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凱迴到長安以後,將李瑄的吩咐告訴崔光遠,準備立下大功!


    李瑄挾天子以令諸侯,如果平定安祿山的叛亂,再造盛唐,威望將無與倫比。


    崔光遠立刻派人去潼關,將長安獻給安祿山。


    他聲稱李隆基已帶領親近之人逃往劍南,現長安空虛,無人防守,正是占領的好時機。


    並直言李瑄已經到達隴西郡,十天之後兵臨長安,若不抓緊,就會失去長安城中堆積如山的財富。


    長安是堅城,有據城而守的可能。


    潼關的大將崔乾佑剛收到安祿山“不可輕舉妄動”的命令,雖心中火熱,但不敢擅自禁軍,他飛馬將消息傳遞給洛陽的安祿山。


    “李隆基竟逃離長安,進入蜀地?”


    洛陽的上陽宮中,安祿山聽到李隆基逃離的消息,仰天大笑,還頗為自得地道:“我就知道老皇帝怕死,會在這個時候逃離。”


    潼關的勝利,更加增添安祿山的信心,並有與李瑄叫板的底氣。


    以少勝多,李瑄也不一定打出崔乾佑耀眼的戰績。


    僅用數萬兵馬,就大破唐軍名將哥舒翰十幾萬兵馬。


    除此之外,他最近還收到一個好消息,河北的李光弼和郭子儀退兵了。


    河北諸郡像是失去主心骨一樣,會盟搖搖欲墜,史思明、蔡希德等猛將遲早會將河北平定。


    現安祿山正派遣武令珣和田承嗣準備南陽之戰,剿滅唐軍江南、嶺南、山南、劍南等地北上勤王的主力,然後一舉攻破江淮,坐擁半壁江山。


    惟一令安祿山遺憾的是玉環娘子也跟隨老皇帝去了蜀地,追擊已經來不及了。


    他遲早統一天下,到蜀地接迴玉環娘子。


    “迴陛下,京兆尹崔光遠說李瑄小兒已經派兵到達隴西,為防止李瑄小兒捷足先登,當立即占領長安,重兵固守。”


    狗頭軍師高尚拱手向安祿山說道。


    他和大唐的文武官吏一樣,下意識認為李瑄現在不可能出現在長安。


    哪怕是在隴西的兵馬,也絕對不是主力,時間不允許。


    長安,是文人士子心目中夢寐以求的聖地。


    安祿山已經得到洛陽,再得到長安,大燕的基業才會夯實。


    “臣認為隻需要占據潼關,扼製李瑄東進之路。等待迴紇和吐蕃的反應,再進行定奪。”


    嚴莊認為長安雖容易得到,但不容易守住。


    長安漏風的地方太多。


    大燕兵馬中,諸多胡人善於騎射,不善守城。


    即便是與李瑄軍戰鬥,也該是在長安城外的原野。


    而不是集合十萬兵馬,去守一城池,放棄自己的優勢。


    那麽大的長安,但凡有一段城牆被攻破,都會致使其他城牆失守。


    嚴莊早已為安祿山製定戰略。


    先穩固河北諸郡,再攻略南陽郡,然後進軍江淮諸郡,最後鯨吞江南嶺南。


    等潼關以東成為大燕的領土,再進軍關中。


    同時觀察迴紇和吐蕃的動靜,若李瑄有頹勢,他們就讓鐵騎出關,主動出擊。


    “大夫此言差矣,長安為天下最富庶,是珠玉的倉庫。陛下若得到長安的金銀珠寶,能再次犒賞三軍,增添士卒士氣。”


    高尚出言反駁嚴莊。


    現在大燕建立,二人是競爭對手。


    但他為中書侍郎,嚴莊為禦史大夫,地位明顯高於他。


    他渴望在關鍵時刻壓製嚴莊一頭,現在時機到了。


    在麵對李瑄的時候,嚴莊一直畏首畏尾,強調通過布置防禦,拉攏吐蕃、迴紇等方式,將李瑄鎖死,再尋求致命一擊。


    而高尚則不然。


    高尚對燕雲鐵騎有絕對的自信,他不認為西域鐵騎強過燕雲鐵騎。


    更何況,他們有諸胡輕騎相助,潼關之戰後,大燕軍隊士氣高漲,有摧毀一切,改天換地的氣勢。


    強大的國家,強大的兵馬無懼敵人。


    大燕是新的朝代,新的氣象,不該像嚴莊一樣,還未與李瑄相遇,氣勢便先弱三分。


    “陛下得到長安,便是中原正統,可向天下宣布大唐氣數已盡,大燕當立。讓天下士族、大族臣服!屆時,陛下就可取代偽皇帝為新的天可汗。”


