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這模樣,李書記是要當場,把這些糧食給村民分掉。
司機也是李書記比較親近的人,低聲提醒他:“這些糧食是不是拉迴縣裏備案比較好,到底是從孫家繳來的糧食。”怎好把證據給分掉了?
如果當場分掉,很有可能在審判孫有才的時候,無法治他的罪。
李書記指著在場幾百的人說:“鄉親們,今天從孫家繳獲出來的糧食,是你們看見了的,大家夥都看見了的,我今天要是拉迴縣裏去,想必你們也是不肯的,既然這樣,我就犯一迴錯誤,在村裏按人頭,按年紀分了,大家同意不同意?”
村民當然求之不得。
李書記無奈的看了看司機:“你覺得我今天要是把糧食拉迴縣城,還能走的了嗎?”
司機對這種情況也表示無語,這要是把糧食拉迴縣城,配合調查完了,估計也沒有能夠分給村民的了,顯然,村民更需要這些糧食。
李書記把人口清單拿到手裏,清點了一下,便有了主意,大聲喊話說:“鄉親們,今天在這裏收繳到的糧食,都是大家的口糧,我做個主,分給大家了好不好?”
司機心說李書記也挺聰明的,萬一縣委要追究下來,就說是相應群眾的請求,他自己撇的屁事兒都沒有,還省得這些民兵當民工,抗迴去了累不說,還要背上縣委欺壓百姓的惡名,自己攔一攔他意思意思就算了,省得迴去人說李書記幹這事,你們都不攔一下。
其實看見大河村村民的眼神,他都不落忍了。
分就分吧!
李書記做了主,就大略按人群的飯量分了糧。
成年男子加未成年十二歲起的男子,分一等糧,其餘人群,分二等糧,一等比二等多兩斤糧,讓付鷗這個大學生算了一下。
其實這就是一個二元一次方程式,付鷗沒費多大力氣就算了出來,一等糧一人分8斤,二等糧,一人領六斤半合適,於是就在當場,把從孫家搜羅出來的五千多斤糧食,分得幹幹淨淨。
公倉裏麵的糧食,也有李書記做主,扣除應該要交給公社的公糧,當場分給了村民合計一萬八千多斤,人均分到手的糧食,有16-20斤左右。
公倉裏麵還有幾千斤油菜,打出來清油,也都分給大家,這事就交給何直去辦了。
村民多久沒有分過這麽多糧食了,高興的不知道說什麽才好。
孫家的婆娘見自己家的糧食就
在當場被分幹淨了,就要滿地打滾,被孫有才喝止住了,現如今他是貪汙犯,搞不好還會查到他是投機倒把份子的犯罪證據,還要敢在這裏撒潑,是不是不想混了。
更要命的是,孫利在糧倉那裏拿著火把桐油就是要燒糧食的。
村民因為糧食的事情,跟孫家算是結上梁子了,並且,李書記見孫家家宅圈了那麽大一塊地,眉頭一皺,收迴來大半部分。
這大半部分的地,都分給村裏的烈屬、以及留了一塊備用土地給子孫後代使用。
民兵這個時候來,也趕上了村裏做晚飯的當口,當天高興的跟過年一樣,把隊裏當年做大鍋飯的那幾口大鍋就這剩下沒分完的米煮起來白粥。
隊裏一片歡欣雀躍的跟過年似的,大有當年打土豪分田地的架勢。
劉彩和幾個婦女,用鐵鍋煮著白粥,忙活的快和著呢,準備讓幹完活的民兵同誌、司機同誌、和大晚上還沒有迴去的李書記好好吃一頓。
各家的婦女把自己家菜地裏麵種的菜也拿出來了。
吃完飯,民兵把孫家的圍牆也拆掉以後,就已經是半夜了,李書記看了看表,想到明天還有個工作匯報沒做,趕緊就要帶著孫有才、孫利、孫成才三個人迴縣裏去。
孫有才不樂意:“我家的糧食都讓您收走了,為什麽還要帶我走?”
也就這點覺悟,真是法盲,不知道自己幹的事情,早晚要清算的嗎?
