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縣令的信寫得不長, 區區數百字, 言簡意賅:他以十幾年的養育之恩要求孫天佑, 如果他出了什麽意外,希望孫天佑能夠保護金氏和楊天嬌。``
孫天佑滿麵陰狠之色,昔日總帶著幾分笑的眼眸黑沉如水, “讓我保護大太太?哈!”
李綺節輕聲道:“你不想答應的話,我替你寫迴信。”
孫天佑雙手握拳, 冷笑一聲。
他對生父楊縣令的感情很複雜,小的時候, 是孺慕居多。那時候每當金氏欺辱他,過後楊縣令總會偷偷補償他, 有時候是一樣新鮮玩具, 有時候是一盤糕點果子, 有時候是一把精巧彈弓。
他覺得父親還是心疼自己的, 都是因為金氏太可惡, 父親才不能明目張膽地疼愛他。
那時候的他多傻啊,竟然天真地相信父親的教導, 妄圖通過乖巧順服打動嫡母金氏。
直到那年酷暑, 金氏和楊天嬌在花園裏乘涼, 他在岸邊剝蓮子, 十指鑽心一樣疼,卻不能停下——金氏要求他每天剝幾千隻蓮蓬,做不到的話,就罰他餓肚子。他不想和嫡母撕破臉皮, 每天乖乖完成金氏吩咐的任務,即使連成人都不可能順利完成那些要求。
母女倆在廊簷底下,吃西瓜和涼粉凍解暑,旁邊有丫頭打扇。
他席地而坐,又熱又累,滿頭大汗,嗓子幹得冒煙,雙手因為過度勞累呈現出一種詭異的扭曲姿勢,沒法伸直。每掰開一個蓮蓬,他的指尖像被幾十根針同時紮進血肉裏一樣疼。
他在心裏默念楊縣令的名字,隻要阿爺迴家,他就能吃上飯了。
忽然聽到楊天嬌喊他的聲音。
她看中一朵並蒂粉白荷花,讓他下水去摘。
岸邊砌有假山,池□□,下人為他找來一隻木盆,讓他坐在木盆裏,劃到池塘中心去摘蓮花。
他卷起褲腿,小心翼翼跨上木盆,劃出幾丈遠時,一隻長竹竿從岸邊伸出來,故意打翻木盆。
那是孫天佑第一次近距離感受死亡的滋味。
他不會鳧水,在水中撲騰幾下,很快沉入池底。慌亂中他發現水底並非幽黑一片,日光從水麵照下來,依稀能看清水下茂盛的水草,漂浮的水藻,脊背銀黑的遊魚。
沒人下水救他,他拚命掙紮,不知不覺漂向更深更黑暗的水底,生死一線間,他清晰聽到金氏和楊天嬌的笑聲。
後來不知是他運氣好,還是金氏運氣差,他抓著一把邊緣鋒利的枯萎莖稈,糊裏糊塗間調轉方向,漂迴淺水岸邊。
大難不死,他第一次真正認識到,金氏是真的想除掉他。
第二天楊縣令休沐在家,他頭一迴在阿爺跟前掉眼淚。
楊縣令當時是怎麽做的呢?
他不敢吱聲,還安慰孫天佑,金氏和楊天嬌隻是鬧著玩的,並非真想淹死他。
如果當時他真的死了,楊縣令大概也不會怎麽樣吧?一副薄棺,草草葬了他,然後繼續縱容金氏。
多年之後再迴想當年情景,孫天佑仍舊記得水底朦朧的光線,那麽溫柔,那麽美麗,卻差點成為他的葬身之所。
那時候有多害怕,多絕望,後來就有多憤恨,多失望。
自那以後,他再不把自己的所有希望寄托在楊縣令身上,不管楊縣令私底下對他多慈愛,多忍讓,他全然看不上。
他開始獨來獨往,開始利用楊縣令的愧疚之心,開始為離開楊家積攢銀錢。金氏再欺負他,他絕不忍讓,當麵和金氏吵得麵紅耳赤,讓金氏的嚴苛之名傳遍整座瑤江縣。
“差點死掉的人是我,不是他們。誰都沒資格要求我寬容。”
孫天佑的聲音悶悶的,“三娘,我這輩子都不會原諒金氏和楊天嬌。”
心口仿若壓了千斤重,李綺節眼角泛潮,心裏也酸酸的,伸手把孫天佑按進懷裏,柔聲道:“你不用原諒他們。”
楊縣令很聰明,他沒有以情動人,沒有苦苦哀求,他用生養孫天佑十幾年為砝碼,要求孫天佑迴報養育之恩。
孫天佑不怕楊縣令上門求情,但他不想欠楊縣令。
李綺節湊上前,細細吻孫天佑溢滿痛苦的酒窩,“有朝一日楊縣令真的落難,讓我出麵去對付金氏和楊天嬌,你什麽都不用做,誰也別想拿大道理壓你。”
吻落在臉上,帶著不可言說的溫柔和情意。
