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隊逆流而上,白天行船晚上休息。進入博白縣境,這裏已屬於廣西梧州府的建製。
梧州府城由李成棟下屬的廣西巡撫耿獻忠和梧州總兵楊大福控製。府城南麵的鬱林州,興業、陸川、博白、北流,一州四縣則是慶國公陳邦傅的防區。
陳邦傅坐鎮潯州府,控製了桂南,是永曆朝廷裏另一個大軍閥。陳邦傅勾結人稱馬皇帝的馬吉翔,獲得跟李成棟一樣的國公爵位。
李成棟二破梧州府時,陳邦傅曾聯係投降事。如果不是成棟反正,陳邦傅此時正跪伏在李成棟的馬蹄下呢。現在陳邦傅搖身一變,成為朝廷西勳代表,和成棟平起平坐,與東勳隱隱分庭抗禮。知道底細的廣東文武都十分瞧不起陳邦傅一係,如果不是考慮到馬吉翔的麵子,李成棟差點派兵去抓陳邦傅。
陳邦傅坐守桂南,既不派兵支援湖廣,也不派兵支持江西,醉心於搜刮民間財富養軍,毫無進取之心。他向馬吉翔援引雲南沐氏例,以國公世守廣西。馬吉翔沒這膽子,給了封居守廣西的詔書,陳邦傅就敢擅自把詔書塗改了,將居字改為世字,惹來眾怒。
柳州以下的七個府中,陳邦傅的勢力占優。桂林留守瞿式耜試圖向陳邦傅征集糧餉供給前線的滇軍、焦璉和馬寶,被陳邦傅斷然拒絕。
瓊州明軍打著增援湖廣前線的大旗,通過陳邦傅的防區名正言順。守序懶得與當地守軍打交道,接洽的事情都交給了領兵的明將張時傑和黃鶴鳴。
出兵前曾櫻臨時把張時傑提拔成掛都督同知銜的總兵,正是為了方便與大陸明軍交往。官本位深植於國人的心中,總兵在世人眼裏意味著獨立作戰權,曾櫻也怕他辛苦拉出來的軍隊被哪個盟友坑了。
黃鶴鳴是督師衙門直屬,廣州南海人,他在廣西販馬起家,與廣西諸多軍將和土司有著很深的交往。這次黃鶴鳴與遠征軍同行,再次赴各地土司購買馬匹。
畢竟還在為同一個朝廷效力,瓊州在朝廷黨爭中保持中立,遠征軍與本地守軍接洽比較順利。黨爭什麽的是上麵的事,基層的官員都不容易,都是為抵抗韃靼人而努力。博白知縣甚至贈送了100石糧食,盡力征集了幾十隻豬羊和雞犒勞遠征軍。
禮輕禮重是個意思,守序挺滿意,這才關注了一下北麵鄰居的情況。
“鬱林一帶的守將是誰?”
張時傑:“總兵梁士奕,他是陳邦傅的部下。軍中一直有傳說,慶國平生從未上過戰場,全靠巴結上官才得到國公爵位,其實他屬下的軍隊對他不是很服氣。”
“有這種事?”
“是,不止梁士奕。橫州(南寧府下散州)守將徐彪、永淳(南寧府轄縣)副將李雅也是如此。”
守序考慮了一陣,“對這些友軍將領,既要提防也要合作,他們吃的鹽都來自欽廉吧?”
