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樹碑建廟
揚州一戰曠日持久,打的異常慘烈,各種各樣的支援基本全都來自民間,是江南民眾的自發行為,但若因此就說沒有任何官麵上的援助,那就有失偏頗了。
來自官方的援助還是有的,卻不是出自南京的弘光朝,而是出自浙江。
作為大明朝諸係藩王之一,浙江潞王不僅輩份最高,也是第一個公開對揚州進行大規模增援的宗室。
四萬支羽箭,一千包火藥,兩百副鐵甲,另有藥材、糧米、粗糖等物若幹,甚至還有四門杭州製器局生產的火炮。
這些個物資聽起來好像很多,其實也沒有多少,裝載於一艘兩千料的平底大沙船上就可以了,偏偏這位潞王卻派出了整整一支船隊,大大小小十幾艘堪稱豪華的船隻行駛在大運河上,列出好大的排場。
就好像唯恐別人不知道“潞王援揚”的壯舉似的,這支船隊非常的張揚,不僅懸掛了許許多多書寫有“潞王府”字樣的彩旗,還專門弄了幾個吹打班子,嗩呐笙簫鑼鼓喧天,一路吹吹打打好不熱鬧。
在大明朝為數眾多的藩王當中,潞王的名聲還算不錯。唯一有點小小的美中不足就是太喜愛“修仙煉丹”,身邊總是聚集著一大群來自五湖四海的“世外高人”,既有龍虎山的老道,也有終南山的“散修士”,每日裏唱誦經文煉化鉛汞,把偌大的潞王府搞的好像一座道觀。
雖然潞王過於崇尚道家的做法被很多人批評,但是和喜好酒色荒淫無度的弘光帝比起來就好多了,簡直就是完美無瑕的正人君子。
當初北都淪陷崇禎殉國之時,正當盛年且又輩分最高的潞王得到了東林黨、浙黨等文人的支持,本來很有希望成為大明天子執掌這江南半壁江山,甚至連潞王本人都做好了登基稱帝的準備。不成想馬士英夥同江北四鎮的一幹赳赳武夫強行擁立了福王,斷送了潞王稱帝的美夢……
如此一來,以潞王為代表的兩浙勢力肯定和江南弘光朝不對付,明裏暗裏的編排職責弘光朝君臣的種種過失,甚至連楚華文主導的學社風潮都得到了浙江的暗中支持。江南朝廷不支援揚州,浙江的潞王偏偏要支持一下,借以彰顯自己比弘光朝君臣更加“憂心國事”的高姿態!
一路吹吹打打,讓全天下人都知道自己在支援揚州,分明就有宣傳自己的意思在裏頭呢。
看著潞王府的船隊招搖而過,九紋龍史二爺就有點後悔了,後悔自己不應該這麽悄無聲息的前來增援揚州。
市井惡霸九紋龍史二爺,雖然弄不出潞王府那麽大的排場,至少也應該弄幾個吹鼓手,然後再在身上披一條“南京史二援揚”的綬帶,好讓全天下的英雄好漢都知道他史二的名頭,知道他來揚州助李吳山李大帥“一臂之力”的壯舉……
帶著幾個手下的潑皮無賴,雇了條小船渡江北上,原以為會受到大旗軍的熱情接待,想不到根本就無人理會,搞的這位史二爺很沒有麵子。
我史二好歹也是南京城有名有號的人物,這次北上助戰怎麽說都是英雄壯舉,竟然無人理會,真是太掃興了。
一艘艘舟船順著大運河飛速南下,船上載著揚州的百姓父老,來自各地的民間力量在瘋狂運送……
史二爺根本就無意加入到這樣的運送當中,他是來助戰的,而不是來幫閑的。
運送百姓有什麽意思?隻有上到戰陣當中去,親手格斃一兩個韃子兵,拎著敵人的首級迴到南京去,必然會受到英雄般的禮遇,九紋龍史二爺的名號一定會響徹大江南北,成為讓無數江湖好漢為之仰慕的大英雄。
