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凱複被調去了京城,隨後立刻就迎來了一場大地震。
不出楚昊的預料,戶部是侍郎被敲掉了,田凱複幾乎剛到京城就上了任。因為之前是犯官,他又是資曆不足的新人,各種事情多到焦頭爛額不算,還老是被人下絆子。
田凱學和田凱誠兩個被他按了個書吏的名頭,帶在身邊長見識/打雜。他又找了些原本在各種生意上工作的賬房。身為阮氏商業帝國的奠基人之一,找別的人不行,找幾個算賬的還能難得倒他?
等到其他人迴過神來的時候,才發現原本應該寸步難行的新任侍郎田凱複,早就已經把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治理得猶如鐵板一塊。他們這時候還想伸手,根本連一條縫都沒有!
而且……下絆子什麽的,難道隻有他們會,田凱複就不會?
身為平西王世子的伴讀,在所受到的教育中,下絆子什麽的簡直就是基礎課程。在田凱複把自己的事情理清楚之後,之前給他下絆子的,有一個算一個。不給他們點顏色看看,還當他好欺負!
他還有個宗師男票呢!
拿到家書的田凱誠,臉色一片青白。有這麽當爹的嗎?有這麽坑兒子的嗎?
田凱學看堂兄弟不說話,看神色也不是什麽好事,意圖默默繞開,卻被田凱誠一把抓住:“爹讓哥相親。”信上寫了密密麻麻的一大堆,但中心思想就是田老爹要過來操辦長子的婚事。
田凱誠立刻撇清關係:“那是你哥和你爹,跟我沒關係!”他是腦子抽抽了才會摻和田凱複的事情。要他說,怪不得當初爺爺定下的繼承人是大堂哥不是大伯呢!就他大伯這腦子,別說是頂門立戶,就是守成也手夠嗆。
他不好當著人兒子的麵去說人家的爹,隻能說:“你說爺爺是怎麽迴事?大堂哥不就是喜歡男人麽?看看世子殿下那般尊貴的身份,一樣喜歡男人,照樣還是當著世子。要是咱們家讓大堂哥當家主……”大堂哥現在還不到三十,就已經是戶部侍郎,假以時日,更上一層樓是妥妥的;無論將來是留在京城,還是迴到西京,田家必然不會是現在這樣的格局。
雖說他們這一輩再沒有一個像大堂哥一樣那麽出息的,可這還不是有下一輩麽?看看他兒子和田凱學的兒子,現在得到的資源是他們在家根本就想象不到的。
田凱學搖了搖頭:“大哥才不會當家主。他現在事情已經夠多了,咱們能給他分擔掉一點是一點……”免得大哥有空就考校他們的功課,那標準高得根本就完不成,非得挨上一頓打才罷休。跟在大哥身邊一年多,他的功課漲沒漲進自己還摸不著頭腦,但是抗揍和逃命的本事練出了不少。
“你在這兒瞎操心個什麽?把信交給大堂哥不就行了。”田凱誠覺得等大伯來了京城,他倒是可以稍微鬆快鬆快。來京城也有一兩個月了,他還沒帶老婆兒子出去逛逛,連金裳河邊上都沒去過。
田凱學一想也是。老爹和大哥的事情,他根本就沒摻和的餘地。
田凱複看到信之後,隻是挑了挑眉:“知道了。你讓弟媳準備一下爹的起居。”這次他接任了戶部侍郎之後,倒是給賜了一座官邸,並不算大,不過老爹來了之後,也能有地方住。
田凱學想退出去,看了看埋頭計數的大哥,忍不住又問了一句:“大哥,你不生氣?”他大哥都是有大嫂的人了,他爹這樣眼瘸,會不會被大嫂套麻袋?
