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本朝雖然不拘束寡婦改嫁,也要在亡者百日之後。
就算兩家早有打算,這頭上的白花未摘,淚痕未幹的,尹雪芳就迫不及待地私會下家,可真是好說不好聽啊!
楚琳琅想起半個月前,周隨安的確去滄州公幹了。迴來之後,他便有些神不守舍,經常在書齋裏奮筆疾書,身邊的小廝也有幾次出州送信。
以前楚琳琅渾然不查,隻當夫君為公事奮筆疾書。可現如今,她突然想到,會不會那些送往滄州的信件裏,夾帶著男女纏綿之意?
趙夫人沒想到那日女兒午睡在自己屋裏,竟然聽到了自己與兒子的小聲私語,又這麽人前抖落了出來。
她真恨不得一饅頭堵住女兒的嘴。
眼看一室尷尬,趙氏連忙救場道:“什麽見麵不見麵的。我聽說你哥哥恰好公幹,便托你哥哥給劉夫人送了信,他遇到你尹家姐姐不也正常?”
尹雪芳的母親劉氏也補充道:“要論起來,可是我先前給姐姐你寫信,隻是沒想到累得世侄隨安親自送信,我那時腿病複發,雪後路滑不便,便讓芳兒陪著她周家哥哥走走,幫著選買些特產,免得白來滄州一趟。”
兩家夫人合力救場,飯桌上的清冷尷尬消散了許多。兩位夫人又轉移話題,熱絡談起了兩地的風景小吃,還要明日一起去寺裏燒香拜佛。
周隨安有些不安地瞟了楚琳琅一眼。
他這位夫人雖則在禮儀教養上有些欠缺,卻一肚子心眼,不知道妹妹的一番話,會不會讓楚琳琅發作,當場讓人難堪。
楚琳琅知道了兩家如何接續了情誼之後,似乎滿足了好奇心,也不再多言,自倒了一杯水酒,在滿桌子人麵前,突然仰著脖子一飲而盡。
喝完之後,她將酒杯撂到桌子上,對著婆婆和劉氏起身福禮:“酒勁兒太大,有些上頭,容得晚輩告退,您們慢用!”
說完,她便轉動裙擺,大步流星地出了飯廳。
而周隨安也起身先向兩位女客告退,急急追攆自己的夫人去了。
劉氏見他們出門,這才小心翼翼對趙夫人試探道:“你的這位兒媳婦……看著利落,隻是脾氣……不知好不好相處?”
趙夫人聽出了言外之意,歎氣道:“你我都是至交,我不怕你笑話。那時,我與隨安都有些心灰意冷。他有意低娶,我也懶得挑剔,便準了楚氏這個鹽商庶女入門。你也看到她的做派了!大字不識幾個,滿嘴的生意經,最愛攀附鑽營,與我家隨安……不是一路人。幸好她還算賢惠,對我這個做婆婆的也能恪盡孝道。她的親娘出身卑賤,連帶著她也不得娘家老子兄弟的歡喜,算是個爹娘不疼的可憐人。唉,都嫁入我們家裏這麽多年了,還能怎樣?就算她沒生下兒子,親家也不著調,我也不好逼她下堂離去。至於好不好相處……畢竟這個家裏還是我老婆子做主,還能叫她翻天了不成?”
聽了這話,劉氏還是不甚放心,歎氣低聲道:“老姐姐,你知道我女兒是個苦命的人。原本我是想著找個年歲大些的,懂疼人的,做個續弦正室。可我那女兒敬重著您,覺得跟你周家有緣。她不奢求什麽正頭名分,更不會爭搶,我隻求她能得遇真心良人,有兒女傍身,更有慈善婆婆疼愛,我和她爹就能安心閉眼了!”
兩人的言語來往,聽得十三歲的周秀玲傻了眼,這才醒悟嫂子方才為何突然離桌而去。
她向來偏心嫂子,急得剛要插言,可趙氏卻轉頭衝她瞪眼:“挺大的姑娘,人前胡亂說話,是打量我不會收拾你?還不快迴自己的屋子!”
