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爾維爾號拿出2門4磅炮,南海號拿出4門9磅炮。能獲得9磅炮讓王士則極為欣喜,在陸軍中,9磅炮已是明軍眼中的巨炮。明朝仿製的紅夷大炮,最重也不過10斤多的彈丸,12磅而已。金士英也得到了從南海號上拆下的4門佛朗機和60杆火繩槍。
也許是為了激勵士氣,威海營把得到紅夷大炮的消息放了出去。金世英派了個把總押運重炮前往登州,道路兩邊擠滿了圍觀的人群。
威海衛曾是一座堅固的海防要塞,擁有6裏18步長的城牆,石製牆基,通體包磚。城牆高3丈牆基厚2丈,護城河寬1丈8,深8尺。
與被擋在城外的普通難民不同,丁耀亢和他的同伴們亮出身份,很容易就進了威海衛。
城牆雖然年久失修,但架子仍在,加上從遼東迴來的守備大人和那些遼兵,給了城內的居民和如丁耀亢這般的士紳子弟不那麽虛幻的安全感。威海衛城的東牆離海岸線隻有1裏遠,這也讓丁耀亢比較安心,隻要有船,跑起來很快的。
眾人尋了一處院落租下,暫時就安頓在了威海衛城裏。逃難的士紳很多,城中的房價一日貴過一日,丁耀亢隻包下了一間屋子,全家四口人都住在一起。
諸城被建州攻陷,家族兇多吉少。午夜夢迴,丁耀亢時常被那個雪與火的夜晚喚醒。無數恐怖的場景在他腦海中迴蕩,此時的他都會下意識地抱緊妻子。末世離亂人,丁耀亢很慶幸他的小家庭現在還完整的在一起。
明朝北方士子有結社的習慣,丁耀亢逃難漂泊途中便遇到了幾位社友,此時都聚集在威海衛城中。這日,租住的院中又聚集了十幾位生員和副榜貢生,都在議論遼兵攜紅夷大炮赴援登州之事。
“威海金守備近日從劉公島的夷人那裏獲得了十餘門巨炮,適才我在城門處見守備大人點起百多兵丁押運大炮啟程了。”
“我聽說金守備與那夷人交好,他也是夷人從遼東救出來的。”
“金守備本人亦有萬夫不當之勇,陣斬建奴一副都統,便是沒有夷人相救,他也能殺迴來。”
“什麽夷人啊,那夷人頭目姓陳,乃是漢人。”
有人開始吊書袋,“韓文公有言,‘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中國入夷狄,則夷狄之’,那陳姓夷目久在蠻夷腥膻之地,我等當以夷狄視之。”
“你就別管人家是不是蠻夷了,海上的夾板巨艦你也看見了,一艘船就有數十門紅夷大炮,比整個登州鎮的炮都多。威海倘若能得此強援,守城的把握又多了幾分。”
丁耀亢轉過頭一看,是他的社友冷應澂,字公定。冷應澂與丁耀亢打了個招唿,兩人不聲不響的進了丁耀亢住的屋子。
冷應澂進門便道,“西生兄,我在威海衛的朋友告訴我,海口的夷船再過一陣時日就要走了。”
“公定此言當真?”
“金守備昨日上島便是為了此事。在夷人走前,買下了那些大炮。”
丁耀亢能逃出諸城大難,見識心性自然也非常人可比,“公定,你有何打算?”
“我孑然一身,山東也沒什麽可留戀的,我搭夷船走。”
“公定,可我聽說這些夷人南下並不會停靠江南,他們是把人運向海外一大島。”
冷應澂點頭,“台灣島,我知道。這些年南洋那邊此島很是有名。”
丁耀亢勸道,“那你還去,西生,莫若和我一起去江南。”
冷應澂臉上露出一絲寒意,“西生兄,你可還記得前元張弘範的那首詩?”
