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孔雀市石油基地----
清晨,徐雪芬梳洗完畢,照例要給盆花澆水。澆到最後一盆時 ,抬頭一看,天空陰沉沉的,象塊灰沿色的大帷幕,低壓壓沉甸甸,擋住了視眼。須臾,風起沙揚,巍峨連綿的天山山脈,隱去它往日清晰的輪廓,在塵霧中沉沉入睡,難覓蹤影。近處的綠帶,仿佛也蒙住灰塵,眨眼間翠綠色不見了。東邊懸掛著的太陽,象盞缺了油的天燈, 微弱的光芒,連薄霧都穿不透 。寸草不長的戈壁灘上,呈現一派渾濁的景象。憑經驗,人們可以清醒地判斷: 這是沙暴來臨前的預兆。
午後,大風終於來臨了。揚起的塵土越積越多,太陽被彌漫的風沙完全遮住了,唿嘯的狂風,把鍋爐房屋頂上的三根鐵煙窗, 刮得砰砰亂響,人在外麵行走立不住腳根,停車場上龐大的沙漠車,也一股勁地搖拽顫抖。
雪芬、玉森、婷婷、蔣華、亞仙等姐妹們, 當大風來臨之際,便以最快的速度幫著徐雪芬,把二十多個盆花端進營房車裏麵,姑娘們才鬆了一口氣, 坐下來歇息,並仔細地聆聽那唿唿怒吼的狂風!
蔣華深有感觸地說:“咳,這狂風沙暴,倒象裝神弄鬼的巫婆, 來得太古怪了,令人擔憂和害怕。若是進入大沙漠勘探,遇上這類狂風沙暴, 汽車怎能辨清方向?人和車還不一個個一輛輛被風沙埋住呀!”
“哎哎,”崔玉森忽然想起踏勘組的人來,脫口問,“這麽大的沙暴,徐主任和趙春江他們會不會有事?”
“對唄!”林婷婷焦急地打斷她的話,“彭旭他們進沙漠踏勘都已經四天四夜了,怎還不見迴來呢?今天如果還沒有迴來, 在沙漠裏麵遇上這場沙暴,可就糟了!”
“嗯!”徐雪芬雖說沉著,但也暗暗著急,因為心愛的人也在踏勘組行列;不過她比姐姐們有主見。她起身道,“走,咱們到崔工、蔡工那裏打聽一下, 也許他們知道踏勘組的消息?”
“哎,雪芬姐,要問就到調度室問楊調度,他的消息最靈通了?”崔玉森說。
“這麽大的風,如何去問?”蔣華往外麵探探頭又急忙跑進屋,並且發出一通感歎,“妖風――十足的妖風!”
“瞧你嚇成這副模樣!算了,你害怕妖風就在家守著!”徐雪芬記掛著踏勘組和趙春江的安危,白了蔣華一眼,火爆爆地說:“婷婷,咱們走!”
“雪芬,等等,我們也要去!”蔣華、崔玉森也不甘落後,緊隨其後。
第一踏勘組被大風所困,徐雪芬最貼念就是父親和趙春江, 擔心他們糧斷水盡,出了危險,便率領姐妹們四處打聽,有沒有派人派車進去接應 。崔工和蔡工知道此事後也十分著急。他倆停下手中活兒,同姑娘們一道到調度室打聽……
傍晚,第二踏組全體人員,風塵仆仆,勝利返迴孔雀市石油基地;然而徐誌斌和麥克林先生率領的第一踏勘組,卻沒有音信。狂風越刮越猛烈,象專製魔王一樣,主宰著一切, 踏勘組裏麵又有外國專家,萬一迷失方向,茫茫沙海埋葬個把人,是件不費吹灰之力的事。彭副局長、陶副處長和調度主任楊宗欽,都十分著急,商議後 ,決定派人派車,帶上幹糧和水,進入死亡之海,尋找和接應第一踏勘組。但是這麽大的沙暴,派誰去合適呢?議論間,徐雪芬、林婷婷、崔玉森、黃亞仙和蔣華等五位姑娘,蹙著著眉頭走進調度室,紛紛向楊主任請戰。然而,楊主任搖搖頭,彭副局長也不讚成,理由很充分:女同胞心有餘而力不足,難擔當此大任。
徐雪芬不服,也不肯就此罷休。她拉著林婷婷的手返迴招待所,她要把這則消息迅速轉告哥哥徐棱以及正參加培訓班學習的學員們。培訓班剛剛結束,徐棱﹑王英傑、 程得勝、洪小兵等學員,聽到這則消息後,忘記身上的疲憊,同著徐雪芬和林婷婷,一同走進調度室,向彭付局長和楊主任請戰,要求擔此重任。
調度室主任楊宗欽,五十掛零,中等個子,胖乎乎臉盤,鼻梁上架著一付黑邊框近視眼鏡,頗具知識分子風度,其實他隻有中專文化。他身穿一套淺灰色中山服,頭發梳理得油光閃亮;雖說年過半百,但看上去並不年老,倒顯得富態十足。他很早就進疆勘探,而且同彭永銘、徐誌斌、崔天雲、洪文剛等一些老同誌都共過事,因此他可算是一個資格老閱曆深的老勘探隊員了。
此時,楊主任那兩隻渾圓的眼珠,透過近視鏡片,瞟了大家一眼, 隨後又摘下近視眼鏡,把臉轉向徐雪芬,巴眨著眼皮,打趣地說:“雪芬姑娘,你是去接應父親還是去尋找趙春江隊長?”徐雪芬緋紅著臉說:“當然是去接應我爹嘍!”
“不對吧?”楊宗欽挑逗性地開著玩笑,“這不是你的心裏話。不過,”王英傑一聽,生氣地說:“哎呀,楊主任,都什麽時候了你還有心思開玩笑?”
楊宗欽瞟了眾人一眼,讚許地說,“好,你們這些熱血青年,大風不怕,刀山敢上,真讓我敬佩!不過,我隻派兩台中莫爾車進去接應, 你們人多, 可派兩個代表去就行了,而且這兩個人必須會開車。”
“楊主任,我去,我是司機!”徐棱第一個請戰。
“我去,我也會開車!”王英傑、程得勝、洪小兵等人,也紛紛舉手請戰。
“好,”楊宗欽滿意地點點頭,“現在我分配一下:王英傑和洪小兵開一台車;徐棱和程得勝開另外一台車,迴去作好準備吧,準備好你們就出發!”
“是!”王英傑等四人,異口同聲地喊著。
“楊主任,還有我呢?”徐雪芬皺著眉頭問。
“你?嘿嘿!”楊宗欽笑著說,“對不起,你就在家等著好消息吧!”
