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設置了自動防盜, 訂閱比例≥50%方可正常閱讀。 心裏揣著事兒, 老宋頭比以往更加沉默了,除了隔三差五的秋收動員會外, 他哪兒也不去, 就一個人蹲在堂屋廊下悶聲抽旱煙。
這副模樣落在旁人眼裏, 隻當他是因為得了個孫女心裏不痛快。想想也是, 老大老二雖然也有女兒,可他們起碼都有傳宗接代的兒子。再看看老三,結婚都兩年多了,好不容易盼到媳婦兒懷上了,生下來一看, 居然是個丫頭片子!
宋家三兄弟都很擔心,其中又以老三宋衛民為最, 他最擔心的還不是自顧自生悶氣的老爹, 而是徒然間就跟變了個人一樣的老娘趙紅英。
趙紅英何止是變了個人,簡直就跟鬼上身一般無二。要說先前袁弟來還懷著身子時,對她好是可以理解,可這會兒都生了, 生的還是個丫頭片子, 再這麽拿她當祖宗伺候著……
就問你慌不慌!!
家裏的細白麵吃完了, 趙紅英就給她熬小米粥喝, 也不怕費柴禾了,熬個小半日,都把米油熬出來了, 稠稠的一大碗小米粥,噴香撲鼻。這還不算,臨晚間還要給她煮一碗糖水雞蛋,熱乎乎的下了肚,一準兒能睡個好覺。
米粥也就算了,這一天一枚雞蛋呀!
要知道,他們宋家三兄弟,都已經有大半年沒吃上雞蛋了,當然老宋頭和趙紅英也一樣。這年頭,雞蛋是很金貴的,三個雞蛋能換一斤鹽,四個雞蛋換一斤煤油,多的是舍不得吃雞蛋拿雞屁股當銀行的人家。像老宋家這樣,壯勞力多不愁餓肚子的,一年到頭也吃不上一迴雞蛋。
見趙紅英這般,連先前還有些不滿的張秀禾都不敢吭聲了,她總覺得婆婆這是瘋了。早半個月前,她生下小兒子就斷了雞蛋,還能算是用完就丟。可這會兒叫啥事兒?怕不是真被刺激得瘋了?
這麽一想,她就老實了。
不怪她膽小,而是趙紅英如今這狀態實在是太滲人了。光是吃□□細還不算,自打袁弟來生下女兒後,不單每天都能吃到小米粥和雞蛋,甚至都不用照顧剛出生的女兒,因為有趙紅英在。
趙紅英整個兒白日就摟著小孫女不放手,哪怕入了夜,也把人往自個兒房裏抱。她還給小孫女起了個小名,叫喜寶。一天到晚的就聽到她在那兒喚著“喜寶,奶奶疼你”,“喜寶,看看奶奶”,“喜寶,奶奶的心肝寶兒喲”……
一天下來,趙紅英能喚上個七八十遍,且喚的時候,那聲兒就跟摻了蜜糖一樣,甜膩的叫人忍不住渾身起雞皮疙瘩。
旁人就不說了,反正張秀禾是怕了,她千叮嚀萬囑咐,叫幾個孩子沒事兒千萬別往奶奶跟前湊,就算真有事兒了,叫他們爹宋衛國去,反正一定要盡可能避得遠點兒。
這般惶恐不安的過了十來日後,秋收到了。
說來也是真稀奇,他們生產大隊今年的莊稼長勢格外得好,熟得也比往年快了好幾日。經年的老莊稼把式老早以前就說了,今年絕對是個大豐收年,就算交了公糧,剩下的糧食也足夠他們吃一年的了。
老農民辛苦一整年圖個啥?還不是指望地裏那點子收成,好叫來年不必餓肚子。因此,他們早不早就開始眼巴巴的瞅著地裏,盼星星盼月亮的終於給盼到了收獲之日。
全生產隊上下鬥誌昂揚,就連還沒出月子的袁弟來也跟著忙秋收去了。不過,趙紅英提前跟她那身為生產隊大隊長的娘家大侄兒打過招唿了,特地給她安排了個輕省的活計,不必下地收割,隻需要待在壩上幫著將收獲的糧食攤平曬幹就成了。
這年頭,能坐滿月子的女人幾乎沒有,就說張秀禾好了,隻比袁弟來早生產了半月,等她弟媳生孩子時不也跟著忙了一整夜嗎?事實上她統共也就休息了那麽十日左右,之後就該幹嘛幹嘛去了。所以,袁弟來過來忙秋收,沒人覺得奇怪,倒是對於趙紅英特地跟大隊長打招唿一事,很是羨慕。
羨慕她能有個這麽體貼的婆母。
這個時候,幾乎全生產隊都知曉袁弟來頭胎生了個閨女,又有好些人親眼見過趙紅英見天的抱著小孫女,那喜歡的樣子絕對不是假裝出來的,再說也沒必要假裝呢,生產隊上下哪個不知道她趙紅英是重男輕女的偏心眼兒?隻是,經了這事兒之後,大家夥都對趙紅英改了看法,紛紛誇她有思想覺悟,順便再度對袁弟來表示了羨慕。
袁弟來不咋愛說話,人家主動湊上去同她說話,她倒是會應兩聲,不過總得來說還是膽小怯弱的性子。既然婆婆叫人照顧她,她就老老實實的聽從吩咐在壩上幹活,雖然這是個輕省活兒,可那也是相對來說的,人家從地頭用小推車將糧食拉到壩上,她要幫著卸下來,推得平平的,以確保將糧食曬幹曬透。
正值酷暑,壩上是完全敞亮的,丁點兒遮蓋都沒有,這會兒日頭也高,袁弟來原就身子骨弱,哪怕將養了許久,也沒改變體質,她才剛生下孩子不到半個月,才幹一會兒就覺得腰酸背疼的,忍不住停下來歇了口氣。
遠遠的看到又一輛小推車過來了,拉車的不是別人,正是袁弟來娘家親媽。雖然同屬一個生產大隊,可袁家跟宋家隔得老遠,加上宋老太趙紅英還不是個好相與的人,兩家平日裏少有來往。袁弟來倒是想跟娘家人親近,可她之前不是懷著身子嗎?之後也忙著坐月子,今個兒還是她頭一迴出門。
見娘家親媽過來了,袁弟來忍著勞累跑上前幫忙。
今年的收成是真的好,好到糧食那是一車車的往壩上運,每一車都被堆得冒了尖,光是這麽一車,就有大三百斤的糧食。一個人肯定是拉不動的,他們這兒是一人負責拉,後頭還有一人推著,饒是這樣,一趟下來也能叫人汗流浹背,衣裳就跟在水裏浸過一樣,濕噠噠的冷冰冰的,偏如今日頭還大,頭上被曬得暈暈乎乎的,身上還覺得冷,又是冷又是熱又是累的,隻能說秋收是真能去掉半條命。
“媽,你歇歇,我來吧。”袁弟來一麵幫著卸糧食,一麵勸她媽歇會兒。
其實也沒啥好歇的,壩上無遮無攔的,連個坐的地方都沒,想歇也就是站著喘幾口氣,能稍微鬆快一些。就聽她媽喘著粗氣說:“你現在過得好了,聽人說你生了個丫頭片子,你婆婆都沒罵你?還見天的給你煮小米粥,給你吃雞蛋?唉,真是享福了,可憐你弟弟你侄子呀,別說小米粥雞蛋了,能混個半飽就算不錯了。還是老宋家日子過得好,真好。”
袁弟來聽著心裏很不是個滋味,可她也不知曉咋迴話,畢竟老宋家的日子哪怕在生產大隊數得上號,能天天小米粥加雞蛋的,也就隻有她一人了。