這份沉甸甸的包容,像水波一樣輕輕蕩漾開來,溫柔而又霸道,把沉浸在鬱悶中的孫天佑從灰蒙蒙的記憶中喚迴現實。
他摟緊李綺節,更加熱情地迴吻,舌尖絞住她的,緊緊纏繞在一起。
他用靈活的唇舌咬開衣帶,衣衫一件件褪下,將落不落,堆積在臂彎處。
李綺節身上隻剩下一件輕紗裏衫,被孫天佑合衣抱在懷裏,雙頰潮/紅,滿頭是汗,長發濕濕貼在鬢邊,簪環一件接一件跌落在羅漢床上,叮當作響。耳畔的花鳥紋葫蘆墜子隨著她的動作劇烈搖曳,在夜色中發出奪目的熠熠光芒。
滾燙的肌膚和溫涼的肌膚貼合,腿挨著腿,額頭抵著額頭,摟抱勾連,無比契合。
枕頭薄被卷落在地,盛果子的闊口瓷罐在地上骨碌碌轉了個圈兒。
他低笑一聲,沒有褪下最後一層衣衫,灼灼的目光貪婪地盯著她玲瓏有致的曲線,雙手滑進光滑的香雲紗內,隔著透明的紗衣,溫柔撫摸,薄繭擦過皮膚,引得臉泛桃花的李綺節一陣陣顫栗。
她覺得自己就像一朵在風雨中吐蕊的小花,顫顫巍巍,搖搖擺擺,渾身像著火一般透著嫣紅色澤。
又像一汪平靜無波的幽泓,忽然漣漪翻騰,波瀾乍起,被他攪成一池沸湧的春水。
腰酸腿軟,手腳無力,隻能依附在他身上,任他擺布,實在受不住時,扭著身子往後躲閃,“輕、輕點。”
還沒退開,又被一雙強健的臂膀緊緊扣住。
屋裏沒點燈,刻花竹簾緊緊匝匝圍著,掩住房內細細密密的喘息聲。
寶珠捧著兩杯濃茶走到門前,聽到衣裙摩擦的沙沙聲響和壓抑的呻、吟聲,頓時羞得滿麵通紅,摟緊茶盤,轉身跑遠,路上不忘叮囑其他丫頭,誰都不許靠近院子。
第二天醒來時,入眼是明亮的日光,金鉤耀目,床帳半卷。帳頂滿繡富貴萬年團花紋,怒放的芙蓉、淺淡的桂花和富麗的萬年青交纏擁簇,一團熱鬧。
一人倚在床欄前,蔥白褐圓領窄袖潞綢袍衫,網巾束發,劍眉軒昂,斜斜掃向鬢邊,狐狸眼沉靜幽黑,眼圈微青,下頜處有些許淡淡痕跡,像雪後的蘆葦蕩。
李綺節伸手去摸,啞聲道:“是不是該刮胡子了?”
時下男子以髯須為美,偏生李綺節不愛那一款,嫌胡茬紮人,硬逼著孫天佑每天刮胡子。昨天旅途疲憊,沒顧上督促他,不過一夜而已,他頰邊已冒出星星點點胡茬。
孫天佑放下賬本,輕輕撫摸她鮮豔豐軟的唇:“今天要出門,迴來再刮。”
她咳嗽一聲,覺得嗓子有點緊:“要去哪兒?”
孫天佑扶她坐起,在她背後墊上兩枚軟枕,將溫在熱水裏的茶杯端到她嘴邊,“先喝兩口,潤潤嗓子。”
茶水溫度適宜,沁人心脾,她匆匆咽下。
“去楊家。”
她喝茶的動作一頓,霍然抬起頭。
杏眼圓瞪,眼神清澈,像一隻在山間長大的小獸,天真而懵懂,警醒又純真。
這雙眼眸專注地看著他,現在是,以後也是。
孫天佑兩指微彎,在她鼻尖輕輕刮兩下:“娘子日理萬機,楊家的事哪至於勞煩娘子出馬,為夫自有成算。”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他豈會怕楊家?
就是楊縣令,也不能命令他做什麽。
生養之恩?
他會一次性還幹淨的。
李綺節沒有問孫天佑準備怎麽應付楊縣令的囑托,用過早飯,送他出門,看那褐中沁著一抹淡綠的袍角拂過夾道旁的杜鵑花叢。
樹上的李花開得正豔,微風吹過,花瓣紛紛揚揚飄灑下來,如落雪一般。他飛快從花雪中走過,背影清瘦,但脊背挺直,一往無前。
才剛住下,孫天佑又頻繁往返於武昌府和瑤江縣,李大伯等人心中不免疑惑,不過因為周桃姑屢動胎氣的緣故,眾人的注意力全集中在她的肚子上,沒有多問。
周桃姑生了個兒子。
如果是別人家的主婦,再嫁後能為夫家添丁,不說欣喜若狂,也該高興才是,周桃姑卻是懊惱多過於歡喜——她多麽希望自己生的是女伢子,男伢子固然好,但誰曉得他長大後會不會和大郎爭家業呢?
李大姐和李二姐已經被李綺節派人接到武昌府來,看出母親心事沉沉,李二姐背著人勸慰母親:“道喜的人上門,娘卻擺著一張苦瓜臉,別人會怎麽想?”
