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第八十一章太子的抱怨
自從複職後,李業詡忙得像個陀螺一樣,連軸轉著,諸多的事兒都要他安排決定,空閑的時間基本都沒有。
當初的營地選擇也還有些先見之明,沒把特衛、特情處和軍器監的營地分置在長安幾個方向上,而是集中安置在這一大片區域內,不然來迴跑起來,那是要累死人的。
因這次出征平叛特衛沒出征,編在特衛中的特戰隊沒有出動,新的一批隊員也沒有選拔出來,整個特戰隊隻是進行一些日常的訓練。特衛的訓練有蘇定芳和鄭仁泰操持著,特戰隊中陳雷和趙啟東人已經能擔負起日常的管理訓練事務,讓李業詡少費些心事。
特衛的編製還不是很完整,兩名中郎將下麵還沒設郎將,蘇定芳和鄭仁泰要負責的事兒也多得去了,基本也沒什麽空閑時間,相對比較,還是分別掌管特戰一、二隊的陳雷和趙啟東空閑一些。
關於設郎將的事李業詡也曾向兵部尚書侯君集及李世民提及過,卻被告知待特衛軍中有戰功卓著者,再提拔,並不從另外軍中選調。這樣的決定讓特衛中那些各級軍官很是興奮,卻又抱怨這次平叛沒讓特衛出征,讓他們失去立功的機會。
李恪這段時間也有些偷懶了,常迴到宮中去,日常訓練中也有些神不守舍的樣子,一問才知道這廝被李世民逼著要把婚事辦了。李世民的意思,定了婚事幾年也沒娶過去,有些丟皇家的臉麵,這次親自挑選好大婚的日子,日期就擇在秋後的八月。
李恪沒法,隻得灰溜溜地迴去準備婚事了,還多次到女方府上,去行那些繁瑣的禮儀,把大婚前的這些準備工作做好。
李恪還曾稍稍的透露,婚後可能無法再到特衛軍中,需到封地上去了,皇帝也可能會另有任命,讓李業詡挺意外。
李業詡把諸多事兒處理的有些條理了,已經到了三月末。還好府中沒什麽事兒,幾個小東西沒鬧病什麽的,李靖也沒使人喚他,讓李業詡少些擔心事。
隻是李業詡心裏有些愧對家人,當初答應鄭燕隔些日子就迴府一次,卻都沒能如願,兩個多月間,也隻迴去了一次,惹得鄭燕對著他抱怨了一大通,自是要李業詡額外補償一些欠下得東西。
害得李業詡在軍營裏辛苦,迴家也沒得空閑,幸好家裏有一個身子稍弱的,要求不高,還有一個產假中,不然李業詡得累趴下。李業詡也感歎,土地不能荒廢太久,不然再接著耕種,需要費更大的力氣。
此時離李世民和長孫皇後交待指教李承乾一事也過去了一段時間。
李業詡在進宮向李世民奏報諸事進展順利的時候,李世民問起了此事,李業詡隻得無奈地說,待過幾天就去東宮拜見太子李承乾。
李世民卻不許,說既然事兒都交辦的差不多了,要他今日即去東宮轉轉,並說太子李承乾已經向他詢問過幾次了。李業詡沒法,隻得應諾,本來還想匯報完畢後即迴府,把欠下的債還一下,卻也隻得把這棘手的事兒先去完成。
李世民親自帶著李業詡來到了東宮。
李承乾正在麗正殿聽孫穎達說教,李世民吩咐近侍不要聲張,和李業詡站在微開的窗外看。
不愧為當朝的大儒,孫穎達不用看書即可口若懸河地講上大半天,一通之乎者也的言論把李業詡聽得雲裏霧裏,李世民卻聽得挺有味兒,裏麵坐著聽講的李承乾好似也是津津有味地聽著。
李業詡也發現,雖然李承乾一帶恭聽的樣子,但細心瞧之下,還是發現端倪,明顯是人在心不在的樣子,兩眼滴溜溜地亂轉,不知在想些什麽事兒。
待孔穎達講完課,李承乾恭送著這位太子右庶子出了門。
孫穎達看到外邊的李世民和李業詡,很是意外,卻也隻是行了禮即離去,李世民領著李業詡走了進去。
李承乾看到李世民和李業詡進來,也很是驚異,忙上來恭敬地行禮道:“兒臣拜見父皇。”
“乾兒免禮,”李世民對李承乾剛才異常認真聽孫穎達講課還是挺滿意的,“你以往也幾次對朕說,想向李翼請教一番,如今朕把李翼給你找來了,你可得虛心討教啊!”
