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她突然說自己有兒子,是不是記憶恢複了?
可是說完這話,溫氏自己都愣住了。
她還沒有嫁人,怎麽會有兒子呢?
可是她分明記得,捏這泥娃娃的,是個瘦瘦的小男孩,他會細心地給自己梳頭搽臉,還會給自己講各種野史古詩,更是捏出了許多的小泥人給自己把玩,
他總是管自己叫“母親”,當她糾正他,說自己沒有嫁人,哪來的孩子時,那個孩子眼睛就會變得濕濕潤潤,仿佛街邊被遺棄的奶狗子……
時間久了,她便懶得糾正他,隻是任著他在自己的身旁打轉,一聲聲地喚著她“母親”,甚至每當看到這個抱著花生米繈褓的小娃娃時,她依稀覺得,自己的肚子真的曾經高高鼓起過,有個小東西時不時就會踹鼓她的肚皮……
想到這,溫氏的臉上慢慢呈現出一抹笑。
楚琳琅不再打擾她沉浸在迴憶裏,隻是站起身來,立在了院中,不無擔心地望著遠處京城的方向。
有時候,茫然無知也是一種幸福,若溫氏意識清醒,清楚知道她的兒子正深入龍潭險境,試圖扭轉天下乾坤,那麽溫氏豈不是要跟她一樣,寢食坐立難安?
想到這,她默默摸了摸還算平坦的小腹,默默祈禱司徒晟能夠平安歸來。
她和孩子都盼著他安全無恙。
又過了兩天,京城那邊戒嚴得似乎越來越厲害。
夏青雲是跟楚琳琅她們一起迴來的。他的傷勢養得差不多,便帶了小廝出門打探消息。
等他迴來的時候,倒是帶了些新鮮的消息。
據說陛下有恙之後,先是宮門緊鎖。再然後是內城靠近皇宮的三條街戒嚴,可就在兩日前,就連京城的大門都被封閉了,裏外的人都是進出不得,整日有官兵披掛著兵甲來迴遊走,看得人心惶惶的。
至於京城內是什麽情形,夏青雲就打聽不出來了。
楚琳琅也在試著想,司徒晟要如何解開眼前的困局。可若陛下在太子的手中,怎麽看都是一場無解的局啊!
就在第三天的時候,京城那邊火光衝天,似乎發生了一場大火。
楚琳琅看著火光,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她一刻也不能呆住了。隻讓人備馬,她要去城門親自看看,也順便看看能否打聽到司徒晟的下落。
可就在馬車走到一半的時候,觀棋已經帶著一隊人馬趕到,看見楚琳琅的馬車立刻揚聲高喊。
原來他是司徒晟派來接人的。
楚琳琅看到他來,心立刻放下了一大半,忙不迭問觀棋,司徒大人現在如何了。
觀棋卻欲言又止,隻是讓楚娘子別太著急。
原來那日,司徒晟去了京城的第一件事,就是想法設法,跟皇宮裏,太後身邊的安公公取得了聯係。
他在做大理寺少卿的時候,跟安公公結下了善緣,之前楚琳琅第一次麵見太後的時候,也得了安公公的照拂。
當時皇宮雖然戒嚴,但是要緊的是皇帝的寢宮,以及後宮妃嬪的內院。
而老太後的寢宮卻並無人看守。畢竟太後從來不過問政務,在太子的眼中,他這個祖母無關輕重。
於是司徒晟喬莊打扮了之後,由小太監引路,從宮中隻有太後內殿侍者才知的小門入了太後寢宮,麵見了太後。
關於太子的一係列舉動,太後心知肚明,卻也無可奈何。
在她老人家看來,兒子病了,孫子要急著登基也是沒有法子的事情。
更何況太子還買通了禁軍,把持著朝政。隻要父子別太鬧酸臉,太子也別太逼迫他父皇,大家落得體麵幹淨就好。
可是司徒晟卻一臉凝重地問:“太後娘娘,您若是太子,一旦登基,會如何容得兄弟,他會不會善待三皇子、六皇子,甚至還有被貶到遠鄉的四皇子?”