以前在南京的時候,史二爺京城聚眾鬥毆,也算是條能踢能咬的漢子,憑借著一副好身板和兩膀子力氣,再加上他最擅長的擒拿和摔跤技巧,幹掉幾個韃子兵還是很有信心的。
當史二爺帶著幾個手下的市井小混混兒來到兩軍陣前的時候,南線沿運河一帶的廝殺已經打的天昏地暗日月無光。
廝殺與呐喊之聲驚天動地,麵對如同浪潮一般蜂擁而來的清軍,大旗軍將士們比虎豹還要勇猛,不顧一切的拚殺抵擋。
身後運河水滔滔奔流,萬千百姓在緊急撤離,身前已是血海地獄般的修羅場,地麵上遍布斷刀殘槍和碎肉血汙。為了守住身後這條水上通道,大旗軍將士已在此廝殺了整整二十日。
沿運河一線,已成為一座巨大的血肉磨坊,任何填充進來的生命轉瞬之間就化為冰冷的屍體。
在目力的盡頭,一麵丈六的大旗迎風招展,旗麵上書著一個鬥大的“李”字。
那是李吳山李大帥本人的認旗。
李大帥親臨戰陣與敵廝殺。
九紋龍史二不是沒有見過血的雛兒,自認也有幾分亡命之徒的勇悍,當他見到真正的兩軍血戰之時,那股子悍勇之氣頓時就煙消雲散了。
大旗軍士兵死守方麵,麵對怒海狂濤般的敵軍不曾後退半步,哪怕是深陷數倍敵軍的團團包圍當中,依舊毫不猶豫的死命拚殺。
在這樣的戰場上,戰術、協同之類的東西已全無作用,所謂的戰鬥已演變成為兩群野獸的瘋狂撕咬。槍斷了就用石頭砸,哪怕是手臂被砍下來,依舊可以用牙齒從敵人的身上咬下一片肉來……
這是在打仗?
這分明是在用人命來填血肉磨坊!
一見到這幅場麵,史二爺就真的怕了,所有那些“揚名立萬”的英雄夢頓時破碎,和他手下那幾個潑皮混混兒一起,甚至沒有來得及看到對麵的韃子兵是什麽模樣,就慌慌張張的退了下來。
這個時候的史二爺,已經明白了,在大旗軍的奮勇拚殺們麵前,自己的那點血勇和亡命精神連個屁都算不上。
剛剛往迴跑了三五十步的樣子,猛然從側麵衝過來一群舉著大砍刀的韃子兵。
不是漢軍旗,而是真正的韃子兵。
光禿禿的皮盔之下露出一小片烏青的腦門,腦袋後麵還拖著細細的發辮,手中刀鮮血淋漓,發出毛骨悚然的尖叫堵住了去路。
一見到真韃子戰兵,史二爺立刻就尿了。
不是誇張的形容,而是真的直接尿在褲子裏。
完了,全完了。
清軍中的辮子兵素來殘忍悍勇,殺人都不帶眨眼的,一刀下去立刻砍成兩半兒。
現如今被這麽多韃子兵兜住了後路,真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隻能等死了。
這個時候的史二爺,哪裏還有半分英雄豪氣,早就被嚇傻了。
好在前麵那二十多個大旗軍士兵不是史二爺這種外強中幹的慫包,馬上迎了過來,不等列開陣勢就展開了慘烈的廝殺……
韃子兵數量太多,而且來的太快,很不就來不及擺開陣型。片刻之間,就有三個大旗軍士兵倒了下去……
就好像是一錯眼珠的工夫,怪叫著的韃子兵就已衝到了眼前,那血淋淋的刀子仿佛閻羅的催命符一般可怕。
史二爺知道自己完了,這一次是真他娘的活到頭了。
原指望能拎著幾個韃子兵的腦袋會去炫耀一番,想不到自己的腦袋卻要被砍下來了。
就在這個時候,正後麵猛然衝出來十幾個半大的孩子。
這些個隻有十幾歲的孩子的身體還沒有完全長開,身上的軍裝顯得異常寬大,但卻觸目驚心:純黑色的上衣鬆鬆垮垮的掛在身上,兩條從肩膀處延伸出來的紅線在胸前交叉而過!
絕死鋤奸團。
這是絕死鋤奸團的孩兒兵!