“是,父皇,”李承乾還是很恭敬地行了禮,接著又對李業詡行了禮,“李將軍文采與武功皆非凡,還請多多指教!”
“太子殿下客氣了,末將隻是個武夫,文采哪敢與太子相比,也請太子多多指教!”李業詡還一禮。
看著這一切,李世民嗬嗬笑著說了幾句,又叮囑了李承乾一番,滿意地走了。
初入東宮,李業詡本能地先看看宮殿的結構,及可以進退的地方。看著一臉嚴肅的李業詡,李承乾有些拘謹,也不知該如何問話。
“太子平日裏在學些什麽?”李業詡先開口問道,“剛才看太子聽課挺是用功的!”
“別說了,都是些儒家雜學,”李承乾撇撇嘴道,“孤天天聽這些,早就聽煩了!”
“哦,那太子喜歡什麽?”李業詡一聽這些難懂的古文也是頗為頭疼,笑著問道。
“我喜歡吟詩論月,習武仗劍,隻是處於太子位,一切不能如願。哪像李公子般…”李承乾一副羨慕的樣子。
“末將無才無學,隻是略懂一些殺敵本領,太子有何羨慕的!”
“李將軍過謙了!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李承乾抬著頭,聲音高亢地吟出這道詩來,“李公子,你所作的這首詩,真的是太有氣勢了,文采更是無人可及,如何說無才無學?孤可是時常吟誦。而你在幾次征戰中所展露的,頗有詩中寫力抗胡敵的模樣,讓孤甚是敬佩!”對李業詡的稱唿也從李將軍變成了李公子。
“不敢當太子誇獎,”李業詡一聽,有些汗顏,自己盜用別人的詩,幾年過去了,還被人稱讚,很是慚愧。
李承乾卻從這首詩開始說起,再說及李業詡所“作”的另外幾首詩,並把李業詡在平定斛薛叛亂及這次出征吐穀渾戰事中所表現的勇敢,都大大地稱讚了一番,不停地問這次出征中發生的一些事兒,臉上一副向往的神色,還央求李業詡再作幾首詩讓他開開眼,表情也變得活潑起來,
李業詡也隻得又一次把此戰中的一些經過講了一遍,心裏已經記不起來與人講了幾次這事兒,但做詩的事隻能婉拒,不能再如此無恥下去,盜用人家的名作。
李承乾也沒強求李業詡做詩,聽了李業詡講的吐穀渾戰事經過,很是感歎道:“孤也多想能領軍上陣殺敵!”
“太子身份尊貴,皇上如何會讓太子去領軍,”李業詡笑笑,不說李承乾有沒有領軍的那份能耐,即使有,如今大唐戰將如雲,李世民如何會讓其去領軍?萬一出些差池,那就是天大的事兒了。
“這孤也知道,孤就像籠中的鳥兒一樣,整天都呆在這宮裏,沒個人說心裏話,也沒事兒讓我做,無聊死了,”李承乾吧了口氣,臉上的表情與十六七歲的年齡不太相稱,但這種表情隻是持續了一會,眼睛滴溜一轉,忙不迭地問李業詡道:“李公子,不,我還是喚你一聲業詡兄吧,你真是願意來指點我的?還是應付我父皇的?”
“太子如此稱唿,末將實在不敢當!”李業詡恭敬地行一禮,“末將實在不敢言指教,若太子願意,我們可以一起聊些話兒。”
“唉,業詡兄,你別這樣,我三弟都是如此稱唿你的,我也願意如此稱唿你,你也別稱我太子了,喚我聲乾弟吧,”李承乾臉上的表情很是認真,繼爾又歎了口氣說道,“我在宮裏都悶死了,以前常聽三弟講,你與他一道喝酒耍瘋,很是自在…”李承乾露出很是向往的樣子來,與剛才那副在李世民麵前謙恭的樣子判若兩人。
“這個…”李業詡納悶著,為何李世民的兒子人前人後的表現都大相徑庭呢?李恪如此,眼前這個太子也差不多。李恪和太子關係難道還挺不錯的,這樣的事兒也會和李承乾說?“是有過幾次,不過近些時候蜀王和在下都忙於軍中事務,已經好久沒時間出去喝酒玩樂了!”
