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搖搖頭:“孔子學無常師,誰有知識,誰那裏有他所不知道的東西,他就拜誰為師,因此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更何況學無先後,達者為師。”
司馬徽讚賞道:“好一個‘學無先後,達者為師’,主公金玉良言!屬下覺得,這個可以作為我們師範學院的標語!不過,屬下還是不太同意讓孩子迴家教父母,估計父母也不樂意被自己的孩子教,畢竟長幼尊卑不是那麽容易克服!”
胡昭想了一下,笑道:“教這個字眼讓人感覺那個教的人比被教的人高上一等,不如這樣,讓孩子迴去把一天功課匯報給父母,讓父母知道他們在學堂裏究竟學了什麽,避開‘教’這個字眼,也顯得自然親切。”
魏延和司馬徽不約而同撫掌大笑:“孔明此言甚有道理,便以此實行!”
胡昭真的字孔明,說起來真是奇怪,司馬懿的老師和對手都是字孔明。
從此之後,每個小學堂、中學堂的學員們都有了一個必須要完成的課外作業,他們迴到家必須要把這一天所學到的知識全部說給他們的父母,讓他們的父母完全明白他們在學堂裏學到了什麽。
小學堂、中學堂每個期中、期末考試不但要考學員的,還要考父母的,父母的成績占孩子總成績的三分之一,若是父母不關心孩子的學業,平時不好好聽孩子講自己一天的學習內容,那父母在期中期末考試成績很差,也影響到了孩子的總成績,孩子平時成績不好,也會影響進一步考入中學堂和大學堂。
如此一來,用孩子的前途,逼迫著那些對書籍文字頭痛的父母打起了十分的精神,跟隨孩子去學習文化,但在表麵上說是在檢查孩子一天的學習知識,讓那些喜歡維護禮教的衛道士們也抓不住什麽把柄。
剩下那些沒有子女的青年文盲們則交由師範學院的在讀學生們跟進,作為實習任務。如此一來,受教育的民眾幾乎覆蓋了所有人群。
小學堂的學生們經過四年的學習,基本上掌握了四千多字,他們的父母也掌握了三千多字,讀書看報基本上都不存在太大的問題,魏延麾下的《大漢日報》的報紙和其他一些宣傳書冊便可以順利地推廣到整個治下地區。
魏延治下的民眾從此之後隻聽信魏延說什麽,其他人講得都是放屁,尤其是以前那些奴役他們、愚化他們的世家大族們。
還沒到魏延所預計的十年時間,就在八年後,文盲率已經降低到了一成,這一成人還多半是犯人、盲人,那些應該受到教育的民眾基本上一個沒拉的都接受了教育,包括那些世家大族的奴仆們。
魏延推廣全民教化,使得治內秩序井然,人人都樂善好學,人人都積極上進,整個社會風氣迥異以往,使得其他勢力的主公們都甚為歎服,紛紛效仿。
如此這般,就在二十年間,大漢治下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二十年前,識字的人不足一成,二十年後,不識字的人不足一成,此消彼長之間,那些壟斷文化教育仕途的世家大族紛紛被後來居上人數占優的寒庶和貧民家庭趕超,世家統治已經不需要魏延刻意推翻,已經搖搖欲墜。
魏延推行全民教育,能夠實現的目的並不隻是為了將來掀翻世家的統治,也不單是為了整個漢民族的快速發展,還有一個很實在的用處,把所有民眾的子女都放在學校裏麵,有助於約束那些民眾不會從賊。
小學堂挨著鄉兵的軍營,中學堂靠近郡縣兵的軍營,而中央大學堂則靠近正規軍的駐地,魏延這樣設置,一方麵是便於保護所有學員,也便於進行軍事化訓練和軍事化管理,另外一個方麵,則是留這些學員作為人質,他們的長輩若是想背叛魏延,也要想想自己的子女被魏延大軍給控製著的。
當然,在這些孩子裏麵,最被魏延看重的是他麾下將領們的子女。
中央係統的所有文官、武將的子女都可以免試進入中學堂,但是若要進入中央大學堂,還需要參加那個淘汰考試,不過淘汰比率卻比其他人的子女來得低,五個中學堂學員裏選拔一個進入大學堂。魏延還把麾下將領的孩子裏麵五歲到十五歲之間的都編入到童子軍,在將軍府裏活動。魏延此舉有三層用意,一則通過影響子女的思想來影響父母的思想,二則培養忠於自己的官二代,三則留這些官二代做質子,讓那些在外出征的將領對自己必須保持忠心。
有些父母不會管教孩子,能把孩子驕縱成京城四少之類的惡少,魏延不想讓自己的將領被孩子連累,也不想把麾下將領的子女培養成後世的八旗子弟,導致自己這些文韜武略的將領後繼無人,所以他派治軍最嚴正的將領徐晃等人,輪流抽空來嚴格訓練這群仗著父母庇護無法無天的小孩子。
把“全民教育”當成一個最靠譜的基本政策推行下去以後,魏延又想起後世奧運上某個國家運動員的威風八麵跟哪個國家民眾的身體日漸孱弱形成的鮮明對比,心裏覺得刺痛,就想推行“全民體育”,後來想起已經“全民皆兵”了,軍事化訓練比平時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運動更能鍛煉一個人,便就此作罷。
……在搞兩個基本國策的同時,魏延也沒有忘了戰爭和殺伐!
