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個月雨水連綿, 水位暴漲,焦月之後雨水明顯減少,進入下旬,接連幾日都是大晴天。李大伯和周氏翻開曆書研究了一陣, 決定趁著好日頭曝衣、曬書。


    衣裳一箱箱抬到院子裏晾曬,架子、樹枝上掛得滿滿的,花紅柳綠, 姹紫嫣紅,一院子樟腦陳味,空氣中粉塵浮動。


    曬書就更簡單了,李大伯附庸風雅,平時隻看筆記小說, 正經的經文書籍基本沒翻開過, 買迴來是什麽樣, 拿出來還是什麽樣。書匣子一隻隻搬到外院打開來曬, 等傍晚再一本本收進匣子裏,不認字的丫頭也能按著筆畫數排好順序。


    李綺節特意叮囑寶珠,不許丫頭們翻動李南宣的書本和筆墨文具。


    寶珠道:“我曉得呢,讀書人講究,不愛讓別人碰他們的東西, 三少爺的書案是鬆柏收拾的。“


    鬆柏是周氏為李南宣添置的書童, 他的丫頭叫結香,周氏就給他的書童取了個名字叫鬆柏。


    下人們私底下說:“鬆柏長壽,三少爺早慧單薄, 不是福壽之相,太太這是盼三少爺能夠像鬆柏一樣健壯。“


    鬆柏人如其名,生得高高壯壯的,拳頭一捏,比蒲扇還大,不像個書童,更像個跟著少爺公子逞兇鬥惡的打手。難得他老實忠厚,跟著李南宣進進出出,手腳利落,做事周到,短短半個月,把李南宣的大丫頭結香都給比下去了。


    李綺節抬頭,透過交叉的樹枝,看到幾縷明晃晃的日光,“三哥的衣箱交給結香,書箱讓鬆柏照管。要是落雨的話,先收書,再收衣裳。“


    連曬幾天,秋、冬兩季的大衣裳全曝曬了一遍。丫頭們整理箱籠時,發現幾件蕉葛衣裳讓蟲蛀了,報到周氏跟前,周氏連道可惜,請來縣裏的裁縫,為家裏人量體裁衣,預備做新衣。舊衣交給家裏的婆子縫補,留著平時家常穿。其實縣裏有迴收舊衣的布店,男女老少的舊衣裳都收,甚至連貼身穿戴過的小衣、鞋襪、帽巾也要。舊衣賣到店裏,也能換一筆錢鈔,周氏舍不得,寧願把舊衣縫縫補補接著穿,等到實在破得不能穿了,還能做成被罩、桌布。


    裁縫和李家相熟,知道李大伯、周氏等人的尺寸,平時家裏裁剪衣裳,隻需要把尺頭送到他家就行。這迴周氏特地把他請到家裏,主要是為李昭節和李九冬量尺寸,兩人正是竄個子的年紀,幾個月不見就變了個樣兒,衣裳年年都要做新的。另外就是給李南宣量身,雖說他還在孝中,但既成了李家人,李大伯和周氏怎麽著也得給他添上四季新衣,心裏才舒坦。


    外邊是裁縫忙活,裏邊女眷的尺寸是裁縫娘子量的。周氏想起孫天佑送到李家的幾匹雲錦,請裁縫娘子幫著出主意,雲錦價高,家裏幾個婆子不敢動手剪裁,怕糟蹋了好尺頭。


    裁縫娘子摸了摸雲錦,笑道:“尺頭是好尺頭,禮衣的料子也沒這麽好的,做衣裳倒是可惜了,府上結親的是哪戶人家,好大的手筆!三小姐一看便是個有福的,日後隻怕福氣更大呢!“


    說的是討好的話,但意思卻很明白,像李家這樣的人家,平時來往的都是普通老百姓,雲錦對他們來說沒什麽用處,禮衣袍服她們不能穿,裁成家常衣裳穿不出去,而且也太可惜。不像大戶人家的小姐,什麽時候該穿什麽衣裳都是定例,雲錦、蜀錦、宮綢,一樣不能少,出一趟門見客,要換三四套衣服。


