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標題:亂世需跟對人,強弱轉化遊子心慌


    劉邦一聽,心中犯愁,“酈生不在關中,何人可出武關使王陵?”


    蕭何略微沉思,眼睛一亮,“大王左右辨士陸賈可往。”


    劉邦手一揮,“立刻傳陸賈。”


    陸賈途中已知何事,進入櫟陽王宮後,便準備直切主題,卻不料劉邦先開口,“先生出武關,說王陵從漢,所需幾人?”


    陸賈停頓一會,眸光閃爍,“大王,臣隻需大王數名左右之士。”


    這個要求直接讓伴在劉邦身邊的石奮表示不脫,常為劉邦參乘的周緤也覺得此要求有些唐突。


    劉邦隻是微微一笑,沒有多說一句就答應,對周緤(相當於警衛長)道,“速精選十名壯士隨從陸先生,另外有何要求一切滿足。”


    陸賈被劉邦的大氣給整蒙,居然沒有一絲猶豫,還將此次出使的一切要求滿足,陸賈真心覺得遇對人。


    亂世中跟對人是那麽的重要,陸賈一路走來,跟著劉邦,見證過他入關滅秦,成為漢王的一刻,也看到還定三秦的輝煌戰績。


    亦看到東出函穀,率近六十萬大軍討伐西楚的豪舉,那是漢王的巔峰時期,那時他看到漢王有些飄。


    也難怪,那時的陸賈也自問如果換成自己恐怕也會飄,隻是沒想到轉折那麽快,接著便是大敗。


    由極盛到極衰,這種落差非一般人能承受,必然會崩潰,但陸賈看到劉邦沒有氣餒,依舊想著如何戰勝項羽,為此道出欲捐關東謀求可共功者。


    這種覺醒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獲得不易,舍棄更不易,劉邦在那時能夠舍棄,這讓陸賈覺得劉邦可跟,劉邦雖然有些憔悴,但精神頭卻讓足,並沒有被失敗打垮。


    那個時候很多人的心開始動搖,又從楚的,又另謀出路的,還有叛漢自立的,陸賈依舊堅持劉邦是個可跟之人。


    很多儒生子弟偷偷離開漢營,亦勸陸賈跟他們一起走,謀個好前程。


    “走,當斷不斷必受其亂。”


    “快走,如今楚強漢弱,再待下去,難有前途。”


    “為何不走,世人皆言吾等為酸儒,迂腐,實則吾等皆非迂腐,既然漢已非良配,當立即棄之。”


    這些言論不斷的敲打著陸賈的信念,好在陸賈慶幸自己的信念夠堅硬,沒有被擊碎。


    陸賈看到博士叔孫通自從漢後,心便一直跟著劉邦,不再動搖,這是位跟過六位主的人,可謂圓滑至極,自然見過的世麵也廣,眼光早已曆練的毒辣。


    在劉邦之前,叔孫通換過五個帝王,如今死心塌地的跟著劉邦,即便劉邦大敗,亦不再換,足以說明劉邦身上還有非常迷人的地方。


    不然叔孫通這麽個愛換人的主,為何不再換。


    陸賈給這些規勸他的儒生子弟道,“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陸賈心有所屬。”


    這些儒生子弟隻好非常惋惜陸賈,然後自顧離開。


    陸賈今日提出的要求有點過分,不過是陸賈想試探一下劉邦,這樣做也可以提高成功率。


    說的通俗點就是陸賈要劉邦的侍衛,要劉邦授予他代表漢王的節丈,甚至還要劉邦授予他臨機決斷的權利,也就是即便封王陵為王,都可以。


    這樣的要求略顯過分,可劉邦什麽也沒說,就直接答應。


    陸賈拜謝劉邦,然後帶著數名壯士和一車的東西離開,去勸王陵從漢,勿從楚。


    陸賈前腳離開,後腳就有麻煩來找劉邦。


    這個麻煩還是立太子,叔孫通引經據典,拿出立嫡長子方為百年大計的理論;而丞相蕭何沒說立誰為太子,他就一個要求,立太子。


    蕭何在劉邦這次迴關中,隱隱約約覺察出一絲絲的不安,他也說不上來,但就是感覺怪怪的。


    這種很怪異的感覺就是劉邦對蕭何的關懷和問候變得出奇的多,更是出奇的頻繁。


    劉邦迴到櫟陽後,在沒有酒宴時,劉邦嚐到什麽美食總要命人給蕭何嚐嚐,品飲出美酒,一定會賞賜蕭何一壇;如果蕭何至深夜還在丞相府辦公,劉邦就派人問候,並帶去湯食;如果蕭何偶感風寒,沒能及時上場,或者告病在家,劉邦不僅會第一時間派去禦醫,還會親臨探望……


    如此種種數不勝數,這下蕭何有些不安,甚至感到恐懼,夜不能寐,蕭何的煩憂,其門客兼搭檔鮑生看在眼裏。


    詢問何以為憂,蕭何便將心中的顧慮道出,鮑生便直言不諱,言漢王初疑丞相之權,民望太高,恐生變。


    蕭何無奈,“吾蕭何從未生不臣之心,何以解憂?”


    鮑生道,“丞相雖未有異心,然大王彭城大敗,關東之地多失,唯剩關中,今有雍王之亂,大王必憂心關中之屬,此時難免會有小人嚼舌根,王不疑心,然三人成虎;如丞相諫大王立太子,以佐之,治櫟陽,其心略定,日後如再疑,再徐徐圖之。”


    聞言,蕭何覺得有道理,所謂當局者迷,蕭何一直埋頭治理關中,從未想過劉邦會疑心他,如今聽鮑生之言,恍然大悟。


    當下的疑心,必須去除,否則後患無窮,於是蕭何這才生出諫劉邦立太子之言。


    蕭何道,“如僅何進言,又恐大王疑吾有異心,當如何?”


    鮑生道,“吾聽聞博士叔孫通乃故秦博士,精通宗廟社稷、禮儀宗法,可與之共進退。”


    蕭何心中終於舒坦些,“善,叔孫通乃忠君博士,其心忠而不懼犯顏之舉,其言大王會聽。”


    於是蕭何找叔孫通商量此事,叔孫通一聽,心中尋思,此事大好。


    這可是一個立功的大時機,那些儒生時不時埋怨他叔孫通不給推薦官吏做,不將他們這些跟從他數年的儒生子弟推薦給漢王。


    如果立太子,那麽必然會設置諸多事奉太子的眾多官吏,諸如詹事、詹事丞,還有眾多的屬官。


    曾經事(侍,秦漢時期乃侍女、宦者所為,事才是群臣諸將)奉過秦始皇的叔孫通太理解這些官職的設置。


    詹事乃太子卿,掌太子家,統領太子宮臣,秩二千石,而詹事丞副之。


    下設屬官,有太子家令,掌太子家刑罰、飲食、倉儲、奴婢等事;太子率更令,掌漏刻、禮樂等;衛率,掌太子侍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室風雲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來不及先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來不及先生並收藏漢室風雲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