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媳愛新覺羅那喇氏恭請太皇太後萬安,願皇祖母歲比青鬆,福澤如海。”
孝莊看著她禮儀標準規矩周全,生的容貌也好,不由心裏生出幾分好感,含笑叫她起來,又命素緘搬上繡墩給她。
恭親王福晉又謝了恩方才落座,孝莊看了看常寧,後者隻微勾著唇,眉頭緊皺,心裏便不由有些氣惱這個孫子。
眾人也有些納罕,方才恭親王說福晉病著,誰知福晉前後腳又跟來了。
恭王福晉顯然覺出殿內氣氛的古怪,隻向孝莊溫和笑道:“皇祖母,昨日得知老祖宗病了,王爺誠孝,一大早便來宮中請安,偏巧孫媳犯舊疾,胸口有些疼,王爺體恤,便獨自前來。可孫媳想著,老祖宗鳳體何等緊要,著實放心不下,才尾隨王爺前來。”
說罷隱隱抬手扶著胸口,孝莊唇角露出一絲笑容,邊招手示意她上前邊說:“我說呢,原來是這樣。”
恭王福晉忙站起身走至炕邊,被孝莊拉著手在炕沿坐下,又聽孝莊溫聲囑咐:“既身子不好,可萬不能耽擱,這宮裏的太醫倒是還有幾個本事的。”說著看向容悅:“你記著這事兒,待會子指派李玉白親自去給恭王福晉瞧病。”
容悅原坐在宜妃下首,聽到這話,忙應了是。
恭王福晉又站起身來,謝了恩典。
宜妃也知因自己懷孕,這協理六宮之事便交給容悅,她知道輕重,因此倒也未十分不高興,她是見過吳惜柔的,如今見恭王福晉三言兩語得了孝莊的支持,不由暗讚,這是個厲害人物啊,想到這含笑湊趣兒道:
“福晉可真是個福氣人兒,您瞧,您這一來,老祖宗氣色也好了,也愛說話了,我瞧明個兒老祖宗再病了,隻消打發人請了您過來一趟,便連那抓藥的銀子都省了。”
兩句話逗得一屋子人都笑起來,恭王福晉大方站了起來,福了福道:“您便是宜妃娘娘罷,果然是頂頂爽利氣派的人,妾身這廂見禮了。”
滿袖便扶著宜妃站了起來,還了個禮。
孝莊拉著她手道:“那是個破落戶,頂頂愛說愛笑的,你閑了隻管進宮來找她說話,”說罷又指著容悅和惠妃介紹著:“那是貴妃,一旁是惠妃。”
恭王福晉便又走過來,向容悅福了福道:“在娘家時便常聽閨中姐妹們說娘娘心地善良,‘十裏紅妝活半城百姓’,原來竟是這樣標誌嬌嫩的人兒。”
容悅說了句:“怎麽敢當,王妃才真真兒是個大美人兒呢。”
恭王福晉殷紅的菱唇彎起一個好看的弧度,又同惠妃廝見了,才又迴孝莊身邊坐下。
恭親王自始至終隻是坐在靠牆的椅子上,把玩著旁邊小幾上的一串菩提念珠,並未看福晉一眼。
孝莊溫和問恭王福晉:“在王府裏可還習慣,下人們都還聽話罷?”
恭親王福晉答:“迴皇祖母的話兒,都是極不錯的,料理府務的段嬤嬤也十分勤勉,待孫媳也和氣。”
孝莊微微笑著,半晌又笑道:“如今你是正經當家的福晉,這些府務可不能推諉,段嬤嬤年事大了,也是該享享清福的時候了。”
恭王福晉眼眸一亮,卻仍謙遜說道:“皇祖母太過抬舉孫媳了,孫媳初到王府,能懂些什麽呢,怕還少不得段嬤嬤在一旁提點著。”
孝莊微微頷首,說道:“你肯敬老,是極好的,便先把王府的對牌接過來,也不必焦急,遇事先問問段嬤嬤的意思也就是了,但凡有那惡仆不服管教的,都有皇祖母為你做主。”
惠妃端著茶碗的手一頓,暗讚這恭王福晉好生聰明,三言兩語便把主理王府之權拿到手裏,雖則孝莊說剝奪那也是極容易的事兒,但至少她拿在手裏了,什麽男人夫婿,是頂頂靠不住的東西,倒不如把住理家之權,好好兒的過自己的小日子。
她飲了口茶,將蓋碗放迴一旁的小茶幾上,見容悅麵色不大好看,整個人也仿佛有氣無力似的,關懷問:“妹妹臉色怎的這樣差?”
