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易剛才也看過普通士兵的營帳,他們是以火單位,十人共住一帳。
嗯,當長官,就是好啊,特權大大滴!
李中易迴到前帳,在書案後剛剛坐定,就見黃景勝手裏捧了一個托盤,托盤上除了一隻酥黃的烤雞之外,另有兩壺酒,一隻酒杯,一副碗筷。
“公子,您勞累了一天了,吃點夜宵,飲兩壺美酒,等身子暖和了,正好安寢。”黃景勝笑眯眯地把烤雞和酒壺,擺到了書案之上。
李中易很想學習古今名將之風,直接將黃景勝斥退,演一場作秀的大戲。
隻可惜,李中易的肚子,這個時候卻非常的不爭氣,一個勁的瞎叫喚。
在這個時代,烤雞可不是誰都有資格吃的,既然已經烤了,黃景勝又是一片好意,扔了也怪可惜的。
“嗯,我就留下一條雞腿吧,剩下的,你給安民送去,他比我更勞累。”李中易想了想,又說,“是我疏忽了,行軍途中應該嚴禁飲酒。老黃,你還@ 是把酒撤了吧,記住嘍,下不為例。”
這個時代的蜀國,不管是民間,還是軍中,一般都是一天隻吃兩頓。
盡管,靠著成都平原這個大糧倉,蜀國的民間還算是比較富庶。
但是,蜀國農村的農民,自己卻吃不上他自家種的大白米飯。農民們一般是,閑時吃稀,搭配一些野菜之類的東西,隻有農忙之時,才有幾頓幹飯可吃,以保持體力播種或是收割。
李中易自從附體到這後蜀國後,就算是在大理獄裏,也沒吃過任何苦頭。
至於,擺脫了滅門的厄運之後,李中易不是混跡於奢華的成都侯府,就是待在更奢侈的皇宮大內之中,成天吃香喝辣,小日子過得異常滋潤,他哪裏知道民間的各種疾苦?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話套在如今的李中易身上,同樣適用。
郭懷手捧著大半隻烤雞,好半晌無語,上次吃烤雞的時候,是五年前,還是十年前呢,他已經記不清了。
李中易啃過雞腿後,擦了手,泡過腳,剛想上床,忽然想起一件事。
老戰爭電影裏麵,八路軍住在村裏的時候,晚上一般都是雙崗,一明一暗兩個警戒哨位,從而大大的增加了部隊宿營時的安全係數。
涉及到生死攸關的大事,李中易絕不敢馬虎大意。他當即找來黃景勝和十幾個身邊的牙兵(親兵),仔仔細細地叮囑了放暗哨的一些注意事項。
隻要是李中易想得起來的,就都一股腦的拿來用上了,想不起來的,也沒啥辦法。
可是,隨著思考的深入,李中易發覺,暗哨們根本不可能派到聲波傳不到的遠處去值班。
最大的難題就是,在發現了敵人來偷襲後,怎麽在傳迴警訊的同時,又不驚動敵軍呢?
實際上,暗哨們傳迴警訊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說,專門的響箭。
但是,一旦暗哨射出告警的響箭,就等於是孤零零地暴露在了敵軍的屠刀之下。
腫麽辦?李中易猶豫不決,有些拿不定主意。
最終,還是郭懷的建議,解決了這個問題:隻要是預先告了警,戰後又沒死的暗哨,一律賞一百貫錢,升為副隊正。
這就是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的古代真實版本。
李中易依然有些擔憂,就挨個問他身邊的牙兵,誰料,他們頻頻點頭,竟然全都非常認同這個冒了極大風險的獎賞措施。
黃景勝說得更直白,如果他是普通一卒,也肯定願意去當暗哨。
末了,黃景勝居然學了李中易私下裏說漏嘴的一句名言,“要死卵朝天,不死得富貴!”
