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皇後緩過來後,宮女又悄無聲息地退出去了。
“早知道咱們還不如不當這王妃了。”
楚老夫人垮下肩,眼淚從酸澀的眼裏淌落,說出這句大逆不道的話。皇後聞言卻笑了:多少人求都求不來,不說這些不開心的事兒了,我叫福錦將太華抱過來,娘親你看看她吧。”
原本在偏殿玩耍的太華被帶了過來,一團粉似的小姑娘好奇地望過來,五官和皇後幼時一模一樣,看得楚老夫人極為喜歡。聊了一會兒後,太華被帶下去,皇後才說:“雖然是位公主…但太醫說我的身子怕是懷不上第二個了,是我沒用。”
“子女的事誰能說得準?殿下很好,和娘娘長得特別像,我還能不喜歡她?娘娘不要再說這樣的話了,”
楚老夫人一頓,緩緩道:“老爺想必也是一樣的,他最疼愛就是你。”
聽罷,皇後唇畔漾開淡淡的笑,向她撿些高興的事說:“太華和兩位哥哥都很處得來,謝昭特別照顧太華,她也很得皇上的喜愛。”
長睫交織著,將眸光掩蓋得影影綽綽。
“我進宮以後,開心的事兒也不少,不開心的也多,大部份時候,都既不快樂也不難過,隻怕辜負了家裏,怕讓爹娘失望,”皇後的神情恬淡:“如今我也當了別人的娘親,沒別的奢求,隻望女兒平安長大,娘親可也一樣?”
楚老夫人眼眶含淚,用力點了點頭。
將楚老夫人送出宮後,皇後將妝容卸了,又散掉發髻,躺下來休息。見過娘親,她放下許多憂思,難得睡了個漫長的午覺。
一覺醒來之後,皇後吩咐福錦:“去請皇上來建章宮用晚膳。”
現在距離晚膳還有一段時間,皇上卻在兩刻鍾後就到了,顯然是福錦剛到乾坤宮,人就直接起駕來建章宮了。
“朕瞧著皇後氣色好多了,”
皇上定睛細看後,卻發現她的雙眼隱隱有哭過的痕跡,皺起了眉,轉頭問福錦:“皇後今天見過什麽人?”
福錦不敢有所隱瞞,立刻如實迴答。
命婦進出後宮,在皇上眼裏都是小事,既不會過問,也不會有人特意告訴他。他在腦海裏迴憶了一下,楚家可有出什麽事兒……也沒有啊:“惹皇後不高興的,以後也就不必見了,若是皇後不便說,就說是朕不允許。”
聽了這話,福錦不禁略覺欣慰。
無論淑妃多得寵,皇上始終是重視娘娘的,第一時間想著給娘娘撐腰――就是不大會安慰人,皇上他是最純粹的直線思維,沒事最好不要有事,有事就別藏著,趕緊說出來解決。
古人重孝,爹娘再為難子女,子女甩臉子說不見爹娘,即使貴為皇後,亦難免遭人非議。同時,女子出嫁從夫,君權又高於父權,皇帝丈夫發話不許見,她便好。“迫於無奈”的不見家人,不會被道德綁架,由他來做這個惡人。
橫豎上一個和娘親來往過密的,娘家已經被一鍋端了。
再多來兩迴,就可以開始清算外戚。
“皇上誤會了,臣妾隻是難得見到娘親,一時傷懷落淚。”皇後忍俊不禁。
“哦,”皇上大馬金刀地坐下來,先喝了兩口茶:“何事傷懷至此?皇後你想家,省親是不能夠了,多召進宮說說話解悶還是可以的。命婦能不能進來,那還不是你一句話的事。”
六宮妃嬪追求的地位宮權,好處不盡。
其中之一,便是和家裏帶話或是見麵不必看旁人臉色,皇後聞言失笑:“太醫之前勸臣妾要靜心休養,臣妾總想著宮裏的事撇不下躲不開,現在想想,與其讓大家擔憂臣妾這時好時壞的身子,不如把宮務都交付給可信的人,好好養一迴病,說不定就把身子養迴來了。”
