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帝不想看老臣的臉色行事,想要辦實事,唯二的辦法就是殺人和換血。
前者,仿佛更高效。
把人殺了,空出來的位置,自然能換上新血。
皇上行事仁慈些,對薑嫻來說是利好的消息,畢竟枕邊人太殺伐決斷,睡在他身邊,便會覺得後頸涼涼的。
係統:【檢測到宿主有後宮幹政的行為,雖然在此朝代沒有明令禁止,但根據過往宮鬥宿主的行為模組和ai算法,我不得不提醒宿主謹言慎行。】
薑嫻:【我老板很煩惱啊,總不能什麽都不說吧!】
薑嫻:【宮鬥我很外行,為老板分憂我是專業的。他在我麵前說這些,無非是希望我附和他,安慰他,我做到了啊!我就是後宮第一解語花!】
何況,薑嫻並沒覺得自己有多幹政。
畢竟她是搞互聯網的,總不能對皇帝說——皇上啊,你這個叫“科舉”的吸引新用戶的活動,要注重用戶的後續轉化,別花了錢結果養的用戶全歸同公司的其他小組了。要不咱邀請3位kol來做交流活動,把內容去中心化,提高留存率……
以上的話說出來,皇帝不把她秋後處斬很難收場。
哪怕開著禍水模板,在給皇上建議時的薑嫻,也缺少了燕赤傳統女性的溫柔嬌媚。
而皇上聽了她的建議後,居然覺得非常中聽!
他不想多殺人,薑嫻也不想。
他太理想化,提拔人隻想到等科舉裏找,卻沒想在現有的官員裏尋找漏網之魚,組建起屬於自己的班子。顧嬪點出了這點,也點醒了他。
------------
第一百一十七章 自古禍水配昏君
皇上吐了一夜的苦水。
他空有一身抱負,登基親政數年,原以為最大的阻礙和敵人會是皇兄謝樓,不料他非常果斷地擺爛裝死,遠離朝廷紛爭,反倒是那幫臣子不願為他所用,處處受製於他們。
這倒是很好理解。
一幫老臣資曆深,互結姻親,從先帝那會兒就一直連成一氣,倒不是真想皇帝死,而是想把皇上架空,養大自己的權力。
特別是先帝留給他的顧命大臣張明慈和厲明玉,先帝曾命凡事不決都要請教二人,政務要緊的時候,張明慈自清晨到入夜都在乾坤宮候著,不敢迴家。厲明玉身兼數職,在朝中也是龐然大物。
“無關要緊的事,他們順從著朕,一旦觸犯他們的利益,政令根本無法通過,”
……
“朕有時會想,他們背地裏興許也覺得這皇位由二哥來坐會更好,才不聽朕的。”
“朕不怨二哥……四兄弟裏,朕和二哥的關係其實最好。不過,想是也有當年他不把朕視作對手的緣故。如今大局已定,正是用得上賢臣良將的時候,朕需要他幫忙,他卻袖手旁觀,寧願當一輩子的閑散王爺,朕不信他不想在朝堂上一展抱負,不過是怕朕忌諱他,想要除掉他,可朕從來沒這麽想過。”
這一夜,薑嫻和皇上都沒睡。
她靠在他的懷裏,聽他說了一大堆的話。
上半場是不聽話的臣子,下半夜是謝王爺專場。
薑嫻得出一個結論——
皇上,你的遭遇臣妾很心疼,你的文字還愛他。
皇帝說了個暢快,握住薑姻嫻的雙手,低聲道:“後宮之中,朕總覺得隻有懂朕,皇後不愛聽朕嘮叨,貴妃總想著殺生,隻有嫻兒懂朕的為難。”
就像係統的商城裏,其實很多索命奇毒。
用一次,上麵多出一個坑,就由自己補上。
等生了兒子給皇帝下毒,輕鬆無痛當太後。
但她始終是來自現代的靈魂,心中有刑法,就像皇帝,他大可以像貴妃所說的一樣,把心一橫殺功臣,但他沒有。
“到底父皇是為什麽選了朕呢?”
