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翁可留下,貴妃不可留!”


    李瑄權衡利弊,認為高力士沒有能力幫助李隆基。


    這也是承認高力士的恩情。


    他準備將李隆基安置在太極宮的甘露殿。


    而非興慶宮。


    在盛唐,太極宮已遠離中樞,特別是李隆基統治後期,多年不在太極宮進行祭祀典禮。


    正如高力士所想,李瑄不會讓任何一個將領、大臣,靠近李隆基。


    這種幽禁,雖會落人口舌,但也是最保險的。


    “什麽?你說什麽?”


    李隆基震驚地抬頭。


    哪怕李瑄說得再冠冕堂皇,也改變不了他想陰謀奪權的事實。


    當露出獠牙的那一刻,當李瑄率領叛軍到馬嵬驛之時,就像是董卓和曹操一樣,挾天子以令諸侯。


    人們往往怒罵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權臣,但不可否認的是神器被握住,是為正統。


    李隆基想挽迴尊嚴,但他清楚自己的小命被李瑄握在手中。


    他已經失去了許多,難道還讓他失去玉環娘子嗎?


    楊玉環兩次遣迴娘家,李隆基食不甘味,夜不能寐。


    那等滋味,他不願意再品嚐。


    “楊國忠玩弄權術,殘害蒼生,虢國夫人、韓國夫人、楊銛、楊錡濁亂朝政,天怒人怨,一切富貴來源於貴妃。即便貴妃無過,也難辭其咎。貴妃娘娘當重迴太真觀。”


    李瑄鄭重其事地說道。


    他看到龍輦中楊玉環我見猶憐的模樣。


    那垂眼抬眸的一瞬間,總是令李瑄覺得驚豔,他也永生難忘。


    但他是天下人的李瑄,不敢對楊玉環有絲毫想法。


    道號太真,這是楊玉環最好的歸宿,本來被罵紅顏禍水,禍國殃民的她,也會因此保住一命。


    算是李瑄還了楊玉環的人情。


    太真觀雖不在興慶宮中,但離興慶宮隻隔著一條長長的複道。


    曾經楊玉環還是太真道士的時候,除了李隆基,沒有人能走這條複道。


    隻是現在李隆基將興慶宮中的道觀都交給自己的女兒李蟲娘打理。


    楊玉環在黑暗的龍輦中,用明眸望著李瑄。


    李瑄像是宣讀她的罪過一樣,令他芳心一痛。


    但她也釋然了,無非是花開花落,從此青燈古佛。


    她號“太真”的時候,不甘寂寞。現在也許可以潛心修道,為楊氏和自己所犯下的過錯贖罪。


    她現在想知道李瑄會如何處理她的兄弟姐妹。


    那深邃的眼睛,沐浴月光的身影,她的念想,終是一場錯。


    “不可以這樣!七郎,念在我們君臣一場,不要將我和玉環分開。”


    麵對李瑄的強勢,李隆基沒有說軟話。但關係到楊玉環的時候,李隆基一下抓住李瑄的手,像以前一樣,唿喊“七郎”。


    “貴妃娘娘若不受懲罰,天下將會失望,叛亂也會因此受影響,難以平定。”


    李瑄用不容反駁的語氣說道。


    “七郎,你這是想逼死我嗎?”


    李隆基氣得差點從龍輦上跳下去,他猛然拍著車框,像是要失去理智一樣。


    “我也是為聖人考慮!楊氏必除,貴妃當為太真。終南山可以移動,但此事不可更改。”


    李瑄一點不擔心李隆基想不開。


    他為了自己的江山和自己的生命,會昧著良心處死楊玉環。


    曆史上馬嵬驛之變,那佛堂梨樹下的芳華雕零,李隆基在落淚以後,大雨淋鈴,繼續南行。


    所謂的生離死別,也僅此而已。


    “你……”


    李隆基指著李瑄,憤怒、心痛,他恨李瑄這個叛賊。


    恨不得立刻殺死強行分開他和楊玉環的李瑄。


    但此不是長安,飛龍禁軍投降,邊軍不再聽他的。


    他能怎麽辦呢?


    “我願意前往太真觀,為楊氏贖罪。”


    最終,楊玉環從龍輦中起身,挪動步伐走出。


    就欲下車的時候,她被李隆基一把握住。


    “聖人,多謝您的寵愛。國家成這樣,是妾身的罪責,妲己、褒姒亦未有妾身的過錯大。請聖人保重!”