周秀玲委屈得一癟嘴,用帕子捂臉哭著跑出去了。
劉氏一看,立刻又是勸著趙氏消氣,說著周小姐年齡小,還要緩緩地教才好。
尹雪芳從方才起,就假作沒有聽母親和趙夫人的話,隻是避嫌站開些,走到了窗前。
順著窗戶往外看,便可以看見那雪又下了起來。
紛飛的飄雪中,周隨安正從身邊小廝的手裏接過一把紅油傘,撐開之後追攆上走在前麵的楚琳琅為她撐傘擋雪。遠遠看去紅傘之下一對伉儷,倒是如此溫馨……
尹雪芳的眼中不免帶著一絲豔羨悵然,緩緩長歎了一口氣。
然而傘下麗人並沒領受雪中送傘的好意,她也不管身後緊跟著的官人,頭冒騰騰熱氣地一路走迴了屋子。
周隨安再不見下午踹門的氣勢,隻是殷勤地替楚琳琅解了披風,然後低聲問道:“這一路寒氣,娘子可要飲熱茶?”
楚琳琅並沒有去接周隨安遞來的茶盞,隻是突然轉身瞪著周隨安,語氣清冷道:“說吧,母親是什麽打算?你又是何等心思?”
楚琳琅的那一雙大眼天生含笑,像現在這般小臉繃得發緊的樣子,成婚七載也沒幾次。
周隨安被楚琳琅的眼神逼迫,心裏其實也起了惱,不過他惱的卻是大嘴的妹妹,還有平生是非的母親。
他在外麵處理的公務就夠煩心,為何迴來還要被自己的夫人提審,朗朗乾坤,成何體統!
何況母親當初跟他嘟囔納妾的時候,他並沒有放在心上。
郎中也說了,琳琅並不見什麽大恙,若能好好調養,並非就不能生育。郎中以前也醫治過十年未能生育的婦人,一朝懷孕便生了雙胞胎。
不過他如今二十六了,再轉年,馬上快要二十有七了,身邊的同僚兒女繞膝,偏偏他不能延續香火,說不急也是假的。
母親之前瞞著他,故意讓他往滄州給故人送信,待那邊讓新寡的尹小姐陪著賞雪時,他也才恍然明白母親的用意。
若是別的庸脂俗粉,隻怕他早就拂袖走人了。可這尹小姐卻是他小時看大的,總有些兄長情誼,不好當場翻臉。
尹姑娘雖然長大,臉上依舊帶著兒時可愛的稚氣,尤其是那一雙眼裏,明明該是明快清朗,卻因為新寡,沾染了俗塵的萬千煩惱,蓄滿憂傷。
這等情狀,其實比傾國容貌更叫人心疼。
當在鏡湖高樓茶室,尹雪芳低聲吟誦著她新做的愁賦時,周隨安擱置甚久的詩興大發,便也跟著和詩幾許。
這等詠雪雅趣,與伴著楚琳琅敲算盤聽生意經大是不同。
第7章 左右為難
跟楚琳琅煙火氣十足地過日子固然有滋味,可是過久了,讓人總覺得少了些什麽。
直到與尹小姐相處,他才恍然知道,原來是少了這等知音雅趣。
在周隨安看來,以詩相交怎能用兒女私交形容?就算他之後跟尹小姐偶爾互通書信,也盡是詩句切磋,墨客文友的至純相交罷了!
至於兩家大人的心思,由高堂做主的,與自問心思純正的他何幹?
而這文友高山流水的情誼要跟個不通文墨的婦人解釋,著實有些費神。
想到這,周隨安之前的心虛莫名消散:“你這話是何意?我整日公務忙得焦頭爛額,還要收拾你的爛攤子,你說我有什麽閑情打算?”
楚琳琅此時隻剩下被蒙在鼓裏的悶氣——原來不是婆婆看中,而是他周隨安舊情難忘,想要再續前緣!
想到這,她眼角泛淚,瞪著周隨安不說話。
楚琳琅雖生得嬌弱冷豔,可平日總是笑臉迎人的樣子,很少有悲春傷秋的時候。周隨安都想不起上次她哭是什麽時候。
周隨安大抵是愛重琳琅的,一看她難得示弱落淚,他不禁泛起心疼,忍不住摟住她拍著後背:“不過是母親與故友相交,你又何必這般大動肝火?”
楚琳琅看周隨安不認,倒也不勉強,隻是抬頭看著他的眼道:“母親是何打算,你難道不知?我去寺廟裏問過簽,高僧說我命裏有二子二女,能湊成兩個‘好’的!我新又求了養身子方子,你就那麽急,不能再容我些日子?”