皇上聞言,臉上浮現訝色,隨即很快明白過來。
兩人是少年夫妻,登基前的合夥人,太了解對方性情了,皇後根本不是攬權掐尖的性子,誕下太華公主後明明一直疾病纏身,大時大節卻事必躬親的原因,是怕外人覺得她後位不穩,影響了家裏。
皇上明白她對娘家的責任心,也不曾拿這事苛責於她,或是嫌她重權。
如果真讓皇後選擇,她早想退居幕後了。
人哪有痛快肆意活著的,不為溫飽所苦,已經很好。
皇後:“臣妾便想向皇上求個恩典,將宮務交給淑妃。”
皇上一聽,隻覺不妥。
倒不是覺得薑嫻管不好後宮,隻是皇後這迴分明是要全麵撤退,撒手不管,如果將所有宮權都交給一位嬪妃,跟完全架空了後位有何分別?肯定要起非議,對皇後和薑嫻來說也非好事。
但皇後在位多年,不像是會提出如此粗陋的建議,於是皇上不作聲,接著聽下去。
“分擔宮務的人選,臣妾也屬意章賢妃和馬容華的,但臣妾想,共事總得有個牽頭的人。淑妃雖有威信,說來卻和賢妃同級,不如趁著農桑大禮,晉淑妃為貴妃,向皇上討一個恩典,令貴妃代行。”
皇後緩緩說完,心中鬆一大口氣。
她不提容貴妃,是給皇上留的空檔,省得招他逆反。
“這些年,前朝生了許多事,卻與容貴妃無關,朕不曾遷怒於她,”
即使已經鬧翻不去她宮裏了,皇上在吃穿用度上不曾克扣她,也防宮女太監跟紅頂白,杖殺了一批輕慢昭陽宮,甚至中飽私囊的太監,止了那些人蠢蠢欲動的心:“朕認為內務府可以依舊歸容貴妃管,也免得那起子人看輕她。但宮務的事,仍由淑妃主理。”
聽到自己預想中的話,皇後又笑了:“所以臣妾認為,淑妃可以皇貴妃的儀仗代行親蠶禮雖說沒晉品給,隻升待遇,是名不正言不順。
但從另一角度來看,享用了某一規格的超然待遇,那就表示這人在同等品級裏,超人一等了。特別是親蠶禮這等重大儀式,隻待薑嫻以皇貴妃的儀仗代行親蠶禮後,便真正做到了權傾後宮,代掌宮權。
說完這番話後,皇後更加疲乏。
這種累並非身體上的,而是精神上,做了重大決定後,仿佛渾身力氣都被抽走,既有解脫的輕鬆,也有若有所失的悵惘。
語畢,皇上沉默了一會兒,才向她確定:
“皇後,你可想好了?”
皇後退居幕後靜養,薑嫻以皇貴妃儀仗代行親蠶禮,這些在外界看來都是皇後不成事了的信號。聽到皇上這麽問,皇後反而更堅定了她的想法:“臣妾求皇上成全。”
當謝徹將這兩個消息帶到碧華宮時,還帶了曆代妃嬪代行親蠶禮的舊例來,供她參考,免得到時候兩眼一抹黑:“朕會先將你晉為貴妃,但親蠶禮的事暫時不對外聲張……越晚越好。
薑嫻聽完後,先問的是:“皇後的身體狀況有變?”
如果不是皇後要完,皇帝一般是不會封皇貴妃的。
在這刹那,薑嫻發現自己比起升職,居然更在乎朋友的健康。她品味著這種情緒變化,發了好一會的怔,這時皇上已經巴啦巴啦說完好一段話了:“……朕未問出她因何事想通,隻許諾她不必擔心別的事,靜心養著就好,想要在建章宮建個小佛堂的請求也準了,日後有過得不舒心的地方,盡管跟朕提,不想跟朕說的,就去找你。說來,這些年朕都覺得皇後和你更加親近呢。”
謝徹低頭,正好捕捉到她思索的眼,笑問:“在想什麽?可是高興得忘乎所以了?”
畢竟是她盼了那麽久的晉位啊。
其實早在知道再晉位的顧慮後,薑嫻就沒和皇上提過想晉位的事兒。
隻是謝徹以前一直聽她念叨,知道她視晉位如命,才有此一說。
“在想……”薑嫻一頓:“皇上要聽實話嗎?”