周桃姑長歎一口氣。
李二姐接著勸道:“娘有什麽好擔心的?已經分過家了,誰也礙不著誰,等胖胖長大,大哥早就成家立業、兒女成群,犯不著和胖胖為難,再說還有三娘和阿爺呢,三娘少不了您的,也少不了胖胖的,連我們兩個便宜姐姐她都能時時幫襯,何況胖胖呢?他可是三娘的親弟弟。”
周桃姑身體壯健,生下的小娃娃胖乎乎的,有八斤重,李家人給他起了個小名,叫胖胖。大名暫時沒取,等三歲後再定名字。
周桃姑一巴掌拍在自己腿上,臉上的憂愁之色淡去幾分:“是我想岔了,三娘是胖胖的姐姐,隻要三娘肯照拂胖胖一二,胖胖一輩子的吃喝拉撒都不用愁啦!”
她在胖胖軟嘟嘟的臉上使勁攥了一把,“心肝寶貝,等你長大了,一定要小心討好你的三姐姐,你三姐姐不曉得攢了多少好東西,她手上隨便漏一點,夠你使上好幾年的。”
周桃姑說風就是雨,等胖胖滿月之後,天天抱著他到李綺節院子裏看花,想趁著一家人住在一起的時候,讓姐弟倆多親近親近。
李綺節沒有拒絕周桃姑的熱情,李乙做了多年鰥夫,晚年有老妻幼子陪伴在身邊,日子過得和美充實,她和李子恆才能安心把阿爺留在鄉下老宅,不用周桃姑刻意討好,她也願意真心愛護和自己同為李姓的胖弟弟。
楊縣令的政治嗅覺異常靈敏,在他向孫天佑托孤後不久,府城內的喪鍾再次響起,朱高熾沒來得及把都城遷迴他魂牽夢繞的南京城,便猝死於欽安殿內。
朱高熾死得太突然,天下百姓剛剛送走一位帝王,喪期剛過,又迎來另一輪政權更迭。
連早有謀反之心的趙王和漢王都來不及反應,在兩位王爺猶豫該趁機起事、好渾水摸魚,還是掩藏實力、靜待時機的當口,皇太子朱瞻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從南京趕迴北京,收攏皇權,安撫權貴,順利登基。
遷都的計劃被擱置,南方土產貨物的價格開始迴跌。
端陽過後,一艘旗幟飛揚、威風凜凜的大船停靠在武昌府漢口鎮外,船上之人鵝帽錦衣,身著飛魚服,腰佩繡春刀,正是赫赫有名,掌管直駕侍衛、巡查緝捕,上可抓捕皇親國戚,下可私審地方官員,讓文武百官畏懼至極、聞之色變的錦衣衛親至。
駕帖發下,包括知府、典史、經曆、司獄、縣丞、主簿在內的數十名官吏鋃鐺入獄。三天後,這艘讓武昌府一應大小官差聞風喪膽的樓船沒有多做停留,繼續順江而下,沿路抓捕名單上的官員。
直到樓船遠去,李家相公入主縣衙,錦衣衛那一連串雷厲風行、迅疾如電的緝捕行動才在民間流傳開來。
被抓的小吏中,楊縣令平時的名聲不錯,不少人私底下覺得他是冤枉的,但沒人敢當眾為他喊冤。
事實上,縣裏人根本不明白官老爺們為什麽會被抓,不過既然勞動到錦衣衛親自來拿人,那牽涉的勢力肯定不小。
一向喜歡打聽□□、善於逢迎的政客們都噤若寒蟬,試問滿朝文武,誰敢明目張膽和錦衣衛對著幹?
除非是老壽星上吊——活得不耐煩了。
連身為皇室血親的楚王都不敢觸怒錦衣衛,更別提沒有任何依仗的平頭老百姓,沒人願意拿自己的身家性命開玩笑。
所以即使楊縣令罪名模糊,暫時沒有性命之憂,和楊家來往密切的姻親故交還是果斷和他們劃清界限。訂下的親事立刻廢除,已經成親的接迴外嫁女兒,關係親近的旁支收拾細軟悄悄跑路,丫頭仆從坑蒙各房主婦,攜款逃走,掌櫃、夥計陽奉陰違,趁機偷瞞財物……
偌大一個楊家,頃刻間敗了個徹徹底底。
昔日風光熱鬧、庭院深深的楊府,霎時淒風冷雨,頹唐破敗。
孫天佑縱馬馳過楊府門前的長街時,楊表叔帶著高大姐、楊天保和孟春芳倉惶逃出大門。
有人趁亂在府內燃起大火,火勢兇猛,燒得半邊宅院籠罩在紅豔的火苗和嗆人的黑煙中。
楊家人無力撲滅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隻能倉促收拾金銀財寶,退出大宅。
高大姐麵容扭曲,瘋狂尖叫:“是李家,是李家人!我早知道他們不安好心!”
她撲在孟春芳身上,長指甲差點戳進後者的眼睛裏:“你這個蠢貨!不守婦道,和李家那些賊人有說有笑,比親姐妹還親香,是不是你,是不是你把他們放進門的!”
孟春芳一手抱著楊福舟,一手親親牽著楊福生,高大姐撲向她時,她下意識把兩個孩子緊緊護在懷裏。
孩子們安然無恙,她卻狼狽不堪,衣襟、頭發被高大姐抓得一團亂,簪環掉落一地,連耳墜子都不知道掉到哪裏去了。
站在街角看熱鬧的人趁人不備,偷偷撿起地上摔碎的簪子發釵,一溜跑遠。
楊天保又氣又急,板著臉斥道:“娘,李家那些人和七娘沒關係,你怎麽能拿七娘撒氣呢?成何體統!”