周隨安最討厭楚琳琅迷信這些神神鬼鬼,聽到這,他有些不耐:“你也得心疼心疼母親,她平日裏總被人問家裏的子嗣,也是心焦,病急亂投醫罷了。至於她的打算,我不應便是了!可你是什麽態度,方才就差掀桌子走人了!”
若是早幾年,聽到官人說他不會應,楚琳琅必定是滿心濃情蜜意。
可是現在,經曆了幾輪求子未果的疲憊,她聽得出,周隨安的“不應”也帶了些許的無奈。
楚琳琅沉默一會,擦幹眼淚,深吸一口氣,不打算在尹雪芳的事情上再糾纏,她言簡意賅道:“母親若執意給你納妾,我做兒媳的也反對不得,可……就不能是尹雪芳!”
周隨安微微皺眉,有些不可理喻地看著楚琳琅:“尹家小姐並沒有言語的罪你,你為何這般詆毀人家?”
一家人早就打了主意,卻隻瞞著她一個。兩個人私下見麵通信,周隨安卻還在問,尹小姐是哪裏得罪她了?
她就是善妒不容人!看不得他跟別的女子在眼前眉眼傳情,作他娘老子的賦!
想到這,她瞪眼看著周隨安道:“原本以為隻是故交偶遇,母親主動生這心思,那倒也罷了。可如今看來,倒是尹家急急給女兒尋下家,主動跟周家接續舊情的。我隻想問,既然你倆這般天造地設,為何當初沒有下文?”
周隨安一愣,他比尹雪芳大八歲,當初倆家好像的確商議過定娃娃親,可是父親出事,自然就無下文了啊!
他沒說話,可楚琳琅已憑婆婆跟尹夫人閑聊的隻言片語推敲了大概:“還不是周家當初遭難,公公被官司牽連丟了差事,人家避之不及?我剛嫁進周家的時候,日子過得千難萬難,不見人送女兒串門。現在苦日子總算熬出來了,你也官至通判,就突然聯絡姐妹情誼來了。怎麽?這是周家的日子變好,夠得上補他尹家的缺了?周大人,您倒是不記仇!若是這般胸懷寬廣,怎麽偏偏跟張顯那麽不依不饒,就是不肯服軟低頭?”
想到她苦勸周隨安登門賠禮,而他倔牛不應的德行,楚琳琅更是氣不打一處來。
周隨安說不過楚琳琅,如此往來幾句,被楚琳琅說得招架不住,更是被勾得想起周家遭難四處碰壁的情形。
當初那尹家的確借口迴鄉探親不在府中,避開了他們孤兒寡母。
一時間,昔日的困窘激憤全然湧上心頭,他猛然站起,語帶不耐:“你雖然不曾讀過書,好歹也明事理。如今為了沒頭沒尾的事情拈酸吃醋,還往公事上胡攀扯!你不嫌丟人,我可不願奉陪。你這些虛無妄言,說給母親去聽吧。我公務繁忙,今日便在書房過夜了!”
說完,他便頭也不會地走出了房門。
周隨安向來都是這樣,他從來都沒有理虧的時候。
若是說不過,便擺出君子不與女子爭口舌的架勢搬去書房睡。過後還得楚琳琅低下身段,與他賠禮一番,才能請金尊大駕出山。
這次也不例外,他先發製人,遁去書房遠離這些煩心的後宅瑣事。
楚琳琅並沒有攔他,隻是將手裏的針線也甩在一邊,推開窗,抓了一把雪往嘴裏送。
而夏荷和冬雪早就在兩人爭吵時,就從廚房迴來了。
夏荷是楚家船工的女兒,沒做楚琳琅的陪嫁丫頭前,跟楚琳琅一起長大,自然清楚琳琅的毛病。
她連忙拿了厚襖子給楚琳琅披上,拍了她手裏的雪,關窗戶道:“這麽硬的風,可不能貪涼……若是覺得心裏窩火,一會我讓廚下調一碗橘子果羹消一消……多大的人了,還吃雪!是忘了鬧肚子時的苦?”
楚琳琅順勢倒在了夏荷的懷裏,偎依著她的肩膀,低聲道:“以前總覺得等成親離開楚家,便可關門過自己的安生日子。可是努力掙紮走到今天,一切似乎也沒有太多的變化,還是那麽多的身不由己。夏荷,你說……是不是我貪心太盛,要的太多?”
