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大婚


    熱熱鬧鬧幾經波折的恩科大考終於結束,朝廷共選士五百六十一個人,和往年動輒就有八百九百個進士的科舉考試相比,雖然錄取的人數明顯減少,卻因為參考人數的限製,錄取率反而是曆年來最高的。


    這五百多人,就是複隆新朝的新鮮血液。


    二十多天以後,江南朝廷又有一樁喜事:皇上大婚之期已定。


    大明朝的曆代皇後大多是出於底層寒門,如此就可以避免出現外戚集團。按照慣例,皇後人選要從民間甄擇,從無數品貌好出身好的女子當中千挑萬選。雖然朝廷同樣進行了“選美活動”,但規模卻比以往小了很多,顯得有些倉促。


    最終,廬州翁氏女中選,隻要大婚過後,就會成為統領內宮的一國之母了。


    皇帝大婚,曆來就是國家大事,自然引得無數人議論,連銀雀兒都忍不住的念叨了幾句:“那姓翁的女孩子馬上就要做皇後了,成為這天底下最尊貴的女子,可真是好福氣。也不住大婚之時的場麵會何等隆重……”


    李吳山笑道:“隆重?你想多了,現如今朝廷財政捉襟見肘,哪有那麽多閑錢給皇上辦一場風風光光的婚事?”


    李吳山說的,也正是目前朝廷上最關心的問題。


    按說皇上大婚這種事情,肯定是能有多隆重就辦的多隆重,可現在的大明朝根本就不是什麽太平盛世。北都淪陷江北盡失,無論內庫還是國庫,都空空蕩蕩,連各級官吏的“基本工資”都欠著呢,根本就沒有錢辦一場風光體麵的婚禮。


    好在複隆皇帝性情隨和,深刻知道國家的艱難,所以已下了旨意:婚禮的重點就是節儉二字,能少花錢的地方就一定要少花錢,能為國庫省一點就省一點。


    按照慣例,正式成婚之前,皇帝必須要拿出一筆“填妝錢”送給未來的皇後,讓她置辦更多的嫁妝。大明朝的曆代皇後拿到手的“填妝錢”從來就沒有少過十萬兩銀子,老福王(就是弘光帝他爹)成親的時候,雖隻是藩王,卻給了整整二十萬銀子作為“填妝錢”。


    奈何複隆朝實在是太窮了,根本就拿不出那麽許多銀錢,所謂的“填妝錢”也非常之少,隻給了兩萬緡錢,相當於一萬五六千兩銀子而已。除此之外,雖然還有品目繁多的絲綢、布帛、珠玉等賞賜,卻已經是很寒酸的了。


    “我聽說咱們這位未來的皇後並不怎麽標致,在眾多的候選者當中,樣貌身材隻能算做是中下等……”銀雀兒酸溜溜的說道:“說不準還沒有我漂亮呢……”


    聽了這話,李吳山忍不住的哈哈大笑:“若是這女子真是傾國傾城之貌,或許就不會被選為皇後了。”


    “娶妻取德,納妾納色”,這是連最普通的老百姓都知道的道理。作為一國之母,最要緊的是德行和性情,而不是身材和樣貌。在很多時候,若是樣貌太過於出眾,反而是一個減分項:皇後注定是統領後宮的,不僅是內宮之主還是天下之母,太漂亮的話說好聽一點叫做美豔,說難聽一點則是妖冶,那是絕對不行的。


    未來的皇後隻要不是很醜,能看得過去就行,一副絕美的容顏還不如“圓臉大耳”更好些,因為那是“福相”,可以給江山社稷帶來好運的相貌。


    “這翁氏女子選為皇後,和樣貌無關,純粹就是因為出身。”金雀兒一針見血的指出了最關鍵的問題:“朝廷需要這樣的一個皇後罷了。”


    金雀兒說的太對了。


    翁氏女之所以能夠在眾多的女子當中脫穎而出成為一國之母,最要緊的根本就不是樣貌,也不是所謂的“溫良淑德”,而是因為她的出身。


    一個六品學官的女兒,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可以算得上是大家閨秀,但是對於朝廷而言,實在是出身微寒,非常符合大明朝選後的標準。


    但這僅僅隻是表象而已,這位未來的皇後還有一個比較隱秘的身份:她的嫡親姑姑是黃得功的發妻。


    也就是說,黃得功是皇後的親姑父。


    在江北四鎮當中,靖南伯黃得功實力最強也最能打,現如今鎮守在蕪湖一帶守著南京的上遊。因為楚華文的勸說,黃得功效忠了新朝,成為第一個表態支持新朝的地方實力派。


    雖然他是複隆朝的臣子,但這種君臣關係更主要是名義上的,因為朝廷並不能實際控製前朝的軍事巨頭。


    翁氏女成為大明國母之後,他黃得功就又多了一個外戚的身份,名義上的效忠也就會轉變成為真正的效忠。


    這根本就是一場政治婚姻。


    要是沒有這個內在的因素,翁氏女不可能被選為皇後。


    連金雀兒都能看清楚的問題,李吳山肯定看的更加通透,但卻隻是笑了笑,什麽都沒有說。


    但金雀兒卻通過這場婚事看出了皇帝的心虛之處:借助聯姻的手段收服地方上的實力派,這種做法雖然巧妙卻顯得有心信心不足。想當初,潞王曾經試圖把一個宗室女嫁給李吳山,同樣是出於政治聯姻的考慮,李吳山卻毫不猶豫的婉拒了。


