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設置了自動防盜, 訂閱比例≥50%方可正常閱讀。
救濟糧一到, 城裏供應糧危機立馬解決了,而紅旗公社這邊也得了一部分救濟糧。糧食肯定不能白給, 隻當是公社出麵替社員向上麵暫時借的, 等來娘情況好轉後, 再慢慢如數歸還。
消息一出, 不說其他生產隊了,他們第七大隊也都鬆了一口氣。等救濟糧一到,就再沒人上門借糧了,這下總算可以安生過日子了。
就在救濟糧到的那一日中午,趙紅霞興衝衝的從外頭歸來, 直奔隔壁家。剛一進院門就聽她高聲嚷嚷道:“姐,建設他被上頭領導表揚了, 聽說還給發了個簇新的搪瓷缸子, 走,咱們去瞧瞧!”
院子裏,張秀禾剛涮了碗筷,正打算去給喜寶喂奶, 就先聽趙紅霞嚷了這麽一聲, 她聽了腳步先喚了聲嬸兒, 迴灶間擱好碗筷, 這才走進了堂屋。
堂屋裏,趙紅英正摟著喜寶跟趙紅霞說話。張秀禾進屋接過喜寶,笑著對趙紅英說:“媽, 你跟嬸兒出去轉轉唄。喜寶有我看著,你還不放心?”
趙紅英確實沒啥好不放心的,張秀禾生養了四個兒女,各個都敦實得很,就說隻比喜寶早出生半個月的瘌毛頭,瞧著都有兩個喜寶那麽大,可見有多壯了。想著自己是有段日子沒出門了,出去走走,鬆鬆筋骨也好。
“那喜寶交給你了,我一會兒就迴來。”
張秀禾“嗯”的應了一聲,目送婆婆和嬸兒出了門,抱著喜寶就往自個兒那屋走去。恰好這時,袁弟來從她那屋出來,低著頭快步的走出了院子。
老宋家是五間大瓦房,最正中的是堂屋,兩邊各兩間屋子,東麵住的是老倆口並老大倆口子,西麵則叫老二、老三他們住了。許是聽見了推門聲兒,她隔壁的老二媳婦王萍開了小半扇窗戶,往院子裏瞧,剛好看到袁弟來的背影消失在院門外。
“她就這麽走了?”王萍一臉的不敢置信,她這會兒懷裏還摟著小女兒春芳,見她大嫂衝她招手,索性抱著女兒就往東屋去了。
妯娌倆進了東屋,虛掩上門,張秀禾衝著牆邊的大床說:“你把芳芳擱床上去。”
東屋的床上已經有三個孩子了,分別是張秀禾的倆閨女春麗、春梅,還有小兒子瘌毛頭。不過,真正睡著的隻有春梅一人,瘌毛頭正蹬著兩條光溜溜的小腿,嗚哩哇啦的哭著。一旁的春麗則拿了把大蒲扇給弟妹扇風,倒是自個兒頭上冒出了細細密密的汗珠子。
春麗今年五歲了,興許是女孩子的緣故,她倒是比她哥強子更懂事,打小就帶著妹妹一道兒玩。不過,到底年歲擺在這兒,對於這個剛出生一個月的弟弟,她就沒轍兒了。看到她媽進屋,她忙說:“媽,毛頭咋老哭?是不是又餓了。”
“你瞅他屁股濕不濕。”張秀禾邊說邊挨著床沿坐了下來。
一旁的王萍把女兒放在了侄女身旁,聽了這話,順手就把瘌毛頭撈到了懷裏,扯開尿片瞅了一眼:“沒尿,大概是餓了。”又嗔怪的道,“麗麗才多大,你也真舍得。躺下躺下,這大中午的,好好歇會兒。”
宋春麗搖了搖頭,她看了看打著小唿嚕半點兒沒受影響的親妹和堂妹,又瞅了一眼被二嬸抱在懷裏還哭個不停的弟弟,手腳並用的蹭到了她媽身後,伸長脖子去看她媽喂喜寶。
因為喜寶已經叫張秀禾喂了好幾天了,宋春麗當然認識她,不單認識,她還挺喜歡的:“喜寶比毛頭乖,比毛頭好看。”
“所以你媽眼裏就隻剩喜寶了。”王萍其實很不理解,扭頭看她大嫂,“你說你幫著喂奶也就算了,咋還幫著帶呢?她是沒奶,又不是沒手!”
“喜寶多討人喜歡,大不了,我就當多生了個閨女唄。”張秀禾的目光落在了美滋滋吮著奶的喜寶麵上,低頭親香了一口,“有人犯傻我可不傻。”
王萍想想也對,邊哄瘌毛頭邊說:“你說她是不是看不出來媽稀罕喜寶啊?”
“那就不是傻,是瞎了。”張秀禾調整了下姿勢,好叫喜寶吃得舒服些,隨口迴道,“我看她是惦記著娘家那點兒破事呢。”
“不是說救濟糧下來了嗎?”王萍有點兒納悶,不過她對老袁家的事兒並不感興趣,隻問,“媽跟嬸兒幹啥去了?我剛在屋裏就聽到啥搪瓷缸子?”
張秀禾就把剛才那事兒說了出來,說完後瞅著喜寶像是吃飽了,趕緊抱著她起身在屋裏走了走,又叫她把奶嗝打出來,這才哄她睡了。
等喜寶睡著了,她才抱過瘌毛頭喂起了奶。似乎是餓到了,瘌毛頭吃得很兇,沒一會兒就吃光了,舒舒服服的打了個嗝,小腦袋一歪,直接睡過去了。
得了,孩子都哄睡了,唯一沒睡的春麗又是個乖的。也是到了這會兒,張秀禾和王萍才後知後覺的想起來,倆人各自的大兒子又不知跑哪兒野去了。不過,男孩本就淘氣,六七歲又是貓嫌狗厭的年紀,橫豎附近也沒啥河溝,不用擔心小孩偷摸著下水,因為很快就丟開這事兒,拿了針線開始縫補衣裳。
這年頭啥都缺,衣服褲子那都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好在她倆的手藝都不錯,哪怕是打補丁,看著也不是很醜。她倆一麵做著活兒,一麵低聲閑聊著,間或瞅一眼睡得噴香的孩子,倒也能打發時間。
……
這會兒的趙家可熱鬧得很。
趙家跟宋家一樣,幾房兄弟都是挨著住的。不同的是,雖然長輩都已過世,可趙紅英跟她哥感情很好,趙紅霞卻自打父母故去後就不再跟兄弟來往,又因為她們姐倆走得近,每次迴娘家,都是直接往趙紅英她哥那院子去的。
趙紅英她哥名叫趙滿倉,十來年鬧災荒時他媳婦沒捱過去,他也沒再娶,就守著唯一的兒子過日子。好在他兒子爭氣,年紀輕輕就當上了生產隊大隊長,家裏的日子當然過得不差,也算是老來享福了。
這不,今個兒一大清早,趙建設就去紅旗公社那頭開會了,中午迴家時帶來了一個搪瓷缸子。
等趙家姐倆過來時,就看到趙滿倉雙手捧著個鋥光瓦亮的白底藍邊的搪瓷缸子,上頭印著幾個工農兵,還有“勞動最光榮”這五個大字。
看到兩個妹妹,趙滿倉二話不說就把手裏的搪瓷缸子給她倆瞧,一臉喜色的跟她們說兒子被領導表揚的事兒。
親侄兒被表揚了,趙紅英當然高興得很:“這迴建設可給咱們生產隊長臉了。”
一旁的趙紅霞也連連點頭附和。
趙滿倉都笑得合不攏嘴了,好在他還記得兒子叮囑的話,臨了改了口:“建設說,那是咱們隊裏所有人的功勞,不能都算在他頭上。”不過到底跟前這倆是他妹子,一個沒忍住,他又說,“全公社就建設一人得了獎勵,我這心裏高興啊!”