這是實話,李業詡真想對李承乾說,被你的老子壓榨,自己整天都忙於軍中事務,如此大好年華,長安的花花世界都沒有時間去光顧。那些酒樓什麽的,還有一些鮮豔地方,都極少去,若有個穿越者聯盟的話,估計自己是最辛苦最慘的一個,得去找聯盟的主席或者負責的人兒去訴訴苦。
“我還是真羨慕我三弟,常能找你聊天討教,能到軍中領軍職,好好地過一把帶兵的癮,我呢,整天呆在東宮裏,除了逢一些節日什麽,連父皇和母後都很少見到,更別說這些弟妹們了,也沒什麽機會出宮去。若要出宮,也得父皇同意,還有其他人…如此這點,還不如普通百姓家的兒郎!天天聽著這些死板的大臣們說教,我都聽膩了,耳朵都起繭了,”李承乾說著,似一個被父母遺棄的孩子一樣受委屈。
李業詡愣了一下,一下子接不上話!
李承乾話說完,又似想起什麽道,“業詡兄,這些話你可別和父皇說,若父皇知道了,定是會責罰我的。”
“太子如此信任在下,那我如何會說與旁人聽?”
“父皇整天忙於朝事,我卻不能為其分憂,整天無所事事呆在這裏,你說,我是不是很沒用,”李承乾臉上露出一些憂色,“我今年已經是十七了,業詡兄,你十七時候,都已經領兵出征,平定斛薛的叛亂了,看我三弟,也已經在軍中呆了快一年了!”
“太子想為國分憂,此是大唐之幸,你若與皇上說了,或許皇上他會同意的,”李業詡笑笑說道。
其實他並不太清楚如今的太子能做什麽,是否能幫助皇帝處理朝事,或者能如李恪一樣做其他地方領職,隻是知道,若李世民有什麽不便,外出巡視,或者生病不起,可令太子監國的。
“我如何敢與父皇說,”李承乾臉上露出一些驚慌的表情,“父皇覺得我該學的東西還多著,所以讓這些人成天教我這些東西!”
這些話太敏感了,李業詡忙轉換話題,聊其他的事兒。
慢慢地,從李承乾話中,李業詡也了解到為何李承乾想與他結交。
李業詡長得異常高大英偉,且一臉正氣,無形中流露的那份氣質讓人不由自主地欣賞,且文采武藝極佳,當日在宮中一招就把李世民的侍衛揍趴下,且馬術、箭術也是極其出眾,文采更是不凡,幾首詩已經引起的極大的轟動,還有上次出征平定斛薛的叛亂,及這次吐穀渾征戰中所表現的,都是異常勇敢,還有得自李靖真傳的兵法謀略,王公國戚家的那些少年公子都極其崇拜,作為太子的李承乾也不例外。
所以李承乾也一再央求李世民讓李業詡來指教他一下。
看著一臉真誠表情的李承乾,李業詡有些揣度不出他如此說話是為了什麽。
看著眼前的李承乾又不是一副很有心計的樣子,話語間還是有不小的抱負,怎麽感覺眼前的這太子和曆史上記載的不太一樣呢?
李業詡再陪著李承乾說了一會話,即告辭出來,李承乾一再叮囑李業詡幾日再去和他聊天,並教他做詩和練武。
李業詡覺得李承乾天資還算聰慧,隻是用後世的話說,生活條件太優越了,又無所事事,人很是浮誇,親生父母雖就在身邊,卻無法時間見麵,得到他們的關愛也少,是個有些叛逆的大孩子。
史書上記載的,李承乾在東宮中整那些突厥部落樣,搭帳篷,飼養牛羊,割肉煨著吃,或許是閑著太無聊了,搞些花樣出來取樂而已。若有事做,可能不會變成那樣。
此時的李業詡也有另外的想法,若能延長孫皇後的壽命,且能影響李承乾的思想,那大唐後麵的曆史可能會完全不一樣,若是如此。沒有武氏的亂國,大批忠臣武將被清洗,那大唐的輝煌會不會持續更長時間呢?