“自然。”
“比起晉位,我更想皇後平安。”
------------
第二百零八章
皇上有意晉淑妃為貴妃的消息插翅般傳遍後宮。
眾人都不大意外。
有的,甚至隻有一句“總算是晉了”。
這些年來,薑嫻什麽時候晉為貴妃就像是《扔靴子》裏的第二隻靴子,眾人懸心等待靴子落地,心也跟著踏實了。
畢竟現實裏的晉位並非宮鬥遊戲裏,隻能見到數值變化的麵板,低位妃嬪還好,像嬪主子以上的冊封都很費事,妃位以上,尊如貴妃的,可謂大動幹戈,摳門點的皇帝都不會想封。
而薑嫻晉貴妃要用的物品,其實都在內務府早早備下了。
專為她打造的貴妃暖帽置於紅木錦箱之中,以綢布蓋著,黑貂皮滾邊的暖帽綴有金鳳,梁遇寅提點道:“一切按著貴妃規製來,獨獨這顆貓睛石,是皇上叮囑要加上的。”
燕赤人十分器重貓睛石,這種在現代被稱作“金綠貓眼石”的石頭在這朝代意味著非凡尊貴的地位,也就皇貴妃和皇後朝冠上的金鳳能有……
但,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皇上就要給最心愛的妃子朝服增添份量,誰也不敢說什麽。
“娘娘看看,可還喜歡?”
梁遇寅滿臉堆笑,問道。
貓睛石在自然光下暈開一道光斑,在高貴的同時帶有幾分神秘色彩,奈何薑嫻對翡翠寶石一概無感,這些小物件在她眼裏一律是很值錢的古董,以及閃閃發光的石頭:“請公公幫我迴皇上的話,皇上為我準備的每一件朝服,我都很喜歡。”
老板送的禮,得承人情。
薑嫻仔細檢查過一遍後,提著三個要返工的點,讓內務府拿迴去再修修,太監歡天喜地的領了――他們不怕幹活,就怕主子悶在心裏,押在後頭清算,精益求精才算好呢,掙的是平安錢。
這迴,皇後是真卸下擔子了。
她晚上直接宣布,因為要養病和潛心禮佛,不必再每日到建章宮請安,隻一旬一次,順便由她領著去長樂宮給太後請安,兩者統一進行,省事兒得明目張膽。有住得遠的妃嬪感念恩典,為皇後祈福抄經,以示孝心。
對薑嫻來說,卻是噩耗。
早會晚會都沒了!
好在她為皇上分擔政務,不愁沒有事兒做,隻是原以為能在早上請安時見到皇後,正好順勢留下來說會子話。早會一取消,這事兒也就耽擱下了。
過了三日,太華公主到碧華宮找大皇子玩,薑嫻便親自相送,徑直去見了皇後。
這一見,不可謂不驚。
有皇上盯著,建章宮的小佛堂修得又快又好,於是除了藥香外,還多了一股淡淡的線香。薑嫻還沒跨過建章宮的宮門就聞到了,她笑說:“閉著眼真以為走到了香火極盛的寺廟裏。”福錦讓嬤嬤將太華公主帶走後,才抱怨道:“這股味兒怎麽也去不掉!皇上來了都沒那個心情了。”
薑嫻位分低微,經常到建章宮充當秘書時,就和福錦時有來往,偶爾會有不那麽恭敬守禮的對話:“的確,這味兒淫賊來了都得被熏出幾分佛性。”
“可不是麽。”
過了一會,福錦才品出味兒來。
不對啊,淑妃娘娘這不是把皇上比作淫賊嗎?