幫著卸了糧食,袁弟來隻能目送她媽推著車再度往地頭趕,她自個兒則繼續曬糧食。日頭太大了,曬得她頭暈眼花的,不過想想在地裏頭幹活的人,她這活兒是真的輕省。
可不是輕省嗎?等晚間歸了家,老二媳婦兒忙著做晚飯,趙紅英抱著喜寶過來叫袁弟來喂奶,張秀禾沒見著人影,估計也是迴屋奶孩子去了。至於老宋頭父子四人累得是連拿筷子的力氣都沒了,匆匆扒拉了一口,迴屋倒頭就睡。
等袁弟來略慢一步迴了屋,她男人早已唿聲震天,睡得昏天暗地了。她隻能咽下了憋了一天的話,默默的躺下合眼睡去。
秋收這幾日,生產大隊上下都忙得腳不沾地,結結實實的被累得蛻了好幾層皮。也有人吃不消中暑了,可頂多就是在樹蔭底下略歇一會兒,稍微好點兒就繼續下地幹活了。
等地裏頭所有的糧食都收了上來,壩上也倒騰了好幾次把糧食都曬幹曬透了,直到糧食都入了倉,秋收才算是徹底結束了。
離交公糧還有好幾日,而分糧食肯定要等交完公糧之後。所以這會兒人人都有空,甭管是想迴家歇著,還是串門嘮嗑,都沒人管。一時間,生產大隊上下都清閑得很,處處都見歡聲笑語。
萬萬沒想到,就在糧食入倉的第二天,剛過了正午,好多人都躺屋裏歇午覺呢,隻聽平地炸響一記驚雷,嚇得人能直接從床上摔下來,就覺得心口猛的一顫,半晌都迴不過神來。大人也就算了,小孩子被嚇得尿褲子的都有,更多的則是閉上眼睛扯開嗓門嗷嗷大哭著叫媽。
也有膽子大的人,站在屋門口探出頭往外頭看,一開始隻有不斷炸響的驚雷,沒過多久,就是電閃雷鳴暴雨如瀑。動作稍慢一些,就被雨淋了個透心涼,躲在屋簷底下都不管用,隻得趕緊往屋裏頭鑽。再往屋外一看,外頭已是連天的雨幕,稍遠處就看不真切了。
老宋家的堂屋裏,趙紅英摟著個大紅繈褓,一麵不停的走動著,一麵用她那摻了蜜般的聲兒哄著:“喜寶乖,喜寶不怕,奶奶在。得虧咱們有喜寶,糧食都收上來了,不怕餓肚子了。”
袁弟來很懵,不過在短暫的愣神後,她就無所謂了。有人搶著替她幹活還不好?她匆忙吃了早飯,趁著沒人留意,就急忙忙的出門迴娘家了。
是沒人留意她,大家夥都忙著呢。別看秋收是結束了,這不還有秋種嗎?哪怕收成比不上春耕秋收那一茬,可總好過於啥都不幹任憑田地荒著吧?秋收已經過了,也休息了好幾日了,秋種自是被提上了日程。好在,秋種沒那麽忙活,也不需要所有人都出工,每家每戶出幾個勞力就成,因為是算工分的,沒人會拒絕。
宋家這邊,老宋頭帶著仨兒子吃過早飯就出門了。張秀禾自個兒四個親生兒女,還要照顧喜寶,吃完飯就甩手迴了屋。王萍趕緊將這攤子事兒攬了過去,一副怕人跟她搶的模樣。袁弟來當然沒跟她搶,趁人不備就遛了。唯一注意到這番情形的,也就隻有趙紅英了,可她惦記著一夜沒見的喜寶,權當自個兒啥都不知道,隻轉身往大兒子那屋去了。
在這之前,趙紅英擔心袁弟來沒有帶孩子的經驗,生怕喜寶遭罪,就親自帶在身邊照顧著。可這前些日子喜寶的口糧換了人,張秀禾生養了四個孩子,當然不缺經驗,又因為吃了昨個兒那頓豬肉白菜大餃子,她索性主動請纓,喜寶晚上也交給她,萬一餓了也好順手喂著。
趙紅英深覺有理,隻道張秀禾有良心,沒白費了她的大餃子。不過這麽一來,她想看喜寶,就得去老大那屋了。
說來好笑,張秀禾也是完全沒想到自己會對這個小丫頭那麽上心。最早,她還是存了點兒小心思的,衝著精細糧食才願意幫著喂奶。結果,這相處時間一長,就忍不住稀罕上了,越照顧越精心,越付出越上心。誰叫人心都是肉長的呢?反正她現在是真的把喜寶放在心尖尖上疼,有一刻沒瞧見都心慌,對比之下,倒是顯得瘌毛頭才像是抱來的那個。
今早起床那會兒,她男人宋衛國都忍不住說她對喜寶太好了,迴頭等斷奶了,看她咋辦。
張秀禾想了想,總不能因著還沒發生的事兒,先愁上了吧?再說了,瞅瞅親生的幾個孩子——大兒子強子見天的不著家,要不是每天一到飯點就出現,還道他給人家當兒子去了,偏每天都把衣服弄得忒髒,能洗出一盆泥水來,好幾次氣得她恨不得把人拖過來就是一頓揍;兩個女兒倒挺好的,都是乖巧懂事的性子,可再怎麽樣,年歲擺在這裏,仍是需要她多費心照看,頂多不惹事,卻也真幫不了太多的忙;最小的瘌毛頭就煩多了,見天的哭鬧,不然就是吃得多拉得多,尤其他有個壞毛病,一尿褲子就哭,得給他立馬換上幹淨的,半點兒都忍不了,可一換上幹淨的,沒一會兒就又拉了,有次足足換了三塊尿片,才總算是幹淨了。
無論怎麽看,張秀禾還是覺得倆閨女和小丫頭喜寶最遭人疼,至於倆臭小子,就跟來討債似的。這麽一想,她索性不去想以後的事兒了,說不準喜寶吃了她的奶,就跟她親呢。
這不早飯過後,趙紅英來這屋瞧,見她把喜寶照顧得妥妥當當的,看她的目光也添了一份讚許。等過會兒再來時,手裏拿了幾塊料子。
“這是昨天去城裏買的。之前我不是給喜寶做了兩件小衣裳嗎?正好,這料子也挺透氣的,我又給她做了兩條開襠褲,剩下的給你了,你看著是給毛頭,還是給強子,都成。”
趙紅英沒說昨個兒還買了件男式汗衫,那是她打算給自家老頭子穿的。她可不像那些個光疼兒子不疼男人的婦道人家,老頭子苦了大半輩子,就沒穿過幾次新衣,兒子就不同了,不到三十,這輩子還長著呢。
把剩下的幾尺料子給了張秀禾,趙紅英順勢接過了喜寶:“來,叫奶奶抱抱。哎喲喜寶真好看,瞧這眼睛多亮啊,看什麽呢?看這邊,奶奶在喲。”
喜寶還太小了,眼珠子雖然是滴溜溜的轉著,其實壓根就沒在看人,偏就算這樣,趙紅英還是稀罕得很,高高興興的給她換了尿片,穿上了之前就做好的短袖上衣,還是白底碎花的,愈發顯得肌膚勝雪,再套上昨個兒晚上她連夜做的開襠褲,瞅著竟不像是個農村娃兒了,洋氣得很。
一旁的張秀禾趁婆婆在,趕緊先把瘌毛頭給收拾幹淨了。這即便是有帶孩子的經驗,一氣照顧那麽多孩子還是很吃力的,好在三個大的基本上不用她操心,尤其是強子,恨不得離她越遠越好,一天到晚都不著家。
想到這裏,張秀禾就開口跟趙紅英說:“媽,我是想著,要不也別等明年了,今年就把強子送到公社小學去?他也七歲了,可以送了吧?”