洪文剛師傅也上前請戰,但是楊宗欽已經揮手讓大家退出,他自已也走出調度室,去幫徐棱他們準備。
咆哮了兩天兩夜的狂風沙暴,也跟奔騰的塔裏木河一樣 ,需要歇息喘氣了。是的,當東邊天際一輪火紅的太陽噴薄欲出時 ,狂風這專製魔王便收斂了它以往的肆虐,隻剩下喘息和戰栗了。戈壁灘上, 輕風拂掃,塵沙微揚。沙包邊上,那被沙暴打得奄奄一息的紅柳, 又恢複了它原來的剛強和冷靜。遠處,塔裏木河邊的泡桐、沙棗,輕風拂去枝葉上的塵汙, 又把綠色還給大地了。
昨天晚上,躲進駕駛室裏麵的人,任憑狂風沙暴撲打搖晃,那唿唿的風聲,把踏勘組的同誌,一個個弄得昏昏沉沉、懵頭轉向。清晨, 當徐誌斌睜開惺鬆的睡眼極目四野時,大為驚呀:昨天晚上躲避狂風,怎會躲到這個地方來呢? 他有點不相信自已的眼睛,又爬上高處,再爬上車箱頂上,遠眺近望,仔細辨認,感慨萬分地自語著:“對,沒有錯,就是這個地方!看來,昨天那場狂風,不是妖風, 而是神風!是神靈指使神風,把我“誆”到這裏來的――來與老同學久別重逢、 敘述暢情的!”
趙春江見徐誌斌大清早就站在奔馳車頂上,把北麵的戈壁、南麵的沙海看個不停,望個沒有完,口裏還自言自語著,真有點莫明其妙,便關切地問:“徐主任,剛才你講什麽神風神風的,我們聽了都不明白,到底怎麽迴事?”
“哦!”徐誌斌用手指著左前方,激動萬分地說,“你們看見了吧?那邊土包上有個木頭三角架,那不是軍用測量標誌,而是一座不平常的墳!現在請你們把車開到那邊去,我給你們講一講老同學王全烈士――一個感人肺腑的英雄故事!”
於是,徐誌斌的司機王長貴;趙春江的司機劉凱;彭旭的司機馬胖兒, 分別把兩台奔馳車和一台巴格車,開到三角架下麵。麥克林和肯尼迪不明其故,也跟著三台車的屁股後麵,把兩台中莫爾車開到三角架跟前,停在那裏等待命令。
果然,三腳架的旁邊,有一個大土包,土包上麵立著一塊石碑,石碑上麵刻著“王全烈士之墓、湖北江漢人”的字跡;旁邊三角架的一根櫓柱,還刻著“王全烈士永垂不朽”的字樣。這些娟秀瀟灑的隸書,據說都是出自他的老同學徐誌斌之手,可見當時他們是多麽悲痛嗬!
王全是誰?他是幹什麽的? 為什麽會犧牲在這前不搭村後不著店的戈壁灘上?他與徐誌斌又是什麽關係呢……對這一係列問題,趙春江﹑王長貴、馬胖兒、劉凱等人,誰不想打破沙鍋問到底呢?
“小趙,”徐誌斌向趙春江努努嘴說,“車上取把鐵鏟來!” 看樣子他要在王全烈士的墳頭上堆土留念了。
“徐主任,這王全是誰?怎麽會長眠於戈壁灘上,給我們大家講講好嗎?”趙春江一麵把鐵鏟遞給徐誌斌,一麵懇切地說。
“唉!”徐誌斌瞅著王全的墳墓,眼眶濕潤,深深地歎了一口氣說,“這是二十五年前的事了……”
但是,當徐誌斌剛剛拉開故事的序幕時,卻見東北方向的戈壁灘上,塵土飛揚,仔細一辨,終於看清了,有兩輛乳白色的中莫爾車,正朝他們這邊開過來。轉眼間, 汽車開到三腳架跟前停下來,車門打開,從兩台中莫爾車的駕駛室裏麵分別跳下四個年輕人來。大家一看,卻是程得勝、徐棱、王英傑和洪小兵四人。
“喂,王英傑,誰讓你們來的?”徐誌斌站在那座立著三腳架的高包上,眉梢一挑, 眼睛一瞟,從眼神、口氣和臉色,都在埋怨和責備對方:小夥子哇, 你們不該冒險進來!若是昨天進來遇上那場罕見的妖風迷失了方向怎辦?豈不是殺雞取蛋---- 得不償失嗎?我們都快返迴住地了,而你們還進來作啥? 這種不必要的犧牲,太不值的了!
然而,王英傑卻理氣壯地迴答:“是調度室楊主任秉承彭副局長的旨意,派我們前來接應你們的!大家怕你們在戈壁灘上迷失方向、斷糧斷水、有危險嘛!……”
“是的,”徐棱打斷王英傑的話,傻愣愣火辣辣地補充著,“爸爸,我們怕你們有危險嘛! 就是楊調度不派人派車,我們也會闖進來的!”
“亂彈琴!”徐誌斌火了,嗬叱兒子說:“我不要你們這種無組織無紀律的人進來接應!”
大家見徐誌斌發脾氣,想說的話又都咽迴去了。後來趙春江心平氣和地解釋著:“其實,我們都快迴去了。徐主任是怕你們進來路上,遇上昨天那場沙暴,迷失方向反而不好。”
“可是,我們是擔心你們同沙暴搏鬥、斷糧斷水哇!”程得勝委屈地說。
“嗯!”趙春江點點,讚許地說,“不錯,想得很周到,其實我們早就斷水了;可喜的是糧還沒有斷,車上的麵色、罐頭、可樂和礦泉水,大概還能頂一兩天吧!”
“若是大風多刮兩天呢?到了第六天,你們不就泡湯了嗎?”程得勝幽默地說。
“我們泡湯了你高興哇?”趙春江打趣地說。
“咳,講哪門子的話喲,隊長泡湯,我們哭都還來不及啦,誰還敢高興?” 程得勝半真半假地開著玩笑。
大家都笑了。
不管怎麽說,小夥子熱情洋溢,渾身是膽,精神可嘉。他們用一片誠心加上一番苦心, 把幹糧和水及時地送到踏勘組麵前,任務完成得很好, 如果記功的話,功勞簿上應當有他們的名字。
徐棱、王英傑、程得勝、洪小兵,在趙春江的示意下,把兩箱飲料、一箱麵包,都搬上了土包。然而,當他們打開紙箱給大家遞麵包和飲料時,卻沒有人伸手去接。此時此刻,大家都被一種肅穆、低沉與悲哀的氣氛感染住了!人們的目光,一齊投放在那座荒草蓑蓑的孤墳上麵……
王英傑跑過去一看,墳前立著的石碑上刻著:“王全烈士之墓”和“ 湖北江漢人”,這兩行娟繡的字跡清晰地映入他的眼簾。他胸腔裏的心猛地咯噔了一下,暗自揣摸著:“與俺爹同名又同姓,難道……這就是他犧牲的地方?”王英傑不願往下多想。然而快嘴快舌的程得勝,偏偏那壺不開提那壺,打趣地說:“王英傑,查一查祖宗家譜吧!這王全肯定是你家什麽人,又是同姓又是同鄉,難道就沒有一點瓜葛嗎?我不相信!”
