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垂的國家?
西垂的國家難道不是秦國嗎?
當郗芮提出要向西垂的國家借糧的時候,大殿上的所有大臣都愣住了,剛剛與秦國的河西之地消停下來,郗芮竟然要提出向秦國借糧,莫非他的腦子壞了?或者說是找著去找打?
不但大臣們認為郗芮是異想天開,就連晉公夷吾對他的建議也都感到有些意外,“愛卿,我們與秦國河西之地的事情剛剛消停下來,此時再向秦國提出借糧會不會引起人家的反感,說不定秦國還會趁著晉國大難的機會發兵攻打晉國,到那時就得不償失了。”
就算是晉公夷吾不說,郗芮也知道其中的厲害關係,但是既然他能夠說出來,就有他的理由和道理,而且也是深思熟慮之後提出的建議。
於是郗芮說道:“國君,臣之所以提出向西垂的國家借糧,原因有三:一則是中原大旱,周邊的國家根本拿不出糧食來,隻有向西垂的秦國借糧;而處於西垂的秦國這些年在百裏奚的堅持下,發展國力,重視農業,糧食自然豐足,也有向外借糧的實力;其二那就是秦國的君夫人乃是國君的姐姐,有了這一層關係,就算是秦公任好對我們有點意見,他也不會直接將我們拒絕了;其三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這些年秦國的國力雖然有很大的提高,但是作為地處西垂的國家,始終得不到中原諸國的認可和尊重,而他們也一直想借機與中原諸國建立良好的關係,為自己贏得聲譽,這一次我們晉國向他借糧,正是彰顯秦國仁德的最好機會。基於以上原因,我想隻要我們出麵向秦國借糧,秦國必然會答應的。”郗芮自信的說道。
雖然郗芮是自信滿滿,但是晉公夷吾卻不這樣認為,畢竟與秦國的河西之地的爭執才剛剛平息,晉國現在又向秦國提出借糧,說出去總讓人覺著有那麽一點點不合適呢?
“諸位愛卿,你們說說郗芮提出的這個建議如何?”晉公夷吾征詢著大臣們的意見。
慶鄭道:“國君,臣還是那句話,晉國的事情還是要晉國自己出麵解決,我們作為中原的第一大國,連自己國家的事情都解決不好,還要向地處西垂的秦國求援,臣覺著不合適。”
“對,慶鄭大人言之有理,作為中原第一大國,晉國應該為其他國家起到很好的帶頭作用,不能自己一有困難就向別的國家伸手要糧要錢,這有損我晉國的尊嚴。”虢射跟著說道,“臣還是那句話,請國君登壇祭天,乞求上天為晉國降雨。”
晉國大殿上,大臣又分為兩派,就晉國眼下的危機進行爭辯。
“哎----”晉公夷吾一聲長歎,看來這國君真不好當啊!
這些大臣們咋就看不出國君的真實想法呢?非要堅持讓寡人求雨呢?難道上天會聽寡人的不成,隻要我一求雨,人家上天就會給晉國降雨嗎?
晉公夷吾閉上眼睛,聽著大臣們在下麵的爭吵,就是一言不發。
許久大殿上的聲音慢慢低了下來,這時他才說道:“諸位愛卿,寡人心意已決,派使臣前往秦國借糧,哪位愛卿願意前往?”
大臣們一聽這話,不自覺的向後移動了幾步。大家都很清楚上次秦國準備將呂省、郗芮騙到秦國殺掉的事情,今天又要主動派人前往秦國,誰還敢去呢?
晉公夷吾心中暗暗傷神,看來誰都知道秦國與晉國之間的矛盾,大家都想躲著走。
你們都不想去,難道讓寡人親自前往秦國借糧嗎?
最後,晉公夷吾把目光還是放在了郗芮身上:“郗愛卿,既然你能夠提出來向秦國借糧,寡人看這件事情還是由你來操辦的好?過一點時間,如果上天還不給晉國降雨的話,你就前往秦國借糧。此事一旦成功,你就是晉國的第一大功臣。”晉公夷吾對郗芮說道。
郗芮的心中那個苦啊!
自己本來是好心好意的替國君解圍,這才提出向別國借糧的注意,誰知道,此時一提出來就成自己的事情,不但如此,而且還要自己去出使秦國,難道國君不知道上次秦國想殺死微臣的事情嗎?