黃鶴鳴:“是,梧州有來自廣州府的鹽,他們的價格比我們貴了三成,所以廣西大部分地區還是吃我們的鹽。”
欽廉出產的海鹽自南流江而上,在北流縣進入珠江水係,供應全廣西。
鹽是必須品,也是經濟滲透最重要的武器。中國的食鹽區通常也是割據政權的勢力劃分主要依據之一。
“鹽換茶,鹽換馬,”守序道,“也能換人,不妨再賣便宜點,記住我們賣鹽不是為了賺錢。”
黃鶴鳴拱手道:“明白了,執政官,我會設法拉攏陳邦傅手下的這三個將軍。”
辭別博白縣,船隊繼續上行,自合浦縣出發一個月後進入鬱林盆地。
鬱林地廣而平,水迂迴而不深。鬱林五屬,州城下轄興業縣、北流縣、陸川縣、博由縣。自南宋起,鬱林便發展成廣西重要的商貿城市,商賈匯聚之地,食鹽轉運中心。明代大修陸路,鬱林州城北接北流縣,西接興業縣進而聯通南寧府貴縣,成為桂南的十字路口。
其中最重要的商路仍是南流江和北流江之間的聯水陸路。聯承陸運選址一般要考慮兩點:一是選取兩江之間的最短距離;二是使陸路銜接水路的地方可以通航。顯然,客貨靠岸或下水均要行中轉。因此,在聯水陸路的兩端都有中轉站形成,而且隨著客貨流量的增加和時向的積累,中轉站的規模也在不斷擴大,在南流江便是鬱林州城,在北流江則是北流縣城。
船隊在鬱林城南的港埠鎮下船,黃鶴鳴去與鬱林守將梁士奕交涉。張時傑指揮部隊在港埠鎮建立營地。
港埠鎮位於南流江與支流定川江交匯的河口,又稱為定川埠。鬱林州城在定川埠鎮上遊20餘公裏。守序下了船,放眼望去,定川埠鎮與鬱林州城之間是一片金燦燦的水稻田。如今正是收割時節,農田裏四處是忙碌的農民。
鬱林人驚慌地看著這隻打著明軍旗號的軍隊。這個時代,打著明軍旗號的客軍通常是劫匪的另一個名詞。秋收季節來的客軍,一般就隻有一個目的,搶糧。守序走到鎮邊,拉開望遠鏡。近處的農民四散而逃,紛紛奔迴各自家中,遠處的人則拚命搶收糧食,以求能為明年多積攢一些口糧。
“張時傑。”
“執政官。”
“嚴格約束軍紀,除前出哨探,任何人不得邁出定川鎮一步。如有確需出鎮者,必須由你親自簽發手令。”
“是。”
守序很自然地下令,張時傑很自然地遵命。
軍隊是非常現實的團體,領袖的威信來自於讓士兵吃飽飯,來自與士兵共同行軍,來自帶領他們獲勝,來自讓士兵發財。守序身上沒有明朝的一官一職,但他與張時傑二人都不覺得現在的指揮體係有什麽不妥。
定川埠是桂南最大的墟市,曾經人煙密集,房屋鱗次節比。守序注意到城鎮有些特別的細節,這裏的二樓會有一些拴船的鐵鉤。
近兩千年來漢族移民漸漸增多,在鬱林盆地砍伐森林,開辟稻田。鬱林盆地地勢較平,水流緩慢,水土流失加劇,河道淤積比較明顯。鬱林本地農業、經濟發展的同時,也造成一個很明顯的惡果,夏天雨季,河水暴漲,排水卻不暢通,極易形成內澇。鬱林州城幾乎年年被水浸泡,最多時城內積水能達到1米多深。定川埠與州城的情況差不多,每當被水淹了,這些在二樓的鐵釘便能拴住舢板等小船,供屋主出入。
自成棟入廣東,欽廉與廣西之間的貿易往來便斷絕。戰爭摧毀了商業,2年來,這是第一隻進入定川埠的大型船隊。沒有商旅便沒有生意,鎮上的居民很少,房屋多數空置。
士兵在南流江上航行了一個月,劃槳拉纖很是辛苦,遠征軍暫時以定川埠為營地休整。眾多的民居倒是省去了紮營的麻煩,士兵直接住進了空房子裏。民居的好處是鐵鍋充足,各部不用再輪流吃飯,甚至有條件普遍開上小灶。
張時傑約束軍紀,於周邊秋毫無犯。如是數日,才與周圍的百姓建立初步信任。
黃鶴鳴歸來,同時帶來鬱林守將梁士奕的使者。守序此行並未打出旗號,梁士奕邀請張時傑去州城會麵。
船隊在定川埠分成兩隊,10噸以下的船隻裝載食鹽上溯,張時傑抽500人沿官道北上,水陸並進。其餘部隊和船隻留守定川埠。
守序站在一艘運鹽船的船頭,繼續上行,觀察南流江最後一段航道。