    楊玉環拉開李隆基的手,含淚說道。


    千裏之堤,潰於蟻穴。楊國忠和五楊在破壞大唐的根基,她明白的時候已經晚了。


    一死了之,難以救贖。


    今後隻有在太真觀中,寸步不出。


    “玉環……”


    眼睜睜看楊玉環下馬車,李隆基輕喚一聲。


    他害怕李瑄突然翻臉,沒有勇氣強行挽留楊玉環。


    “帶貴妃去馬嵬驛輔樓休息!任何人不得擅自靠近!”


    李瑄向親衛吩咐道。


    “遵命!”


    “貴妃請……”


    十幾名天策衛,護衛著楊玉環將其送離。


    “砰砰砰!”


    李隆基望著楊玉環在夜色中的背影,拍著龍輦,絕望無助。


    高力士也一臉難過。


    他明白李瑄要處置楊氏和楊國忠,聖人必須要遠離楊玉環。


    終於,在數十步後,楊玉環頓步迴頭,望向李隆基和李瑄的方向。


    即便已經是三十八歲的年齡,她依舊非常美,富有成熟嫵媚的風韻,兼以萬種風情。


    隻是那雙眼中的淚痕和蹙起的蛾眉,令人心碎。


    在轉身的一瞬,淚珠落地。


    映襯著誰的影子呢?


    李隆基更加悲傷,在黑夜中大叫:“我真是瞎了眼了!”


    “將聖人送入主樓休息!”


    李瑄知道李隆基在罵他,但他無動於衷,令親衛駕馭著李隆基的龍輦,將其帶迴主樓。


    “高翁,您也隨聖人一起。”


    李瑄親自扶高力士到龍輦上,讓他陪伴的李隆基。


    這讓高力士感觸良多!


    他認為李瑄是有機會成為諸葛亮那樣的忠臣,可惜誤入歧途。


    坐在龍輦上的李隆基,不斷地破口大罵李瑄“白眼狼”。


    但李瑄已經離開。


    而羅興帶著五十名親衛在李隆基的龍輦旁,他也假裝沒有聽見。


    “啟稟李帥,太子早在昨天晚上,就離開聖人的入蜀隊伍,帶著親信家人,獨自北上。”


    李瑄剛處理過李隆基的事情,僚屬李紓匆忙向李瑄稟告道。


    “太子竟然在昨天夜晚北上?”


    李瑄眉頭一皺,看來他的出現,對李亨很敏感,使其偏離曆史軌跡。


    北上,多半是北上靈武郡,那裏有郭子儀、李光弼這兩個刺頭。


    朔方軍是天下勁旅,靈武又是用武之地。


    李亨看中靈武郡的地勢!


    “太子不容有失。派遣車將軍選一千輕騎,今夜休息後,明日一早追擊太子。今我歸來,太子無需北上。”


    李瑄下達軍令。


    他準備拿下長安後,迫使李隆基退位,扶持李亨繼位。


    現李亨北上靈武,得知李隆基被他逮捕後,一定會像曆史上一樣“靈武稱帝”。


    關鍵是天下士庶都認可李亨為正統皇帝,不需要傳國玉璽,也不需要傳位詔書,隻需要遙尊李隆基為太上皇。


    屆時,郭子儀、李光弼等朔方、河東將領向李亨靠攏,李瑄又會多一個大敵。


    趁李亨還未稱帝,沒在靈武穩住局勢,必須將他追迴來。


    “攜帶我的書信,連夜去通知豐安軍使阿史那扶汶。”


    李瑄準備修書一封,看看阿史那扶汶是否還在豐安軍。


    如果在,讓他派兵堵截李亨。


    防止李亨順利到達靈武。


    阿史那扶汶是李瑄最早的部下,李瑄認為他不會背叛自己。


    和李光弼、安思順這種胡將不同,李光弼、安思順對國家忠誠,有自己的信念,哪怕被賜死,也不會皺一下眉頭。


    而阿史那扶汶崇尚勇者,曾與李瑄血戰高坡,生死與共,又被李瑄一手提拔,是李瑄在朔方軍中最親近的部下。


    不久後,幾名親衛攜帶著李瑄的書信,快馬離開馬嵬驛。


    月亮逐漸向天空正中移動。


    李隆基和楊玉環被分別安置,相隔不遠,再難相見。


    兩人今夜,誰也無心入眠。


    整個馬嵬驛附近,天策衛輕騎圍追堵截,已經進入尾聲。


    不論東南西北,想試圖逃跑的王公大臣、皇子皇孫,都被截堵下來。


    連一些宮女宦官都不能免。


    他們被安置在馬嵬驛不同的區域,等待李瑄的處置。


    此時,他們全部在想李瑄會如何對待李隆基?