    這就足以說明李吳山擁有絕對的自信,不屑於采用這樣的手段。


    “朝廷的事情自然有朝廷去做,眼下我可沒有那麽多閑工夫理會這些。”李吳山說道:“明日第二批新生就入校了,你先把入校致辭給我準備好。”


    最先加入吳山軍校的那一批學生,已完成了最基本的思想教育,正在進行軍事素養的培訓。第二期七百多軍校生馬上就要入校學習了,這才是李吳山的工作重點。


    “今天還有一堂大課……”


    現如今的李吳山,把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用於軍校方麵,每天都忙的四腳朝天。正準備去給學生們上課的時刻,韓福財來了。


    韓福財的李吳山的嫡係,時常出入帥府內宅,根本就用不著客套,而是直接開門見山的說道:“有什麽事你趕緊說,我還要去軍校上課呢。”


    韓福財知道李吳山事物繁雜時間寶貴,直接取出一柄佩刀放在桌子上:“老爺,這是皇上賞給我的。”


    佩刀裝飾華貴,鑲金嵌玉,尺寸卻比普通的戰刀小了至少兩號,一看就知道不是真正的軍用品,而是用做裝飾的禮器。


    “這好像是禦用的佩刀吧?”


    “是的,是皇上的佩刀。”


    “既然是皇上賞給你的,你就拿著好了。”李吳山笑嗬嗬的說道:“作為內廷宿衛首領,皇上賞你一把禦用的佩刀,不是很正常嗎?”


    “除了賞給我這柄佩刀之外,還……”韓福財從來就不是個口舌伶俐之人,稍微組織了一下措辭才繼續說道:“今日早晨,皇上專門把我們幾個宿衛頭領喚了過去,不僅溫言勉勵,還還有賞賜。那幾個領了賞的內廷宿衛頭領,全都是咱們大旗軍的人。”


    “我總是覺得皇上專門賞賜這次東西是有別的用心,老爺明白我的意思吧?”


    內廷宿衛已經經過兩波清洗,原本那些從北京帶過來的侍衛已所剩無幾,有很大一部分侍衛是出自大旗軍。


    皇上這麽做,用意已經十分明顯:試圖拉攏這些人,讓他們成為真正的皇家侍衛,而不是李吳山的私兵。


    皇上親自賞賜,本身就是很大的榮耀,效忠皇上也是理所當然的事兒,但韓福財總覺得自己是李吳山的人,這事一定要讓他知道。


    稍一沉吟之後,李吳山就笑了:“好了,我已經知道了。既然是皇上賞給你們的東西,就拿著吧。其實吧……這事也沒有什麽大不了的,我是皇上的臣子,你們又是我的手下……至少曾經是我的手下。效忠我就是效忠皇上嘛,你說是不是這麽個道理?”


    “有老爺這麽句話,兄弟們也就放心了。”韓福財有點遲疑的說道:“我總是覺得皇上似乎對我們這一批宿衛不怎麽放心……”


    “你們這些人本就是軍籍,出任內廷宿衛也不過是權宜之計,而且不符合以往的慣例。”內廷宿衛是皇帝的身邊人,雖然沒有正式的律條,但是按照約定俗成的傳統,宿衛這樣的要緊職位需要由內衛司專門進行選拔安排,而不是出自軍隊。


    李吳山說道:“迴頭我向萬歲提一提這個事情,還是讓兄弟們迴到大旗軍中吧。你對大家說下一下,若是有願意繼續做內廷侍衛的,也不能攔著,人各有誌嘛,明白了沒有?”


    “明白。”


    “哦,對了,”李吳山微笑著對韓福財說道:“你要是不幹內廷宿衛了,就先到軍校做教官吧。做一個戰術教官,教教學生們格鬥殺敵的技巧……”


    “老爺說笑了。”韓福財憨憨的笑著:“我有多大的本事老爺最清楚不過,在兩軍陣前賣把子力氣或許還能湊合一下,全是仗著敢打敢拚才僥幸有些微末戰功,又怎麽敢去做教官?那豈不是誤人子弟了麽?而且我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


    李吳山笑道:“戰術教官不是教書先生,會不會讀書寫字並不要緊,我已仔細查過你的戰績了。在曆次戰鬥中,總共殺敵十三,負傷兩次,怎麽說也是百戰老兵了,把你在生死之戰當中積累下來的那些寶貴經驗傳授給年輕人,足夠了。”


    “既然老爺覺得我能行,那我就趕鴨子上架的試一試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大權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七甲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七甲兵並收藏明末大權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