“成。”趙紅英摟著喜寶稀罕個沒完,一聽隻是這種小事兒,想也不想就答應了下來。其實,他們這兒上小學都挺晚的,多半都是八、九歲才去的,不過這也不要緊,她隻道,“不行就叫建設去跟人說說,總會有法子的。”
張秀禾本來還有些沒底,聽了這話立馬放心了,橫豎就沒她婆婆幹不成的事兒,正好也叫強子有正事兒幹,省得見天的上躥下跳沒個正行。老二家的大偉也是,不過這得先跟王萍商量商量,她把事兒記在了心上,決定晚些時候把人叫到屋裏說話。
這天稍晚些時候,王萍聽她說了上學這事兒,立馬就點頭答應了:“好啊,大偉也就比強子小了一歲,一道兒上學有伴不說,萬一被人欺負了,也好有個幫手。”
聽了這話,張秀禾心裏想,那倆小子不欺負人就不錯了,咋可能被欺負呢?不過她也沒說啥,就隨口問最近有啥新鮮事兒不。
說來也無奈,自打接手了喜寶後,張秀禾是真的分身乏術了,哪怕她可以不用管仨大的,這兩個剛出生沒多久的孩子,還是叫她忙得腳不沾地,光是每日裏洗尿片就已經很費事了。幸好,其他類似於生火做飯洗碗,以及喂雞這種事兒,都叫王萍攬了去。
王萍笑著說:“新鮮事兒?有,當然有!”
瞧著她那促狹的樣子,張秀禾心下一動,已經猜到了七八分。果然……
“老袁家也是真不要臉,死活不承認啊,逼得人家沒轍兒,索性就跑來找大隊長了。”
張秀禾倒是知道袁家四姐妹偷拿家裏口糧接濟娘家的事兒,可她並不知道後續,這會兒聽王萍說起,忙急急的問她:“咋樣?哪家先忍不住了?”
“老大家啊,就是那個……袁招弟,嫁到第三生產隊的那個。”
略一想,張秀禾就知道她說的是誰了:“就是嫁給三隊梁寡婦兒子的?嘖嘖,他們家精窮精窮的。”
雖然這年頭誰家也不富裕,可差別還是有的。像她們口中的梁家,就是屬於真正窮得叮當響的那種。沒娶媳婦之前,梁家就是寡母帶著獨子過活,日子還湊合。娶了媳婦後,光是彩禮就掏空了家底,等生了孩子更是吃了上頓沒下頓,年年都是勒緊褲腰帶熬日子的。今年又發生了這種禍事,要不是救濟糧來得及時,他們一家子怕是早就餓死了。
想到梁家那種情況,妯娌倆對視一眼,都不由的有些唏噓。張秀禾尤其想不通:“我記得袁招弟生了仨閨女一兒子吧?不管婆婆和男人的死活,她連親生孩子都不顧了?”
“誰知道呢,你看袁弟來,不也一樣不管喜寶嗎?喲,我瞧瞧,咱們喜寶長得多好看啊,她憑啥不喜歡啊?”王萍也想不通,這重男輕女是沒啥,她也覺得將來養老要靠兒子,可女兒也是親生的,咋就能狠心到不聞不問呢?
“她腦子進水了!”張秀禾已經完全被喜寶虜獲了,一方麵她是不希望袁弟來跟她搶,可另一方麵看到袁弟來那麽不在乎喜寶,她又生氣得很,隻摟過喜寶,“她不疼,我疼!”
“也是,就當白撿個閨女唄。”王萍說起來就一臉的羨慕,要是她也跟袁弟來前後腳懷孕就好了,反正她是願意幫著喂幫著照顧的,可惜她運氣不好。
張秀禾聽出了她話裏的豔羨,得意的一揚頭:“那是,我跟喜寶有緣呢。你看你看,喜寶長得多好呢,就是因為吃了我的奶,才越來越好看的。”
王萍被噎住了,下意識的看了一眼床頭那邊安安靜靜玩著翻花繩的春麗春梅小姐倆:“喏,那才是你親閨女。”
“她倆長相隨爹。”張秀禾幹脆利索的甩鍋,絲毫沒有感到良心痛。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王萍還能咋樣?
“算了,咱們還是繼續說老袁家吧。”想著大嫂一貫對自己不錯,王萍到底還是沒忍心揭穿她,隻繼續剛才的話題,“梁家不是來找大隊長了嗎?也沒說要糧食,就是質問他,為啥不給老袁家發糧食。”
趙建設簡直就是“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這年頭但凡跟糧食扯上關係的,就沒小事。他之前挺慶幸的,結果麻煩就上門了。虧得梁家還算講道理,看了按過手印的分糧單子後,也沒繼續歪纏下去。
張秀禾聽得稀罕,忍不住問:“難不成就這麽算了?那迴頭吃啥?”
“咋能算了?他們跟咱們隊上的人打聽,問為啥老袁家領導糧食去哪兒了,人家見事情都這樣了,就說了借糧的事兒。”王萍砸吧砸嘴,說得那叫一個眉飛色舞,“梁家就問了,既然是借糧,那救濟糧下來了咋還不還?後來幹脆也不問其他人了,就跑到老袁家,堵著門逼問到底誰家借了糧。”
“啥意思?這是想幫著要糧?”