    會不會製造意外弑君?


    天地裂變,山河晃動,風雨飄搖,大唐的路,又在何方呢?


    楊氏的重要人物中,韓國夫人、楊銛、楊琦最先被抓住。


    虢國夫人下馬車,帶著自己的兒子裴徽向馬嵬驛附近的石頭牆躲藏。


    她想躲過追兵後,再尋找脫身的機會。


    但她哪能如願?在天網恢恢下,很快就被張小敬帶人堵住。


    在虢國夫人不講理的刁罵聲中,她被束縛住扔上馬車。


    虢國夫人等四楊和他們的家屬,楊國忠的妻子裴柔,以及大兒子楊暄、小兒子楊朏,連沒有五楊囂張,現任秘書少監的楊鑒和關係稍微遠一點的楊氏都盡被捉拿。


    楊氏與宗室聯姻者居多。


    如虢國夫人的兒子裴徽娶了太子李亨的女兒延光郡主。


    楊國忠的大兒子楊暄,娶延和郡主,小兒子楊朏娶萬春公主。


    楊玉環堂弟楊鑒娶承榮郡主。


    原本楊錡也娶太華公主,但太華公主已經病逝。


    李瑄下令與楊氏有親的公主、郡主,隔開關押。


    為了籠絡龍武軍和飛龍禁軍的軍心,為他所用,李瑄令士卒將攜帶的牛肉幹分給他們一些,讓他們到達長安之前,不至於餓著肚子。


    已經快餓昏頭的龍武軍、飛龍禁軍非常感激李瑄的幹肉賞賜,紛紛拜謝李瑄,表示願意跟隨李瑄清君側。


    李瑄將這兩千多名飛龍禁軍和龍武軍,交給張小敬統帥。


    不需要成為他的精銳之師,隻要在他的主力到達長安前,能幫助他管理後勤即可。


    翌日,清晨。


    馬嵬驛周圍依舊淩亂,朝露未消,浸濕了無數宮人、王公大臣的衣服。


    這一夜,隻有互相輪換休息的天策衛能睡個好覺。


    為防止這些人餓死,李瑄下令埋鍋造飯,將攜帶的粟米煮了。


    等吃飽以後,李瑄再下令啟程迴長安。


    他已經從探馬口中得知長安周圍還沒有安祿山叛軍的身影。


    趁著長安混亂空虛,可輕易占領長安。


    曆史上的安祿山在攻破長安後,謹慎起見,沒有立刻下令崔乾佑西進。


    現在,安祿山的顧慮是李瑄。


    “啟稟李帥,楊國忠不食粟米,滴水未進,嚷嚷著想求見您!”


    在王公大臣和宮人進食的時候,親衛向李瑄稟告道。


    李瑄點了點頭,隨親衛一起去見楊國忠。


    馬嵬驛的西麵,一襲官袍的楊國忠坐在地上,身上沾滿泥土,他的帽子早已不知在何方,臉色發白,毫無形象地坐在地上。


    “楊國忠!”


    李瑄步履威嚴到達楊國忠麵前。


    楊國忠猛然抬頭,與李瑄四目相對。


    天寶四載,他來長安的時候,見儀仗從明德門湧出,知道眼前的男子是聖人的寵臣,無比尊貴,發誓要超過。


    天寶六載,他依附李瑄,而李瑄也似乎有意助他,他的地位節節攀登,同時心裏非常畏懼李瑄。


    天寶九載,李瑄罷相,他終於取代李瑄,位極人臣。但他知道李瑄的可怕,欲尋求時機,將李瑄除掉,但想除掉李瑄難如登天。


    現在是天寶十五載,他再次與李瑄相遇,他落魄至極,而李瑄打著鏟除他的旗號,站在他的麵前。


    相比於李隆基,楊國忠更有自知之明。


    他在拜宰相的時候說過:吾本寒家,一旦緣椒房至此,未知稅駕之所,然念終不能致令名,不若且極樂耳。


    他知道自己的名聲很差,要縱享極樂,不管黎民百姓的死活。


    但真正麵對死亡的時候,楊國忠變得畏懼。


    他榮華富貴還未享夠,不想刀兵加到自己身上。


    楊國忠見李瑄,是想苟且偷生的活著。


    “小人楊釗,拜見天水王!”


