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貴妃的突然發難來勢洶洶,但結果卻是倉皇退場,並沒有給周瑛華造成一點影響。


    典禮依舊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盛裝的西寧皇後踱步走在紅毯之上,每一步,都走得穩穩當當,從容不迫。


    奉天殿前莊嚴肅穆,鼓樂陣陣,百官身著黑色朝服,默然靜立。


    衛澤著一身玄衣纁裳,獨立在高台之上,遙遙望去,俊秀英朗,猶如瓊瑤玉樹。


    雖然相隔甚遠,但周瑛華卻能清晰地感覺到他的溫柔注視。


    她抬起頭,迎著凜冽的日光,一步一步踏上漢白玉石階。


    華麗裙踞流淌在光滑玉石之間,留下一道稍縱即逝的豔影。


    內監的傳唱聲此起彼伏,樂班奏起曲子,鍾聲齊鳴,諸事皆備。


    禮樂過後,崔泠越眾而出,手執七彩絹帛,在香案前站定。俯視一圈台下恭敬垂首的文武百官,枯瘦的手指緩緩打開白玉卷軸,預備宣讀詔書。


    為示鄭重,冊封的詔書沒有由禮部官員代筆,而是衛澤親筆寫就。清疏雋秀的字體,圓潤秀逸,氣度雍容,一筆一畫間,不見凜凜的天子威儀,而是新帝對皇後的恩深愛重。


    婉雅整齊的楷書,乍看筆畫方潤,實則外柔內剛,細看之下,才能品出其中的沉厚靜謐。像一汪清泉碧水,水波不驚,不見絲毫漣漪,陡然下墜處,忽然激起一派氣勢洶湧的驚濤駭浪,雪白浪花翻騰間,重又匯聚成一條纖細的潺潺溪流。


    看去竟覺莫名熟悉。


    崔泠神色震動,始終平靜淡然的麵孔在刹那間失去血色,十指緊緊攥住卷軸,手背上青筋暴起,似乎下一刻就要掙破皮膚的束縛,爆出一篷熱血。


    他抬起頭,愕然看向站在紅毯盡頭處的新帝衛澤。


    得知衛澤會寫字時,崔泠雖然詫異,但沒有多想。袁茂是南吳王城出了名的大才子,天生早慧,出口成章,有他這位名師坐鎮,別說是學會寫字,就算衛澤能在短短數月間學會吟詩作賦,也不算出奇。


    可這筆跡,一看便知不是臨摹大家之作,也不是袁茂那種固執文人的疏狂風格,每一筆,每一畫,幾乎都和那個人一模一樣!


    那個早就在死在三年前的除夕之夜,上黃泉下碧落,窮盡他一生,都不可能再覓蹤跡的人。


    即使這聖旨上的筆畫還有些稚嫩,但薛寄素的筆跡,不論怎麽變化,崔泠一眼就能認出來。


    曾幾何時,斯人書箋傳信,噓寒問暖,殷勤備至,字裏行間,無不是殷切深情。


    那時歲月靜好,侯府雖說寥落衰敗,倒也清淨。


    東院幾株梅樹迎風舒展,不見綠葉紅花,隻是光禿禿的枯瘦枝幹,樹皮皴裂斑駁,卻別有一番瀟灑意趣。


    她頭梳家常小髻兒,臨窗而坐,脂粉淡施,綠鬢朱顏,烏濃發間簪一朵層層瓣瓣的清雅牡丹花,花朵玲瓏剔透,粉色中沁出點點豔色,一如她白皙嬌豔的臉龐。


    彼時他從塞外歸來,風塵仆仆。


    她乍見夫郎,心中歡喜,臉上才剛剛綻出一絲淺淡的笑意,又覺難為情,欲語還休,躊躇良久,輕咬著塗了蝴蝶妝的櫻唇,麵帶薄紅,含羞帶惱,斜眼睨他:“夫君,我給你寫的信你都看了嗎?”