“四位皇子,臣妾隻見過皇上,恕臣妾難以給出答複,如果能見一見三位王爺,說不定臣妾能說出一二來。”
皇帝沉默了一下。
薑嫻:“臣妾忘了後妃不能見外男,皇上恕罪。”
“朕沒怪你,”皇上委婉道:“但是隻有二哥還在世了,嫻兒想見,怕是不能夠。”
“……”
你們公司權力鬥爭是真的要命。
薑嫻想了一會兒:“先帝的事情,輪不到臣妾來置喙,可若要臣妾來說,臣妾卻能說出兩點來。”
皇上讓她盡管放心說。
“皇上寬仁,聽得進旁人的話,連臣妾的婦人之見也認真垂聽,何況是前朝大臣的?不怕皇上一朝稱帝便忘乎所以。”
“二是,皇上埋怨自個不忍心下狠手把反對自己的老臣全殺了,說不定先帝爺就看中皇上這點性情溫厚,想皇上登基後會善待兄弟呢。”
皇帝說薑嫻懂他。
其實薑嫻一點不懂富二代的心理。
她對底下朝廷打工人的心理還算略懂,一來隻是撿些老板想聽的話來說罷了,二來,她跳出時代所限,以第三方的視角去看,既然今上不是眾望所歸,先帝看中他不濫殺這點,也非常合理。
果然,老板聽得連連點頭:“朕是從未動過手足相殘的念頭。”
人嘛,總是希望別人把他想得好些的。
※
翌日,從倚竹軒離開後,皇帝就在乾坤宮外設立了一處書房,名為清流齋。他心中有一批人選,又派人去查了他們的身家,確定他們其中未和朝中大大員或是世家攀上關係,又考察了一段時間,才敢大膽的用。
對外,隻說是皇帝研讀詩書的地方。
說是研讀詩書,形式就沒那麽正經了,權當是皇帝找人吟詩作對,風花雪月的消遣地兒。
皇帝要找人陪讀,那敢情好啊,當天張明慈和厲明玉就分別送上名單,便說名單上的人特別好,個頂個的有學問又會做事,供皇上挑選。
皇上笑納名單,轉頭就將名單上的人率先排除掉。
事情卻沒皇上想的那麽順利。
皇帝要讀書,卻不選他們送上來的人,是否不信他們了?真讀書假讀書?在此事上屢屢阻撓,皇上又有點沉不住氣,兩日上朝都想翻臉,下了朝直奔倚竹軒去。
“怪朕平常太勤勉,他們都不信朕弄一個清流齋是用作休閑玩樂的。”
薑嫻:“皇上名字沒起好,該叫濁流齋,或者泥石流齋。”
正來迴踱步的皇帝頓住腳步:“嫻兒,日後史書上寫朕在泥石流齋商議機密,不好聽。”
好嘛,是個要臉的皇帝。
薑嫻便問:“在朝臣眼中,皇上是個什麽樣的人?”
皇上沉吟片刻,得出兩個詞。
一是寬和,二是勤勉。
想想也合理,他還是皇子的時候,便遠離了奪儲之爭,在兄弟之間吃點暗虧亦不放心上,這些先帝都看在眼內,即位後也沒有急哄哄地排除異己,支持其他兄長的頂多被調離原職,不再風光,可起碼保住小命和官身,在朝堂上站錯隊能得此善終,可謂祖墳冒青煙了。
此謂寬和。
而在天家當皇子,就少有不勤勉的,登基後更是日日早朝不輟,時時在乾坤宮加班,加的都有折子請他少加班,多去後宮,爭取早日把嫡子生下來。
這麽一個勤奮的人,突然說他要搞個清流齋,在裏麵吃喝玩樂,大夥能相信嗎?
不符合皇上人設呀。
要怪就怪皇上平時太有上進心了,卷王請假必有蹺蹊,肯定是跟顧命大臣說要飲酒作樂,背地裏偷偷用功。
“皇上難道就沒有幹過什麽荒唐的事嗎?”