確實應該高興,整個紅旗公社十一個大隊,隻有他們第七大隊全額上交了公糧,還提前了兩三天。其他的生產隊,別說交公糧了,還得手心向上跟國家借糧食吃,雖說遲早都要還的,可就現在這情況來看,啥時候能還上,還真不好說。
兩下一對比,可不是愈發顯得趙建設這個大隊長能耐了嗎?
這檔口,隊上其他社員也過來了,他們是來問問,救濟糧那事兒是不是真的。
趙建設明確的告訴他們,救濟糧是下來了,不過肯定不是一年的量,最多也就解決下短期內的糧食問題,接下來該咋辦還得聽上頭的意見。
對於社員來說,這已經算是好消息了,起碼短時間裏,應該沒人再來借糧了,他們總算能過安生日子了。
正高興著呢,外頭忽的跑進來一人,滿臉焦急的擠到人群前頭,大聲的問趙建設:“隊長,那咱們生產隊的救濟糧呢?人家都有,咋咱們沒有?”
這一席話出口,所有人都愣住了。還是趙建設反應快,叱道:“瞎說啥?咱們隊上今年大豐收,要啥救濟糧?”
其實按理說,救濟糧既然是分到了紅旗公社,就該所有生產隊平分。可真正操作起來肯定不是這樣的,畢竟生產隊土地有貧瘠有肥沃的,產量不同,再說社員的數量也不同,咋可能平均分配呢?再說,第七生產隊今年可沒遭災,公社那頭就是覺得趙建設這個大隊長有能耐,這才又是表彰又是獎勵的。
誰知,竟然有人跑來要救濟糧?
略定了定神,趙建設沉下臉來:“袁嬸兒,我看在你年歲大的份上,叫你一聲嬸兒。我可記得清清楚楚,前頭開倉分糧時,你家得了不少糧食。這一個月都沒到,就都吃完了?那你就不用等救濟糧了,再多都不夠你們家禍害的!”
來人不是旁人,就是袁弟來那個娘家親媽。她原就長了一副長年忍饑挨餓的模樣,這會兒被趙建設當眾訓斥了一通,臉色更難看了,好半天才顫抖著嘴唇開口:“隊長,我家是真沒糧食了,沒了……”
“那可不幹我的事兒,分糧是按工分按人口算的,每個人都蓋了手印的。”趙建設目光冰冷的看著她,雖然他隻是個生產隊的隊長,可想要在氣勢上壓倒一個老婆子實在是太容易了,好在他也沒打算深究,隻衝著社員們高聲說著,“這糧食都分到自家手裏了,想咋吃就咋吃,要是有人打算把一年的糧食在一個月裏頭都吃光,我就算是大隊長,那也管不了。”
在場的其他社員一陣哄笑,蓋住了袁婆子的辯解聲。
同在一個大隊上,誰還不知道誰。老袁家的那點兒破事,一早就傳開了。也有那好心的提醒她,其他生產隊不都得了救濟糧嗎?那也該把借的糧食還了吧?
這話,袁婆子倒是聽進去了,再說她也明白不能跟趙建設這個生產隊大隊長對著幹,討到了主意後,立馬賠禮道歉,轉身就出去討糧食了。
目睹著這一切的趙家姐倆卻隻一臉不屑,趙紅英直接撂下話:“她要是能把糧食討迴來,我跟她姓!”
趙紅霞也笑嘻嘻的跟著說:“她要能討迴來,當初就不會借出去了。”
之前趙建設已經說得很清楚了,救濟糧是有,可數量鐵定不多,怕是跟城裏人那樣給一個月的口糧,就這還是往好了說的。等救濟糧吃完以後咋辦,擱這會兒真沒人知道。所以,袁婆子注定是白忙活一場。
等趙建設打發走其他社員後,走到趙紅英跟前,從胸前小兜裏掏出了一張對折起來的紙:“姑,衛軍又寄錢來了,你明個兒有空不,我陪你去趟城裏。”
趙紅英眼前一亮,宋衛軍是她家老四,也是她最最中意的兒子。其實說白了,她壓根就不是重男輕女,隻是偏心眼兒,在她心目中,老四宋衛軍最好,其次是她閨女宋菊花。當然,這已經是過去式了,現在她的心肝兒是喜寶。
說起來,她之所以那麽喜歡宋衛軍,還不是因為這是她兒女裏頭,最聰明最能耐,也是最孝順的一個。
兩年前,宋衛軍報名入伍,之後每個月他都會往家裏寄錢。擱其他人身上是留一半寄一半,可宋衛軍並不是這樣的。因為軍隊裏啥都包了,他都是每個月一發津貼就都寄來,自個兒一分錢都不留。
還有一點,他特地點明了每次取錢都必須他媽在場,其他人就算是得了匯款單,也一定提不到錢。
這孝子不稀罕,可孝順成這樣的,反正趙建設這輩子就隻見過那麽一個。又因為常替他姑寫信,有次他就忍不住在信裏問,將來要是娶媳婦兒,錢還給親媽?
收到信的宋衛軍,還真就在迴信裏提了一句。
——媳婦兒能拿著我的錢跟人跑了,親媽能不?
趙建設沒話可說,隻能認輸。
正想著事兒呢,趙建設就聽他姑說:“有空有空,我叫老大家的幫我看著喜寶,明個兒去城裏買幾兩肉迴來給她吃。”
對了,以往每迴趙紅英去城裏取錢,都會去瞧瞧她閨女菊花,順便叫菊花想法子弄點票來,好買點兒東西帶迴家。有時是幾兩肉,有時是幾塊糖,當然不是給兒媳婦兒吃的,而是給倆孫子的。不過,打從這個月起就可以改改了,喜寶還小吃不得,那就都給張秀禾吃,她好了,喜寶才能好。
對於他姑這種毫不掩飾的偏心眼兒行為,哪怕趙建設早已有了心理準備,還是忍不住多看了她兩眼。他還不知道宋家最近發生的事兒,就納悶咋他姑突然改性子了,居然把好吃的給兒媳婦兒?再一想,那錢是宋衛軍給親媽的,咋花都沒他的事兒,橫豎也不會給他花。
這麽一想,趙建設心裏就舒坦多了,跟他姑約好了時間,明個兒一早就出發去城裏。
趙建設的自行車是一輛大紅旗,紅旗牌重型自行車,既穩當又能負重。為了能買到一輛,他攢了好幾年的錢,還四處找人幫忙找自行車票,數不清托了多少人情,總算在今年年初入了手。對這個大家夥,趙建設隻差沒當祖宗伺候了,每騎一迴都要拿毛巾裏裏外外都擦一遍,誰來借都不答應,也就他姑趙紅英了,這個真沒法拒絕,因為他爹會揍他。
不光要借車,還得出人出力把他姑送到縣城裏,再給捎迴來,每月一趟,都快成習慣了。
好在有自行車就是方便,到縣城時,也就八點剛過,倆人就到了郵局,掏出匯款單提錢。
自打兩年前宋衛軍入伍後,每個月都會往家裏寄錢。久而久之,不止負責接送的趙建設習慣了,連郵局的工作人員都跟他們混熟了。等收了匯款單,兌好錢後,那人還特地提醒了一句:“這迴是三十二塊五,你點點。”
之前,趙紅英和趙建設隻顧著拿單子,都沒細看,得了提醒才發現匯款單上不是原先的二十七塊五,而是三十二塊五。
“衛軍升職了?”趙建設先反應了過來。這工資也好,津貼也罷,全都是嚴格按照國家標準來發放的,該幾級就是幾級,全國各地所有單位都是一個樣兒的。
整整多了五塊錢啊,這是漲了一級工資,也代表宋衛軍升職了。
趙紅英喜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條縫兒,仔細把錢點好拿手帕包好,揣到懷裏收了起來。
從郵局出來後,趙建設帶上他姑就直接往百貨大樓去了。
百貨大樓離郵局很近,就在同一條街,因此他們很快就到了百貨大樓,熟門熟路的走上二樓,在靠西麵的賣布櫃台上找到了正在忙活的宋菊花。
“媽!”宋菊花一看到親媽,立馬笑著叫了一聲,還是趙紅英讓她趕緊做事,有話等下說。
宋菊花應了一聲,收了跟前顧客的布票和錢,開始扯布。
作為縣城裏唯一的一個百貨大樓,從外頭看倒是挺好的,可其實裏頭賣的東西並不多。像宋菊花所在的賣布櫃台,看著是有三個大台麵,可卻是包括了布匹、被麵、衣褲等等,種類花色都非常少。然而即使這樣,想買東西除了要有錢外,還得有布票。
這會兒櫃台前就一個顧客,是個跟趙紅英年紀差不多的老太太,交了布票和錢後,眼巴巴的等著,直到宋菊花利索的扯了一小段布,折疊好交給她。
可憐巴巴的一小段布,卻不是宋菊花弄錯了,而是那老太太拿來的布票上頭,寫的就是伍市寸,上頭還印著“為人民服務”。
哪怕不是頭一迴看到這種情形了,趙紅英還是沒忍住在心裏暗道,就這麽點兒布頭能幹啥,買迴家包餃子嗎?