“嗯?我為什麽要生氣?”田凱複頭也不抬,嘴角倒是彎了彎,“正好爹來了,估計娘也會一起過來,到時候把我和你大嫂的婚事給辦了。”這段時間雖然忙,但是婚禮該準備的東西,他也已經準備齊全,這次正好把該辦的都辦了。
自從發現自己不用在田家這個小山頭當下任大當家之後,田凱複就覺得整個人都輕鬆了。也不是說脫離家族甩手不幹,他現在這樣培養兩個兄弟和子侄,做到自己能夠做到的,輕鬆愉快,還能鍛煉身體/揍人。
田凱學愣在門口,還不知道怎麽說話,就聽他大哥接著吩咐道:“對了,你去一趟睢南書齋,看看我讓他們做的新紙怎麽樣了。要是還拿不到樣品,你就催一催,我等著用來寫請帖。再順便去一趟春鹿巷的老秦家,看看喜服和繡品都準備得怎麽樣了。”
田凱學:睢南書齋在城東,春鹿巷在城西,哪裏順路了?!
阮白還不知道他先生準備脫單蓋戳,還在整理著給他的禮物。
“田家的兩兄弟那兩家子,現在都和老田住一起,多少也得準備一些。對了,順便送個廚子過去,蔣三的蜜汁肉脯做得不錯。”
“嗯。他歲數也到了。”楚昊提醒,“榷場的新管事是老田的學生,算起來也是你的師弟,別忘了也給準備一份。”
“他倒是沒忘。老田眼光不錯,是個幹實事的。”阮白早就給準備好了給他的禮單,全都是些實用的東西。馬上就要換季了,順陽現在雖然什麽都不缺,但到底也不是什麽物資充沛的地方。一樣是新官上任,阮白在京城那才叫什麽都不缺;而榷場新上任的這位高大人,寒門出身,到任就帶了老娘老婆和一雙兒女。哪怕田凱複走之前,幾乎把能留下的東西都留下了,到底還是需要添置很多東西。去年一場雪災,等今年秋收過後,房子也要……
“阿清還在忙著造樓房?”不得不說,越澤王現在財大氣粗,自己地盤又小,在家族裏就是個小透明,現在簡直就是順陽第一土豪。現在越澤地區已經出現了幾個頗有點現代化風格的社區,各種規劃特別整齊,還實現了冬季集中供暖。
楚昊聽他這麽一問,呆愣了一下:“大概是吧?”庶務的事情他以前還能關照一眼,最近卻是全都丟開了手。
阮白一看他這樣子,就忍不住笑了一下:“要不我還是去隔壁吧?我在這兒總吵到你。”
“別!”楚昊趕緊阻止,辦公之餘一抬頭就能看到他家二狗,還能隨時親親摸摸抱抱,什麽樣的休息都比不上,“你在這兒,我有什麽問題就直接問你了,不然我還得找人問,多麻煩。”冠冕堂皇的理由說完,他立刻就發問,“之前遷去嶺南的匈人,現在怎麽樣了?”
“安置得不錯。氣候方麵有些不適應,語言也在慢慢學。不過匈人都有一把子好力氣,手上的牛羊馬匹換了錢之後,生活的錢還是足夠的。而且咱們的醫療條件比草原好上太多,吃的東西也豐富,和當地人相處的也還可以。”不能說一點衝突都沒有,民族習慣之類的差異完全無法避免,但是嶺南那地方本來就有山族,雙方相處得不錯,和匈人又沒有什麽仇恨。匈人初來乍到,忙著新奇和適應還來不及。
“我這邊第二波匈人也快了,還是遷去嶺南?”嶺南現在就是個大工地,修路造碼頭,人手極度短缺。
之前的雪災,匈人也是受災嚴重。順陽這邊開春的時候戒備森嚴探馬不絕,就為了防止打仗。
結果不出所料,匈人們果然來了。但是他們不是來打仗的,而是請求“兄弟”幫助的。
要不是之前已經有了內附的先例,守城的官兵差點破口大罵:誰特麽跟你們是兄弟!