“可不是?我上午去瞧了,梁家老老小小都堵在門口,袁婆子一開始不肯說,她不是最愛麵子嘛?生怕壞了親戚情分,哭得那叫一個慘喲,都快給她女婿跪下了。可後來她就沒法子了,梁家人不走啊,反正迴去也是死路一條,就賴在她家了。逼得沒法子,她隻能去要糧食。”
說是去要糧食,其實就是帶個路。袁婆子要臉,到了親戚家門口,她就捂著臉直哭,說什麽都不願撕破臉。可她女婿不管,老娘兒女都快餓得走不動道兒了,哪裏還管得了那麽多,就這麽闖進去逼要糧食。不肯還也不要緊,咱們一家老小就擱這兒住下了,直到把借去的糧食吃迴來為止。
到了這份上,袁婆子已經無力迴天了。她那些親戚不恨梁家,就隻指著她罵。可憐她當初是因為不想撕破臉才借的糧食,結果到最後還是鬧翻了,人家非但沒覺得她好,反而更恨她了。
就這麽一家一家的要糧食,等梁家掐算著夠數了,袁家另外三個女婿家也得了消息趕了過來……
妯娌倆一個說得起勁兒,一個聽得熱鬧,正這麽著,外頭傳來了趙紅英的叫罵聲。
“跟你說了多少迴了,別摻合你娘家那點兒破事!這是最後一次,再有下次,直接給我滾迴娘家去,我老宋家還不伺候了!”
是趙紅英和袁弟來迴來了。事兒也不難猜,肯定是袁弟來又迴娘家去了,被逮了個正著不說,還挨了一通罵。可惜,躲在屋裏的妯娌倆完全不同情她,隻側耳傾聽院子裏的動靜,暗自偷笑不已。
反正糧食已經要迴來了,袁家又餓不死,就連幾個女婿家裏也都沒事兒了,那還擔心個啥?你說跟親戚都撕破臉了?橫豎之前關係也一般般,鬧翻了也沒啥大不了的。
然而,別人都能想通的事兒,袁弟來卻想不通。她就跟她娘家親媽一個性子,越想越傷心,迴屋又是一通哭,偏因為顧忌婆婆不敢再迴娘家,傷心外加擔心,她隻蔫蔫兒的,幹啥都提不起勁兒來。
趙紅英瞅著她這副樣子就來氣,正好想起張秀禾托她的事兒,迴屋問了問,得知王萍也希望大偉跟著一道兒去念書,她索性轉身出了門,徑直去尋她娘家侄兒趙建設了。
等吃晚飯時,趙紅英當眾宣布了兩件事兒。
第一件事兒就是倆孩子念書,宋強和宋偉論年歲都不夠,不過有趙建設在,這點兒小問題不算啥。等下個月公社小學秋季開學後,就可以去了。
還有個事兒。
“我叫建設給老三媳婦尋了個地裏的活兒,多少能賺點工分,也省得老想些有的沒的!”
趙紅英一錘定音,袁弟來目瞪口呆。
又過了幾天,上頭傳來消息,又有一批救濟糧到了,最遲半個月,就能分到紅旗公社。聽說,這次調撥來的糧食數量更多,基本上熬到明年開春是沒問題的。至於再往後該咋辦,那就是明年該操心的了,起碼這場糧食危機總算是過去了。
就在這時,老宋家屋後那兩棵十多年都沒動靜的歪脖子樹竟然結果了。
別說他們隊上了,就是整個公社裏,有自行車的也沒幾個。這年頭,自行車那絕對是大件,先不說價格,單是想要弄到一張自行車票,就費老鼻子勁兒了。
趙建設的自行車是一輛大紅旗,紅旗牌重型自行車,既穩當又能負重。為了能買到一輛,他攢了好幾年的錢,還四處找人幫忙找自行車票,數不清托了多少人情,總算在今年年初入了手。對這個大家夥,趙建設隻差沒當祖宗伺候了,每騎一迴都要拿毛巾裏裏外外都擦一遍,誰來借都不答應,也就他姑趙紅英了,這個真沒法拒絕,因為他爹會揍他。
不光要借車,還得出人出力把他姑送到縣城裏,再給捎迴來,每月一趟,都快成習慣了。
好在有自行車就是方便,到縣城時,也就八點剛過,倆人就到了郵局,掏出匯款單提錢。
自打兩年前宋衛軍入伍後,每個月都會往家裏寄錢。久而久之,不止負責接送的趙建設習慣了,連郵局的工作人員都跟他們混熟了。等收了匯款單,兌好錢後,那人還特地提醒了一句:“這迴是三十二塊五,你點點。”
之前,趙紅英和趙建設隻顧著拿單子,都沒細看,得了提醒才發現匯款單上不是原先的二十七塊五,而是三十二塊五。
“衛軍升職了?”趙建設先反應了過來。這工資也好,津貼也罷,全都是嚴格按照國家標準來發放的,該幾級就是幾級,全國各地所有單位都是一個樣兒的。
整整多了五塊錢啊,這是漲了一級工資,也代表宋衛軍升職了。
趙紅英喜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條縫兒,仔細把錢點好拿手帕包好,揣到懷裏收了起來。
從郵局出來後,趙建設帶上他姑就直接往百貨大樓去了。
百貨大樓離郵局很近,就在同一條街,因此他們很快就到了百貨大樓,熟門熟路的走上二樓,在靠西麵的賣布櫃台上找到了正在忙活的宋菊花。
“媽!”宋菊花一看到親媽,立馬笑著叫了一聲,還是趙紅英讓她趕緊做事,有話等下說。
宋菊花應了一聲,收了跟前顧客的布票和錢,開始扯布。
作為縣城裏唯一的一個百貨大樓,從外頭看倒是挺好的,可其實裏頭賣的東西並不多。像宋菊花所在的賣布櫃台,看著是有三個大台麵,可卻是包括了布匹、被麵、衣褲等等,種類花色都非常少。然而即使這樣,想買東西除了要有錢外,還得有布票。
這會兒櫃台前就一個顧客,是個跟趙紅英年紀差不多的老太太,交了布票和錢後,眼巴巴的等著,直到宋菊花利索的扯了一小段布,折疊好交給她。
可憐巴巴的一小段布,卻不是宋菊花弄錯了,而是那老太太拿來的布票上頭,寫的就是伍市寸,上頭還印著“為人民服務”。
哪怕不是頭一迴看到這種情形了,趙紅英還是沒忍住在心裏暗道,就這麽點兒布頭能幹啥,買迴家包餃子嗎?
這時,宋菊花記好了賬,抬頭笑看著她媽:“這個月的肉票我還沒用,我小姑子前個兒還給了我兩張糖票,算著媽你也該來找我了,這兩天一直揣兜裏呢。對了,要布嗎?”
