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嫻說著,就要起身謝恩。
人還沒坐起來,便被皇上按了迴去:“說話就說話,起來幹什麽?朕提拔你爹,既是因為他養了個好女兒為朕在後宮分憂,也是因為他多年為官,雖然沒有可為之稱頌的驕人政績,但治下沒出大紕漏,便已很難得。”
這話也就騙騙沒工作經驗的古代小姑娘。
若要類比,她爹隻是一個跨國財團裏分公司的小主管。
正是因為她入了大老板的眼,她爹的苦勞才有機會被大老板見到,即使皇上對他的提拔隻是升為知縣,在最會跟紅踩白的官場裏,便釋出了一個重要信息——
薑恪他閨女在皇帝那說得上話。
這個信息,便會讓他在鄉下官場得到起碼公正的待遇,別人會怕對他太不公,他會掀桌子告到皇上那去。
薑嫻將自己的想法一說後,皇上果然很意外:“嫻兒看得比朕想象中更通透。這麽說來,薑恪確是很會養育女兒,倒讓朕期待起你的兄弟。若是有一個與嫻兒你這般靈秀的,怕是預定探花之位了。”
她爹畢竟上了年紀,再能提拔也有限。
她的同族兄弟進官場,才是真正受她庇護的時候。
薑嫻笑說:“臣妾也很期待呢!若是皇上準許,臣妾還想修書一封,催催爹娘加把勁。”
一人開卷,全家都別閑著。
皇帝大樂,便允了她的請求。
隻是他又好奇:“朕知道你非張氏所出,她待你可還好?你倒視她如親娘。”
“臣妾的親娘去得早,懂事後就不曾見過,張氏待臣妾如己出,她待臣妾如何,臣妾也待她如何罷了,都是普通人,家無多少恆產,也不富貴,為了那幾兩銀鬥來鬥去的太無謂……當然,也能說是因為她至今無所出,才待臣妾好,但世間的事,論跡不論心,出閣前她對臣妾好,臣妾便也盡所能的迴報她。”
薑嫻毫不避諱地直言道。
起碼從原主的角度來看,她是得到了張氏視如己出的愛。
也可能是因為爹娘太寵愛她,養成敏感易自憐的性子,才會因為被渣男辜負就想不開,鬱結成疾。來自現代的薑嫻是不會的,自處不留姐,自有留姐處。
皇上聽得出她話裏的真誠和灑脫,不由有所觸動:“你的性子倒是很好,朕原以為你會是更執拗的。”
他仍記得,她上迴拽著他,說自己是自願的。
明明眼中無淚,卻偏執得似是在燃燒。
薑嫻想了想,委婉道:“人各有誌嘛。”
對情愛,無論是愛情、友情或是親情,她都不在乎。
唯有錢財權勢地位,能讓她執拗到燃燒自己。
皇帝卻誤會了。
他頗為滿意地握住她的手,莞爾一笑:“也是,你隻執著於朕。”
顯然,他以為他的顧嬪不在乎繼母是否真心待她,誌隻在他的寵愛:“朕今日去長樂宮請安,聽母後說了,當時那黑衣亂黨趁亂長驅直入,直取她的首級,就連侍衛都沒反應過來,獨獨是你衝了過去,以肉身為盾,將劍勢擋下,若你真是因此……”
他的語氣微有凝結。
對他來說,被救的那個是他親媽,他是斷然不能說她不該以身犯險的。可事成後,他又心疼後怕起來,薑嫻敏銳地截住他的話:“皇上的為難,臣妾是明白的,臣妾也很慶幸……臣妾自小沒了親娘,隻希望皇上待到花甲之年,仍有娘親疼愛關懷。”
聽完薑嫻的話,皇上果然極為感動。
她為他設想至斯,後宮再無第二人能做到。
皇帝伸手將她摟在懷裏,動作非常小心,生怕弄疼了她的傷處。從他的懷裏抬起頭,以看到青年帝王好看的下頷線條,薑嫻心裏卻很平靜:有恩於上位者,不僅自己不能拿出來念叨,最好也不給對方感謝的機會,留在心裏,長長久久地惦記著,才是她的保命護符,也是她的榮華富貴。
“你養傷期間不宜挪動,等你傷好了,朕就為你尋一處宮殿,住在倚竹軒是太委屈你了點。”
皇上摟著她,又講了一會情話。
須臾,懷中人卻勾著他的手問他:“皇上,真的不侍寢嗎?”