    見安祿山猶豫,高尚繼續說道。


    言語中滿是恭維。


    “李瑄不是易於之輩,陛下若按照臣的戰略,一統天下,不過是晚一年半載的事情。”


    嚴莊覺得高尚過於自大,輕視李瑄。


    能在年少時就功成名就,怎能小瞧呢?


    李瑄的赫赫戰功,無一不顯露著他強大的統帥手段。


    損兵折將是小,若影響燕軍的整體士氣,後果不堪設想!


    “長安可以先不取,但長安左藏庫的絲綢和坊市的金銀珠寶,必須得到。”


    “告訴崔光遠的使者,朕接受他獻城,封他為西京留守,讓他準備迎接大軍入長安。”


    “大軍入長安,得到長安的絹錢、金銀珠寶後,再返迴潼關。”


    安祿山骨子裏對李瑄還是有一些畏懼的。


    主要是李瑄使安祿山留下深刻的印象。


    他懼怕老謀深算的李林甫,但李瑄給他同樣的感覺,且更深不可測。


    所以他采用折中的方法。


    等迴紇、吐蕃出兵以後,再收取長安不遲。


    “陛下英明……”


    高尚見安祿山下定決心,立刻順著安祿山的意思恭維道。


    “陛下,令士卒劫掠長安,會影響大燕的國運。”


    嚴莊對此深表憂慮。


    不過他也沒料到李瑄也在長安。


    “隻是取走唐廷的國庫,搜刮李氏的宗室貴族。我會吩咐士卒不要幹擾普通百姓!”


    安祿山的大臉一下子就拉起來,輕飄飄地說道。


    他說這話,可能自己都不信。


    “聖人英明……”


    見此,嚴莊趕緊拜道,生怕安祿山生氣以後對他一頓抽。


    “傳令安守忠率領一萬騎兵進入長安。”


    “令崔乾佑休整以後,率領潼關兵馬,北上進攻河東諸郡。”


    “朕在洛陽城中,等待他們大勝凱旋!”


    安祿山沒有讓崔乾佑入主長安,而是讓族侄兼義子的安守忠來領這份功勞。


    相比於崔乾佑,他更信任安守忠。


    上陽宮的軍令下達後,兩天時間,到達安守忠的手中。


    他本就在潼關,立刻點範陽、平盧、靺鞨、同羅、契丹、奚等騎兵共一萬人,出潼關後,向長安疾馳。


    潼關之戰獲勝的主帥崔乾佑非常不甘心,但此刻他隻能聽從安祿山的命令,渡過黃河,進攻河東諸郡。


    哥舒翰已經整備兵馬,在河東郡城等待著他。


    ……


    靈武郡,豐安軍城。


    西麵是漫漫黃沙,北麵是滾滾黃河。


    一座孤零零的軍城矗立,這是曾經監視突厥的重鎮。


    現突厥滅亡,迴紇收斂,不敢靠近,使豐安軍城地位大降。


    這一日,一封信件被送到豐安軍使阿史那扶汶手中。


    他站在豐安軍城上,仔細觀察信件。


    看到是李瑄送來的信件後,阿史那扶汶一瞬間的吃驚後,目露驚喜。


    “今時勢動蕩,外有安祿山叛亂,內有楊國忠把持朝政,民不聊生。吾身為宗室,不忍大唐崩塌,百姓苦難,當順勢而起。曾與卿生死患難,誌同道合,欲共舉大事,必能建立不世之功,重辟盛世……”


    “太子受奸佞蠱惑而北上靈武,是為朝廷不安穩,卿盡可堵截官道,護送太子迴長安……”


    李瑄在信件上隱晦地說出自己的意圖,使阿史那扶汶明白。


    “李帥,我沒有跟隨郭子儀去河北,一直在等您呐!今朝廷無道,當有中興之主現世。十載雖長,我的心是沒有改變的。”