美稷城,東靠黃河,麵向長城,滔滔大河,巍巍長城,圈起了一大片碧綠的草原。現在已近寒冬,美稷城已經下過了一場雪。自從南匈奴內遷以來,圍繞著美稷縣,這遼闊草原上已經屯聚了七八十萬匈奴人,很多匈奴人已經學習漢人,不再放牧牛羊,而是開墾荒地,種植糧食,他們的日子漸漸過得安逸起來,大雪飄飛的日子裏,他們躲在屋子裏,燒柴烤火,不用再為牛羊牲畜的過冬而發愁。
大漢朝廷在美稷縣西麵設立護匈奴中郎將,負責處理南匈奴一切事務,又在北麵設立度遼將軍,嚴防南匈奴北逃去投靠北匈奴,過去的上百年裏,大漢國內一直比較穩定,任命的護匈奴中郎將和度遼將軍都是智勇雙全的名將,南匈奴稍有叛亂即被迅速鎮壓下去,每次匈奴反叛,匈奴各方勢力或可能借助掠奪,搶些財貨、女子,但是最終他們還是要迎接大漢朝廷的懲罰,重則宰殺單於,輕則誅殺部落王,南匈奴人特別是那些部落貴族們都不得不夾著尾巴做人。
桓帝時期有名將段穎、皇甫規,匈奴人稍微動作就被打壓下去。到了靈帝後期,任命的護匈奴中郎將、度遼將軍都是庸碌之輩,再加上大漢國內動亂,匈奴人遂蠢蠢欲動,所以才有匈奴人公然殺害大漢任命的單於、的舉動。
過去幾年,這些匈奴人大肆地在並州、冀州、幽州一帶擄掠,似是絲毫不懼怕大漢朝廷的報複。現在,他們終於膽寒了。
劉豹的七萬匈奴騎兵一去不複返,徐晃二萬大軍奇襲離石城,朱靈四千人馬襲擾美稷王庭,廖化和管亥的魏軍山地師縱橫在各個山穀,襲擾匈奴部落。
隨後朱靈被封為護匈奴中郎將領一萬人馬占據離石城,徐晃被封為度遼中郎將領二萬人馬占據距離美稷城不足一百裏的曼柏城,朱靈、徐晃南北夾擊,再加上叛逃的劉豹的三萬騎兵,美稷的南匈奴人感覺到那淩厲的北風越加刺骨。
美稷王庭現任的匈奴大單於唿廚泉,又感染了風寒,斜靠在大單於的寶座上,一直在咳嗽,侄子劉豹的臨陣背叛對他打擊很大,自從父親羌渠單於在匈奴王族屠各部內亂之中被殺,他便跟劉豹的父親於夫羅一起相依為命,於夫羅死後,他以為天下最不會背叛他的便是侄子劉豹,誰知道劉豹竟然應承了做魏延的傀儡。
唿廚泉心裏有幾分明白,為什麽劉豹會接受魏延的扶持成為另一個單於,就是因為自己也有兒子,自己的身體還能支撐好些年,多年後自己的兒子就長大了,劉豹即便是從左賢王轉作大單於也隻是過渡,與其如此,劉豹還不如從現在開始就做大單於,再說不答應被魏延扶持,立馬就會被魏延處死。
劉豹既已叛逃,而自己的兒子還很幼小,唿廚泉便任命劉豹的弟弟去卑為左賢王,唿廚泉左手邊是匈奴上代的老王,諸如左右奕蠡王、左右幹陸王、左右漸尚王、左右朔方王、左右獨鹿王、左右顯祿王、左右安樂王等人,右手邊便是以左賢王去卑為首的新生代各個部落的頭領,分有右賢王、左右穀蠡王、左右大將、左右大都尉、左右大當戶、左右骨都侯等人。
唿廚泉召集這個匈奴十九部大會,商討如何對付逼近門前的魏延扶持的新單於劉豹、魏延新任命的度遼中郎將徐晃、護匈奴中郎將朱靈。