匈人們很自來熟:大家不都是一個老祖宗傳下來的嘛?烏黎先祖在上,咱們都是一家人!
然後經過了一番談判,匈人們就被接進了榷場。那兒劃出了一片地方,把他們安置/看管起來,然後教授周話。學的好的先遷徙安排,學的差的留校察看……
“少少的遷一點過去當障眼法吧?一個地方匈人太多了不是好事。我偷偷送點人去南海。”南海是嶺南以南,他們自家建造碼頭的地方。那裏的人手才真叫缺。
“行,我把人分一分,剩下的寫個折子遞上去,讓他們自己分。”大周這些年就沒什麽真正風調雨順過的時候,人口是個大問題。大量遷徙匈人肯定不行,但是少少的遷上十幾二十個人,完全沒問題。
來內附的全都是些小部落,能有個兩三百人頂了天了。他們根本就不擔心沒處安排。
在他們把大量的匈人往東南方向遷徙的時候,東部地區也有大量的老百姓在往西部遷徙。
這些人大部分是手工業者、賬房、掌櫃、做小買賣的貨郎、一部分落魄書生、各種匠人等等,可以說遍及各行各業。他們也不是有組織的,而是……
“我家大郎在西京安頓下來了,咱們一家就跟著搬過去。”
“在下一個屢試不第的書生,承蒙學校看得起,聘了當先生,去給人啟蒙。”
“聽說順陽有開給匠人的學校,還是王爺辦的,咱得去長長見識。”
各種各樣的理由匯集在一起,東部地區在迴過神來的時候,突然發現少了很多人!
皇上頭疼得很,剛把刺頭拍下去幾個,自己到底也傷了點皮肉;這會兒還沒緩過來呢,怎麽又弄出這種事?
“父皇,要不兒臣再去一趟順陽?”他看過小皇叔給寫的信了,好像又多了很多好玩的東西。他要帶著鬆鬆和苗苗一起去,順便看看沒良心的雪雪。
不出楚昊的預料,戶部是侍郎被敲掉了,田凱複幾乎剛到京城就上了任。因為之前是犯官,他又是資曆不足的新人,各種事情多到焦頭爛額不算,還老是被人下絆子。
田凱學和田凱誠兩個被他按了個書吏的名頭,帶在身邊長見識/打雜。他又找了些原本在各種生意上工作的賬房。身為阮氏商業帝國的奠基人之一,找別的人不行,找幾個算賬的還能難得倒他?
等到其他人迴過神來的時候,才發現原本應該寸步難行的新任侍郎田凱複,早就已經把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治理得猶如鐵板一塊。他們這時候還想伸手,根本連一條縫都沒有!
而且……下絆子什麽的,難道隻有他們會,田凱複就不會?
身為平西王世子的伴讀,在所受到的教育中,下絆子什麽的簡直就是基礎課程。在田凱複把自己的事情理清楚之後,之前給他下絆子的,有一個算一個。不給他們點顏色看看,還當他好欺負!
他還有個宗師男票呢!
拿到家書的田凱誠,臉色一片青白。有這麽當爹的嗎?有這麽坑兒子的嗎?