“瓜葛? 嘿!程得勝,你扯遠了吧?”王英傑沒有過多地反駁,淡淡地迴了一句。
“安靜!請大家安靜!誰都別講話了。”趙春江輕輕地擺著手,讓大家安靜下來, 因為徐誌斌正要講王全烈士的英雄事跡呢。
王英傑等人,也正想了解一下出生在湖北江漢長江邊上的王全, 為什麽會犧牲在新疆戈壁灘上?於是,都緘默靜聽。
徐誌斌微微地點了點頭,他帶著一種嚴肅與低沉的聲調,講述著王全烈士的英雄事跡――
王全,又名王小勇,1932年6月,生於湖北省江漢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祖父做過清朝秀才,父親以教書為業。王全在其祖父與父輩們瀚海學識的熏陶下,從小就勤奮好學,不斷進步。後來他以優異的成績, 畢業於北京地質學院。1956年夏,他同徐誌斌等十多位同學,分到新疆石油管理局工作。第一年在電法隊實習, 第二年當操作員, 第三年組建電法隊時 ,王全和徐誌斌被提升為正付隊長,共同率領一支電法隊, 在塔裏木河以南的一片小沙漠地帶施工,隊部就設在塔裏木河邊。 那時,彭永銘留在隊部工作,作業隊的糧食、給養和飲用水,靠駱駝隊往裏麵運送,一星期送一次。
有一天晚上,狂風掀翻了帳篷,把剛運進來的二三十桶水,也統統打翻了。翌日清晨做飯時,才發現這個可怕的惡耗。全隊二十多名職工民工, 個個嚇得臉如土色。 駱駝出去拉水,打個來迴,要八天,弟兄們如何堅持得住呢?身挑重擔的正隊長王全, 更是火燒火燎,猶如萬箭戳心。本來倒倒桶底, 匯集殘存的水,還能堅持一天。 然而王全一點兒也不想吃飯。他鄭重其事地交代付隊徐誌斌說:
“吃過早飯後,你們原地不動,隻用電台同隊部取得聯係,讓他們想辦法送水進來。”
“你呢?”
“為救燃眉之急……我找水去!”
王全兩隻眼圈血紅,聲音低沉得有點哽咽。臨走時,他握緊徐誌斌的手, 抱著一線希望地說:“我看過地形圖了,東邊--距離咱們這裏不遠,圖上標著一條時令河;也許, 我到那裏能找到生命的火花----水! 為了全隊二十多位同誌的生命,我去冒一次險, 值得!”
“我跟你去!”
“不!你留下來有用處。萬一那條河沒有水,我和駱駝夫還必須出去拉水,來迴八天,你們一定要等我運水迴來,拜托了!”
“王隊長,全隊職工民工都等著你,你一定要盡快迴來……”
離別時,徐誌斌一陣哽咽,但當他擦幹淚水一看,王全已經率著駱駝夫出發了。同誌們送走王全時,眼睛也都濕潤了,都說他走得太倉促了,連飲用水都沒有多帶。
當天下午, 王全出發不久,烈日的蒸曬,已使他唇幹舌燥、口渴難忍,偏又遇上一場罕見的沙暴。風沙撲麵,駱駝的眼睛都睜不開, 無法行走,人更無能為力了。 王全是個急性子的人,又是重任在肩, 眼前仿佛浮現著一個個雙唇幹裂的弟兄……為了他們,他堅持要走。 駱駝夫有經驗,不肯動窩;王全沒有經驗,隻憑一腔熱血,不聽勸阻,騎峰駱駝, 不顧一切地往小河邊闖去……
風停了,駱駝夫找不到王全,又順著原路返迴作業區, 向付隊長徐誌斌作了匯報。徐誌斌不敢怠慢,他先用電台同隊部取得聯係,而後率領大夥,去尋找王全。
終於,他們找到王全了。但是由於抵擋不過來自戈壁的沙暴和幹渴, 他摔倒後再也沒有爬起來,身上的肉還叫狼叼去了不少,真慘嗬!
在他犧牲的地方,沒有發現時令河,隻有毛茸茸的一小塊綠茵。在綠茵上麵, 有兩個碗口大的駱駝蹄印,濕濕的,鹹鹹的,一按還能觸到水分。有人取笑說,那是駱駝撒的尿。然而, 駱駝尿經過風吹日曬,早該蒸發了,怎麽還會濕漉漉呢?大夥抱著僥幸的心理, 用鐵鏟挖個坑,希望能挖出一口甜水來。約莫過了十多分鍾,坑裏聚集著不少水,一嚐, 有點苦,但可以飲用,大家高興極了, 忘了饑渴和疲勞,一齊動手,挖出一個較大的水坑,於是,大家發紅的雙眼, 都盯著坑裏的積水,可以說:那是迷路人看見了北極星;幹裂禾田遇上了甘露!二十多個勘探隊員的性命,能不能超生得救, 全靠這兩個駱駝蹄印的發現了。所以王全的功勞應列為榜首!因為這裏有他生前用手挖過的痕跡呀!
半個多鍾頭後,坑裏積聚一些苦水,能打出半桶,夠大家止止渴潤潤嗓子了,等到夜裏,竟然還能做一頓飯。
翌日,隊部派楊宗欽,帶看五峰駱駝背上幹糧和水,前來慰問大家, 二十多個隊員才死裏逃生。此時,大家瞅著王全的屍體,更是泣不成聲了。
當大家公認:兩個濕蹄印和那個鹹水坑的發現,是王全烈士用生命換迴的代價時,人們由於感激和悲哀,又都撫著他的遺體,號啕大哭起來。蒼天為之掉淚, 塔裏木河也為之低泣。楊宗欽泣道:“王隊長嗬,你為我們大家,鞠躬盡瘁, 犧牲了自已年輕的生命,我們無論走到哪裏, 都會永遠把你懷念的!”徐誌斌哭道:“老同學呀,你生得偉大,死得光榮。安息吧! 你那沒有完成的遺願,我們一定會努力完成的!”
