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綺節帶著寶珠、進寶幾人在幾家鋪子各自巡視了一遍, 見快到和李大伯約定好的時間, 買了幾包點心, 往牌坊街走來。
李大伯已經在牌坊街街口的一家茶肆等著了, 正坐在門前最醒目的一張桌前喝茶, 李綺節連忙道:“我在路上耽擱了一會兒,讓大伯久等了。“
李大伯蓋上茶碗:“你難得出一趟門,正該四處走走。“
這話要是讓李乙或是周氏聽見,李大伯肯定要吃掛落。李綺節笑而不語,才一坐下, 幾個穿短衫的茶博士紛擁而至, 搶著為她沏茶。
進寶和招財往她跟前一杵,叉腰橫眉, 把茶博士們擋開。
李大伯哈哈大笑,掏出幾張寶鈔, 茶博士們得了賞錢,各自散去。
吃了兩盞茶,幾人打道迴府,李綺節道:“怎麽不見張家哥哥?“
李大伯道:“先生留他談論功課。“
說著話,忽然嘿嘿一笑, 搓著手掌道:“那徐先生起初還看不上我們送去的禮物,拿喬不肯現身, 等他家老仆把張家小哥寫的字送進書房,徐先生連頭發都沒梳,就著急慌忙跑出來留客。我走的時候, 徐先生還拉著張家小哥的手說話呢!“
李綺節看過小沙彌臨摹的字帖,他生得靈秀,寫的字也頗有風骨,想必是在寺中勤學苦練多年後磨練出來的。張十八娘隻略微認得一些粗淺的字,行李中卻有許多價值不菲的珍籍古畫,想來應該是她從夫家帶出來的。也就是說,小沙彌的父族很可能是書香世家。
徐先生顯然很看重小沙彌,直到宵禁前才放他離開。
徐家的老仆親自把小沙彌送到小巷子裏,對李大伯道:“官人應下李相公了,隻是家裏事多,一時脫不開身,少說要四五日才能南下。“
李大伯樂得合不攏嘴,摸了塊碎銀子塞到老仆手裏,再三道:“不急不急,我們難得來一趟武昌府,正打算四處走走,看看周邊的景致,徐先生慢慢收拾便是。“
老仆見碎銀子少說有三四錢重,堅決不肯收,李大伯無法,隻得讓招財抓了把果子,老仆這迴收了。
李大伯慨歎道:“果然是讀書人家,連下人都比別人家的知禮些。“
徐先生答應到李家坐館,李大伯來武昌府的差事辦完了,開始尋思著逛逛江城。第二日一大早,便催促下人早些預備幹糧食水,要去登黃鶴樓。
小沙彌居喪期間,不便外出遊玩,仍然留在家中讀書。
李大伯留下兩個仆人照看小沙彌,吃過早飯,帶著李綺節出門。
武昌府的道路比瑤江縣寬敞許多,李大伯原本是打算雇轎子的,但武昌府境內湖泊多得數不勝數,走不了一會兒就要坐船,下了船又得爬山,雇轎子太麻煩了,隻好雇牛車。
今天跟著長輩出行,李綺節沒穿男裝,頭挽家常雲髻,著一身出爐銀細絹單衫,海棠紅滿池嬌香雲紗大襟夾襖,葡萄青細褶素羅裙,手中執一根雕花獸頭銅杖——為登山準備的。
李大伯頭戴烏綾**巾,穿一件灰褐色道袍,手中也執一根銅杖。
伯侄倆一個滿麵春風、氣度不凡,一個明眸皓齒,宛如姣花軟玉,一路上說說笑笑,很快到了黃鶴樓所在的蛇山腳下。
李綺節站在渡口,抬頭望去,發現黃鶴樓和她上輩子見過的不一樣,不僅尖頂顏色、飛簷樣式、樓層數目不一樣,連坐落的山頭都變了。
車夫知道李大伯和李綺節是為遊玩而來,一路上揀了些關於黃鶴樓的韻事趣聞,講給二人聽。據他說,黃鶴樓始建於三國時期,因為武昌府地理位置險要,每逢亂世,長江兩岸兵火頻繁,黃鶴樓曾多次焚毀在戰火中,太平年間又再度重建。如此屢建屢廢,屢廢屢建,每一代重建的風格都不一樣。