田凱學看堂兄弟不說話,看神色也不是什麽好事,意圖默默繞開,卻被田凱誠一把抓住:“爹讓哥相親。”信上寫了密密麻麻的一大堆,但中心思想就是田老爹要過來操辦長子的婚事。
田凱誠立刻撇清關係:“那是你哥和你爹,跟我沒關係!”他是腦子抽抽了才會摻和田凱複的事情。要他說,怪不得當初爺爺定下的繼承人是大堂哥不是大伯呢!就他大伯這腦子,別說是頂門立戶,就是守成也手夠嗆。
他不好當著人兒子的麵去說人家的爹,隻能說:“你說爺爺是怎麽迴事?大堂哥不就是喜歡男人麽?看看世子殿下那般尊貴的身份,一樣喜歡男人,照樣還是當著世子。要是咱們家讓大堂哥當家主……”大堂哥現在還不到三十,就已經是戶部侍郎,假以時日,更上一層樓是妥妥的;無論將來是留在京城,還是迴到西京,田家必然不會是現在這樣的格局。
雖說他們這一輩再沒有一個像大堂哥一樣那麽出息的,可這還不是有下一輩麽?看看他兒子和田凱學的兒子,現在得到的資源是他們在家根本就想象不到的。
田凱學搖了搖頭:“大哥才不會當家主。他現在事情已經夠多了,咱們能給他分擔掉一點是一點……”免得大哥有空就考校他們的功課,那標準高得根本就完不成,非得挨上一頓打才罷休。跟在大哥身邊一年多,他的功課漲沒漲進自己還摸不著頭腦,但是抗揍和逃命的本事練出了不少。
“你在這兒瞎操心個什麽?把信交給大堂哥不就行了。”田凱誠覺得等大伯來了京城,他倒是可以稍微鬆快鬆快。來京城也有一兩個月了,他還沒帶老婆兒子出去逛逛,連金裳河邊上都沒去過。
田凱學一想也是。老爹和大哥的事情,他根本就沒摻和的餘地。
田凱複看到信之後,隻是挑了挑眉:“知道了。你讓弟媳準備一下爹的起居。”這次他接任了戶部侍郎之後,倒是給賜了一座官邸,並不算大,不過老爹來了之後,也能有地方住。
田凱學想退出去,看了看埋頭計數的大哥,忍不住又問了一句:“大哥,你不生氣?”他大哥都是有大嫂的人了,他爹這樣眼瘸,會不會被大嫂套麻袋?
“嗯?我為什麽要生氣?”田凱複頭也不抬,嘴角倒是彎了彎,“正好爹來了,估計娘也會一起過來,到時候把我和你大嫂的婚事給辦了。”這段時間雖然忙,但是婚禮該準備的東西,他也已經準備齊全,這次正好把該辦的都辦了。
自從發現自己不用在田家這個小山頭當下任大當家之後,田凱複就覺得整個人都輕鬆了。也不是說脫離家族甩手不幹,他現在這樣培養兩個兄弟和子侄,做到自己能夠做到的,輕鬆愉快,還能鍛煉身體/揍人。
田凱學愣在門口,還不知道怎麽說話,就聽他大哥接著吩咐道:“對了,你去一趟睢南書齋,看看我讓他們做的新紙怎麽樣了。要是還拿不到樣品,你就催一催,我等著用來寫請帖。再順便去一趟春鹿巷的老秦家,看看喜服和繡品都準備得怎麽樣了。”
田凱學:睢南書齋在城東,春鹿巷在城西,哪裏順路了?!
阮白還不知道他先生準備脫單蓋戳,還在整理著給他的禮物。
“田家的兩兄弟那兩家子,現在都和老田住一起,多少也得準備一些。對了,順便送個廚子過去,蔣三的蜜汁肉脯做得不錯。”
“嗯。他歲數也到了。”楚昊提醒,“榷場的新管事是老田的學生,算起來也是你的師弟,別忘了也給準備一份。”
“他倒是沒忘。老田眼光不錯,是個幹實事的。”阮白早就給準備好了給他的禮單,全都是些實用的東西。馬上就要換季了,順陽現在雖然什麽都不缺,但到底也不是什麽物資充沛的地方。一樣是新官上任,阮白在京城那才叫什麽都不缺;而榷場新上任的這位高大人,寒門出身,到任就帶了老娘老婆和一雙兒女。哪怕田凱複走之前,幾乎把能留下的東西都留下了,到底還是需要添置很多東西。去年一場雪災,等今年秋收過後,房子也要……
“阿清還在忙著造樓房?”不得不說,越澤王現在財大氣粗,自己地盤又小,在家族裏就是個小透明,現在簡直就是順陽第一土豪。現在越澤地區已經出現了幾個頗有點現代化風格的社區,各種規劃特別整齊,還實現了冬季集中供暖。
楚昊聽他這麽一問,呆愣了一下:“大概是吧?”庶務的事情他以前還能關照一眼,最近卻是全都丟開了手。
阮白一看他這樣子,就忍不住笑了一下:“要不我還是去隔壁吧?我在這兒總吵到你。”
“別!”楚昊趕緊阻止,辦公之餘一抬頭就能看到他家二狗,還能隨時親親摸摸抱抱,什麽樣的休息都比不上,“你在這兒,我有什麽問題就直接問你了,不然我還得找人問,多麻煩。”冠冕堂皇的理由說完,他立刻就發問,“之前遷去嶺南的匈人,現在怎麽樣了?”