除了唿廚泉當家的匈奴王族屠各部,其他各部的老王新王們都沉默無語。
他們都分別收到了魏延的書信,魏延在信裏麵提到,他認為劉豹年輕體壯,智勇雙全,遠勝乃叔唿廚泉,實乃匈奴各部更為適合的單於人選,在這次劉豹跟唿廚泉對於單於寶座的競爭中,魏延希望各個部落的首領們保持中立,等塵埃落定,魏延會對保持中立的部落有所補償,若有那個部落膽敢支持唿廚泉,魏延必興起大軍將那個部落族滅之!
匈奴其他十八部的頭領們看得明白,唿廚泉和劉豹對單於寶座的爭鬥,實際上是袁紹和魏延對匈奴控製權的爭奪,袁紹的外甥高幹被魏延擊潰了,袁紹安插在美稷的兩千袁軍已經在河東被魏延部將徐晃消滅了,袁紹安插在河東南部的高幹所部被魏延伏擊了,袁紹在整個並州的勢力已經被清楚幹淨了,而現如今袁紹主力人馬還在幽州跟公孫瓚對峙,唿廚泉已經沒有後援了,而劉豹會得到魏延源源不斷的支持,雖然唿廚泉跟劉豹之間的爭鬥還沒開始,但結果已經注定了,這些部落頭領們都用憐憫的目光看著唿廚泉,好像他是一個死人。
唿廚泉不僅沒有得到這些部落首領們的獻言獻策,反而被他們用鄙夷憐憫的目光掃視著,心裏暴怒,但他不敢發作出來,因為劉豹的叛逃,他手下隻有三萬人馬,而這三萬人馬裏麵隻有六千個是屠各部,是他的親信,那兩萬四千人馬都是分屬於其他十八個部落的。之所以還讓唿廚泉坐在這個位子上,是那些老王們為了平衡各個部落之間的茅盾,若是他唿廚泉死掉了,這些部落又開始為了單於的寶座鬧個不停,絕非匈奴之福。
唿廚泉十分明白,原本就是喪家之犬的自己,在失去袁紹這個強援之後,便又再度成了孤家寡人,他便無奈地擺擺手,示意這些首領們離開自己的王宮。
在這場大雪來臨之前,因為缺乏糧食和棉衣,這個冬天對於很多匈奴人來說都非常難熬,唿廚泉迫於無奈,隻得把三萬人馬裏麵的其他兩萬四千人馬分別派出,劫掠太原郡、雁門郡。
一支前去太原郡劫掠的匈奴騎兵被伏擊了,讓他們始料未及的是,伏擊他們的卻是另外一支匈奴騎兵。魏延扶持的新任大單於劉豹,撫慰著那一支前來劫掠的匈奴騎兵頭領:“蘭若大當戶,本大單於想請你幫我一個忙!”
那個匈奴大族蘭氏的精英子弟蘭若大當戶劫掠太原郡,滿載而歸,他們攜帶了許多車糧食和棉衣,在匈奴十九部大會那一晚,進入了美稷城。
唿廚泉纏綿病榻,他麾下那六千親信騎兵,因缺吃少穿,對唿廚泉也沒有先前的恭敬,被蘭若大當戶請去分享戰利品,都喜滋滋地前去吃肉喝酒了,剩下守衛王宮的不足一千人。
對於去卑來說,那是一個無比難忘的夜晚,他眼睜睜地看著他最敬愛的哥哥劉豹,一刀把他叔叔唿廚泉的頭顱割下。
司馬徽讚賞道:“好一個‘學無先後,達者為師’,主公金玉良言!屬下覺得,這個可以作為我們師範學院的標語!不過,屬下還是不太同意讓孩子迴家教父母,估計父母也不樂意被自己的孩子教,畢竟長幼尊卑不是那麽容易克服!”