他氣急敗壞,不住跺腳,連頭上的儒生帽都歪了,但卻始終不敢伸手去攔高大姐。
孟春芳把兩個孩子推到素清身後,抹抹散亂的發鬢,淡淡道:“天保,家裏亂糟糟的,嚇著大郎和二郎怎麽辦?我先帶兩個孩子迴娘家去,等你找到落腳的地方,再來接我們。”
說罷,不等高大姐發怒,轉身即走。
高大姐從癲狂中冷靜下來,怔愣半天,忽然大哭起來,泣道:“七娘,你不能帶走我的孫子!”
楊表叔狠狠瞪高大姐一眼,“你還想怎麽樣?媳婦都被你打跑了!”
孫天佑圍觀完一場鬧劇,一夾馬腹,驅馬上前,和孟春芳打聲招唿,將她們母子幾人送迴葫蘆巷。
楊家遭此大難,楊天保以後還能不能讀書進舉成了未知數,孟娘子哭得死去活來,連向來不關心俗務的孟舉人也跟著歎氣。
孟十二任性驕縱,脾氣雖壞,但對兩個外甥楊福生和楊福舟卻很關心,痛快把自己的房間讓出來,讓丫頭把外甥抱到他的架子床上去困覺。
孫天佑沒心情和孟舉人、孟娘子寒暄,把人送到門前,輕輕一勒韁繩,掉轉馬頭,默默離開。
幾天前他已經把金氏和楊天嬌送到庵堂裏躲藏起來,之後她們母女能不能躲過搜查,躲過搜查之後又以什麽為生,都和他沒有關係。
李大伯和李乙已經好幾年沒和嫡支來往過。
沒想到再次聽到嫡支的消息時,李家大郎君已然搖身一變,成為接替楊縣令的父母官。
李大伯和李乙麵麵相覷,他們攀親的時候,可沒想過李家嫡支有這麽大的能耐。
李綺節皺眉道:“依我看,這次楊縣令被抓,可能是他們告發的。”
幾年前李家嫡支就在打楊家的主意,還曾想借著李綺節的名頭去楊家鬧事,被李綺節和孫天佑攔下,之後楊縣令對李家嫡支心生警惕,多加打壓,逼得李家嫡支不得不遷往長沙府。
消停了幾年,他們還是卷土重來了。
李子恆摸摸腦袋,茫然道:“那咱們還要不要和他們走動?”
李大伯和李乙對望一眼,不約而同搖搖頭。
李綺節肅然道:“禮還是要送的,但別的就罷了,反正他們從來沒把咱們當做正經親戚。”
老百姓有老百姓的活法,不論楊家還是李家嫡支,都隻能交好,但不能深交。
今天倒下的是楊家,誰曉得李家嫡支又能風光幾年呢?
周氏心有餘悸道:“還好縣裏人不曉得咱們家和嫡支那邊連過宗,不然該戳官人和二叔的脊梁骨了。”
楊天保和李綺節退親的事處理得很低調,外人看來,楊、李兩家依然是祖輩姻親,如果別人知道告發楊縣令的李大官人和李家很可能是同一個祖宗,肯定要指著李大伯的鼻子罵他冷血無恥。
李大伯覺得自己很無辜:“好好的,誰曉得他們那些讀書人在搞什麽名堂?”
到底是多年親戚,而且楊縣令還是孫天佑的親生父親,李大伯和李乙為楊縣令痛心不已。
李綺節安慰心有愧疚的長輩:“楊縣令當年身不由己,卷入朝堂爭鬥當中,遲早會遭人清算,就算沒人告發,楊縣令也躲不過這一遭。”
楊縣令沒有做過什麽傷天害理的惡事,但他能夠坐穩縣令之位,得益於他的幾位同窗暗中籌謀,而他的同窗,正是漢王派係中一位吏部尚書的重要僚屬,有這層關係在,早從朱高熾登基的第一天開始,楊縣令就做好被剝奪官職的準備。
朱高熾仁愛,沒有對兩個兄弟動手,等年輕氣盛的朱瞻基繼位,楊縣令明白,這一迴無論如何都躲不過去了。
朱瞻基不準備放過兩位叔父,現在趙王和漢王還在觀望,他已經搶先一步,開始清理兩位叔父的親信僚屬。
武昌府大大小小的官員也牽涉其中,他們對漢王的謀反計劃一無所知,事實上許多人壓根沒見過漢王或是那位吏部尚書,不過這並不重要,新帝即位,需要殺雞儆猴,多扯出幾個小蝦小米,正好空出給新帝信任的新貴們空出位置。
至於漢王和趙王,不過是籠中之鳥,現在看著還如日中天,其實蹦躂不了多久。
李大伯和李乙隻知道楊縣令是掌管一方的青天大老爺,楊家幾輩子才飛出這麽一隻金鳳凰,哪想到在那些京師來的錦衣衛們眼中,楊縣令竟然隻是一個不入流的芝麻小吏,他們甚至不屑前去抓捕,讓差役代勞,自己隻負責一路開道,威懾各方勢力。
自此以後,李大伯和李乙都歇了和世家大族連宗的想頭。
小老百姓,還是腳踏實地過日子吧!