太後被問得一愣。她知道自己長孫的性子,心眼窄,愛記仇。
當初靜妃能夠倒台,太子也是貢獻了不少心力的。他對靜妃和老四的恨,那是此恨綿綿無絕期。
而且三皇子自歸來以後,也搶了太子不少的風頭,太子必定也是懷恨在心,若他為帝,恐怕是不會善待這些兄弟的。
想到這,做祖母的心也變得沉甸甸的,隻能無奈道:“可那又能怎麽樣?他如今挾持了陛下,連哀家都不能見,又能如何?”
第117章 困局重重
司徒晟道:“陛下仁心, 管顧江山社稷,又豈能容自己的兒子同室操戈,留下千古罵名?他當初想要廢黜國儲, 也並非全然是私心愛好, 就是考慮到了皇室以後的安穩。”
太後也知司徒晟說得有理。太子這孩子,當了太久的皇儲, 這心是有些急了。
他趁著陛下病危的時候搞這一套, 的確是不忠不孝。
“你今日來我這,是希望我這個老婆子能做些什麽?”
司徒晟抬頭道:“希望太後能帶著老臣,得見陛下一麵。”
太後搖頭:“現在陛下的寢宮,已經被太子的人把持, 連哀家也近身不得, 如何能見到陛下呢?”
司徒晟卻胸有成竹:“隻要太後肯出頭申斥太子,其他的皆由臣來安排。”
太後行事, 向來不管朝政。可是這一次, 她若置之不管, 便是要眼看陛下被自己的親兒迫害。
司徒晟已經說得很明白,太子上台,以後也會死更多的皇室子孫, 她這個半截入土的老婆子, 實在是沒什麽好怕的!
想到這, 她咬了咬牙,終於下定決心:“好, 我這個老婆子便豁出去一遭了!”
司徒晟說定了太後,便開始聯絡群臣。
至於如何入陛下的宮門, 他的確早就安排好了。
太子其人, 用人向來多疑, 如此重要的的事情,自然不肯放權給別人,皆由心腹陳放安排。
如今他已經被提拔為禁軍統領,掌著宮門腰牌。
早在入京之初,司徒晟便仿了在西北時,從楊毅那學來的做派,帶著七爺他們闖了陳放的府宅。
陳放先前不過是個副都指揮使,家宅在京城裏也不算大。
雖然有些家丁,卻哪裏是七爺他們的對手?
七爺帶著的這些人,有很多江湖兄弟,來曆頗為複雜,幹起這等行當來,也是熟練得很。
先在水井裏下蒙汗藥,麻翻一家子,再到捆綁堵嘴,那叫一個悄無聲息。
做好這一切,司徒晟便可以找陳放好好聊一聊了。
陳放巡查宮殿後,卻在自己臨時安寢的床榻上發現了一封司徒晟寫給他的信,看著信內夾帶的東西,頓時臉色大變。
那是一對小孩子的金手鐲,還有自己老娘的一綹白發。
他連忙派遣自己的心腹迴家查看,卻發現整個宅子裏,除了昏迷不醒的下人,他的老婆孩子,還有八十老母,全都不見了。
當陳放來到太後的寢宮時,還存著些心思,要拿了膽敢要挾自己之人,想法子救了自己的一大家子。
可是司徒晟卻落落大方,請陳統領坐下飲一杯茶,順便給這個不甚喜歡讀書的武官講一講史。
讓他明白什麽叫“狡兔死,走狗烹”。
陳放聽了直冷笑,問司徒晟是什麽意思。
司徒晟微笑道:“陳統領跟在太子的手下,想來年頭也不久了,我細查過,您由當初的小小團練,升遷至副都指揮使,用了整整十年的時間,然後又在這個位置上一動不動,又安置了十年,才略略升遷。在仕途上,太子對您並不算太大方啊!”
聽他挑撥,陳放臉上的冷笑不減:“太子待我恩重如山,豈是用官位可以衡量的?”
司徒晟卻繼續道:“你在太子身邊甚久。當知他其人。當年他與楊家不合,為了謀算楊巡老將軍,曾經與泰王聯手,壓製楊巡的用兵之策,造成了負水戰敗。當時太子身邊得用之人並不是你,是個叫鄭勇的人。後來楊家被抄斬,太子與荊國議和的主張得了重用,可是那鄭勇卻在幾年後,在軍營墜馬而亡。之後,才有了陳統領您的飛黃騰達……”
陳放聽得心驚,不知司徒晟小小年紀,怎麽會知道鄭勇這類舊事。
司徒晟低聲道:“當年,在鄭統領的馬鞍下放釘子的人,就是你吧?”