買布的老太太臨走前羨慕的看了趙紅英一眼,雖然是鄉下人的打扮,可架不住人家有個好閨女呢。
這副模樣落在旁人眼裏, 隻當他是因為得了個孫女心裏不痛快。想想也是, 老大老二雖然也有女兒,可他們起碼都有傳宗接代的兒子。再看看老三,結婚都兩年多了,好不容易盼到媳婦兒懷上了,生下來一看, 居然是個丫頭片子!
宋家三兄弟都很擔心,其中又以老三宋衛民為最, 他最擔心的還不是自顧自生悶氣的老爹, 而是徒然間就跟變了個人一樣的老娘趙紅英。
趙紅英何止是變了個人,簡直就跟鬼上身一般無二。要說先前袁弟來還懷著身子時,對她好是可以理解,可這會兒都生了, 生的還是個丫頭片子, 再這麽拿她當祖宗伺候著……
就問你慌不慌!!
家裏的細白麵吃完了, 趙紅英就給她熬小米粥喝, 也不怕費柴禾了,熬個小半日,都把米油熬出來了, 稠稠的一大碗小米粥,噴香撲鼻。這還不算,臨晚間還要給她煮一碗糖水雞蛋,熱乎乎的下了肚,一準兒能睡個好覺。
米粥也就算了,這一天一枚雞蛋呀!
要知道,他們宋家三兄弟,都已經有大半年沒吃上雞蛋了,當然老宋頭和趙紅英也一樣。這年頭,雞蛋是很金貴的,三個雞蛋能換一斤鹽,四個雞蛋換一斤煤油,多的是舍不得吃雞蛋拿雞屁股當銀行的人家。像老宋家這樣,壯勞力多不愁餓肚子的,一年到頭也吃不上一迴雞蛋。
見趙紅英這般,連先前還有些不滿的張秀禾都不敢吭聲了,她總覺得婆婆這是瘋了。早半個月前,她生下小兒子就斷了雞蛋,還能算是用完就丟。可這會兒叫啥事兒?怕不是真被刺激得瘋了?
這麽一想,她就老實了。
不怪她膽小,而是趙紅英如今這狀態實在是太滲人了。光是吃□□細還不算,自打袁弟來生下女兒後,不單每天都能吃到小米粥和雞蛋,甚至都不用照顧剛出生的女兒,因為有趙紅英在。
趙紅英整個兒白日就摟著小孫女不放手,哪怕入了夜,也把人往自個兒房裏抱。她還給小孫女起了個小名,叫喜寶。一天到晚的就聽到她在那兒喚著“喜寶,奶奶疼你”,“喜寶,看看奶奶”,“喜寶,奶奶的心肝寶兒喲”……
一天下來,趙紅英能喚上個七八十遍,且喚的時候,那聲兒就跟摻了蜜糖一樣,甜膩的叫人忍不住渾身起雞皮疙瘩。
旁人就不說了,反正張秀禾是怕了,她千叮嚀萬囑咐,叫幾個孩子沒事兒千萬別往奶奶跟前湊,就算真有事兒了,叫他們爹宋衛國去,反正一定要盡可能避得遠點兒。
這般惶恐不安的過了十來日後,秋收到了。
說來也是真稀奇,他們生產大隊今年的莊稼長勢格外得好,熟得也比往年快了好幾日。經年的老莊稼把式老早以前就說了,今年絕對是個大豐收年,就算交了公糧,剩下的糧食也足夠他們吃一年的了。
老農民辛苦一整年圖個啥?還不是指望地裏那點子收成,好叫來年不必餓肚子。因此,他們早不早就開始眼巴巴的瞅著地裏,盼星星盼月亮的終於給盼到了收獲之日。
全生產隊上下鬥誌昂揚,就連還沒出月子的袁弟來也跟著忙秋收去了。不過,趙紅英提前跟她那身為生產隊大隊長的娘家大侄兒打過招唿了,特地給她安排了個輕省的活計,不必下地收割,隻需要待在壩上幫著將收獲的糧食攤平曬幹就成了。
這年頭,能坐滿月子的女人幾乎沒有,就說張秀禾好了,隻比袁弟來早生產了半月,等她弟媳生孩子時不也跟著忙了一整夜嗎?事實上她統共也就休息了那麽十日左右,之後就該幹嘛幹嘛去了。所以,袁弟來過來忙秋收,沒人覺得奇怪,倒是對於趙紅英特地跟大隊長打招唿一事,很是羨慕。
羨慕她能有個這麽體貼的婆母。
這個時候,幾乎全生產隊都知曉袁弟來頭胎生了個閨女,又有好些人親眼見過趙紅英見天的抱著小孫女,那喜歡的樣子絕對不是假裝出來的,再說也沒必要假裝呢,生產隊上下哪個不知道她趙紅英是重男輕女的偏心眼兒?隻是,經了這事兒之後,大家夥都對趙紅英改了看法,紛紛誇她有思想覺悟,順便再度對袁弟來表示了羨慕。
袁弟來不咋愛說話,人家主動湊上去同她說話,她倒是會應兩聲,不過總得來說還是膽小怯弱的性子。既然婆婆叫人照顧她,她就老老實實的聽從吩咐在壩上幹活,雖然這是個輕省活兒,可那也是相對來說的,人家從地頭用小推車將糧食拉到壩上,她要幫著卸下來,推得平平的,以確保將糧食曬幹曬透。
正值酷暑,壩上是完全敞亮的,丁點兒遮蓋都沒有,這會兒日頭也高,袁弟來原就身子骨弱,哪怕將養了許久,也沒改變體質,她才剛生下孩子不到半個月,才幹一會兒就覺得腰酸背疼的,忍不住停下來歇了口氣。
遠遠的看到又一輛小推車過來了,拉車的不是別人,正是袁弟來娘家親媽。雖然同屬一個生產大隊,可袁家跟宋家隔得老遠,加上宋老太趙紅英還不是個好相與的人,兩家平日裏少有來往。袁弟來倒是想跟娘家人親近,可她之前不是懷著身子嗎?之後也忙著坐月子,今個兒還是她頭一迴出門。
見娘家親媽過來了,袁弟來忍著勞累跑上前幫忙。
今年的收成是真的好,好到糧食那是一車車的往壩上運,每一車都被堆得冒了尖,光是這麽一車,就有大三百斤的糧食。一個人肯定是拉不動的,他們這兒是一人負責拉,後頭還有一人推著,饒是這樣,一趟下來也能叫人汗流浹背,衣裳就跟在水裏浸過一樣,濕噠噠的冷冰冰的,偏如今日頭還大,頭上被曬得暈暈乎乎的,身上還覺得冷,又是冷又是熱又是累的,隻能說秋收是真能去掉半條命。
“媽,你歇歇,我來吧。”袁弟來一麵幫著卸糧食,一麵勸她媽歇會兒。
其實也沒啥好歇的,壩上無遮無攔的,連個坐的地方都沒,想歇也就是站著喘幾口氣,能稍微鬆快一些。就聽她媽喘著粗氣說:“你現在過得好了,聽人說你生了個丫頭片子,你婆婆都沒罵你?還見天的給你煮小米粥,給你吃雞蛋?唉,真是享福了,可憐你弟弟你侄子呀,別說小米粥雞蛋了,能混個半飽就算不錯了。還是老宋家日子過得好,真好。”
袁弟來聽著心裏很不是個滋味,可她也不知曉咋迴話,畢竟老宋家的日子哪怕在生產大隊數得上號,能天天小米粥加雞蛋的,也就隻有她一人了。