第八十一章太子的抱怨
自從複職後,李業詡忙得像個陀螺一樣,連軸轉著,諸多的事兒都要他安排決定,空閑的時間基本都沒有。
當初的營地選擇也還有些先見之明,沒把特衛、特情處和軍器監的營地分置在長安幾個方向上,而是集中安置在這一大片區域內,不然來迴跑起來,那是要累死人的。
因這次出征平叛特衛沒出征,編在特衛中的特戰隊沒有出動,新的一批隊員也沒有選拔出來,整個特戰隊隻是進行一些日常的訓練。特衛的訓練有蘇定芳和鄭仁泰操持著,特戰隊中陳雷和趙啟東人已經能擔負起日常的管理訓練事務,讓李業詡少費些心事。
特衛的編製還不是很完整,兩名中郎將下麵還沒設郎將,蘇定芳和鄭仁泰要負責的事兒也多得去了,基本也沒什麽空閑時間,相對比較,還是分別掌管特戰一、二隊的陳雷和趙啟東空閑一些。
關於設郎將的事李業詡也曾向兵部尚書侯君集及李世民提及過,卻被告知待特衛軍中有戰功卓著者,再提拔,並不從另外軍中選調。這樣的決定讓特衛中那些各級軍官很是興奮,卻又抱怨這次平叛沒讓特衛出征,讓他們失去立功的機會。
李恪這段時間也有些偷懶了,常迴到宮中去,日常訓練中也有些神不守舍的樣子,一問才知道這廝被李世民逼著要把婚事辦了。李世民的意思,定了婚事幾年也沒娶過去,有些丟皇家的臉麵,這次親自挑選好大婚的日子,日期就擇在秋後的八月。
李恪沒法,隻得灰溜溜地迴去準備婚事了,還多次到女方府上,去行那些繁瑣的禮儀,把大婚前的這些準備工作做好。
李恪還曾稍稍的透露,婚後可能無法再到特衛軍中,需到封地上去了,皇帝也可能會另有任命,讓李業詡挺意外。
李業詡把諸多事兒處理的有些條理了,已經到了三月末。還好府中沒什麽事兒,幾個小東西沒鬧病什麽的,李靖也沒使人喚他,讓李業詡少些擔心事。
隻是李業詡心裏有些愧對家人,當初答應鄭燕隔些日子就迴府一次,卻都沒能如願,兩個多月間,也隻迴去了一次,惹得鄭燕對著他抱怨了一大通,自是要李業詡額外補償一些欠下得東西。
害得李業詡在軍營裏辛苦,迴家也沒得空閑,幸好家裏有一個身子稍弱的,要求不高,還有一個產假中,不然李業詡得累趴下。李業詡也感歎,土地不能荒廢太久,不然再接著耕種,需要費更大的力氣。
此時離李世民和長孫皇後交待指教李承乾一事也過去了一段時間。
李業詡在進宮向李世民奏報諸事進展順利的時候,李世民問起了此事,李業詡隻得無奈地說,待過幾天就去東宮拜見太子李承乾。
李世民卻不許,說既然事兒都交辦的差不多了,要他今日即去東宮轉轉,並說太子李承乾已經向他詢問過幾次了。李業詡沒法,隻得應諾,本來還想匯報完畢後即迴府,把欠下的債還一下,卻也隻得把這棘手的事兒先去完成。
李世民親自帶著李業詡來到了東宮。
李承乾正在麗正殿聽孫穎達說教,李世民吩咐近侍不要聲張,和李業詡站在微開的窗外看。
不愧為當朝的大儒,孫穎達不用看書即可口若懸河地講上大半天,一通之乎者也的言論把李業詡聽得雲裏霧裏,李世民卻聽得挺有味兒,裏麵坐著聽講的李承乾好似也是津津有味地聽著。
李業詡也發現,雖然李承乾一帶恭聽的樣子,但細心瞧之下,還是發現端倪,明顯是人在心不在的樣子,兩眼滴溜溜地亂轉,不知在想些什麽事兒。
待孔穎達講完課,李承乾恭送著這位太子右庶子出了門。
孫穎達看到外邊的李世民和李業詡,很是意外,卻也隻是行了禮即離去,李世民領著李業詡走了進去。
李承乾看到李世民和李業詡進來,也很是驚異,忙上來恭敬地行禮道:“兒臣拜見父皇。”
“乾兒免禮,”李世民對李承乾剛才異常認真聽孫穎達講課還是挺滿意的,“你以往也幾次對朕說,想向李翼請教一番,如今朕把李翼給你找來了,你可得虛心討教啊!”