    楊國忠立刻伏拜在地,不顧身份自稱小人,向李瑄拜道。


    楊釗,一個令楊國忠陌生的名字,是楊國忠諂媚進階的前半生。


    他稱自己為楊釗,也是表示他叫楊釗的時候,依附在李瑄的麾下。


    “還是叫你楊國忠吧!”


    李瑄不買楊國忠的賬。


    “天水王,劍南道有諸多我的部下和親信,隻要我一聲令下,他們就會向您投降,全力支持您把持朝政!”


    楊國忠知李瑄不喜歡囉嗦,直接道明他的用處。


    隻要有價值,他相信李瑄不會殺他。


    今就算李瑄掌握權柄,也會使諸郡縣不服氣,陽奉陰違,更何況還有安祿山這個大敵。


    一道臣服,還是劍南道,能東出威脅諸多郡縣。


    “劍南道遲早會歸服大唐,不過本王還想向你借一樣東西。”


    李瑄麵色嚴肅地說道。


    “天水王要借什麽?”


    楊國忠不明所以。


    “借你項上人頭一用。”


    李瑄雙眸一瞪。


    天道有輪迴,蒼天饒過誰?


    李瑄現在不殺楊國忠和虢國夫人等人,不代表會放過他們。


    他以“清君側”興師。


    而楊國忠和“五楊”是天下皆恨的存在。


    李瑄會榨幹楊國忠和五楊的剩餘價值,將他們帶到長安處死。


    這樣能將李瑄“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影響降至最低。


    朝野百姓正是怨氣最大的時候,以楊國忠等人的首級平定怨氣,也可以推動李瑄的威望。


    “郡王,我可以幫您得到劍南,為什麽不給我一條活路呢?我不想再當官吏,會像範蠡一樣,歸隱消失。”


    楊國忠急了,他站起身向李瑄喊道。


    “我為天下清君側,若放走你,還有什麽威信可言?你倒行逆施,禍害國家,早已是死路一條。”


    李瑄向楊國忠厲聲說道。


    “李瑄,和你一比,我算什麽?你這個竊國大盜!”


    得知自己死路一條後,楊國忠情緒激動,他直唿李瑄姓名,向李瑄罵道。


    “宰相言重了,我和你不一樣!”


    撂下這句話後,李瑄轉身離開。


    他已經開始製定規則,他無懼任何辱罵,諷刺。


    無論是奸臣的,還是忠臣的。


    “李瑄,你這樣的人不會有好下場……”


    楊國忠繼續大罵,但李瑄沒有再迴答,更沒有人去答複他。


    吃不吃由他,到達長安,不過兩三天的路程,一定餓不死。


    楊國忠被五花大綁,押送到馬車上,隨著隊伍一起出發。


    他身後的馬車是虢國夫人、韓國夫人、楊銛、楊錡等人。


    兩側皆有輕騎看護,逃無可逃。


    李隆基的龍輦,在羅興的護衛下,走在最前方。


    此時,李隆基懷中抱著傳國玉璽。


    一到長安,他就要給李瑄答案。


    難道讓他封李瑄為秦王、天策上將、尚書令、天下兵馬大元帥嗎?


    這和執掌國璽沒有區別!


    但高力士說得不錯,現聖人身不由己,李七郎有多種方法,取得至高尊位。


    高力士不想李隆基受到傷害,希望李隆基能委曲求全,親自宣布對李瑄的任命,將平定安祿山的事情交給李瑄。


    李隆基不甘心啊!


    今天一早,他被強行帶到龍輦上。


    他掀開車簾,看到的是密集的甲騎,他的玉環娘子在哪呢?