徐誌斌強忍住心中的悲痛,領著大夥,為老同學穿衣整容,而後選一處高土包,挖個坑,把王全的遺體掩埋了。那時條件簡陋,戈壁灘上一無所有,大家四處奔走,才找來三根幹樹棍,而後搭成三角架,並刻上字,一方麵寄托隊員們的哀思;另一方麵為今後進來尋找他的墳墓方便。那墓碑卻是後來立的。
萬萬沒有料到,在徐誌斌講述王全烈士英雄事跡的過程中, 有個年輕小夥子,抽抽噎噎地哭泣著。當有人動問他原因時 ,小夥子抑製不住內心的悲痛,情不自禁地“撲通”一聲,雙膝跪在墳前,淚如湧泉,又好似拋豆撒珠,緊接著一聲號啕,又如山洪暴發,波濤撞岩:“爹呀,孩兒瞧你來了, 你在九泉之下可以瞑目了!”
小夥子這一舉動,使大家大為驚奇, 齊都不約而同地把視線落在那位年輕後生的臉上----他,正是美2隊的儀器操作員王英傑!
這到底是怎麽迴事呢?徐誌斌已悟出王英傑哭爹的含義來了, 便走到墳前, 把他攙扶起來,深情地問:“你是王全的兒子?”
“嗯!”王英傑抹去眼眶上的淚水,真情實感地迴答著:“徐主任, 我爹犧牲在新疆塔裏木盆地的事,媽對我講過多次,跟你今天講的一般無二,所以,觸景生情。想起爹死得這樣慘,心裏難受嗬!爹風華正茂時,便一個人孤零零地長眠戈壁, 太使人悲痛、心碎了!”
“喂!你媽現在怎樣?”徐誌斌關切地問。
“那年父親犧牲後,母親攜著哥哥迴老家居住,一直到現在……”
“你哥叫什麽名字?”
“他叫王英豪,學地質的。中專畢業後,分在克拉瑪依油田。如今在一個井隊當技術員。”
“唔!哥倆都在邊疆工作,而且都在石油係統,一個搞勘探,一個搞鑽探,真是英雄出虎子、英雄出少年嗬!兄弟倆堪稱英雄豪傑嘛!你爹有了繼承人,他在九泉之下可以瞑目了。”
不過,在徐誌斌的記憶中,老同學王全好象隻留下一兒子,取名叫王英豪,如今怎又變成兩個兒子呢?於是他詫異地問:
“小王,你今年多大?”
“25歲。”
“哦!你父親是58年犧牲的,那你……”
“我是他的遺腹子。爹長成什麽模樣,我一點兒也不清楚。徐叔叔, 你可曾見過?”
“見過,見過!他是我的好同學。他長得很帥,中等個子,但很結實 ,跟你一樣,也是滿臉的絡緦胡子!”
大家瞅瞅王英傑,齊都笑了。
悲哀低沉的氣氛,到此時才有了良好的轉機。然而,在徐誌斌的心靈上,悲哀並沒有結束。他在想:老同學王全若是還活著, 見自已親生骨肉長大成材,該有多麽愜意多麽自豪嗬!
他夢幻中還在認為:昨天那場沙暴,刮的不是妖風,而是神風,是老同學王全英靈顯聖,指使神風降臨沙海,才使老同學相聚、親生骨肉會麵!也許這是一種巧合, 並且由於這種巧合所產生的心理作用----俗稱迷信。
多好的巧合嗬,多好的神風嗬!它把老同學的英魂刮來了,也把兒子刮來了,使得老同學久別重逢、親生骨肉傷心哭泣,並立誌繼承父業!神風啊!英靈啊!今日,老同學在你墳前默哀;你兒子在墳前宣誓,你知道嗎?
往事越多年,滄海多奇變,但老同學王全的音容笑貌 ,曆曆在目,猶在眼前……
如今,在他犧牲過的地方,撒下了萬千種子 ,無數英姿煥發的勘探隊員,正接踵而來,繼續他的事業---尤其是此次,中美合作勘探塔克拉瑪幹,涉足而來的人就更多了。有中國人也有外國人;有黃皮膚的也有白皮膚的,遠的不說,眼前就站著兩個外國人,一個是gsi公司地區經理麥克林先生;另一個隊經理肯尼迪先生。對此,徐誌斌覺得應當在老同學墳前做點什麽……對嘍, 應當寫一篇祭文或者一首詩,一方麵寄托哀思,另一方麵也把二十五年來,戈壁巨變, 萬千油郎進軍沙海,事業崢嶸,後繼有人等等事項 ,都寫在祭文上,告訴老同學,讓他在九泉之下,也分享大家的碩果和歡樂 !
此時,在徐誌斌沉思之際,王英傑也有一番打算。他詢問洪小兵,照相機帶來沒有。洪小兵迴答:“帶來了。”
洪小兵腦子靈,他知道王英傑要在他父親墳前拍照留念,便一個鯉魚打挺,從土包上一躍而下,再從駕駛室裏麵取出他那架心愛的照相機,交給王英傑。 王英傑感激地點了點頭。接著,選好角度,自已動手照了兩張;隨後又讓洪小兵幫他照了四張,其中有一張是大家站在墳前的合影相。在拍照留念的過程中,王英傑一直在想著親愛的媽媽 。二十多年來, 是她老人家茹苦含辛把他哥倆養大並栽培成人的。常言道:寡婦門前是非多。那些年月,她老人家真難煞嗬! 而且越是難煞和苦悶的時候,她越要叨念犧牲了的父親、懷念死去的親人。如今有了這個機會, 又有了照相機,他怎能不照張相片寄迴家去,讓媽媽也瞻仰瞻仰呢? 母子之情即便遠隔千山萬水,也會牽腸掛肚的。一封信一張照片,也足可以撩撥愁雲、從中得到慰藉的。
感謝“小攝影師”洪小兵,他的愛好建立了今天“卓著”的功勳!
從王英傑拍照的鏡頭中,徐誌斌終於找到了祭文的題材! 他首先繞著老同學王全的墳頭轉了一周,隨後站在墳頭前,兩眼深沉地望著遠方,口中朗讀一篇“詩與情”合一的祭文:
王全,生於1932年5月,湖北省江漢人氏。1956年9 月畢業於北京地質學院,同年分配來新疆石油管理局,先後擔任實習員、儀器操作員、 隊長等職務。58年提當隊長後,率一支隊伍跨過塔裏木河深入大沙漠北緣的一片小沙漠地區作業。
一天,因帶進沙漠裏麵的水,一夜之間被狂風刮翻。在沙漠裏麵, 水與命同等重要。在此緊急關頭,王隊長挺身而出,置生命於度外。他騎峰駱駝深入戈壁灘找水。當他找到水源時,卻已經饑渴難耐、精疲力盡了。他竭盡平生餘力,想從濕蹄印中挖出甜水來,以拯救全隊同誌;然而他沒能實現生前願望,終於因體力消耗殆盡而以身殉職!
其行為,可歌可泣;其壯烈,驚天地泣鬼神也!