絕死鋤奸團名動天下,就算是沒有見過早就聽說過無數次了。
這些個孩兒兵雖然籍籍無名,但他們的名號比九紋龍史二爺大了至少一萬倍,足以讓任何一個投遞叛國的奸賊夜不能寐。
這還是史二爺第一次親眼見到傳說中的絕死鋤奸團。
這十幾個孩兒兵端著手弩和短銃,隻放了一發之後,無論有沒有殺傷辮子兵,就立刻掏出粗大如同胖黃瓜般的“手榴彈”湊到腰間的引火繩上點燃了,轉門朝著人多的地方投資……
此起彼伏的轟鳴聲中,一片片敵軍倒了下去。
又有一波辮子兵衝了過來。
這些個辮子兵身披重甲手持砍刀,剽悍高大如同野人一般。
那些個孩兒兵卻渾然不懼,投光了“手榴彈”之後,不僅沒有退下,反而一把撕開那件過分過大的軍裝,露出捆綁在胸前的火藥包!
火藥包的導火索嘶嘶燃燒,孩兒兵不顧一切的衝了過去,嚇得那些個狂野如獸的辮子兵調頭就跑……
“轟”
“轟轟”
驚天地泣鬼神的轟鳴聲中,煙塵衝天而起,隨之降下一蓬燦爛如花的嫣紅血雨……
眼前成群成片的敵軍為之一空!
絕死鋤奸團的孩兒兵們用如此慘烈的方式與敵同歸於盡,用最直接最血腥的手法威懾敵膽,哪怕是玉石俱焚也在所不惜,甚至沒有絲毫的猶豫!
這個時候的史二爺終於明白過來,明白了自己的那點所謂勇氣到底有多不值錢。
自己在南京城內好勇鬥狠,自以為英雄了得,和這些個半大的孩子比起來,真的連個屁都算不上。
為挽一時的勝局,犧牲自身亦在所不惜,這才是真正的英雄。
絕死鋤奸團之所以能夠成為天下諸多奸賊最可怕的噩夢,這就是原因!
被這殘酷的戰鬥方式嚇傻了的史二爺終於緩過神兒來,拖著濕淋淋的褲腿在地上亂爬,試圖找到幾個還沒有死透的孩兒兵拖不起醫治。
這些個孩兒兵,比那些自以為英雄了得的江湖好漢要強太多了,這才真正的死士,哪怕隻挽救一人,也能為大旗軍平添一份助力。
可惜的是,史二爺的努力最終宣告失敗,剛剛為了給他解圍衝出去的那些孩兒兵,無一幸免全部陣亡,連一具囫圇屍首都沒有落下。
史二爺隻找到了半件炸的稀爛的軍裝前襟,這半幅前襟已千瘡百孔,好似被烈火猛烈灼燒過,偏偏濕潤之處就是勇士殘留的鮮血。
“我史二服了,”捧著那半幅破爛不堪的前襟,九紋龍史二跪倒在地不住望天而拜:“服了,我是真的服了。這一迴我才知道英雄二字是怎麽寫的!”
這樣的血腥鏖戰,根本就不是史二這種人能夠參與的,所謂的“助大旗軍一臂之力”完全就是狂妄無知的笑話。除了添亂之外,他們什麽都做不了。
深刻意識到這一點之後,史二爺再也不做“揚名立萬”的英雄夢了,而是揣起那半幅被鮮血浸染的前襟,帶著他的手下離開了揚州迴到了南京。
雖然沒有斬殺任何一個敵人,但是順利從揚州迴到南京的史二爺依舊享受到了英雄般的禮遇。
“二爺勇武過人,能在揚州血戰中闖蕩一個來迴,這九紋龍的名號立即就得響徹天下。”
“天下英雄,唯九紋龍史二爺。”
麵對寧城百姓的歡唿和讚譽,素來喜好吹大牛的史二爺並沒有象以往那樣繼續大吹大擂,而是取出貼身珍藏的那半幅前襟,在眾人麵前展開了。
前襟雖然殘破,但血跡仍存,尤其是那兩條交叉而過的紅線,比黑夜裏的赤色閃電還要奪人眼球。
看到這個東西,那些剛剛還在誇張史二爺的寧城百姓頓時倒抽了一口冷氣:“天爺,我的老天爺呐,這是……這是絕死鋤奸團的服飾。”
“絕死鋤奸團呐!我的老天,史二爺這是於我大明的絕死勇士並肩作戰了。”
“能於絕死勇士並肩而戰,必然名動天下轟傳武林!”