李書記有點頭痛:“你交糧食隻是這一季的事情,據我所知你在大河村當了八年的大隊長,做過多少傷天害理的事情,隻有你自己心裏清楚,我先不說遠了,就說今年隔壁縣黑市上出現一萬多斤大米的事情,是不是你搞出來的?這件事情,已經有人舉報,並且在派出所有了備案,就等著你迴去接受調查了。”
也難怪會抓孫成才了,這件事情跟他也脫不了幹係。
在大河村一調查才知道,孫有才當年所謂帶領村民開荒種地,也是何正提出來的。
當時已經出過國,打過仗,也去過廣州見識過的何正,迴村以後見到村民的地不夠種,便跟何直商量,跟當時的大隊長打了個商量,把隊裏用不著的池塘,荒地,全部都開發出來,利用起來,變成田地、旱地,種上糧食跟油菜這些當下比較緊缺的作物。
何直也是個實在人,當時拉著孫有才一起幹。
等到這事幹成氣候了,孫有才把功勞報上去,就
成他自己的了。
所以後麵大隊長退下來以後,公推大隊長,開上去跟菩薩一樣滿臉笑的孫有才,比何直更得村民的喜歡。
更何況何直家裏有個條件比較好的哥哥,就有嫉妒心強的村民,在隊裏講何直的是非。
最後就讓孫有才當上這個大隊長,一幹就是八年。
這八年時間,可沒把大河村的村民害苦咯。
李書記既然在現場,也就征求了村民的意見,讓他們重新公推一個大隊長出來。
村民這些年,被孫有才的淫威搞怕了,剛開始那五年,孫有才幹的就讓人很冒火,最後換屆的時候,他又威脅了村民一定要選他,否則就怎樣怎樣。
就這樣在大河村連任的大隊長。
村民這迴怕了,這麽多年,孫有才在大河村繁殖出來的勢力非常龐大,但凡有哪個村民敢說幾年以後換屆的事情,他定是要給人扣個帽子不可的。
村民都心知肚明,即使換屆,這大隊長姓孫是絕對的了。
李書記這一看村民的臉色,別說毛遂自薦了,就沒人敢在這個時候推候選人好嗎?
既然村民不敢說,索性,他就做了這個主了,他指著何直:“雖然說孫有才搞出來這麽大的事情,他這個當會計的也有責任,但大家心裏也清楚,何會計跟這件事情,沒有直接的關係,甚至沒有得到任何利益輸送,既然何直同誌在當年開荒墾地中有功勞,就先代理大隊長一年,這一年要是沒有做出成績出來,沒有改善村民的生活,其他村民也可以報名競選,你們看可以嗎?”
這主意一看就成,何直雖然說不算頂好的聰明,在這方麵比不上孫有才,人也特別耿直,但說起心好,大家都對他稱讚不已。
當年何直老娘活著的時候,他沒有不用心的,這叫孝子;何正落魄以後,何小麗到了大河村,何直也能做到前後如一的對待她,這叫道義,從人品上來說,何直還是一個值得信任的對象。
至於能力,這個真的要過一段時間的考驗,隻有考驗過後值得信賴,才有人敢打包票。
何直也有些發愣,他已經李書記會處罰他呢,結果李書記不僅不把他抓起來,還要他做大隊長,更要緊的是,村民們都對他很信任。
他還記得當年自己跟孫有才一起競選大隊長,村民的態度可不是這樣,因為嫌他這個人太耿直,都說孫有才的好話,結果幾年過去,大家的看法完全改觀了。
最後還是李書記發話了:“何直同誌,不要以為做大隊長是對你的獎勵,其實這個位置擔子還是很重的。”
何直覺得擔子很重,但李書記這樣講,他也沒話可說,多年前他很有幹勁的時候被人猛的潑了一頭的冷水,多年以後要他幹了,他又過了年輕氣盛的那個勁頭了。
“何直,幹啊!”
“怕什麽,我們跟著你來幹。”
當年那些說何直不適合帶領大家的人,今天都紛紛站起身來,鼓勵他幹起來。
……
何小麗突然覺得好累,以前也經常這樣加班熬夜,卻沒有一次像今天這樣累的,黑暗中她瞥見熟悉的身影,在旁邊一晃。
然後就昏睡了過去。
司機也是李書記比較親近的人,低聲提醒他:“這些糧食是不是拉迴縣裏備案比較好,到底是從孫家繳來的糧食。”怎好把證據給分掉了?
