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麗作為這些知青裏麵第一個離開農村的,踏上了前往北京的火車。
同時,何直那邊忙著大壩和電站的建設,大河村變的跟以前也越來越不一樣了一些。
以前那些勤快的不說,就連懶漢,也加入到民工築壩的隊伍當中。
隊裏麵一片熱鬧和歡騰,到了臘月二十七,工程隊才撤了,這也是何小麗正式離開大河村的日子。
這一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何直以及何家五兄弟把何小麗送到火車站,一家子熱熱鬧鬧的,看著火車開了,一直站在那裏盯著火車尾巴都看不見了,才依依不舍的離開。
而何小麗的眼眶,在何直一家消失不見的時候,終於濕了。
別了,這兩年的知青生活;別了,大河村;別了,小縣城;別了,我的另一段人生……
三十多小時的輾轉,中間還找了個賓館歇了一晚上,最後一程火車隻有十個小時,還是臥鋪,相比之前的旅程來說,就輕鬆了許多。
兩人從北京火車站下了車以後,就有人過來接了。
來人是付歐的舅舅,單位有給他配車,司機開著車,一臉驚訝的看著從外地迴來的兩人,怎麽處長有這麽兩個窮親戚的眼神,深深刺激到了何小麗。
果然這是一個藏龍臥虎的地方,也是一個不靠努力靠親戚,會被人從心底裏默默鄙視的地方。
舅舅張彥今年五十幾歲,民國時期留學國外,五十年代初堅持要迴國,成為國內為數不多的技術領軍型專家,是航空界的特殊專家級的人物,也是華國從事航天技術研究的領軍人物,他在的航空研究所,是付歐單位的上級單位。
即便這樣,付歐也從沒在單位提及張彥。
何小麗聽說過這個人,這也是現實社會中的原型作為藍本寫進的,多年以後他已經成為院士,在國際上也頗負盛名。
舅舅的基本介紹,是付歐在火車上給她講的,他大概把自己在北京的所有的親戚,都給何小麗簡單的講了一遍,這個舅舅,因為從小跟他關係特別親厚,小時後付歐在國外長大,也經常跟舅舅生活在一起,反而舅舅的孩子,因為舅舅迴國的關係,後來跟他關係比較疏離。
就這樣一個人,因為早年非要迴國,孩子們因為某些原因,跟母親留在了國外,以至於到了張彥老年,孩子們跟他關係依然很淡漠,張彥死的時候,都沒有親人在場,他是在一個寒冷的冬
天,獨自離世的,等到保姆放完假迴到家中,發現的隻是一具僵硬的屍體。
本來以為這個人應該是很嚴肅的,誰知道其實隻是一個文質彬彬的帥老頭。
“這是我舅。”付歐在舅舅麵前十分隨意:“他可是很難公車私用啊。”
更神奇的是長輩來接晚輩,這在何小麗看來是不太符合規矩的。
何小麗覺得很驚訝:“那您是怎麽知道我們今天到的?”畢竟這個年代沒有手機沒有微信,更沒有定位啊。
“你們在b市上火車之前,我就想著等你們迴來給安排聚一次,所以問了付歐火車班次,反正是下班時間,就順便來接你們了。”張彥笑的很和藹,就這樣一個人,難道是被原著作者修改了人設嗎,怎麽看,都不像跟子女處不來的,明明他對付歐這個外甥都很好。
其實人呐,誰沒有八卦心裏啊,隻是張彥把自己的八卦心裏藏的比較深,假裝關心外甥,其實是先看看令這個刻板的外甥,在離開農村前非要娶迴來的姑娘到底長啥樣。
不僅張彥想知道,其實付歐的母親更想知道了,無奈這幾天確實是很忙,抽不出時間來。
看得出來張家的人比較隨便,否則他一個長輩,不會來火車站來接晚輩。
張彥是很典型的這個年代的專家,一身文人氣質,雖然五十多歲了,看起來也不顯老,人也非常和藹。
何小麗覺得受寵若驚了:“怎麽好意思麻煩您啊。”
“不麻煩。”張彥笑了笑:“付歐的母親最近比較忙,要忙著出國的事情,我便自動請纓帶你們去飯店,等你們到了就可以開飯了。”