丁耀亢渾身打了個冷戰,“磨劍劍石石鼎裂,飲馬長江江水竭。我軍百萬戰袍紅,盡是江南兒女血。”
“到了江南,莫非西生兄就覺得安全了嗎?流寇,建虜,哪個是如今朝廷能擋住的?”
看見冷應澂銳利的眼神,丁耀亢恍然大悟,“外頭還有多少人會一起走?”
“已經談定的,有5個。”
丁耀亢:“有那麽多人?”
冷應澂眼神中露出一絲期盼,“西生兄,我聞台灣幅員數千裏,可活民百萬。該夷在南洋尚有另一方國土,我等去了,除了避難,亦可謀個進身之階。若去江南,當真是要給複社那些人做跟班嗎?”
丁耀亢聽到此已是深以為然,他向社友深深一禮,“還請公定救我。”
“夷人現在多收工匠,老農,我等要上船得花錢買船票。”
“他們要多少銀子?”
“20兩一個人。”
丁耀亢咬咬牙,“我付。”
其實守序沒把船票定那麽貴。工匠農民賬房等有一定技術的人員免費占了8成的艙位,其餘的船艙,他原本定的是男子一人10兩,婦幼酌情可免。但他沒想到威海衛的軍官們把票價倒騰到了20兩銀子,所有人都要交。
十幾天後,當威海衛的軍戶在城中抓住一個建奴細作後,城中更是如同炸了鍋,船票當時就爆了,飆升至百兩的離譜價格。
金士英親自審訊細作,得知他是北直隸人,崇禎十一年順了韃子。今年十一月十一日入關,是孔有德的奴才。細作漢名張守印,番名麻喇赤,在孔有德藩下混的著實不錯,居然有4個老婆。建州的探子除了偵察軍情,很多時候在明軍後方造成的混亂對戰局也會產生不利的影響。
部下有人進言,“孔逆向我威海派出探子,可是想報當年登州的一箭之仇?”
金士英嗤之以鼻,“登州、濰縣和即墨都在我軍控製下,孔有德難道還能飛過來?不帶輜重輕兵挺進威海,量他也不敢。”
登州與威海之間的通訊現在依然暢通,金士英能從登州巡撫的幕府中得到山東戰局最近的情報。處置了建州細作,金士英再次泛舟劉公島。山東戰局的變化,他都會即使與守序分享。雖未正式宣揚,但二人實際已經隱隱以對方為盟友。
守序接過金士英給他的簡報,看到中間一段,不由念了出來,“區區危城,臣百計守之,誌完至而驛騷之;梵梵士女,臣百計安緝,誌完至而殺掠之。”
金士英都快把牙齒咬碎了,“德州守將雷演祚彈劾督師範誌完的奏折,朝廷的大事就壞在這些昏庸的官員身上了。”武將彈劾文臣督師,這可不太常見,如果不是作死到一定程度,武將不會去以卵擊石的。
守序微歎,大明朝亡國有很多原因,某些人的個人責任肯定跑不掉。守序拿起簡報,對照地圖,結合前幾天獲得的信息,他說道:“近來戰局好像對你們發生了一些有利的變化。”
金士英:“對,朝廷從四處調集了很多援兵,原本駐紮在遼西的山西總兵李輔明帶著一隊關寧軍趕到了。江淮的官軍也在淮河一線擋住了南下的建奴。”
守序點點頭,雖然這些援軍不敢與建州野戰,但好歹也壓縮了八旗兵進一步劫掠的空間。最重要的是,現在好打的城市建州都打完了。剩下的州縣無一不是官員士紳百姓抱有決死之心在堅守,硬打強攻不是不行,但那對進關劫掠的建州來說並不劃算。
對膠東影響最大的當屬濰縣軍民的堅守。登州堅城一座,軍兵上萬,建州去啃骨頭的可能性並不大。如把主力投入魯西南和淮北沿即墨攻上來,這圈子又繞太大了。因此濰縣就成了山東戰局的關鍵,一如後來解放戰爭中的濰縣戰役。濰縣是聯係膠東半島和內地的重鎮,明軍在這裏並沒有多少力量,八旗兵對濰縣開展了強攻。
“奴眾萬餘,列七營圍城,城內軍民血戰七晝夜……老幼男婦,竭力一心,未字閨秀,青衿內室及瞽夫幼小,悉運磚石柴束。”
守序邊看邊讚歎,瞎子和少女都上了城頭,讓八旗兵在濰縣吃了個大敗仗,人員損失甚重,“山東的兄弟們很厲害啊。”
