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何說的透徹,韓信聽的激動,韓信之心為兵生,卻並不知如何與劉邦和諧相處。


    無人喜歡被強行塞東西,無人喜歡違意而行,劉邦自不例外,劉邦任韓信為大將軍乃因蕭何故。


    雖然劉邦與韓信聊,欣賞其能力,但兵權的放任還是需要一定的時間。


    還定三秦打的不錯,劉邦又加封其龍虎將,那是呂澤才有的待遇,意思是韓信可自己設置兵製,組建屬於自己的一隊。


    劉邦此舉亦有無奈,畢竟跟著他的這些老將並不甘心屈於韓信之下,為韓信驅使。


    為此還定三秦,韓信雖為總謀劃,但還是要假借劉邦的威望,彼時的韓信類似於師,如孫臏一樣。


    最高統帥依舊是劉邦,韓信在劉邦提供的便宜下,淋漓盡致的發揮著兵家之能。


    或許謀劃與親身將兵仍有不同,劉邦在還定三秦後還是沒有令其獨率一軍。


    這一點韓信亦明白,在還定三秦之戰中,他終於明白劉邦為何封其為龍虎將,為何沒有直接令其掌兵。


    這些老將真的非靠將兵之能高才可統帥。


    統將和統兵的不同,讓韓信認清自己,開始潛心訓兵,蓄勢待發,如今他的機會到來。


    根據蕭何和韓信二人的磋商,一致認為漢王劉邦欲令韓信助守滎陽,實則北望廣武和敖倉。


    敖倉那將是漢糧倉的基地,至關重要,故而命周勃東守嶢關時,如有緊急情況立刻馳援敖倉,東望碭郡。


    繁星隱去,旭日劃過長空,那一輪紅日喚醒大地,薄霧在瑞光下呈現一層仙境,在那仙境內走著一支軍隊。


    紅色的巨龍蜿蜒而行,穿過函穀關,直接向三川郡進發,經新安,過河南縣,直接向河南國的國都洛陽而來。


    此時的洛陽熱鬧非凡,絲毫沒有上一次麵對漢軍時的劍拔駕張。


    一支十數萬的大軍駐紮在洛陽之北,在河水南岸綿延百裏,那曾經的周王城洛陽在浩大的漢軍麵前像是一隻溫順的羔羊,顯得那麽弱小。


    在漢軍中還有一支殷兵,這支殷兵明顯是一支精兵,當他們卻是剛從忙碌中迴來,身上還有一些汙泥。


    “吾等乃殷軍精銳,竟做這種事情!”


    “大王降漢,氣節猶在,何以遣吾等修複平陰渡口?”


    “自然為向漢王表示誠意。”


    “可歎吾王,大殷國雄主,竟如此……”


    “少言兩句,小心開罪。”


    在司馬印被俘虜而押解到修武後,劉邦親自迎接,禮遇之,司馬卬高傲的心本並不服漢,為朝歌之民不得不降。


    當修武見到劉邦後,司馬卬這才知道為何漢王能夠還定三素,為何可以令河南王、西魏王、韓王信皆願從。


    劉邦自身的魅力開始令司馬卬折服,最重要的一點是殷國投降後,漢軍在殷地竟然秋毫無犯,唯有那些堅持不降,認為司馬卬軟弱者,漢軍不得已對其繼續進行圍剿。


    曹參命灌嬰、樊噲徹底平定殷地後開始與漢王劉邦實行分兵,曹參引兵渡河,停在卷縣以西,敖倉以東,在這裏補充糧草,擬定向楚進攻的詳細計劃。


    劉邦則在司馬卬軍為先鋒的帶領下,由平陰渡河,向洛陽之北而來。


    司馬卬命軍隊迅速修複渡口。


    看著河水南岸的平陰渡口,感慨萬千,司馬卬感慨當年未曾從這裏渡河入關。


    劉邦遙望南岸的渡口,心中思緒繁雜,當年若不是速度快些,北攻平陰,絕河津,恐怕司馬卬已經入關,接下來的走向還真的不好說。


    司馬卬臉上還帶著笑容,但心裏卻有些憋屈。


    劉邦毀掉的河津,如今卻讓他司馬卬來修複,世上總是會有一些這樣的事情,縱使不忿,但亦不可奈何。


    司馬卬與其說是先鋒,不如說是殷地暢行無阻的招牌,看到殷王縱馬在前,何人還敢攔路。


    如此劉邦帶著司馬卬來到洛陽之北。


    將兵馬駐紮在洛陽之北。


    明明是朝陽升空,此刻卻旋旗蔽日,洛陽城上的河南兵卒看到烏壓壓的漢軍如烏雲一樣壓來,還是嚇得喘不過氣。


    城上的士卒連滾帶爬的向守將匯報,守將臉色蒼白,立刻縱馬向宮中匯報,言漢軍打過來。


    這當然直接被申陽劈頭蓋臉臭罵一頓。


    “河南本已從漢,何來攻城之言?”河南王申陽此言直接將洛陽守將喚醒。


    冷汗直流的洛陽守將,亦是河南國的大將,此刻蒼白的臉色才恢複正常。


    河南王申陽道,“速備車駕,寡人欲出城迎接漢王。”


    上次劉邦出關至陝縣慰問關外父老,漢兵尚未到達洛陽時,申陽便選擇投降。


    不是申陽怕死,更非申陽無能,而是申陽有自知之明,他自知無法與三秦王比,尤其是無法和雍王章邯相比,三秦尚且被漢王平定,如今的漢王豈是河南國能抗衡的。


    申陽有自知,所以麵對漢王的第一次出關便選擇投降。


    如今漢王是第二次入河南國,而且還親自率領十數萬兵馬進入河南國。


    申陽的第一反映是劉邦欲向東擊楚,否則為何率領如此多的兵馬從臨晉渡河。


    西魏王已降漢,這個消息第一時間傳到河南國,申陽聽聞劉邦再次出關,便知道此次出關必定是與楚爭天下有關。


    降西魏的目的是何,明白人皆知。


    自劉邦還定三素,漢與楚就走向對立麵,不僅不聽從楚霸王項羽的號令,還大有與楚爭天下的野心。


    無論西魏還是殷國,那是河南國的近鄰,北麵的動靜不可能不關注,自申陽從漢,便與依舊尊楚的殷國、西魏是敵非友。


    殷國再次降楚,西魏一直以來未曾表示與楚決裂,那麽可以當成依舊尊楚。


    北麵兩國看起來尊楚,他河南國乃從漢,道不同,自然倍加關注北方,等到聽聞漢已入魏地,立刻遣人密切注視。


    快馬使者奔波於洛陽與河水南岸之間,一道道快馬飛書傳入洛陽城。


    西魏降漢,殷國不降反被俘虜,河水北岸除遙遠的燕國,皆已經結成反楚聯盟。


    河南王申陽心中慶幸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否則如那殷王一樣被俘虜,並造成生靈塗炭,血流成河,那真的是既不能保住高傲的王位,又害的成千上萬人流離失所。


    如此,當真是罪人一個。


    城門轟隆隆打開,河南王申陽親駕青銅軺車向漢軍大營駛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室風雲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來不及先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來不及先生並收藏漢室風雲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