若是在以前,麵對這如潮般的讚譽之聲,史二爺必定會得意洋洋,今日卻一反常態,臉色極其凝重:“說什麽名動天下,說什麽轟動武林?這些個玩意兒我已看的開了。就憑我這上了戰場就嚇尿褲子的膽量,注定成不了英雄,也做不出什麽大事來。”
“這挽天下氣運拯救蒼生的英雄壯舉就交給大旗軍和李大帥吧,我們這種人也就隻配給真正的英雄敲敲邊鼓搖旗呐喊幾聲而已。“”
高高舉起那半幅前襟,就好像是舉著多麽神聖的器物一般:“這位小英雄戰死揚州,壯烈到了極致,若不是他舍命一戰,我史二的腦袋早就被韃子兵砍了。我雖不知這英雄的名和姓,也得讓天下人知道英雄壯烈,讓這世間之人知道什麽才是真正的英雄好漢。”
“我準備破家舍財,為這位小英雄樹碑建廟,一來是為了感激救命之恩,再者也是為了讓這英雄氣浩蕩千秋……”
麵色鄭重是那那半幅前襟小心翼翼的放在桌上,躬身一拜:“相信小英雄英靈不曾遠去,一定還在天上看著揚州戰場。我史二蒙英雄餘蔭庇護才得以苟全性命。無以為報,隻有樹碑建廟供奉英靈,望英靈繼續庇護我寧城百姓……”
史二爺拜了那半幅前襟,其他眾人也紛紛跟著拜過,片刻的沉默凝重之後,就開始商量起樹碑建廟的細節:“英雄壯烈,必然化身成神護佑子孫萬代,我願捐青瓦一千片,上好的梁木兩根,以為建廟之用。”
“史二爺為絕死英靈建廟,實在是善善之行,我認捐白石一方,粳米十斛!”
“我認捐水陸法會一場,黃綾三丈!”
“……”
在史二爺的始作俑之下,世間第一座專門為了供奉大旗軍陣亡者廟宇的籌備工作緊鑼密鼓的展開了……
而九紋龍史二,也因為籌建英靈神廟一事脫胎換骨,走上了另外一條完全不同的人生之路……當然這就是後話了。
揚州一戰曠日持久,打的異常慘烈,各種各樣的支援基本全都來自民間,是江南民眾的自發行為,但若因此就說沒有任何官麵上的援助,那就有失偏頗了。
來自官方的援助還是有的,卻不是出自南京的弘光朝,而是出自浙江。
作為大明朝諸係藩王之一,浙江潞王不僅輩份最高,也是第一個公開對揚州進行大規模增援的宗室。
四萬支羽箭,一千包火藥,兩百副鐵甲,另有藥材、糧米、粗糖等物若幹,甚至還有四門杭州製器局生產的火炮。
這些個物資聽起來好像很多,其實也沒有多少,裝載於一艘兩千料的平底大沙船上就可以了,偏偏這位潞王卻派出了整整一支船隊,大大小小十幾艘堪稱豪華的船隻行駛在大運河上,列出好大的排場。
就好像唯恐別人不知道“潞王援揚”的壯舉似的,這支船隊非常的張揚,不僅懸掛了許許多多書寫有“潞王府”字樣的彩旗,還專門弄了幾個吹打班子,嗩呐笙簫鑼鼓喧天,一路吹吹打打好不熱鬧。
在大明朝為數眾多的藩王當中,潞王的名聲還算不錯。唯一有點小小的美中不足就是太喜愛“修仙煉丹”,身邊總是聚集著一大群來自五湖四海的“世外高人”,既有龍虎山的老道,也有終南山的“散修士”,每日裏唱誦經文煉化鉛汞,把偌大的潞王府搞的好像一座道觀。
雖然潞王過於崇尚道家的做法被很多人批評,但是和喜好酒色荒淫無度的弘光帝比起來就好多了,簡直就是完美無瑕的正人君子。
當初北都淪陷崇禎殉國之時,正當盛年且又輩分最高的潞王得到了東林黨、浙黨等文人的支持,本來很有希望成為大明天子執掌這江南半壁江山,甚至連潞王本人都做好了登基稱帝的準備。不成想馬士英夥同江北四鎮的一幹赳赳武夫強行擁立了福王,斷送了潞王稱帝的美夢……
如此一來,以潞王為代表的兩浙勢力肯定和江南弘光朝不對付,明裏暗裏的編排職責弘光朝君臣的種種過失,甚至連楚華文主導的學社風潮都得到了浙江的暗中支持。江南朝廷不支援揚州,浙江的潞王偏偏要支持一下,借以彰顯自己比弘光朝君臣更加“憂心國事”的高姿態!