但是國君已經說話,豈能給他分辨的機會,於是郗芮隻好打掉牙齒往嘴裏咽,把這個燙手的差事接在自己手裏了。幸好現在距離前往秦國還有一段時間。
接下來的日子,郗芮每天都盼著老天能夠給晉國降下一絲半點的雨點來,可是左等右等老天就是不下雨;每天除了明晃晃的陽光迎接他之外,就是不給晉國下雨,甚至連一絲陰雲都沒有。
春天很快就過去了,夏天也跟著來到了。晉國這一年的莊稼看來是黃了。
現在已經是退無可退了,前往秦國借糧自然就要擺上一是日程,按照事先說好的,晉國大夫郗芮隻好帶著禮物前往秦國了。
說是借糧,實際上也就是買糧。試想一下,在春秋那個人人都缺衣少食的年代,誰家會有那麽多的餘糧等著你來借呢?隻要在關鍵時候,不哄抬物價就不錯了。
所以郗芮前往秦國的時候,是帶著大量的珠寶玉器前往的。
這一路過去,郗芮的心情真是糟透了,甚至是做好死亡準備去的;本來三五天的路程,他這一走就花了將近十天的時間;等他道秦都雍城的時候,已經是夏天最熱的時候了。
住進秦國的驛館,郗芮不得不好好想想如何跟秦國說這個事情了;首先不能直接去上殿麵見秦公,就算人家不在大殿上殺了自己,但是麵對秦國群臣對晉國的非議,秦公肯定不會很直接的答應借糧給晉國;這一點在大殿上拒絕了自己,往後要想促成此事,可就要費點力氣了。
由此看來,在麵見秦公之前還需要提前找一位大臣提前通融通融,探探秦國的口風,自己也好麵對。
可是秦國的大臣這麽多,相國百裏奚是不會見他的,道不同不相為謀,郗芮知道自己與百裏奚不是一路人,人家肯定是不會私下裏與自己見麵的。除了百裏奚右相蹇叔應該是秦國說話最有分量的大臣了,可是自己除了在秦國大殿上見過蹇叔之外,在就沒有打過交道了;現在他似乎連蹇叔長什麽樣都快忘了。
這又該找誰嗯?
經過一番思考,最後郗芮再次把希望放在了公子摯身上。在秦國,他能夠認識而且說上話的人也就隻有公子摯了。
當天晚上,晉國使臣郗芮帶著禮物來到了公子摯府上。
西垂的國家難道不是秦國嗎?
當郗芮提出要向西垂的國家借糧的時候,大殿上的所有大臣都愣住了,剛剛與秦國的河西之地消停下來,郗芮竟然要提出向秦國借糧,莫非他的腦子壞了?或者說是找著去找打?
不但大臣們認為郗芮是異想天開,就連晉公夷吾對他的建議也都感到有些意外,“愛卿,我們與秦國河西之地的事情剛剛消停下來,此時再向秦國提出借糧會不會引起人家的反感,說不定秦國還會趁著晉國大難的機會發兵攻打晉國,到那時就得不償失了。”
就算是晉公夷吾不說,郗芮也知道其中的厲害關係,但是既然他能夠說出來,就有他的理由和道理,而且也是深思熟慮之後提出的建議。
於是郗芮說道:“國君,臣之所以提出向西垂的國家借糧,原因有三:一則是中原大旱,周邊的國家根本拿不出糧食來,隻有向西垂的秦國借糧;而處於西垂的秦國這些年在百裏奚的堅持下,發展國力,重視農業,糧食自然豐足,也有向外借糧的實力;其二那就是秦國的君夫人乃是國君的姐姐,有了這一層關係,就算是秦公任好對我們有點意見,他也不會直接將我們拒絕了;其三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這些年秦國的國力雖然有很大的提高,但是作為地處西垂的國家,始終得不到中原諸國的認可和尊重,而他們也一直想借機與中原諸國建立良好的關係,為自己贏得聲譽,這一次我們晉國向他借糧,正是彰顯秦國仁德的最好機會。基於以上原因,我想隻要我們出麵向秦國借糧,秦國必然會答應的。”郗芮自信的說道。
雖然郗芮是自信滿滿,但是晉公夷吾卻不這樣認為,畢竟與秦國的河西之地的爭執才剛剛平息,晉國現在又向秦國提出借糧,說出去總讓人覺著有那麽一點點不合適呢?