當然,車夫最後不忘強調,曆朝曆代修建的黃鶴樓中,本朝的黃鶴樓規模最宏大、樓宇殿堂最多。
李大伯想到能夠近距離瞻仰各朝各代的文人騷客在黃鶴樓留下的墨跡,興奮不已——雖然他很可能根本看不懂那些龍飛鳳舞的古詩句。
李綺節看到李大伯神色間壓抑不住的興奮,不由失笑:不論是古人還是今人,都喜歡追求到此一遊,至於遊什麽,怎麽遊,那不重要。
到山腳下時,伯侄倆決定徒步登山。
黃鶴樓是江南三大名樓之一,乃武昌府本地名勝,官府人工開鑿出了一條山路,供遊人出入,層層石階一直通向峰頂。
爬到半路上,幾人累得氣喘籲籲。在路邊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槐樹底下休息了一會兒,飲了隨身帶的淨水,吃過點心,接著往上爬。
李大伯、李綺節和寶珠三人走得慢,雖然累,休息一會兒就好了。而招財和進寶一開始精力無限,搶著說自己能一眨眼攀登到山峰頂。兩人比賽誰先爬到山峰頂,一路蹦蹦跳跳往上走,一步恨不能跨三四個階梯。走了才半刻鍾,很快精疲力盡,手腳發軟,抬一下腳,就哭哭唧唧叫一聲“疼“。
寶珠笑罵道:“看把你們能的!怎麽不幹脆長出翅膀來,飛到山頂上去?“
兩人被寶珠奚落了幾句,哼了幾聲,盡釋前嫌,相互攙扶著往上走。
等幾人終於到黃鶴樓腳下時,還沒來得及喘口氣,就被幾列著罩甲衣的兵丁家仆攔下來了。
原來他們來的不巧,楚王傳下話來,下午要在黃鶴樓內宴飲賓客,家丁們正把在樓裏觀賞的老百姓們往外趕。
李大伯探頭望去,果然看到幾名兵丁正催促一群著直裰、褶子的書生往外走。
李大伯暗罵一聲晦氣,興高采烈爬上山,連門都還沒進呢,就得灰溜溜打道迴府。
幾人沒有多耽擱,仍舊沿著原路下山,他們是尋常老百姓,不敢和楚王家的家丁辯論,沒看到那群清高傲骨的書生不也老老實實下來了麽!
也是李大伯他們今天出門倒黴,才到半山腰間,天邊忽然卷來一陣濃雲,天色霎時陰沉沉的,聽得幾聲悶雷轟響,很快落起雨來。
好在李綺節出門的時候讓寶珠備了幾把油紙傘,他們才沒落到被澆成落湯雞的境地。
到渡口時,雨勢仍然不減,船夫們都避進船艙躲雨,李大伯道:“咱們先去山腳下的農戶家避雨,等雨停了再走。“
農戶家的娘子煮了一鍋濃濃的薑湯給幾人驅寒。趁李大伯和農戶談論天氣和地裏莊稼的長勢的時候,李綺節避進農戶娘子的閨房,脫下被雨水打濕的衣裳,換上一件金茶褐四季鬆鹿紋湖羅長衫,雲髻也打散開,盤了個男式頂髻。
農戶娘子見李綺節進房的時候是個嬌滴滴的小娘子,出來的卻是個麵白如削玉的小公子,撐不住笑了,倒是沒說什麽別的話,隻誇她生得靈醒。
等雨停了,幾人坐船渡江,在對岸山腳下的幾座樓閣和小廟逛了逛。李綺節磨著李大伯去了一趟武昌府最出名的小食街,搜羅了一大包各式點心小食,雖然她不能吃,但可以帶迴去給李乙、李子恆和周氏嚐嚐鮮。
武昌府是南來北往的必經之地,文人遊子、外地客商、赴任官員、科舉考生在江邊渡口匯聚,沿岸的酒館茶肆為招攬生意,供應南方北方各地的美食,種類比瑤江縣豐富多了。
李綺節摩拳擦掌,一路買買買,隻要看到瑤江縣沒有的玩意,就作勢要掏錢,一副不當家不知柴米貴的浪蕩紈絝模樣,總算把因為出行不順而悶悶不樂的李大伯給逗樂了。
等迴小院子時,吃的、喝的、玩的,買了不下幾十樣,寶珠、進寶和招財三人提著、背著、抱著,連李大伯胳膊上也掛了幾隻帶響鈴的燕子風箏。