“不。”
“來都來了……”
“你不用這麽想,想朕留下來,朕就不走。”
說完,皇帝果然跟梁遇寅說今夜就宿在倚竹軒了。
因為憐惜顧嬪有傷,皇帝更衣也讓太監來伺候,她躺著便好。薑嫻躺在床榻上,不用勞動,隻覺渾身不得勁兒:“皇上,臣妾來伺候你更衣。”
“不必。”
“皇上,你更衣不無聊嗎?臣妾給你念念書唄。”
“……”
皇上真想把她嘴巴堵了捆在床上強行靜養。
隻是轉念一想,皇上莞爾:“嫻兒原來是想聽朕念書麽?也行,梁遇寅,給朕拿本有趣的書來。”
皇命最難辦的,就是“有趣”這種要求了。
什麽樣的書是有趣的?
梁遇寅心想他又不識字,要真由著咱男人的性子來,便是得拿本春宮圖迴來得了,沒書能比這更有趣的了。
他隻好匆匆去找了位識字又念過點書的女官,對方給他推薦了兩本閑書,又到文淵閣中急借出來,才趕在皇上要用的時候,送迴了他手中。
皇帝念書,多麽高規格的哄睡。
因為是要睡前念的,內容自是不可能多驚心動魄,就是很規矩的警世故事。
薑嫻啥也不用幹,就躺在床上聽,隻覺在受刑。
聽了一會,她終是忍不了,提出:“皇上,臣妾不想聽書,想聽皇上說說自己的事。”
“朕的事?當皇子的時候還能出去走走,現在的事不過都是些朝堂上的煩心事。”
燕赤沒有很嚴格地規定女子不得幹政。
隻是一般不會跟談到這些。
畢竟皇上而言,翻牌子是下班後的娛樂節目,等同乙遊議政,額外加班。何況,她們一般也不能提出什麽有用的建議和見解,說完自己更煩了,便索性不提:“你不會愛聽的。”
不料,他的顧嬪雙眼卻亮了起來:“臣妾願聽皇上煩憂之事。”
(本章完)
------------
第一百一十六章 先誅一族試試水
帝王煩心的事,那可多了。
皇上在位好幾年,比起剛登基那會兒是好出許多,和朝中老臣不少是經曆過先帝那會的,自會拿父子倆來對比,並非每一條政令都能順利地執行下去。
“朕說的話,他們不會明著駁斥,有時還哄著朕說好,結果實行下去的時候,不是隻有花樣子,便是過了頭,惹得底下怨氣沸騰,朕若把前麵下的政令一撤,他們就更不相信朕的話了。”
皇上倒是沒指望薑嫻一個沒管過家的姑娘聽得懂這些。
她要管的,就隻有是倚竹軒裏的宮女太監,管起來太簡單了。
這些話,從前他隻能跟皇後和貴妃說說。
隻是都得不到他想要的反應。
皇後一聽他說正事,臉上總是掛著疲倦而不失禮貌的微笑——皇上煩,本宮也煩,還想本宮安慰你,做你的解語花?吹蠟燭早點歇下吧。
貴妃不愛在心儀男子麵前露出剛強一麵,勾著他的頸項,聽他吐苦水時,往往隻有三個迴答:
“都拖出去杖殺嘛。”
“秋天將至,處斬兩個刺頭便服氣了。”
“先誅一族試試水?”
別人是天涼了讓王氏破產。
擱貴妃這,便是天涼了把王氏拖出去斬了。
這歸功於她出身將軍世家,在軍中不聽將令等同死刑,她父兄這麽教育她的,她便理所當然認為這是世間唯一真理——這不全錯,畢竟曆史上,就有朱元璋殺臣,十三年殺七萬多人,平均一天得殺十五個。
隻是皇上狠不下手為了等閑事殺無罪的功臣,便略有束手無策之感。
誰料卻聽顧嬪說:“皇上說天涼要加衣,他們便將人裹在厚厚的棉衣裏,再架在火上烤,將人烤得活不成了,再把手一攤,說是皇上的旨意,被烤得苦不堪言的人便說還不如以往吹冷風受凍的日子,起碼不會被烤得皮開肉綻。可明明,皇上隻是想要他們過冬不受寒而已。”
“說到底,還是皇上朝中無人,他們有一百種辦法去曲解皇上的話。”
“他們口中說著忠君,心中忠的,卻另有他人。”
集團大了,總得花功夫去走訪分公司。
年薪百萬在大集團裏算不得大人物,薑嫻沒切身體會過皇帝的煩惱,但她在更年輕時,在分公司幹過這種陽奉陰違的事。
薑嫻沒做過富二代,是不懂皇帝。
但她懂臣子的心理啊!