這時,宋菊花記好了賬,抬頭笑看著她媽:“這個月的肉票我還沒用,我小姑子前個兒還給了我兩張糖票,算著媽你也該來找我了,這兩天一直揣兜裏呢。對了,要布嗎?”
買布的老太太臨走前羨慕的看了趙紅英一眼,雖然是鄉下人的打扮,可架不住人家有個好閨女呢。
趙紅英似乎也感覺到了,挺了挺胸:“都要。你哥漲了津貼,以後就是每個月三十二塊五了。”
“四哥打小就最能耐。”宋菊花邊說邊掏口袋,把肉票和糖票都給了趙紅英,又彎腰從櫃台底下翻出了一包東西來,“這是‘處理布’,還有一件‘處理男用汗衫’。”
宋菊花衝著她媽眨了眨眼睛,這所謂的處理貨其實很多都稱不上是殘次品,譬如說那件處理的男用汗衫,僅僅是外包裝有所破損,裏頭則是完好的。這種汗衫是需要專門的汗衫背心票的,不過處理品就不同了,不要票,價錢還便宜。
有這麽個賣布的閨女,趙紅英壓根就不用擔心沒衣裳穿。可因為節儉慣了,她平常還是不太舍得花錢,能省則省嘛。不過,現在情況不同了,她有喜寶了。
趙紅英一麵從懷裏掏出手帕,一麵不忘叮囑女兒:“你幫我攢點兒棉花票,越多越好。”
“成,是要給強子做新棉襖吧?”提起娘家大侄兒,宋菊花還怪想他的。她兩年前才結婚的,之前在娘家時,常幫大嫂二嫂帶孩子,跟強子感情最好,畢竟相處時間長,再說強子還是老宋家的長孫。
可惜,雖然一貫自詡是趙紅英貼心小棉襖,這迴宋菊花卻完全沒猜到點子上。
打開手帕拿了錢,趙紅英一臉不以為然的說:“強子穿啥新棉襖,舊年的又不是不能穿了,縫縫補補的,我看還能穿個三兩年的。”
宋菊花去接錢的手頓住了。
就聽趙紅英又說:“你有空迴隊上瞅瞅,你侄女喜寶長得可好了,你見了一定喜歡。對了,棉花那事兒你放在心上啊,記得多攢些,我想過了,喜寶還差一塊褥子、一條厚被、一條薄被,還得給她做兩身新棉衣,好換著穿。對了,棉鞋也不能缺,再做一頂小棉帽,上頭給她綴兩朵花兒,喜寶戴上一定好看!”
“好了,事兒你記著點,我走了。”趙紅英拿上東西揣好票證,她還惦記著買肉買糖,說完就走了。一旁當壁畫的趙建設趕緊跟上。
他們倒是來去匆匆,卻留下了一臉懵逼的宋菊花。
宋菊花想不明白,不就是一個月沒見麵嗎?咋親媽徒然間就跟換了個人似的說變就變呢?你要變,倒是提前打個招唿呢。等等,想起前些日子她大哥特地跑家裏討名字的事兒,她覺得自己大概真相了。
其實說白了,也不是她有多聰明,真就能通過隻言片語猜到真相。而是從小到大,她都深刻的貫徹了一個原則。
親媽說的永遠都是對的!!
從小,趙紅英就告訴她,地裏刨食沒出息,又苦又累,關鍵還得看天吃飯。要想過上好日子,就得好好讀書,又因為小學畢業的人太多了,最起碼也得念到初中畢業。紅旗公社沒有初中,她就跟著四哥宋衛軍一起到縣城裏念的初中。為了能跟四哥同班,她在小學時還跳了一級。
至於前頭那仨,倒不是趙紅英偏心,而是那仨蠢到小學一年級就開始往家裏背紅燈籠。每半年兩盞,穩定得叫趙紅英都懶得訓他們了。這還得虧小學就兩門課,要是課程一多,那估計紅燈籠就更多了。
再後來,等她初中畢業了,趙紅英又頻頻告誡她,說人家的時候,千萬不能光看外表,得注重內在。女人長得美多半是嬌氣不幹活的,男人長得俊那基本上就是個廢物蛋子了。當然,也有可能跟她前頭那仨哥似的,又醜又笨還沒出息。
被成功洗腦了的宋菊花,最後嫁了個城裏人。她男人是機關裏的小辦事員,除了個頭矮點兒長得醜點兒,其他都好。她公公是紡織廠的領導,婆婆則是同一個廠的婦女主任,她男人還有個妹子,高中畢業後留校在初中部當了老師,前些日子已經開始說人家了,怕是最晚年底也該嫁人了。
宋菊花不知道她媽這是抽的什麽風,不過從小到大的經曆告訴她,聽媽的準沒錯。既然親媽喜歡,那她就跟著一道兒喜歡唄。這麽一想,她就淡定了。
不過,還有個比較頭疼的事兒,她一般很難抽出空來。公婆都還沒退休,她男人就更別說了,小辦事員還不是給人跑腿的?就算以後的前途無量,這檔口還得老實上班。她自個兒雖然不是很忙,可問題在於,家裏還有倆小混蛋呢。
對了,她是在三哥宋衛民結婚後,才嫁到了城裏。不過,比起到現在隻有一個閨女的宋衛民,她結婚不到兩個月就懷了身子,第二年生下了一對雙胞胎兒子。
她有倆兒子,本人嘴巴甜會做人,手腳還勤快。雖說這賣布的工作是公公幫找的,可她幹得一直不錯,跟其他老拿喬得罪顧客的營業員不同,她永遠都是笑眯眯的,年初還得了個優秀獎。加上娘家那頭饑荒時還會送糧食來,她坐月子時吃的雞蛋也是她媽送來的,公婆和小姑子都高看了她一眼,小日子過得相當不賴。
至於趙紅英為啥會無緣無故的喜歡喜寶,說真的,她媽又不是頭一迴不講道理了,不稀奇。
……
這天,趙紅英從城裏買迴了三兩肉和十塊硬水果糖。擱在以前,那肯定是給倆孫子吃的,這迴就不一定了。
不對,是一定不會給強子和大偉了。
水果糖被她藏起來了,這玩意兒難得,等喜寶稍微大點兒就可以吃了。三兩肉則被她剁吧剁吧的包了餃子,晚飯時,其他人都是照例紅薯稀飯配幹餅子,唯獨張秀禾麵前擱了一大碗豬肉白菜餡兒的餃子。
張秀禾:…………
就先不吐槽這不年不節的吃啥餃子,光是這豬肉白菜餡兒,那是連過年都未必能吃上的。也就是這會兒天氣太熱了,不然趙紅英也不會一頓都給煮了。她是想著,反正放到明個兒也壞了,不如一氣都叫張秀禾吃的,然後趕緊喂奶去。
盡管內心無比惶恐,張秀禾還是美滋滋的吃了起來。她倒是想省下來給兒子吃,問題是趙紅英看著呢!!