然而他們不去找李家嫡支,李家嫡支卻自己找上門來了。
孫天佑滿麵陰狠之色,昔日總帶著幾分笑的眼眸黑沉如水, “讓我保護大太太?哈!”
李綺節輕聲道:“你不想答應的話,我替你寫迴信。”
孫天佑雙手握拳, 冷笑一聲。
他對生父楊縣令的感情很複雜,小的時候, 是孺慕居多。那時候每當金氏欺辱他,過後楊縣令總會偷偷補償他, 有時候是一樣新鮮玩具, 有時候是一盤糕點果子, 有時候是一把精巧彈弓。
他覺得父親還是心疼自己的, 都是因為金氏太可惡, 父親才不能明目張膽地疼愛他。
那時候的他多傻啊,竟然天真地相信父親的教導, 妄圖通過乖巧順服打動嫡母金氏。
直到那年酷暑, 金氏和楊天嬌在花園裏乘涼, 他在岸邊剝蓮子, 十指鑽心一樣疼,卻不能停下——金氏要求他每天剝幾千隻蓮蓬,做不到的話,就罰他餓肚子。他不想和嫡母撕破臉皮, 每天乖乖完成金氏吩咐的任務,即使連成人都不可能順利完成那些要求。
母女倆在廊簷底下,吃西瓜和涼粉凍解暑,旁邊有丫頭打扇。
他席地而坐,又熱又累,滿頭大汗,嗓子幹得冒煙,雙手因為過度勞累呈現出一種詭異的扭曲姿勢,沒法伸直。每掰開一個蓮蓬,他的指尖像被幾十根針同時紮進血肉裏一樣疼。
他在心裏默念楊縣令的名字,隻要阿爺迴家,他就能吃上飯了。
忽然聽到楊天嬌喊他的聲音。
她看中一朵並蒂粉白荷花,讓他下水去摘。
岸邊砌有假山,池□□,下人為他找來一隻木盆,讓他坐在木盆裏,劃到池塘中心去摘蓮花。
他卷起褲腿,小心翼翼跨上木盆,劃出幾丈遠時,一隻長竹竿從岸邊伸出來,故意打翻木盆。
那是孫天佑第一次近距離感受死亡的滋味。
他不會鳧水,在水中撲騰幾下,很快沉入池底。慌亂中他發現水底並非幽黑一片,日光從水麵照下來,依稀能看清水下茂盛的水草,漂浮的水藻,脊背銀黑的遊魚。
沒人下水救他,他拚命掙紮,不知不覺漂向更深更黑暗的水底,生死一線間,他清晰聽到金氏和楊天嬌的笑聲。
後來不知是他運氣好,還是金氏運氣差,他抓著一把邊緣鋒利的枯萎莖稈,糊裏糊塗間調轉方向,漂迴淺水岸邊。
大難不死,他第一次真正認識到,金氏是真的想除掉他。
第二天楊縣令休沐在家,他頭一迴在阿爺跟前掉眼淚。
楊縣令當時是怎麽做的呢?
他不敢吱聲,還安慰孫天佑,金氏和楊天嬌隻是鬧著玩的,並非真想淹死他。
如果當時他真的死了,楊縣令大概也不會怎麽樣吧?一副薄棺,草草葬了他,然後繼續縱容金氏。
多年之後再迴想當年情景,孫天佑仍舊記得水底朦朧的光線,那麽溫柔,那麽美麗,卻差點成為他的葬身之所。
那時候有多害怕,多絕望,後來就有多憤恨,多失望。
自那以後,他再不把自己的所有希望寄托在楊縣令身上,不管楊縣令私底下對他多慈愛,多忍讓,他全然看不上。
他開始獨來獨往,開始利用楊縣令的愧疚之心,開始為離開楊家積攢銀錢。金氏再欺負他,他絕不忍讓,當麵和金氏吵得麵紅耳赤,讓金氏的嚴苛之名傳遍整座瑤江縣。
“差點死掉的人是我,不是他們。誰都沒資格要求我寬容。”
孫天佑的聲音悶悶的,“三娘,我這輩子都不會原諒金氏和楊天嬌。”
心口仿若壓了千斤重,李綺節眼角泛潮,心裏也酸酸的,伸手把孫天佑按進懷裏,柔聲道:“你不用原諒他們。”
楊縣令很聰明,他沒有以情動人,沒有苦苦哀求,他用生養孫天佑十幾年為砝碼,要求孫天佑迴報養育之恩。
孫天佑不怕楊縣令上門求情,但他不想欠楊縣令。
李綺節湊上前,細細吻孫天佑溢滿痛苦的酒窩,“有朝一日楊縣令真的落難,讓我出麵去對付金氏和楊天嬌,你什麽都不用做,誰也別想拿大道理壓你。”
吻落在臉上,帶著不可言說的溫柔和情意。
這份沉甸甸的包容,像水波一樣輕輕蕩漾開來,溫柔而又霸道,把沉浸在鬱悶中的孫天佑從灰蒙蒙的記憶中喚迴現實。
