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間義軍中又誕生了兩個王,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陳勝的部下徹底的踐行了這一理念。
陳勝徹底的怒了,他派出去的將領如今還有周市、鄧宗,如果這兩個亦叛變,他陳勝就真的無將可用了。
此時的周市在魏地攻城略地到達狄縣,差人打探得知據城堅守者乃狄縣縣令,堅決主戰,周市便令鼓手擊鼓邀戰,他手持一鐵棒。
隻見這鐵棒端頭帶著刺,棒頭形似狼嘴,嘴中有利刃,故名狼鐵棒。
周市欲以弓箭手掩護,攻城隊開動戰車直接撞城牆大門,忽然間城門打開,一秦守將手持蛇矛來戰。
周市親身策馬率軍去戰,兩軍交織在一起,同時指揮副將繞到左後翼伺機而動。
蛇矛靈動左右突刺,周市狼鐵棒沉穩招架,蛇矛不斷攻擊,來勢洶洶,周市不緊不慢。
狼鐵棒壓住了蛇矛,不斷的向秦守將身前壓去,距離脖子隻有寸許時,周市突然旋轉棒身,鐵棒的狼嘴裏吐出一利刃,直接穿喉而過,順帶著將其頭顱割掉。
見秦守將被殺,一時間地方陣營大亂,周市副將率精兵百十人突然衝出,周市指揮大軍大敗守將。
狄縣縣令至此不再出戰,周市便書寫檄文射入城中,他相信過不多時,便能出城受降,不然他要大舉攻城。
此刻狄縣縣令憂心忡忡,他本是派遣守將一探虛實,不料出戰直接被斬,可知周市乃文武兼備之將,難以抵擋,正在思慮良策,忽然有人來報道,“縣公堂有一田氏帶著一幫少年揚言要殺家奴,來報狄令。”
縣令聽聞乃田氏未敢怠慢,此乃當地豪強且頗受狄縣子弟的擁護,不可不理會,便親自來見田氏。
來到縣廷,見乃是田氏的田儋,心中暗暗慶幸,幸好及時來見,這是個桀驁不馴的家夥,不見日後恐有後患。
狄縣縣令本欲笑嗬嗬的詢問為何殺其家奴,田儋趁上前搭話之際,從袖間取出一短劍,直接一個箭步欺身向前,直接刺死了狄令。
田儋乃命這些少年去召集豪吏子弟。
豪吏子弟至狄廷見狄令已死,大多人皆認為田儋要響應城外,豈料田儋道,“諸侯皆已反秦自立為王,齊國乃古之封國,吾田儋乃田氏宗族,當立為王。”
這些和田儋比較要好的豪吏子弟皆支持,“周市乃陳王之將,奉命攻略魏地,如今要攻略齊地此乃周市野心,吾等齊國豪族豈能容魏人來犯,請儋為王擊之。”
田儋欣然領命,便率軍出城迎戰周市。
周市本來等默默等待城門的打開,等著迎接狄令的投降和印綬,城門是緩緩的打開了,可是出來的不是狄令,而是手持長刀的田儋。
隻見那刀柄為灰白色,刀身竟為鎢鐵所鑄,烏黑發亮,舞動起來定如幻影,故名。周市初見長刀頗為驚疑。
周市見來者器宇不凡,頗有貴族氣質,便知不是池中之物,有英雄相遇的感覺,乃問道,“來者何人?”
令周市最為震驚的是田儋身後率領的將領,明顯軍隊數量較之首戰多出幾倍,他心驚的是立王之後的號召力和影響力。
田儋初見周市亦覺得乃將門之後,不覺兩人之間默默產生心心相惜之意,道,“田氏田儋是也!”
周市乃傳令三軍不許妄動,單騎單棒出列,緩緩向前,田儋亦緩緩向前。
田儋升起愛財之意,“吾觀周君乃將門之後,陳王猜忌賢臣,諸多略地被殺,不足與謀,不如隨吾田儋幹一番大事業。”
周市亦知陳王殺戮戰將的消息,他本意割據魏地自然不願再迴陳縣,如真遇良主,他不是不會考慮。
周市道,“要看吾手中的狼鐵棒同意否?”