她以為自己很露骨,沒想到娘娘技高一籌,福錦肅然起敬。
“淑妃娘娘到。”
“進來吧。”
殿內,響起皇後懶洋洋的聲音。
在正經場合,皇後說話永遠是端著腔調的,令人想起高堂廟宇裏的古鍾,私底下則鬆快許多,就是不大有起伏,仿佛連多說話都嫌費勁。薑嫻是聽聲的高手,能在人聲嘈雜的環境裏一秒分辨出每一把聲音的情緒狀態,而皇後此刻的聲音聽著,簡直是……
即將離職的員工。
躺了,擺了,透著一股不問世事的愉快。
進屋後更是嚇了一跳。
向來儀態滿分的皇後竟是側臥在墊了羊毛毯子的躺椅上,投來帶笑的眼。薑嫻還沒行禮請安,她就叫她坐下:“我現在很安,特別安,我這一輩子裏啊,最安可能就是出嫁前和現在了。”
皇後叫福錦給薑嫻提來壺果子露。
“早知道咱們還不如不當這王妃了。”
楚老夫人垮下肩,眼淚從酸澀的眼裏淌落,說出這句大逆不道的話。皇後聞言卻笑了:多少人求都求不來,不說這些不開心的事兒了,我叫福錦將太華抱過來,娘親你看看她吧。”
原本在偏殿玩耍的太華被帶了過來,一團粉似的小姑娘好奇地望過來,五官和皇後幼時一模一樣,看得楚老夫人極為喜歡。聊了一會兒後,太華被帶下去,皇後才說:“雖然是位公主…但太醫說我的身子怕是懷不上第二個了,是我沒用。”
“子女的事誰能說得準?殿下很好,和娘娘長得特別像,我還能不喜歡她?娘娘不要再說這樣的話了,”
楚老夫人一頓,緩緩道:“老爺想必也是一樣的,他最疼愛就是你。”
聽罷,皇後唇畔漾開淡淡的笑,向她撿些高興的事說:“太華和兩位哥哥都很處得來,謝昭特別照顧太華,她也很得皇上的喜愛。”
長睫交織著,將眸光掩蓋得影影綽綽。
“我進宮以後,開心的事兒也不少,不開心的也多,大部份時候,都既不快樂也不難過,隻怕辜負了家裏,怕讓爹娘失望,”皇後的神情恬淡:“如今我也當了別人的娘親,沒別的奢求,隻望女兒平安長大,娘親可也一樣?”
楚老夫人眼眶含淚,用力點了點頭。
將楚老夫人送出宮後,皇後將妝容卸了,又散掉發髻,躺下來休息。見過娘親,她放下許多憂思,難得睡了個漫長的午覺。
一覺醒來之後,皇後吩咐福錦:“去請皇上來建章宮用晚膳。”
現在距離晚膳還有一段時間,皇上卻在兩刻鍾後就到了,顯然是福錦剛到乾坤宮,人就直接起駕來建章宮了。
“朕瞧著皇後氣色好多了,”
皇上定睛細看後,卻發現她的雙眼隱隱有哭過的痕跡,皺起了眉,轉頭問福錦:“皇後今天見過什麽人?”
福錦不敢有所隱瞞,立刻如實迴答。
命婦進出後宮,在皇上眼裏都是小事,既不會過問,也不會有人特意告訴他。他在腦海裏迴憶了一下,楚家可有出什麽事兒……也沒有啊:“惹皇後不高興的,以後也就不必見了,若是皇後不便說,就說是朕不允許。”
聽了這話,福錦不禁略覺欣慰。
無論淑妃多得寵,皇上始終是重視娘娘的,第一時間想著給娘娘撐腰――就是不大會安慰人,皇上他是最純粹的直線思維,沒事最好不要有事,有事就別藏著,趕緊說出來解決。
古人重孝,爹娘再為難子女,子女甩臉子說不見爹娘,即使貴為皇後,亦難免遭人非議。同時,女子出嫁從夫,君權又高於父權,皇帝丈夫發話不許見,她便好。“迫於無奈”的不見家人,不會被道德綁架,由他來做這個惡人。
橫豎上一個和娘親來往過密的,娘家已經被一鍋端了。
再多來兩迴,就可以開始清算外戚。
“皇上誤會了,臣妾隻是難得見到娘親,一時傷懷落淚。”皇後忍俊不禁。
“哦,”皇上大馬金刀地坐下來,先喝了兩口茶:“何事傷懷至此?皇後你想家,省親是不能夠了,多召進宮說說話解悶還是可以的。命婦能不能進來,那還不是你一句話的事。”
六宮妃嬪追求的地位宮權,好處不盡。