    裁縫娘子也是深知李大伯和周氏平素節儉,知道他們不是爭榮誇耀之人,才敢暗暗相勸。


    周氏聽懂裁縫娘子的暗示,歎了口氣。


    曹氏抿嘴笑道:“太太不必發愁,現在做不了衣裳,誰知以後不能裁?不如全給三小姐陪嫁過去,留著以後給姑爺、小公子裁方巾、禮衣。“


    方巾、禮衣不是人人能穿戴的,曹氏的話,暗指以後孫天佑必有出息,就算他不能光宗耀祖,還有以後的兒子嘛,反正家裏不缺錢鈔,李綺節又是個有成算的,遲早能供出一個官老爺。


    周氏轉憂為喜,同時暗道自己竟然著相了,李家從沒想過要和官宦人家結親,大腳的官太太會被其他官太太嘲笑,三娘嫁過去肯定要受氣。他們家隻求姑爺知根知底、人品靠得住、模樣不差,能踏踏實實過日子,便沒其他奢望了,誰管他能不能做官?


    楊縣令是個官老爺,縣令夫人穿金戴銀,吃喝不愁,可瞧瞧這些年楊家傳出的風聲,她哪一天享過清福?


    想到這,周氏又暗自慶幸,還好孫天佑改了姓氏,脫離楊家,不然單單一個金氏壓在頭頂,他們家絕不會同意這樁婚事。


    不過縱然改了姓,孫天佑始終是楊縣令的親子,萬一他也是個風流種子,以後到處沾花惹草,豈不是誤了三娘?


    周氏的臉色一時陰,一時晴,一時惱怒,一時擔憂,短短幾瞬間,變了又變,嚇得裁縫娘子和曹氏麵麵相覷,不敢說話。


    夜裏周氏和李大伯訴委屈:“我曉得九郎心誠,可人人都說有其父必有其子,誰知他以後會不會犯和楊縣令一樣的毛病?“


    李大伯搖著蒲扇,哈哈大笑,“九郎不是那樣的人。他身邊連個親近的丫頭都沒有,正經著呢!而且他親口跟我和二弟保證過,將來絕不會納妾。“


    周氏觸動心事,怔了半晌,咬著唇兒不說話。


    李大伯輕歎一口氣,手中的蒲扇換了個方向,給周氏送去幾絲涼風,“我曉得你的心事,你放心,九郎不是哄人玩的,二弟收著他親筆寫的誓書,不然二弟當初怎麽會鬆口?“


    蚊子在咫尺之間的帳外嗡鳴,明明蚊帳掩得嚴嚴實實的,周氏還是覺得仿佛被叮了一口,胳膊有些發癢,伸手去抓,不小心抓到李大伯裸/露的手臂,曾經肌肉飽滿,能一手扛一麻袋稻穀,如今也隻剩一把枯瘦老骨。他們夫妻二人相濡以沫幾十年,酸甜苦辣都嚐盡了,膝下總算有了一子二女,也不枉夫妻一場。


    李大伯繼續搖著蒲扇,胳膊攬住周氏,把人往懷裏摟了一下,柔聲道:“以後的事誰也說不準,三娘心裏明白著呢,與其擔心這擔心那,還不如先把眼前顧好,我看他們情投意合,以後肯定過得和和美美,你別多想了,早點睡吧。“


    悶熱得厲害,兩人摟在一起睡,像貼著暖爐,更是難熬,可周氏還是靠在李大伯懷裏,閉上眼睛,漸漸沉入夢鄉:兒孫自有兒孫福,他們能做的,就是好生看顧兒女們,讓他們能走得平一些、穩一些,不被彎路迷花眼睛。說到底,日子總得他們自己去過,誰也不能代替誰。