清晨,徐雪芬梳洗完畢,照例要給盆花澆水。澆到最後一盆時 ,抬頭一看,天空陰沉沉的,象塊灰沿色的大帷幕,低壓壓沉甸甸,擋住了視眼。須臾,風起沙揚,巍峨連綿的天山山脈,隱去它往日清晰的輪廓,在塵霧中沉沉入睡,難覓蹤影。近處的綠帶,仿佛也蒙住灰塵,眨眼間翠綠色不見了。東邊懸掛著的太陽,象盞缺了油的天燈, 微弱的光芒,連薄霧都穿不透 。寸草不長的戈壁灘上,呈現一派渾濁的景象。憑經驗,人們可以清醒地判斷: 這是沙暴來臨前的預兆。
午後,大風終於來臨了。揚起的塵土越積越多,太陽被彌漫的風沙完全遮住了,唿嘯的狂風,把鍋爐房屋頂上的三根鐵煙窗, 刮得砰砰亂響,人在外麵行走立不住腳根,停車場上龐大的沙漠車,也一股勁地搖拽顫抖。
雪芬、玉森、婷婷、蔣華、亞仙等姐妹們, 當大風來臨之際,便以最快的速度幫著徐雪芬,把二十多個盆花端進營房車裏麵,姑娘們才鬆了一口氣, 坐下來歇息,並仔細地聆聽那唿唿怒吼的狂風!
蔣華深有感觸地說:“咳,這狂風沙暴,倒象裝神弄鬼的巫婆, 來得太古怪了,令人擔憂和害怕。若是進入大沙漠勘探,遇上這類狂風沙暴, 汽車怎能辨清方向?人和車還不一個個一輛輛被風沙埋住呀!”
“哎哎,”崔玉森忽然想起踏勘組的人來,脫口問,“這麽大的沙暴,徐主任和趙春江他們會不會有事?”
“對唄!”林婷婷焦急地打斷她的話,“彭旭他們進沙漠踏勘都已經四天四夜了,怎還不見迴來呢?今天如果還沒有迴來, 在沙漠裏麵遇上這場沙暴,可就糟了!”
“嗯!”徐雪芬雖說沉著,但也暗暗著急,因為心愛的人也在踏勘組行列;不過她比姐姐們有主見。她起身道,“走,咱們到崔工、蔡工那裏打聽一下, 也許他們知道踏勘組的消息?”
“哎,雪芬姐,要問就到調度室問楊調度,他的消息最靈通了?”崔玉森說。
“這麽大的風,如何去問?”蔣華往外麵探探頭又急忙跑進屋,並且發出一通感歎,“妖風――十足的妖風!”
“瞧你嚇成這副模樣!算了,你害怕妖風就在家守著!”徐雪芬記掛著踏勘組和趙春江的安危,白了蔣華一眼,火爆爆地說:“婷婷,咱們走!”
“雪芬,等等,我們也要去!”蔣華、崔玉森也不甘落後,緊隨其後。
第一踏勘組被大風所困,徐雪芬最貼念就是父親和趙春江, 擔心他們糧斷水盡,出了危險,便率領姐妹們四處打聽,有沒有派人派車進去接應 。崔工和蔡工知道此事後也十分著急。他倆停下手中活兒,同姑娘們一道到調度室打聽……
傍晚,第二踏組全體人員,風塵仆仆,勝利返迴孔雀市石油基地;然而徐誌斌和麥克林先生率領的第一踏勘組,卻沒有音信。狂風越刮越猛烈,象專製魔王一樣,主宰著一切, 踏勘組裏麵又有外國專家,萬一迷失方向,茫茫沙海埋葬個把人,是件不費吹灰之力的事。彭副局長、陶副處長和調度主任楊宗欽,都十分著急,商議後 ,決定派人派車,帶上幹糧和水,進入死亡之海,尋找和接應第一踏勘組。但是這麽大的沙暴,派誰去合適呢?議論間,徐雪芬、林婷婷、崔玉森、黃亞仙和蔣華等五位姑娘,蹙著著眉頭走進調度室,紛紛向楊主任請戰。然而,楊主任搖搖頭,彭副局長也不讚成,理由很充分:女同胞心有餘而力不足,難擔當此大任。
徐雪芬不服,也不肯就此罷休。她拉著林婷婷的手返迴招待所,她要把這則消息迅速轉告哥哥徐棱以及正參加培訓班學習的學員們。培訓班剛剛結束,徐棱﹑王英傑、 程得勝、洪小兵等學員,聽到這則消息後,忘記身上的疲憊,同著徐雪芬和林婷婷,一同走進調度室,向彭付局長和楊主任請戰,要求擔此重任。
調度室主任楊宗欽,五十掛零,中等個子,胖乎乎臉盤,鼻梁上架著一付黑邊框近視眼鏡,頗具知識分子風度,其實他隻有中專文化。他身穿一套淺灰色中山服,頭發梳理得油光閃亮;雖說年過半百,但看上去並不年老,倒顯得富態十足。他很早就進疆勘探,而且同彭永銘、徐誌斌、崔天雲、洪文剛等一些老同誌都共過事,因此他可算是一個資格老閱曆深的老勘探隊員了。
此時,楊主任那兩隻渾圓的眼珠,透過近視鏡片,瞟了大家一眼, 隨後又摘下近視眼鏡,把臉轉向徐雪芬,巴眨著眼皮,打趣地說:“雪芬姑娘,你是去接應父親還是去尋找趙春江隊長?”徐雪芬緋紅著臉說:“當然是去接應我爹嘍!”
“不對吧?”楊宗欽挑逗性地開著玩笑,“這不是你的心裏話。不過,”王英傑一聽,生氣地說:“哎呀,楊主任,都什麽時候了你還有心思開玩笑?”
楊宗欽瞟了眾人一眼,讚許地說,“好,你們這些熱血青年,大風不怕,刀山敢上,真讓我敬佩!不過,我隻派兩台中莫爾車進去接應, 你們人多, 可派兩個代表去就行了,而且這兩個人必須會開車。”
“楊主任,我去,我是司機!”徐棱第一個請戰。
“我去,我也會開車!”王英傑、程得勝、洪小兵等人,也紛紛舉手請戰。
“好,”楊宗欽滿意地點點頭,“現在我分配一下:王英傑和洪小兵開一台車;徐棱和程得勝開另外一台車,迴去作好準備吧,準備好你們就出發!”
“是!”王英傑等四人,異口同聲地喊著。
“楊主任,還有我呢?”徐雪芬皺著眉頭問。
“你?嘿嘿!”楊宗欽笑著說,“對不起,你就在家等著好消息吧!”