    他那時漫不經心,答了什麽?


    自然是不記得了。


    不過那些信,他每一封,每一句,都認認真真看過。


    行軍在外時,離家千裏,音信不通,她多有牽掛,每每把家中大小事務全部記在紙上,人情往來,婆母小姑,侯府庶務,京師流聞,樁樁件件,事無巨細,惟恐他在外懸心。


    每一封的開頭,是平平淡淡的“三郎,見字如晤”,每一封的結尾,是充滿希冀的“諸事安好,盼君早歸”。


    鴻雁來書,不過短短數月,他便能收到上十封家信。


    如果家書真能抵萬金,他床下那口衣箱子,早就攢了不止萬萬金了。


    每逢月初十五,送信的士兵在帥營外求見時,營裏的將士們都會暗自偷笑,有人忍不住打趣:“侯爺和侯夫人如膠似漆,如今分隔兩地,依舊情深繾綣,真是羨煞旁人啊!”


    後來怕他厭煩,她不敢再頻繁寄信,但送來的衣物衾被還是一樣不少,溽暑時能解乏醒神的清涼膏藥,開胃解膩的醬菜小食,寒冬裏厚實耐穿的牛皮靴,輕柔暖和的護膝手套。


    他的貼身裏衣,一鞋一襪,她從不假手於人,每一樣都是她自己一針一線親手做的,針腳綿密細致,紋理間蘊著似海柔情。


    不知她熬了多少個寂靜寒夜,費了多少巧妙心思,才能做得。


    怕他在外邊吃不慣,開春的毛筍水葵,伏天的黍粽蓮蓬,金秋的火晶柿子,入冬的臘肉鹹魚……土產信物,每月必至,比朝廷派往邊疆巡查的欽差大臣還要準時。


    從薛寄素離開後,再沒有人對崔泠如此溫柔細致,就連他那個嚴肅苛刻的母親孟氏,都未曾讓他感受過那般溫情。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有過最好的,才知柔情滋味,世間種種,全部黯然失色,再無可眷戀之處。


    記得新婚時,她還不滿十五,國公府的嫡出小姐,年紀又這般小,原以為會是個霸道嬌氣的小丫頭。


    府裏的下人擔驚受怕,母親孟氏早就發話不許新媳婦接掌中饋,妹妹崔灩亦是多有抱怨,怕新嫂子難伺候。


    沒想到薛寄素年紀雖小,身上卻不見一絲任性驕縱,麵容依舊稚氣未脫,卻言語溫柔,勤謹從容,即使婆母挑剔,丈夫冷淡,她依舊言笑晏晏,一如往昔。


    恍如紅燭往幽暗的黑夜裏一照,明亮而柔和,照亮他荒蕪晦暗的人生,但又不會過於灼熱,即使近在咫尺,也不會刺傷他的雙眼。


    成婚近十載,她從未開口要求過什麽,唯一一次開口,大概就是喝下毒酒前的賞花之約。


    他連這個小的可憐的請求都沒能遵守。


    親手掐滅他人生中唯一一道光亮的,正是崔泠自己。


    斯人已逝,薛家覆滅,甚至連國公府的丫鬟、奴仆都沒能僥幸逃過。


    衛澤那時候遠在南吳國的質子府,他怎麽會拿到薛寄素的手跡?又是出於什麽緣由,非要臨摹她的字跡?


    看絹帛上用筆清晰,結構嚴整,絕對不是臨時模仿能夠寫出來的,衛澤肯定下了苦功夫,才能學成這手楷書。


    是誰教會他寫字的?