經過一個時辰的反複考問,這些牙兵完全記住放暗哨的要領之後,李中易這才下令,讓他們全都潛伏到大營外麵去。
沒辦法,整整一個隊的牙兵,連眼睛都紅了,彼此互不相讓,哭著喊著鬧著,就是要去當暗哨。
李中易不想打擊他們的積極性,索性按照三人一組,把這一個隊的牙兵,都派了出去。
又增加了一道的保險措施之後,李中易獲得了莫名其妙的安全感,他剛躺到床榻之上,就墮入到甘甜的夢鄉之中。
第二天辰時七刻(8點45分),牛皮鼓聲咚咚響,喚醒了一夜好睡的李中易。
吃早飯的時候,李中易忽然聽說,有一些士兵昨晚喝了不幹淨的生水,正在鬧肚子。
李中易趕緊開了治療腹泄的方子,讓隨軍郎中熬了湯藥,拿給那些士兵喝了。
這幾個隨軍的郎中,都是被黃景勝打著征用的大旗,硬抓來的。李中易覺得這些郎中即使水平再差,治療一些常見跌打損傷還是可以的。
再說,李中易又沒有三頭六臂,確實需要這些郎中幫著打打下手,也就溫言安撫了一番,把他們留在了軍中。
忙活完之後,李中易陷入到深深的自責之中。他自己本人就是頂級名醫,居然就忘了製訂出一套行軍過程中的衛生防疫條令,實在是該打屁股。
此前,在河池鄉軍大營裏,李中易曾經規定過,飲用水必須經過過濾,並燒開後才可以喝。
問題是,河池的軍營裏有儲存淨水的大水缸。行軍趕路的時候,誰會帶著累贅的大水缸或是大木桶呢?
如今,帶著上路的大鐵鍋,除了煮飯之外,還要被拿去充當軍營防火的重要取水工具。
如果,不在事先對大鐵鍋的用途,作出細致周密的統籌安排,恐怕很難讓士兵們及時的喝上熱開水。
於是,李中易趁著民夫拆卸營寨的工夫,趴在書案前奮筆疾書,將行軍途中的衛生防疫等諸多注意事項,一一補充進了原來的軍令之中。
令李中易沒有想到的是,安營紮寨的工作固然很繁瑣,這出發前的拆寨工作,同樣也很麻煩。
木製的寨牆肯定不可能搬走,但是,捆紮木頭的繩索,卻必須一一拆卸下來,以便下次再用。
撐起來的軍帳,尤其是李中易的碩大帥帳,拆卸裝車的時候,異常麻煩。
黃景勝打算把書案、床榻這些大件的家什也跟著裝車,李中易趕緊攔阻了下來,命令扔掉這些雜七雜八的東西,免得耽誤行軍速度。
想當年,紅軍長征突破湘江封鎖線的時候,就是因為中央縱隊攜帶的壇壇罐罐太多,行軍速度過慢,從而錯過了最佳的渡江時機,導致損失慘重。
從這件事情,李中易認識到,他有必要好好地和郭懷交流一下。
郭懷畢竟是這個時代的舊式軍人,他的腦子始終擺脫不了,對長官享受特權的思想束縛,這個就屬於必須交流的範疇了。
李中易一手訓練出來的這支鄉軍,其實和這個時代所有的軍隊,都有著本質性的不同,隻不過他現在還沒有完全意識到罷了。
別的且不說,僅僅李中易“發明”炒米這一項,就值得大書特書。
限於整個時代的陳舊觀念,中原和江南地區的舊式軍隊,包括最精銳的後周禁軍,在機動作戰時的幹糧,都是難以下咽,比石頭還硬的胡餅(糠麵大餅)。
士兵吃不飽,體力不濟,別說打仗了,就算是行軍,掉隊的也非常之多。
也隻有李中易的這支另類的鄉軍,可以在行軍過程中,吃上比較爽口的幹糧(炒米)。
至於,北方草原的契丹人,他們在沒有高度漢化之前,僅僅依靠所攜帶的羊群和牛群,就可以很方便的填飽肚子。
再加上換乘馬的大量存在,所以,建國初期的契丹人,其機動作戰的能力非常強。
等到北宋丟掉產馬的河套地區之後,契丹人,包括後來的女真人,因為壟斷了稀缺的戰馬資源,從而奠定了對兩宋的長期戰略優勢。
後世的抗美援朝戰爭時期,誌願軍部隊穿插包圍美韓聯軍的時候,兜裏裝的正是炒米,而且是七天的量,這就大大的增加了穿插部隊的機動性。
在扔掉沒用的累贅物品之後,鄉軍拔營啟程的速度,明顯加快。
趁著部隊正在整裝的機會,李中易命令火夫們,架起大鍋,抓緊時間燒開水。
折騰了一個時辰後,水囊裏補足了涼白開的鄉軍們,再次上路。
高梁寨,位於八百裏秦川的中麓,正好卡在從成州東進的咽喉要道之上,距離河池縣城,距離大約一百二十多裏。其中,平路有七十多裏,山路約為五十裏。