金士英也是由衷敬佩,“濰縣人心至此,似千古少有。”
守序道,“恭喜金兄了,建奴的攻擊動能應已消耗殆盡,他們打不動了。”
雖然不懂什麽是動能,但金士英還是明白了守序的意思,“生靈塗炭,又何喜之有。這些日子陸續有官軍堵截到建奴的輜重,解救下不少難民,都是數日水米未進,無論男女,都是赤身寸絲不掛。”
守序明白建虜有多野蠻,他勸慰金士英,“不要那麽悲觀,至少軍民的奮戰讓事情沒有變得更壞。”
金士英勉強笑了笑。
守序道:“建州無力攻打膠東,船上的人員也基本裝滿,我就要迴去了。”
金士英知道守序遲早是要走的,“你什麽時候出發?”
守序:“明天就走。近萬裏航程,台北也可能還有些事,我得在北風季結束前迴國。”
金士英伸出右手,與守序在一起久了,他也習慣了握手禮,“明日我有事無法登島,今天就權當送別了。”
守序笑道,“金兄無須憂心,來日方長,我們一定後會有期。”
辭別金士英,守序下令所有人集結登船。第二天,2艘蓋倫船、13艘戎克船組成的船隊離開劉公島,運載著3000多山東移民,沿著海岸線南下。難民中的很多人渡過了此生第一個海上春節,當天船上供應了大量鯨肉。
丁耀亢、冷應澂立於甲板,迴望越來越遠的山東老家,複雜的情緒從心頭泛起。
也許是為了激勵士氣,威海營把得到紅夷大炮的消息放了出去。金世英派了個把總押運重炮前往登州,道路兩邊擠滿了圍觀的人群。
威海衛曾是一座堅固的海防要塞,擁有6裏18步長的城牆,石製牆基,通體包磚。城牆高3丈牆基厚2丈,護城河寬1丈8,深8尺。
與被擋在城外的普通難民不同,丁耀亢和他的同伴們亮出身份,很容易就進了威海衛。
城牆雖然年久失修,但架子仍在,加上從遼東迴來的守備大人和那些遼兵,給了城內的居民和如丁耀亢這般的士紳子弟不那麽虛幻的安全感。威海衛城的東牆離海岸線隻有1裏遠,這也讓丁耀亢比較安心,隻要有船,跑起來很快的。
眾人尋了一處院落租下,暫時就安頓在了威海衛城裏。逃難的士紳很多,城中的房價一日貴過一日,丁耀亢隻包下了一間屋子,全家四口人都住在一起。
諸城被建州攻陷,家族兇多吉少。午夜夢迴,丁耀亢時常被那個雪與火的夜晚喚醒。無數恐怖的場景在他腦海中迴蕩,此時的他都會下意識地抱緊妻子。末世離亂人,丁耀亢很慶幸他的小家庭現在還完整的在一起。
明朝北方士子有結社的習慣,丁耀亢逃難漂泊途中便遇到了幾位社友,此時都聚集在威海衛城中。這日,租住的院中又聚集了十幾位生員和副榜貢生,都在議論遼兵攜紅夷大炮赴援登州之事。
“威海金守備近日從劉公島的夷人那裏獲得了十餘門巨炮,適才我在城門處見守備大人點起百多兵丁押運大炮啟程了。”
“我聽說金守備與那夷人交好,他也是夷人從遼東救出來的。”
“金守備本人亦有萬夫不當之勇,陣斬建奴一副都統,便是沒有夷人相救,他也能殺迴來。”
“什麽夷人啊,那夷人頭目姓陳,乃是漢人。”
有人開始吊書袋,“韓文公有言,‘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中國入夷狄,則夷狄之’,那陳姓夷目久在蠻夷腥膻之地,我等當以夷狄視之。”
“你就別管人家是不是蠻夷了,海上的夾板巨艦你也看見了,一艘船就有數十門紅夷大炮,比整個登州鎮的炮都多。威海倘若能得此強援,守城的把握又多了幾分。”
丁耀亢轉過頭一看,是他的社友冷應澂,字公定。冷應澂與丁耀亢打了個招唿,兩人不聲不響的進了丁耀亢住的屋子。
冷應澂進門便道,“西生兄,我在威海衛的朋友告訴我,海口的夷船再過一陣時日就要走了。”
“公定此言當真?”