那就隻能全都自個兒吃了。
一大碗餃子下肚,張秀禾吃得有點兒撐。正好趙紅英催促她去喂喜寶,她就順勢往屋裏去了,沒管那一桌的狼藉。
其實這年頭洗碗筷還挺容易的,因為沒油水啊,菜也少,就幾個盛稀飯的碗,那也是吃得幹幹淨淨的,打了井水衝洗幾遍後,瀝幹放到五鬥櫥裏就成了。
這活兒以前都是張秀禾幹的,打從她進門起就是,可如今卻是輪到袁弟來了。
袁弟來抬頭看了一眼大嫂那屋,她知道這會兒大嫂一定給喜寶喂奶,想著宋家這邊富裕到能買肉吃餃子,可她娘家今晚還不知道能不能吃上一碗稀飯。這麽想著,她下意識的往娘家方向望了望,心裏揪著疼。
王萍從堂屋出來時,就看到袁弟來神情微怔的看向西邊那頭,她略一想,就猜到是咋迴事了。
她走過去說:“別操心你娘家了,他們餓不死。”
被王萍突如其來的聲音嚇了一大跳,袁弟來好懸沒把碗給砸了。這一幕嚇到了王萍,她趕緊過來幫著收拾:“你倒是悠著點兒呢,摔了碗,媽她又得罵人了。算了算了,你歇著吧,我來。”
袁弟來鬆了手,隻是麵上的神情還是有些怔怔的。
見狀,王萍又說:“我剛才說的是真的,沒騙你。你也不想想,我騙你有啥好處?”她邊洗碗筷邊告訴袁弟來,袁家那頭有糧食了,當然不是借出去的那些要迴來了,會上門尋死膩活都要借糧食的人,你根本就別指望能如數歸還。事實上,袁家的糧食都是救濟糧。
——來自於袁家另外四個女兒。
那袁婆子是一氣生了五個閨女後,才得了倆兒子。當初,為了求個兒子,她真的是啥法子都用了,給五個閨女起的名字,就很好的說明了她的最終夢想。
袁招弟、袁求弟、袁再求、袁跪求,以及袁弟來。
這袁弟來在招來弟弟方麵倒是能耐得很,繼她之後,袁婆子終於有兒子了,還是倆。可在報答娘家方麵,她就太不給力了。她那四個姐姐,之前是真沒法子,隻因她們嫁得都不遠,全在紅旗公社裏頭,所以那場秋收後的暴雨,也害得她們各自的夫家斷了炊。
好在,前幾日救濟糧發下來了,家裏總算又有吃的了,袁家那四個女兒完全沒商量過,就這麽齊刷刷的拿了夫家的救命糧食送到了娘家。
“啥時候的事兒?我咋不知道?”袁弟來呆住了。
王萍洗完了最後一個碗,拿在手裏甩了甩:“就今個兒啊,哦,你在屋裏躺了一天,沒出門對吧?”
昨個兒正午,袁弟來往娘家跑了一趟,偏她身子骨弱,哪怕生完喜寶後吃了不少好東西,仍舊沒養迴來。這麽跑了一下午,迴頭就有些中暑了,所以今個兒她一天沒出門,也難怪啥都不知道了。
看袁弟來點了點頭,王萍歎了口氣:“你那四個姐姐也真豁得出去,連家裏的救命糧食都敢拿,接下來的日子該咋過啊?我猜,一準是偷拿的,迴去怕是得挨打了。”
公社這頭,被自家男人打的女人多得簡直都數不清,不過一般人也就是氣狠了來一下,真把人打傷打死這種事兒,倒從沒發生過。可那也得分情況,救濟糧的數目本來就不多,分到各家頭上就更少了,一旦事發後,絕對是一場家庭大戰。
王萍猜的不錯,袁弟來那四個姐姐全都是偷拿了家裏的糧食,迴頭就挨揍了,不過揍得倒還不算太厲害,因為各家都巴望著能找迴糧食,早一刻就多點希望,當然顧不上打人。
至於糧食去哪兒了,不用說都能猜到,因此當天晚上,就有人跑來他們第七生產大隊問情況。
關鍵時刻就看出團結來了,哪怕這事兒在他們這兒都傳開了,畢竟農閑時分,誰家來了人,周遭的鄰裏還能看不到?再說袁家四姐妹都是在這裏長大的,大家都認識。
然而,沒人說出真相來,全都一問三不知。
這老袁家在他們隊裏是屬於常年惹人笑話的,可憑良心說,他們家的為人並不壞,即便兩個爺們好吃懶做了一些,那壓榨的也是親媽和親姐,最多再加上媳婦,跟外人沒啥關係。再一個,社員們多多少少還是有些顧忌的,袁弟來嫁給了宋家老三,而宋家那老婆子趙紅英卻是大隊長的親姑。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所有人齊齊的選擇了裝聾作啞。
袁家四姐妹的夫家人隻能失望而歸,這無憑無證的,他們最多隻能說自家媳婦偷糧食,旁的要是鬧過了,萬一趙建設告到公社去,他們一樣吃不了兜著走。尤其趙建設最近還是公社的名人,開罪不起。
除非,他們各自的媳婦兒願意開口承認是把糧食給了娘家……
這後頭的事兒,王萍還不知道,所以她隻安慰袁弟來,老袁家的人肯定餓不死,因為袁弟來那四個姐姐太狠了,每家的救濟糧本來可以撐個近一月的,她們拿來了大半。現在的情況是,隻要袁家別再犯傻借糧,起碼三個月裏不用擔心吃食問題了。
袁弟來立在院子裏發呆,等王萍把碗筷拿進屋放好後,走出來一看——
好家夥,又哭上了。
王萍還想問咋的了,就聽袁弟來抽抽搭搭說:“我、我不配當袁家的女兒,對不起我媽、我弟……”
“別介!那是你幾個姐姐婆家廢物,換成是你,媽能把你娘家親媽、你那倆弟弟,一塊兒都給滅了!!”其他人偷糧食那叫拚死救娘家人,換作袁弟來,那就是死也要拉著娘家人一塊兒下地獄。
生怕自己一席話說得袁弟來生了熊心豹子膽,王萍趕緊描補。好在袁弟來是真沒那個膽子,隻抹著眼淚迴屋去了。
留下王萍反手就給了自己倆嘴巴子,叫她嘴賤!
