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了何直,跟何直說完這件事情以後,何直當然挺高興的,高興之餘,趕緊請了兩天假,從公社到縣裏,通篇手續辦下來,都沒費何小麗什麽功夫。

    老實憨憨的何直,從來也不徇私,為了侄女卯足了勁用了一迴關係,公社的相關負責人員也知道何直這人向來不求人,他這一球,當然得辦了。

    緊接著就是縣裏,何直跟縣委的幹事也挺熟,就說了一下是自己親侄女的事情,人家連句多話都沒問,毫不猶豫的就在條子上麵蓋了章。

    要說費的功夫,就基本都在路上了。

    也真是多虧有這個叔叔了,這一趟手續辦下來最關鍵的就是隊裏這頭,何直一放人,加上有充分迴城的理由,再加上用他的關係去公社找人蓋了章,事情就順利了很多。

    手裏拿著縣裏的放行條,何小麗都有種不太真實的感覺。

    這……自己這就可以迴城了?

    “叔,謝謝你,要不是你幫忙,我還真是。”何小麗拿著不真實的批條,還是不敢相信自己,真的跟知青生活告別,要去北京了?

    何直擺擺手:“一家人何必說兩家話,難不成叔叔真的要看你這輩子都待在這邊不成,你能走,叔叔當然高興了。”

    沒有合適的理由,即便是李書記也沒辦法隨意給何小麗開條子送她迴城,畢竟上山下鄉是之前的一個大政策,並且也沒有相關的政策指引知青們可以迴城之前,一切都需要按手續按流程走。

    不過如果沒有何直幫忙,迴城的計劃得延遲到年後了,比如王有誌,就要等到年後才能迴城。

    何小麗說:“我們年後結婚,到時候接您去北京?”

    何直就笑了:“你結婚我當然想去了,家裏這麽多孩子這麽多事情,再說火車票哪能說買就買啊,你爸在省城辦婚禮,我們當時都沒去成。”即便是幾十年後公共交通那麽發達,春運還是一件及其艱辛的事情,何直要輾轉從大河村到北京,這可是一件在當時看來非常艱辛的大工程。

    何直又說道:“其實我們這裏嫁姑娘,娘家的叔叔和兄弟們必須要去送親,當時我就想,咱們小麗頂多也就嫁去省城,到時候叔叔帶著大軍小軍去送你,誰知道你這一嫁,更遠了,要去北京那麽遠……”

    說到後麵,聲音越來越小,甚至有些哽咽:“叔叔沒有什麽好說的,唯願你過得好,等將來,或許出門更方便點,我再去北京看你……”

    “

    叔,有件事情我要跟你說。”

    何直最近都把心思撲在大壩上麵,人也憔悴了很多。

    “不用說了,我都知道。”

    “不,叔,我姨,她是真的喜歡你,如果你有心,去省城好好把她追迴來!”

    追迴來是什麽,何直沒有很直觀的感覺,但他期望能給沈青提供一個不一樣的人生,這才剛起個頭呢。

    這也沒什麽好說的了,何小麗低下頭來,整理了一下情緒。

    等到走的這天,大家交換了自己的紀念品,何小麗把從省城買迴來的人造棉給餘敏留了兩尺,餘敏給何小麗兩雙嶄新的布鞋,都是比著她的腳做的,千層底耐磨,可以穿好多年。

    劉恩慈送了何小麗一個軟殼的筆記本,而何小麗送給她一支普通款式的鋼筆。

    最後何直來了,送了何小麗一套床上用品四件套,這是當地結婚嫁女兒的標配的禮物了,至於何小麗,把她儲存的那一堆新的舊的的吃的,都留給何家的那群臭小子,油桶裏麵都灌滿了清油,足足能做半年的菜,反正天南海北,等到以後大家再想起問到這事,她直接解釋不記得就好了。

    ……

    村裏人對待這件事情的態度不盡相同,但至少,能忙裏偷閑議論這件事情的人也不多,劉彩是其中一個。

    臨走前,何小麗忙著把家裏的紅薯蒸好,壓碎了,切成片曬幹,跟何建設一遍遍交代了紅薯片的做法。

    如何蒸,如何壓碎,裏麵要加什麽東西。

    一向懶得要死的劉彩都跑過來聽,也不知道是實在磨不過她家小米兒,還是真的有點舍不得何小麗,一向三五不著調的劉彩,這次聽的很認真。

    到最後忍不住感慨:“你這孩子,還真是聰明,要說村裏誰考上大學生我都覺得稀奇,就你考上我覺得再也正常不過了。”小米兒現在長大了一點了,作為家裏唯一的女兒,劉彩確實是很疼這個閨女。

    以前劉彩嘴裏可是吐不出正經話來的。

    何小麗忍不住吐槽:“劉嬸,這些都是生活小智慧,不需要多聰明才能學會的,何建設,你學會了嗎?”

    何建設知道以後要做一個堅強而獨立的人了,離開了姐姐,以後想吃這些好吃的,就得靠自己,所以記得特別的牢,用力點點頭:“我記住了,姐,你放心好了,兩個弟弟我照顧,餓不著肚子。”

    還真虧這孩子能知道自己的初衷,何小麗

    覺得很安慰。

    “好好學習,等你長大,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知道嗎?”

    何建設很認真的點頭:“我記得、知道、並且謹記了!”

    還真是油嘴滑舌!

    從縣城到北京的路,比到省城要遠的多,因此很多衣服及行李,都是通過郵寄去北京的,隨身所帶的也隻有一些貴重的物品,還有吃的用的那些,至於一些可帶可不帶的舊的東西,就留在知青點裏麵,給其他兩個女知青了。

    不要說餘敏,就連劉恩慈都有些不舍。

    最終何小麗也沒有問她和王有誌的事情,畢竟兩人如果同時患難患難,還能互相傾訴,如今再劉恩慈心裏,何小麗屬於金榜提名了的那種,說多了隻會讓自己更加難堪,更何況,她跟王有誌剛開個頭,如果他自己一個人迴城,劉恩慈也不能說什麽的。

    讓她比較欣慰的是,公社那邊派人過來找她,要她頂上何小麗的位子,做英語老師,但這個時候她一門心思都想迴城,給她這個英語老師做,她也沒有最開始那種激情了。

    而王有誌走後,會計的職位空缺,則由一向精打細算的餘敏來接任,而王有誌要在走之前,教會餘敏最基本的複式記賬法。

    還好餘敏聰明好學,沒幾天就找到入門的路徑了。

    大河村的生活,正在一天天的向好,而何小麗,也麵臨著新的人生,朝著北京進發,等待著她的是什麽呢?

    作者有話要說:二更晚點,開了28個小時的車,有點累崩了,各位國慶愉快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七零年代炮灰女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溜溜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溜溜豬並收藏七零年代炮灰女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