌》的描繪以及實物遺存,可以斷定,筆覘是片葉造型的好看的淺碟,以陶瓷居多。
到了清代,筆覘發生了材質與造型上的變化。
材質由陶瓷、玉石類,改變成更具應用功能的硯石,尤其追求石中名品,如端石中的魚腦凍、蕉葉白、天青,歙石中的羅紋、眉子、金星等,所以它們的觀賞性和收藏價值常常要勝過實用價值。
同時,筆覘的造型也發生了變化,由原來的花色淺碟狀,演變成不事雕琢,打磨細膩的硯式素麵狀。
在使用功能上,筆覘似乎不用單列一項,因為在硯台上也可以掭筆勻墨,感覺用不著專門用具,可見古代文人器不厭精、類不厭細的文房用品追求。
實用之外,還重賞玩情趣,顯見得文人墨客們好風雅的品位,不愧為文人案頭上尋求情感溝通和文化滿足的清玩。
“我懂了,師父,沒想到我們家居然還能收到這種好東西。”
劉金寶感慨道。
“這很正常,你爺爺那個年紀的時候,正是國內文玩行業興起的時候,其實有很多人根本不懂古玩的,隨便就把寶貝給當成破爛給賣了。
好在你們沒有把這些東西毀掉,不然的話可就鬱悶了。”
“是啊,一百三十萬呢。”
劉金寶說道。
“這不光是錢的問題,這三件東西,各有各的特調,除了一定的市場價值之外,曆史價值也是不容忽視的。”
張天元糾正道。
說完話,他看向了張老九,突然冷笑道:“你不就是想要張天元的鑒定證書嗎?很簡單,我就是張天元,你覺得我還要不要給你把鑒定證書寫下來?”
“別吹了,你怎麽可能是張天元!”
張老九搖了搖頭,堅決不信。
張天元冷笑著取出了自己的身份證、護照亮給了張老九道:“要不要仔細看看,看這上麵的人是不是我?
虧你還知道張天元厲害,竟然不知道他長什麽樣子嗎?”
張老九看到身份證和護照的時候,其實就已經有點傻眼了。
沒想到自己認為對方絕對不可能辦到的事情,竟然就這麽輕易辦到了。
而且他認為不可能出現的張天元居然就站在他的眼前。
這簡直就是見鬼了。
這種事兒,在他看來簡直就像是神話一樣。
“你不會覺得這位警官會跟我配合起來製造假證件吧?更何況我們還真沒必要那麽做,來之前,也並不知道你要這東西。”
張天元淡淡說道:“我不想跟你廢話,要麽你們去坐二十幾年的牢獄,要麽就把幕後主使說出來,看看政府能不能寬大,給你們減刑。”
“我認栽!”
張老九走向了張天元,無奈歎了口氣。
這個時候,朋友也鬆了口氣。
這種事兒,誰都不願意動用暴力手段的,不然被誰拍到視頻發到網上去,就算有理,也有人能給你剪輯成沒理了。
偏偏絕大多數人,還都願意相信謠言。
即便是事後辟謠,也不會有人相信的。
這就是中國的社會現實。
人雲亦雲的人太多了,唯恐天下不亂的人,也很多。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那張老九突然手中亮出了一把短刀,朝著張天元身上就招唿了過去。
這一幕,讓張天元的朋友完全沒能料到,想要出手幫忙的時候,卻發現已經跟不上了。
李雲璐和劉金寶也嚇了一跳。
眼睜睜看著那把刀子紮向了張天元的肋部,他們都驚唿了起來。
張老九這家夥,眸子裏閃爍著冷漠的寒光,不過並沒有殺氣。
他應該是打算挾持張天元。
朋友笑著問道。
“不著急,鑒定證書都是小事兒,這家夥賊心不死,我倒要讓他看看,他究竟犯了多大的事兒。
現在已經是價值一百二十萬的搶劫罪了吧?”
張天元迴頭問朋友道。
“嗯,一百二十萬了,按照每五千增加一到兩個月的刑期這得增加十到二十年了。”
朋友點了點頭道。
“還不夠。”
張天元沉吟了一聲,隨即在那堆所謂的破爛裏麵取出了一隻筆覘。
“張老九,我可以清楚的告訴你,這是一隻清代青玉葉式筆覘,高0.8厘米,長14.5厘米,寬9.5厘米。
筆覘為青玉質,有黑斑,葉形,並琢葉蒂及葉之卷尖。
葉表麵略凹,凹麵很淺;葉底麵雕筋脈紋,玉料上的黑斑疑為經火後留下的痕跡。
此筆覘之形製顯然受西域裝飾風格的影響,碾琢簡練而富於裝飾性;其青玉質潤而色稍暗,著墨之後應愈顯清雅沉著。
它的價值雖不及前兩者,但因為稀罕,所以市場價值也在十萬左右。”
“師父,您說的這個筆覘到底是幹什麽的啊?”
