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八章 護法
追求民主,追求共和,革命黨人的目標從來都沒有變過,同盟會時期也好,民黨時期也罷,亦或者是現在的z華革命黨,無論是在哪一個曆史時期,不管是碰到怎樣的艱難阻礙,革命黨人始終未曾動搖過堅定的信念。
一定要將民主的曙光撒在z華大地上。
一開始以為罪惡的根源在於腐朽的清廷身上,不惜代價的推倒了清廷,後來又認為是袁**倒行逆施,開倒車,發動了倒袁運動。
然而經過這麽多年的折騰,老百姓仍然活在水深火熱裏,天空依然被黑暗所籠罩,到底是哪裏出了問題呢?
很多的人開始思考起了這個問題。
為何總是會有那麽多的問題和麻煩擋在通往民主的道路上,一塊塊的路標上寫著四個大字:此路不通!
是追求民主的途徑錯了呢,還是民主的形式不適合在**發展呢?
孫先生明白他們的困惑,搖搖頭。“我們沒錯。”
陸榮廷追問道:“既然我們沒錯,為何當今**會是如此局麵?”
孫先生沒有直接迴答這個問題,伏在宋女士的耳邊說了兩句悄悄話,宋女士點點頭,然後輕挪蓮步,走了出去。
孫先生指著自己辦公桌上放著的一頂西洋台燈,拉開燈繩,燈泡發亮,光芒散在孫先生的臉上,人影映在桌子上。
宋女士很快迴來了,手裏多了一根紅色的長蠟燭。
宋女士將蠟燭交給孫先生,還有一盒火柴。
孫先生將蠟燭放在桌子上,劃著一根火柴,點燃蠟燭上的撚兒,蠟燭發光,一縷微弱的黑煙向上飄去。
“你們明白了嗎?”孫先生問道。
唐繼堯若有所思,沉默不語,陸榮廷迴答道:“我懂了,孫先生的意思是說,用電燈要比用蠟燭照明要好!”
孫先生不想說話了,有種想送客的衝動,解答道:“得到光明是我們唯一的追求和期盼,關鍵是要通過怎樣的途徑來點燃這盞希望的燈。
拿來主義未必可行,適合洋人未必適合我們自己,究竟是要用蠟燭,還是要用電,這才是我們一直在堅持探索的東西。”
孫先生一直堅定的認為,走民主之路絕對沒錯,這是未來世界的大趨勢,目標有了,信仰也有了,探索出一條正確的道路,這才是全體革命黨人最應該去做的,而不是怨天尤人,自怨自艾。
在這一點上,袁兆龍做的沒錯,他一直在按自己的想法去做,雖然有些做法孫先生不能苟同,但是孫先生肯定袁兆龍的行為,不管是繞怎樣的彎路,接近目標才是王道。
唐繼堯點頭道:“孫先生教誨的是,唐某大徹大悟。”
陸榮廷道:“別扯這些說不著的了,理論再好又有個屁用,別忘了,主宰**的可是馮國璋和段祺瑞,尤其是段祺瑞,一家獨大,皖係軍閥最強,都是他說了算。
他可是從來跟革命黨人一直不對付,不說別的,就說他拒絕恢複臨時約法這迴事吧,態度擺的很明確,就是跟咱們對著幹,排除異己,妄想著讓北洋係控製中央zf,這等野心,欺人太甚。”
陸榮廷和唐繼堯所代表的桂係、皖係軍閥也屬於北洋軍閥大家庭,但這兩大地方派係同直係、皖係不對付,一直與革命黨走的很近,他們雖然不是革命黨,但卻是站在孫先生這一邊的。
尤其是滇係軍閥,同革命黨的合作,早就在蔡鍔執掌雲南時代就開始了,蔡鍔同孫先生是莫逆之交。
隻可惜蔡鍔天年不假,英年早逝,若是他還在,一個他,一個袁兆龍,得此二人相助,孫先生何愁大事不成?
可惜沒有如果……
接任滇係的唐繼堯也一直保持著同革命黨之間的密切合作關係。
滇係、桂係綁在了革命黨的小船上,倘若革命黨真的被清洗出局,對於他們而言,無疑是滅頂之災。迴歸北洋?
就算是馮國璋容許,段祺瑞也不準!