興許是因為趙紅英不在的緣故,袁弟來沒了往日的怯弱,不單人過來了,還特地湊到喜寶跟前,多看了她幾眼。
張秀禾以為她是特地來看喜寶的,雖然心下多少有些不樂意,卻也不會明著拒絕,畢竟人家才是親媽。所以,她就順勢將喜寶送了過去:“給,你抱吧。”
袁弟來接過喜寶,身上明顯一僵。她娘家倒是有倆弟弟,可她是姐妹裏最小的,頂多在旁搭把手,並不曾親自帶過孩子。偏偏她之前幾乎沒帶過喜寶,冷不丁的懷裏被塞了一團軟乎乎的肉團子,登時手腳無比僵硬,完全不知道該咋辦才好。
救濟糧一到, 城裏供應糧危機立馬解決了,而紅旗公社這邊也得了一部分救濟糧。糧食肯定不能白給, 隻當是公社出麵替社員向上麵暫時借的, 等來娘情況好轉後, 再慢慢如數歸還。
消息一出, 不說其他生產隊了,他們第七大隊也都鬆了一口氣。等救濟糧一到,就再沒人上門借糧了,這下總算可以安生過日子了。
就在救濟糧到的那一日中午,趙紅霞興衝衝的從外頭歸來, 直奔隔壁家。剛一進院門就聽她高聲嚷嚷道:“姐,建設他被上頭領導表揚了, 聽說還給發了個簇新的搪瓷缸子, 走,咱們去瞧瞧!”
院子裏,張秀禾剛涮了碗筷,正打算去給喜寶喂奶, 就先聽趙紅霞嚷了這麽一聲, 她聽了腳步先喚了聲嬸兒, 迴灶間擱好碗筷, 這才走進了堂屋。
堂屋裏,趙紅英正摟著喜寶跟趙紅霞說話。張秀禾進屋接過喜寶,笑著對趙紅英說:“媽, 你跟嬸兒出去轉轉唄。喜寶有我看著,你還不放心?”
趙紅英確實沒啥好不放心的,張秀禾生養了四個兒女,各個都敦實得很,就說隻比喜寶早出生半個月的瘌毛頭,瞧著都有兩個喜寶那麽大,可見有多壯了。想著自己是有段日子沒出門了,出去走走,鬆鬆筋骨也好。
“那喜寶交給你了,我一會兒就迴來。”
張秀禾“嗯”的應了一聲,目送婆婆和嬸兒出了門,抱著喜寶就往自個兒那屋走去。恰好這時,袁弟來從她那屋出來,低著頭快步的走出了院子。
老宋家是五間大瓦房,最正中的是堂屋,兩邊各兩間屋子,東麵住的是老倆口並老大倆口子,西麵則叫老二、老三他們住了。許是聽見了推門聲兒,她隔壁的老二媳婦王萍開了小半扇窗戶,往院子裏瞧,剛好看到袁弟來的背影消失在院門外。
“她就這麽走了?”王萍一臉的不敢置信,她這會兒懷裏還摟著小女兒春芳,見她大嫂衝她招手,索性抱著女兒就往東屋去了。
妯娌倆進了東屋,虛掩上門,張秀禾衝著牆邊的大床說:“你把芳芳擱床上去。”
東屋的床上已經有三個孩子了,分別是張秀禾的倆閨女春麗、春梅,還有小兒子瘌毛頭。不過,真正睡著的隻有春梅一人,瘌毛頭正蹬著兩條光溜溜的小腿,嗚哩哇啦的哭著。一旁的春麗則拿了把大蒲扇給弟妹扇風,倒是自個兒頭上冒出了細細密密的汗珠子。
春麗今年五歲了,興許是女孩子的緣故,她倒是比她哥強子更懂事,打小就帶著妹妹一道兒玩。不過,到底年歲擺在這兒,對於這個剛出生一個月的弟弟,她就沒轍兒了。看到她媽進屋,她忙說:“媽,毛頭咋老哭?是不是又餓了。”
“你瞅他屁股濕不濕。”張秀禾邊說邊挨著床沿坐了下來。
一旁的王萍把女兒放在了侄女身旁,聽了這話,順手就把瘌毛頭撈到了懷裏,扯開尿片瞅了一眼:“沒尿,大概是餓了。”又嗔怪的道,“麗麗才多大,你也真舍得。躺下躺下,這大中午的,好好歇會兒。”
宋春麗搖了搖頭,她看了看打著小唿嚕半點兒沒受影響的親妹和堂妹,又瞅了一眼被二嬸抱在懷裏還哭個不停的弟弟,手腳並用的蹭到了她媽身後,伸長脖子去看她媽喂喜寶。
因為喜寶已經叫張秀禾喂了好幾天了,宋春麗當然認識她,不單認識,她還挺喜歡的:“喜寶比毛頭乖,比毛頭好看。”
“所以你媽眼裏就隻剩喜寶了。”王萍其實很不理解,扭頭看她大嫂,“你說你幫著喂奶也就算了,咋還幫著帶呢?她是沒奶,又不是沒手!”
“喜寶多討人喜歡,大不了,我就當多生了個閨女唄。”張秀禾的目光落在了美滋滋吮著奶的喜寶麵上,低頭親香了一口,“有人犯傻我可不傻。”
王萍想想也對,邊哄瘌毛頭邊說:“你說她是不是看不出來媽稀罕喜寶啊?”
“那就不是傻,是瞎了。”張秀禾調整了下姿勢,好叫喜寶吃得舒服些,隨口迴道,“我看她是惦記著娘家那點兒破事呢。”
“不是說救濟糧下來了嗎?”王萍有點兒納悶,不過她對老袁家的事兒並不感興趣,隻問,“媽跟嬸兒幹啥去了?我剛在屋裏就聽到啥搪瓷缸子?”
張秀禾就把剛才那事兒說了出來,說完後瞅著喜寶像是吃飽了,趕緊抱著她起身在屋裏走了走,又叫她把奶嗝打出來,這才哄她睡了。
等喜寶睡著了,她才抱過瘌毛頭喂起了奶。似乎是餓到了,瘌毛頭吃得很兇,沒一會兒就吃光了,舒舒服服的打了個嗝,小腦袋一歪,直接睡過去了。
得了,孩子都哄睡了,唯一沒睡的春麗又是個乖的。也是到了這會兒,張秀禾和王萍才後知後覺的想起來,倆人各自的大兒子又不知跑哪兒野去了。不過,男孩本就淘氣,六七歲又是貓嫌狗厭的年紀,橫豎附近也沒啥河溝,不用擔心小孩偷摸著下水,因為很快就丟開這事兒,拿了針線開始縫補衣裳。
這年頭啥都缺,衣服褲子那都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好在她倆的手藝都不錯,哪怕是打補丁,看著也不是很醜。她倆一麵做著活兒,一麵低聲閑聊著,間或瞅一眼睡得噴香的孩子,倒也能打發時間。
……
這會兒的趙家可熱鬧得很。
趙家跟宋家一樣,幾房兄弟都是挨著住的。不同的是,雖然長輩都已過世,可趙紅英跟她哥感情很好,趙紅霞卻自打父母故去後就不再跟兄弟來往,又因為她們姐倆走得近,每次迴娘家,都是直接往趙紅英她哥那院子去的。
趙紅英她哥名叫趙滿倉,十來年鬧災荒時他媳婦沒捱過去,他也沒再娶,就守著唯一的兒子過日子。好在他兒子爭氣,年紀輕輕就當上了生產隊大隊長,家裏的日子當然過得不差,也算是老來享福了。
這不,今個兒一大清早,趙建設就去紅旗公社那頭開會了,中午迴家時帶來了一個搪瓷缸子。
等趙家姐倆過來時,就看到趙滿倉雙手捧著個鋥光瓦亮的白底藍邊的搪瓷缸子,上頭印著幾個工農兵,還有“勞動最光榮”這五個大字。
看到兩個妹妹,趙滿倉二話不說就把手裏的搪瓷缸子給她倆瞧,一臉喜色的跟她們說兒子被領導表揚的事兒。
親侄兒被表揚了,趙紅英當然高興得很:“這迴建設可給咱們生產隊長臉了。”
一旁的趙紅霞也連連點頭附和。
趙滿倉都笑得合不攏嘴了,好在他還記得兒子叮囑的話,臨了改了口:“建設說,那是咱們隊裏所有人的功勞,不能都算在他頭上。”不過到底跟前這倆是他妹子,一個沒忍住,他又說,“全公社就建設一人得了獎勵,我這心裏高興啊!”