“金守備昨日上島便是為了此事。在夷人走前,買下了那些大炮。”
丁耀亢能逃出諸城大難,見識心性自然也非常人可比,“公定,你有何打算?”
“我孑然一身,山東也沒什麽可留戀的,我搭夷船走。”
“公定,可我聽說這些夷人南下並不會停靠江南,他們是把人運向海外一大島。”
冷應澂點頭,“台灣島,我知道。這些年南洋那邊此島很是有名。”
丁耀亢勸道,“那你還去,西生,莫若和我一起去江南。”
冷應澂臉上露出一絲寒意,“西生兄,你可還記得前元張弘範的那首詩?”
丁耀亢渾身打了個冷戰,“磨劍劍石石鼎裂,飲馬長江江水竭。我軍百萬戰袍紅,盡是江南兒女血。”
“到了江南,莫非西生兄就覺得安全了嗎?流寇,建虜,哪個是如今朝廷能擋住的?”
看見冷應澂銳利的眼神,丁耀亢恍然大悟,“外頭還有多少人會一起走?”
“已經談定的,有5個。”
丁耀亢:“有那麽多人?”
冷應澂眼神中露出一絲期盼,“西生兄,我聞台灣幅員數千裏,可活民百萬。該夷在南洋尚有另一方國土,我等去了,除了避難,亦可謀個進身之階。若去江南,當真是要給複社那些人做跟班嗎?”
丁耀亢聽到此已是深以為然,他向社友深深一禮,“還請公定救我。”
“夷人現在多收工匠,老農,我等要上船得花錢買船票。”
“他們要多少銀子?”
“20兩一個人。”
丁耀亢咬咬牙,“我付。”
其實守序沒把船票定那麽貴。工匠農民賬房等有一定技術的人員免費占了8成的艙位,其餘的船艙,他原本定的是男子一人10兩,婦幼酌情可免。但他沒想到威海衛的軍官們把票價倒騰到了20兩銀子,所有人都要交。
十幾天後,當威海衛的軍戶在城中抓住一個建奴細作後,城中更是如同炸了鍋,船票當時就爆了,飆升至百兩的離譜價格。
金士英親自審訊細作,得知他是北直隸人,崇禎十一年順了韃子。今年十一月十一日入關,是孔有德的奴才。細作漢名張守印,番名麻喇赤,在孔有德藩下混的著實不錯,居然有4個老婆。建州的探子除了偵察軍情,很多時候在明軍後方造成的混亂對戰局也會產生不利的影響。
部下有人進言,“孔逆向我威海派出探子,可是想報當年登州的一箭之仇?”