定川埠向上至鬱林州的航道更淺。定川江和羅望江匯入南流江,使得定川埠以下河道水量變大,通航條件較好。定川埠向上至鬱林州城的航道水淺,最大隻能通過10噸以下的船隻。廉州過來的船隊大多在定川埠卸貨,由本地載重幾噸的舢板船向州城轉運。
漢朝時南流江上遊最早開辟的河港在鬼門關下的茂林鎮,那是距北流江最近的內河港埠。由於河道淤積。南流江在上遊的通航河道逐漸下移,現在最北麵的內河港是鬱林州城以南200步的安遠橋,俗稱大南橋。本地舢板船和欽廉來的小船最終在此卸貨。
安遠橋地名自然是來自一座橫跨南流江的拱橋。
鬱林至廉州的官道由橋而過。元朝在南流江上修了一座木橋,明朝永樂年改為石基木橋。萬曆三年(1575年)改建為石拱橋。
安遠橋全部用巨大的青石砌成,橋墩的逆水麵都砌成船頭形狀,洪水來臨時,船頭形狀的橋墩就像一把犁頭一樣把水向兩邊分開,盡量保護住橋身。
守序乘坐的舢板從橋下而過,鬱林城南的南流江麵隻有20多米寬。安遠橋為三孔拱橋,最大跨徑11米。這個時代,最讓守序著迷的中國建築就是石拱橋了。南方多河道,正是這些美麗的石拱橋串聯起各地的陸路聯係。
守序輕輕敲擊著青石橋墩,安遠橋能承受南流江夏季的大水,這座堅固的石拱橋足以承受12磅青銅野戰炮開進,那可是火炮連前車重達2.5噸的行軍係統。中國像這樣堅固的石橋太少了。
陸軍所謂的參謀旅行,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便是調查行軍路線上橋梁的載重能力,主要道路的坡度、轉彎半徑等數據,詳細記錄。
於茅廬間揮斥方遒是極其簡單的事,如果真要以腦洞指揮戰鬥,那會是一場場軍事噩夢。打仗,依賴的是類似於道路橋梁通行狀況,航道水深水淺承載能力等一係列不起眼的數據。地圖上畫個箭頭很容易,結果可能就是幾千人在河穀之類的地方進退不得,被敵軍屠殺。陸軍打仗沒什麽投機取巧的東西可講,所有工作都必須建立在看似很駑鈍的紮實基礎工作之上。
梧州府城由李成棟下屬的廣西巡撫耿獻忠和梧州總兵楊大福控製。府城南麵的鬱林州,興業、陸川、博白、北流,一州四縣則是慶國公陳邦傅的防區。
陳邦傅坐鎮潯州府,控製了桂南,是永曆朝廷裏另一個大軍閥。陳邦傅勾結人稱馬皇帝的馬吉翔,獲得跟李成棟一樣的國公爵位。
李成棟二破梧州府時,陳邦傅曾聯係投降事。如果不是成棟反正,陳邦傅此時正跪伏在李成棟的馬蹄下呢。現在陳邦傅搖身一變,成為朝廷西勳代表,和成棟平起平坐,與東勳隱隱分庭抗禮。知道底細的廣東文武都十分瞧不起陳邦傅一係,如果不是考慮到馬吉翔的麵子,李成棟差點派兵去抓陳邦傅。
陳邦傅坐守桂南,既不派兵支援湖廣,也不派兵支持江西,醉心於搜刮民間財富養軍,毫無進取之心。他向馬吉翔援引雲南沐氏例,以國公世守廣西。馬吉翔沒這膽子,給了封居守廣西的詔書,陳邦傅就敢擅自把詔書塗改了,將居字改為世字,惹來眾怒。
柳州以下的七個府中,陳邦傅的勢力占優。桂林留守瞿式耜試圖向陳邦傅征集糧餉供給前線的滇軍、焦璉和馬寶,被陳邦傅斷然拒絕。
瓊州明軍打著增援湖廣前線的大旗,通過陳邦傅的防區名正言順。守序懶得與當地守軍打交道,接洽的事情都交給了領兵的明將張時傑和黃鶴鳴。
出兵前曾櫻臨時把張時傑提拔成掛都督同知銜的總兵,正是為了方便與大陸明軍交往。官本位深植於國人的心中,總兵在世人眼裏意味著獨立作戰權,曾櫻也怕他辛苦拉出來的軍隊被哪個盟友坑了。
黃鶴鳴是督師衙門直屬,廣州南海人,他在廣西販馬起家,與廣西諸多軍將和土司有著很深的交往。這次黃鶴鳴與遠征軍同行,再次赴各地土司購買馬匹。
畢竟還在為同一個朝廷效力,瓊州在朝廷黨爭中保持中立,遠征軍與本地守軍接洽比較順利。黨爭什麽的是上麵的事,基層的官員都不容易,都是為抵抗韃靼人而努力。博白知縣甚至贈送了100石糧食,盡力征集了幾十隻豬羊和雞犒勞遠征軍。
禮輕禮重是個意思,守序挺滿意,這才關注了一下北麵鄰居的情況。
“鬱林一帶的守將是誰?”