原來早就擺好了飯局了。
張家在北京的親戚不多,除了張彥,張澄,還有個叫張雋的阿姨三兄妹,三人都在北京。
張彥是早年從國外拚了命要迴國,而張澄則因為語言占優勢的關係,進到了外交部,即便是在自艱苦的時期,她作為為數不多的同聲傳譯,也沒有遭到太大的打擊。
而另外一個阿姨——張雋則很少被付歐提起。
一想到要見這麽多親戚,何小麗忍不住打起來退堂鼓。
到了飯店門口,才發現請客的地方居然是“全聚德”。
這家店何小麗曾今來過,沒想到幾十年以前是這樣一幅樣子,盯著那幅熟悉的招牌,她看了很久。
“我就猜到是全聚德,咱們家聚餐啊
,這麽多年都沒換過地方。”付歐伸手拉了一把何小麗:“別怕。”
“沒辦法,你外婆喜歡吃這裏的烤鴨,所以咱們呐,都要隨著外婆的口味來。”張彥說:“雖然都是老張家的親戚,但你有付歐在,外婆等人都很好相處,不用太拘謹。”
這麽大的場麵估摸著親戚們都在。
“我怕啥。”何小麗勉強笑了笑,看著門口穿著中山裝的服務員,想到幾十年後在這裏的一場宴請,真是……一種好奇怪的感覺從心底裏升了上來。
“除了我小姨,其他的人應該挺好的。”付歐悄聲說:“她說啥你可千萬別放在心裏。”
“你們家,是不是把你看的很重啊。”何小麗心裏發毛:“正常歡迎一下我而已嘛,不要搞得這麽鄭重吧。”
付歐想了想:“可能因為我結婚了,大家都沒看見過你,所以好奇吧。”
這不是把人當成吉祥物大熊貓了嘛,敢情這幫人是過來參觀欣賞的啊。
看見站在門口不動彈的何小麗,張彥都笑了:“不用怕,你跟付歐沒有訂婚,大家也隻是好奇,加上付歐迴來我們也沒有一起聚過,所以我做東,招唿大家夥一下,剛好你小姨家的舟舟也從海城迴來了,所以拉上你們一起聚一聚,怕啥,有他呢。”
付歐拉起她的手來。
也隻能這樣了。
張家包了一個大包間,桌子是十二人的大桌子,何小麗跟付歐一起進去的時候,裏麵已經坐滿了人,付歐一個個介紹了。
最裏麵頭發花白的老太太,是付歐的外婆,看起來十分的和藹,也非常有氣質,這種氣質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培養出來的,何小麗曾今看過電視上那種七十年代大明星老年以後接受電視訪談,渾身上下散發出來高雅的氣質,就是外婆這樣的。
外婆現在七十多歲了,身體依然康健,她是滿清大臣家中的嫡小姐,在這場運動中,被打擊的很深,不過所幸她年紀太大,沒有受到太大的折磨,運動結束以後,她的身份也很快被推翻。
另外還有兩個老太太,是付歐的姨外婆,三姐妹長得很像。
何小麗甜甜的叫了一聲“外婆”和“姨外婆”,三個氣質老太,笑的簡直是看到自己的親孫女一樣了。
看來張家這幫親戚也很好相處。
另外就是付歐的父母,付歐的母親雖然快五十歲,但看起來保養的很好,並不顯年長,人也是很和藹的
樣子。
付歐的父親是個精瘦的讀書人,身板看上去沒有兒子那麽高大。
這就是公婆了,跟著付歐,何小麗別別扭扭的叫了一聲“爸爸”“媽媽”。
付歐的父母,看上去和十分開明,除了拉住何小麗的手說辛苦了以外,沒有問別的。
接著是一個非常貌美的中年女人,瓜子臉,畫著淡妝,看起來比較嚴肅,甚至於有點刻薄,她旁邊坐著的女孩子一臉倨傲,應該就是張彥說的那個叫周舟的女孩。
何小麗叫了一聲“阿姨”,張雋冷冷一哼。
那位叫周舟的表妹,臉色也不是很好。
難道老付家欠了他們錢不成?
張彥就一個人,沒有帶家屬。
出了張雋和那位叫周舟的女孩子,其他人,看上去都很好相處。
“一大家子都到了,等兩個晚輩,像什麽樣子。”和諧的氣氛中,突然迸出來不和諧的聲調來。
何小麗心口一滯。
見張雋向自己媳婦發難,張澄不樂意了:“張雋,一家人能不能好好吃個飯!”