幫著卸了糧食,袁弟來隻能目送她媽推著車再度往地頭趕,她自個兒則繼續曬糧食。日頭太大了,曬得她頭暈眼花的,不過想想在地裏頭幹活的人,她這活兒是真的輕省。
可不是輕省嗎?等晚間歸了家,老二媳婦兒忙著做晚飯,趙紅英抱著喜寶過來叫袁弟來喂奶,張秀禾沒見著人影,估計也是迴屋奶孩子去了。至於老宋頭父子四人累得是連拿筷子的力氣都沒了,匆匆扒拉了一口,迴屋倒頭就睡。
等袁弟來略慢一步迴了屋,她男人早已唿聲震天,睡得昏天暗地了。她隻能咽下了憋了一天的話,默默的躺下合眼睡去。
秋收這幾日,生產大隊上下都忙得腳不沾地,結結實實的被累得蛻了好幾層皮。也有人吃不消中暑了,可頂多就是在樹蔭底下略歇一會兒,稍微好點兒就繼續下地幹活了。
等地裏頭所有的糧食都收了上來,壩上也倒騰了好幾次把糧食都曬幹曬透了,直到糧食都入了倉,秋收才算是徹底結束了。
離交公糧還有好幾日,而分糧食肯定要等交完公糧之後。所以這會兒人人都有空,甭管是想迴家歇著,還是串門嘮嗑,都沒人管。一時間,生產大隊上下都清閑得很,處處都見歡聲笑語。
萬萬沒想到,就在糧食入倉的第二天,剛過了正午,好多人都躺屋裏歇午覺呢,隻聽平地炸響一記驚雷,嚇得人能直接從床上摔下來,就覺得心口猛的一顫,半晌都迴不過神來。大人也就算了,小孩子被嚇得尿褲子的都有,更多的則是閉上眼睛扯開嗓門嗷嗷大哭著叫媽。
也有膽子大的人,站在屋門口探出頭往外頭看,一開始隻有不斷炸響的驚雷,沒過多久,就是電閃雷鳴暴雨如瀑。動作稍慢一些,就被雨淋了個透心涼,躲在屋簷底下都不管用,隻得趕緊往屋裏頭鑽。再往屋外一看,外頭已是連天的雨幕,稍遠處就看不真切了。
老宋家的堂屋裏,趙紅英摟著個大紅繈褓,一麵不停的走動著,一麵用她那摻了蜜般的聲兒哄著:“喜寶乖,喜寶不怕,奶奶在。得虧咱們有喜寶,糧食都收上來了,不怕餓肚子了。”
袁弟來很懵,不過在短暫的愣神後,她就無所謂了。有人搶著替她幹活還不好?她匆忙吃了早飯,趁著沒人留意,就急忙忙的出門迴娘家了。
是沒人留意她,大家夥都忙著呢。別看秋收是結束了,這不還有秋種嗎?哪怕收成比不上春耕秋收那一茬,可總好過於啥都不幹任憑田地荒著吧?秋收已經過了,也休息了好幾日了,秋種自是被提上了日程。好在,秋種沒那麽忙活,也不需要所有人都出工,每家每戶出幾個勞力就成,因為是算工分的,沒人會拒絕。
宋家這邊,老宋頭帶著仨兒子吃過早飯就出門了。張秀禾自個兒四個親生兒女,還要照顧喜寶,吃完飯就甩手迴了屋。王萍趕緊將這攤子事兒攬了過去,一副怕人跟她搶的模樣。袁弟來當然沒跟她搶,趁人不備就遛了。唯一注意到這番情形的,也就隻有趙紅英了,可她惦記著一夜沒見的喜寶,權當自個兒啥都不知道,隻轉身往大兒子那屋去了。
在這之前,趙紅英擔心袁弟來沒有帶孩子的經驗,生怕喜寶遭罪,就親自帶在身邊照顧著。可這前些日子喜寶的口糧換了人,張秀禾生養了四個孩子,當然不缺經驗,又因為吃了昨個兒那頓豬肉白菜大餃子,她索性主動請纓,喜寶晚上也交給她,萬一餓了也好順手喂著。
趙紅英深覺有理,隻道張秀禾有良心,沒白費了她的大餃子。不過這麽一來,她想看喜寶,就得去老大那屋了。
說來好笑,張秀禾也是完全沒想到自己會對這個小丫頭那麽上心。最早,她還是存了點兒小心思的,衝著精細糧食才願意幫著喂奶。結果,這相處時間一長,就忍不住稀罕上了,越照顧越精心,越付出越上心。誰叫人心都是肉長的呢?反正她現在是真的把喜寶放在心尖尖上疼,有一刻沒瞧見都心慌,對比之下,倒是顯得瘌毛頭才像是抱來的那個。
今早起床那會兒,她男人宋衛國都忍不住說她對喜寶太好了,迴頭等斷奶了,看她咋辦。
張秀禾想了想,總不能因著還沒發生的事兒,先愁上了吧?再說了,瞅瞅親生的幾個孩子——大兒子強子見天的不著家,要不是每天一到飯點就出現,還道他給人家當兒子去了,偏每天都把衣服弄得忒髒,能洗出一盆泥水來,好幾次氣得她恨不得把人拖過來就是一頓揍;兩個女兒倒挺好的,都是乖巧懂事的性子,可再怎麽樣,年歲擺在這裏,仍是需要她多費心照看,頂多不惹事,卻也真幫不了太多的忙;最小的瘌毛頭就煩多了,見天的哭鬧,不然就是吃得多拉得多,尤其他有個壞毛病,一尿褲子就哭,得給他立馬換上幹淨的,半點兒都忍不了,可一換上幹淨的,沒一會兒就又拉了,有次足足換了三塊尿片,才總算是幹淨了。
無論怎麽看,張秀禾還是覺得倆閨女和小丫頭喜寶最遭人疼,至於倆臭小子,就跟來討債似的。這麽一想,她索性不去想以後的事兒了,說不準喜寶吃了她的奶,就跟她親呢。
這不早飯過後,趙紅英來這屋瞧,見她把喜寶照顧得妥妥當當的,看她的目光也添了一份讚許。等過會兒再來時,手裏拿了幾塊料子。
“這是昨天去城裏買的。之前我不是給喜寶做了兩件小衣裳嗎?正好,這料子也挺透氣的,我又給她做了兩條開襠褲,剩下的給你了,你看著是給毛頭,還是給強子,都成。”
趙紅英沒說昨個兒還買了件男式汗衫,那是她打算給自家老頭子穿的。她可不像那些個光疼兒子不疼男人的婦道人家,老頭子苦了大半輩子,就沒穿過幾次新衣,兒子就不同了,不到三十,這輩子還長著呢。
把剩下的幾尺料子給了張秀禾,趙紅英順勢接過了喜寶:“來,叫奶奶抱抱。哎喲喜寶真好看,瞧這眼睛多亮啊,看什麽呢?看這邊,奶奶在喲。”
喜寶還太小了,眼珠子雖然是滴溜溜的轉著,其實壓根就沒在看人,偏就算這樣,趙紅英還是稀罕得很,高高興興的給她換了尿片,穿上了之前就做好的短袖上衣,還是白底碎花的,愈發顯得肌膚勝雪,再套上昨個兒晚上她連夜做的開襠褲,瞅著竟不像是個農村娃兒了,洋氣得很。
一旁的張秀禾趁婆婆在,趕緊先把瘌毛頭給收拾幹淨了。這即便是有帶孩子的經驗,一氣照顧那麽多孩子還是很吃力的,好在三個大的基本上不用她操心,尤其是強子,恨不得離她越遠越好,一天到晚都不著家。
想到這裏,張秀禾就開口跟趙紅英說:“媽,我是想著,要不也別等明年了,今年就把強子送到公社小學去?他也七歲了,可以送了吧?”
