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天才和人傑,曹錕活了快六十年了,見過不計其數,年少成名或者是一朝成名的天才,數不勝數,可最後,真正能夠幹出一番大事業的成功者,卻是鳳毛麟角。被尊稱為革命黨領袖的孫先生,雖然現在什麽都沒有,可依然是中國革命的引導者,當過領袖,當過大總統,也曾風光過,在他之前的革命生涯裏,過得卻是被清政府捉拿通緝的逃犯生活,從中國逃到美


    國,從美國到日本,處處都有他逃亡的蹤跡。即便是被追的抱頭鼠竄的時候,卻沒有做過慷慨赴死,以身殉國的行為。因為他懂一句話,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多少次的功虧一簣卻仍然沒有打斷他的一顆革命之心,不達目的誓不罷休,所以,直到


    現在,孫先生依然是在百折不撓的奮鬥中!


    袁世凱,民國大總統,中華帝國大皇帝,後慈禧太後時代,掌權第一人,權傾天下。


    如此厲害的人物想當年初入官場的時候,依然要在那太和殿上五體投地的跪在地上向慈禧太後行禮,見了李鴻章服服帖帖,被李鴻章指著鼻子痛罵,隻能低頭跪地,不敢還嘴。


    還原成一句話,每一個爺爺都是從孫子輩熬出來的。


    曹錕器重吳佩孚,想把他培養出來,培養成真正的一代人傑,首先要做的就是當孫子,慢慢熬,磨煉心性,磨煉意誌力,磨練出堅忍不拔的性格。


    這是每一位梟雄的必經之路,不會隱忍,鋒芒畢露的人也有,比如說,飛揚跋扈的陸樹錚,因為才能卓越,深得段祺瑞的喜愛,因此一飛衝天,一發不可收拾。因為成功的經曆來的太快,沒有多少閱曆的積累,因此養成了陸樹錚目中無人的性格特點,總以為天底下老子最大。段祺瑞的直接提拔式與曹錕的曆經磨難式,究竟是哪一種培養人才的方式能夠成功,關


    鍵在此一戰!


    與其說是兩大軍閥的對壘,倒不如說是兩種人才培養方式的較量……


    “原來如此,佩孚感謝大帥的栽培,感激不盡,此生必將誓死效命於大帥麾下,至死不渝!”


    聽完曹錕的解釋,吳佩孚的心中甚是感動,原來,為了能夠讓自己真正的培養起來,曹錕居然是如此煞費苦心。


    從某種意義而言,吳佩孚已經是曹錕指定的下一任直係大佬的接班人了……


    為何不拿袁兆龍打比方呢,也是年少成名,沒有過磨難的積累,為何成就遠高過與徐樹錚呢?幸好吳佩孚沒問,曹錕也不知道,在他看來,袁兆龍這個人一直都很奇怪,琢磨不透,研究不透,看不透。是個奇怪的人物,他雖然身處這個時代裏,卻總有一種感覺,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好像是一個


    局外人,不管是發生什麽事,都少不了他的身影,不關心這個世界,卻總是引導著這個世界在前進……


    曹錕想不出所以然,隻能說,袁兆龍是一個怪人,一個bug模式的存在……


    “知道就好,怎麽樣,怕不怕徐樹錚。”曹錕對吳佩孚愈發的滿意了,如果自己還有未出閣的女兒的話,真的想許配一個給吳佩孚,這樣一來,可以更好的拉攏這位愛將。如果說,袁世凱最自豪的事情是一手締造了北洋、馮國璋一手組建了直係軍閥,而他曹錕最為得意的就是培養了吳佩孚。前人的成就已經不可能再超越了,如果想要超過他們,並且名垂青史的話,除非是


    能夠做到真正意義上的統一中國。


    抿心自問,曹錕還沒有這個想法,也不認為自己有能力做到這一點。他一手挑起直皖之爭,聯合各大軍閥反皖係,為的就是保證直係的利益不被皖係給吃掉,最好再來一次反戈一擊!


    實現他那未竟的理想,坐一次大總統的寶座!


    吳佩孚毫無畏懼的搖頭,說道:“不怕,陸樹錚再能打,終歸也隻是個人而已,他不是刀槍不入的神,也不是虛無縹緲的鬼,隻要是人,總會有弱點。正如外麵所傳言的那樣,我吳佩孚不配與他陸樹錚相提並論,陸樹錚也有可能從未將我放在眼裏,這是我的劣勢,更是我的優勢。佩孚願在此立下軍令狀,若是此一戰擊敗不了陸樹錚,願意提頭來見大帥


    !”


    “哈哈哈!打不贏就打不贏,我可舍不得我的愛將腦袋搬家。”曹錕聽了哈哈大笑。“子玉,一定要記住,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直係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一場戰役的失敗不是末日,一定要人在,人定勝天,凡是以人為本,我寧可輸掉戰役,都不願意失去你這位儒


    將!”


    直係雖大,奉曹錕為首,可真正同他齊心的有幾個?若是同皖係開戰,最後指望的還得是他的嫡係吳佩孚。


    仗打輸了,撤退就是了,頂多就是丟幾塊地盤給段祺瑞,可若是將吳佩孚給折損了,就徹底喪失了東山再起的機會。


    曹錕不願意看著這種悲劇發生,事先給吳佩孚通個氣,怕就怕吳佩孚的擰勁上來,明知不敵陸樹錚的情況下,死磕!


    最後仗打輸了,結果把自己也給賠送了進去,得不償失。就算是最後打贏了段祺瑞,也是他曹錕坐上了大總統,可又有誰能給他保江山呢?


    還得仰仗吳佩孚,曹錕算的是一筆明白賬。


    ……同時麵臨著三大軍閥勢力的威壓,段祺瑞渾然不懼,用徐樹錚坐鎮北京,對抗曹錕的直係,派段芝貴協同輔助,以應對時刻來自關外的威脅。奉係、皖係,單拿出任何一派係,段祺瑞都不怕,怕就怕在這


    兩派合兵一處,這就極其危險了。


    本來是想將曲同豐的邊防軍第一師也派遣到京津地區待命的,可是想到在長江流域還有一隻揚子鱷正蓄勢待發呢!


    也是個棘手的問題,單憑張敬堯的兵馬還不足以對抗鄂軍,因此,隻能將曲同豐調去了湖南,協助張敬堯,還有吳光新的二十師在長江上遊待命,時刻準備援助張敬堯。還有三路大軍都已經安排妥當了,段祺瑞信心滿滿的等候著,他相信,皖軍絕對具備三線開戰的能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軍閥生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花尾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花尾龍並收藏重生之軍閥生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