如果當場分掉,很有可能在審判孫有才的時候,無法治他的罪。
李書記指著在場幾百的人說:“鄉親們,今天從孫家繳獲出來的糧食,是你們看見了的,大家夥都看見了的,我今天要是拉迴縣裏去,想必你們也是不肯的,既然這樣,我就犯一迴錯誤,在村裏按人頭,按年紀分了,大家同意不同意?”
村民當然求之不得。
李書記無奈的看了看司機:“你覺得我今天要是把糧食拉迴縣城,還能走的了嗎?”
司機對這種情況也表示無語,這要是把糧食拉迴縣城,配合調查完了,估計也沒有能夠分給村民的了,顯然,村民更需要這些糧食。
李書記把人口清單拿到手裏,清點了一下,便有了主意,大聲喊話說:“鄉親們,今天在這裏收繳到的糧食,都是大家的口糧,我做個主,分給大家了好不好?”
司機心說李書記也挺聰明的,萬一縣委要追究下來,就說是相應群眾的請求,他自己撇的屁事兒都沒有,還省得這些民兵當民工,抗迴去了累不說,還要背上縣委欺壓百姓的惡名,自己攔一攔他意思意思就算了,省得迴去人說李書記幹這事,你們都不攔一下。
其實看見大河村村民的眼神,他都不落忍了。
分就分吧!
李書記做了主,就大略按人群的飯量分了糧。
成年男子加未成年十二歲起的男子,分一等糧,其餘人群,分二等糧,一等比二等多兩斤糧,讓付鷗這個大學生算了一下。
其實這就是一個二元一次方程式,付鷗沒費多大力氣就算了出來,一等糧一人分8斤,二等糧,一人領六斤半合適,於是就在當場,把從孫家搜羅出來的五千多斤糧食,分得幹幹淨淨。
公倉裏麵的糧食,也有李書記做主,扣除應該要交給公社的公糧,當場分給了村民合計一萬八千多斤,人均分到手的糧食,有16-20斤左右。
公倉裏麵還有幾千斤油菜,打出來清油,也都分給大家,這事就交給何直去辦了。
村民多久沒有分過這麽多糧食了,高興的不知道說什麽才好。
孫家的婆娘見自己家的糧食就
在當場被分幹淨了,就要滿地打滾,被孫有才喝止住了,現如今他是貪汙犯,搞不好還會查到他是投機倒把份子的犯罪證據,還要敢在這裏撒潑,是不是不想混了。
更要命的是,孫利在糧倉那裏拿著火把桐油就是要燒糧食的。
村民因為糧食的事情,跟孫家算是結上梁子了,並且,李書記見孫家家宅圈了那麽大一塊地,眉頭一皺,收迴來大半部分。
這大半部分的地,都分給村裏的烈屬、以及留了一塊備用土地給子孫後代使用。
民兵這個時候來,也趕上了村裏做晚飯的當口,當天高興的跟過年一樣,把隊裏當年做大鍋飯的那幾口大鍋就這剩下沒分完的米煮起來白粥。
隊裏一片歡欣雀躍的跟過年似的,大有當年打土豪分田地的架勢。
劉彩和幾個婦女,用鐵鍋煮著白粥,忙活的快和著呢,準備讓幹完活的民兵同誌、司機同誌、和大晚上還沒有迴去的李書記好好吃一頓。
各家的婦女把自己家菜地裏麵種的菜也拿出來了。
吃完飯,民兵把孫家的圍牆也拆掉以後,就已經是半夜了,李書記看了看表,想到明天還有個工作匯報沒做,趕緊就要帶著孫有才、孫利、孫成才三個人迴縣裏去。
孫有才不樂意:“我家的糧食都讓您收走了,為什麽還要帶我走?”
也就這點覺悟,真是法盲,不知道自己幹的事情,早晚要清算的嗎?