其中之一,便是和家裏帶話或是見麵不必看旁人臉色,皇後聞言失笑:“太醫之前勸臣妾要靜心休養,臣妾總想著宮裏的事撇不下躲不開,現在想想,與其讓大家擔憂臣妾這時好時壞的身子,不如把宮務都交付給可信的人,好好養一迴病,說不定就把身子養迴來了。”
皇上聞言,臉上浮現訝色,隨即很快明白過來。
兩人是少年夫妻,登基前的合夥人,太了解對方性情了,皇後根本不是攬權掐尖的性子,誕下太華公主後明明一直疾病纏身,大時大節卻事必躬親的原因,是怕外人覺得她後位不穩,影響了家裏。
皇上明白她對娘家的責任心,也不曾拿這事苛責於她,或是嫌她重權。
如果真讓皇後選擇,她早想退居幕後了。
人哪有痛快肆意活著的,不為溫飽所苦,已經很好。
皇後:“臣妾便想向皇上求個恩典,將宮務交給淑妃。”
皇上一聽,隻覺不妥。
倒不是覺得薑嫻管不好後宮,隻是皇後這迴分明是要全麵撤退,撒手不管,如果將所有宮權都交給一位嬪妃,跟完全架空了後位有何分別?肯定要起非議,對皇後和薑嫻來說也非好事。
但皇後在位多年,不像是會提出如此粗陋的建議,於是皇上不作聲,接著聽下去。
“分擔宮務的人選,臣妾也屬意章賢妃和馬容華的,但臣妾想,共事總得有個牽頭的人。淑妃雖有威信,說來卻和賢妃同級,不如趁著農桑大禮,晉淑妃為貴妃,向皇上討一個恩典,令貴妃代行。”
皇後緩緩說完,心中鬆一大口氣。
她不提容貴妃,是給皇上留的空檔,省得招他逆反。
“這些年,前朝生了許多事,卻與容貴妃無關,朕不曾遷怒於她,”
即使已經鬧翻不去她宮裏了,皇上在吃穿用度上不曾克扣她,也防宮女太監跟紅頂白,杖殺了一批輕慢昭陽宮,甚至中飽私囊的太監,止了那些人蠢蠢欲動的心:“朕認為內務府可以依舊歸容貴妃管,也免得那起子人看輕她。但宮務的事,仍由淑妃主理。”
聽到自己預想中的話,皇後又笑了:“所以臣妾認為,淑妃可以皇貴妃的儀仗代行親蠶禮雖說沒晉品給,隻升待遇,是名不正言不順。
但從另一角度來看,享用了某一規格的超然待遇,那就表示這人在同等品級裏,超人一等了。特別是親蠶禮這等重大儀式,隻待薑嫻以皇貴妃的儀仗代行親蠶禮後,便真正做到了權傾後宮,代掌宮權。
說完這番話後,皇後更加疲乏。
這種累並非身體上的,而是精神上,做了重大決定後,仿佛渾身力氣都被抽走,既有解脫的輕鬆,也有若有所失的悵惘。
語畢,皇上沉默了一會兒,才向她確定:
“皇後,你可想好了?”
皇後退居幕後靜養,薑嫻以皇貴妃儀仗代行親蠶禮,這些在外界看來都是皇後不成事了的信號。聽到皇上這麽問,皇後反而更堅定了她的想法:“臣妾求皇上成全。”
當謝徹將這兩個消息帶到碧華宮時,還帶了曆代妃嬪代行親蠶禮的舊例來,供她參考,免得到時候兩眼一抹黑:“朕會先將你晉為貴妃,但親蠶禮的事暫時不對外聲張……越晚越好。
薑嫻聽完後,先問的是:“皇後的身體狀況有變?”
如果不是皇後要完,皇帝一般是不會封皇貴妃的。
在這刹那,薑嫻發現自己比起升職,居然更在乎朋友的健康。她品味著這種情緒變化,發了好一會的怔,這時皇上已經巴啦巴啦說完好一段話了:“……朕未問出她因何事想通,隻許諾她不必擔心別的事,靜心養著就好,想要在建章宮建個小佛堂的請求也準了,日後有過得不舒心的地方,盡管跟朕提,不想跟朕說的,就去找你。說來,這些年朕都覺得皇後和你更加親近呢。”
謝徹低頭,正好捕捉到她思索的眼,笑問:“在想什麽?可是高興得忘乎所以了?”
畢竟是她盼了那麽久的晉位啊。
其實早在知道再晉位的顧慮後,薑嫻就沒和皇上提過想晉位的事兒。
隻是謝徹以前一直聽她念叨,知道她視晉位如命,才有此一說。
“在想……”薑嫻一頓:“皇上要聽實話嗎?”