    阿史那扶汶看完信件後,仰天說道。


    他心潮澎湃,毫不猶豫地跟隨李瑄的腳步。


    哪怕是太子李亨,他也敢阻攔。


    少頃後,阿史那扶汶迴到自己的屋中取出佩刀,緩緩擦拭。


    他早已聽說李瑄叛亂,還以為李瑄不帶他了呢。


    現豐安軍城中,還有兩千兵馬。


    其他兵馬皆被郭子儀帶著出井陘前往河北。


    這兩千豐安軍中,有一千騎兵,這對阿史那扶汶來說足夠。


    當天,阿史那扶汶率領一千騎兵,向西南行進。


    他從李瑄信件中得知李亨的大概路線,於是離開靈武郡,前往平涼郡的蕭關官道。


    這是李亨北上靈武的必經之地。


    阿史那扶汶派遣探馬,在前方方圓百裏打探消息,以朔方節度使留後杜鴻漸的名義,迎接李亨前往朔方軍的大本營迴樂城。


    以免李亨看到探馬後被驚擾。


    在靈武的南麵,平涼郡一帶,唯有豐安軍存在。


    地方郡守以為阿史那扶汶真是在迎接太子,不敢多問此事。


    李亨一路北上靈武,麵容憔悴。


    與李隆基分兵後,雖跟隨著數百名禁軍,又有裴冕等大臣的擁護,但他依舊處於擔驚受怕之中。


    行軍隊伍,風餐露宿,吃了上頓沒下頓。


    好在隊伍人數不多,沿途郡縣能為他提供補充。


    李亨在北上途中,擔驚受怕愈發強烈,他害怕李瑄和安祿山突然派遣騎兵追上他,將他的幻想擊碎。


    一路之上,兵荒馬亂,郡縣不平靜,風吹草動,都會將睡在馬車上的李亨驚醒。


    即便飛龍禁軍說沒有追兵。


    他也會下令隊伍連夜倉皇。


    一行人馬奔跑一夜,李亨依舊驚魂未定,他總是有一種不好的預感。


    這樣的顛沛持續數日後,一名官吏飛馬奔來,找到李亨,老淚縱橫地拜道:“太子殿下,聖人已被李賊劫持。李賊很可能在派遣輕騎追擊您!”


    他是為數不多從李瑄手中逃出的官吏,他想到北上的李亨,立刻前來投靠,並將噩耗告訴李亨,加以防備。


    “父皇……”


    李亨聽後,駐馬悲唿。


    顛沛許久,竟聽到這樣的消息。


    或許有對李隆基被抓而悲傷,但更多的是對前途未卜的迷茫。


    想著北上靈武,會意氣風發。


    事與願違,卻落魄不堪。


    如果李賊派遣輕騎追擊,以他們的速度,還能到靈武郡嗎?


    “殿下節哀,李賊倒行逆施,終難成氣候。他一定會挾持聖人,號令天下。您應該振作起來,前往靈武在忠臣義士的擁護下稱帝,主持大局,剿滅李賊、安賊的叛亂,營救聖人,奪迴兩都!”


    裴冕也不禁傷感,不過他看到機會,勸李亨振作起來。


    現在李亨尊李隆基為太上皇,繼承大統,絕對能獲得天下的支持。


    就算李瑄以李隆基的名義,廢除李亨太子的職位,不承認李亨為帝,李亨也會得到大部分文人的同情認可。


    “不能這樣!本宮一定會竭力營救聖人,使聖人盡天倫之樂。”


    李亨模棱兩可地迴複。


    “稱帝”這兩個字讓李亨身體微微一顫,調動內心最深處的渴望。


    他做夢都在等待那一刻的到來。


    在落魄的時候,這個詞給予他心靈上的慰藉。


    現在他要考慮如何躲避李瑄的追擊,到達靈武。


    李瑄暫時隻有少量騎兵,到達靈武後,就會有河東軍、隴右軍相助。


    “父親,我們不能再與婦孺、車馬一起前行。您騎上寶馬,與飛龍禁軍騎士一起,迅速奔至靈武郡,叛軍一定無法追上。”


    李俶向李亨建議道。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隻要李亨在,他們這一脈就是天下認可的正統。


    若李亨被擒,他們這一脈將會被李瑄玩弄於股掌之中。


    “可你的兄弟姐妹和為父的愛妃都在這裏啊!”