“朕登基以來做過最荒唐的事情,就是在一年內把你從答應升到了嬪位。”
皇上迴頭撇她一眼。
薑嫻雙手抱拳:“這怎麽能算荒唐呢?分明是皇上英明神武,慧眼識美人啊皇上!”
“朕知道,朕也沒後悔。”
“不過,”
薑嫻話鋒一轉,嫣然一笑:“皇上這話倒給了臣妾一點靈感,自古禍水配昏君,皇上想讓他們掉以輕心,立一個昏君人設,臣妾就是最好的辦法,臣妾願助皇上一舞之力。”
------------
第一百一十八章 禍水來了
翌日,當張明慈和厲明玉提出要到皇上的清流齋一同陪讀,或是名單上該有他們推薦上去的年輕官員時,皇上沒有冷著臉斬釘截鐵地拒絕了。
他故意裝出不快神色,警告二人:“兩位愛卿一再堅持要陪同,朕不想拂了兩位的美意,可又怕你們兩位不理解朕,掃了朕的雅興。”
兩人見皇上已經退讓,默契地忙道不會。
皇帝蹙眉:“當真?”
“當真,皇上既是天子,若非危及社稷之事,臣等也不能在皇上麵前擺夫子譜啊!”
怕皇上反悔,兩人滿嘴答應。
他們想的是,這麽正經勤勉的皇帝,能幹什麽出格事來?看他在翰林挑的陪讀,多是寒門出身,怕是不想再重用世家,或是另外培養自己的心腹了。
別說張厲二人,朝堂上也大多持相同看法。
學霸請假去玩?他們不信。
※
清流齋建在梅園附近,和後宮隻有一牆之隔。
讀書時,便有梅香隱隱傳來。
倒不失為一處風雅之地。
張厲二人跟在皇帝身後,同行的還有被皇帝點名的五個翰林官,平時連讓厲明玉正眼瞧的機會都不會有,如今卻要同席而坐,氣氛不免有些緊張。
前者,仿佛更高效。
把人殺了,空出來的位置,自然能換上新血。
皇上行事仁慈些,對薑嫻來說是利好的消息,畢竟枕邊人太殺伐決斷,睡在他身邊,便會覺得後頸涼涼的。
係統:【檢測到宿主有後宮幹政的行為,雖然在此朝代沒有明令禁止,但根據過往宮鬥宿主的行為模組和ai算法,我不得不提醒宿主謹言慎行。】
薑嫻:【我老板很煩惱啊,總不能什麽都不說吧!】
薑嫻:【宮鬥我很外行,為老板分憂我是專業的。他在我麵前說這些,無非是希望我附和他,安慰他,我做到了啊!我就是後宮第一解語花!】
何況,薑嫻並沒覺得自己有多幹政。
畢竟她是搞互聯網的,總不能對皇帝說——皇上啊,你這個叫“科舉”的吸引新用戶的活動,要注重用戶的後續轉化,別花了錢結果養的用戶全歸同公司的其他小組了。要不咱邀請3位kol來做交流活動,把內容去中心化,提高留存率……
以上的話說出來,皇帝不把她秋後處斬很難收場。
哪怕開著禍水模板,在給皇上建議時的薑嫻,也缺少了燕赤傳統女性的溫柔嬌媚。
而皇上聽了她的建議後,居然覺得非常中聽!