空降來的太子爺一心要改革,老主管表麵誇讚太子爺留洋迴來才華橫溢,暗中帶著員工使壞,用他的“指令”搞出一大堆爛攤子,顯得太子爺特別沒有能力。
太子爺察覺到端倪,抓個員工來下班後談心,以為以自己的身份地位,分分鍾把員工迷得死死的,結果那員工不清楚太子爺會在這待多久,管多深,轉頭就把他賣給老主管了。太子爺直至迴總部,都以為老主管對自己特別掏心掏肺,隻是改革難以實行,是他想得太天真。
老主管點評:留洋迴來放洋屁,holys**t。
“嫻兒說得不錯,朕這一年來,一直在反省自己是不是哪裏想得不夠細致。如今看來,哪怕朕方方麵麵想得周全,他們也有辦法把朕的旨意往極端了實行,再來告訴朕行不通。”
皇帝坐在榻邊,微垂著頭。
窗外的月光落在他的發上,如覆上一層銀霜。
若把兩輩子的歲數疊加上,皇帝比薑嫻還要年輕一些,加上養尊處優,真有點“男大學生”的風味,說到不悅處,活像隻垂頭喪氣的老虎……皇帝嘛,跟忠心耿耿的犬類是不占邊的了,更像要順著毛擼的大老虎:“有時,朕也像聽貴妃的話,把他們全殺了,換一批聽朕話的人上來,可那樣,日後史書會怎麽寫朕呢?朕還是想做個明君的。今年科舉,一定要選一批朕的人來……朕前頭說期待你家的子弟並非戲言,若是嫻兒的父兄,想必也是跟朕一條心的。”
人心分親疏。
像雲麾大將軍功高震主,言行跋扈,皇帝想到後宮中一門心思愛他的容貴妃,便想到到她父兄的好來,盡量不去想他們謀逆的可能性。看到可心的顧嬪,便想要個性轉的她,在朝中也忠心耿耿的為自己效力。
他不過隨口一說,薑嫻卻記在心上了。
她在後宮忙活,家裏人也別閑著。
爹不行,就趕緊跟後娘做個小號出來,衝刺科舉600天。
“既然要提拔心腹,就不必等科舉了,不如成立一個新的議事處,把調查清楚,身家清白的年輕人提拔出來,再找機會,換到有用的地方去。”
人還沒坐起來,便被皇上按了迴去:“說話就說話,起來幹什麽?朕提拔你爹,既是因為他養了個好女兒為朕在後宮分憂,也是因為他多年為官,雖然沒有可為之稱頌的驕人政績,但治下沒出大紕漏,便已很難得。”
這話也就騙騙沒工作經驗的古代小姑娘。
若要類比,她爹隻是一個跨國財團裏分公司的小主管。
正是因為她入了大老板的眼,她爹的苦勞才有機會被大老板見到,即使皇上對他的提拔隻是升為知縣,在最會跟紅踩白的官場裏,便釋出了一個重要信息——
薑恪他閨女在皇帝那說得上話。
這個信息,便會讓他在鄉下官場得到起碼公正的待遇,別人會怕對他太不公,他會掀桌子告到皇上那去。
薑嫻將自己的想法一說後,皇上果然很意外:“嫻兒看得比朕想象中更通透。這麽說來,薑恪確是很會養育女兒,倒讓朕期待起你的兄弟。若是有一個與嫻兒你這般靈秀的,怕是預定探花之位了。”
她爹畢竟上了年紀,再能提拔也有限。
她的同族兄弟進官場,才是真正受她庇護的時候。
薑嫻笑說:“臣妾也很期待呢!若是皇上準許,臣妾還想修書一封,催催爹娘加把勁。”
一人開卷,全家都別閑著。
皇帝大樂,便允了她的請求。
隻是他又好奇:“朕知道你非張氏所出,她待你可還好?你倒視她如親娘。”
“臣妾的親娘去得早,懂事後就不曾見過,張氏待臣妾如己出,她待臣妾如何,臣妾也待她如何罷了,都是普通人,家無多少恆產,也不富貴,為了那幾兩銀鬥來鬥去的太無謂……當然,也能說是因為她至今無所出,才待臣妾好,但世間的事,論跡不論心,出閣前她對臣妾好,臣妾便也盡所能的迴報她。”
薑嫻毫不避諱地直言道。
起碼從原主的角度來看,她是得到了張氏視如己出的愛。
也可能是因為爹娘太寵愛她,養成敏感易自憐的性子,才會因為被渣男辜負就想不開,鬱結成疾。來自現代的薑嫻是不會的,自處不留姐,自有留姐處。
皇上聽得出她話裏的真誠和灑脫,不由有所觸動:“你的性子倒是很好,朕原以為你會是更執拗的。”
他仍記得,她上迴拽著他,說自己是自願的。
明明眼中無淚,卻偏執得似是在燃燒。
薑嫻想了想,委婉道:“人各有誌嘛。”
對情愛,無論是愛情、友情或是親情,她都不在乎。