他摟緊李綺節,更加熱情地迴吻,舌尖絞住她的,緊緊纏繞在一起。
他用靈活的唇舌咬開衣帶,衣衫一件件褪下,將落不落,堆積在臂彎處。
李綺節身上隻剩下一件輕紗裏衫,被孫天佑合衣抱在懷裏,雙頰潮/紅,滿頭是汗,長發濕濕貼在鬢邊,簪環一件接一件跌落在羅漢床上,叮當作響。耳畔的花鳥紋葫蘆墜子隨著她的動作劇烈搖曳,在夜色中發出奪目的熠熠光芒。
滾燙的肌膚和溫涼的肌膚貼合,腿挨著腿,額頭抵著額頭,摟抱勾連,無比契合。
枕頭薄被卷落在地,盛果子的闊口瓷罐在地上骨碌碌轉了個圈兒。
他低笑一聲,沒有褪下最後一層衣衫,灼灼的目光貪婪地盯著她玲瓏有致的曲線,雙手滑進光滑的香雲紗內,隔著透明的紗衣,溫柔撫摸,薄繭擦過皮膚,引得臉泛桃花的李綺節一陣陣顫栗。
她覺得自己就像一朵在風雨中吐蕊的小花,顫顫巍巍,搖搖擺擺,渾身像著火一般透著嫣紅色澤。
又像一汪平靜無波的幽泓,忽然漣漪翻騰,波瀾乍起,被他攪成一池沸湧的春水。
腰酸腿軟,手腳無力,隻能依附在他身上,任他擺布,實在受不住時,扭著身子往後躲閃,“輕、輕點。”
還沒退開,又被一雙強健的臂膀緊緊扣住。
屋裏沒點燈,刻花竹簾緊緊匝匝圍著,掩住房內細細密密的喘息聲。
寶珠捧著兩杯濃茶走到門前,聽到衣裙摩擦的沙沙聲響和壓抑的呻、吟聲,頓時羞得滿麵通紅,摟緊茶盤,轉身跑遠,路上不忘叮囑其他丫頭,誰都不許靠近院子。
第二天醒來時,入眼是明亮的日光,金鉤耀目,床帳半卷。帳頂滿繡富貴萬年團花紋,怒放的芙蓉、淺淡的桂花和富麗的萬年青交纏擁簇,一團熱鬧。
一人倚在床欄前,蔥白褐圓領窄袖潞綢袍衫,網巾束發,劍眉軒昂,斜斜掃向鬢邊,狐狸眼沉靜幽黑,眼圈微青,下頜處有些許淡淡痕跡,像雪後的蘆葦蕩。
李綺節伸手去摸,啞聲道:“是不是該刮胡子了?”
時下男子以髯須為美,偏生李綺節不愛那一款,嫌胡茬紮人,硬逼著孫天佑每天刮胡子。昨天旅途疲憊,沒顧上督促他,不過一夜而已,他頰邊已冒出星星點點胡茬。
孫天佑放下賬本,輕輕撫摸她鮮豔豐軟的唇:“今天要出門,迴來再刮。”
她咳嗽一聲,覺得嗓子有點緊:“要去哪兒?”
孫天佑扶她坐起,在她背後墊上兩枚軟枕,將溫在熱水裏的茶杯端到她嘴邊,“先喝兩口,潤潤嗓子。”
茶水溫度適宜,沁人心脾,她匆匆咽下。
“去楊家。”
她喝茶的動作一頓,霍然抬起頭。
杏眼圓瞪,眼神清澈,像一隻在山間長大的小獸,天真而懵懂,警醒又純真。
這雙眼眸專注地看著他,現在是,以後也是。
孫天佑兩指微彎,在她鼻尖輕輕刮兩下:“娘子日理萬機,楊家的事哪至於勞煩娘子出馬,為夫自有成算。”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他豈會怕楊家?
就是楊縣令,也不能命令他做什麽。
生養之恩?
他會一次性還幹淨的。
李綺節沒有問孫天佑準備怎麽應付楊縣令的囑托,用過早飯,送他出門,看那褐中沁著一抹淡綠的袍角拂過夾道旁的杜鵑花叢。
樹上的李花開得正豔,微風吹過,花瓣紛紛揚揚飄灑下來,如落雪一般。他飛快從花雪中走過,背影清瘦,但脊背挺直,一往無前。
才剛住下,孫天佑又頻繁往返於武昌府和瑤江縣,李大伯等人心中不免疑惑,不過因為周桃姑屢動胎氣的緣故,眾人的注意力全集中在她的肚子上,沒有多問。
周桃姑生了個兒子。
如果是別人家的主婦,再嫁後能為夫家添丁,不說欣喜若狂,也該高興才是,周桃姑卻是懊惱多過於歡喜——她多麽希望自己生的是女伢子,男伢子固然好,但誰曉得他長大後會不會和大郎爭家業呢?
李大姐和李二姐已經被李綺節派人接到武昌府來,看出母親心事沉沉,李二姐背著人勸慰母親:“道喜的人上門,娘卻擺著一張苦瓜臉,別人會怎麽想?”