說話間,已到了租賃的小院前,遠遠的便有兩個穿藍布衣裳的小童迎上前:“李官人迴來啦,我們少爺等候多時了。“
李綺節低下頭,眼皮一跳。
李大伯一臉茫然,“喔,是哪位?“
“世伯。“
一個穿鸚哥色圓領夾紗袍的少年跨出小院,走過來攙扶李大伯,“我才到武昌府,聽說您在這,趕著過來向您問個好。“
眼睛往旁邊一掃,向李綺節遞了個賊溜溜的眼風。
李綺節麵無表情,假裝沒看見。
李大伯愣了一下,眼神和聲音裏都帶了幾分詫異,“九郎?你怎麽在這?“
楊天佑笑答道:“侄兒來武昌府料理幾件事情,剛剛從渡口過來。“
李綺節眉頭一皺,那幾個小童跟著她起碼有三四天了,楊天佑真的是今天才到武昌府的?抬眼往楊天佑臉上一掃,看他神色疲累,眼圈發青,確實不像是扯謊,隻得暫時把疑問吞進肚子裏。
仆人來迴李大伯,早上他們前腳剛出門,徐先生後腳命老仆請小沙彌去家中論詩。楊天佑上門的時候,家中無人,他說要等李大伯迴家,守了大約有兩個時辰,泡茶的水已經換了好幾遍。
李綺節覷眼看向楊天佑腳下,鞋底幹燥,那他應該是落雨前到找到李家的,難為他一個人枯坐兩個時辰,喝茶都該喝飽了。
楊天佑和李大伯說著話,眼角餘光注意到李綺節的眼神,不動聲色地朝她擠擠眼睛。
李綺節移開目光。
寒暄畢,進了院門,彼此見過禮,李綺節徑自迴房。
李綺節離開的時候,楊天佑後退兩步,眉眼低垂,規矩禮節一絲不錯,但李大伯發現他嘴角噙笑,神情有些異樣。
想到楊天佑看到男裝示人的李綺節時,不僅一點都不吃驚,還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可見他曾見過李綺節男裝打扮,而且應當不止一兩次。
李大伯心頭一跳。
他按下疑問,把風箏擱到一邊,留楊天佑在前堂閑話。
丫頭捧來茶果點心,李大伯吃著一碗清茶,問楊天佑何時登的船,到武昌府來住幾天,瑤江縣那頭是晴天還是落雨天,一應瑣碎小事,問了又問,兜兜轉轉,說了足足一刻鍾。
楊天佑旅途勞累,雙眼布滿血絲,才下船,就到李家來探望,連飯也沒顧得上吃,被李大伯纏著說了半天家長裏短,也不嫌煩躁,耐著性子,一一答了李大伯的問話。
楊天佑的態度越恭敬,李大伯的心越沉。
等到丫頭來報說飯菜預備好了,李大伯暗暗歎了口氣,引著楊天佑入席吃飯。
他們兩人在外邊用飯,李綺節的飯菜是送到房裏的。武昌府人愛吃鹹口、辣口,她腸胃不舒服,吃不慣外邊的飯菜,廚娘單單給她燉了一鍋鯽魚豆腐湯,泡飯吃正好。
寶珠陪著李綺節匆匆扒了幾口飯,跑到廳堂隔壁,探頭探腦,張望一陣,迴房給李綺節報信:“大爺讓人上了一盅酒!“
李綺節喔了一聲,他們的酒是從瑤江縣帶過來的,李家釀的酒,度數低,喝起來甜滋滋的,女眷們平時也能喝。
寶珠甩著手跑出去,過一會兒又踢踢踏踏跑進來:“楊九少爺把大爺逗得哈哈大笑!“
說完話,看李綺節沒什麽反應,又躡手躡腳跑出去聽壁角。
她這次偷聽的時間格外長,等李綺節吃完飯,才慢吞吞迴來,“楊九少爺走了!“
李綺節默然不語,心裏盤算著要不要向李大伯坦白,她才不信楊天佑到武昌府來,就為了和李大伯吃一頓飯。
李大伯年紀大了,上午爬了一趟蛇山,筋骨酸軟,吃飯時就有些犯困,等楊天佑告辭,便拆下頭巾發網,預備歇晌。
想了想,先把李綺節叫到跟前,試探著道:“三娘,九郎明天要迴瑤江縣,你今天不是給大郎買了幾包點心麽,不如讓九郎順路幫你帶迴去。“
李綺節點點頭,道:“我迴頭讓寶珠把幾樣不經放的甜糕收拾出來。“