“自然。”
“比起晉位,我更想皇後平安。”
------------
第二百零八章
皇上有意晉淑妃為貴妃的消息插翅般傳遍後宮。
眾人都不大意外。
有的,甚至隻有一句“總算是晉了”。
這些年來,薑嫻什麽時候晉為貴妃就像是《扔靴子》裏的第二隻靴子,眾人懸心等待靴子落地,心也跟著踏實了。
畢竟現實裏的晉位並非宮鬥遊戲裏,隻能見到數值變化的麵板,低位妃嬪還好,像嬪主子以上的冊封都很費事,妃位以上,尊如貴妃的,可謂大動幹戈,摳門點的皇帝都不會想封。
而薑嫻晉貴妃要用的物品,其實都在內務府早早備下了。
專為她打造的貴妃暖帽置於紅木錦箱之中,以綢布蓋著,黑貂皮滾邊的暖帽綴有金鳳,梁遇寅提點道:“一切按著貴妃規製來,獨獨這顆貓睛石,是皇上叮囑要加上的。”
燕赤人十分器重貓睛石,這種在現代被稱作“金綠貓眼石”的石頭在這朝代意味著非凡尊貴的地位,也就皇貴妃和皇後朝冠上的金鳳能有……
但,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皇上就要給最心愛的妃子朝服增添份量,誰也不敢說什麽。
“娘娘看看,可還喜歡?”
梁遇寅滿臉堆笑,問道。
貓睛石在自然光下暈開一道光斑,在高貴的同時帶有幾分神秘色彩,奈何薑嫻對翡翠寶石一概無感,這些小物件在她眼裏一律是很值錢的古董,以及閃閃發光的石頭:“請公公幫我迴皇上的話,皇上為我準備的每一件朝服,我都很喜歡。”
老板送的禮,得承人情。
薑嫻仔細檢查過一遍後,提著三個要返工的點,讓內務府拿迴去再修修,太監歡天喜地的領了――他們不怕幹活,就怕主子悶在心裏,押在後頭清算,精益求精才算好呢,掙的是平安錢。
這迴,皇後是真卸下擔子了。
她晚上直接宣布,因為要養病和潛心禮佛,不必再每日到建章宮請安,隻一旬一次,順便由她領著去長樂宮給太後請安,兩者統一進行,省事兒得明目張膽。有住得遠的妃嬪感念恩典,為皇後祈福抄經,以示孝心。
對薑嫻來說,卻是噩耗。
早會晚會都沒了!
好在她為皇上分擔政務,不愁沒有事兒做,隻是原以為能在早上請安時見到皇後,正好順勢留下來說會子話。早會一取消,這事兒也就耽擱下了。
過了三日,太華公主到碧華宮找大皇子玩,薑嫻便親自相送,徑直去見了皇後。
這一見,不可謂不驚。
有皇上盯著,建章宮的小佛堂修得又快又好,於是除了藥香外,還多了一股淡淡的線香。薑嫻還沒跨過建章宮的宮門就聞到了,她笑說:“閉著眼真以為走到了香火極盛的寺廟裏。”福錦讓嬤嬤將太華公主帶走後,才抱怨道:“這股味兒怎麽也去不掉!皇上來了都沒那個心情了。”
薑嫻位分低微,經常到建章宮充當秘書時,就和福錦時有來往,偶爾會有不那麽恭敬守禮的對話:“的確,這味兒淫賊來了都得被熏出幾分佛性。”
“可不是麽。”
過了一會,福錦才品出味兒來。
不對啊,淑妃娘娘這不是把皇上比作淫賊嗎?
她以為自己很露骨,沒想到娘娘技高一籌,福錦肅然起敬。
“淑妃娘娘到。”
“進來吧。”
殿內,響起皇後懶洋洋的聲音。
在正經場合,皇後說話永遠是端著腔調的,令人想起高堂廟宇裏的古鍾,私底下則鬆快許多,就是不大有起伏,仿佛連多說話都嫌費勁。薑嫻是聽聲的高手,能在人聲嘈雜的環境裏一秒分辨出每一把聲音的情緒狀態,而皇後此刻的聲音聽著,簡直是……
即將離職的員工。
躺了,擺了,透著一股不問世事的愉快。
進屋後更是嚇了一跳。
向來儀態滿分的皇後竟是側臥在墊了羊毛毯子的躺椅上,投來帶笑的眼。薑嫻還沒行禮請安,她就叫她坐下:“我現在很安,特別安,我這一輩子裏啊,最安可能就是出嫁前和現在了。”
皇後叫福錦給薑嫻提來壺果子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