劉金寶好奇地問道。
雖然說今天他正在氣頭上,可是卻依然沒有忘記自己是幹什麽的。
遇到這種事情,總要問問,增加一下自己的知識水準。
他現在真得很後悔啊,如果以前就有這種本事的話,那早就應該知道這些古董的價值了,也不會稀裏糊塗的過窮日子。
前些年有這麽多錢,完全可以用來去做生意的,而且那個時候的生意比現在要好做很多,隻要你願意,基本上是不會賠錢的。
張天元看了他一眼,順便就解釋了一下。
古人運筆除了可在硯上掭筆外,更備有掭筆之物,謂之“筆覘”。
筆覘有瓷製、玉製、琉璃製、水晶製等。
“筆覘”一詞,最早出現於明代,明後期文房清玩的風氣愈漸興盛,其間文人競相編書立作,論述文房器物。
文震亨在《長物誌》卷七“器具”中有“筆覘”條目,文雲:“筆覘,定窯、龍泉小淺碟俱佳,水晶、琉璃諸式,俱不雅,有玉碾片葉為之者,尤俗。”
從文述中,可知當時的筆覘是種小淺碟,片葉造型,材質有陶瓷、水晶、琉璃與玉石。
屠隆在《考盤餘事》中,一共列舉了45種文房器具,筆覘排在第8位,可見筆覘在當時文人心目中的地位。
那麽,為何有“筆覘”這個名稱呢?
原來這是文人的雅氣所致。
覘,係看、窺看之意,《淮南子·俶真訓》:“其兄掩戶而入覘之。”
創造一個精致的東西讓毛筆窺看,這便成了筆覘。
依據文氏《長物誌》的描繪以及實物遺存,可以斷定,筆覘是片葉造型的好看的淺碟,以陶瓷居多。
到了清代,筆覘發生了材質與造型上的變化。
材質由陶瓷、玉石類,改變成更具應用功能的硯石,尤其追求石中名品,如端石中的魚腦凍、蕉葉白、天青,歙石中的羅紋、眉子、金星等,所以它們的觀賞性和收藏價值常常要勝過實用價值。
同時,筆覘的造型也發生了變化,由原來的花色淺碟狀,演變成不事雕琢,打磨細膩的硯式素麵狀。
在使用功能上,筆覘似乎不用單列一項,因為在硯台上也可以掭筆勻墨,感覺用不著專門用具,可見古代文人器不厭精、類不厭細的文房用品追求。
實用之外,還重賞玩情趣,顯見得文人墨客們好風雅的品位,不愧為文人案頭上尋求情感溝通和文化滿足的清玩。
“我懂了,師父,沒想到我們家居然還能收到這種好東西。”
劉金寶感慨道。
“這很正常,你爺爺那個年紀的時候,正是國內文玩行業興起的時候,其實有很多人根本不懂古玩的,隨便就把寶貝給當成破爛給賣了。
好在你們沒有把這些東西毀掉,不然的話可就鬱悶了。”
“是啊,一百三十萬呢。”
劉金寶說道。
“這不光是錢的問題,這三件東西,各有各的特調,除了一定的市場價值之外,曆史價值也是不容忽視的。”
張天元糾正道。
說完話,他看向了張老九,突然冷笑道:“你不就是想要張天元的鑒定證書嗎?很簡單,我就是張天元,你覺得我還要不要給你把鑒定證書寫下來?”
“別吹了,你怎麽可能是張天元!”
張老九搖了搖頭,堅決不信。
張天元冷笑著取出了自己的身份證、護照亮給了張老九道:“要不要仔細看看,看這上麵的人是不是我?
虧你還知道張天元厲害,竟然不知道他長什麽樣子嗎?”
張老九看到身份證和護照的時候,其實就已經有點傻眼了。
沒想到自己認為對方絕對不可能辦到的事情,竟然就這麽輕易辦到了。
而且他認為不可能出現的張天元居然就站在他的眼前。
這簡直就是見鬼了。
這種事兒,在他看來簡直就像是神話一樣。
“你不會覺得這位警官會跟我配合起來製造假證件吧?更何況我們還真沒必要那麽做,來之前,也並不知道你要這東西。”
張天元淡淡說道:“我不想跟你廢話,要麽你們去坐二十幾年的牢獄,要麽就把幕後主使說出來,看看政府能不能寬大,給你們減刑。”
“我認栽!”
張老九走向了張天元,無奈歎了口氣。
這個時候,朋友也鬆了口氣。
這種事兒,誰都不願意動用暴力手段的,不然被誰拍到視頻發到網上去,就算有理,也有人能給你剪輯成沒理了。
偏偏絕大多數人,還都願意相信謠言。
即便是事後辟謠,也不會有人相信的。
這就是中國的社會現實。
人雲亦雲的人太多了,唯恐天下不亂的人,也很多。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那張老九突然手中亮出了一把短刀,朝著張天元身上就招唿了過去。
這一幕,讓張天元的朋友完全沒能料到,想要出手幫忙的時候,卻發現已經跟不上了。
李雲璐和劉金寶也嚇了一跳。
眼睜睜看著那把刀子紮向了張天元的肋部,他們都驚唿了起來。
張老九這家夥,眸子裏閃爍著冷漠的寒光,不過並沒有殺氣。
他應該是打算挾持張天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