他不想多殺人,薑嫻也不想。
他太理想化,提拔人隻想到等科舉裏找,卻沒想在現有的官員裏尋找漏網之魚,組建起屬於自己的班子。顧嬪點出了這點,也點醒了他。
------------
第一百一十七章 自古禍水配昏君
皇上吐了一夜的苦水。
他空有一身抱負,登基親政數年,原以為最大的阻礙和敵人會是皇兄謝樓,不料他非常果斷地擺爛裝死,遠離朝廷紛爭,反倒是那幫臣子不願為他所用,處處受製於他們。
這倒是很好理解。
一幫老臣資曆深,互結姻親,從先帝那會兒就一直連成一氣,倒不是真想皇帝死,而是想把皇上架空,養大自己的權力。
特別是先帝留給他的顧命大臣張明慈和厲明玉,先帝曾命凡事不決都要請教二人,政務要緊的時候,張明慈自清晨到入夜都在乾坤宮候著,不敢迴家。厲明玉身兼數職,在朝中也是龐然大物。
“無關要緊的事,他們順從著朕,一旦觸犯他們的利益,政令根本無法通過,”
……
“朕有時會想,他們背地裏興許也覺得這皇位由二哥來坐會更好,才不聽朕的。”
“朕不怨二哥……四兄弟裏,朕和二哥的關係其實最好。不過,想是也有當年他不把朕視作對手的緣故。如今大局已定,正是用得上賢臣良將的時候,朕需要他幫忙,他卻袖手旁觀,寧願當一輩子的閑散王爺,朕不信他不想在朝堂上一展抱負,不過是怕朕忌諱他,想要除掉他,可朕從來沒這麽想過。”
這一夜,薑嫻和皇上都沒睡。
她靠在他的懷裏,聽他說了一大堆的話。
上半場是不聽話的臣子,下半夜是謝王爺專場。
薑嫻得出一個結論——
皇上,你的遭遇臣妾很心疼,你的文字還愛他。
皇帝說了個暢快,握住薑姻嫻的雙手,低聲道:“後宮之中,朕總覺得隻有懂朕,皇後不愛聽朕嘮叨,貴妃總想著殺生,隻有嫻兒懂朕的為難。”
就像係統的商城裏,其實很多索命奇毒。
用一次,上麵多出一個坑,就由自己補上。
等生了兒子給皇帝下毒,輕鬆無痛當太後。
但她始終是來自現代的靈魂,心中有刑法,就像皇帝,他大可以像貴妃所說的一樣,把心一橫殺功臣,但他沒有。
“到底父皇是為什麽選了朕呢?”
“四位皇子,臣妾隻見過皇上,恕臣妾難以給出答複,如果能見一見三位王爺,說不定臣妾能說出一二來。”
皇帝沉默了一下。
薑嫻:“臣妾忘了後妃不能見外男,皇上恕罪。”
“朕沒怪你,”皇上委婉道:“但是隻有二哥還在世了,嫻兒想見,怕是不能夠。”
“……”
你們公司權力鬥爭是真的要命。
薑嫻想了一會兒:“先帝的事情,輪不到臣妾來置喙,可若要臣妾來說,臣妾卻能說出兩點來。”
皇上讓她盡管放心說。
“皇上寬仁,聽得進旁人的話,連臣妾的婦人之見也認真垂聽,何況是前朝大臣的?不怕皇上一朝稱帝便忘乎所以。”
“二是,皇上埋怨自個不忍心下狠手把反對自己的老臣全殺了,說不定先帝爺就看中皇上這點性情溫厚,想皇上登基後會善待兄弟呢。”
皇帝說薑嫻懂他。
其實薑嫻一點不懂富二代的心理。
她對底下朝廷打工人的心理還算略懂,一來隻是撿些老板想聽的話來說罷了,二來,她跳出時代所限,以第三方的視角去看,既然今上不是眾望所歸,先帝看中他不濫殺這點,也非常合理。
果然,老板聽得連連點頭:“朕是從未動過手足相殘的念頭。”
人嘛,總是希望別人把他想得好些的。
※
翌日,從倚竹軒離開後,皇帝就在乾坤宮外設立了一處書房,名為清流齋。他心中有一批人選,又派人去查了他們的身家,確定他們其中未和朝中大大員或是世家攀上關係,又考察了一段時間,才敢大膽的用。
對外,隻說是皇帝研讀詩書的地方。
說是研讀詩書,形式就沒那麽正經了,權當是皇帝找人吟詩作對,風花雪月的消遣地兒。
皇帝要找人陪讀,那敢情好啊,當天張明慈和厲明玉就分別送上名單,便說名單上的人特別好,個頂個的有學問又會做事,供皇上挑選。
皇上笑納名單,轉頭就將名單上的人率先排除掉。
事情卻沒皇上想的那麽順利。
皇帝要讀書,卻不選他們送上來的人,是否不信他們了?真讀書假讀書?在此事上屢屢阻撓,皇上又有點沉不住氣,兩日上朝都想翻臉,下了朝直奔倚竹軒去。
“怪朕平常太勤勉,他們都不信朕弄一個清流齋是用作休閑玩樂的。”
薑嫻:“皇上名字沒起好,該叫濁流齋,或者泥石流齋。”
正來迴踱步的皇帝頓住腳步:“嫻兒,日後史書上寫朕在泥石流齋商議機密,不好聽。”
好嘛,是個要臉的皇帝。
薑嫻便問:“在朝臣眼中,皇上是個什麽樣的人?”