按照這個時代普遍的行軍規律,平原地區30-40裏/天,山區10-15裏/天,李廷圭限令李中易趕到高梁擇駐防,顯然是在故意刁難他。
不過,李中易麾下的鄉軍,卻是這個時代的另類。由獵人和山民組成的鄉軍,無論腳力、體力還是耐力,本就超越常人很多。
因為膽小的緣故,李中易為了方便逃命,一直高度重視鄉軍的越野能力。
所以,行軍到下午未時五刻(14:15分),鄉軍們已經趕到了固山腳下的山口。
出於安全的考慮,李中易和郭懷不約而同的想到了一塊,大軍原地休息,命令斥喉隊進山搜索前進。
郭懷把斥喉隊的隊正——伍佰,叫到身前,仔細地叮囑了需要注意的事項,末了,又囑咐說:“你的人,千萬不要擠到一起,要盡可能的撒遠一點,隻要聽得見彼此之間的竹哨聲,就可以了。另外,沿途每半裏路,必須留下兩個騎兵。萬一有警訊,大家可以接力跑迴來告警。
伍佰大聲答應著,轉身欲走,李中易又叫住了他,補充說:“每人帶上兩隻竹哨備用。如果,敵軍很多,來不及悄悄的跑迴來送消息,就吹出超長聲,讓後方的斥喉知道有大警。然後,你們就撒開腳丫子,往大山裏逃命,別硬往山口來送死,明白麽?”
伍佰楞了一下,他居然紅了眼圈,低著頭悶聲說:“香帥放心,小人但有一口氣在,也絕不會叫弟兄們中了敵軍的埋伏。”
這些斥喉原本就是從山區獵人裏邊,精挑細選出來的。對他們來說,進入這片秦川大山,就等於是虎歸山林,龍遊大海,恐怕比對自家婆娘的身體,還要熟悉得多。
嗯,當長官,就是好啊,特權大大滴!
李中易迴到前帳,在書案後剛剛坐定,就見黃景勝手裏捧了一個托盤,托盤上除了一隻酥黃的烤雞之外,另有兩壺酒,一隻酒杯,一副碗筷。
“公子,您勞累了一天了,吃點夜宵,飲兩壺美酒,等身子暖和了,正好安寢。”黃景勝笑眯眯地把烤雞和酒壺,擺到了書案之上。
李中易很想學習古今名將之風,直接將黃景勝斥退,演一場作秀的大戲。
隻可惜,李中易的肚子,這個時候卻非常的不爭氣,一個勁的瞎叫喚。
在這個時代,烤雞可不是誰都有資格吃的,既然已經烤了,黃景勝又是一片好意,扔了也怪可惜的。
“嗯,我就留下一條雞腿吧,剩下的,你給安民送去,他比我更勞累。”李中易想了想,又說,“是我疏忽了,行軍途中應該嚴禁飲酒。老黃,你還@ 是把酒撤了吧,記住嘍,下不為例。”
這個時代的蜀國,不管是民間,還是軍中,一般都是一天隻吃兩頓。
盡管,靠著成都平原這個大糧倉,蜀國的民間還算是比較富庶。
但是,蜀國農村的農民,自己卻吃不上他自家種的大白米飯。農民們一般是,閑時吃稀,搭配一些野菜之類的東西,隻有農忙之時,才有幾頓幹飯可吃,以保持體力播種或是收割。
李中易自從附體到這後蜀國後,就算是在大理獄裏,也沒吃過任何苦頭。
至於,擺脫了滅門的厄運之後,李中易不是混跡於奢華的成都侯府,就是待在更奢侈的皇宮大內之中,成天吃香喝辣,小日子過得異常滋潤,他哪裏知道民間的各種疾苦?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話套在如今的李中易身上,同樣適用。
郭懷手捧著大半隻烤雞,好半晌無語,上次吃烤雞的時候,是五年前,還是十年前呢,他已經記不清了。
李中易啃過雞腿後,擦了手,泡過腳,剛想上床,忽然想起一件事。
老戰爭電影裏麵,八路軍住在村裏的時候,晚上一般都是雙崗,一明一暗兩個警戒哨位,從而大大的增加了部隊宿營時的安全係數。
涉及到生死攸關的大事,李中易絕不敢馬虎大意。他當即找來黃景勝和十幾個身邊的牙兵(親兵),仔仔細細地叮囑了放暗哨的一些注意事項。
隻要是李中易想得起來的,就都一股腦的拿來用上了,想不起來的,也沒啥辦法。
可是,隨著思考的深入,李中易發覺,暗哨們根本不可能派到聲波傳不到的遠處去值班。
最大的難題就是,在發現了敵人來偷襲後,怎麽在傳迴警訊的同時,又不驚動敵軍呢?