驅馬上前與田儋戰在一起,馬蹄驟急,長刀舞動如幻影飄過,刀刃行蹤飄忽不定,如鬼魅一般令人心悸。
再看狼鐵棒,舞動起來風沙走石,如狼吼一樣令人心驚。
大戰三十迴合,兩人皆汗如雨下,周市道,“田公好刀法。”
田儋亦道,“周將軍棒法如神,定是宗門相傳,吾田儋待平定齊地願拜周將軍為吾齊國兵馬大將軍。”
周市並未搭話,此番棋逢對手,他似乎戰上了癮,於是又與田儋大戰一百迴合,依舊難解難分。
不管是急如驟雨的棒法,還是突然襲擊的狼嘴利刃,且無法近身田儋。田儋的幻影刀法,雖然飄忽不定,鬼魅多詐,但卻在棒法下盡顯原形。
周市突然抽身離開戰鬥,道,“今日一戰姑且至此,他日吾再與田公一決高下。”
周市率軍離去,當他知田儋自立齊王,便知這城就難以拿下,若真有一戰勝負難料。
迴到城邑後,周市就在想這魏地如果沒有魏王鎮守恐怕是難以鎮守,一是缺少號召力會變得散亂,二是那些跟著他的將領沒有盼頭,不能封侯拜相恐怕。
於是周市召集魏地豪吏、三老還有將領們一起商談,豪傑們皆推舉周市為魏王。
麵對這個令人心動的機遇,周市的內心各種想法快速的閃現,自立為王那麽部下將來學自己,恐會四分五裂,魏地城池難以固守,富貴轉眼成雲煙。
立魏國後裔為王,那麽自己至少會封侯拜相,隻要還掌握兵權那麽名為魏相實為魏王。
這些思緒隻是在電光火石之間發生的,周市很快有了決斷,“天下混亂,忠臣才能顯現,現在天下共同叛秦,按照道義必定要立魏王的後代才行。”
周市走後,田儋對這位豪傑一直念念不忘,當聽聞魏地在商議立魏王複國的事情後,他的第一反應就是擁立周市為魏王。
英雄惜英雄,在強秦麵前,亦可互相扶持,田儋想起了當年秦穆公送重耳當晉國國君的事跡,便亦學著如此做,於是便派遣五十乘去擁立周市為魏王,他的這個做法亦直接引起了趙王武臣的注意。
武臣聽聞魏地要複國,開心至極。開心的是他不再是單獨一人背叛陳勝了,至少當年同朝為臣的周市亦加入了這個隊伍。
武臣亦派去五十乘來擁立周市。
有了趙、魏的擁立周市內心亦有過波動,隻是他下定決心不做第二個武臣,自立為王和擁立六國後代的選擇上,周市有很清晰的看法,言他內心不想稱王那是不現實的,可此刻周市見吳廣久圍滎陽不下,周文又敗出函穀關,可見暴秦的力量依舊強大。
此時誰先立王誰先成為靶子。
周市堅決不受,“還是立魏咎為王,去陳迎之還魏。”
一次,陳勝不樂意。
二次,陳勝生氣了。
周市似乎鍥而不舍,周市的部下亦有人繼續勸其為王,周市的內心在想,如今吾亦迎了兩次,此刻放棄無立信於世間,堅持迎立第三次。
三次,陳勝無奈了。
四次,陳勝看魏咎不順眼了。
五次,陳勝開始怕外界的流言蜚語,隻好遣人送魏咎迴魏地為魏王。
這次陳勝有些恍惚了,一時間他派出去的將領皆各自為政,手下竟無將可守,亦將可派,起義之後陳勝遭受到了最大的挫敗,他怕了,如今隻剩下吳叔還在前線堅守。
如果吳叔亦叛變,這是陳勝無法想象的,可是胡武和朱房給他帶來了最為擔心的消息。
那就是圍攻滎陽的將領田藏見周文兵敗退出函穀關,便擔心秦軍很快會打到滎陽,到時候必然大敗,便與諸將商議,“現周章軍已敗,秦軍很快就會打到這裏,吾等久圍滎陽不下,秦軍至必然大敗,不如留下一部分兵繼續圍困滎陽,吾等率領精兵去迎擊秦軍。”
諸將覺得田藏覺得所言有理,皆讚成,卻聽田藏繼續道,“現在假王驕縱,不知兵權,無法與之共商大計,不殺死他,吾等計劃恐怕會失敗。”
……
陳勝得知了田藏要以下犯上誅殺吳廣的消息,他真的慌了,慌的不是有多擔心吳叔,對於吳叔他亦自認為待其不薄,自不會反叛他,可是那些將領就不同了。
陳勝便急忙找蔡賜商榷,蔡賜便問道,“大王是保假王還是保楚軍?”