見她落落大方,態度坦然,李大伯鬆了口氣。
李大伯已經在牌坊街街口的一家茶肆等著了, 正坐在門前最醒目的一張桌前喝茶, 李綺節連忙道:“我在路上耽擱了一會兒,讓大伯久等了。“
李大伯蓋上茶碗:“你難得出一趟門,正該四處走走。“
這話要是讓李乙或是周氏聽見,李大伯肯定要吃掛落。李綺節笑而不語,才一坐下, 幾個穿短衫的茶博士紛擁而至, 搶著為她沏茶。
進寶和招財往她跟前一杵,叉腰橫眉, 把茶博士們擋開。
李大伯哈哈大笑,掏出幾張寶鈔, 茶博士們得了賞錢,各自散去。
吃了兩盞茶,幾人打道迴府,李綺節道:“怎麽不見張家哥哥?“
李大伯道:“先生留他談論功課。“
說著話,忽然嘿嘿一笑, 搓著手掌道:“那徐先生起初還看不上我們送去的禮物,拿喬不肯現身, 等他家老仆把張家小哥寫的字送進書房,徐先生連頭發都沒梳,就著急慌忙跑出來留客。我走的時候, 徐先生還拉著張家小哥的手說話呢!“
李綺節看過小沙彌臨摹的字帖,他生得靈秀,寫的字也頗有風骨,想必是在寺中勤學苦練多年後磨練出來的。張十八娘隻略微認得一些粗淺的字,行李中卻有許多價值不菲的珍籍古畫,想來應該是她從夫家帶出來的。也就是說,小沙彌的父族很可能是書香世家。
徐先生顯然很看重小沙彌,直到宵禁前才放他離開。
徐家的老仆親自把小沙彌送到小巷子裏,對李大伯道:“官人應下李相公了,隻是家裏事多,一時脫不開身,少說要四五日才能南下。“
李大伯樂得合不攏嘴,摸了塊碎銀子塞到老仆手裏,再三道:“不急不急,我們難得來一趟武昌府,正打算四處走走,看看周邊的景致,徐先生慢慢收拾便是。“
老仆見碎銀子少說有三四錢重,堅決不肯收,李大伯無法,隻得讓招財抓了把果子,老仆這迴收了。
李大伯慨歎道:“果然是讀書人家,連下人都比別人家的知禮些。“
徐先生答應到李家坐館,李大伯來武昌府的差事辦完了,開始尋思著逛逛江城。第二日一大早,便催促下人早些預備幹糧食水,要去登黃鶴樓。
小沙彌居喪期間,不便外出遊玩,仍然留在家中讀書。
李大伯留下兩個仆人照看小沙彌,吃過早飯,帶著李綺節出門。
武昌府的道路比瑤江縣寬敞許多,李大伯原本是打算雇轎子的,但武昌府境內湖泊多得數不勝數,走不了一會兒就要坐船,下了船又得爬山,雇轎子太麻煩了,隻好雇牛車。
今天跟著長輩出行,李綺節沒穿男裝,頭挽家常雲髻,著一身出爐銀細絹單衫,海棠紅滿池嬌香雲紗大襟夾襖,葡萄青細褶素羅裙,手中執一根雕花獸頭銅杖——為登山準備的。
李大伯頭戴烏綾**巾,穿一件灰褐色道袍,手中也執一根銅杖。
伯侄倆一個滿麵春風、氣度不凡,一個明眸皓齒,宛如姣花軟玉,一路上說說笑笑,很快到了黃鶴樓所在的蛇山腳下。
李綺節站在渡口,抬頭望去,發現黃鶴樓和她上輩子見過的不一樣,不僅尖頂顏色、飛簷樣式、樓層數目不一樣,連坐落的山頭都變了。
車夫知道李大伯和李綺節是為遊玩而來,一路上揀了些關於黃鶴樓的韻事趣聞,講給二人聽。據他說,黃鶴樓始建於三國時期,因為武昌府地理位置險要,每逢亂世,長江兩岸兵火頻繁,黃鶴樓曾多次焚毀在戰火中,太平年間又再度重建。如此屢建屢廢,屢廢屢建,每一代重建的風格都不一樣。
當然,車夫最後不忘強調,曆朝曆代修建的黃鶴樓中,本朝的黃鶴樓規模最宏大、樓宇殿堂最多。
李大伯想到能夠近距離瞻仰各朝各代的文人騷客在黃鶴樓留下的墨跡,興奮不已——雖然他很可能根本看不懂那些龍飛鳳舞的古詩句。