胡昭想了一下,笑道:“教這個字眼讓人感覺那個教的人比被教的人高上一等,不如這樣,讓孩子迴去把一天功課匯報給父母,讓父母知道他們在學堂裏究竟學了什麽,避開‘教’這個字眼,也顯得自然親切。”
魏延和司馬徽不約而同撫掌大笑:“孔明此言甚有道理,便以此實行!”
胡昭真的字孔明,說起來真是奇怪,司馬懿的老師和對手都是字孔明。
從此之後,每個小學堂、中學堂的學員們都有了一個必須要完成的課外作業,他們迴到家必須要把這一天所學到的知識全部說給他們的父母,讓他們的父母完全明白他們在學堂裏學到了什麽。
小學堂、中學堂每個期中、期末考試不但要考學員的,還要考父母的,父母的成績占孩子總成績的三分之一,若是父母不關心孩子的學業,平時不好好聽孩子講自己一天的學習內容,那父母在期中期末考試成績很差,也影響到了孩子的總成績,孩子平時成績不好,也會影響進一步考入中學堂和大學堂。
如此一來,用孩子的前途,逼迫著那些對書籍文字頭痛的父母打起了十分的精神,跟隨孩子去學習文化,但在表麵上說是在檢查孩子一天的學習知識,讓那些喜歡維護禮教的衛道士們也抓不住什麽把柄。
剩下那些沒有子女的青年文盲們則交由師範學院的在讀學生們跟進,作為實習任務。如此一來,受教育的民眾幾乎覆蓋了所有人群。
小學堂的學生們經過四年的學習,基本上掌握了四千多字,他們的父母也掌握了三千多字,讀書看報基本上都不存在太大的問題,魏延麾下的《大漢日報》的報紙和其他一些宣傳書冊便可以順利地推廣到整個治下地區。
魏延治下的民眾從此之後隻聽信魏延說什麽,其他人講得都是放屁,尤其是以前那些奴役他們、愚化他們的世家大族們。
還沒到魏延所預計的十年時間,就在八年後,文盲率已經降低到了一成,這一成人還多半是犯人、盲人,那些應該受到教育的民眾基本上一個沒拉的都接受了教育,包括那些世家大族的奴仆們。
魏延推廣全民教化,使得治內秩序井然,人人都樂善好學,人人都積極上進,整個社會風氣迥異以往,使得其他勢力的主公們都甚為歎服,紛紛效仿。
如此這般,就在二十年間,大漢治下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二十年前,識字的人不足一成,二十年後,不識字的人不足一成,此消彼長之間,那些壟斷文化教育仕途的世家大族紛紛被後來居上人數占優的寒庶和貧民家庭趕超,世家統治已經不需要魏延刻意推翻,已經搖搖欲墜。
魏延推行全民教育,能夠實現的目的並不隻是為了將來掀翻世家的統治,也不單是為了整個漢民族的快速發展,還有一個很實在的用處,把所有民眾的子女都放在學校裏麵,有助於約束那些民眾不會從賊。
小學堂挨著鄉兵的軍營,中學堂靠近郡縣兵的軍營,而中央大學堂則靠近正規軍的駐地,魏延這樣設置,一方麵是便於保護所有學員,也便於進行軍事化訓練和軍事化管理,另外一個方麵,則是留這些學員作為人質,他們的長輩若是想背叛魏延,也要想想自己的子女被魏延大軍給控製著的。
當然,在這些孩子裏麵,最被魏延看重的是他麾下將領們的子女。
中央係統的所有文官、武將的子女都可以免試進入中學堂,但是若要進入中央大學堂,還需要參加那個淘汰考試,不過淘汰比率卻比其他人的子女來得低,五個中學堂學員裏選拔一個進入大學堂。魏延還把麾下將領的孩子裏麵五歲到十五歲之間的都編入到童子軍,在將軍府裏活動。魏延此舉有三層用意,一則通過影響子女的思想來影響父母的思想,二則培養忠於自己的官二代,三則留這些官二代做質子,讓那些在外出征的將領對自己必須保持忠心。
有些父母不會管教孩子,能把孩子驕縱成京城四少之類的惡少,魏延不想讓自己的將領被孩子連累,也不想把麾下將領的子女培養成後世的八旗子弟,導致自己這些文韜武略的將領後繼無人,所以他派治軍最嚴正的將領徐晃等人,輪流抽空來嚴格訓練這群仗著父母庇護無法無天的小孩子。
把“全民教育”當成一個最靠譜的基本政策推行下去以後,魏延又想起後世奧運上某個國家運動員的威風八麵跟哪個國家民眾的身體日漸孱弱形成的鮮明對比,心裏覺得刺痛,就想推行“全民體育”,後來想起已經“全民皆兵”了,軍事化訓練比平時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運動更能鍛煉一個人,便就此作罷。
……在搞兩個基本國策的同時,魏延也沒有忘了戰爭和殺伐!