唯有錢財權勢地位,能讓她執拗到燃燒自己。
皇帝卻誤會了。
他頗為滿意地握住她的手,莞爾一笑:“也是,你隻執著於朕。”
顯然,他以為他的顧嬪不在乎繼母是否真心待她,誌隻在他的寵愛:“朕今日去長樂宮請安,聽母後說了,當時那黑衣亂黨趁亂長驅直入,直取她的首級,就連侍衛都沒反應過來,獨獨是你衝了過去,以肉身為盾,將劍勢擋下,若你真是因此……”
他的語氣微有凝結。
對他來說,被救的那個是他親媽,他是斷然不能說她不該以身犯險的。可事成後,他又心疼後怕起來,薑嫻敏銳地截住他的話:“皇上的為難,臣妾是明白的,臣妾也很慶幸……臣妾自小沒了親娘,隻希望皇上待到花甲之年,仍有娘親疼愛關懷。”
聽完薑嫻的話,皇上果然極為感動。
她為他設想至斯,後宮再無第二人能做到。
皇帝伸手將她摟在懷裏,動作非常小心,生怕弄疼了她的傷處。從他的懷裏抬起頭,以看到青年帝王好看的下頷線條,薑嫻心裏卻很平靜:有恩於上位者,不僅自己不能拿出來念叨,最好也不給對方感謝的機會,留在心裏,長長久久地惦記著,才是她的保命護符,也是她的榮華富貴。
“你養傷期間不宜挪動,等你傷好了,朕就為你尋一處宮殿,住在倚竹軒是太委屈你了點。”
皇上摟著她,又講了一會情話。
須臾,懷中人卻勾著他的手問他:“皇上,真的不侍寢嗎?”
“不。”
“來都來了……”
“你不用這麽想,想朕留下來,朕就不走。”
說完,皇帝果然跟梁遇寅說今夜就宿在倚竹軒了。
因為憐惜顧嬪有傷,皇帝更衣也讓太監來伺候,她躺著便好。薑嫻躺在床榻上,不用勞動,隻覺渾身不得勁兒:“皇上,臣妾來伺候你更衣。”
“不必。”
“皇上,你更衣不無聊嗎?臣妾給你念念書唄。”
“……”
皇上真想把她嘴巴堵了捆在床上強行靜養。
隻是轉念一想,皇上莞爾:“嫻兒原來是想聽朕念書麽?也行,梁遇寅,給朕拿本有趣的書來。”
皇命最難辦的,就是“有趣”這種要求了。
什麽樣的書是有趣的?
梁遇寅心想他又不識字,要真由著咱男人的性子來,便是得拿本春宮圖迴來得了,沒書能比這更有趣的了。
他隻好匆匆去找了位識字又念過點書的女官,對方給他推薦了兩本閑書,又到文淵閣中急借出來,才趕在皇上要用的時候,送迴了他手中。
皇帝念書,多麽高規格的哄睡。
因為是要睡前念的,內容自是不可能多驚心動魄,就是很規矩的警世故事。
薑嫻啥也不用幹,就躺在床上聽,隻覺在受刑。
聽了一會,她終是忍不了,提出:“皇上,臣妾不想聽書,想聽皇上說說自己的事。”
“朕的事?當皇子的時候還能出去走走,現在的事不過都是些朝堂上的煩心事。”
燕赤沒有很嚴格地規定女子不得幹政。
隻是一般不會跟談到這些。
畢竟皇上而言,翻牌子是下班後的娛樂節目,等同乙遊議政,額外加班。何況,她們一般也不能提出什麽有用的建議和見解,說完自己更煩了,便索性不提:“你不會愛聽的。”
不料,他的顧嬪雙眼卻亮了起來:“臣妾願聽皇上煩憂之事。”
(本章完)
------------
第一百一十六章 先誅一族試試水
帝王煩心的事,那可多了。
皇上在位好幾年,比起剛登基那會兒是好出許多,和朝中老臣不少是經曆過先帝那會的,自會拿父子倆來對比,並非每一條政令都能順利地執行下去。
“朕說的話,他們不會明著駁斥,有時還哄著朕說好,結果實行下去的時候,不是隻有花樣子,便是過了頭,惹得底下怨氣沸騰,朕若把前麵下的政令一撤,他們就更不相信朕的話了。”
皇上倒是沒指望薑嫻一個沒管過家的姑娘聽得懂這些。
她要管的,就隻有是倚竹軒裏的宮女太監,管起來太簡單了。
這些話,從前他隻能跟皇後和貴妃說說。
隻是都得不到他想要的反應。
皇後一聽他說正事,臉上總是掛著疲倦而不失禮貌的微笑——皇上煩,本宮也煩,還想本宮安慰你,做你的解語花?吹蠟燭早點歇下吧。
貴妃不愛在心儀男子麵前露出剛強一麵,勾著他的頸項,聽他吐苦水時,往往隻有三個迴答:
“都拖出去杖殺嘛。”
“秋天將至,處斬兩個刺頭便服氣了。”
“先誅一族試試水?”