“是,父皇,”李承乾還是很恭敬地行了禮,接著又對李業詡行了禮,“李將軍文采與武功皆非凡,還請多多指教!”
“太子殿下客氣了,末將隻是個武夫,文采哪敢與太子相比,也請太子多多指教!”李業詡還一禮。
看著這一切,李世民嗬嗬笑著說了幾句,又叮囑了李承乾一番,滿意地走了。
初入東宮,李業詡本能地先看看宮殿的結構,及可以進退的地方。看著一臉嚴肅的李業詡,李承乾有些拘謹,也不知該如何問話。
“太子平日裏在學些什麽?”李業詡先開口問道,“剛才看太子聽課挺是用功的!”
“別說了,都是些儒家雜學,”李承乾撇撇嘴道,“孤天天聽這些,早就聽煩了!”
“哦,那太子喜歡什麽?”李業詡一聽這些難懂的古文也是頗為頭疼,笑著問道。
“我喜歡吟詩論月,習武仗劍,隻是處於太子位,一切不能如願。哪像李公子般…”李承乾一副羨慕的樣子。
“末將無才無學,隻是略懂一些殺敵本領,太子有何羨慕的!”
“李將軍過謙了!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李承乾抬著頭,聲音高亢地吟出這道詩來,“李公子,你所作的這首詩,真的是太有氣勢了,文采更是無人可及,如何說無才無學?孤可是時常吟誦。而你在幾次征戰中所展露的,頗有詩中寫力抗胡敵的模樣,讓孤甚是敬佩!”對李業詡的稱唿也從李將軍變成了李公子。
“不敢當太子誇獎,”李業詡一聽,有些汗顏,自己盜用別人的詩,幾年過去了,還被人稱讚,很是慚愧。
李承乾卻從這首詩開始說起,再說及李業詡所“作”的另外幾首詩,並把李業詡在平定斛薛叛亂及這次出征吐穀渾戰事中所表現的勇敢,都大大地稱讚了一番,不停地問這次出征中發生的一些事兒,臉上一副向往的神色,還央求李業詡再作幾首詩讓他開開眼,表情也變得活潑起來,
李業詡也隻得又一次把此戰中的一些經過講了一遍,心裏已經記不起來與人講了幾次這事兒,但做詩的事隻能婉拒,不能再如此無恥下去,盜用人家的名作。
李承乾也沒強求李業詡做詩,聽了李業詡講的吐穀渾戰事經過,很是感歎道:“孤也多想能領軍上陣殺敵!”
“太子身份尊貴,皇上如何會讓太子去領軍,”李業詡笑笑,不說李承乾有沒有領軍的那份能耐,即使有,如今大唐戰將如雲,李世民如何會讓其去領軍?萬一出些差池,那就是天大的事兒了。
“這孤也知道,孤就像籠中的鳥兒一樣,整天都呆在這宮裏,沒個人說心裏話,也沒事兒讓我做,無聊死了,”李承乾吧了口氣,臉上的表情與十六七歲的年齡不太相稱,但這種表情隻是持續了一會,眼睛滴溜一轉,忙不迭地問李業詡道:“李公子,不,我還是喚你一聲業詡兄吧,你真是願意來指點我的?還是應付我父皇的?”
“太子如此稱唿,末將實在不敢當!”李業詡恭敬地行一禮,“末將實在不敢言指教,若太子願意,我們可以一起聊些話兒。”
“唉,業詡兄,你別這樣,我三弟都是如此稱唿你的,我也願意如此稱唿你,你也別稱我太子了,喚我聲乾弟吧,”李承乾臉上的表情很是認真,繼爾又歎了口氣說道,“我在宮裏都悶死了,以前常聽三弟講,你與他一道喝酒耍瘋,很是自在…”李承乾露出很是向往的樣子來,與剛才那副在李世民麵前謙恭的樣子判若兩人。
“這個…”李業詡納悶著,為何李世民的兒子人前人後的表現都大相徑庭呢?李恪如此,眼前這個太子也差不多。李恪和太子關係難道還挺不錯的,這樣的事兒也會和李承乾說?“是有過幾次,不過近些時候蜀王和在下都忙於軍中事務,已經好久沒時間出去喝酒玩樂了!”
