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直迴到家的時候已經六點了,按說這個時候老三老四兩孩子也應該把飯菜都準備好了,可揭開鍋蓋一看,冷鍋,冷菜都沒有。
他突然覺得前所未有的累。
狗蛋站在門口輕輕叫了一聲“爸爸”。看樣子是餓了。
何直問:“哥哥們呢?”家裏的哥哥也就隻有這兩個孩子了,孩子們也不知道去哪裏了,這會兒按說該在家做作業的,姐姐不在家,兩個孩子就到處撒野,想想就真夠頭大的。
見這段時間李桂花沒上門來鬧,何直就覺得很奇怪了,前段時間叫人去小河村打聽了一下,原來李桂花迴到家以後,跟嫂子也處不來,一氣之下又找了個人家嫁了。
這迴她哥哥嫂子可能覺得再也沒有油水可以刮,把她騙到隔壁縣嫁給了一個老光棍。
左右李桂花當年結婚早,現在也才三十六,長得黑了一點,五官還是挺耐看的。
知道李桂花嫁了人,何直也就不抱有任何不切實際的夢想了,本來還以為她迴到娘家吃點苦能學乖一些的。
至於孩子們,私底下偷偷給她塞沒塞過錢,他也從來沒管過,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好好把這個最小的拉扯大。
這段時間爸爸總不在家,跟爸爸不是一般的疏遠的狗蛋,看了何直很久,結結巴巴的說:“去河邊……撿大樹。”
何直看了一下灶房就明白了。
這些天大雨一直下,家裏沒有多餘的柴火了,這兩個孩子肯定是看著家裏柴火少,就沒有做飯。
想到這裏心裏湧出來不少的愧疚感,他上前摸了摸狗蛋的頭,把他抱了起來,問:“那你吃飯了沒?”
狗蛋點了點頭:“姨姨那裏吃玉米糊糊,我吃了一碗。”
何直這才想起來,被他丟在學校的沈娟,他本來還說過兩天派個人送沈娟迴去的,這一忙著救災就忘記了,難道她這兩天都吃的玉米糊糊?
想到這裏心裏有點不過意,從菜園子裏麵摘了兩根黃瓜,拍了拍,用調料拌了一下。
又從家裏拿了一些醃蘿卜,酸豆角什麽的,這些都是何小麗泡的,倒也清爽可口,又從六嬸家換來了一些冷米飯,最後想了想,從自己家拿了兩個雞蛋,一些青辣椒,抱著狗蛋兩人往學校去了。
何直到的時候看見沈娟正在忙活著呢,她在學校後麵搭了個小棚子,支了個灶,這是要準備開火做飯的節奏了,肥豬被她綁住拴在門外
,這幾天她煮了豬草給豬吃,不知道豬是不是被嚇到了,眼看著就瘦了,所以她這幾天準備把肥豬給殺了,看能不能找隊裏的人換一些生活必需品。
學校後麵原來有個豬棚,還算能遮風避雨,她這幾天把豬棚收拾了一下,準備等老師們迴來就搬到豬棚裏麵住去。
不過這事兒還得請示大隊長才對,按以前的慣例,即便是自己養的豬,那吃的也是社會主義的糧食,殺了起碼要分給隊裏一半的。
青山村不讓她迴去,要她把肥豬宰了分給青山村一半,她才不幹了,但如果何直同意讓她把家臨時安置在大河村,她倒是願意把這頭豬,直接給大河村村部,她自己隻留下一些,找人換點吃的用的。
剛好見到了何直,沈娟把自己的想法跟何直說了,何直聽了連連搖頭:“你這頭豬又不是吃我大河村的豬草長大的,要給我們一半我是不能收的。”再說大隊現在比以前要富裕很多,養了幾十頭豬,他覺得收了沈娟的豬就是不對,人家現在無依無靠的。
何直把自己帶來的冷米飯,醬菜,拌黃瓜拿了過來,說:“我一個大男人,搞不好飯,找鄰居換了些冷米飯,你不嫌棄的話燒點熱水泡來了吃著,沒事我先走了,你的事情,我先給公社匯報一下,如果青山大隊不接收你,我得請示一下公社書記和婦女主任的意見,請他們幫你協調。”
婦女工作現在是大問題,現在都是社會主義半邊天了,他可不敢輕視。
但其實話是這樣講,靠著公社試壓塞迴去青山村,青山村是能接受,但能給沈娟好臉色看麽,而且人活著總要吃飯,也很難保以後幹了活,分不到相應的糧食。
說真的沈娟真的有好幾天都沒吃飯了,何直帶來的玉米糊糊味道是不錯,但天天吃,也夠傷腦筋的,可她不是缺心眼,何直都說找鄰居接的飯,自己肯定沒吃。
她說:“你等等,我找點熱水把飯泡泡,你也一起吃。”
何直剛想說不用,見到沈娟已經忙活起來。
她是個做事很利索的婦女,燒火,燒水,快的很,很快小鍋子裏麵的水就燒開了,她把飯丟進去煮一煮,這就熱了,夏天吃這樣的“茶泡飯”配著小菜,還是挺清爽可口的。
然後她把那兩個雞蛋給蒸成水波蛋,給兩個孩子吃了。
雖然餓得很,狗蛋這幾天跟小月兒玩的正好,也很喜歡小月兒這個妹妹,兩人你讓我,我讓你,也著實有趣。
“其
實也不是我不願意幫你,但到底你是外村的人口,要落到我們這裏來,隊裏很多人怕是有意見,再說後麵豬棚怎麽能住人?”那裏實在是太簡陋,以前是大戶人家養豬的地方,這邊養豬的豬棚,就隻圍住了下半段,上麵是空著的,這樣一點遮擋都沒有,怎麽住人?