陳放瞪眼心虛:“一派胡言!我何時幹過這等事情!司徒晟,你膽敢劫掠我的家人可要想到後果!還不趕緊放人!”
司徒晟卻老早就查清了陳放的底,依舊沉穩道:“一個釘子,就可以抹殺所有的功勳。隻因為楊家的名聲太盛,太子也不願意擔負陷害忠良的罵名。太子怕有人追查此事,知道太多的鄭勇,一定不能留下。陳統領,篡權囚父的罪名,可比陷害忠良還要過分。您有什麽自信,待太子事成之後,您不會是下一個鄭勇呢?”
這話說得,可正是捅在了陳放的七寸上了。
他侍奉太子那麽多年,怎麽不知其人?
他為太子鞍前馬後這麽多年,銀子雖然不少賺,可是官職卻一直都不甚大。
隻因為太子用自己用得順手,不願意讓他升遷太快,離得太遠,用起來不得力。
等他做了九五之尊的皇帝,自己這個專門替他做髒活的,的確也無用武之地了……
司徒晟閃動著眸光,低低道:“人之選擇,往往便在須臾方寸之間,結果卻大是不同。陳統領,您如今便有此等改天換命的契機。隻要您肯棄暗投明,我不但保證你一家人無恙,更會請太後為陳統領的行為背書,絕對會以功臣論賞。可你若不肯依從。那麽再過半個時辰,便是你全家身首異處之時!”
陳放其人齷蹉,但是卻是個至孝的大孝子。另外他家是單苗獨傳,好不容易得來的兒子,如今才五歲。
司徒晟放足了餌料,就看陳放何時來咬了。
他慢悠悠又道:“陳統領,所謂從龍之功,也要確保你跟的,的確是一條龍。不然的話,不光是你的下場淒慘,你的家人也不得善終啊!”
……
總之,司徒晟再三保證讓陳放戴罪立功,並讓太後為他寫下保命懿旨之後,陛下禁宮之門便漏了縫子。
太後親自帶著內閣重臣闖入了陛下的寢宮,得見陛下。
老皇帝雖然中風,口眼略略歪斜,卻依舊能言。
當著太後和諸位老臣的麵前,立下聖旨,廢太子,改立三皇子為皇儲。
這能進來的老臣們,都是忠良之輩,看著陛下身邊無人侍奉的清冷光景,一個個哭得是熱淚盈眶,就連先前極力反對廢黜太子的老臣,也說不出半個“不”字來。
太子也是過於心急了!他若肯耐心等待,如此名正言順的皇長子,陛下豈能說廢就廢?
可是現在,他囚禁陛下,圍堵了三皇子府,還要脅迫陛下讓位,真是不可觸碰的禁忌都碰了個遍。
如此這般,哪個臣子還能說出維護他的話來?
至於太子派人搜宮,遍尋不到的玉璽金印,其實早在宮變之初,便被運到了宮外。
當時陛下寢宮裏的一個老太監挺身而出,情願以命護住陛下的玉璽。
他自盡之後,盛海便帶人將金印藏在屍腹之中,再用繃帶纏裹,最後跟著那些宮變時,一起被砍死的侍衛屍體都被運到了宮外西北空場深坑裏。
太子在宮裏內外翻找玉璽找得焦頭爛額,哪裏顧得處理那些深坑屍體?
陛下強自起身,親手題寫了聖旨後,顫抖著手,拉拽一旁的太監盛海,勉強站起,然後衝著司徒晟揮手。
當司徒晟跪在老皇帝的麵前時,老皇帝百味雜陳看著司徒晟,卻又好似透過他,在打量另一人。
也不知道是不是病了的緣故,老皇帝臉頰的肌肉都在不停顫抖,隱藏在晦暗褶皺裏的眼睛都攏上一層暮色暗沉。
司徒晟對陛下道:“請陛下放心養病,有太後娘娘主持大局,又有這麽多老臣匡正乾坤,不出三日,便會平定京城之變。”
可是說完這話,溫氏自己都愣住了。
她還沒有嫁人,怎麽會有兒子呢?