    崔泠眉頭緊鎖,種種算計陰謀從腦海中唿嘯而過。


    高台上一身華貴冕服的少年皇帝,正一臉喜氣,溫柔地注視著白玉石階拾級而上的太薇公主。


    仿佛是刹那間,天地萬物忽然失卻顏色,隻剩高台上的俊秀少年和華服少女,二人並肩而立,身姿綽約,恍若一對神仙眷侶。


    崔泠忽然心念一動,似有所覺,順著衛澤專注的視線,目光緩緩落在太薇公主的臉上。


    先前是渾不在意,但一旦心裏起了意頭,隻需這一眼,他便如失了魂魄一般,呆愣在地。


    猶如十多年前掀開平安福壽如意紋紅蓋頭後的那一抹嫣然容色,盛裝的新婦,雲發豐豔,杏麵桃腮,肌膚在燈燭照耀下散發著玉石般的清輝,猶如燦爛朝霞映著琉璃冰雪,豔光照人,讓他一直記到如今。


    雙手微微顫動,聖旨在他手中搖搖欲墜。


    靠得最近的幾個宮人聽到絹帛扯動的窸窣聲響,心生疑惑,忍不住偷眼看向崔泠。


    崔泠無知無覺,怔怔地看著和薛寄素麵容肖似的周瑛華緩步走到琳琅滿目的香案前。


    衛澤滿臉歡喜,大踏步走到她跟前,伸出手掌。


    周瑛華揚眉一笑,手臂微抬,金絲銀線織繡著龍鳳團紋的錦羅衣袖輕輕滑落,露出一截粉白皓腕,滿甲染猩紅,十指剝春筍。


    衛澤牽住她的手,五指微微用力,緊緊握住。


    轟然數聲,耳邊乍起一陣驚雷,崔泠心底泛起一股洶湧澎湃的激流,一半是燒得鼎沸的滾燙熱流,一半是冷如寒冰的森冷涼意,一冷一熱,雜糅一處,在他的五髒六腑間橫衝直撞,直欲噴薄而出。


    冰冷的,是恐懼。


    滾熱的,卻是歡喜,雖然這一絲喜意微弱如秋夜中明明滅滅的螢火,卻也如螢火般醒目。


    薛寄素和整個薛家都死在他的手上,他確實該怕的。被自己的枕邊人陰謀算計,她當是恨他入骨,恨不能把他碎屍萬段,挫骨揚灰。如果她再世為人,肯定不會輕易放過他。


    然而恐懼和驚詫隻在頃刻之間,翻湧激蕩的褪去,湧上來的,分明是一種連崔泠自己都覺得不可置信的歡欣和慶幸!


    他踉蹌了幾步,腳步蹣跚,手中捧著的絹帛似有千斤重,雙手無力墜下,聖旨應聲跌落。


    馮堯嚇得麵無土色,立刻搶步上前,接住差點掉落在方磚地上的聖旨:“侯爺,您怎麽……”


    這可是封後大典!即使小皇帝毫無威信可言,但當著百官的麵在聖駕麵前失禮,傳出去可不好聽!


    等看清崔泠臉上的神情,馮堯不由呆住。


    崔泠麵色雪白,慘無人色,雙目無神,臉頰泛著濕意——原來他早已是淚流滿麵!


    認識崔泠幾十年,馮堯從未見過侯爺有如此失態的時候!


    即使是九死一生的險峻時刻,崔泠也不曾有任何動容之色。


    他既不會憤怒傷心,也不會驕傲欣喜。痛苦沉鬱的時候,他不會沉迷於苦痛之中。高興得意的時候,他亦不會開口大笑。


    他的情緒像一片汪洋大海,深不可測,一眼望不到邊。旁人不管怎麽費盡心思,始終隻能看到一片平靜無波的碧藍海麵,其中的暗流洶湧、滔天風浪,無人能夠窺看。


    他是個天生的冷淡性子,慢條斯理,少言寡語,從麵相一直冷到骨頭縫裏,渾身上下,沒有一絲鮮活氣。


    哪怕是泰山崩於前,他大概也隻會淡淡地“喔”一聲。


    可現在,崔泠卻在哭。


    馮堯抬起滾了一道亮色緣邊的袍服衣袖,擦擦眼睛:他是不是昨晚在小妾的溫柔鄉裏迷了心智,或者是夜裏睡糊塗腦子出毛病了?