    李亨想這麽做,但他的家人隨行,不能騎馬奔馳。


    他心中是擔心寵妃張良娣的,更何況張良娣還身懷六甲。


    這段時間,張良娣的馬車一直在最前方,這是她主動要求的。


    李亨為此還說:“抵禦敵人不是婦人家的事,你為何要在前麵呢?”


    張良娣迴答道:“現在殿下跋涉艱難險阻,禁衛不多,恐怕有倉促,妾身在前麵擋著,殿下可以從後麵逃走,這樣就無患了。”


    如此賢良淑德的張良娣,怎會不令李亨感動呢?


    “當今之際,國家大於一切。您在國家就在,當有所取舍。如果母親不幸被李賊所捉,我等一定會全力營救。如果父親執著不離開,被叛軍追上後,就再無機會。”


    李俶繼續勸說道:“父親要為社稷蒼生考慮啊!”


    他母親去世,不喜歡父親的新歡張良娣。


    他心中也有難言的苦衷。


    前幾日逃亡前夕,李隆基將他從百孫院召到大明宮的時候,他並不清楚要離開長安。


    所以他的妻子沈珍珠沒有和他一起離開。


    等翌日啟程的時候,想叫上沈珍珠已經晚了。


    他不知道什麽結局在等待著在長安的妻子。


    但現在李俶隻想爭一口氣,輔助父親登基。


    隻要皇位在手,沒有什麽是不能拋棄的。


    “通知有馬匹的飛龍禁軍,和騎馬的文武大臣,隨本宮一起快馬北上。”


    沉思片刻後,李亨咬牙說道,決定拋妻棄女,隻帶著李俶等已經成年的兒子逃離。


    “遵命!”


    李俶和裴冕等領命道。


    這次張良娣真成了李亨逃命的擋箭牌。


    她在馬車中,看著李亨和李俶帶著一眾親信,兩百名騎馬的禁軍絕塵而去,心中五味陳雜。


    她摸了摸自己腹部,隻能聽天由命了。


    李亨的逃跑,讓這支北上靈武的隊伍,更加低迷。


    短短半天時間,無馬的禁軍、李亨的親信宮人,就有半數逃散。


    現在他們隻能希望叛軍不要追來。


    不過他們的希望,很快就變成絕望。


    “前方車馬,立即停下!”


    在當天黃昏之際,車神塞率領一隊輕騎,追上張良娣的車駕。


    僅剩下的無馬禁軍,沒有抵抗的信念,幹脆利落地向車神塞投降。


    “太子在哪?”


    車神塞得知沒有太子,隻有張良娣和李亨的妾室、未成年兒女,以及一些行將就木的老臣後,抓住一名飛龍禁軍詢問道。


    “午時剛過,太子與廣平王、諸大臣一起騎馬先一步向靈武而去。”


    這名禁軍怕死,將自己知道的事情告訴車神塞。


    風聲泄露了!


    車神塞眉頭一皺。


    當然,在天下大亂時親信太子的老臣非常多,這是不可避免的。


    “太子被劫持往靈武,留下五百騎護送張良娣等迴長安,其餘人隨我一起追擊。”


    車神塞下達命令道。


    他知道太子要拚命奔跑,想追上有些困難。


    畢竟朔方郡的情勢複雜。


    但太子對李帥太重要了,他們父子要做從龍之臣,就不能讓太子成為李帥的絆腳石。


    “轟隆隆!”


    天黑未有休息,在車神塞親自率領下,一人三馬,繼續追擊。


    一路進入平涼郡。


    平涼郡山壑縱橫,到平涼以後,一路要走不少山道,天策衛多馬騎兵的優勢難以發揮。


    車神塞已經遇到落單的飛龍禁軍,但李亨隊伍中馬匹優良,翻山越嶺,車神塞一時難見李亨的身影。


    第三日中午的時候,李亨遇到一名朔方軍探馬。


    “啟稟殿下,我們奉杜留後之令,來接您到達靈武。”


    李亨令人問詢探馬到時候,探馬向李亨迴道。


    “你們有兵馬嗎?”


    李亨緊急詢問道。


    “迴殿下,我軍共有一千騎接應殿下。”


    探馬如實向李亨迴答道。


    “善!這下叛賊不會再追擊了。”


    李亨大喜道。


    待他到達靈武,就可以稱帝,召集天下平叛。


    “慢!你們是哪支軍隊的?”