可是她分明記得,捏這泥娃娃的,是個瘦瘦的小男孩,他會細心地給自己梳頭搽臉,還會給自己講各種野史古詩,更是捏出了許多的小泥人給自己把玩,
他總是管自己叫“母親”,當她糾正他,說自己沒有嫁人,哪來的孩子時,那個孩子眼睛就會變得濕濕潤潤,仿佛街邊被遺棄的奶狗子……
時間久了,她便懶得糾正他,隻是任著他在自己的身旁打轉,一聲聲地喚著她“母親”,甚至每當看到這個抱著花生米繈褓的小娃娃時,她依稀覺得,自己的肚子真的曾經高高鼓起過,有個小東西時不時就會踹鼓她的肚皮……
想到這,溫氏的臉上慢慢呈現出一抹笑。
楚琳琅不再打擾她沉浸在迴憶裏,隻是站起身來,立在了院中,不無擔心地望著遠處京城的方向。
有時候,茫然無知也是一種幸福,若溫氏意識清醒,清楚知道她的兒子正深入龍潭險境,試圖扭轉天下乾坤,那麽溫氏豈不是要跟她一樣,寢食坐立難安?
想到這,她默默摸了摸還算平坦的小腹,默默祈禱司徒晟能夠平安歸來。
她和孩子都盼著他安全無恙。
又過了兩天,京城那邊戒嚴得似乎越來越厲害。
夏青雲是跟楚琳琅她們一起迴來的。他的傷勢養得差不多,便帶了小廝出門打探消息。
等他迴來的時候,倒是帶了些新鮮的消息。
據說陛下有恙之後,先是宮門緊鎖。再然後是內城靠近皇宮的三條街戒嚴,可就在兩日前,就連京城的大門都被封閉了,裏外的人都是進出不得,整日有官兵披掛著兵甲來迴遊走,看得人心惶惶的。
至於京城內是什麽情形,夏青雲就打聽不出來了。
楚琳琅也在試著想,司徒晟要如何解開眼前的困局。可若陛下在太子的手中,怎麽看都是一場無解的局啊!
就在第三天的時候,京城那邊火光衝天,似乎發生了一場大火。
楚琳琅看著火光,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她一刻也不能呆住了。隻讓人備馬,她要去城門親自看看,也順便看看能否打聽到司徒晟的下落。
可就在馬車走到一半的時候,觀棋已經帶著一隊人馬趕到,看見楚琳琅的馬車立刻揚聲高喊。
原來他是司徒晟派來接人的。
楚琳琅看到他來,心立刻放下了一大半,忙不迭問觀棋,司徒大人現在如何了。
觀棋卻欲言又止,隻是讓楚娘子別太著急。
原來那日,司徒晟去了京城的第一件事,就是想法設法,跟皇宮裏,太後身邊的安公公取得了聯係。
他在做大理寺少卿的時候,跟安公公結下了善緣,之前楚琳琅第一次麵見太後的時候,也得了安公公的照拂。
當時皇宮雖然戒嚴,但是要緊的是皇帝的寢宮,以及後宮妃嬪的內院。
而老太後的寢宮卻並無人看守。畢竟太後從來不過問政務,在太子的眼中,他這個祖母無關輕重。
於是司徒晟喬莊打扮了之後,由小太監引路,從宮中隻有太後內殿侍者才知的小門入了太後寢宮,麵見了太後。
關於太子的一係列舉動,太後心知肚明,卻也無可奈何。
在她老人家看來,兒子病了,孫子要急著登基也是沒有法子的事情。
更何況太子還買通了禁軍,把持著朝政。隻要父子別太鬧酸臉,太子也別太逼迫他父皇,大家落得體麵幹淨就好。
可是司徒晟卻一臉凝重地問:“太後娘娘,您若是太子,一旦登基,會如何容得兄弟,他會不會善待三皇子、六皇子,甚至還有被貶到遠鄉的四皇子?”