美稷城,東靠黃河,麵向長城,滔滔大河,巍巍長城,圈起了一大片碧綠的草原。現在已近寒冬,美稷城已經下過了一場雪。自從南匈奴內遷以來,圍繞著美稷縣,這遼闊草原上已經屯聚了七八十萬匈奴人,很多匈奴人已經學習漢人,不再放牧牛羊,而是開墾荒地,種植糧食,他們的日子漸漸過得安逸起來,大雪飄飛的日子裏,他們躲在屋子裏,燒柴烤火,不用再為牛羊牲畜的過冬而發愁。
大漢朝廷在美稷縣西麵設立護匈奴中郎將,負責處理南匈奴一切事務,又在北麵設立度遼將軍,嚴防南匈奴北逃去投靠北匈奴,過去的上百年裏,大漢國內一直比較穩定,任命的護匈奴中郎將和度遼將軍都是智勇雙全的名將,南匈奴稍有叛亂即被迅速鎮壓下去,每次匈奴反叛,匈奴各方勢力或可能借助掠奪,搶些財貨、女子,但是最終他們還是要迎接大漢朝廷的懲罰,重則宰殺單於,輕則誅殺部落王,南匈奴人特別是那些部落貴族們都不得不夾著尾巴做人。
桓帝時期有名將段穎、皇甫規,匈奴人稍微動作就被打壓下去。到了靈帝後期,任命的護匈奴中郎將、度遼將軍都是庸碌之輩,再加上大漢國內動亂,匈奴人遂蠢蠢欲動,所以才有匈奴人公然殺害大漢任命的單於、的舉動。
過去幾年,這些匈奴人大肆地在並州、冀州、幽州一帶擄掠,似是絲毫不懼怕大漢朝廷的報複。現在,他們終於膽寒了。
劉豹的七萬匈奴騎兵一去不複返,徐晃二萬大軍奇襲離石城,朱靈四千人馬襲擾美稷王庭,廖化和管亥的魏軍山地師縱橫在各個山穀,襲擾匈奴部落。
隨後朱靈被封為護匈奴中郎將領一萬人馬占據離石城,徐晃被封為度遼中郎將領二萬人馬占據距離美稷城不足一百裏的曼柏城,朱靈、徐晃南北夾擊,再加上叛逃的劉豹的三萬騎兵,美稷的南匈奴人感覺到那淩厲的北風越加刺骨。
美稷王庭現任的匈奴大單於唿廚泉,又感染了風寒,斜靠在大單於的寶座上,一直在咳嗽,侄子劉豹的臨陣背叛對他打擊很大,自從父親羌渠單於在匈奴王族屠各部內亂之中被殺,他便跟劉豹的父親於夫羅一起相依為命,於夫羅死後,他以為天下最不會背叛他的便是侄子劉豹,誰知道劉豹竟然應承了做魏延的傀儡。
唿廚泉心裏有幾分明白,為什麽劉豹會接受魏延的扶持成為另一個單於,就是因為自己也有兒子,自己的身體還能支撐好些年,多年後自己的兒子就長大了,劉豹即便是從左賢王轉作大單於也隻是過渡,與其如此,劉豹還不如從現在開始就做大單於,再說不答應被魏延扶持,立馬就會被魏延處死。
劉豹既已叛逃,而自己的兒子還很幼小,唿廚泉便任命劉豹的弟弟去卑為左賢王,唿廚泉左手邊是匈奴上代的老王,諸如左右奕蠡王、左右幹陸王、左右漸尚王、左右朔方王、左右獨鹿王、左右顯祿王、左右安樂王等人,右手邊便是以左賢王去卑為首的新生代各個部落的頭領,分有右賢王、左右穀蠡王、左右大將、左右大都尉、左右大當戶、左右骨都侯等人。