這是實話,李業詡真想對李承乾說,被你的老子壓榨,自己整天都忙於軍中事務,如此大好年華,長安的花花世界都沒有時間去光顧。那些酒樓什麽的,還有一些鮮豔地方,都極少去,若有個穿越者聯盟的話,估計自己是最辛苦最慘的一個,得去找聯盟的主席或者負責的人兒去訴訴苦。
“我還是真羨慕我三弟,常能找你聊天討教,能到軍中領軍職,好好地過一把帶兵的癮,我呢,整天呆在東宮裏,除了逢一些節日什麽,連父皇和母後都很少見到,更別說這些弟妹們了,也沒什麽機會出宮去。若要出宮,也得父皇同意,還有其他人…如此這點,還不如普通百姓家的兒郎!天天聽著這些死板的大臣們說教,我都聽膩了,耳朵都起繭了,”李承乾說著,似一個被父母遺棄的孩子一樣受委屈。
李業詡愣了一下,一下子接不上話!
李承乾話說完,又似想起什麽道,“業詡兄,這些話你可別和父皇說,若父皇知道了,定是會責罰我的。”
“太子如此信任在下,那我如何會說與旁人聽?”
“父皇整天忙於朝事,我卻不能為其分憂,整天無所事事呆在這裏,你說,我是不是很沒用,”李承乾臉上露出一些憂色,“我今年已經是十七了,業詡兄,你十七時候,都已經領兵出征,平定斛薛的叛亂了,看我三弟,也已經在軍中呆了快一年了!”
“太子想為國分憂,此是大唐之幸,你若與皇上說了,或許皇上他會同意的,”李業詡笑笑說道。
其實他並不太清楚如今的太子能做什麽,是否能幫助皇帝處理朝事,或者能如李恪一樣做其他地方領職,隻是知道,若李世民有什麽不便,外出巡視,或者生病不起,可令太子監國的。
“我如何敢與父皇說,”李承乾臉上露出一些驚慌的表情,“父皇覺得我該學的東西還多著,所以讓這些人成天教我這些東西!”
這些話太敏感了,李業詡忙轉換話題,聊其他的事兒。
慢慢地,從李承乾話中,李業詡也了解到為何李承乾想與他結交。
李業詡長得異常高大英偉,且一臉正氣,無形中流露的那份氣質讓人不由自主地欣賞,且文采武藝極佳,當日在宮中一招就把李世民的侍衛揍趴下,且馬術、箭術也是極其出眾,文采更是不凡,幾首詩已經引起的極大的轟動,還有上次出征平定斛薛的叛亂,及這次吐穀渾征戰中所表現的,都是異常勇敢,還有得自李靖真傳的兵法謀略,王公國戚家的那些少年公子都極其崇拜,作為太子的李承乾也不例外。
所以李承乾也一再央求李世民讓李業詡來指教他一下。
看著一臉真誠表情的李承乾,李業詡有些揣度不出他如此說話是為了什麽。
看著眼前的李承乾又不是一副很有心計的樣子,話語間還是有不小的抱負,怎麽感覺眼前的這太子和曆史上記載的不太一樣呢?
李業詡再陪著李承乾說了一會話,即告辭出來,李承乾一再叮囑李業詡幾日再去和他聊天,並教他做詩和練武。
李業詡覺得李承乾天資還算聰慧,隻是用後世的話說,生活條件太優越了,又無所事事,人很是浮誇,親生父母雖就在身邊,卻無法時間見麵,得到他們的關愛也少,是個有些叛逆的大孩子。
史書上記載的,李承乾在東宮中整那些突厥部落樣,搭帳篷,飼養牛羊,割肉煨著吃,或許是閑著太無聊了,搞些花樣出來取樂而已。若有事做,可能不會變成那樣。
此時的李業詡也有另外的想法,若能延長孫皇後的壽命,且能影響李承乾的思想,那大唐後麵的曆史可能會完全不一樣,若是如此。沒有武氏的亂國,大批忠臣武將被清洗,那大唐的輝煌會不會持續更長時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