    裁縫家幾個繡娘連夜趕製,衣裳很快裁好了,送到李家,除了襖裙衫袍


    以外,剩下的布料尺頭也沒浪費,做成鞋麵、襪子、方巾、包頭,還有一盒各式各樣的堆紗花。


    李綺節領著寶珠,把衣裳送到各人房裏。


    到正院時,周氏正和幾個小丫頭在小間裏熨衣服,銅熨鬥燒得滾燙,周氏怕燙壞納繡衣襟,動作小心翼翼的,“挑幾個包頭給十八娘送去,她受不得風。“


    李綺節依言挑出幾個顏色老成、花色簡單的包頭,想著丫頭說張氏這幾天能起身了,正好可以順道過去探望,讓寶珠裝了一簍子鮮桃,出了李家門,往張家小院走去。


    後院原有小門相接,為了避嫌,小門被封住了,即使李南宣搬到李家,小門也沒重開。出入小院,必須從前門走。


    走到前院時,聽得一陣笑鬧聲,丫頭們提著籃子,拿著小銀剪,圍在葡萄架下,搶著摘葡萄。


    葡萄還沒熟透,不過家裏女眷們都愛吃微帶酸味的葡萄,熟爛了的反而沒人喜歡,這時節正是吃葡萄的好時候。


    丫頭拎起一串葡萄,在牆角的大水缸裏舀一瓢清水,淅淅瀝瀝潑在葡萄串上,衝幹淨,送到李綺節跟前。


    寶珠揪下幾顆水靈靈的葡萄粒,“三娘嚐嚐好吃不好吃。“


    李綺節吃了兩顆,酸中帶甜,澀味很淡,家裏的葡萄苗是特意從北邊菜戶家買的,結出的葡萄比本地的葡萄厚實飽滿,味道也滑潤甘甜些。


    她隨手翻出一張丁香色繪山梅喜鵲的生羅軟帕,包起兩串葡萄,雙手捧著:“正好給十八姨送些去。“


    小院裏冷冷清清,牆角的樟樹底下支著藥爐,丫頭結香蹲在藥爐前扇風,天氣熱,她一直在不停擦汗。


    屋子裏有窸窸窣窣的說話聲,張氏從不見外人,今天周氏沒來看她,裏頭的人隻可能是李南宣。


    李綺節怕打擾母子倆說體己話,腳步放慢了些,“結香,十八姨好些了麽?“


    結香放下蒲扇,起身迎上前,“多謝三小姐惦記,前些天換了副藥方子,吃著還好,夜裏睡得安穩些,不像之前那樣,一到半夜就咳嗽。“


    屋裏說話的一聲微微一滯,繼而是衣袍劃過椅凳的簌簌聲,李南宣迎麵走出來,“三娘來了。“


    因是家中,他頭上隻籠著粽絲網巾,著一件素麵盤領窄袖玉色秋羅單袍,緩步走到李綺節跟前,眼眸低垂,視線落在她手裏捧著的葡萄上。


    “三哥。“


    李綺節把葡萄往前一遞,笑道:“這是家裏種的葡萄,我嚐過了,甜絲絲的,不酸。“


    微風拂過,吹動樟樹枝葉,颯颯作響,恍若落雨繽紛。李南宣沒說話,接過葡萄,嘴角輕輕皺起一個細微的笑。


    結香跑進屋篩茶,張氏過的是居士生活,家裏沒有好茶葉,她幹脆盛了幾盞解暑的鹵梅水。端著托盤走到廳堂,卻見張氏倚在門沿邊,雙眼定定地盯著門外,臉色恍惚,已是癡了。


    她順著張氏的視線看去,李南宣和李綺節對麵站著。少爺英姿蘊藉,俊朗如雲端皎月,三小姐語笑嫣然,顧盼間光采照人,本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偏偏夫人心中執念太盛,生生推卻了一門好姻緣。


    她歎了口氣,那個清高薄涼的李家,根本不把少爺當人看,在家區區幾個月,除了鄙視辱罵,少爺什麽都沒撈著。離他們家遠遠的,少爺才能過得開心快活。為什麽夫人非逼著少爺去謀求功名討好那個李家,認祖歸宗有那麽重要麽?


    想起官人臨死前的悲憤沉鬱,她把差點說出口的責怪之語盡數吞了迴去。官人留給少爺的,隻有“死不瞑目“四個字,夫人在庵堂裏苦熬十幾年,剛剛守得雲開見月明,盼得一家團聚,又親眼看著官人含恨而死,為官人完成夙願,是她這一輩子僅剩的指望。三小姐已經和孫少爺訂親,聽寶珠說孫少爺對三小姐很上心,事已至此,她再替少爺惋惜,能有什麽用?