夏荷心疼地摟緊了她,也不叫她大娘子了,隻小聲道:“姑娘怎麽能這麽想?你不是說了,我們現在可比以前好多了。當初我差點被親老子許配給老瘸子為妻,若不是你出嫁時,從我爹那買下我,我這一輩子也就是那半死不活的樣子。不過是跟姑爺吵一架,怎麽就這麽灰心喪氣了?”
楚琳琅自嘲一笑,她吃了冷雪,似乎平複了心情,開口道:“剛下了雪,那書房必是極冷,你送炭盆去書房,免得隨安受涼。”
一旁的冬雪卻冷哼:“家裏明明來了客,姑爺卻偏要住書房,這不明擺著在外人麵前給我們大娘子難堪?讓他凍一凍也好,省得在書房裏耗子絮窩,長久住下了!”
冬雪跟夏荷不同,是楚琳琅買入的農家丫頭。她雖然家境貧苦,可受爹娘疼愛,賣的是十年的契,攢足了嫁妝,再過幾年就能出府體麵嫁人。她性子直,說起話來也比夏荷硬氣些。
楚琳琅被冬雪的話逗笑了,點了點她的額頭。
最後那火盆子到底沒有送成,楚琳琅親自去了一趟書房。因為冬雪提醒得對,就算周隨安耍性子擺臉子,也不該是現在。
他周隨安要臉,難道她楚琳琅的臉就是鞋底子,讓人隨意踩在腳下?
到了書房,楚琳琅也不客氣,隻跟周隨安說,家裏有客人,他若是立意下她的臉,就幹脆直接寫休書,她拿了就走,不敢耽誤他娶青梅竹馬。
不然的話,就痛快些迴房,免得多浪費一盆炭火——上次他打了張走馬,那走馬訛人,足足讓他們家賠了五十兩的湯藥錢,家裏現在精打細算,鋪張不得!
周隨安原本入書房也是被問得心虛。他知道楚琳琅的脾氣,那是說到做到的。若是真鬧得沒臉,也不好收場。
楚琳琅給台階,他也悻悻而下,跟在楚琳琅的身後灰溜溜地迴了屋。
不過那一夜,夫妻二人也是互相背對,一夜無話,繼續生著各自的一份悶氣。
原本趙氏準備第二日找周隨安談,安排開宗祠,將尹雪芳納入門上族譜的事情。
可是她剛起頭卻被周隨安攔了下來。
趙氏聽兒子突然硬氣迴絕,不免有些發急切:“你是怎麽迴事?不是同意納妾了嗎?”
周隨安略顯不耐:“我何時同意了?是您一直自作主張!眼下我公務繁忙,六殿下都來了州裏,你說我哪有心思弄這些後宅的事情?琳琅現在疑心我與尹小姐暗通款曲,你若提了豈不正應驗?”
趙氏最恨兒媳婦拿捏兒子,現在看周隨安要改口,頓時氣得拍桌子:“就算陛下親臨,也沒有阻了民間婚喪嫁娶的道理!再說應驗了又怕她什麽?她自己不能生養,就要絕了我周家香火?
周隨安記得楚琳琅說的話,悶聲照搬:“尹家若這麽看好我,早幹嘛去了?還不是看著我做了官,又白白貼了上來?我周隨安既然等不到雪中送炭,也不必別人錦上添花!依我看,母親也不要再提……”
趙氏覺得兒子說不出這些彎繞話,肯定是楚琳琅的挑唆,立刻氣急道:“你懂什麽!尹家當初的確是迴鄉下了,等再迴來時,劉夫人又病了一場,自顧不暇罷了。你如今雖然做了通判,到底根基不穩,那尹老爺雖然隻是小小文吏,可他的連襟妹夫卻在京裏衙門為官,有了這等關係,與你以後大有裨益!”
周隨安聽了這話,頓覺刺耳,他一向清高,最恨這類裙帶關係,無奈歎氣:“好了,母親您老是跟琳琅置氣!她家隻是販鹽,又不是山匪路霸!何苦來這麽看不起她?而且她說了,不會阻你納妾,您若非要堅持,她會做主挑一個,不會真叫周家無後的。”
其實這後半段,是周隨安杜撰出來的。
就算兩家早有打算,這頭上的白花未摘,淚痕未幹的,尹雪芳就迫不及待地私會下家,可真是好說不好聽啊!