太後被問得一愣。她知道自己長孫的性子,心眼窄,愛記仇。
當初靜妃能夠倒台,太子也是貢獻了不少心力的。他對靜妃和老四的恨,那是此恨綿綿無絕期。
而且三皇子自歸來以後,也搶了太子不少的風頭,太子必定也是懷恨在心,若他為帝,恐怕是不會善待這些兄弟的。
想到這,做祖母的心也變得沉甸甸的,隻能無奈道:“可那又能怎麽樣?他如今挾持了陛下,連哀家都不能見,又能如何?”
第117章 困局重重
司徒晟道:“陛下仁心, 管顧江山社稷,又豈能容自己的兒子同室操戈,留下千古罵名?他當初想要廢黜國儲, 也並非全然是私心愛好, 就是考慮到了皇室以後的安穩。”
太後也知司徒晟說得有理。太子這孩子,當了太久的皇儲, 這心是有些急了。
他趁著陛下病危的時候搞這一套, 的確是不忠不孝。
“你今日來我這,是希望我這個老婆子能做些什麽?”
司徒晟抬頭道:“希望太後能帶著老臣,得見陛下一麵。”
太後搖頭:“現在陛下的寢宮,已經被太子的人把持, 連哀家也近身不得, 如何能見到陛下呢?”
司徒晟卻胸有成竹:“隻要太後肯出頭申斥太子,其他的皆由臣來安排。”
太後行事, 向來不管朝政。可是這一次, 她若置之不管, 便是要眼看陛下被自己的親兒迫害。
司徒晟已經說得很明白,太子上台,以後也會死更多的皇室子孫, 她這個半截入土的老婆子, 實在是沒什麽好怕的!
想到這, 她咬了咬牙,終於下定決心:“好, 我這個老婆子便豁出去一遭了!”
司徒晟說定了太後,便開始聯絡群臣。
至於如何入陛下的宮門, 他的確早就安排好了。
太子其人, 用人向來多疑, 如此重要的的事情,自然不肯放權給別人,皆由心腹陳放安排。
如今他已經被提拔為禁軍統領,掌著宮門腰牌。
早在入京之初,司徒晟便仿了在西北時,從楊毅那學來的做派,帶著七爺他們闖了陳放的府宅。
陳放先前不過是個副都指揮使,家宅在京城裏也不算大。
雖然有些家丁,卻哪裏是七爺他們的對手?
七爺帶著的這些人,有很多江湖兄弟,來曆頗為複雜,幹起這等行當來,也是熟練得很。
先在水井裏下蒙汗藥,麻翻一家子,再到捆綁堵嘴,那叫一個悄無聲息。
做好這一切,司徒晟便可以找陳放好好聊一聊了。
陳放巡查宮殿後,卻在自己臨時安寢的床榻上發現了一封司徒晟寫給他的信,看著信內夾帶的東西,頓時臉色大變。
那是一對小孩子的金手鐲,還有自己老娘的一綹白發。
他連忙派遣自己的心腹迴家查看,卻發現整個宅子裏,除了昏迷不醒的下人,他的老婆孩子,還有八十老母,全都不見了。
當陳放來到太後的寢宮時,還存著些心思,要拿了膽敢要挾自己之人,想法子救了自己的一大家子。
可是司徒晟卻落落大方,請陳統領坐下飲一杯茶,順便給這個不甚喜歡讀書的武官講一講史。
讓他明白什麽叫“狡兔死,走狗烹”。
陳放聽了直冷笑,問司徒晟是什麽意思。
司徒晟微笑道:“陳統領跟在太子的手下,想來年頭也不久了,我細查過,您由當初的小小團練,升遷至副都指揮使,用了整整十年的時間,然後又在這個位置上一動不動,又安置了十年,才略略升遷。在仕途上,太子對您並不算太大方啊!”
聽他挑撥,陳放臉上的冷笑不減:“太子待我恩重如山,豈是用官位可以衡量的?”
司徒晟卻繼續道:“你在太子身邊甚久。當知他其人。當年他與楊家不合,為了謀算楊巡老將軍,曾經與泰王聯手,壓製楊巡的用兵之策,造成了負水戰敗。當時太子身邊得用之人並不是你,是個叫鄭勇的人。後來楊家被抄斬,太子與荊國議和的主張得了重用,可是那鄭勇卻在幾年後,在軍營墜馬而亡。之後,才有了陳統領您的飛黃騰達……”
陳放聽得心驚,不知司徒晟小小年紀,怎麽會知道鄭勇這類舊事。
司徒晟低聲道:“當年,在鄭統領的馬鞍下放釘子的人,就是你吧?”