同時,何直那邊忙著大壩和電站的建設,大河村變的跟以前也越來越不一樣了一些。
以前那些勤快的不說,就連懶漢,也加入到民工築壩的隊伍當中。
隊裏麵一片熱鬧和歡騰,到了臘月二十七,工程隊才撤了,這也是何小麗正式離開大河村的日子。
這一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何直以及何家五兄弟把何小麗送到火車站,一家子熱熱鬧鬧的,看著火車開了,一直站在那裏盯著火車尾巴都看不見了,才依依不舍的離開。
而何小麗的眼眶,在何直一家消失不見的時候,終於濕了。
別了,這兩年的知青生活;別了,大河村;別了,小縣城;別了,我的另一段人生……
三十多小時的輾轉,中間還找了個賓館歇了一晚上,最後一程火車隻有十個小時,還是臥鋪,相比之前的旅程來說,就輕鬆了許多。
兩人從北京火車站下了車以後,就有人過來接了。
來人是付歐的舅舅,單位有給他配車,司機開著車,一臉驚訝的看著從外地迴來的兩人,怎麽處長有這麽兩個窮親戚的眼神,深深刺激到了何小麗。
果然這是一個藏龍臥虎的地方,也是一個不靠努力靠親戚,會被人從心底裏默默鄙視的地方。
舅舅張彥今年五十幾歲,民國時期留學國外,五十年代初堅持要迴國,成為國內為數不多的技術領軍型專家,是航空界的特殊專家級的人物,也是華國從事航天技術研究的領軍人物,他在的航空研究所,是付歐單位的上級單位。
即便這樣,付歐也從沒在單位提及張彥。
何小麗聽說過這個人,這也是現實社會中的原型作為藍本寫進的,多年以後他已經成為院士,在國際上也頗負盛名。
舅舅的基本介紹,是付歐在火車上給她講的,他大概把自己在北京的所有的親戚,都給何小麗簡單的講了一遍,這個舅舅,因為從小跟他關係特別親厚,小時後付歐在國外長大,也經常跟舅舅生活在一起,反而舅舅的孩子,因為舅舅迴國的關係,後來跟他關係比較疏離。
就這樣一個人,因為早年非要迴國,孩子們因為某些原因,跟母親留在了國外,以至於到了張彥老年,孩子們跟他關係依然很淡漠,張彥死的時候,都沒有親人在場,他是在一個寒冷的冬
天,獨自離世的,等到保姆放完假迴到家中,發現的隻是一具僵硬的屍體。
本來以為這個人應該是很嚴肅的,誰知道其實隻是一個文質彬彬的帥老頭。
“這是我舅。”付歐在舅舅麵前十分隨意:“他可是很難公車私用啊。”
更神奇的是長輩來接晚輩,這在何小麗看來是不太符合規矩的。
何小麗覺得很驚訝:“那您是怎麽知道我們今天到的?”畢竟這個年代沒有手機沒有微信,更沒有定位啊。
“你們在b市上火車之前,我就想著等你們迴來給安排聚一次,所以問了付歐火車班次,反正是下班時間,就順便來接你們了。”張彥笑的很和藹,就這樣一個人,難道是被原著作者修改了人設嗎,怎麽看,都不像跟子女處不來的,明明他對付歐這個外甥都很好。
其實人呐,誰沒有八卦心裏啊,隻是張彥把自己的八卦心裏藏的比較深,假裝關心外甥,其實是先看看令這個刻板的外甥,在離開農村前非要娶迴來的姑娘到底長啥樣。
不僅張彥想知道,其實付歐的母親更想知道了,無奈這幾天確實是很忙,抽不出時間來。
看得出來張家的人比較隨便,否則他一個長輩,不會來火車站來接晚輩。
張彥是很典型的這個年代的專家,一身文人氣質,雖然五十多歲了,看起來也不顯老,人也非常和藹。
何小麗覺得受寵若驚了:“怎麽好意思麻煩您啊。”
“不麻煩。”張彥笑了笑:“付歐的母親最近比較忙,要忙著出國的事情,我便自動請纓帶你們去飯店,等你們到了就可以開飯了。”
原來早就擺好了飯局了。
張家在北京的親戚不多,除了張彥,張澄,還有個叫張雋的阿姨三兄妹,三人都在北京。