楚琳琅想起半個月前,周隨安的確去滄州公幹了。迴來之後,他便有些神不守舍,經常在書齋裏奮筆疾書,身邊的小廝也有幾次出州送信。
以前楚琳琅渾然不查,隻當夫君為公事奮筆疾書。可現如今,她突然想到,會不會那些送往滄州的信件裏,夾帶著男女纏綿之意?
趙夫人沒想到那日女兒午睡在自己屋裏,竟然聽到了自己與兒子的小聲私語,又這麽人前抖落了出來。
她真恨不得一饅頭堵住女兒的嘴。
眼看一室尷尬,趙氏連忙救場道:“什麽見麵不見麵的。我聽說你哥哥恰好公幹,便托你哥哥給劉夫人送了信,他遇到你尹家姐姐不也正常?”
尹雪芳的母親劉氏也補充道:“要論起來,可是我先前給姐姐你寫信,隻是沒想到累得世侄隨安親自送信,我那時腿病複發,雪後路滑不便,便讓芳兒陪著她周家哥哥走走,幫著選買些特產,免得白來滄州一趟。”
兩家夫人合力救場,飯桌上的清冷尷尬消散了許多。兩位夫人又轉移話題,熱絡談起了兩地的風景小吃,還要明日一起去寺裏燒香拜佛。
周隨安有些不安地瞟了楚琳琅一眼。
他這位夫人雖則在禮儀教養上有些欠缺,卻一肚子心眼,不知道妹妹的一番話,會不會讓楚琳琅發作,當場讓人難堪。
楚琳琅知道了兩家如何接續了情誼之後,似乎滿足了好奇心,也不再多言,自倒了一杯水酒,在滿桌子人麵前,突然仰著脖子一飲而盡。
喝完之後,她將酒杯撂到桌子上,對著婆婆和劉氏起身福禮:“酒勁兒太大,有些上頭,容得晚輩告退,您們慢用!”
說完,她便轉動裙擺,大步流星地出了飯廳。
而周隨安也起身先向兩位女客告退,急急追攆自己的夫人去了。
劉氏見他們出門,這才小心翼翼對趙夫人試探道:“你的這位兒媳婦……看著利落,隻是脾氣……不知好不好相處?”
趙夫人聽出了言外之意,歎氣道:“你我都是至交,我不怕你笑話。那時,我與隨安都有些心灰意冷。他有意低娶,我也懶得挑剔,便準了楚氏這個鹽商庶女入門。你也看到她的做派了!大字不識幾個,滿嘴的生意經,最愛攀附鑽營,與我家隨安……不是一路人。幸好她還算賢惠,對我這個做婆婆的也能恪盡孝道。她的親娘出身卑賤,連帶著她也不得娘家老子兄弟的歡喜,算是個爹娘不疼的可憐人。唉,都嫁入我們家裏這麽多年了,還能怎樣?就算她沒生下兒子,親家也不著調,我也不好逼她下堂離去。至於好不好相處……畢竟這個家裏還是我老婆子做主,還能叫她翻天了不成?”
聽了這話,劉氏還是不甚放心,歎氣低聲道:“老姐姐,你知道我女兒是個苦命的人。原本我是想著找個年歲大些的,懂疼人的,做個續弦正室。可我那女兒敬重著您,覺得跟你周家有緣。她不奢求什麽正頭名分,更不會爭搶,我隻求她能得遇真心良人,有兒女傍身,更有慈善婆婆疼愛,我和她爹就能安心閉眼了!”
兩人的言語來往,聽得十三歲的周秀玲傻了眼,這才醒悟嫂子方才為何突然離桌而去。
她向來偏心嫂子,急得剛要插言,可趙氏卻轉頭衝她瞪眼:“挺大的姑娘,人前胡亂說話,是打量我不會收拾你?還不快迴自己的屋子!”