洪文剛師傅也上前請戰,但是楊宗欽已經揮手讓大家退出,他自已也走出調度室,去幫徐棱他們準備。
咆哮了兩天兩夜的狂風沙暴,也跟奔騰的塔裏木河一樣 ,需要歇息喘氣了。是的,當東邊天際一輪火紅的太陽噴薄欲出時 ,狂風這專製魔王便收斂了它以往的肆虐,隻剩下喘息和戰栗了。戈壁灘上, 輕風拂掃,塵沙微揚。沙包邊上,那被沙暴打得奄奄一息的紅柳, 又恢複了它原來的剛強和冷靜。遠處,塔裏木河邊的泡桐、沙棗,輕風拂去枝葉上的塵汙, 又把綠色還給大地了。
昨天晚上,躲進駕駛室裏麵的人,任憑狂風沙暴撲打搖晃,那唿唿的風聲,把踏勘組的同誌,一個個弄得昏昏沉沉、懵頭轉向。清晨, 當徐誌斌睜開惺鬆的睡眼極目四野時,大為驚呀:昨天晚上躲避狂風,怎會躲到這個地方來呢? 他有點不相信自已的眼睛,又爬上高處,再爬上車箱頂上,遠眺近望,仔細辨認,感慨萬分地自語著:“對,沒有錯,就是這個地方!看來,昨天那場狂風,不是妖風, 而是神風!是神靈指使神風,把我“誆”到這裏來的――來與老同學久別重逢、 敘述暢情的!”
趙春江見徐誌斌大清早就站在奔馳車頂上,把北麵的戈壁、南麵的沙海看個不停,望個沒有完,口裏還自言自語著,真有點莫明其妙,便關切地問:“徐主任,剛才你講什麽神風神風的,我們聽了都不明白,到底怎麽迴事?”
“哦!”徐誌斌用手指著左前方,激動萬分地說,“你們看見了吧?那邊土包上有個木頭三角架,那不是軍用測量標誌,而是一座不平常的墳!現在請你們把車開到那邊去,我給你們講一講老同學王全烈士――一個感人肺腑的英雄故事!”
於是,徐誌斌的司機王長貴;趙春江的司機劉凱;彭旭的司機馬胖兒, 分別把兩台奔馳車和一台巴格車,開到三角架下麵。麥克林和肯尼迪不明其故,也跟著三台車的屁股後麵,把兩台中莫爾車開到三角架跟前,停在那裏等待命令。
果然,三腳架的旁邊,有一個大土包,土包上麵立著一塊石碑,石碑上麵刻著“王全烈士之墓、湖北江漢人”的字跡;旁邊三角架的一根櫓柱,還刻著“王全烈士永垂不朽”的字樣。這些娟秀瀟灑的隸書,據說都是出自他的老同學徐誌斌之手,可見當時他們是多麽悲痛嗬!
王全是誰?他是幹什麽的? 為什麽會犧牲在這前不搭村後不著店的戈壁灘上?他與徐誌斌又是什麽關係呢……對這一係列問題,趙春江﹑王長貴、馬胖兒、劉凱等人,誰不想打破沙鍋問到底呢?
“小趙,”徐誌斌向趙春江努努嘴說,“車上取把鐵鏟來!” 看樣子他要在王全烈士的墳頭上堆土留念了。
“徐主任,這王全是誰?怎麽會長眠於戈壁灘上,給我們大家講講好嗎?”趙春江一麵把鐵鏟遞給徐誌斌,一麵懇切地說。
“唉!”徐誌斌瞅著王全的墳墓,眼眶濕潤,深深地歎了一口氣說,“這是二十五年前的事了……”
但是,當徐誌斌剛剛拉開故事的序幕時,卻見東北方向的戈壁灘上,塵土飛揚,仔細一辨,終於看清了,有兩輛乳白色的中莫爾車,正朝他們這邊開過來。轉眼間, 汽車開到三腳架跟前停下來,車門打開,從兩台中莫爾車的駕駛室裏麵分別跳下四個年輕人來。大家一看,卻是程得勝、徐棱、王英傑和洪小兵四人。
“喂,王英傑,誰讓你們來的?”徐誌斌站在那座立著三腳架的高包上,眉梢一挑, 眼睛一瞟,從眼神、口氣和臉色,都在埋怨和責備對方:小夥子哇, 你們不該冒險進來!若是昨天進來遇上那場罕見的妖風迷失了方向怎辦?豈不是殺雞取蛋---- 得不償失嗎?我們都快返迴住地了,而你們還進來作啥? 這種不必要的犧牲,太不值的了!
然而,王英傑卻理氣壯地迴答:“是調度室楊主任秉承彭副局長的旨意,派我們前來接應你們的!大家怕你們在戈壁灘上迷失方向、斷糧斷水、有危險嘛!……”
“是的,”徐棱打斷王英傑的話,傻愣愣火辣辣地補充著,“爸爸,我們怕你們有危險嘛! 就是楊調度不派人派車,我們也會闖進來的!”
“亂彈琴!”徐誌斌火了,嗬叱兒子說:“我不要你們這種無組織無紀律的人進來接應!”
大家見徐誌斌發脾氣,想說的話又都咽迴去了。後來趙春江心平氣和地解釋著:“其實,我們都快迴去了。徐主任是怕你們進來路上,遇上昨天那場沙暴,迷失方向反而不好。”
“可是,我們是擔心你們同沙暴搏鬥、斷糧斷水哇!”程得勝委屈地說。
“嗯!”趙春江點點,讚許地說,“不錯,想得很周到,其實我們早就斷水了;可喜的是糧還沒有斷,車上的麵色、罐頭、可樂和礦泉水,大概還能頂一兩天吧!”
“若是大風多刮兩天呢?到了第六天,你們不就泡湯了嗎?”程得勝幽默地說。
“我們泡湯了你高興哇?”趙春江打趣地說。
“咳,講哪門子的話喲,隊長泡湯,我們哭都還來不及啦,誰還敢高興?” 程得勝半真半假地開著玩笑。
大家都笑了。
不管怎麽說,小夥子熱情洋溢,渾身是膽,精神可嘉。他們用一片誠心加上一番苦心, 把幹糧和水及時地送到踏勘組麵前,任務完成得很好, 如果記功的話,功勞簿上應當有他們的名字。
徐棱、王英傑、程得勝、洪小兵,在趙春江的示意下,把兩箱飲料、一箱麵包,都搬上了土包。然而,當他們打開紙箱給大家遞麵包和飲料時,卻沒有人伸手去接。此時此刻,大家都被一種肅穆、低沉與悲哀的氣氛感染住了!人們的目光,一齊投放在那座荒草蓑蓑的孤墳上麵……
王英傑跑過去一看,墳前立著的石碑上刻著:“王全烈士之墓”和“ 湖北江漢人”,這兩行娟繡的字跡清晰地映入他的眼簾。他胸腔裏的心猛地咯噔了一下,暗自揣摸著:“與俺爹同名又同姓,難道……這就是他犧牲的地方?”王英傑不願往下多想。然而快嘴快舌的程得勝,偏偏那壺不開提那壺,打趣地說:“王英傑,查一查祖宗家譜吧!這王全肯定是你家什麽人,又是同姓又是同鄉,難道就沒有一點瓜葛嗎?我不相信!”