“諸位愛卿,你們說說郗芮提出的這個建議如何?”晉公夷吾征詢著大臣們的意見。
慶鄭道:“國君,臣還是那句話,晉國的事情還是要晉國自己出麵解決,我們作為中原的第一大國,連自己國家的事情都解決不好,還要向地處西垂的秦國求援,臣覺著不合適。”
“對,慶鄭大人言之有理,作為中原第一大國,晉國應該為其他國家起到很好的帶頭作用,不能自己一有困難就向別的國家伸手要糧要錢,這有損我晉國的尊嚴。”虢射跟著說道,“臣還是那句話,請國君登壇祭天,乞求上天為晉國降雨。”
晉國大殿上,大臣又分為兩派,就晉國眼下的危機進行爭辯。
“哎----”晉公夷吾一聲長歎,看來這國君真不好當啊!
這些大臣們咋就看不出國君的真實想法呢?非要堅持讓寡人求雨呢?難道上天會聽寡人的不成,隻要我一求雨,人家上天就會給晉國降雨嗎?
晉公夷吾閉上眼睛,聽著大臣們在下麵的爭吵,就是一言不發。
許久大殿上的聲音慢慢低了下來,這時他才說道:“諸位愛卿,寡人心意已決,派使臣前往秦國借糧,哪位愛卿願意前往?”
大臣們一聽這話,不自覺的向後移動了幾步。大家都很清楚上次秦國準備將呂省、郗芮騙到秦國殺掉的事情,今天又要主動派人前往秦國,誰還敢去呢?
晉公夷吾心中暗暗傷神,看來誰都知道秦國與晉國之間的矛盾,大家都想躲著走。
你們都不想去,難道讓寡人親自前往秦國借糧嗎?
最後,晉公夷吾把目光還是放在了郗芮身上:“郗愛卿,既然你能夠提出來向秦國借糧,寡人看這件事情還是由你來操辦的好?過一點時間,如果上天還不給晉國降雨的話,你就前往秦國借糧。此事一旦成功,你就是晉國的第一大功臣。”晉公夷吾對郗芮說道。
郗芮的心中那個苦啊!
自己本來是好心好意的替國君解圍,這才提出向別國借糧的注意,誰知道,此時一提出來就成自己的事情,不但如此,而且還要自己去出使秦國,難道國君不知道上次秦國想殺死微臣的事情嗎?
但是國君已經說話,豈能給他分辨的機會,於是郗芮隻好打掉牙齒往嘴裏咽,把這個燙手的差事接在自己手裏了。幸好現在距離前往秦國還有一段時間。
接下來的日子,郗芮每天都盼著老天能夠給晉國降下一絲半點的雨點來,可是左等右等老天就是不下雨;每天除了明晃晃的陽光迎接他之外,就是不給晉國下雨,甚至連一絲陰雲都沒有。
春天很快就過去了,夏天也跟著來到了。晉國這一年的莊稼看來是黃了。
現在已經是退無可退了,前往秦國借糧自然就要擺上一是日程,按照事先說好的,晉國大夫郗芮隻好帶著禮物前往秦國了。
說是借糧,實際上也就是買糧。試想一下,在春秋那個人人都缺衣少食的年代,誰家會有那麽多的餘糧等著你來借呢?隻要在關鍵時候,不哄抬物價就不錯了。
所以郗芮前往秦國的時候,是帶著大量的珠寶玉器前往的。
這一路過去,郗芮的心情真是糟透了,甚至是做好死亡準備去的;本來三五天的路程,他這一走就花了將近十天的時間;等他道秦都雍城的時候,已經是夏天最熱的時候了。
住進秦國的驛館,郗芮不得不好好想想如何跟秦國說這個事情了;首先不能直接去上殿麵見秦公,就算人家不在大殿上殺了自己,但是麵對秦國群臣對晉國的非議,秦公肯定不會很直接的答應借糧給晉國;這一點在大殿上拒絕了自己,往後要想促成此事,可就要費點力氣了。
由此看來,在麵見秦公之前還需要提前找一位大臣提前通融通融,探探秦國的口風,自己也好麵對。
可是秦國的大臣這麽多,相國百裏奚是不會見他的,道不同不相為謀,郗芮知道自己與百裏奚不是一路人,人家肯定是不會私下裏與自己見麵的。除了百裏奚右相蹇叔應該是秦國說話最有分量的大臣了,可是自己除了在秦國大殿上見過蹇叔之外,在就沒有打過交道了;現在他似乎連蹇叔長什麽樣都快忘了。
這又該找誰嗯?
經過一番思考,最後郗芮再次把希望放在了公子摯身上。在秦國,他能夠認識而且說上話的人也就隻有公子摯了。
當天晚上,晉國使臣郗芮帶著禮物來到了公子摯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