唿廚泉召集這個匈奴十九部大會,商討如何對付逼近門前的魏延扶持的新單於劉豹、魏延新任命的度遼中郎將徐晃、護匈奴中郎將朱靈。
除了唿廚泉當家的匈奴王族屠各部,其他各部的老王新王們都沉默無語。
他們都分別收到了魏延的書信,魏延在信裏麵提到,他認為劉豹年輕體壯,智勇雙全,遠勝乃叔唿廚泉,實乃匈奴各部更為適合的單於人選,在這次劉豹跟唿廚泉對於單於寶座的競爭中,魏延希望各個部落的首領們保持中立,等塵埃落定,魏延會對保持中立的部落有所補償,若有那個部落膽敢支持唿廚泉,魏延必興起大軍將那個部落族滅之!
匈奴其他十八部的頭領們看得明白,唿廚泉和劉豹對單於寶座的爭鬥,實際上是袁紹和魏延對匈奴控製權的爭奪,袁紹的外甥高幹被魏延擊潰了,袁紹安插在美稷的兩千袁軍已經在河東被魏延部將徐晃消滅了,袁紹安插在河東南部的高幹所部被魏延伏擊了,袁紹在整個並州的勢力已經被清楚幹淨了,而現如今袁紹主力人馬還在幽州跟公孫瓚對峙,唿廚泉已經沒有後援了,而劉豹會得到魏延源源不斷的支持,雖然唿廚泉跟劉豹之間的爭鬥還沒開始,但結果已經注定了,這些部落頭領們都用憐憫的目光看著唿廚泉,好像他是一個死人。
唿廚泉不僅沒有得到這些部落首領們的獻言獻策,反而被他們用鄙夷憐憫的目光掃視著,心裏暴怒,但他不敢發作出來,因為劉豹的叛逃,他手下隻有三萬人馬,而這三萬人馬裏麵隻有六千個是屠各部,是他的親信,那兩萬四千人馬都是分屬於其他十八個部落的。之所以還讓唿廚泉坐在這個位子上,是那些老王們為了平衡各個部落之間的茅盾,若是他唿廚泉死掉了,這些部落又開始為了單於的寶座鬧個不停,絕非匈奴之福。
唿廚泉十分明白,原本就是喪家之犬的自己,在失去袁紹這個強援之後,便又再度成了孤家寡人,他便無奈地擺擺手,示意這些首領們離開自己的王宮。
在這場大雪來臨之前,因為缺乏糧食和棉衣,這個冬天對於很多匈奴人來說都非常難熬,唿廚泉迫於無奈,隻得把三萬人馬裏麵的其他兩萬四千人馬分別派出,劫掠太原郡、雁門郡。
一支前去太原郡劫掠的匈奴騎兵被伏擊了,讓他們始料未及的是,伏擊他們的卻是另外一支匈奴騎兵。魏延扶持的新任大單於劉豹,撫慰著那一支前來劫掠的匈奴騎兵頭領:“蘭若大當戶,本大單於想請你幫我一個忙!”
那個匈奴大族蘭氏的精英子弟蘭若大當戶劫掠太原郡,滿載而歸,他們攜帶了許多車糧食和棉衣,在匈奴十九部大會那一晚,進入了美稷城。
唿廚泉纏綿病榻,他麾下那六千親信騎兵,因缺吃少穿,對唿廚泉也沒有先前的恭敬,被蘭若大當戶請去分享戰利品,都喜滋滋地前去吃肉喝酒了,剩下守衛王宮的不足一千人。
對於去卑來說,那是一個無比難忘的夜晚,他眼睜睜地看著他最敬愛的哥哥劉豹,一刀把他叔叔唿廚泉的頭顱割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