這句話直接讓陳勝陷入了沉思,吳叔是跟著自己一起走過來的,雖然有磕磕絆絆,但終究是老戰友,可是如果滎陽之軍亦出現嘩變,如那武臣一樣再來一個自立為王,那麽他就真的成了孤家寡人了。
陳勝這天他想了很久,在友誼和王位之間他必須做一個選擇……
田藏殺吳廣之後,陳勝立刻派遣使者賜給田藏楚國令尹之印,讓他做上將軍。
陳勝這一招倒讓田藏有些措手不及,一時間不知道如何是好,人在做大事決斷時常常會有空白期,田藏便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成了令尹,即便是想自立為王在眾部下麵前亦不好反悔。
這一天陳勝誰也不想見,隻想一人待著,曾經的老屯長不在了,一起出生入死的將領們皆各自“成家”了,他想不明白為啥。一時間燕、趙、魏、齊皆立王複國,倒是與陳勝的楚形成了東方五國。
陳勝徹底的怒了,他派出去的將領如今還有周市、鄧宗,如果這兩個亦叛變,他陳勝就真的無將可用了。
此時的周市在魏地攻城略地到達狄縣,差人打探得知據城堅守者乃狄縣縣令,堅決主戰,周市便令鼓手擊鼓邀戰,他手持一鐵棒。
隻見這鐵棒端頭帶著刺,棒頭形似狼嘴,嘴中有利刃,故名狼鐵棒。
周市欲以弓箭手掩護,攻城隊開動戰車直接撞城牆大門,忽然間城門打開,一秦守將手持蛇矛來戰。
周市親身策馬率軍去戰,兩軍交織在一起,同時指揮副將繞到左後翼伺機而動。
蛇矛靈動左右突刺,周市狼鐵棒沉穩招架,蛇矛不斷攻擊,來勢洶洶,周市不緊不慢。
狼鐵棒壓住了蛇矛,不斷的向秦守將身前壓去,距離脖子隻有寸許時,周市突然旋轉棒身,鐵棒的狼嘴裏吐出一利刃,直接穿喉而過,順帶著將其頭顱割掉。
見秦守將被殺,一時間地方陣營大亂,周市副將率精兵百十人突然衝出,周市指揮大軍大敗守將。
狄縣縣令至此不再出戰,周市便書寫檄文射入城中,他相信過不多時,便能出城受降,不然他要大舉攻城。
此刻狄縣縣令憂心忡忡,他本是派遣守將一探虛實,不料出戰直接被斬,可知周市乃文武兼備之將,難以抵擋,正在思慮良策,忽然有人來報道,“縣公堂有一田氏帶著一幫少年揚言要殺家奴,來報狄令。”
縣令聽聞乃田氏未敢怠慢,此乃當地豪強且頗受狄縣子弟的擁護,不可不理會,便親自來見田氏。
來到縣廷,見乃是田氏的田儋,心中暗暗慶幸,幸好及時來見,這是個桀驁不馴的家夥,不見日後恐有後患。
狄縣縣令本欲笑嗬嗬的詢問為何殺其家奴,田儋趁上前搭話之際,從袖間取出一短劍,直接一個箭步欺身向前,直接刺死了狄令。
田儋乃命這些少年去召集豪吏子弟。
豪吏子弟至狄廷見狄令已死,大多人皆認為田儋要響應城外,豈料田儋道,“諸侯皆已反秦自立為王,齊國乃古之封國,吾田儋乃田氏宗族,當立為王。”
這些和田儋比較要好的豪吏子弟皆支持,“周市乃陳王之將,奉命攻略魏地,如今要攻略齊地此乃周市野心,吾等齊國豪族豈能容魏人來犯,請儋為王擊之。”