金士英嗤之以鼻,“登州、濰縣和即墨都在我軍控製下,孔有德難道還能飛過來?不帶輜重輕兵挺進威海,量他也不敢。”
登州與威海之間的通訊現在依然暢通,金士英能從登州巡撫的幕府中得到山東戰局最近的情報。處置了建州細作,金士英再次泛舟劉公島。山東戰局的變化,他都會即使與守序分享。雖未正式宣揚,但二人實際已經隱隱以對方為盟友。
守序接過金士英給他的簡報,看到中間一段,不由念了出來,“區區危城,臣百計守之,誌完至而驛騷之;梵梵士女,臣百計安緝,誌完至而殺掠之。”
金士英都快把牙齒咬碎了,“德州守將雷演祚彈劾督師範誌完的奏折,朝廷的大事就壞在這些昏庸的官員身上了。”武將彈劾文臣督師,這可不太常見,如果不是作死到一定程度,武將不會去以卵擊石的。
守序微歎,大明朝亡國有很多原因,某些人的個人責任肯定跑不掉。守序拿起簡報,對照地圖,結合前幾天獲得的信息,他說道:“近來戰局好像對你們發生了一些有利的變化。”
金士英:“對,朝廷從四處調集了很多援兵,原本駐紮在遼西的山西總兵李輔明帶著一隊關寧軍趕到了。江淮的官軍也在淮河一線擋住了南下的建奴。”
守序點點頭,雖然這些援軍不敢與建州野戰,但好歹也壓縮了八旗兵進一步劫掠的空間。最重要的是,現在好打的城市建州都打完了。剩下的州縣無一不是官員士紳百姓抱有決死之心在堅守,硬打強攻不是不行,但那對進關劫掠的建州來說並不劃算。
對膠東影響最大的當屬濰縣軍民的堅守。登州堅城一座,軍兵上萬,建州去啃骨頭的可能性並不大。如把主力投入魯西南和淮北沿即墨攻上來,這圈子又繞太大了。因此濰縣就成了山東戰局的關鍵,一如後來解放戰爭中的濰縣戰役。濰縣是聯係膠東半島和內地的重鎮,明軍在這裏並沒有多少力量,八旗兵對濰縣開展了強攻。
“奴眾萬餘,列七營圍城,城內軍民血戰七晝夜……老幼男婦,竭力一心,未字閨秀,青衿內室及瞽夫幼小,悉運磚石柴束。”
守序邊看邊讚歎,瞎子和少女都上了城頭,讓八旗兵在濰縣吃了個大敗仗,人員損失甚重,“山東的兄弟們很厲害啊。”
金士英也是由衷敬佩,“濰縣人心至此,似千古少有。”
守序道,“恭喜金兄了,建奴的攻擊動能應已消耗殆盡,他們打不動了。”
雖然不懂什麽是動能,但金士英還是明白了守序的意思,“生靈塗炭,又何喜之有。這些日子陸續有官軍堵截到建奴的輜重,解救下不少難民,都是數日水米未進,無論男女,都是赤身寸絲不掛。”
守序明白建虜有多野蠻,他勸慰金士英,“不要那麽悲觀,至少軍民的奮戰讓事情沒有變得更壞。”
金士英勉強笑了笑。
守序道:“建州無力攻打膠東,船上的人員也基本裝滿,我就要迴去了。”
金士英知道守序遲早是要走的,“你什麽時候出發?”
守序:“明天就走。近萬裏航程,台北也可能還有些事,我得在北風季結束前迴國。”
金士英伸出右手,與守序在一起久了,他也習慣了握手禮,“明日我有事無法登島,今天就權當送別了。”
守序笑道,“金兄無須憂心,來日方長,我們一定後會有期。”
辭別金士英,守序下令所有人集結登船。第二天,2艘蓋倫船、13艘戎克船組成的船隊離開劉公島,運載著3000多山東移民,沿著海岸線南下。難民中的很多人渡過了此生第一個海上春節,當天船上供應了大量鯨肉。
丁耀亢、冷應澂立於甲板,迴望越來越遠的山東老家,複雜的情緒從心頭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