    李隆基最惦記的楊玉環在隊伍的最後方。


    李瑄為她配備兩名宮女。


    但楊玉環的頭上已經沒有任何發式,隻著素衣,清冷憔悴。


    車轍馬鈴之音,被她忽視。


    往往一個愣神,就是好久。


    醒悟片刻,又默默愣神。


    王公大臣和皇子皇孫中,多是悲觀的情緒。


    他們不知道長安現在如何,正如不知自己將來的迷茫前途。


    在前往鹹陽的路上,陸陸續續有長安的官吏靠近隊伍,但都被暫時扣押。


    他們得知聖人已被李瑄挾持,不禁悲唿。


    更有甚者,叫喊李瑄大逆不道。


    這是小宗代大宗的前兆。


    李瑄有容人之量,他從未暗殺過一個大臣,也從未陷害一個沒有罪責的大臣。


    現事業未成,更不會因為一句大臣的辱罵,就將其殺死,給自己找麻煩。


    最多就是棄之不用。


    第二日,行至鹹陽縣的時候,天策衛向李瑄稟告:“啟稟李帥,一名自稱是京兆尹崔光遠次子的人阻攔隊伍,聲稱要見您。”


    “帶上來!”


    李瑄勒馬停下,向天策衛吩咐道。


    不一會兒,崔光遠的次子崔凱就被天策衛帶到李瑄的麵前:“在下崔凱,久聞天水王仁厚高德,奉家父之命,拜見天水王。這是家父的書信,請您過目。”


    拜完以後,崔凱將一封信件呈給李瑄。


    “免禮吧!”


    李瑄讓崔凱不必多禮,接過天策衛遞過來的信件。


    他拆開信封,取出書文,仔細觀看。


    內容不多,崔光遠先是表達自己對李瑄的崇敬,又說自己全力支持新法、清君側,最後才道明長安混亂,金吾衛和京兆尹的士兵不足以安穩局勢,請李瑄迴去主持大局,他願意打開長安城門,向清君側大軍獻城。


    “令尊大義,獻出長安,拯救黎庶,功不可沒!”


    李瑄看完信件後,讚揚崔光遠的獻城之舉。


    長安若諸門皆閉,想要攻破需費一番功夫。


    得到完整的長安城,對李瑄有眾多好處。


    “長安百姓對天水王翹首以盼,家父隻是順勢而為,不算什麽功勞。”


    崔凱很會說話。


    他再見李瑄的時候,李隆基已被擒住。


    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大勢已經形成。


    崔凱知道李瑄將來貴不可言,慶幸父親的選擇是對的。


    安祿山絕對不是李瑄的對手。


    “眼下大唐最強大的敵人是安祿山。我建議令尊能向安祿山獻城。”


    李瑄向崔凱說道。


    “在下愚昧,不明白天水王何意?”


    崔凱愣了一下,不明白李瑄為什麽如此說。


    “引叛軍出潼關,本王會出騎與叛軍對戰。”


    李瑄直接點明。


    他不想放過一次打擊安祿山的機會。


    安祿山叛軍若縮在潼關,李瑄很難攻破。


    李瑄要將安祿山軍吸引出來,然後進行突襲。


    他猜測安祿山經過潼關大戰後,手中的兵馬有限。


    畢竟安祿山手中還有一部分主力,在南陽郡一帶進行大會戰。


    李瑄的主力騎兵,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到達。


    在這段時間,從潼關而出的探馬,一定會將長安周邊摸清楚,於李瑄不利。


    車神塞率領一千輕騎去追擊李亨以後。


    李瑄能動用的隻有天策衛中的一千鐵騎和三千輕騎,以及飛龍禁軍和龍武軍的兩千餘兵馬。


    李瑄要通過一次精心布置的戰鬥,將潼關的叛軍打疼,拖延安祿山進軍的時間。


    “迴天水王,我會立刻迴長安通知家父,盡快將信使派到潼關!”


    崔凱會意李瑄的意思後,向李瑄拱手道。


    如果能幫助李瑄剿滅一部分叛軍,為大功一件。


    他父親崔光遠曾是楊國忠的部下,這種幹係必須洗清,才能在今後得到李瑄的器重。


    “好,如能完成,必有重賞。”


    李瑄讓幾名傳令兵和崔凱一起離開,方便往來聯係,探知潼關方向叛軍的動向。


    有這番布置後,李瑄沒有選擇立刻迴長安。


    而是將李隆基、楊玉環,以及一眾王公大臣,安排在鹹陽城。


    大軍暫時在長安西的鹹陽縣城駐紮。


    這樣可以瞞過潼關的探馬。


    即便安祿山謹慎起見,預防對他有威脅的李瑄,但麵對整個長安的財富,不會不動心。


    如果計未成,安祿山不上當,不會對李瑄造成損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天將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落葉凋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落葉凋謝並收藏大唐天將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