周秀玲委屈得一癟嘴,用帕子捂臉哭著跑出去了。
劉氏一看,立刻又是勸著趙氏消氣,說著周小姐年齡小,還要緩緩地教才好。
尹雪芳從方才起,就假作沒有聽母親和趙夫人的話,隻是避嫌站開些,走到了窗前。
順著窗戶往外看,便可以看見那雪又下了起來。
紛飛的飄雪中,周隨安正從身邊小廝的手裏接過一把紅油傘,撐開之後追攆上走在前麵的楚琳琅為她撐傘擋雪。遠遠看去紅傘之下一對伉儷,倒是如此溫馨……
尹雪芳的眼中不免帶著一絲豔羨悵然,緩緩長歎了一口氣。
然而傘下麗人並沒領受雪中送傘的好意,她也不管身後緊跟著的官人,頭冒騰騰熱氣地一路走迴了屋子。
周隨安再不見下午踹門的氣勢,隻是殷勤地替楚琳琅解了披風,然後低聲問道:“這一路寒氣,娘子可要飲熱茶?”
楚琳琅並沒有去接周隨安遞來的茶盞,隻是突然轉身瞪著周隨安,語氣清冷道:“說吧,母親是什麽打算?你又是何等心思?”
楚琳琅的那一雙大眼天生含笑,像現在這般小臉繃得發緊的樣子,成婚七載也沒幾次。
周隨安被楚琳琅的眼神逼迫,心裏其實也起了惱,不過他惱的卻是大嘴的妹妹,還有平生是非的母親。
他在外麵處理的公務就夠煩心,為何迴來還要被自己的夫人提審,朗朗乾坤,成何體統!
何況母親當初跟他嘟囔納妾的時候,他並沒有放在心上。
郎中也說了,琳琅並不見什麽大恙,若能好好調養,並非就不能生育。郎中以前也醫治過十年未能生育的婦人,一朝懷孕便生了雙胞胎。
不過他如今二十六了,再轉年,馬上快要二十有七了,身邊的同僚兒女繞膝,偏偏他不能延續香火,說不急也是假的。
母親之前瞞著他,故意讓他往滄州給故人送信,待那邊讓新寡的尹小姐陪著賞雪時,他也才恍然明白母親的用意。
若是別的庸脂俗粉,隻怕他早就拂袖走人了。可這尹小姐卻是他小時看大的,總有些兄長情誼,不好當場翻臉。
尹姑娘雖然長大,臉上依舊帶著兒時可愛的稚氣,尤其是那一雙眼裏,明明該是明快清朗,卻因為新寡,沾染了俗塵的萬千煩惱,蓄滿憂傷。
這等情狀,其實比傾國容貌更叫人心疼。
當在鏡湖高樓茶室,尹雪芳低聲吟誦著她新做的愁賦時,周隨安擱置甚久的詩興大發,便也跟著和詩幾許。
這等詠雪雅趣,與伴著楚琳琅敲算盤聽生意經大是不同。
第7章 左右為難
跟楚琳琅煙火氣十足地過日子固然有滋味,可是過久了,讓人總覺得少了些什麽。
直到與尹小姐相處,他才恍然知道,原來是少了這等知音雅趣。
在周隨安看來,以詩相交怎能用兒女私交形容?就算他之後跟尹小姐偶爾互通書信,也盡是詩句切磋,墨客文友的至純相交罷了!
至於兩家大人的心思,由高堂做主的,與自問心思純正的他何幹?
而這文友高山流水的情誼要跟個不通文墨的婦人解釋,著實有些費神。
想到這,周隨安之前的心虛莫名消散:“你這話是何意?我整日公務忙得焦頭爛額,還要收拾你的爛攤子,你說我有什麽閑情打算?”
楚琳琅此時隻剩下被蒙在鼓裏的悶氣——原來不是婆婆看中,而是他周隨安舊情難忘,想要再續前緣!
想到這,她眼角泛淚,瞪著周隨安不說話。
楚琳琅雖生得嬌弱冷豔,可平日總是笑臉迎人的樣子,很少有悲春傷秋的時候。周隨安都想不起上次她哭是什麽時候。
周隨安大抵是愛重琳琅的,一看她難得示弱落淚,他不禁泛起心疼,忍不住摟住她拍著後背:“不過是母親與故友相交,你又何必這般大動肝火?”
楚琳琅看周隨安不認,倒也不勉強,隻是抬頭看著他的眼道:“母親是何打算,你難道不知?我去寺廟裏問過簽,高僧說我命裏有二子二女,能湊成兩個‘好’的!我新又求了養身子方子,你就那麽急,不能再容我些日子?”