田儋欣然領命,便率軍出城迎戰周市。
周市本來等默默等待城門的打開,等著迎接狄令的投降和印綬,城門是緩緩的打開了,可是出來的不是狄令,而是手持長刀的田儋。
隻見那刀柄為灰白色,刀身竟為鎢鐵所鑄,烏黑發亮,舞動起來定如幻影,故名。周市初見長刀頗為驚疑。
周市見來者器宇不凡,頗有貴族氣質,便知不是池中之物,有英雄相遇的感覺,乃問道,“來者何人?”
令周市最為震驚的是田儋身後率領的將領,明顯軍隊數量較之首戰多出幾倍,他心驚的是立王之後的號召力和影響力。
田儋初見周市亦覺得乃將門之後,不覺兩人之間默默產生心心相惜之意,道,“田氏田儋是也!”
周市乃傳令三軍不許妄動,單騎單棒出列,緩緩向前,田儋亦緩緩向前。
田儋升起愛財之意,“吾觀周君乃將門之後,陳王猜忌賢臣,諸多略地被殺,不足與謀,不如隨吾田儋幹一番大事業。”
周市亦知陳王殺戮戰將的消息,他本意割據魏地自然不願再迴陳縣,如真遇良主,他不是不會考慮。
周市道,“要看吾手中的狼鐵棒同意否?”
驅馬上前與田儋戰在一起,馬蹄驟急,長刀舞動如幻影飄過,刀刃行蹤飄忽不定,如鬼魅一般令人心悸。
再看狼鐵棒,舞動起來風沙走石,如狼吼一樣令人心驚。
大戰三十迴合,兩人皆汗如雨下,周市道,“田公好刀法。”
田儋亦道,“周將軍棒法如神,定是宗門相傳,吾田儋待平定齊地願拜周將軍為吾齊國兵馬大將軍。”
周市並未搭話,此番棋逢對手,他似乎戰上了癮,於是又與田儋大戰一百迴合,依舊難解難分。
不管是急如驟雨的棒法,還是突然襲擊的狼嘴利刃,且無法近身田儋。田儋的幻影刀法,雖然飄忽不定,鬼魅多詐,但卻在棒法下盡顯原形。
周市突然抽身離開戰鬥,道,“今日一戰姑且至此,他日吾再與田公一決高下。”
周市率軍離去,當他知田儋自立齊王,便知這城就難以拿下,若真有一戰勝負難料。
迴到城邑後,周市就在想這魏地如果沒有魏王鎮守恐怕是難以鎮守,一是缺少號召力會變得散亂,二是那些跟著他的將領沒有盼頭,不能封侯拜相恐怕。
於是周市召集魏地豪吏、三老還有將領們一起商談,豪傑們皆推舉周市為魏王。
麵對這個令人心動的機遇,周市的內心各種想法快速的閃現,自立為王那麽部下將來學自己,恐會四分五裂,魏地城池難以固守,富貴轉眼成雲煙。
立魏國後裔為王,那麽自己至少會封侯拜相,隻要還掌握兵權那麽名為魏相實為魏王。
這些思緒隻是在電光火石之間發生的,周市很快有了決斷,“天下混亂,忠臣才能顯現,現在天下共同叛秦,按照道義必定要立魏王的後代才行。”
周市走後,田儋對這位豪傑一直念念不忘,當聽聞魏地在商議立魏王複國的事情後,他的第一反應就是擁立周市為魏王。
英雄惜英雄,在強秦麵前,亦可互相扶持,田儋想起了當年秦穆公送重耳當晉國國君的事跡,便亦學著如此做,於是便派遣五十乘去擁立周市為魏王,他的這個做法亦直接引起了趙王武臣的注意。