    站在他麵前的人可是崔泠啊,他怎麽會哭?!


    內監已經敲過兩遍鍾了,本該是宣讀詔書的時候,崔泠卻一直沒有出聲。


    衛澤等得不耐煩,迴首間注意到崔泠的異狀,眉頭輕皺,“永寧侯?”


    台階兩側的宮人也看出崔泠的神色有些不對勁兒,紛紛側目。


    眼看冊後大典出了這麽大的簍子,內監們麵麵相覷,急得抓耳撓腮,若是哪個宮人出了什麽差池,他們還能立刻糾正過來。可永寧侯是皇上親封的正冊封使,身份貴重,不能說換就換。他們隻是身份低賤的奴才,該怎麽辦?


    由不得內監宮人們不急,因為要是典禮進行不下去,遭殃的還是他們呐!


    竊竊私語聲中,周瑛華嘴角含笑,眉眼微彎,幽黑的眼眸深處泛著一股森冷笑意:“陛下,永寧侯似乎有些不適呢!”


    聲音脆亮,語調親昵。明快中,又如冷泉漱石般清涼柔和。


    不止容貌五官肖似,竟然連聲音都如此相像。


    周瑛華眉宇之間的凜冽英氣,和薛寄素含恨而逝時眼底沸騰的恨意重疊交雜,漸漸融合在一處。


    不可能是巧合,更重要的是,她應該就是那個教會衛澤書寫文字的人,衛澤臨摹的字體,是她的筆跡。


    即使是一母同胞的雙生姐妹,也不可能如此相似。就算容貌相似,筆跡也不會一模一樣。


    熟悉的嗓音把崔泠從空茫中拉迴現實,南吳國和西寧國來去千裏,歸國的漫漫路途中,他竟然一點都沒發覺這個太薇公主的異狀。


    他當時固然過於輕視這個小丫頭,但誰知不是周瑛華故意為之,一路上故意躲避他和馮堯,直到衛澤登上帝位後,才挑準時機,橫空出現,給他們一道當頭棒喝呢!


    崔泠斂容垂眸,伸手拂去頰邊淚水。


    薛寄素的屍骨是他親手埋葬的,人死不能複生,周瑛華是人是鬼,自不必說。


    隻要是人,就有弱點,有破綻,有軟肋。人的軀體脆弱不堪一擊,隻需一杯毒酒,一把匕首,便能葬送一條性命。


    崔泠淡淡一笑,仰起蒼白的臉孔,接過馮堯撿起的七彩詔書。


    老侯爺暴亡後,永寧侯府迅速衰敗,曾經顯耀一時的侯門世家,轉眼間便門前冷落鞍馬稀,在昔日故交們的落井下石中搖搖欲墜,朝不保夕。他以一己之身,扛起整座侯府的安危生計,曆經風霜,費盡籌謀,才讓永寧侯府重新迴到一流貴族的行列。


    他在侯府的大跌大起中一夜長大,從此不信命理,不敬鬼神,不服皇權,不管周瑛華有什麽古怪,他都能從容應對。


    他走到高台之上,麵對著和發妻初嫁時的年紀容貌幾乎一模一樣的周瑛華,穩住顫抖的雙臂,緩緩展開絹帛,一字一句,朗聲念道:


    “朕惟天地合陰陽之德,君後為風化之原,彝章具在,宗社所關,諮爾周氏,毓秀安貞,端莊純一,儉而能勤,惠以待下,朕登大寶,宜正位號,今奉神靈之統,遣使持節以金冊金寶立爾為皇後,以表正為宮闈,以母儀於邦國,善翼予治,同享天休,汝其欽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皇後總在搞事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羅青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羅青梅並收藏皇後總在搞事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