確實應該高興,整個紅旗公社十一個大隊,隻有他們第七大隊全額上交了公糧,還提前了兩三天。其他的生產隊,別說交公糧了,還得手心向上跟國家借糧食吃,雖說遲早都要還的,可就現在這情況來看,啥時候能還上,還真不好說。
兩下一對比,可不是愈發顯得趙建設這個大隊長能耐了嗎?
這檔口,隊上其他社員也過來了,他們是來問問,救濟糧那事兒是不是真的。
趙建設明確的告訴他們,救濟糧是下來了,不過肯定不是一年的量,最多也就解決下短期內的糧食問題,接下來該咋辦還得聽上頭的意見。
對於社員來說,這已經算是好消息了,起碼短時間裏,應該沒人再來借糧了,他們總算能過安生日子了。
正高興著呢,外頭忽的跑進來一人,滿臉焦急的擠到人群前頭,大聲的問趙建設:“隊長,那咱們生產隊的救濟糧呢?人家都有,咋咱們沒有?”
這一席話出口,所有人都愣住了。還是趙建設反應快,叱道:“瞎說啥?咱們隊上今年大豐收,要啥救濟糧?”
其實按理說,救濟糧既然是分到了紅旗公社,就該所有生產隊平分。可真正操作起來肯定不是這樣的,畢竟生產隊土地有貧瘠有肥沃的,產量不同,再說社員的數量也不同,咋可能平均分配呢?再說,第七生產隊今年可沒遭災,公社那頭就是覺得趙建設這個大隊長有能耐,這才又是表彰又是獎勵的。
誰知,竟然有人跑來要救濟糧?
略定了定神,趙建設沉下臉來:“袁嬸兒,我看在你年歲大的份上,叫你一聲嬸兒。我可記得清清楚楚,前頭開倉分糧時,你家得了不少糧食。這一個月都沒到,就都吃完了?那你就不用等救濟糧了,再多都不夠你們家禍害的!”
來人不是旁人,就是袁弟來那個娘家親媽。她原就長了一副長年忍饑挨餓的模樣,這會兒被趙建設當眾訓斥了一通,臉色更難看了,好半天才顫抖著嘴唇開口:“隊長,我家是真沒糧食了,沒了……”
“那可不幹我的事兒,分糧是按工分按人口算的,每個人都蓋了手印的。”趙建設目光冰冷的看著她,雖然他隻是個生產隊的隊長,可想要在氣勢上壓倒一個老婆子實在是太容易了,好在他也沒打算深究,隻衝著社員們高聲說著,“這糧食都分到自家手裏了,想咋吃就咋吃,要是有人打算把一年的糧食在一個月裏頭都吃光,我就算是大隊長,那也管不了。”
在場的其他社員一陣哄笑,蓋住了袁婆子的辯解聲。
同在一個大隊上,誰還不知道誰。老袁家的那點兒破事,一早就傳開了。也有那好心的提醒她,其他生產隊不都得了救濟糧嗎?那也該把借的糧食還了吧?
這話,袁婆子倒是聽進去了,再說她也明白不能跟趙建設這個生產隊大隊長對著幹,討到了主意後,立馬賠禮道歉,轉身就出去討糧食了。
目睹著這一切的趙家姐倆卻隻一臉不屑,趙紅英直接撂下話:“她要是能把糧食討迴來,我跟她姓!”
趙紅霞也笑嘻嘻的跟著說:“她要能討迴來,當初就不會借出去了。”
之前趙建設已經說得很清楚了,救濟糧是有,可數量鐵定不多,怕是跟城裏人那樣給一個月的口糧,就這還是往好了說的。等救濟糧吃完以後咋辦,擱這會兒真沒人知道。所以,袁婆子注定是白忙活一場。
等趙建設打發走其他社員後,走到趙紅英跟前,從胸前小兜裏掏出了一張對折起來的紙:“姑,衛軍又寄錢來了,你明個兒有空不,我陪你去趟城裏。”
趙紅英眼前一亮,宋衛軍是她家老四,也是她最最中意的兒子。其實說白了,她壓根就不是重男輕女,隻是偏心眼兒,在她心目中,老四宋衛軍最好,其次是她閨女宋菊花。當然,這已經是過去式了,現在她的心肝兒是喜寶。
說起來,她之所以那麽喜歡宋衛軍,還不是因為這是她兒女裏頭,最聰明最能耐,也是最孝順的一個。
兩年前,宋衛軍報名入伍,之後每個月他都會往家裏寄錢。擱其他人身上是留一半寄一半,可宋衛軍並不是這樣的。因為軍隊裏啥都包了,他都是每個月一發津貼就都寄來,自個兒一分錢都不留。
還有一點,他特地點明了每次取錢都必須他媽在場,其他人就算是得了匯款單,也一定提不到錢。
這孝子不稀罕,可孝順成這樣的,反正趙建設這輩子就隻見過那麽一個。又因為常替他姑寫信,有次他就忍不住在信裏問,將來要是娶媳婦兒,錢還給親媽?
收到信的宋衛軍,還真就在迴信裏提了一句。
——媳婦兒能拿著我的錢跟人跑了,親媽能不?
趙建設沒話可說,隻能認輸。
正想著事兒呢,趙建設就聽他姑說:“有空有空,我叫老大家的幫我看著喜寶,明個兒去城裏買幾兩肉迴來給她吃。”
對了,以往每迴趙紅英去城裏取錢,都會去瞧瞧她閨女菊花,順便叫菊花想法子弄點票來,好買點兒東西帶迴家。有時是幾兩肉,有時是幾塊糖,當然不是給兒媳婦兒吃的,而是給倆孫子的。不過,打從這個月起就可以改改了,喜寶還小吃不得,那就都給張秀禾吃,她好了,喜寶才能好。
對於他姑這種毫不掩飾的偏心眼兒行為,哪怕趙建設早已有了心理準備,還是忍不住多看了她兩眼。他還不知道宋家最近發生的事兒,就納悶咋他姑突然改性子了,居然把好吃的給兒媳婦兒?再一想,那錢是宋衛軍給親媽的,咋花都沒他的事兒,橫豎也不會給他花。
這麽一想,趙建設心裏就舒坦多了,跟他姑約好了時間,明個兒一早就出發去城裏。
趙建設的自行車是一輛大紅旗,紅旗牌重型自行車,既穩當又能負重。為了能買到一輛,他攢了好幾年的錢,還四處找人幫忙找自行車票,數不清托了多少人情,總算在今年年初入了手。對這個大家夥,趙建設隻差沒當祖宗伺候了,每騎一迴都要拿毛巾裏裏外外都擦一遍,誰來借都不答應,也就他姑趙紅英了,這個真沒法拒絕,因為他爹會揍他。
不光要借車,還得出人出力把他姑送到縣城裏,再給捎迴來,每月一趟,都快成習慣了。
好在有自行車就是方便,到縣城時,也就八點剛過,倆人就到了郵局,掏出匯款單提錢。
自打兩年前宋衛軍入伍後,每個月都會往家裏寄錢。久而久之,不止負責接送的趙建設習慣了,連郵局的工作人員都跟他們混熟了。等收了匯款單,兌好錢後,那人還特地提醒了一句:“這迴是三十二塊五,你點點。”
之前,趙紅英和趙建設隻顧著拿單子,都沒細看,得了提醒才發現匯款單上不是原先的二十七塊五,而是三十二塊五。
“衛軍升職了?”趙建設先反應了過來。這工資也好,津貼也罷,全都是嚴格按照國家標準來發放的,該幾級就是幾級,全國各地所有單位都是一個樣兒的。
整整多了五塊錢啊,這是漲了一級工資,也代表宋衛軍升職了。
趙紅英喜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條縫兒,仔細把錢點好拿手帕包好,揣到懷裏收了起來。
從郵局出來後,趙建設帶上他姑就直接往百貨大樓去了。
百貨大樓離郵局很近,就在同一條街,因此他們很快就到了百貨大樓,熟門熟路的走上二樓,在靠西麵的賣布櫃台上找到了正在忙活的宋菊花。
“媽!”宋菊花一看到親媽,立馬笑著叫了一聲,還是趙紅英讓她趕緊做事,有話等下說。
宋菊花應了一聲,收了跟前顧客的布票和錢,開始扯布。
作為縣城裏唯一的一個百貨大樓,從外頭看倒是挺好的,可其實裏頭賣的東西並不多。像宋菊花所在的賣布櫃台,看著是有三個大台麵,可卻是包括了布匹、被麵、衣褲等等,種類花色都非常少。然而即使這樣,想買東西除了要有錢外,還得有布票。
這會兒櫃台前就一個顧客,是個跟趙紅英年紀差不多的老太太,交了布票和錢後,眼巴巴的等著,直到宋菊花利索的扯了一小段布,折疊好交給她。
可憐巴巴的一小段布,卻不是宋菊花弄錯了,而是那老太太拿來的布票上頭,寫的就是伍市寸,上頭還印著“為人民服務”。
哪怕不是頭一迴看到這種情形了,趙紅英還是沒忍住在心裏暗道,就這麽點兒布頭能幹啥,買迴家包餃子嗎?