周隨安最討厭楚琳琅迷信這些神神鬼鬼,聽到這,他有些不耐:“你也得心疼心疼母親,她平日裏總被人問家裏的子嗣,也是心焦,病急亂投醫罷了。至於她的打算,我不應便是了!可你是什麽態度,方才就差掀桌子走人了!”
若是早幾年,聽到官人說他不會應,楚琳琅必定是滿心濃情蜜意。
可是現在,經曆了幾輪求子未果的疲憊,她聽得出,周隨安的“不應”也帶了些許的無奈。
楚琳琅沉默一會,擦幹眼淚,深吸一口氣,不打算在尹雪芳的事情上再糾纏,她言簡意賅道:“母親若執意給你納妾,我做兒媳的也反對不得,可……就不能是尹雪芳!”
周隨安微微皺眉,有些不可理喻地看著楚琳琅:“尹家小姐並沒有言語的罪你,你為何這般詆毀人家?”
一家人早就打了主意,卻隻瞞著她一個。兩個人私下見麵通信,周隨安卻還在問,尹小姐是哪裏得罪她了?
她就是善妒不容人!看不得他跟別的女子在眼前眉眼傳情,作他娘老子的賦!
想到這,她瞪眼看著周隨安道:“原本以為隻是故交偶遇,母親主動生這心思,那倒也罷了。可如今看來,倒是尹家急急給女兒尋下家,主動跟周家接續舊情的。我隻想問,既然你倆這般天造地設,為何當初沒有下文?”
周隨安一愣,他比尹雪芳大八歲,當初倆家好像的確商議過定娃娃親,可是父親出事,自然就無下文了啊!
他沒說話,可楚琳琅已憑婆婆跟尹夫人閑聊的隻言片語推敲了大概:“還不是周家當初遭難,公公被官司牽連丟了差事,人家避之不及?我剛嫁進周家的時候,日子過得千難萬難,不見人送女兒串門。現在苦日子總算熬出來了,你也官至通判,就突然聯絡姐妹情誼來了。怎麽?這是周家的日子變好,夠得上補他尹家的缺了?周大人,您倒是不記仇!若是這般胸懷寬廣,怎麽偏偏跟張顯那麽不依不饒,就是不肯服軟低頭?”
想到她苦勸周隨安登門賠禮,而他倔牛不應的德行,楚琳琅更是氣不打一處來。
周隨安說不過楚琳琅,如此往來幾句,被楚琳琅說得招架不住,更是被勾得想起周家遭難四處碰壁的情形。
當初那尹家的確借口迴鄉探親不在府中,避開了他們孤兒寡母。
一時間,昔日的困窘激憤全然湧上心頭,他猛然站起,語帶不耐:“你雖然不曾讀過書,好歹也明事理。如今為了沒頭沒尾的事情拈酸吃醋,還往公事上胡攀扯!你不嫌丟人,我可不願奉陪。你這些虛無妄言,說給母親去聽吧。我公務繁忙,今日便在書房過夜了!”
說完,他便頭也不會地走出了房門。
周隨安向來都是這樣,他從來都沒有理虧的時候。
若是說不過,便擺出君子不與女子爭口舌的架勢搬去書房睡。過後還得楚琳琅低下身段,與他賠禮一番,才能請金尊大駕出山。
這次也不例外,他先發製人,遁去書房遠離這些煩心的後宅瑣事。
楚琳琅並沒有攔他,隻是將手裏的針線也甩在一邊,推開窗,抓了一把雪往嘴裏送。
而夏荷和冬雪早就在兩人爭吵時,就從廚房迴來了。
夏荷是楚家船工的女兒,沒做楚琳琅的陪嫁丫頭前,跟楚琳琅一起長大,自然清楚琳琅的毛病。
她連忙拿了厚襖子給楚琳琅披上,拍了她手裏的雪,關窗戶道:“這麽硬的風,可不能貪涼……若是覺得心裏窩火,一會我讓廚下調一碗橘子果羹消一消……多大的人了,還吃雪!是忘了鬧肚子時的苦?”
楚琳琅順勢倒在了夏荷的懷裏,偎依著她的肩膀,低聲道:“以前總覺得等成親離開楚家,便可關門過自己的安生日子。可是努力掙紮走到今天,一切似乎也沒有太多的變化,還是那麽多的身不由己。夏荷,你說……是不是我貪心太盛,要的太多?”