一路吹吹打打,讓全天下人都知道自己在支援揚州,分明就有宣傳自己的意思在裏頭呢。
看著潞王府的船隊招搖而過,九紋龍史二爺就有點後悔了,後悔自己不應該這麽悄無聲息的前來增援揚州。
市井惡霸九紋龍史二爺,雖然弄不出潞王府那麽大的排場,至少也應該弄幾個吹鼓手,然後再在身上披一條“南京史二援揚”的綬帶,好讓全天下的英雄好漢都知道他史二的名頭,知道他來揚州助李吳山李大帥“一臂之力”的壯舉……
帶著幾個手下的潑皮無賴,雇了條小船渡江北上,原以為會受到大旗軍的熱情接待,想不到根本就無人理會,搞的這位史二爺很沒有麵子。
我史二好歹也是南京城有名有號的人物,這次北上助戰怎麽說都是英雄壯舉,竟然無人理會,真是太掃興了。
一艘艘舟船順著大運河飛速南下,船上載著揚州的百姓父老,來自各地的民間力量在瘋狂運送……
史二爺根本就無意加入到這樣的運送當中,他是來助戰的,而不是來幫閑的。
運送百姓有什麽意思?隻有上到戰陣當中去,親手格斃一兩個韃子兵,拎著敵人的首級迴到南京去,必然會受到英雄般的禮遇,九紋龍史二爺的名號一定會響徹大江南北,成為讓無數江湖好漢為之仰慕的大英雄。
以前在南京的時候,史二爺京城聚眾鬥毆,也算是條能踢能咬的漢子,憑借著一副好身板和兩膀子力氣,再加上他最擅長的擒拿和摔跤技巧,幹掉幾個韃子兵還是很有信心的。
當史二爺帶著幾個手下的市井小混混兒來到兩軍陣前的時候,南線沿運河一帶的廝殺已經打的天昏地暗日月無光。
廝殺與呐喊之聲驚天動地,麵對如同浪潮一般蜂擁而來的清軍,大旗軍將士們比虎豹還要勇猛,不顧一切的拚殺抵擋。
身後運河水滔滔奔流,萬千百姓在緊急撤離,身前已是血海地獄般的修羅場,地麵上遍布斷刀殘槍和碎肉血汙。為了守住身後這條水上通道,大旗軍將士已在此廝殺了整整二十日。
沿運河一線,已成為一座巨大的血肉磨坊,任何填充進來的生命轉瞬之間就化為冰冷的屍體。
在目力的盡頭,一麵丈六的大旗迎風招展,旗麵上書著一個鬥大的“李”字。
那是李吳山李大帥本人的認旗。
李大帥親臨戰陣與敵廝殺。
九紋龍史二不是沒有見過血的雛兒,自認也有幾分亡命之徒的勇悍,當他見到真正的兩軍血戰之時,那股子悍勇之氣頓時就煙消雲散了。
大旗軍士兵死守方麵,麵對怒海狂濤般的敵軍不曾後退半步,哪怕是深陷數倍敵軍的團團包圍當中,依舊毫不猶豫的死命拚殺。
在這樣的戰場上,戰術、協同之類的東西已全無作用,所謂的戰鬥已演變成為兩群野獸的瘋狂撕咬。槍斷了就用石頭砸,哪怕是手臂被砍下來,依舊可以用牙齒從敵人的身上咬下一片肉來……
這是在打仗?
這分明是在用人命來填血肉磨坊!