段祺瑞平生最恨的就是兩麵三刀之人,何況馮、段二人都在密謀著統一**,結束軍閥並立的局麵,遲早會找機會除掉這些地方軍閥。
所以說,他們二位別無選擇,隻能堅定不移的站在孫先生的這邊,風雨同舟。
孫先生說道:“段祺瑞此舉,乃是司馬昭之心,任由北洋獨大,對**顯然不利,獨裁統治,虛假共和,從袁**開始就玩這一套,假共和之禍危害遠甚於真複辟!”
“那我們應該怎麽做?”
唐繼堯已經猜到了孫先生的想法,但還是出言問道。
孫先生拳頭猛錘一下桌子,厲聲道:“遵法、守法、護法!絕不能容許段祺瑞等人亂來!臨時約法乃是國之根本,否定約法,乃是否定min國創立以來的執政思想!”
又到了一次需要捍衛國法的時候了,以武力對抗武力,武裝捍衛約法!
發動一場轟轟烈烈的護法運動,迫使段祺瑞恢複臨時約法。
同三年前的那場倒袁運動不同,這一次,孫先生手中掌控的力量遠超過當年,西南兩大軍閥的傾力支持,三省督軍的配合,一時間,西南小半壁江山已經握在了手中,手頭有兵,也有地盤,更是有實權派軍閥的支持,孫先生的信心大增。
更何況,現在的段祺瑞不是當年的袁**,他號召不動整個北洋,相比之下,段祺瑞的皖係再強也隻是北洋軍閥的一個組成部分而已。
孫先生當著他們兩個的麵,護法決心已下,二人相視一看,果不其然,和他們來之前判斷的一樣,廢除約法,觸及到了革命黨根本利益,孫先生絕對不會坐視不管,任由段祺瑞大權獨攬。
陸榮廷向唐繼堯使個眼色,唐繼堯明白他的意思,朝著孫先生說道:“孫先生,護法一事,事關重大,南北對峙,難免會掀起兵戈之禍,不可不防,我和陸兄的部隊在西南這一帶尚且吃得開,可段祺瑞一旦傾力一戰,滇、桂聯手未必是他的對手。若是先生能將袁兆龍說服,一起行動舉事的話,有他的加入,勝算必可大增!”
唐繼堯和陸榮廷心裏都明白,桂係、滇係看起來挺厲害,雄踞西南,但實際幾斤幾兩,他們二位都清楚,厲害都是說給外行們聽的……
追求民主,追求共和,革命黨人的目標從來都沒有變過,同盟會時期也好,民黨時期也罷,亦或者是現在的z華革命黨,無論是在哪一個曆史時期,不管是碰到怎樣的艱難阻礙,革命黨人始終未曾動搖過堅定的信念。
一定要將民主的曙光撒在z華大地上。
一開始以為罪惡的根源在於腐朽的清廷身上,不惜代價的推倒了清廷,後來又認為是袁**倒行逆施,開倒車,發動了倒袁運動。
然而經過這麽多年的折騰,老百姓仍然活在水深火熱裏,天空依然被黑暗所籠罩,到底是哪裏出了問題呢?
很多的人開始思考起了這個問題。
為何總是會有那麽多的問題和麻煩擋在通往民主的道路上,一塊塊的路標上寫著四個大字:此路不通!
是追求民主的途徑錯了呢,還是民主的形式不適合在**發展呢?
孫先生明白他們的困惑,搖搖頭。“我們沒錯。”
陸榮廷追問道:“既然我們沒錯,為何當今**會是如此局麵?”
孫先生沒有直接迴答這個問題,伏在宋女士的耳邊說了兩句悄悄話,宋女士點點頭,然後輕挪蓮步,走了出去。
孫先生指著自己辦公桌上放著的一頂西洋台燈,拉開燈繩,燈泡發亮,光芒散在孫先生的臉上,人影映在桌子上。
宋女士很快迴來了,手裏多了一根紅色的長蠟燭。
宋女士將蠟燭交給孫先生,還有一盒火柴。
孫先生將蠟燭放在桌子上,劃著一根火柴,點燃蠟燭上的撚兒,蠟燭發光,一縷微弱的黑煙向上飄去。
“你們明白了嗎?”孫先生問道。
唐繼堯若有所思,沉默不語,陸榮廷迴答道:“我懂了,孫先生的意思是說,用電燈要比用蠟燭照明要好!”