周桃姑長歎一口氣。
李二姐接著勸道:“娘有什麽好擔心的?已經分過家了,誰也礙不著誰,等胖胖長大,大哥早就成家立業、兒女成群,犯不著和胖胖為難,再說還有三娘和阿爺呢,三娘少不了您的,也少不了胖胖的,連我們兩個便宜姐姐她都能時時幫襯,何況胖胖呢?他可是三娘的親弟弟。”
周桃姑身體壯健,生下的小娃娃胖乎乎的,有八斤重,李家人給他起了個小名,叫胖胖。大名暫時沒取,等三歲後再定名字。
周桃姑一巴掌拍在自己腿上,臉上的憂愁之色淡去幾分:“是我想岔了,三娘是胖胖的姐姐,隻要三娘肯照拂胖胖一二,胖胖一輩子的吃喝拉撒都不用愁啦!”
她在胖胖軟嘟嘟的臉上使勁攥了一把,“心肝寶貝,等你長大了,一定要小心討好你的三姐姐,你三姐姐不曉得攢了多少好東西,她手上隨便漏一點,夠你使上好幾年的。”
周桃姑說風就是雨,等胖胖滿月之後,天天抱著他到李綺節院子裏看花,想趁著一家人住在一起的時候,讓姐弟倆多親近親近。
李綺節沒有拒絕周桃姑的熱情,李乙做了多年鰥夫,晚年有老妻幼子陪伴在身邊,日子過得和美充實,她和李子恆才能安心把阿爺留在鄉下老宅,不用周桃姑刻意討好,她也願意真心愛護和自己同為李姓的胖弟弟。
楊縣令的政治嗅覺異常靈敏,在他向孫天佑托孤後不久,府城內的喪鍾再次響起,朱高熾沒來得及把都城遷迴他魂牽夢繞的南京城,便猝死於欽安殿內。
朱高熾死得太突然,天下百姓剛剛送走一位帝王,喪期剛過,又迎來另一輪政權更迭。
連早有謀反之心的趙王和漢王都來不及反應,在兩位王爺猶豫該趁機起事、好渾水摸魚,還是掩藏實力、靜待時機的當口,皇太子朱瞻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從南京趕迴北京,收攏皇權,安撫權貴,順利登基。
遷都的計劃被擱置,南方土產貨物的價格開始迴跌。
端陽過後,一艘旗幟飛揚、威風凜凜的大船停靠在武昌府漢口鎮外,船上之人鵝帽錦衣,身著飛魚服,腰佩繡春刀,正是赫赫有名,掌管直駕侍衛、巡查緝捕,上可抓捕皇親國戚,下可私審地方官員,讓文武百官畏懼至極、聞之色變的錦衣衛親至。
駕帖發下,包括知府、典史、經曆、司獄、縣丞、主簿在內的數十名官吏鋃鐺入獄。三天後,這艘讓武昌府一應大小官差聞風喪膽的樓船沒有多做停留,繼續順江而下,沿路抓捕名單上的官員。
直到樓船遠去,李家相公入主縣衙,錦衣衛那一連串雷厲風行、迅疾如電的緝捕行動才在民間流傳開來。
被抓的小吏中,楊縣令平時的名聲不錯,不少人私底下覺得他是冤枉的,但沒人敢當眾為他喊冤。
事實上,縣裏人根本不明白官老爺們為什麽會被抓,不過既然勞動到錦衣衛親自來拿人,那牽涉的勢力肯定不小。
一向喜歡打聽□□、善於逢迎的政客們都噤若寒蟬,試問滿朝文武,誰敢明目張膽和錦衣衛對著幹?
除非是老壽星上吊——活得不耐煩了。
連身為皇室血親的楚王都不敢觸怒錦衣衛,更別提沒有任何依仗的平頭老百姓,沒人願意拿自己的身家性命開玩笑。
所以即使楊縣令罪名模糊,暫時沒有性命之憂,和楊家來往密切的姻親故交還是果斷和他們劃清界限。訂下的親事立刻廢除,已經成親的接迴外嫁女兒,關係親近的旁支收拾細軟悄悄跑路,丫頭仆從坑蒙各房主婦,攜款逃走,掌櫃、夥計陽奉陰違,趁機偷瞞財物……
偌大一個楊家,頃刻間敗了個徹徹底底。
昔日風光熱鬧、庭院深深的楊府,霎時淒風冷雨,頹唐破敗。
孫天佑縱馬馳過楊府門前的長街時,楊表叔帶著高大姐、楊天保和孟春芳倉惶逃出大門。
有人趁亂在府內燃起大火,火勢兇猛,燒得半邊宅院籠罩在紅豔的火苗和嗆人的黑煙中。
楊家人無力撲滅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隻能倉促收拾金銀財寶,退出大宅。
高大姐麵容扭曲,瘋狂尖叫:“是李家,是李家人!我早知道他們不安好心!”
她撲在孟春芳身上,長指甲差點戳進後者的眼睛裏:“你這個蠢貨!不守婦道,和李家那些賊人有說有笑,比親姐妹還親香,是不是你,是不是你把他們放進門的!”
孟春芳一手抱著楊福舟,一手親親牽著楊福生,高大姐撲向她時,她下意識把兩個孩子緊緊護在懷裏。
孩子們安然無恙,她卻狼狽不堪,衣襟、頭發被高大姐抓得一團亂,簪環掉落一地,連耳墜子都不知道掉到哪裏去了。
站在街角看熱鬧的人趁人不備,偷偷撿起地上摔碎的簪子發釵,一溜跑遠。
楊天保又氣又急,板著臉斥道:“娘,李家那些人和七娘沒關係,你怎麽能拿七娘撒氣呢?成何體統!”