沈娟指了指後麵:“我用木板子擋起來了,圍住了也就沒事,我知道你實在是為難,但你可以給我一些旁人不願意做的事情,比如山地,別人不種的山地給我種可好,我隻要一口飯吃,能養活這孩子,其他的都不圖了。”
何直也是當爹的,自然明白她的心情,想必是迴到青山大隊太難,所以才會這樣懇求他,他迴頭看了一眼沈娟自己遮起來的這一塊,差點暈倒,那樣子怎能住人?
“不成,你這樣沒辦法住人的,再說豬圈是養豬的,雖然這麽多年沒養,但多少有味道,不成的不成的。”何直看不過眼。
兩人吃了飯,剛走出去,迎頭撞見隊裏愛作媒的趙嬸娘,她今天可是穿了整齊的一身,往學校那裏去了。
“哎呀,何家老二。”趙嬸娘的記憶還停留在何直是何家老二那個階段:“那個姓沈的婦女還住在學校吧?”
怎麽又是她,何直頭疼,他想著明天趕早要去一下公社匯報沈娟的情況,他是不敢要人家大肥豬,更不能讓她不明不白的就住在豬圈裏麵,看她那模樣是要下定決心在大河村過日子了。
“怎麽了,趙嬸娘。”
趙嬸娘笑的跟什麽一樣:“我是有好事跟你說。”
何直更頭疼了,趙嬸娘最喜歡亂做媒,他當年跟李桂花就是趙嬸娘一口撮合,當年她可是把李桂花的人品說的天花亂墜的:“有什麽好事?”
趙嬸娘摸了摸耳垂:“我娘家的老三,不是死了媳婦好多年了嘛,家裏也沒個人操持,我看這個人還可以,想說和說和,何直,你不會阻攔吧?”
何直莫名有點心虛:“我幹嘛阻攔,我又不是管婦女工作的。”趙嬸娘的娘家就在本村,那個趙家老三……等等!
“趙嬸娘,你家老三都多大年紀了啊。”趙老三在隊裏的名聲不太好,懶的要命,媳婦大著個肚子還要下地幹活,生孩子那日痛的要死要活的求趙老三去找穩婆,趙老三翻了個白眼兒說穩婆是舊社會的產物,新式婦女生孩子是不用穩婆的,你在家好好生吧啊。
就這樣,趙老三的媳婦兒不是沒了嘛。
剛開始他還沒心沒
肺,後麵發現媳婦兒沒了也不行,娃沒人帶啊,這個手才知道有媳婦兒的好,拖著他姐姐,也就是今天很會做媒的趙嬸娘到處給他找婆娘。
但名聲壞了就是壞了,誰腦子缺了一根筋才會去找趙老三啊,這不都十來年了,趙老三還是沒媳婦。
聽何直這樣打破,趙嬸娘很不高興,那天她看到那個女人就挺喜歡的,沒家沒業也沒關係,她不是還有一頭大肥豬嗎,所以她去跟娘家兄弟說了,趙老三那天也見過沈娟,也挺喜歡她那樣幹淨利索的長相,像個城裏的女人呢。
“何家二侄子,你說你這個大隊長是不是該操心操心隊裏的成員的家庭生活啊,我弟弟打了光棍都這麽久了,也沒見你幫忙做個保媒,今天我就是要去沈娟那裏說道說道,她自己願意就不說,不願意我也不會強迫啊!”