實際上,暗哨們傳迴警訊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說,專門的響箭。
但是,一旦暗哨射出告警的響箭,就等於是孤零零地暴露在了敵軍的屠刀之下。
腫麽辦?李中易猶豫不決,有些拿不定主意。
最終,還是郭懷的建議,解決了這個問題:隻要是預先告了警,戰後又沒死的暗哨,一律賞一百貫錢,升為副隊正。
這就是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的古代真實版本。
李中易依然有些擔憂,就挨個問他身邊的牙兵,誰料,他們頻頻點頭,竟然全都非常認同這個冒了極大風險的獎賞措施。
黃景勝說得更直白,如果他是普通一卒,也肯定願意去當暗哨。
末了,黃景勝居然學了李中易私下裏說漏嘴的一句名言,“要死卵朝天,不死得富貴!”
經過一個時辰的反複考問,這些牙兵完全記住放暗哨的要領之後,李中易這才下令,讓他們全都潛伏到大營外麵去。
沒辦法,整整一個隊的牙兵,連眼睛都紅了,彼此互不相讓,哭著喊著鬧著,就是要去當暗哨。
李中易不想打擊他們的積極性,索性按照三人一組,把這一個隊的牙兵,都派了出去。
又增加了一道的保險措施之後,李中易獲得了莫名其妙的安全感,他剛躺到床榻之上,就墮入到甘甜的夢鄉之中。
第二天辰時七刻(8點45分),牛皮鼓聲咚咚響,喚醒了一夜好睡的李中易。
吃早飯的時候,李中易忽然聽說,有一些士兵昨晚喝了不幹淨的生水,正在鬧肚子。
李中易趕緊開了治療腹泄的方子,讓隨軍郎中熬了湯藥,拿給那些士兵喝了。
這幾個隨軍的郎中,都是被黃景勝打著征用的大旗,硬抓來的。李中易覺得這些郎中即使水平再差,治療一些常見跌打損傷還是可以的。
再說,李中易又沒有三頭六臂,確實需要這些郎中幫著打打下手,也就溫言安撫了一番,把他們留在了軍中。
忙活完之後,李中易陷入到深深的自責之中。他自己本人就是頂級名醫,居然就忘了製訂出一套行軍過程中的衛生防疫條令,實在是該打屁股。
此前,在河池鄉軍大營裏,李中易曾經規定過,飲用水必須經過過濾,並燒開後才可以喝。
問題是,河池的軍營裏有儲存淨水的大水缸。行軍趕路的時候,誰會帶著累贅的大水缸或是大木桶呢?