正同恭王福晉說話的孝莊聞言便轉過頭來,見容悅神色間頗為倦憊,也關懷地問:“可是哪裏不舒坦?”
宜妃見恭王福晉福晉如此出風頭,連她這樣懷有龍胎的人兒都不放在眼裏,便有些氣不順,又見一屋子人關懷容悅,笑道:“老祖宗怕是小題大做了,昨兒皇上歇在永壽宮,想來是妹妹沒睡好罷了。”
這話興許是句玩笑話,可春早卻擔心影響主子聲譽,便上前向蘇茉兒耳語幾句,後者又去向孝莊說了。
宜妃見此,越發好奇,問道:“什麽話兒還要背著咱們說,倒像我們都是外人似的。”
孝莊卻笑道:“是好消息自然不瞞著你,”說罷吩咐蘇茉兒道:“去宣李玉白來。”
惠妃便先明白過來幾分,宜妃也若有所思,容悅隻覺得十分難為情,上前兩步道:“皇祖母,臣妾沒什麽,隻是這兩日胃口不大好罷了。”
她不能說睡不好,隻能說吃不好了,可這話聽在孝莊耳中,更有歧義了。
孝莊把著她手溫聲道:“好孩子,為皇家開枝散葉是喜事,有什麽難為情的,叫李玉白瞧了,我也好安安心。”
容悅輕咬下唇,轉眸卻瞥見常寧坐在那陰影裏神色晦暗不明,忙移開視線,雖則皇帝常拿那話來打趣,可她依舊不覺得自己是喜脈,姐姐說過她若無嗣才好長久……
她真的能有皇上的孩子麽?隻是這些心思都不好宣之於口,隻能勉強擺出平靜的麵容安心等候。
不多時聽外頭太監唱駕:“皇上駕到!”
孝莊笑道:“他倒能未卜先知。”
眾人忙站起來行禮,皇帝抬手叫免,又向孝莊行了禮,見孝莊麵上笑容可掬,遂道:“今兒瞧老祖宗精神矍鑠,似已經大好了。”
宜妃忍不住咭兒笑出聲來,對皇帝道:“老祖宗這是人逢喜事精神爽。”
皇帝正要問話,聽蘇茉兒進來稟報:“啟稟太皇太後,皇上,李太醫來了。”(未完待續。)
孝莊看著她禮儀標準規矩周全,生的容貌也好,不由心裏生出幾分好感,含笑叫她起來,又命素緘搬上繡墩給她。
恭親王福晉又謝了恩方才落座,孝莊看了看常寧,後者隻微勾著唇,眉頭緊皺,心裏便不由有些氣惱這個孫子。
眾人也有些納罕,方才恭親王說福晉病著,誰知福晉前後腳又跟來了。
恭王福晉顯然覺出殿內氣氛的古怪,隻向孝莊溫和笑道:“皇祖母,昨日得知老祖宗病了,王爺誠孝,一大早便來宮中請安,偏巧孫媳犯舊疾,胸口有些疼,王爺體恤,便獨自前來。可孫媳想著,老祖宗鳳體何等緊要,著實放心不下,才尾隨王爺前來。”
說罷隱隱抬手扶著胸口,孝莊唇角露出一絲笑容,邊招手示意她上前邊說:“我說呢,原來是這樣。”
恭王福晉忙站起身走至炕邊,被孝莊拉著手在炕沿坐下,又聽孝莊溫聲囑咐:“既身子不好,可萬不能耽擱,這宮裏的太醫倒是還有幾個本事的。”說著看向容悅:“你記著這事兒,待會子指派李玉白親自去給恭王福晉瞧病。”
容悅原坐在宜妃下首,聽到這話,忙應了是。
恭王福晉又站起身來,謝了恩典。
宜妃也知因自己懷孕,這協理六宮之事便交給容悅,她知道輕重,因此倒也未十分不高興,她是見過吳惜柔的,如今見恭王福晉三言兩語得了孝莊的支持,不由暗讚,這是個厲害人物啊,想到這含笑湊趣兒道:
“福晉可真是個福氣人兒,您瞧,您這一來,老祖宗氣色也好了,也愛說話了,我瞧明個兒老祖宗再病了,隻消打發人請了您過來一趟,便連那抓藥的銀子都省了。”
兩句話逗得一屋子人都笑起來,恭王福晉大方站了起來,福了福道:“您便是宜妃娘娘罷,果然是頂頂爽利氣派的人,妾身這廂見禮了。”
滿袖便扶著宜妃站了起來,還了個禮。
孝莊拉著她手道:“那是個破落戶,頂頂愛說愛笑的,你閑了隻管進宮來找她說話,”說罷又指著容悅和惠妃介紹著:“那是貴妃,一旁是惠妃。”
恭王福晉便又走過來,向容悅福了福道:“在娘家時便常聽閨中姐妹們說娘娘心地善良,‘十裏紅妝活半城百姓’,原來竟是這樣標誌嬌嫩的人兒。”
容悅說了句:“怎麽敢當,王妃才真真兒是個大美人兒呢。”
恭王福晉殷紅的菱唇彎起一個好看的弧度,又同惠妃廝見了,才又迴孝莊身邊坐下。
恭親王自始至終隻是坐在靠牆的椅子上,把玩著旁邊小幾上的一串菩提念珠,並未看福晉一眼。
孝莊溫和問恭王福晉:“在王府裏可還習慣,下人們都還聽話罷?”