李綺節看到李大伯神色間壓抑不住的興奮,不由失笑:不論是古人還是今人,都喜歡追求到此一遊,至於遊什麽,怎麽遊,那不重要。
到山腳下時,伯侄倆決定徒步登山。
黃鶴樓是江南三大名樓之一,乃武昌府本地名勝,官府人工開鑿出了一條山路,供遊人出入,層層石階一直通向峰頂。
爬到半路上,幾人累得氣喘籲籲。在路邊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槐樹底下休息了一會兒,飲了隨身帶的淨水,吃過點心,接著往上爬。
李大伯、李綺節和寶珠三人走得慢,雖然累,休息一會兒就好了。而招財和進寶一開始精力無限,搶著說自己能一眨眼攀登到山峰頂。兩人比賽誰先爬到山峰頂,一路蹦蹦跳跳往上走,一步恨不能跨三四個階梯。走了才半刻鍾,很快精疲力盡,手腳發軟,抬一下腳,就哭哭唧唧叫一聲“疼“。
寶珠笑罵道:“看把你們能的!怎麽不幹脆長出翅膀來,飛到山頂上去?“
兩人被寶珠奚落了幾句,哼了幾聲,盡釋前嫌,相互攙扶著往上走。
等幾人終於到黃鶴樓腳下時,還沒來得及喘口氣,就被幾列著罩甲衣的兵丁家仆攔下來了。
原來他們來的不巧,楚王傳下話來,下午要在黃鶴樓內宴飲賓客,家丁們正把在樓裏觀賞的老百姓們往外趕。
李大伯探頭望去,果然看到幾名兵丁正催促一群著直裰、褶子的書生往外走。
李大伯暗罵一聲晦氣,興高采烈爬上山,連門都還沒進呢,就得灰溜溜打道迴府。
幾人沒有多耽擱,仍舊沿著原路下山,他們是尋常老百姓,不敢和楚王家的家丁辯論,沒看到那群清高傲骨的書生不也老老實實下來了麽!
也是李大伯他們今天出門倒黴,才到半山腰間,天邊忽然卷來一陣濃雲,天色霎時陰沉沉的,聽得幾聲悶雷轟響,很快落起雨來。
好在李綺節出門的時候讓寶珠備了幾把油紙傘,他們才沒落到被澆成落湯雞的境地。
到渡口時,雨勢仍然不減,船夫們都避進船艙躲雨,李大伯道:“咱們先去山腳下的農戶家避雨,等雨停了再走。“
農戶家的娘子煮了一鍋濃濃的薑湯給幾人驅寒。趁李大伯和農戶談論天氣和地裏莊稼的長勢的時候,李綺節避進農戶娘子的閨房,脫下被雨水打濕的衣裳,換上一件金茶褐四季鬆鹿紋湖羅長衫,雲髻也打散開,盤了個男式頂髻。
農戶娘子見李綺節進房的時候是個嬌滴滴的小娘子,出來的卻是個麵白如削玉的小公子,撐不住笑了,倒是沒說什麽別的話,隻誇她生得靈醒。
等雨停了,幾人坐船渡江,在對岸山腳下的幾座樓閣和小廟逛了逛。李綺節磨著李大伯去了一趟武昌府最出名的小食街,搜羅了一大包各式點心小食,雖然她不能吃,但可以帶迴去給李乙、李子恆和周氏嚐嚐鮮。
武昌府是南來北往的必經之地,文人遊子、外地客商、赴任官員、科舉考生在江邊渡口匯聚,沿岸的酒館茶肆為招攬生意,供應南方北方各地的美食,種類比瑤江縣豐富多了。
李綺節摩拳擦掌,一路買買買,隻要看到瑤江縣沒有的玩意,就作勢要掏錢,一副不當家不知柴米貴的浪蕩紈絝模樣,總算把因為出行不順而悶悶不樂的李大伯給逗樂了。
等迴小院子時,吃的、喝的、玩的,買了不下幾十樣,寶珠、進寶和招財三人提著、背著、抱著,連李大伯胳膊上也掛了幾隻帶響鈴的燕子風箏。
說話間,已到了租賃的小院前,遠遠的便有兩個穿藍布衣裳的小童迎上前:“李官人迴來啦,我們少爺等候多時了。“
李綺節低下頭,眼皮一跳。
李大伯一臉茫然,“喔,是哪位?“
“世伯。“