陳放瞪眼心虛:“一派胡言!我何時幹過這等事情!司徒晟,你膽敢劫掠我的家人可要想到後果!還不趕緊放人!”
司徒晟卻老早就查清了陳放的底,依舊沉穩道:“一個釘子,就可以抹殺所有的功勳。隻因為楊家的名聲太盛,太子也不願意擔負陷害忠良的罵名。太子怕有人追查此事,知道太多的鄭勇,一定不能留下。陳統領,篡權囚父的罪名,可比陷害忠良還要過分。您有什麽自信,待太子事成之後,您不會是下一個鄭勇呢?”
這話說得,可正是捅在了陳放的七寸上了。
他侍奉太子那麽多年,怎麽不知其人?
他為太子鞍前馬後這麽多年,銀子雖然不少賺,可是官職卻一直都不甚大。
隻因為太子用自己用得順手,不願意讓他升遷太快,離得太遠,用起來不得力。
等他做了九五之尊的皇帝,自己這個專門替他做髒活的,的確也無用武之地了……
司徒晟閃動著眸光,低低道:“人之選擇,往往便在須臾方寸之間,結果卻大是不同。陳統領,您如今便有此等改天換命的契機。隻要您肯棄暗投明,我不但保證你一家人無恙,更會請太後為陳統領的行為背書,絕對會以功臣論賞。可你若不肯依從。那麽再過半個時辰,便是你全家身首異處之時!”
陳放其人齷蹉,但是卻是個至孝的大孝子。另外他家是單苗獨傳,好不容易得來的兒子,如今才五歲。
司徒晟放足了餌料,就看陳放何時來咬了。
他慢悠悠又道:“陳統領,所謂從龍之功,也要確保你跟的,的確是一條龍。不然的話,不光是你的下場淒慘,你的家人也不得善終啊!”
……
總之,司徒晟再三保證讓陳放戴罪立功,並讓太後為他寫下保命懿旨之後,陛下禁宮之門便漏了縫子。
太後親自帶著內閣重臣闖入了陛下的寢宮,得見陛下。
老皇帝雖然中風,口眼略略歪斜,卻依舊能言。
當著太後和諸位老臣的麵前,立下聖旨,廢太子,改立三皇子為皇儲。
這能進來的老臣們,都是忠良之輩,看著陛下身邊無人侍奉的清冷光景,一個個哭得是熱淚盈眶,就連先前極力反對廢黜太子的老臣,也說不出半個“不”字來。
太子也是過於心急了!他若肯耐心等待,如此名正言順的皇長子,陛下豈能說廢就廢?
可是現在,他囚禁陛下,圍堵了三皇子府,還要脅迫陛下讓位,真是不可觸碰的禁忌都碰了個遍。
如此這般,哪個臣子還能說出維護他的話來?
至於太子派人搜宮,遍尋不到的玉璽金印,其實早在宮變之初,便被運到了宮外。
當時陛下寢宮裏的一個老太監挺身而出,情願以命護住陛下的玉璽。
他自盡之後,盛海便帶人將金印藏在屍腹之中,再用繃帶纏裹,最後跟著那些宮變時,一起被砍死的侍衛屍體都被運到了宮外西北空場深坑裏。
太子在宮裏內外翻找玉璽找得焦頭爛額,哪裏顧得處理那些深坑屍體?
陛下強自起身,親手題寫了聖旨後,顫抖著手,拉拽一旁的太監盛海,勉強站起,然後衝著司徒晟揮手。
當司徒晟跪在老皇帝的麵前時,老皇帝百味雜陳看著司徒晟,卻又好似透過他,在打量另一人。
也不知道是不是病了的緣故,老皇帝臉頰的肌肉都在不停顫抖,隱藏在晦暗褶皺裏的眼睛都攏上一層暮色暗沉。
司徒晟對陛下道:“請陛下放心養病,有太後娘娘主持大局,又有這麽多老臣匡正乾坤,不出三日,便會平定京城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