“瓜葛? 嘿!程得勝,你扯遠了吧?”王英傑沒有過多地反駁,淡淡地迴了一句。
“安靜!請大家安靜!誰都別講話了。”趙春江輕輕地擺著手,讓大家安靜下來, 因為徐誌斌正要講王全烈士的英雄事跡呢。
王英傑等人,也正想了解一下出生在湖北江漢長江邊上的王全, 為什麽會犧牲在新疆戈壁灘上?於是,都緘默靜聽。
徐誌斌微微地點了點頭,他帶著一種嚴肅與低沉的聲調,講述著王全烈士的英雄事跡――
王全,又名王小勇,1932年6月,生於湖北省江漢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祖父做過清朝秀才,父親以教書為業。王全在其祖父與父輩們瀚海學識的熏陶下,從小就勤奮好學,不斷進步。後來他以優異的成績, 畢業於北京地質學院。1956年夏,他同徐誌斌等十多位同學,分到新疆石油管理局工作。第一年在電法隊實習, 第二年當操作員, 第三年組建電法隊時 ,王全和徐誌斌被提升為正付隊長,共同率領一支電法隊, 在塔裏木河以南的一片小沙漠地帶施工,隊部就設在塔裏木河邊。 那時,彭永銘留在隊部工作,作業隊的糧食、給養和飲用水,靠駱駝隊往裏麵運送,一星期送一次。
有一天晚上,狂風掀翻了帳篷,把剛運進來的二三十桶水,也統統打翻了。翌日清晨做飯時,才發現這個可怕的惡耗。全隊二十多名職工民工, 個個嚇得臉如土色。 駱駝出去拉水,打個來迴,要八天,弟兄們如何堅持得住呢?身挑重擔的正隊長王全, 更是火燒火燎,猶如萬箭戳心。本來倒倒桶底, 匯集殘存的水,還能堅持一天。 然而王全一點兒也不想吃飯。他鄭重其事地交代付隊徐誌斌說:
“吃過早飯後,你們原地不動,隻用電台同隊部取得聯係,讓他們想辦法送水進來。”
“你呢?”
“為救燃眉之急……我找水去!”
王全兩隻眼圈血紅,聲音低沉得有點哽咽。臨走時,他握緊徐誌斌的手, 抱著一線希望地說:“我看過地形圖了,東邊--距離咱們這裏不遠,圖上標著一條時令河;也許, 我到那裏能找到生命的火花----水! 為了全隊二十多位同誌的生命,我去冒一次險, 值得!”
“我跟你去!”
“不!你留下來有用處。萬一那條河沒有水,我和駱駝夫還必須出去拉水,來迴八天,你們一定要等我運水迴來,拜托了!”
“王隊長,全隊職工民工都等著你,你一定要盡快迴來……”
離別時,徐誌斌一陣哽咽,但當他擦幹淚水一看,王全已經率著駱駝夫出發了。同誌們送走王全時,眼睛也都濕潤了,都說他走得太倉促了,連飲用水都沒有多帶。
當天下午, 王全出發不久,烈日的蒸曬,已使他唇幹舌燥、口渴難忍,偏又遇上一場罕見的沙暴。風沙撲麵,駱駝的眼睛都睜不開, 無法行走,人更無能為力了。 王全是個急性子的人,又是重任在肩, 眼前仿佛浮現著一個個雙唇幹裂的弟兄……為了他們,他堅持要走。 駱駝夫有經驗,不肯動窩;王全沒有經驗,隻憑一腔熱血,不聽勸阻,騎峰駱駝, 不顧一切地往小河邊闖去……
風停了,駱駝夫找不到王全,又順著原路返迴作業區, 向付隊長徐誌斌作了匯報。徐誌斌不敢怠慢,他先用電台同隊部取得聯係,而後率領大夥,去尋找王全。
終於,他們找到王全了。但是由於抵擋不過來自戈壁的沙暴和幹渴, 他摔倒後再也沒有爬起來,身上的肉還叫狼叼去了不少,真慘嗬!
在他犧牲的地方,沒有發現時令河,隻有毛茸茸的一小塊綠茵。在綠茵上麵, 有兩個碗口大的駱駝蹄印,濕濕的,鹹鹹的,一按還能觸到水分。有人取笑說,那是駱駝撒的尿。然而, 駱駝尿經過風吹日曬,早該蒸發了,怎麽還會濕漉漉呢?大夥抱著僥幸的心理, 用鐵鏟挖個坑,希望能挖出一口甜水來。約莫過了十多分鍾,坑裏聚集著不少水,一嚐, 有點苦,但可以飲用,大家高興極了, 忘了饑渴和疲勞,一齊動手,挖出一個較大的水坑,於是,大家發紅的雙眼, 都盯著坑裏的積水,可以說:那是迷路人看見了北極星;幹裂禾田遇上了甘露!二十多個勘探隊員的性命,能不能超生得救, 全靠這兩個駱駝蹄印的發現了。所以王全的功勞應列為榜首!因為這裏有他生前用手挖過的痕跡呀!
半個多鍾頭後,坑裏積聚一些苦水,能打出半桶,夠大家止止渴潤潤嗓子了,等到夜裏,竟然還能做一頓飯。
翌日,隊部派楊宗欽,帶看五峰駱駝背上幹糧和水,前來慰問大家, 二十多個隊員才死裏逃生。此時,大家瞅著王全的屍體,更是泣不成聲了。
當大家公認:兩個濕蹄印和那個鹹水坑的發現,是王全烈士用生命換迴的代價時,人們由於感激和悲哀,又都撫著他的遺體,號啕大哭起來。蒼天為之掉淚, 塔裏木河也為之低泣。楊宗欽泣道:“王隊長嗬,你為我們大家,鞠躬盡瘁, 犧牲了自已年輕的生命,我們無論走到哪裏, 都會永遠把你懷念的!”徐誌斌哭道:“老同學呀,你生得偉大,死得光榮。安息吧! 你那沒有完成的遺願,我們一定會努力完成的!”