孫先生不想說話了,有種想送客的衝動,解答道:“得到光明是我們唯一的追求和期盼,關鍵是要通過怎樣的途徑來點燃這盞希望的燈。
拿來主義未必可行,適合洋人未必適合我們自己,究竟是要用蠟燭,還是要用電,這才是我們一直在堅持探索的東西。”
孫先生一直堅定的認為,走民主之路絕對沒錯,這是未來世界的大趨勢,目標有了,信仰也有了,探索出一條正確的道路,這才是全體革命黨人最應該去做的,而不是怨天尤人,自怨自艾。
在這一點上,袁兆龍做的沒錯,他一直在按自己的想法去做,雖然有些做法孫先生不能苟同,但是孫先生肯定袁兆龍的行為,不管是繞怎樣的彎路,接近目標才是王道。
唐繼堯點頭道:“孫先生教誨的是,唐某大徹大悟。”
陸榮廷道:“別扯這些說不著的了,理論再好又有個屁用,別忘了,主宰**的可是馮國璋和段祺瑞,尤其是段祺瑞,一家獨大,皖係軍閥最強,都是他說了算。
他可是從來跟革命黨人一直不對付,不說別的,就說他拒絕恢複臨時約法這迴事吧,態度擺的很明確,就是跟咱們對著幹,排除異己,妄想著讓北洋係控製中央zf,這等野心,欺人太甚。”
陸榮廷和唐繼堯所代表的桂係、皖係軍閥也屬於北洋軍閥大家庭,但這兩大地方派係同直係、皖係不對付,一直與革命黨走的很近,他們雖然不是革命黨,但卻是站在孫先生這一邊的。
尤其是滇係軍閥,同革命黨的合作,早就在蔡鍔執掌雲南時代就開始了,蔡鍔同孫先生是莫逆之交。
隻可惜蔡鍔天年不假,英年早逝,若是他還在,一個他,一個袁兆龍,得此二人相助,孫先生何愁大事不成?
可惜沒有如果……
接任滇係的唐繼堯也一直保持著同革命黨之間的密切合作關係。
滇係、桂係綁在了革命黨的小船上,倘若革命黨真的被清洗出局,對於他們而言,無疑是滅頂之災。迴歸北洋?
就算是馮國璋容許,段祺瑞也不準!
段祺瑞平生最恨的就是兩麵三刀之人,何況馮、段二人都在密謀著統一**,結束軍閥並立的局麵,遲早會找機會除掉這些地方軍閥。
所以說,他們二位別無選擇,隻能堅定不移的站在孫先生的這邊,風雨同舟。
孫先生說道:“段祺瑞此舉,乃是司馬昭之心,任由北洋獨大,對**顯然不利,獨裁統治,虛假共和,從袁**開始就玩這一套,假共和之禍危害遠甚於真複辟!”
“那我們應該怎麽做?”
唐繼堯已經猜到了孫先生的想法,但還是出言問道。
孫先生拳頭猛錘一下桌子,厲聲道:“遵法、守法、護法!絕不能容許段祺瑞等人亂來!臨時約法乃是國之根本,否定約法,乃是否定min國創立以來的執政思想!”
又到了一次需要捍衛國法的時候了,以武力對抗武力,武裝捍衛約法!
發動一場轟轟烈烈的護法運動,迫使段祺瑞恢複臨時約法。
同三年前的那場倒袁運動不同,這一次,孫先生手中掌控的力量遠超過當年,西南兩大軍閥的傾力支持,三省督軍的配合,一時間,西南小半壁江山已經握在了手中,手頭有兵,也有地盤,更是有實權派軍閥的支持,孫先生的信心大增。
更何況,現在的段祺瑞不是當年的袁**,他號召不動整個北洋,相比之下,段祺瑞的皖係再強也隻是北洋軍閥的一個組成部分而已。
孫先生當著他們兩個的麵,護法決心已下,二人相視一看,果不其然,和他們來之前判斷的一樣,廢除約法,觸及到了革命黨根本利益,孫先生絕對不會坐視不管,任由段祺瑞大權獨攬。
陸榮廷向唐繼堯使個眼色,唐繼堯明白他的意思,朝著孫先生說道:“孫先生,護法一事,事關重大,南北對峙,難免會掀起兵戈之禍,不可不防,我和陸兄的部隊在西南這一帶尚且吃得開,可段祺瑞一旦傾力一戰,滇、桂聯手未必是他的對手。若是先生能將袁兆龍說服,一起行動舉事的話,有他的加入,勝算必可大增!”
唐繼堯和陸榮廷心裏都明白,桂係、滇係看起來挺厲害,雄踞西南,但實際幾斤幾兩,他們二位都清楚,厲害都是說給外行們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