恭親王福晉答:“迴皇祖母的話兒,都是極不錯的,料理府務的段嬤嬤也十分勤勉,待孫媳也和氣。”
孝莊微微笑著,半晌又笑道:“如今你是正經當家的福晉,這些府務可不能推諉,段嬤嬤年事大了,也是該享享清福的時候了。”
恭王福晉眼眸一亮,卻仍謙遜說道:“皇祖母太過抬舉孫媳了,孫媳初到王府,能懂些什麽呢,怕還少不得段嬤嬤在一旁提點著。”
孝莊微微頷首,說道:“你肯敬老,是極好的,便先把王府的對牌接過來,也不必焦急,遇事先問問段嬤嬤的意思也就是了,但凡有那惡仆不服管教的,都有皇祖母為你做主。”
惠妃端著茶碗的手一頓,暗讚這恭王福晉好生聰明,三言兩語便把主理王府之權拿到手裏,雖則孝莊說剝奪那也是極容易的事兒,但至少她拿在手裏了,什麽男人夫婿,是頂頂靠不住的東西,倒不如把住理家之權,好好兒的過自己的小日子。
她飲了口茶,將蓋碗放迴一旁的小茶幾上,見容悅麵色不大好看,整個人也仿佛有氣無力似的,關懷問:“妹妹臉色怎的這樣差?”
正同恭王福晉說話的孝莊聞言便轉過頭來,見容悅神色間頗為倦憊,也關懷地問:“可是哪裏不舒坦?”
宜妃見恭王福晉福晉如此出風頭,連她這樣懷有龍胎的人兒都不放在眼裏,便有些氣不順,又見一屋子人關懷容悅,笑道:“老祖宗怕是小題大做了,昨兒皇上歇在永壽宮,想來是妹妹沒睡好罷了。”
這話興許是句玩笑話,可春早卻擔心影響主子聲譽,便上前向蘇茉兒耳語幾句,後者又去向孝莊說了。
宜妃見此,越發好奇,問道:“什麽話兒還要背著咱們說,倒像我們都是外人似的。”
孝莊卻笑道:“是好消息自然不瞞著你,”說罷吩咐蘇茉兒道:“去宣李玉白來。”
惠妃便先明白過來幾分,宜妃也若有所思,容悅隻覺得十分難為情,上前兩步道:“皇祖母,臣妾沒什麽,隻是這兩日胃口不大好罷了。”
她不能說睡不好,隻能說吃不好了,可這話聽在孝莊耳中,更有歧義了。
孝莊把著她手溫聲道:“好孩子,為皇家開枝散葉是喜事,有什麽難為情的,叫李玉白瞧了,我也好安安心。”
容悅輕咬下唇,轉眸卻瞥見常寧坐在那陰影裏神色晦暗不明,忙移開視線,雖則皇帝常拿那話來打趣,可她依舊不覺得自己是喜脈,姐姐說過她若無嗣才好長久……
她真的能有皇上的孩子麽?隻是這些心思都不好宣之於口,隻能勉強擺出平靜的麵容安心等候。
不多時聽外頭太監唱駕:“皇上駕到!”
孝莊笑道:“他倒能未卜先知。”
眾人忙站起來行禮,皇帝抬手叫免,又向孝莊行了禮,見孝莊麵上笑容可掬,遂道:“今兒瞧老祖宗精神矍鑠,似已經大好了。”
宜妃忍不住咭兒笑出聲來,對皇帝道:“老祖宗這是人逢喜事精神爽。”
皇帝正要問話,聽蘇茉兒進來稟報:“啟稟太皇太後,皇上,李太醫來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