這時,宋菊花記好了賬,抬頭笑看著她媽:“這個月的肉票我還沒用,我小姑子前個兒還給了我兩張糖票,算著媽你也該來找我了,這兩天一直揣兜裏呢。對了,要布嗎?”
買布的老太太臨走前羨慕的看了趙紅英一眼,雖然是鄉下人的打扮,可架不住人家有個好閨女呢。
趙紅英似乎也感覺到了,挺了挺胸:“都要。你哥漲了津貼,以後就是每個月三十二塊五了。”
“四哥打小就最能耐。”宋菊花邊說邊掏口袋,把肉票和糖票都給了趙紅英,又彎腰從櫃台底下翻出了一包東西來,“這是‘處理布’,還有一件‘處理男用汗衫’。”
宋菊花衝著她媽眨了眨眼睛,這所謂的處理貨其實很多都稱不上是殘次品,譬如說那件處理的男用汗衫,僅僅是外包裝有所破損,裏頭則是完好的。這種汗衫是需要專門的汗衫背心票的,不過處理品就不同了,不要票,價錢還便宜。
有這麽個賣布的閨女,趙紅英壓根就不用擔心沒衣裳穿。可因為節儉慣了,她平常還是不太舍得花錢,能省則省嘛。不過,現在情況不同了,她有喜寶了。
趙紅英一麵從懷裏掏出手帕,一麵不忘叮囑女兒:“你幫我攢點兒棉花票,越多越好。”
“成,是要給強子做新棉襖吧?”提起娘家大侄兒,宋菊花還怪想他的。她兩年前才結婚的,之前在娘家時,常幫大嫂二嫂帶孩子,跟強子感情最好,畢竟相處時間長,再說強子還是老宋家的長孫。
可惜,雖然一貫自詡是趙紅英貼心小棉襖,這迴宋菊花卻完全沒猜到點子上。
打開手帕拿了錢,趙紅英一臉不以為然的說:“強子穿啥新棉襖,舊年的又不是不能穿了,縫縫補補的,我看還能穿個三兩年的。”
宋菊花去接錢的手頓住了。
就聽趙紅英又說:“你有空迴隊上瞅瞅,你侄女喜寶長得可好了,你見了一定喜歡。對了,棉花那事兒你放在心上啊,記得多攢些,我想過了,喜寶還差一塊褥子、一條厚被、一條薄被,還得給她做兩身新棉衣,好換著穿。對了,棉鞋也不能缺,再做一頂小棉帽,上頭給她綴兩朵花兒,喜寶戴上一定好看!”
“好了,事兒你記著點,我走了。”趙紅英拿上東西揣好票證,她還惦記著買肉買糖,說完就走了。一旁當壁畫的趙建設趕緊跟上。
他們倒是來去匆匆,卻留下了一臉懵逼的宋菊花。
宋菊花想不明白,不就是一個月沒見麵嗎?咋親媽徒然間就跟換了個人似的說變就變呢?你要變,倒是提前打個招唿呢。等等,想起前些日子她大哥特地跑家裏討名字的事兒,她覺得自己大概真相了。
其實說白了,也不是她有多聰明,真就能通過隻言片語猜到真相。而是從小到大,她都深刻的貫徹了一個原則。
親媽說的永遠都是對的!!
從小,趙紅英就告訴她,地裏刨食沒出息,又苦又累,關鍵還得看天吃飯。要想過上好日子,就得好好讀書,又因為小學畢業的人太多了,最起碼也得念到初中畢業。紅旗公社沒有初中,她就跟著四哥宋衛軍一起到縣城裏念的初中。為了能跟四哥同班,她在小學時還跳了一級。
至於前頭那仨,倒不是趙紅英偏心,而是那仨蠢到小學一年級就開始往家裏背紅燈籠。每半年兩盞,穩定得叫趙紅英都懶得訓他們了。這還得虧小學就兩門課,要是課程一多,那估計紅燈籠就更多了。
再後來,等她初中畢業了,趙紅英又頻頻告誡她,說人家的時候,千萬不能光看外表,得注重內在。女人長得美多半是嬌氣不幹活的,男人長得俊那基本上就是個廢物蛋子了。當然,也有可能跟她前頭那仨哥似的,又醜又笨還沒出息。
被成功洗腦了的宋菊花,最後嫁了個城裏人。她男人是機關裏的小辦事員,除了個頭矮點兒長得醜點兒,其他都好。她公公是紡織廠的領導,婆婆則是同一個廠的婦女主任,她男人還有個妹子,高中畢業後留校在初中部當了老師,前些日子已經開始說人家了,怕是最晚年底也該嫁人了。
宋菊花不知道她媽這是抽的什麽風,不過從小到大的經曆告訴她,聽媽的準沒錯。既然親媽喜歡,那她就跟著一道兒喜歡唄。這麽一想,她就淡定了。
不過,還有個比較頭疼的事兒,她一般很難抽出空來。公婆都還沒退休,她男人就更別說了,小辦事員還不是給人跑腿的?就算以後的前途無量,這檔口還得老實上班。她自個兒雖然不是很忙,可問題在於,家裏還有倆小混蛋呢。
對了,她是在三哥宋衛民結婚後,才嫁到了城裏。不過,比起到現在隻有一個閨女的宋衛民,她結婚不到兩個月就懷了身子,第二年生下了一對雙胞胎兒子。
她有倆兒子,本人嘴巴甜會做人,手腳還勤快。雖說這賣布的工作是公公幫找的,可她幹得一直不錯,跟其他老拿喬得罪顧客的營業員不同,她永遠都是笑眯眯的,年初還得了個優秀獎。加上娘家那頭饑荒時還會送糧食來,她坐月子時吃的雞蛋也是她媽送來的,公婆和小姑子都高看了她一眼,小日子過得相當不賴。
至於趙紅英為啥會無緣無故的喜歡喜寶,說真的,她媽又不是頭一迴不講道理了,不稀奇。
……
這天,趙紅英從城裏買迴了三兩肉和十塊硬水果糖。擱在以前,那肯定是給倆孫子吃的,這迴就不一定了。
不對,是一定不會給強子和大偉了。
水果糖被她藏起來了,這玩意兒難得,等喜寶稍微大點兒就可以吃了。三兩肉則被她剁吧剁吧的包了餃子,晚飯時,其他人都是照例紅薯稀飯配幹餅子,唯獨張秀禾麵前擱了一大碗豬肉白菜餡兒的餃子。
張秀禾:…………
就先不吐槽這不年不節的吃啥餃子,光是這豬肉白菜餡兒,那是連過年都未必能吃上的。也就是這會兒天氣太熱了,不然趙紅英也不會一頓都給煮了。她是想著,反正放到明個兒也壞了,不如一氣都叫張秀禾吃的,然後趕緊喂奶去。
盡管內心無比惶恐,張秀禾還是美滋滋的吃了起來。她倒是想省下來給兒子吃,問題是趙紅英看著呢!!