武臣聽聞魏地要複國,開心至極。開心的是他不再是單獨一人背叛陳勝了,至少當年同朝為臣的周市亦加入了這個隊伍。
武臣亦派去五十乘來擁立周市。
有了趙、魏的擁立周市內心亦有過波動,隻是他下定決心不做第二個武臣,自立為王和擁立六國後代的選擇上,周市有很清晰的看法,言他內心不想稱王那是不現實的,可此刻周市見吳廣久圍滎陽不下,周文又敗出函穀關,可見暴秦的力量依舊強大。
此時誰先立王誰先成為靶子。
周市堅決不受,“還是立魏咎為王,去陳迎之還魏。”
一次,陳勝不樂意。
二次,陳勝生氣了。
周市似乎鍥而不舍,周市的部下亦有人繼續勸其為王,周市的內心在想,如今吾亦迎了兩次,此刻放棄無立信於世間,堅持迎立第三次。
三次,陳勝無奈了。
四次,陳勝看魏咎不順眼了。
五次,陳勝開始怕外界的流言蜚語,隻好遣人送魏咎迴魏地為魏王。
這次陳勝有些恍惚了,一時間他派出去的將領皆各自為政,手下竟無將可守,亦將可派,起義之後陳勝遭受到了最大的挫敗,他怕了,如今隻剩下吳叔還在前線堅守。
如果吳叔亦叛變,這是陳勝無法想象的,可是胡武和朱房給他帶來了最為擔心的消息。
那就是圍攻滎陽的將領田藏見周文兵敗退出函穀關,便擔心秦軍很快會打到滎陽,到時候必然大敗,便與諸將商議,“現周章軍已敗,秦軍很快就會打到這裏,吾等久圍滎陽不下,秦軍至必然大敗,不如留下一部分兵繼續圍困滎陽,吾等率領精兵去迎擊秦軍。”
諸將覺得田藏覺得所言有理,皆讚成,卻聽田藏繼續道,“現在假王驕縱,不知兵權,無法與之共商大計,不殺死他,吾等計劃恐怕會失敗。”
……
陳勝得知了田藏要以下犯上誅殺吳廣的消息,他真的慌了,慌的不是有多擔心吳叔,對於吳叔他亦自認為待其不薄,自不會反叛他,可是那些將領就不同了。
陳勝便急忙找蔡賜商榷,蔡賜便問道,“大王是保假王還是保楚軍?”
這句話直接讓陳勝陷入了沉思,吳叔是跟著自己一起走過來的,雖然有磕磕絆絆,但終究是老戰友,可是如果滎陽之軍亦出現嘩變,如那武臣一樣再來一個自立為王,那麽他就真的成了孤家寡人了。
陳勝這天他想了很久,在友誼和王位之間他必須做一個選擇……
田藏殺吳廣之後,陳勝立刻派遣使者賜給田藏楚國令尹之印,讓他做上將軍。
陳勝這一招倒讓田藏有些措手不及,一時間不知道如何是好,人在做大事決斷時常常會有空白期,田藏便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成了令尹,即便是想自立為王在眾部下麵前亦不好反悔。
這一天陳勝誰也不想見,隻想一人待著,曾經的老屯長不在了,一起出生入死的將領們皆各自“成家”了,他想不明白為啥。一時間燕、趙、魏、齊皆立王複國,倒是與陳勝的楚形成了東方五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