一見到這幅場麵,史二爺就真的怕了,所有那些“揚名立萬”的英雄夢頓時破碎,和他手下那幾個潑皮混混兒一起,甚至沒有來得及看到對麵的韃子兵是什麽模樣,就慌慌張張的退了下來。
這個時候的史二爺,已經明白了,在大旗軍的奮勇拚殺們麵前,自己的那點血勇和亡命精神連個屁都算不上。
剛剛往迴跑了三五十步的樣子,猛然從側麵衝過來一群舉著大砍刀的韃子兵。
不是漢軍旗,而是真正的韃子兵。
光禿禿的皮盔之下露出一小片烏青的腦門,腦袋後麵還拖著細細的發辮,手中刀鮮血淋漓,發出毛骨悚然的尖叫堵住了去路。
一見到真韃子戰兵,史二爺立刻就尿了。
不是誇張的形容,而是真的直接尿在褲子裏。
完了,全完了。
清軍中的辮子兵素來殘忍悍勇,殺人都不帶眨眼的,一刀下去立刻砍成兩半兒。
現如今被這麽多韃子兵兜住了後路,真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隻能等死了。
這個時候的史二爺,哪裏還有半分英雄豪氣,早就被嚇傻了。
好在前麵那二十多個大旗軍士兵不是史二爺這種外強中幹的慫包,馬上迎了過來,不等列開陣勢就展開了慘烈的廝殺……
韃子兵數量太多,而且來的太快,很不就來不及擺開陣型。片刻之間,就有三個大旗軍士兵倒了下去……
就好像是一錯眼珠的工夫,怪叫著的韃子兵就已衝到了眼前,那血淋淋的刀子仿佛閻羅的催命符一般可怕。
史二爺知道自己完了,這一次是真他娘的活到頭了。
原指望能拎著幾個韃子兵的腦袋會去炫耀一番,想不到自己的腦袋卻要被砍下來了。
就在這個時候,正後麵猛然衝出來十幾個半大的孩子。
這些個隻有十幾歲的孩子的身體還沒有完全長開,身上的軍裝顯得異常寬大,但卻觸目驚心:純黑色的上衣鬆鬆垮垮的掛在身上,兩條從肩膀處延伸出來的紅線在胸前交叉而過!
絕死鋤奸團。
這是絕死鋤奸團的孩兒兵!
絕死鋤奸團名動天下,就算是沒有見過早就聽說過無數次了。
這些個孩兒兵雖然籍籍無名,但他們的名號比九紋龍史二爺大了至少一萬倍,足以讓任何一個投遞叛國的奸賊夜不能寐。
這還是史二爺第一次親眼見到傳說中的絕死鋤奸團。
這十幾個孩兒兵端著手弩和短銃,隻放了一發之後,無論有沒有殺傷辮子兵,就立刻掏出粗大如同胖黃瓜般的“手榴彈”湊到腰間的引火繩上點燃了,轉門朝著人多的地方投資……
此起彼伏的轟鳴聲中,一片片敵軍倒了下去。
又有一波辮子兵衝了過來。
這些個辮子兵身披重甲手持砍刀,剽悍高大如同野人一般。
那些個孩兒兵卻渾然不懼,投光了“手榴彈”之後,不僅沒有退下,反而一把撕開那件過分過大的軍裝,露出捆綁在胸前的火藥包!
火藥包的導火索嘶嘶燃燒,孩兒兵不顧一切的衝了過去,嚇得那些個狂野如獸的辮子兵調頭就跑……
“轟”
“轟轟”
驚天地泣鬼神的轟鳴聲中,煙塵衝天而起,隨之降下一蓬燦爛如花的嫣紅血雨……
眼前成群成片的敵軍為之一空!
絕死鋤奸團的孩兒兵們用如此慘烈的方式與敵同歸於盡,用最直接最血腥的手法威懾敵膽,哪怕是玉石俱焚也在所不惜,甚至沒有絲毫的猶豫!
這個時候的史二爺終於明白過來,明白了自己的那點所謂勇氣到底有多不值錢。
自己在南京城內好勇鬥狠,自以為英雄了得,和這些個半大的孩子比起來,真的連個屁都算不上。
為挽一時的勝局,犧牲自身亦在所不惜,這才是真正的英雄。
絕死鋤奸團之所以能夠成為天下諸多奸賊最可怕的噩夢,這就是原因!