皇上沉吟片刻,得出兩個詞。
一是寬和,二是勤勉。
想想也合理,他還是皇子的時候,便遠離了奪儲之爭,在兄弟之間吃點暗虧亦不放心上,這些先帝都看在眼內,即位後也沒有急哄哄地排除異己,支持其他兄長的頂多被調離原職,不再風光,可起碼保住小命和官身,在朝堂上站錯隊能得此善終,可謂祖墳冒青煙了。
此謂寬和。
而在天家當皇子,就少有不勤勉的,登基後更是日日早朝不輟,時時在乾坤宮加班,加的都有折子請他少加班,多去後宮,爭取早日把嫡子生下來。
這麽一個勤奮的人,突然說他要搞個清流齋,在裏麵吃喝玩樂,大夥能相信嗎?
不符合皇上人設呀。
要怪就怪皇上平時太有上進心了,卷王請假必有蹺蹊,肯定是跟顧命大臣說要飲酒作樂,背地裏偷偷用功。
“皇上難道就沒有幹過什麽荒唐的事嗎?”
“朕登基以來做過最荒唐的事情,就是在一年內把你從答應升到了嬪位。”
皇上迴頭撇她一眼。
薑嫻雙手抱拳:“這怎麽能算荒唐呢?分明是皇上英明神武,慧眼識美人啊皇上!”
“朕知道,朕也沒後悔。”
“不過,”
薑嫻話鋒一轉,嫣然一笑:“皇上這話倒給了臣妾一點靈感,自古禍水配昏君,皇上想讓他們掉以輕心,立一個昏君人設,臣妾就是最好的辦法,臣妾願助皇上一舞之力。”
------------
第一百一十八章 禍水來了
翌日,當張明慈和厲明玉提出要到皇上的清流齋一同陪讀,或是名單上該有他們推薦上去的年輕官員時,皇上沒有冷著臉斬釘截鐵地拒絕了。
他故意裝出不快神色,警告二人:“兩位愛卿一再堅持要陪同,朕不想拂了兩位的美意,可又怕你們兩位不理解朕,掃了朕的雅興。”
兩人見皇上已經退讓,默契地忙道不會。
皇帝蹙眉:“當真?”
“當真,皇上既是天子,若非危及社稷之事,臣等也不能在皇上麵前擺夫子譜啊!”
怕皇上反悔,兩人滿嘴答應。
他們想的是,這麽正經勤勉的皇帝,能幹什麽出格事來?看他在翰林挑的陪讀,多是寒門出身,怕是不想再重用世家,或是另外培養自己的心腹了。
別說張厲二人,朝堂上也大多持相同看法。
學霸請假去玩?他們不信。
※
清流齋建在梅園附近,和後宮隻有一牆之隔。
讀書時,便有梅香隱隱傳來。
倒不失為一處風雅之地。
張厲二人跟在皇帝身後,同行的還有被皇帝點名的五個翰林官,平時連讓厲明玉正眼瞧的機會都不會有,如今卻要同席而坐,氣氛不免有些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