他突然覺得前所未有的累。
狗蛋站在門口輕輕叫了一聲“爸爸”。看樣子是餓了。
何直問:“哥哥們呢?”家裏的哥哥也就隻有這兩個孩子了,孩子們也不知道去哪裏了,這會兒按說該在家做作業的,姐姐不在家,兩個孩子就到處撒野,想想就真夠頭大的。
見這段時間李桂花沒上門來鬧,何直就覺得很奇怪了,前段時間叫人去小河村打聽了一下,原來李桂花迴到家以後,跟嫂子也處不來,一氣之下又找了個人家嫁了。
這迴她哥哥嫂子可能覺得再也沒有油水可以刮,把她騙到隔壁縣嫁給了一個老光棍。
左右李桂花當年結婚早,現在也才三十六,長得黑了一點,五官還是挺耐看的。
知道李桂花嫁了人,何直也就不抱有任何不切實際的夢想了,本來還以為她迴到娘家吃點苦能學乖一些的。
至於孩子們,私底下偷偷給她塞沒塞過錢,他也從來沒管過,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好好把這個最小的拉扯大。
這段時間爸爸總不在家,跟爸爸不是一般的疏遠的狗蛋,看了何直很久,結結巴巴的說:“去河邊……撿大樹。”
何直看了一下灶房就明白了。
這些天大雨一直下,家裏沒有多餘的柴火了,這兩個孩子肯定是看著家裏柴火少,就沒有做飯。
想到這裏心裏湧出來不少的愧疚感,他上前摸了摸狗蛋的頭,把他抱了起來,問:“那你吃飯了沒?”
狗蛋點了點頭:“姨姨那裏吃玉米糊糊,我吃了一碗。”
何直這才想起來,被他丟在學校的沈娟,他本來還說過兩天派個人送沈娟迴去的,這一忙著救災就忘記了,難道她這兩天都吃的玉米糊糊?
想到這裏心裏有點不過意,從菜園子裏麵摘了兩根黃瓜,拍了拍,用調料拌了一下。
又從家裏拿了一些醃蘿卜,酸豆角什麽的,這些都是何小麗泡的,倒也清爽可口,又從六嬸家換來了一些冷米飯,最後想了想,從自己家拿了兩個雞蛋,一些青辣椒,抱著狗蛋兩人往學校去了。
何直到的時候看見沈娟正在忙活著呢,她在學校後麵搭了個小棚子,支了個灶,這是要準備開火做飯的節奏了,肥豬被她綁住拴在門外
,這幾天她煮了豬草給豬吃,不知道豬是不是被嚇到了,眼看著就瘦了,所以她這幾天準備把肥豬給殺了,看能不能找隊裏的人換一些生活必需品。
學校後麵原來有個豬棚,還算能遮風避雨,她這幾天把豬棚收拾了一下,準備等老師們迴來就搬到豬棚裏麵住去。
不過這事兒還得請示大隊長才對,按以前的慣例,即便是自己養的豬,那吃的也是社會主義的糧食,殺了起碼要分給隊裏一半的。
青山村不讓她迴去,要她把肥豬宰了分給青山村一半,她才不幹了,但如果何直同意讓她把家臨時安置在大河村,她倒是願意把這頭豬,直接給大河村村部,她自己隻留下一些,找人換點吃的用的。
剛好見到了何直,沈娟把自己的想法跟何直說了,何直聽了連連搖頭:“你這頭豬又不是吃我大河村的豬草長大的,要給我們一半我是不能收的。”再說大隊現在比以前要富裕很多,養了幾十頭豬,他覺得收了沈娟的豬就是不對,人家現在無依無靠的。
何直把自己帶來的冷米飯,醬菜,拌黃瓜拿了過來,說:“我一個大男人,搞不好飯,找鄰居換了些冷米飯,你不嫌棄的話燒點熱水泡來了吃著,沒事我先走了,你的事情,我先給公社匯報一下,如果青山大隊不接收你,我得請示一下公社書記和婦女主任的意見,請他們幫你協調。”
婦女工作現在是大問題,現在都是社會主義半邊天了,他可不敢輕視。
但其實話是這樣講,靠著公社試壓塞迴去青山村,青山村是能接受,但能給沈娟好臉色看麽,而且人活著總要吃飯,也很難保以後幹了活,分不到相應的糧食。
說真的沈娟真的有好幾天都沒吃飯了,何直帶來的玉米糊糊味道是不錯,但天天吃,也夠傷腦筋的,可她不是缺心眼,何直都說找鄰居接的飯,自己肯定沒吃。
她說:“你等等,我找點熱水把飯泡泡,你也一起吃。”
何直剛想說不用,見到沈娟已經忙活起來。
她是個做事很利索的婦女,燒火,燒水,快的很,很快小鍋子裏麵的水就燒開了,她把飯丟進去煮一煮,這就熱了,夏天吃這樣的“茶泡飯”配著小菜,還是挺清爽可口的。
然後她把那兩個雞蛋給蒸成水波蛋,給兩個孩子吃了。
雖然餓得很,狗蛋這幾天跟小月兒玩的正好,也很喜歡小月兒這個妹妹,兩人你讓我,我讓你,也著實有趣。
“其
實也不是我不願意幫你,但到底你是外村的人口,要落到我們這裏來,隊裏很多人怕是有意見,再說後麵豬棚怎麽能住人?”那裏實在是太簡陋,以前是大戶人家養豬的地方,這邊養豬的豬棚,就隻圍住了下半段,上麵是空著的,這樣一點遮擋都沒有,怎麽住人?