被這殘酷的戰鬥方式嚇傻了的史二爺終於緩過神兒來,拖著濕淋淋的褲腿在地上亂爬,試圖找到幾個還沒有死透的孩兒兵拖不起醫治。
這些個孩兒兵,比那些自以為英雄了得的江湖好漢要強太多了,這才真正的死士,哪怕隻挽救一人,也能為大旗軍平添一份助力。
可惜的是,史二爺的努力最終宣告失敗,剛剛為了給他解圍衝出去的那些孩兒兵,無一幸免全部陣亡,連一具囫圇屍首都沒有落下。
史二爺隻找到了半件炸的稀爛的軍裝前襟,這半幅前襟已千瘡百孔,好似被烈火猛烈灼燒過,偏偏濕潤之處就是勇士殘留的鮮血。
“我史二服了,”捧著那半幅破爛不堪的前襟,九紋龍史二跪倒在地不住望天而拜:“服了,我是真的服了。這一迴我才知道英雄二字是怎麽寫的!”
這樣的血腥鏖戰,根本就不是史二這種人能夠參與的,所謂的“助大旗軍一臂之力”完全就是狂妄無知的笑話。除了添亂之外,他們什麽都做不了。
深刻意識到這一點之後,史二爺再也不做“揚名立萬”的英雄夢了,而是揣起那半幅被鮮血浸染的前襟,帶著他的手下離開了揚州迴到了南京。
雖然沒有斬殺任何一個敵人,但是順利從揚州迴到南京的史二爺依舊享受到了英雄般的禮遇。
“二爺勇武過人,能在揚州血戰中闖蕩一個來迴,這九紋龍的名號立即就得響徹天下。”
“天下英雄,唯九紋龍史二爺。”
麵對寧城百姓的歡唿和讚譽,素來喜好吹大牛的史二爺並沒有象以往那樣繼續大吹大擂,而是取出貼身珍藏的那半幅前襟,在眾人麵前展開了。
前襟雖然殘破,但血跡仍存,尤其是那兩條交叉而過的紅線,比黑夜裏的赤色閃電還要奪人眼球。
看到這個東西,那些剛剛還在誇張史二爺的寧城百姓頓時倒抽了一口冷氣:“天爺,我的老天爺呐,這是……這是絕死鋤奸團的服飾。”
“絕死鋤奸團呐!我的老天,史二爺這是於我大明的絕死勇士並肩作戰了。”
“能於絕死勇士並肩而戰,必然名動天下轟傳武林!”
若是在以前,麵對這如潮般的讚譽之聲,史二爺必定會得意洋洋,今日卻一反常態,臉色極其凝重:“說什麽名動天下,說什麽轟動武林?這些個玩意兒我已看的開了。就憑我這上了戰場就嚇尿褲子的膽量,注定成不了英雄,也做不出什麽大事來。”
“這挽天下氣運拯救蒼生的英雄壯舉就交給大旗軍和李大帥吧,我們這種人也就隻配給真正的英雄敲敲邊鼓搖旗呐喊幾聲而已。“”
高高舉起那半幅前襟,就好像是舉著多麽神聖的器物一般:“這位小英雄戰死揚州,壯烈到了極致,若不是他舍命一戰,我史二的腦袋早就被韃子兵砍了。我雖不知這英雄的名和姓,也得讓天下人知道英雄壯烈,讓這世間之人知道什麽才是真正的英雄好漢。”
“我準備破家舍財,為這位小英雄樹碑建廟,一來是為了感激救命之恩,再者也是為了讓這英雄氣浩蕩千秋……”
麵色鄭重是那那半幅前襟小心翼翼的放在桌上,躬身一拜:“相信小英雄英靈不曾遠去,一定還在天上看著揚州戰場。我史二蒙英雄餘蔭庇護才得以苟全性命。無以為報,隻有樹碑建廟供奉英靈,望英靈繼續庇護我寧城百姓……”
史二爺拜了那半幅前襟,其他眾人也紛紛跟著拜過,片刻的沉默凝重之後,就開始商量起樹碑建廟的細節:“英雄壯烈,必然化身成神護佑子孫萬代,我願捐青瓦一千片,上好的梁木兩根,以為建廟之用。”
“史二爺為絕死英靈建廟,實在是善善之行,我認捐白石一方,粳米十斛!”
“我認捐水陸法會一場,黃綾三丈!”
“……”
在史二爺的始作俑之下,世間第一座專門為了供奉大旗軍陣亡者廟宇的籌備工作緊鑼密鼓的展開了……
而九紋龍史二,也因為籌建英靈神廟一事脫胎換骨,走上了另外一條完全不同的人生之路……當然這就是後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