張時傑:“總兵梁士奕,他是陳邦傅的部下。軍中一直有傳說,慶國平生從未上過戰場,全靠巴結上官才得到國公爵位,其實他屬下的軍隊對他不是很服氣。”
“有這種事?”
“是,不止梁士奕。橫州(南寧府下散州)守將徐彪、永淳(南寧府轄縣)副將李雅也是如此。”
守序考慮了一陣,“對這些友軍將領,既要提防也要合作,他們吃的鹽都來自欽廉吧?”
黃鶴鳴:“是,梧州有來自廣州府的鹽,他們的價格比我們貴了三成,所以廣西大部分地區還是吃我們的鹽。”
欽廉出產的海鹽自南流江而上,在北流縣進入珠江水係,供應全廣西。
鹽是必須品,也是經濟滲透最重要的武器。中國的食鹽區通常也是割據政權的勢力劃分主要依據之一。
“鹽換茶,鹽換馬,”守序道,“也能換人,不妨再賣便宜點,記住我們賣鹽不是為了賺錢。”
黃鶴鳴拱手道:“明白了,執政官,我會設法拉攏陳邦傅手下的這三個將軍。”
辭別博白縣,船隊繼續上行,自合浦縣出發一個月後進入鬱林盆地。
鬱林地廣而平,水迂迴而不深。鬱林五屬,州城下轄興業縣、北流縣、陸川縣、博由縣。自南宋起,鬱林便發展成廣西重要的商貿城市,商賈匯聚之地,食鹽轉運中心。明代大修陸路,鬱林州城北接北流縣,西接興業縣進而聯通南寧府貴縣,成為桂南的十字路口。
其中最重要的商路仍是南流江和北流江之間的聯水陸路。聯承陸運選址一般要考慮兩點:一是選取兩江之間的最短距離;二是使陸路銜接水路的地方可以通航。顯然,客貨靠岸或下水均要行中轉。因此,在聯水陸路的兩端都有中轉站形成,而且隨著客貨流量的增加和時向的積累,中轉站的規模也在不斷擴大,在南流江便是鬱林州城,在北流江則是北流縣城。
船隊在鬱林城南的港埠鎮下船,黃鶴鳴去與鬱林守將梁士奕交涉。張時傑指揮部隊在港埠鎮建立營地。
港埠鎮位於南流江與支流定川江交匯的河口,又稱為定川埠。鬱林州城在定川埠鎮上遊20餘公裏。守序下了船,放眼望去,定川埠鎮與鬱林州城之間是一片金燦燦的水稻田。如今正是收割時節,農田裏四處是忙碌的農民。
鬱林人驚慌地看著這隻打著明軍旗號的軍隊。這個時代,打著明軍旗號的客軍通常是劫匪的另一個名詞。秋收季節來的客軍,一般就隻有一個目的,搶糧。守序走到鎮邊,拉開望遠鏡。近處的農民四散而逃,紛紛奔迴各自家中,遠處的人則拚命搶收糧食,以求能為明年多積攢一些口糧。
“張時傑。”
“執政官。”
“嚴格約束軍紀,除前出哨探,任何人不得邁出定川鎮一步。如有確需出鎮者,必須由你親自簽發手令。”
“是。”
守序很自然地下令,張時傑很自然地遵命。
軍隊是非常現實的團體,領袖的威信來自於讓士兵吃飽飯,來自與士兵共同行軍,來自帶領他們獲勝,來自讓士兵發財。守序身上沒有明朝的一官一職,但他與張時傑二人都不覺得現在的指揮體係有什麽不妥。
定川埠是桂南最大的墟市,曾經人煙密集,房屋鱗次節比。守序注意到城鎮有些特別的細節,這裏的二樓會有一些拴船的鐵鉤。
近兩千年來漢族移民漸漸增多,在鬱林盆地砍伐森林,開辟稻田。鬱林盆地地勢較平,水流緩慢,水土流失加劇,河道淤積比較明顯。鬱林本地農業、經濟發展的同時,也造成一個很明顯的惡果,夏天雨季,河水暴漲,排水卻不暢通,極易形成內澇。鬱林州城幾乎年年被水浸泡,最多時城內積水能達到1米多深。定川埠與州城的情況差不多,每當被水淹了,這些在二樓的鐵釘便能拴住舢板等小船,供屋主出入。