沈娟指了指後麵:“我用木板子擋起來了,圍住了也就沒事,我知道你實在是為難,但你可以給我一些旁人不願意做的事情,比如山地,別人不種的山地給我種可好,我隻要一口飯吃,能養活這孩子,其他的都不圖了。”
何直也是當爹的,自然明白她的心情,想必是迴到青山大隊太難,所以才會這樣懇求他,他迴頭看了一眼沈娟自己遮起來的這一塊,差點暈倒,那樣子怎能住人?
“不成,你這樣沒辦法住人的,再說豬圈是養豬的,雖然這麽多年沒養,但多少有味道,不成的不成的。”何直看不過眼。
兩人吃了飯,剛走出去,迎頭撞見隊裏愛作媒的趙嬸娘,她今天可是穿了整齊的一身,往學校那裏去了。
“哎呀,何家老二。”趙嬸娘的記憶還停留在何直是何家老二那個階段:“那個姓沈的婦女還住在學校吧?”
怎麽又是她,何直頭疼,他想著明天趕早要去一下公社匯報沈娟的情況,他是不敢要人家大肥豬,更不能讓她不明不白的就住在豬圈裏麵,看她那模樣是要下定決心在大河村過日子了。
“怎麽了,趙嬸娘。”
趙嬸娘笑的跟什麽一樣:“我是有好事跟你說。”
何直更頭疼了,趙嬸娘最喜歡亂做媒,他當年跟李桂花就是趙嬸娘一口撮合,當年她可是把李桂花的人品說的天花亂墜的:“有什麽好事?”
趙嬸娘摸了摸耳垂:“我娘家的老三,不是死了媳婦好多年了嘛,家裏也沒個人操持,我看這個人還可以,想說和說和,何直,你不會阻攔吧?”
何直莫名有點心虛:“我幹嘛阻攔,我又不是管婦女工作的。”趙嬸娘的娘家就在本村,那個趙家老三……等等!
“趙嬸娘,你家老三都多大年紀了啊。”趙老三在隊裏的名聲不太好,懶的要命,媳婦大著個肚子還要下地幹活,生孩子那日痛的要死要活的求趙老三去找穩婆,趙老三翻了個白眼兒說穩婆是舊社會的產物,新式婦女生孩子是不用穩婆的,你在家好好生吧啊。
就這樣,趙老三的媳婦兒不是沒了嘛。
剛開始他還沒心沒
肺,後麵發現媳婦兒沒了也不行,娃沒人帶啊,這個手才知道有媳婦兒的好,拖著他姐姐,也就是今天很會做媒的趙嬸娘到處給他找婆娘。
但名聲壞了就是壞了,誰腦子缺了一根筋才會去找趙老三啊,這不都十來年了,趙老三還是沒媳婦。
聽何直這樣打破,趙嬸娘很不高興,那天她看到那個女人就挺喜歡的,沒家沒業也沒關係,她不是還有一頭大肥豬嗎,所以她去跟娘家兄弟說了,趙老三那天也見過沈娟,也挺喜歡她那樣幹淨利索的長相,像個城裏的女人呢。
“何家二侄子,你說你這個大隊長是不是該操心操心隊裏的成員的家庭生活啊,我弟弟打了光棍都這麽久了,也沒見你幫忙做個保媒,今天我就是要去沈娟那裏說道說道,她自己願意就不說,不願意我也不會強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