如今,帶著上路的大鐵鍋,除了煮飯之外,還要被拿去充當軍營防火的重要取水工具。
如果,不在事先對大鐵鍋的用途,作出細致周密的統籌安排,恐怕很難讓士兵們及時的喝上熱開水。
於是,李中易趁著民夫拆卸營寨的工夫,趴在書案前奮筆疾書,將行軍途中的衛生防疫等諸多注意事項,一一補充進了原來的軍令之中。
令李中易沒有想到的是,安營紮寨的工作固然很繁瑣,這出發前的拆寨工作,同樣也很麻煩。
木製的寨牆肯定不可能搬走,但是,捆紮木頭的繩索,卻必須一一拆卸下來,以便下次再用。
撐起來的軍帳,尤其是李中易的碩大帥帳,拆卸裝車的時候,異常麻煩。
黃景勝打算把書案、床榻這些大件的家什也跟著裝車,李中易趕緊攔阻了下來,命令扔掉這些雜七雜八的東西,免得耽誤行軍速度。
想當年,紅軍長征突破湘江封鎖線的時候,就是因為中央縱隊攜帶的壇壇罐罐太多,行軍速度過慢,從而錯過了最佳的渡江時機,導致損失慘重。
從這件事情,李中易認識到,他有必要好好地和郭懷交流一下。
郭懷畢竟是這個時代的舊式軍人,他的腦子始終擺脫不了,對長官享受特權的思想束縛,這個就屬於必須交流的範疇了。
李中易一手訓練出來的這支鄉軍,其實和這個時代所有的軍隊,都有著本質性的不同,隻不過他現在還沒有完全意識到罷了。
別的且不說,僅僅李中易“發明”炒米這一項,就值得大書特書。
限於整個時代的陳舊觀念,中原和江南地區的舊式軍隊,包括最精銳的後周禁軍,在機動作戰時的幹糧,都是難以下咽,比石頭還硬的胡餅(糠麵大餅)。
士兵吃不飽,體力不濟,別說打仗了,就算是行軍,掉隊的也非常之多。
也隻有李中易的這支另類的鄉軍,可以在行軍過程中,吃上比較爽口的幹糧(炒米)。
至於,北方草原的契丹人,他們在沒有高度漢化之前,僅僅依靠所攜帶的羊群和牛群,就可以很方便的填飽肚子。
再加上換乘馬的大量存在,所以,建國初期的契丹人,其機動作戰的能力非常強。
等到北宋丟掉產馬的河套地區之後,契丹人,包括後來的女真人,因為壟斷了稀缺的戰馬資源,從而奠定了對兩宋的長期戰略優勢。
後世的抗美援朝戰爭時期,誌願軍部隊穿插包圍美韓聯軍的時候,兜裏裝的正是炒米,而且是七天的量,這就大大的增加了穿插部隊的機動性。
在扔掉沒用的累贅物品之後,鄉軍拔營啟程的速度,明顯加快。
趁著部隊正在整裝的機會,李中易命令火夫們,架起大鍋,抓緊時間燒開水。
折騰了一個時辰後,水囊裏補足了涼白開的鄉軍們,再次上路。
高梁寨,位於八百裏秦川的中麓,正好卡在從成州東進的咽喉要道之上,距離河池縣城,距離大約一百二十多裏。其中,平路有七十多裏,山路約為五十裏。
按照這個時代普遍的行軍規律,平原地區30-40裏/天,山區10-15裏/天,李廷圭限令李中易趕到高梁擇駐防,顯然是在故意刁難他。
不過,李中易麾下的鄉軍,卻是這個時代的另類。由獵人和山民組成的鄉軍,無論腳力、體力還是耐力,本就超越常人很多。
因為膽小的緣故,李中易為了方便逃命,一直高度重視鄉軍的越野能力。
所以,行軍到下午未時五刻(14:15分),鄉軍們已經趕到了固山腳下的山口。
出於安全的考慮,李中易和郭懷不約而同的想到了一塊,大軍原地休息,命令斥喉隊進山搜索前進。
郭懷把斥喉隊的隊正——伍佰,叫到身前,仔細地叮囑了需要注意的事項,末了,又囑咐說:“你的人,千萬不要擠到一起,要盡可能的撒遠一點,隻要聽得見彼此之間的竹哨聲,就可以了。另外,沿途每半裏路,必須留下兩個騎兵。萬一有警訊,大家可以接力跑迴來告警。
伍佰大聲答應著,轉身欲走,李中易又叫住了他,補充說:“每人帶上兩隻竹哨備用。如果,敵軍很多,來不及悄悄的跑迴來送消息,就吹出超長聲,讓後方的斥喉知道有大警。然後,你們就撒開腳丫子,往大山裏逃命,別硬往山口來送死,明白麽?”
伍佰楞了一下,他居然紅了眼圈,低著頭悶聲說:“香帥放心,小人但有一口氣在,也絕不會叫弟兄們中了敵軍的埋伏。”
這些斥喉原本就是從山區獵人裏邊,精挑細選出來的。對他們來說,進入這片秦川大山,就等於是虎歸山林,龍遊大海,恐怕比對自家婆娘的身體,還要熟悉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