他氣急敗壞,不住跺腳,連頭上的儒生帽都歪了,但卻始終不敢伸手去攔高大姐。
孟春芳把兩個孩子推到素清身後,抹抹散亂的發鬢,淡淡道:“天保,家裏亂糟糟的,嚇著大郎和二郎怎麽辦?我先帶兩個孩子迴娘家去,等你找到落腳的地方,再來接我們。”
說罷,不等高大姐發怒,轉身即走。
高大姐從癲狂中冷靜下來,怔愣半天,忽然大哭起來,泣道:“七娘,你不能帶走我的孫子!”
楊表叔狠狠瞪高大姐一眼,“你還想怎麽樣?媳婦都被你打跑了!”
孫天佑圍觀完一場鬧劇,一夾馬腹,驅馬上前,和孟春芳打聲招唿,將她們母子幾人送迴葫蘆巷。
楊家遭此大難,楊天保以後還能不能讀書進舉成了未知數,孟娘子哭得死去活來,連向來不關心俗務的孟舉人也跟著歎氣。
孟十二任性驕縱,脾氣雖壞,但對兩個外甥楊福生和楊福舟卻很關心,痛快把自己的房間讓出來,讓丫頭把外甥抱到他的架子床上去困覺。
孫天佑沒心情和孟舉人、孟娘子寒暄,把人送到門前,輕輕一勒韁繩,掉轉馬頭,默默離開。
幾天前他已經把金氏和楊天嬌送到庵堂裏躲藏起來,之後她們母女能不能躲過搜查,躲過搜查之後又以什麽為生,都和他沒有關係。
李大伯和李乙已經好幾年沒和嫡支來往過。
沒想到再次聽到嫡支的消息時,李家大郎君已然搖身一變,成為接替楊縣令的父母官。
李大伯和李乙麵麵相覷,他們攀親的時候,可沒想過李家嫡支有這麽大的能耐。
李綺節皺眉道:“依我看,這次楊縣令被抓,可能是他們告發的。”
幾年前李家嫡支就在打楊家的主意,還曾想借著李綺節的名頭去楊家鬧事,被李綺節和孫天佑攔下,之後楊縣令對李家嫡支心生警惕,多加打壓,逼得李家嫡支不得不遷往長沙府。
消停了幾年,他們還是卷土重來了。
李子恆摸摸腦袋,茫然道:“那咱們還要不要和他們走動?”
李大伯和李乙對望一眼,不約而同搖搖頭。
李綺節肅然道:“禮還是要送的,但別的就罷了,反正他們從來沒把咱們當做正經親戚。”
老百姓有老百姓的活法,不論楊家還是李家嫡支,都隻能交好,但不能深交。
今天倒下的是楊家,誰曉得李家嫡支又能風光幾年呢?
周氏心有餘悸道:“還好縣裏人不曉得咱們家和嫡支那邊連過宗,不然該戳官人和二叔的脊梁骨了。”
楊天保和李綺節退親的事處理得很低調,外人看來,楊、李兩家依然是祖輩姻親,如果別人知道告發楊縣令的李大官人和李家很可能是同一個祖宗,肯定要指著李大伯的鼻子罵他冷血無恥。
李大伯覺得自己很無辜:“好好的,誰曉得他們那些讀書人在搞什麽名堂?”
到底是多年親戚,而且楊縣令還是孫天佑的親生父親,李大伯和李乙為楊縣令痛心不已。
李綺節安慰心有愧疚的長輩:“楊縣令當年身不由己,卷入朝堂爭鬥當中,遲早會遭人清算,就算沒人告發,楊縣令也躲不過這一遭。”
楊縣令沒有做過什麽傷天害理的惡事,但他能夠坐穩縣令之位,得益於他的幾位同窗暗中籌謀,而他的同窗,正是漢王派係中一位吏部尚書的重要僚屬,有這層關係在,早從朱高熾登基的第一天開始,楊縣令就做好被剝奪官職的準備。
朱高熾仁愛,沒有對兩個兄弟動手,等年輕氣盛的朱瞻基繼位,楊縣令明白,這一迴無論如何都躲不過去了。
朱瞻基不準備放過兩位叔父,現在趙王和漢王還在觀望,他已經搶先一步,開始清理兩位叔父的親信僚屬。
武昌府大大小小的官員也牽涉其中,他們對漢王的謀反計劃一無所知,事實上許多人壓根沒見過漢王或是那位吏部尚書,不過這並不重要,新帝即位,需要殺雞儆猴,多扯出幾個小蝦小米,正好空出給新帝信任的新貴們空出位置。
至於漢王和趙王,不過是籠中之鳥,現在看著還如日中天,其實蹦躂不了多久。
李大伯和李乙隻知道楊縣令是掌管一方的青天大老爺,楊家幾輩子才飛出這麽一隻金鳳凰,哪想到在那些京師來的錦衣衛們眼中,楊縣令竟然隻是一個不入流的芝麻小吏,他們甚至不屑前去抓捕,讓差役代勞,自己隻負責一路開道,威懾各方勢力。
自此以後,李大伯和李乙都歇了和世家大族連宗的想頭。
小老百姓,還是腳踏實地過日子吧!
然而他們不去找李家嫡支,李家嫡支卻自己找上門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