徐誌斌強忍住心中的悲痛,領著大夥,為老同學穿衣整容,而後選一處高土包,挖個坑,把王全的遺體掩埋了。那時條件簡陋,戈壁灘上一無所有,大家四處奔走,才找來三根幹樹棍,而後搭成三角架,並刻上字,一方麵寄托隊員們的哀思;另一方麵為今後進來尋找他的墳墓方便。那墓碑卻是後來立的。
萬萬沒有料到,在徐誌斌講述王全烈士英雄事跡的過程中, 有個年輕小夥子,抽抽噎噎地哭泣著。當有人動問他原因時 ,小夥子抑製不住內心的悲痛,情不自禁地“撲通”一聲,雙膝跪在墳前,淚如湧泉,又好似拋豆撒珠,緊接著一聲號啕,又如山洪暴發,波濤撞岩:“爹呀,孩兒瞧你來了, 你在九泉之下可以瞑目了!”
小夥子這一舉動,使大家大為驚奇, 齊都不約而同地把視線落在那位年輕後生的臉上----他,正是美2隊的儀器操作員王英傑!
這到底是怎麽迴事呢?徐誌斌已悟出王英傑哭爹的含義來了, 便走到墳前, 把他攙扶起來,深情地問:“你是王全的兒子?”
“嗯!”王英傑抹去眼眶上的淚水,真情實感地迴答著:“徐主任, 我爹犧牲在新疆塔裏木盆地的事,媽對我講過多次,跟你今天講的一般無二,所以,觸景生情。想起爹死得這樣慘,心裏難受嗬!爹風華正茂時,便一個人孤零零地長眠戈壁, 太使人悲痛、心碎了!”
“喂!你媽現在怎樣?”徐誌斌關切地問。
“那年父親犧牲後,母親攜著哥哥迴老家居住,一直到現在……”
“你哥叫什麽名字?”
“他叫王英豪,學地質的。中專畢業後,分在克拉瑪依油田。如今在一個井隊當技術員。”
“唔!哥倆都在邊疆工作,而且都在石油係統,一個搞勘探,一個搞鑽探,真是英雄出虎子、英雄出少年嗬!兄弟倆堪稱英雄豪傑嘛!你爹有了繼承人,他在九泉之下可以瞑目了。”
不過,在徐誌斌的記憶中,老同學王全好象隻留下一兒子,取名叫王英豪,如今怎又變成兩個兒子呢?於是他詫異地問:
“小王,你今年多大?”
“25歲。”
“哦!你父親是58年犧牲的,那你……”
“我是他的遺腹子。爹長成什麽模樣,我一點兒也不清楚。徐叔叔, 你可曾見過?”
“見過,見過!他是我的好同學。他長得很帥,中等個子,但很結實 ,跟你一樣,也是滿臉的絡緦胡子!”
大家瞅瞅王英傑,齊都笑了。
悲哀低沉的氣氛,到此時才有了良好的轉機。然而,在徐誌斌的心靈上,悲哀並沒有結束。他在想:老同學王全若是還活著, 見自已親生骨肉長大成材,該有多麽愜意多麽自豪嗬!
他夢幻中還在認為:昨天那場沙暴,刮的不是妖風,而是神風,是老同學王全英靈顯聖,指使神風降臨沙海,才使老同學相聚、親生骨肉會麵!也許這是一種巧合, 並且由於這種巧合所產生的心理作用----俗稱迷信。
多好的巧合嗬,多好的神風嗬!它把老同學的英魂刮來了,也把兒子刮來了,使得老同學久別重逢、親生骨肉傷心哭泣,並立誌繼承父業!神風啊!英靈啊!今日,老同學在你墳前默哀;你兒子在墳前宣誓,你知道嗎?
往事越多年,滄海多奇變,但老同學王全的音容笑貌 ,曆曆在目,猶在眼前……
如今,在他犧牲過的地方,撒下了萬千種子 ,無數英姿煥發的勘探隊員,正接踵而來,繼續他的事業---尤其是此次,中美合作勘探塔克拉瑪幹,涉足而來的人就更多了。有中國人也有外國人;有黃皮膚的也有白皮膚的,遠的不說,眼前就站著兩個外國人,一個是gsi公司地區經理麥克林先生;另一個隊經理肯尼迪先生。對此,徐誌斌覺得應當在老同學墳前做點什麽……對嘍, 應當寫一篇祭文或者一首詩,一方麵寄托哀思,另一方麵也把二十五年來,戈壁巨變, 萬千油郎進軍沙海,事業崢嶸,後繼有人等等事項 ,都寫在祭文上,告訴老同學,讓他在九泉之下,也分享大家的碩果和歡樂 !
此時,在徐誌斌沉思之際,王英傑也有一番打算。他詢問洪小兵,照相機帶來沒有。洪小兵迴答:“帶來了。”
洪小兵腦子靈,他知道王英傑要在他父親墳前拍照留念,便一個鯉魚打挺,從土包上一躍而下,再從駕駛室裏麵取出他那架心愛的照相機,交給王英傑。 王英傑感激地點了點頭。接著,選好角度,自已動手照了兩張;隨後又讓洪小兵幫他照了四張,其中有一張是大家站在墳前的合影相。在拍照留念的過程中,王英傑一直在想著親愛的媽媽 。二十多年來, 是她老人家茹苦含辛把他哥倆養大並栽培成人的。常言道:寡婦門前是非多。那些年月,她老人家真難煞嗬! 而且越是難煞和苦悶的時候,她越要叨念犧牲了的父親、懷念死去的親人。如今有了這個機會, 又有了照相機,他怎能不照張相片寄迴家去,讓媽媽也瞻仰瞻仰呢? 母子之情即便遠隔千山萬水,也會牽腸掛肚的。一封信一張照片,也足可以撩撥愁雲、從中得到慰藉的。
感謝“小攝影師”洪小兵,他的愛好建立了今天“卓著”的功勳!
從王英傑拍照的鏡頭中,徐誌斌終於找到了祭文的題材! 他首先繞著老同學王全的墳頭轉了一周,隨後站在墳頭前,兩眼深沉地望著遠方,口中朗讀一篇“詩與情”合一的祭文:
王全,生於1932年5月,湖北省江漢人氏。1956年9 月畢業於北京地質學院,同年分配來新疆石油管理局,先後擔任實習員、儀器操作員、 隊長等職務。58年提當隊長後,率一支隊伍跨過塔裏木河深入大沙漠北緣的一片小沙漠地區作業。
一天,因帶進沙漠裏麵的水,一夜之間被狂風刮翻。在沙漠裏麵, 水與命同等重要。在此緊急關頭,王隊長挺身而出,置生命於度外。他騎峰駱駝深入戈壁灘找水。當他找到水源時,卻已經饑渴難耐、精疲力盡了。他竭盡平生餘力,想從濕蹄印中挖出甜水來,以拯救全隊同誌;然而他沒能實現生前願望,終於因體力消耗殆盡而以身殉職!
其行為,可歌可泣;其壯烈,驚天地泣鬼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