夏荷心疼地摟緊了她,也不叫她大娘子了,隻小聲道:“姑娘怎麽能這麽想?你不是說了,我們現在可比以前好多了。當初我差點被親老子許配給老瘸子為妻,若不是你出嫁時,從我爹那買下我,我這一輩子也就是那半死不活的樣子。不過是跟姑爺吵一架,怎麽就這麽灰心喪氣了?”
楚琳琅自嘲一笑,她吃了冷雪,似乎平複了心情,開口道:“剛下了雪,那書房必是極冷,你送炭盆去書房,免得隨安受涼。”
一旁的冬雪卻冷哼:“家裏明明來了客,姑爺卻偏要住書房,這不明擺著在外人麵前給我們大娘子難堪?讓他凍一凍也好,省得在書房裏耗子絮窩,長久住下了!”
冬雪跟夏荷不同,是楚琳琅買入的農家丫頭。她雖然家境貧苦,可受爹娘疼愛,賣的是十年的契,攢足了嫁妝,再過幾年就能出府體麵嫁人。她性子直,說起話來也比夏荷硬氣些。
楚琳琅被冬雪的話逗笑了,點了點她的額頭。
最後那火盆子到底沒有送成,楚琳琅親自去了一趟書房。因為冬雪提醒得對,就算周隨安耍性子擺臉子,也不該是現在。
他周隨安要臉,難道她楚琳琅的臉就是鞋底子,讓人隨意踩在腳下?
到了書房,楚琳琅也不客氣,隻跟周隨安說,家裏有客人,他若是立意下她的臉,就幹脆直接寫休書,她拿了就走,不敢耽誤他娶青梅竹馬。
不然的話,就痛快些迴房,免得多浪費一盆炭火——上次他打了張走馬,那走馬訛人,足足讓他們家賠了五十兩的湯藥錢,家裏現在精打細算,鋪張不得!
周隨安原本入書房也是被問得心虛。他知道楚琳琅的脾氣,那是說到做到的。若是真鬧得沒臉,也不好收場。
楚琳琅給台階,他也悻悻而下,跟在楚琳琅的身後灰溜溜地迴了屋。
不過那一夜,夫妻二人也是互相背對,一夜無話,繼續生著各自的一份悶氣。
原本趙氏準備第二日找周隨安談,安排開宗祠,將尹雪芳納入門上族譜的事情。
可是她剛起頭卻被周隨安攔了下來。
趙氏聽兒子突然硬氣迴絕,不免有些發急切:“你是怎麽迴事?不是同意納妾了嗎?”
周隨安略顯不耐:“我何時同意了?是您一直自作主張!眼下我公務繁忙,六殿下都來了州裏,你說我哪有心思弄這些後宅的事情?琳琅現在疑心我與尹小姐暗通款曲,你若提了豈不正應驗?”
趙氏最恨兒媳婦拿捏兒子,現在看周隨安要改口,頓時氣得拍桌子:“就算陛下親臨,也沒有阻了民間婚喪嫁娶的道理!再說應驗了又怕她什麽?她自己不能生養,就要絕了我周家香火?
周隨安記得楚琳琅說的話,悶聲照搬:“尹家若這麽看好我,早幹嘛去了?還不是看著我做了官,又白白貼了上來?我周隨安既然等不到雪中送炭,也不必別人錦上添花!依我看,母親也不要再提……”
趙氏覺得兒子說不出這些彎繞話,肯定是楚琳琅的挑唆,立刻氣急道:“你懂什麽!尹家當初的確是迴鄉下了,等再迴來時,劉夫人又病了一場,自顧不暇罷了。你如今雖然做了通判,到底根基不穩,那尹老爺雖然隻是小小文吏,可他的連襟妹夫卻在京裏衙門為官,有了這等關係,與你以後大有裨益!”
周隨安聽了這話,頓覺刺耳,他一向清高,最恨這類裙帶關係,無奈歎氣:“好了,母親您老是跟琳琅置氣!她家隻是販鹽,又不是山匪路霸!何苦來這麽看不起她?而且她說了,不會阻你納妾,您若非要堅持,她會做主挑一個,不會真叫周家無後的。”
其實這後半段,是周隨安杜撰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