別人是天涼了讓王氏破產。
擱貴妃這,便是天涼了把王氏拖出去斬了。
這歸功於她出身將軍世家,在軍中不聽將令等同死刑,她父兄這麽教育她的,她便理所當然認為這是世間唯一真理——這不全錯,畢竟曆史上,就有朱元璋殺臣,十三年殺七萬多人,平均一天得殺十五個。
隻是皇上狠不下手為了等閑事殺無罪的功臣,便略有束手無策之感。
誰料卻聽顧嬪說:“皇上說天涼要加衣,他們便將人裹在厚厚的棉衣裏,再架在火上烤,將人烤得活不成了,再把手一攤,說是皇上的旨意,被烤得苦不堪言的人便說還不如以往吹冷風受凍的日子,起碼不會被烤得皮開肉綻。可明明,皇上隻是想要他們過冬不受寒而已。”
“說到底,還是皇上朝中無人,他們有一百種辦法去曲解皇上的話。”
“他們口中說著忠君,心中忠的,卻另有他人。”
集團大了,總得花功夫去走訪分公司。
年薪百萬在大集團裏算不得大人物,薑嫻沒切身體會過皇帝的煩惱,但她在更年輕時,在分公司幹過這種陽奉陰違的事。
薑嫻沒做過富二代,是不懂皇帝。
但她懂臣子的心理啊!
空降來的太子爺一心要改革,老主管表麵誇讚太子爺留洋迴來才華橫溢,暗中帶著員工使壞,用他的“指令”搞出一大堆爛攤子,顯得太子爺特別沒有能力。
太子爺察覺到端倪,抓個員工來下班後談心,以為以自己的身份地位,分分鍾把員工迷得死死的,結果那員工不清楚太子爺會在這待多久,管多深,轉頭就把他賣給老主管了。太子爺直至迴總部,都以為老主管對自己特別掏心掏肺,隻是改革難以實行,是他想得太天真。
老主管點評:留洋迴來放洋屁,holys**t。
“嫻兒說得不錯,朕這一年來,一直在反省自己是不是哪裏想得不夠細致。如今看來,哪怕朕方方麵麵想得周全,他們也有辦法把朕的旨意往極端了實行,再來告訴朕行不通。”
皇帝坐在榻邊,微垂著頭。
窗外的月光落在他的發上,如覆上一層銀霜。
若把兩輩子的歲數疊加上,皇帝比薑嫻還要年輕一些,加上養尊處優,真有點“男大學生”的風味,說到不悅處,活像隻垂頭喪氣的老虎……皇帝嘛,跟忠心耿耿的犬類是不占邊的了,更像要順著毛擼的大老虎:“有時,朕也像聽貴妃的話,把他們全殺了,換一批聽朕話的人上來,可那樣,日後史書會怎麽寫朕呢?朕還是想做個明君的。今年科舉,一定要選一批朕的人來……朕前頭說期待你家的子弟並非戲言,若是嫻兒的父兄,想必也是跟朕一條心的。”
人心分親疏。
像雲麾大將軍功高震主,言行跋扈,皇帝想到後宮中一門心思愛他的容貴妃,便想到到她父兄的好來,盡量不去想他們謀逆的可能性。看到可心的顧嬪,便想要個性轉的她,在朝中也忠心耿耿的為自己效力。
他不過隨口一說,薑嫻卻記在心上了。
她在後宮忙活,家裏人也別閑著。
爹不行,就趕緊跟後娘做個小號出來,衝刺科舉600天。
“既然要提拔心腹,就不必等科舉了,不如成立一個新的議事處,把調查清楚,身家清白的年輕人提拔出來,再找機會,換到有用的地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