李書記有點頭痛:“你交糧食隻是這一季的事情,據我所知你在大河村當了八年的大隊長,做過多少傷天害理的事情,隻有你自己心裏清楚,我先不說遠了,就說今年隔壁縣黑市上出現一萬多斤大米的事情,是不是你搞出來的?這件事情,已經有人舉報,並且在派出所有了備案,就等著你迴去接受調查了。”
也難怪會抓孫成才了,這件事情跟他也脫不了幹係。
在大河村一調查才知道,孫有才當年所謂帶領村民開荒種地,也是何正提出來的。
當時已經出過國,打過仗,也去過廣州見識過的何正,迴村以後見到村民的地不夠種,便跟何直商量,跟當時的大隊長打了個商量,把隊裏用不著的池塘,荒地,全部都開發出來,利用起來,變成田地、旱地,種上糧食跟油菜這些當下比較緊缺的作物。
何直也是個實在人,當時拉著孫有才一起幹。
等到這事幹成氣候了,孫有才把功勞報上去,就
成他自己的了。
所以後麵大隊長退下來以後,公推大隊長,開上去跟菩薩一樣滿臉笑的孫有才,比何直更得村民的喜歡。
更何況何直家裏有個條件比較好的哥哥,就有嫉妒心強的村民,在隊裏講何直的是非。
最後就讓孫有才當上這個大隊長,一幹就是八年。
這八年時間,可沒把大河村的村民害苦咯。
李書記既然在現場,也就征求了村民的意見,讓他們重新公推一個大隊長出來。
村民這些年,被孫有才的淫威搞怕了,剛開始那五年,孫有才幹的就讓人很冒火,最後換屆的時候,他又威脅了村民一定要選他,否則就怎樣怎樣。
就這樣在大河村連任的大隊長。
村民這迴怕了,這麽多年,孫有才在大河村繁殖出來的勢力非常龐大,但凡有哪個村民敢說幾年以後換屆的事情,他定是要給人扣個帽子不可的。
村民都心知肚明,即使換屆,這大隊長姓孫是絕對的了。
李書記這一看村民的臉色,別說毛遂自薦了,就沒人敢在這個時候推候選人好嗎?
既然村民不敢說,索性,他就做了這個主了,他指著何直:“雖然說孫有才搞出來這麽大的事情,他這個當會計的也有責任,但大家心裏也清楚,何會計跟這件事情,沒有直接的關係,甚至沒有得到任何利益輸送,既然何直同誌在當年開荒墾地中有功勞,就先代理大隊長一年,這一年要是沒有做出成績出來,沒有改善村民的生活,其他村民也可以報名競選,你們看可以嗎?”
這主意一看就成,何直雖然說不算頂好的聰明,在這方麵比不上孫有才,人也特別耿直,但說起心好,大家都對他稱讚不已。
當年何直老娘活著的時候,他沒有不用心的,這叫孝子;何正落魄以後,何小麗到了大河村,何直也能做到前後如一的對待她,這叫道義,從人品上來說,何直還是一個值得信任的對象。
至於能力,這個真的要過一段時間的考驗,隻有考驗過後值得信賴,才有人敢打包票。
何直也有些發愣,他已經李書記會處罰他呢,結果李書記不僅不把他抓起來,還要他做大隊長,更要緊的是,村民們都對他很信任。
他還記得當年自己跟孫有才一起競選大隊長,村民的態度可不是這樣,因為嫌他這個人太耿直,都說孫有才的好話,結果幾年過去,大家的看法完全改觀了。
最後還是李書記發話了:“何直同誌,不要以為做大隊長是對你的獎勵,其實這個位置擔子還是很重的。”
何直覺得擔子很重,但李書記這樣講,他也沒話可說,多年前他很有幹勁的時候被人猛的潑了一頭的冷水,多年以後要他幹了,他又過了年輕氣盛的那個勁頭了。
“何直,幹啊!”
“怕什麽,我們跟著你來幹。”
當年那些說何直不適合帶領大家的人,今天都紛紛站起身來,鼓勵他幹起來。
……
何小麗突然覺得好累,以前也經常這樣加班熬夜,卻沒有一次像今天這樣累的,黑暗中她瞥見熟悉的身影,在旁邊一晃。
然後就昏睡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