“成。”趙紅英摟著喜寶稀罕個沒完,一聽隻是這種小事兒,想也不想就答應了下來。其實,他們這兒上小學都挺晚的,多半都是八、九歲才去的,不過這也不要緊,她隻道,“不行就叫建設去跟人說說,總會有法子的。”
張秀禾本來還有些沒底,聽了這話立馬放心了,橫豎就沒她婆婆幹不成的事兒,正好也叫強子有正事兒幹,省得見天的上躥下跳沒個正行。老二家的大偉也是,不過這得先跟王萍商量商量,她把事兒記在了心上,決定晚些時候把人叫到屋裏說話。
這天稍晚些時候,王萍聽她說了上學這事兒,立馬就點頭答應了:“好啊,大偉也就比強子小了一歲,一道兒上學有伴不說,萬一被人欺負了,也好有個幫手。”
聽了這話,張秀禾心裏想,那倆小子不欺負人就不錯了,咋可能被欺負呢?不過她也沒說啥,就隨口問最近有啥新鮮事兒不。
說來也無奈,自打接手了喜寶後,張秀禾是真的分身乏術了,哪怕她可以不用管仨大的,這兩個剛出生沒多久的孩子,還是叫她忙得腳不沾地,光是每日裏洗尿片就已經很費事了。幸好,其他類似於生火做飯洗碗,以及喂雞這種事兒,都叫王萍攬了去。
王萍笑著說:“新鮮事兒?有,當然有!”
瞧著她那促狹的樣子,張秀禾心下一動,已經猜到了七八分。果然……
“老袁家也是真不要臉,死活不承認啊,逼得人家沒轍兒,索性就跑來找大隊長了。”
張秀禾倒是知道袁家四姐妹偷拿家裏口糧接濟娘家的事兒,可她並不知道後續,這會兒聽王萍說起,忙急急的問她:“咋樣?哪家先忍不住了?”
“老大家啊,就是那個……袁招弟,嫁到第三生產隊的那個。”
略一想,張秀禾就知道她說的是誰了:“就是嫁給三隊梁寡婦兒子的?嘖嘖,他們家精窮精窮的。”
雖然這年頭誰家也不富裕,可差別還是有的。像她們口中的梁家,就是屬於真正窮得叮當響的那種。沒娶媳婦之前,梁家就是寡母帶著獨子過活,日子還湊合。娶了媳婦後,光是彩禮就掏空了家底,等生了孩子更是吃了上頓沒下頓,年年都是勒緊褲腰帶熬日子的。今年又發生了這種禍事,要不是救濟糧來得及時,他們一家子怕是早就餓死了。
想到梁家那種情況,妯娌倆對視一眼,都不由的有些唏噓。張秀禾尤其想不通:“我記得袁招弟生了仨閨女一兒子吧?不管婆婆和男人的死活,她連親生孩子都不顧了?”
“誰知道呢,你看袁弟來,不也一樣不管喜寶嗎?喲,我瞧瞧,咱們喜寶長得多好看啊,她憑啥不喜歡啊?”王萍也想不通,這重男輕女是沒啥,她也覺得將來養老要靠兒子,可女兒也是親生的,咋就能狠心到不聞不問呢?
“她腦子進水了!”張秀禾已經完全被喜寶虜獲了,一方麵她是不希望袁弟來跟她搶,可另一方麵看到袁弟來那麽不在乎喜寶,她又生氣得很,隻摟過喜寶,“她不疼,我疼!”
“也是,就當白撿個閨女唄。”王萍說起來就一臉的羨慕,要是她也跟袁弟來前後腳懷孕就好了,反正她是願意幫著喂幫著照顧的,可惜她運氣不好。
張秀禾聽出了她話裏的豔羨,得意的一揚頭:“那是,我跟喜寶有緣呢。你看你看,喜寶長得多好呢,就是因為吃了我的奶,才越來越好看的。”
王萍被噎住了,下意識的看了一眼床頭那邊安安靜靜玩著翻花繩的春麗春梅小姐倆:“喏,那才是你親閨女。”
“她倆長相隨爹。”張秀禾幹脆利索的甩鍋,絲毫沒有感到良心痛。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王萍還能咋樣?
“算了,咱們還是繼續說老袁家吧。”想著大嫂一貫對自己不錯,王萍到底還是沒忍心揭穿她,隻繼續剛才的話題,“梁家不是來找大隊長了嗎?也沒說要糧食,就是質問他,為啥不給老袁家發糧食。”
趙建設簡直就是“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這年頭但凡跟糧食扯上關係的,就沒小事。他之前挺慶幸的,結果麻煩就上門了。虧得梁家還算講道理,看了按過手印的分糧單子後,也沒繼續歪纏下去。
張秀禾聽得稀罕,忍不住問:“難不成就這麽算了?那迴頭吃啥?”
“咋能算了?他們跟咱們隊上的人打聽,問為啥老袁家領導糧食去哪兒了,人家見事情都這樣了,就說了借糧的事兒。”王萍砸吧砸嘴,說得那叫一個眉飛色舞,“梁家就問了,既然是借糧,那救濟糧下來了咋還不還?後來幹脆也不問其他人了,就跑到老袁家,堵著門逼問到底誰家借了糧。”
“啥意思?這是想幫著要糧?”