那就隻能全都自個兒吃了。
一大碗餃子下肚,張秀禾吃得有點兒撐。正好趙紅英催促她去喂喜寶,她就順勢往屋裏去了,沒管那一桌的狼藉。
其實這年頭洗碗筷還挺容易的,因為沒油水啊,菜也少,就幾個盛稀飯的碗,那也是吃得幹幹淨淨的,打了井水衝洗幾遍後,瀝幹放到五鬥櫥裏就成了。
這活兒以前都是張秀禾幹的,打從她進門起就是,可如今卻是輪到袁弟來了。
袁弟來抬頭看了一眼大嫂那屋,她知道這會兒大嫂一定給喜寶喂奶,想著宋家這邊富裕到能買肉吃餃子,可她娘家今晚還不知道能不能吃上一碗稀飯。這麽想著,她下意識的往娘家方向望了望,心裏揪著疼。
王萍從堂屋出來時,就看到袁弟來神情微怔的看向西邊那頭,她略一想,就猜到是咋迴事了。
她走過去說:“別操心你娘家了,他們餓不死。”
被王萍突如其來的聲音嚇了一大跳,袁弟來好懸沒把碗給砸了。這一幕嚇到了王萍,她趕緊過來幫著收拾:“你倒是悠著點兒呢,摔了碗,媽她又得罵人了。算了算了,你歇著吧,我來。”
袁弟來鬆了手,隻是麵上的神情還是有些怔怔的。
見狀,王萍又說:“我剛才說的是真的,沒騙你。你也不想想,我騙你有啥好處?”她邊洗碗筷邊告訴袁弟來,袁家那頭有糧食了,當然不是借出去的那些要迴來了,會上門尋死膩活都要借糧食的人,你根本就別指望能如數歸還。事實上,袁家的糧食都是救濟糧。
——來自於袁家另外四個女兒。
那袁婆子是一氣生了五個閨女後,才得了倆兒子。當初,為了求個兒子,她真的是啥法子都用了,給五個閨女起的名字,就很好的說明了她的最終夢想。
袁招弟、袁求弟、袁再求、袁跪求,以及袁弟來。
這袁弟來在招來弟弟方麵倒是能耐得很,繼她之後,袁婆子終於有兒子了,還是倆。可在報答娘家方麵,她就太不給力了。她那四個姐姐,之前是真沒法子,隻因她們嫁得都不遠,全在紅旗公社裏頭,所以那場秋收後的暴雨,也害得她們各自的夫家斷了炊。
好在,前幾日救濟糧發下來了,家裏總算又有吃的了,袁家那四個女兒完全沒商量過,就這麽齊刷刷的拿了夫家的救命糧食送到了娘家。
“啥時候的事兒?我咋不知道?”袁弟來呆住了。
王萍洗完了最後一個碗,拿在手裏甩了甩:“就今個兒啊,哦,你在屋裏躺了一天,沒出門對吧?”
昨個兒正午,袁弟來往娘家跑了一趟,偏她身子骨弱,哪怕生完喜寶後吃了不少好東西,仍舊沒養迴來。這麽跑了一下午,迴頭就有些中暑了,所以今個兒她一天沒出門,也難怪啥都不知道了。
看袁弟來點了點頭,王萍歎了口氣:“你那四個姐姐也真豁得出去,連家裏的救命糧食都敢拿,接下來的日子該咋過啊?我猜,一準是偷拿的,迴去怕是得挨打了。”
公社這頭,被自家男人打的女人多得簡直都數不清,不過一般人也就是氣狠了來一下,真把人打傷打死這種事兒,倒從沒發生過。可那也得分情況,救濟糧的數目本來就不多,分到各家頭上就更少了,一旦事發後,絕對是一場家庭大戰。
王萍猜的不錯,袁弟來那四個姐姐全都是偷拿了家裏的糧食,迴頭就挨揍了,不過揍得倒還不算太厲害,因為各家都巴望著能找迴糧食,早一刻就多點希望,當然顧不上打人。
至於糧食去哪兒了,不用說都能猜到,因此當天晚上,就有人跑來他們第七生產大隊問情況。
關鍵時刻就看出團結來了,哪怕這事兒在他們這兒都傳開了,畢竟農閑時分,誰家來了人,周遭的鄰裏還能看不到?再說袁家四姐妹都是在這裏長大的,大家都認識。
然而,沒人說出真相來,全都一問三不知。
這老袁家在他們隊裏是屬於常年惹人笑話的,可憑良心說,他們家的為人並不壞,即便兩個爺們好吃懶做了一些,那壓榨的也是親媽和親姐,最多再加上媳婦,跟外人沒啥關係。再一個,社員們多多少少還是有些顧忌的,袁弟來嫁給了宋家老三,而宋家那老婆子趙紅英卻是大隊長的親姑。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所有人齊齊的選擇了裝聾作啞。
袁家四姐妹的夫家人隻能失望而歸,這無憑無證的,他們最多隻能說自家媳婦偷糧食,旁的要是鬧過了,萬一趙建設告到公社去,他們一樣吃不了兜著走。尤其趙建設最近還是公社的名人,開罪不起。
除非,他們各自的媳婦兒願意開口承認是把糧食給了娘家……
這後頭的事兒,王萍還不知道,所以她隻安慰袁弟來,老袁家的人肯定餓不死,因為袁弟來那四個姐姐太狠了,每家的救濟糧本來可以撐個近一月的,她們拿來了大半。現在的情況是,隻要袁家別再犯傻借糧,起碼三個月裏不用擔心吃食問題了。
袁弟來立在院子裏發呆,等王萍把碗筷拿進屋放好後,走出來一看——
好家夥,又哭上了。
王萍還想問咋的了,就聽袁弟來抽抽搭搭說:“我、我不配當袁家的女兒,對不起我媽、我弟……”
“別介!那是你幾個姐姐婆家廢物,換成是你,媽能把你娘家親媽、你那倆弟弟,一塊兒都給滅了!!”其他人偷糧食那叫拚死救娘家人,換作袁弟來,那就是死也要拉著娘家人一塊兒下地獄。
生怕自己一席話說得袁弟來生了熊心豹子膽,王萍趕緊描補。好在袁弟來是真沒那個膽子,隻抹著眼淚迴屋去了。
留下王萍反手就給了自己倆嘴巴子,叫她嘴賤!
興許是因為趙紅英不在的緣故,袁弟來沒了往日的怯弱,不單人過來了,還特地湊到喜寶跟前,多看了她幾眼。
張秀禾以為她是特地來看喜寶的,雖然心下多少有些不樂意,卻也不會明著拒絕,畢竟人家才是親媽。所以,她就順勢將喜寶送了過去:“給,你抱吧。”
袁弟來接過喜寶,身上明顯一僵。她娘家倒是有倆弟弟,可她是姐妹裏最小的,頂多在旁搭把手,並不曾親自帶過孩子。偏偏她之前幾乎沒帶過喜寶,冷不丁的懷裏被塞了一團軟乎乎的肉團子,登時手腳無比僵硬,完全不知道該咋辦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