張彥是早年從國外拚了命要迴國,而張澄則因為語言占優勢的關係,進到了外交部,即便是在自艱苦的時期,她作為為數不多的同聲傳譯,也沒有遭到太大的打擊。
而另外一個阿姨——張雋則很少被付歐提起。
一想到要見這麽多親戚,何小麗忍不住打起來退堂鼓。
到了飯店門口,才發現請客的地方居然是“全聚德”。
這家店何小麗曾今來過,沒想到幾十年以前是這樣一幅樣子,盯著那幅熟悉的招牌,她看了很久。
“我就猜到是全聚德,咱們家聚餐啊
,這麽多年都沒換過地方。”付歐伸手拉了一把何小麗:“別怕。”
“沒辦法,你外婆喜歡吃這裏的烤鴨,所以咱們呐,都要隨著外婆的口味來。”張彥說:“雖然都是老張家的親戚,但你有付歐在,外婆等人都很好相處,不用太拘謹。”
這麽大的場麵估摸著親戚們都在。
“我怕啥。”何小麗勉強笑了笑,看著門口穿著中山裝的服務員,想到幾十年後在這裏的一場宴請,真是……一種好奇怪的感覺從心底裏升了上來。
“除了我小姨,其他的人應該挺好的。”付歐悄聲說:“她說啥你可千萬別放在心裏。”
“你們家,是不是把你看的很重啊。”何小麗心裏發毛:“正常歡迎一下我而已嘛,不要搞得這麽鄭重吧。”
付歐想了想:“可能因為我結婚了,大家都沒看見過你,所以好奇吧。”
這不是把人當成吉祥物大熊貓了嘛,敢情這幫人是過來參觀欣賞的啊。
看見站在門口不動彈的何小麗,張彥都笑了:“不用怕,你跟付歐沒有訂婚,大家也隻是好奇,加上付歐迴來我們也沒有一起聚過,所以我做東,招唿大家夥一下,剛好你小姨家的舟舟也從海城迴來了,所以拉上你們一起聚一聚,怕啥,有他呢。”
付歐拉起她的手來。
也隻能這樣了。
張家包了一個大包間,桌子是十二人的大桌子,何小麗跟付歐一起進去的時候,裏麵已經坐滿了人,付歐一個個介紹了。
最裏麵頭發花白的老太太,是付歐的外婆,看起來十分的和藹,也非常有氣質,這種氣質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培養出來的,何小麗曾今看過電視上那種七十年代大明星老年以後接受電視訪談,渾身上下散發出來高雅的氣質,就是外婆這樣的。
外婆現在七十多歲了,身體依然康健,她是滿清大臣家中的嫡小姐,在這場運動中,被打擊的很深,不過所幸她年紀太大,沒有受到太大的折磨,運動結束以後,她的身份也很快被推翻。
另外還有兩個老太太,是付歐的姨外婆,三姐妹長得很像。
何小麗甜甜的叫了一聲“外婆”和“姨外婆”,三個氣質老太,笑的簡直是看到自己的親孫女一樣了。
看來張家這幫親戚也很好相處。
另外就是付歐的父母,付歐的母親雖然快五十歲,但看起來保養的很好,並不顯年長,人也是很和藹的
樣子。
付歐的父親是個精瘦的讀書人,身板看上去沒有兒子那麽高大。
這就是公婆了,跟著付歐,何小麗別別扭扭的叫了一聲“爸爸”“媽媽”。
付歐的父母,看上去和十分開明,除了拉住何小麗的手說辛苦了以外,沒有問別的。
接著是一個非常貌美的中年女人,瓜子臉,畫著淡妝,看起來比較嚴肅,甚至於有點刻薄,她旁邊坐著的女孩子一臉倨傲,應該就是張彥說的那個叫周舟的女孩。
何小麗叫了一聲“阿姨”,張雋冷冷一哼。
那位叫周舟的表妹,臉色也不是很好。
難道老付家欠了他們錢不成?
張彥就一個人,沒有帶家屬。
出了張雋和那位叫周舟的女孩子,其他人,看上去都很好相處。
“一大家子都到了,等兩個晚輩,像什麽樣子。”和諧的氣氛中,突然迸出來不和諧的聲調來。
何小麗心口一滯。
見張雋向自己媳婦發難,張澄不樂意了:“張雋,一家人能不能好好吃個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