    李俶覺得不對勁,製止李亨跟隨探馬一起。


    雖然他們提前通知沿途的官吏,和朔方留後杜鴻漸,但郭子儀不在的情況下,朔方軍派兵絕對沒有這麽迅速。


    “卑職是豐安軍的士兵。”


    探馬迴答道。


    “把他殺了!”


    聽到豐安軍的名字,李俶大喊一聲。


    “噗嗤!”


    李俶的親信侍衛立刻舉刀,將這名豐安軍探馬刺死。


    “俶兒,你這是幹什麽?”


    李亨慍怒道,怎麽能亂殺朔方軍的探馬呢?


    他現在能依靠的,也隻有和李瑄關係不深的朔方軍和河東軍了。


    “父親,李賊任過豐安軍使。據孩兒所知,那豐安軍使阿史那扶汶是李賊一手提拔到親信,他能在豐安軍使的位置上七八年之久,多半是李瑄向上一任節度使安思順、兵馬使王思禮有所暗示。”


    李俶聰明,向李亨迴答,又說出線索:“父親沒覺得杜留守迎接我們的速度太快了嗎?”


    “就是如俶兒所言!”


    李亨拍手,心中後怕,又問李俶道:“該如何去做呢?”


    雖然如此,但李亨在這一刻毛骨悚然。


    李賊的影響力太大了,隔這麽多年,都還能影響朔方軍。


    即便他到朔方,也會如履薄冰,不能如想象中的美好。


    而且他害怕阿史那扶汶派人在前方堵截他們。


    “父親,靈武郡我們必須得去,否則前功盡棄,我們不要再走官道了,從偏僻的小道,山道出發。”


    李俶向李亨說出自己的建議,他也認為前方的官道上有豐安軍嚴陣以待。


    李賊令豐安軍堵截他,恰恰說明李賊沒有控製朔方軍,隻有豐安軍聽李賊的。


    “依俶兒所言!”


    見裴冕無計可施,李亨隻能相信自己的兒子。


    “報……啟稟殿下,山間還有一名朔方軍探馬,他突然向北逃離。”


    一名飛龍禁軍奔來向李亨稟告道。


    “不好,他一定看到我們殺死他的同伴,前方的豐安軍會很快追來。”


    李俶意識到他們危在旦夕:“父親,速令士卒繞到鄉野山道,從長計議。”


    他本以為他們離開李隆基的隊伍後,能輕易到達靈武。


    沒想到李瑄進軍速度這麽快,還在豐安軍留下後手。


    豐安軍是朔方離平涼最近的一個軍。


    關鍵時刻向西南而來,可以直接封鎖道路。


    一共二三百人的隊伍,在驚慌失措,缺少食物的情況下,躲避官道,湧入更偏僻的山道。


    “豈有此理,敢殺我探馬!”


    “太子果然被奸佞挾持,隨我一起追蹤太子的痕跡,將他們堵截。”


    阿史那扶汶聽到自己的探馬被殺死後,異常憤怒。


    豐安軍其他騎士皆義憤填膺。


    和李亨的隊伍不同,他們攜帶有糧食。


    於翌日找到李亨的行進路線,迅速追擊而去。


    李亨一行再次經過一天一夜的逃亡以後,人困馬乏。


    二百多名飛龍禁軍騎士不滿的情緒高漲。


    人越是饑餓的時候,戾氣就越重。


    李亨知道這是嘩變的前兆,隻能下令士卒停止趕路,好好休息,並將戰馬殺死三匹,為士兵果腹。


    夜晚的時候,也得讓禁軍睡覺。


    李亨不敢睡,祈禱能躲過這一劫。


    李俶看橫七豎八躺在山野的禁軍和落魄的大臣。


    已經窮途末路,他不明白問題出在哪裏?


    “噅……”


    天還未亮,遠處馬嘶鳴的聲音將整支隊伍驚醒。


    阿史那扶汶率領士卒牽著馬,循著李亨等人留下的痕跡,一夜尋找,將他們的露營地團團圍住。


    兵力懸殊,無路可逃,且飛龍禁軍毫無戰意。


    李亨心灰意冷,下令向阿史那扶汶投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天將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落葉凋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落葉凋謝並收藏大唐天將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