“可不是?我上午去瞧了,梁家老老小小都堵在門口,袁婆子一開始不肯說,她不是最愛麵子嘛?生怕壞了親戚情分,哭得那叫一個慘喲,都快給她女婿跪下了。可後來她就沒法子了,梁家人不走啊,反正迴去也是死路一條,就賴在她家了。逼得沒法子,她隻能去要糧食。”
說是去要糧食,其實就是帶個路。袁婆子要臉,到了親戚家門口,她就捂著臉直哭,說什麽都不願撕破臉。可她女婿不管,老娘兒女都快餓得走不動道兒了,哪裏還管得了那麽多,就這麽闖進去逼要糧食。不肯還也不要緊,咱們一家老小就擱這兒住下了,直到把借去的糧食吃迴來為止。
到了這份上,袁婆子已經無力迴天了。她那些親戚不恨梁家,就隻指著她罵。可憐她當初是因為不想撕破臉才借的糧食,結果到最後還是鬧翻了,人家非但沒覺得她好,反而更恨她了。
就這麽一家一家的要糧食,等梁家掐算著夠數了,袁家另外三個女婿家也得了消息趕了過來……
妯娌倆一個說得起勁兒,一個聽得熱鬧,正這麽著,外頭傳來了趙紅英的叫罵聲。
“跟你說了多少迴了,別摻合你娘家那點兒破事!這是最後一次,再有下次,直接給我滾迴娘家去,我老宋家還不伺候了!”
是趙紅英和袁弟來迴來了。事兒也不難猜,肯定是袁弟來又迴娘家去了,被逮了個正著不說,還挨了一通罵。可惜,躲在屋裏的妯娌倆完全不同情她,隻側耳傾聽院子裏的動靜,暗自偷笑不已。
反正糧食已經要迴來了,袁家又餓不死,就連幾個女婿家裏也都沒事兒了,那還擔心個啥?你說跟親戚都撕破臉了?橫豎之前關係也一般般,鬧翻了也沒啥大不了的。
然而,別人都能想通的事兒,袁弟來卻想不通。她就跟她娘家親媽一個性子,越想越傷心,迴屋又是一通哭,偏因為顧忌婆婆不敢再迴娘家,傷心外加擔心,她隻蔫蔫兒的,幹啥都提不起勁兒來。
趙紅英瞅著她這副樣子就來氣,正好想起張秀禾托她的事兒,迴屋問了問,得知王萍也希望大偉跟著一道兒去念書,她索性轉身出了門,徑直去尋她娘家侄兒趙建設了。
等吃晚飯時,趙紅英當眾宣布了兩件事兒。
第一件事兒就是倆孩子念書,宋強和宋偉論年歲都不夠,不過有趙建設在,這點兒小問題不算啥。等下個月公社小學秋季開學後,就可以去了。
還有個事兒。
“我叫建設給老三媳婦尋了個地裏的活兒,多少能賺點工分,也省得老想些有的沒的!”
趙紅英一錘定音,袁弟來目瞪口呆。
又過了幾天,上頭傳來消息,又有一批救濟糧到了,最遲半個月,就能分到紅旗公社。聽說,這次調撥來的糧食數量更多,基本上熬到明年開春是沒問題的。至於再往後該咋辦,那就是明年該操心的了,起碼這場糧食危機總算是過去了。
就在這時,老宋家屋後那兩棵十多年都沒動靜的歪脖子樹竟然結果了。
別說他們隊上了,就是整個公社裏,有自行車的也沒幾個。這年頭,自行車那絕對是大件,先不說價格,單是想要弄到一張自行車票,就費老鼻子勁兒了。
趙建設的自行車是一輛大紅旗,紅旗牌重型自行車,既穩當又能負重。為了能買到一輛,他攢了好幾年的錢,還四處找人幫忙找自行車票,數不清托了多少人情,總算在今年年初入了手。對這個大家夥,趙建設隻差沒當祖宗伺候了,每騎一迴都要拿毛巾裏裏外外都擦一遍,誰來借都不答應,也就他姑趙紅英了,這個真沒法拒絕,因為他爹會揍他。
不光要借車,還得出人出力把他姑送到縣城裏,再給捎迴來,每月一趟,都快成習慣了。
好在有自行車就是方便,到縣城時,也就八點剛過,倆人就到了郵局,掏出匯款單提錢。
自打兩年前宋衛軍入伍後,每個月都會往家裏寄錢。久而久之,不止負責接送的趙建設習慣了,連郵局的工作人員都跟他們混熟了。等收了匯款單,兌好錢後,那人還特地提醒了一句:“這迴是三十二塊五,你點點。”
之前,趙紅英和趙建設隻顧著拿單子,都沒細看,得了提醒才發現匯款單上不是原先的二十七塊五,而是三十二塊五。
“衛軍升職了?”趙建設先反應了過來。這工資也好,津貼也罷,全都是嚴格按照國家標準來發放的,該幾級就是幾級,全國各地所有單位都是一個樣兒的。
整整多了五塊錢啊,這是漲了一級工資,也代表宋衛軍升職了。
趙紅英喜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條縫兒,仔細把錢點好拿手帕包好,揣到懷裏收了起來。
從郵局出來後,趙建設帶上他姑就直接往百貨大樓去了。
百貨大樓離郵局很近,就在同一條街,因此他們很快就到了百貨大樓,熟門熟路的走上二樓,在靠西麵的賣布櫃台上找到了正在忙活的宋菊花。
“媽!”宋菊花一看到親媽,立馬笑著叫了一聲,還是趙紅英讓她趕緊做事,有話等下說。
宋菊花應了一聲,收了跟前顧客的布票和錢,開始扯布。
作為縣城裏唯一的一個百貨大樓,從外頭看倒是挺好的,可其實裏頭賣的東西並不多。像宋菊花所在的賣布櫃台,看著是有三個大台麵,可卻是包括了布匹、被麵、衣褲等等,種類花色都非常少。然而即使這樣,想買東西除了要有錢外,還得有布票。
這會兒櫃台前就一個顧客,是個跟趙紅英年紀差不多的老太太,交了布票和錢後,眼巴巴的等著,直到宋菊花利索的扯了一小段布,折疊好交給她。
可憐巴巴的一小段布,卻不是宋菊花弄錯了,而是那老太太拿來的布票上頭,寫的就是伍市寸,上頭還印著“為人民服務”。
哪怕不是頭一迴看到這種情形了,趙紅英還是沒忍住在心裏暗道,就這麽點兒布頭能幹啥,買迴家包餃子嗎?
這時,宋菊花記好了賬,抬頭笑看著她媽:“這個月的肉票我還沒用,我小姑子前個兒還給了我兩張糖票,算著媽你也該來找我了,這兩天一直揣兜裏呢。對了,要布嗎?”
買布的老太太臨走前羨慕的看了趙紅英一眼,雖然是鄉下人的打扮,可架不住人家有個好閨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