一個穿鸚哥色圓領夾紗袍的少年跨出小院,走過來攙扶李大伯,“我才到武昌府,聽說您在這,趕著過來向您問個好。“
眼睛往旁邊一掃,向李綺節遞了個賊溜溜的眼風。
李綺節麵無表情,假裝沒看見。
李大伯愣了一下,眼神和聲音裏都帶了幾分詫異,“九郎?你怎麽在這?“
楊天佑笑答道:“侄兒來武昌府料理幾件事情,剛剛從渡口過來。“
李綺節眉頭一皺,那幾個小童跟著她起碼有三四天了,楊天佑真的是今天才到武昌府的?抬眼往楊天佑臉上一掃,看他神色疲累,眼圈發青,確實不像是扯謊,隻得暫時把疑問吞進肚子裏。
仆人來迴李大伯,早上他們前腳剛出門,徐先生後腳命老仆請小沙彌去家中論詩。楊天佑上門的時候,家中無人,他說要等李大伯迴家,守了大約有兩個時辰,泡茶的水已經換了好幾遍。
李綺節覷眼看向楊天佑腳下,鞋底幹燥,那他應該是落雨前到找到李家的,難為他一個人枯坐兩個時辰,喝茶都該喝飽了。
楊天佑和李大伯說著話,眼角餘光注意到李綺節的眼神,不動聲色地朝她擠擠眼睛。
李綺節移開目光。
寒暄畢,進了院門,彼此見過禮,李綺節徑自迴房。
李綺節離開的時候,楊天佑後退兩步,眉眼低垂,規矩禮節一絲不錯,但李大伯發現他嘴角噙笑,神情有些異樣。
想到楊天佑看到男裝示人的李綺節時,不僅一點都不吃驚,還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可見他曾見過李綺節男裝打扮,而且應當不止一兩次。
李大伯心頭一跳。
他按下疑問,把風箏擱到一邊,留楊天佑在前堂閑話。
丫頭捧來茶果點心,李大伯吃著一碗清茶,問楊天佑何時登的船,到武昌府來住幾天,瑤江縣那頭是晴天還是落雨天,一應瑣碎小事,問了又問,兜兜轉轉,說了足足一刻鍾。
楊天佑旅途勞累,雙眼布滿血絲,才下船,就到李家來探望,連飯也沒顧得上吃,被李大伯纏著說了半天家長裏短,也不嫌煩躁,耐著性子,一一答了李大伯的問話。
楊天佑的態度越恭敬,李大伯的心越沉。
等到丫頭來報說飯菜預備好了,李大伯暗暗歎了口氣,引著楊天佑入席吃飯。
他們兩人在外邊用飯,李綺節的飯菜是送到房裏的。武昌府人愛吃鹹口、辣口,她腸胃不舒服,吃不慣外邊的飯菜,廚娘單單給她燉了一鍋鯽魚豆腐湯,泡飯吃正好。
寶珠陪著李綺節匆匆扒了幾口飯,跑到廳堂隔壁,探頭探腦,張望一陣,迴房給李綺節報信:“大爺讓人上了一盅酒!“
李綺節喔了一聲,他們的酒是從瑤江縣帶過來的,李家釀的酒,度數低,喝起來甜滋滋的,女眷們平時也能喝。
寶珠甩著手跑出去,過一會兒又踢踢踏踏跑進來:“楊九少爺把大爺逗得哈哈大笑!“
說完話,看李綺節沒什麽反應,又躡手躡腳跑出去聽壁角。
她這次偷聽的時間格外長,等李綺節吃完飯,才慢吞吞迴來,“楊九少爺走了!“
李綺節默然不語,心裏盤算著要不要向李大伯坦白,她才不信楊天佑到武昌府來,就為了和李大伯吃一頓飯。
李大伯年紀大了,上午爬了一趟蛇山,筋骨酸軟,吃飯時就有些犯困,等楊天佑告辭,便拆下頭巾發網,預備歇晌。
想了想,先把李綺節叫到跟前,試探著道:“三娘,九郎明天要迴瑤江縣,你今天不是給大郎買了幾包點心麽,不如讓九郎順路幫你帶迴去。“
李綺節點點頭,道:“我迴頭讓寶珠把幾樣不經放的甜糕收拾出來。“
見她落落大方,態度坦然,李大伯鬆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