自成棟入廣東,欽廉與廣西之間的貿易往來便斷絕。戰爭摧毀了商業,2年來,這是第一隻進入定川埠的大型船隊。沒有商旅便沒有生意,鎮上的居民很少,房屋多數空置。
士兵在南流江上航行了一個月,劃槳拉纖很是辛苦,遠征軍暫時以定川埠為營地休整。眾多的民居倒是省去了紮營的麻煩,士兵直接住進了空房子裏。民居的好處是鐵鍋充足,各部不用再輪流吃飯,甚至有條件普遍開上小灶。
張時傑約束軍紀,於周邊秋毫無犯。如是數日,才與周圍的百姓建立初步信任。
黃鶴鳴歸來,同時帶來鬱林守將梁士奕的使者。守序此行並未打出旗號,梁士奕邀請張時傑去州城會麵。
船隊在定川埠分成兩隊,10噸以下的船隻裝載食鹽上溯,張時傑抽500人沿官道北上,水陸並進。其餘部隊和船隻留守定川埠。
守序站在一艘運鹽船的船頭,繼續上行,觀察南流江最後一段航道。
定川埠向上至鬱林州的航道更淺。定川江和羅望江匯入南流江,使得定川埠以下河道水量變大,通航條件較好。定川埠向上至鬱林州城的航道水淺,最大隻能通過10噸以下的船隻。廉州過來的船隊大多在定川埠卸貨,由本地載重幾噸的舢板船向州城轉運。
漢朝時南流江上遊最早開辟的河港在鬼門關下的茂林鎮,那是距北流江最近的內河港埠。由於河道淤積。南流江在上遊的通航河道逐漸下移,現在最北麵的內河港是鬱林州城以南200步的安遠橋,俗稱大南橋。本地舢板船和欽廉來的小船最終在此卸貨。
安遠橋地名自然是來自一座橫跨南流江的拱橋。
鬱林至廉州的官道由橋而過。元朝在南流江上修了一座木橋,明朝永樂年改為石基木橋。萬曆三年(1575年)改建為石拱橋。
安遠橋全部用巨大的青石砌成,橋墩的逆水麵都砌成船頭形狀,洪水來臨時,船頭形狀的橋墩就像一把犁頭一樣把水向兩邊分開,盡量保護住橋身。
守序乘坐的舢板從橋下而過,鬱林城南的南流江麵隻有20多米寬。安遠橋為三孔拱橋,最大跨徑11米。這個時代,最讓守序著迷的中國建築就是石拱橋了。南方多河道,正是這些美麗的石拱橋串聯起各地的陸路聯係。
守序輕輕敲擊著青石橋墩,安遠橋能承受南流江夏季的大水,這座堅固的石拱橋足以承受12磅青銅野戰炮開進,那可是火炮連前車重達2.5噸的行軍係統。中國像這樣堅固的石橋太少了。
陸軍所謂的參謀旅行,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便是調查行軍路線上橋梁的載重能力,主要道路的坡度、轉彎半徑等數據,詳細記錄。
於茅廬間揮斥方遒是極其簡單的事,如果真要以腦洞指揮戰鬥,那會是一場場軍事噩夢。打仗,依賴的是類似於道路橋梁通行狀況,航道水深水淺承載能力等一係列不起眼的數據。地圖上畫個箭頭很容易,結果可能就是幾千人在河穀之類的地方進退不得,被敵軍屠殺。陸軍打仗沒什麽投機取巧的東西可講,所有工作都必須建立在看似很駑鈍的紮實基礎工作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