“安置得不錯。氣候方麵有些不適應,語言也在慢慢學。不過匈人都有一把子好力氣,手上的牛羊馬匹換了錢之後,生活的錢還是足夠的。而且咱們的醫療條件比草原好上太多,吃的東西也豐富,和當地人相處的也還可以。”不能說一點衝突都沒有,民族習慣之類的差異完全無法避免,但是嶺南那地方本來就有山族,雙方相處得不錯,和匈人又沒有什麽仇恨。匈人初來乍到,忙著新奇和適應還來不及。
“我這邊第二波匈人也快了,還是遷去嶺南?”嶺南現在就是個大工地,修路造碼頭,人手極度短缺。
之前的雪災,匈人也是受災嚴重。順陽這邊開春的時候戒備森嚴探馬不絕,就為了防止打仗。
結果不出所料,匈人們果然來了。但是他們不是來打仗的,而是請求“兄弟”幫助的。
要不是之前已經有了內附的先例,守城的官兵差點破口大罵:誰特麽跟你們是兄弟!
匈人們很自來熟:大家不都是一個老祖宗傳下來的嘛?烏黎先祖在上,咱們都是一家人!
然後經過了一番談判,匈人們就被接進了榷場。那兒劃出了一片地方,把他們安置/看管起來,然後教授周話。學的好的先遷徙安排,學的差的留校察看……
“少少的遷一點過去當障眼法吧?一個地方匈人太多了不是好事。我偷偷送點人去南海。”南海是嶺南以南,他們自家建造碼頭的地方。那裏的人手才真叫缺。
“行,我把人分一分,剩下的寫個折子遞上去,讓他們自己分。”大周這些年就沒什麽真正風調雨順過的時候,人口是個大問題。大量遷徙匈人肯定不行,但是少少的遷上十幾二十個人,完全沒問題。
來內附的全都是些小部落,能有個兩三百人頂了天了。他們根本就不擔心沒處安排。
在他們把大量的匈人往東南方向遷徙的時候,東部地區也有大量的老百姓在往西部遷徙。
這些人大部分是手工業者、賬房、掌櫃、做小買賣的貨郎、一部分落魄書生、各種匠人等等,可以說遍及各行各業。他們也不是有組織的,而是……
“我家大郎在西京安頓下來了,咱們一家就跟著搬過去。”
“在下一個屢試不第的書生,承蒙學校看得起,聘了當先生,去給人啟蒙。”
“聽說順陽有開給匠人的學校,還是王爺辦的,咱得去長長見識。”
各種各樣的理由匯集在一起,東部地區在迴過神來的時候,突然發現少了很多人!
皇上頭疼得很,剛把刺頭拍下去幾個,自己到底也傷了點皮肉;這會兒還沒緩過來呢,怎麽又弄出這種事?
“父皇,要不兒臣再去一趟順陽?”他看過小皇叔給寫的信了,好像又多了很多好玩的東西。他要帶著鬆鬆和苗苗一起去,順便看看沒良心的雪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