    還不如好好服侍少爺和夫人,待少爺金榜題名之時,把那些曾經欺負少爺的宗族們狠狠斥罵一頓,讓他們見識一下什麽是伶牙利嘴。


    等李綺節進門時,張氏已經坐迴榻上,淡笑道:“嫂子在忙什麽呢?“


    “伯娘在整理秋日要穿的衣裳,怕收在箱子裏黴壞了。“


    李綺節讓寶珠取出包好的抹額、包頭,“等下月初,天氣該轉涼了,十八姨不如到我們家轉轉,左右隻幾步路,便宜得很,大夫也說您得多走動走動。“


    “難為嫂子想著我,等我好了,一定去。“


    說了會兒閑話,李綺節告辭離去。


    結香服侍張氏吃完藥,挑了一隻鮮桃,“桃養人,夫人要不要用一個?“


    張氏漱過口,把苦澀的茶水吐進痰盒裏,嘴裏仍是苦澀,“一隻我吃不完,切一半就行,你拿幾個自己吃。三郎呢?給他送幾隻過去。“


    “少爺迴那邊書房去了。“結香切開一半桃子,拿匙子刮下桃肉,盛在粗瓷果碟裏,張氏牙口不好,平時吃水果,果肉都是刮成末吃的,“少爺如今是李家正經少爺,三小姐送來的桃子,哪能少了他的?我昨天才替少爺收拾房子,鮮果點心多著呢!不用特意送過去。“


    是啊,三郎現在是周嫂子家的三少爺,衣裳鞋襪,書本文具,吃的喝的,都有周嫂子想著。她這個體弱多病的生母,和兒子相處的時日還不如丫頭結香,從前她沒盡過撫養的責任,以後也不能幫上什麽忙。李家送來一簍鮮桃,她又巴巴的往三郎房裏送,完全是多此一舉。


    張氏在心裏輕輕歎息一聲,接過結香遞來的匙子,看到李南宣和李綺節站在一處時,心頭陡然浮起的那絲悔意漸漸化作一陣悵惘,慢慢淡去。


    把三郎送到李家,一來能夠迴報周嫂子的恩德,二來給兒子一個幹淨出身,三來兒子能夠恢複本姓,四來他有了立身的根本,以後才能用心讀書,早日實現先夫的遺願。


    如此一舉多得的好事,能夠讓他們母子二人遇見,已經是莫大造化了,哪能再奢求其他。三娘自有她的姻緣歸宿,三郎不能被任何事絆住腳步,他隻能一心一意投身學業,努力完成他亡父的遺誌。


    進入瓜月之後,淅淅瀝瀝落了幾場雨,天氣涼快了些許,蚊蟲仍舊多如繁星,每到傍晚,院子裏便籠上一層淡淡的黑霧,蚊子的嗡鳴聲差點蓋過遠處的蛙鳴蟲噪。


    周氏的娘家侄子周大郎到李家探親,周娘子讓他挑了一擔野金瓜來,給李綺節姐妹幾人吃。野金瓜長在山野裏,滋味不如西瓜甜,瓜皮又厚,勝在瓜肉清香,脾胃寒涼的人也能多吃幾瓣。


    寶珠走到廊沿底下,咋舌道:“滿滿兩籮筐金瓜,老沉著呢,難為表少爺一路挑了來。“


    李綺節領著李昭節、李九冬姐妹倆納涼,廊下鋪設簟席,幾人或坐或臥,昏昏欲睡,丫頭在一旁打扇。


    “大表哥來做什麽?“李綺節推開倚著的竹枕,讓丫頭給她換一個新的來。竹枕靠了半天,熱乎乎黏答答的,得時時用井水擦洗晾幹,兩個輪換著用。至於冰盆什麽的,他們家還真用不起——用得起也舍不得。


    周老爹和周娘子怕給周氏添麻煩,很少主動登門,尤其是這樣的炎夏天,頂著大日頭走山路,半個時辰就能把人曬脫皮。


    寶珠看一眼寶鵲,壓低聲音道:“怕是為報喜來的。“


    周大郎上門,寶鵲不想和他打照麵,早早避到後院來,正為李昭節打扇。聽到寶珠的話,她臉色有點不好看,輕輕扭過頭去,雙手微微發顫。


    寶鵲拒絕周氏後,周氏讓周娘子自己相看,從隔壁村給周大郎挑了一個媳婦,模樣不如寶鵲漂亮,性子也不討巧,不過幹活很利索。彩禮是李大伯和周氏幫著置辦的,小夫妻倆成親大半年了,前幾天傳出喜信,周大郎特意來李家報喜。


    李綺節心中一動,站起身,讓寶珠取來菱花銅鏡和發梳,挽起發髻,換了件蘭花色落花流水紋對襟單衫,找到周氏跟前,周大郎已經被婆子領著洗漱去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朝小官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羅青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羅青梅並收藏明朝小官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