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不像曉諭百姓,倒像照會英方,若讓他們看到,隻怕又要來找麻煩……”

    “不妨事,你隻管記下!”譚鍾麟卻說,“以上四項,係由兩國政府共同商定,當然應該讓百姓知悉。而且這樣一來,才便於安撫百姓,不給亂民以可乘之機!”

    王存善想想也是,便不再爭辯。

    “是以發此通告,俾爾等周知。”譚鍾麟胸有成竹,繼續說,“凡中國境內各村墟發生之事,俱與租借地之居民無涉,任何人不得藉詞惑眾。租借地內各村墟之居民應順從當局,安分守法。若敢違抗皇上詔令,製造衝突,挑起事端,駐紮該處之軍士定將予以捉拿治罪,決不姑寬!爾其懍遵,特此通告。光緒二十五年二月二十四日。”

    “大人高見,深諸恩威並施之妙!”王存善記錄完畢,籲了口氣,不由得讚歎道,“有了這告示,百姓必不再尋釁鬧事,我們對港英方麵,也好交代了!”

    “為官之道,猶如放牧牛羊,既要飼以水草,又不可放下手中的鞭子!”譚鍾麟對自己積四十餘年經驗而嫡熟的政治手腕也頗為得意,從太師椅上站了起來,舒展一下因為久坐而有些酸麻的腿腳,想起還有兩件緊要公事,不可耽擱,便蹣跚地朝門外走去。

    在廣東巡撫和按察使到來之前,他要先去客廳接見從九龍趕來的大鵬協右營守備方儒,詳細詢問那邊的情況,並且麵授機宜……

    香港總督的辦公室裏,牆壁上的自鳴鍾敲響了下午四點。

    卜力手持放大鏡站在地圖前,目光盯著大埔墟旁邊那個用紅筆畫的圓圈,圓圈裏標著的文字是:“panchung泮湧”。

    “閣下,”秘書推開了房門,“駱克輔政司到!”

    “噢?”卜力正在焦急地等待著駱克的消息,“請他進來!”

    駱克風塵仆仆地跨進辦公室,摘下帽子向總督鞠了一躬,毛發稀少的頭頂滲出一層汗珠。

    “你迴來了?”卜力迫不及待地問,“快告訴我,情況怎麽樣?”

    “是,閣下!”駱克喘了口氣,連坐也來不及坐,便急著報告說,“遵照閣下的命令,我和加士居少將在早晨三點半鍾到達九龍,中國駐軍從睡夢中被我們叫醒,大鵬協副將答應立即派右營守備方儒去廣州請示兩廣總督,切實安排新租借地駐軍彈壓事宜。然後我們從九龍出發去大埔,上午九點到達吐露港,就近拋錨,大約步行了四英裏,進入大埔墟……”

    “有沒有遇到抵抗?”卜力急切地問,“你們有一百名皇家威爾士槍手,我想已經夠用了……”

    “沒有人抵抗,”駱克抬手擦了一把臉上的汗,說,“顯然,我們大部隊的到達把他們嚇壞了,大埔墟的居民已經逃散,整個村鎮空空蕩蕩。我們隻找到一些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把他們集中在文武廟裏,由士兵看押起來。我對他們說,英國政府即將接管新租借地,香港有足夠的兵力對付反抗政府的騷亂,暴動者將受到嚴厲的懲處!隨後,我們前往泮湧……”

    “泮湧!”卜力喃喃地重複了一遍這個地名,迴頭瞥了一眼地圖上的那個圓圈,小小的村莊使他心驚肉跳、寢食不安,“這是我們選定升旗的地方,也是暴徒們首先鬧事的地方!梅軒利建造的警棚,你看到了嗎?”

    “看到了,”駱克歎了口氣,說,“警棚已經被燒毀,隻留下一片廢墟,我們到達的時候,還在冒著縷縷青煙!”

    “重建!”卜力憤然道,“如果我們連一座木屋都守不住,將來怎麽統治這片新租借地?”

    “是的,閣下,”駱克說,“我已經命令士兵們,不惜一切代價,以最快的速度,重建警棚,保證接管儀式如期舉行!”

    “還要逮捕那些製造騷亂的暴徒!”卜力展開右手的五指,像鷹爪似地伸向地圖上的那個圓圈,“泮湧是騷亂的禍根,要把鬧事的首惡分子一網打盡!”

    “我們已經搜索了整個村子,”駱克聳聳肩說,“可是發現幾乎家家門前上鎖,村民們差不多都逃光了。我們找到了聾耳陳,就是幫助梅上尉建造警棚的那個人,他因為擁護政府,受到村民們的威脅,躲在家裏再也不敢出門了。在運頭角山附近還有一個農婦沒有逃走,我們問她昨天晚上暴徒們燒毀警棚的情形,她聲稱什麽也不知道。她說,她是個佃農,沒有自己的土地,女兒在香港幫傭,兒子剛剛十四歲,還沒有成年,家裏沒有人去做那種打打殺殺的事,看來這也可能是實情……”

    “算了,你從一個農婦嘴裏能得到什麽?這些婆婆媽媽的瑣事無須向我匯報了!”卜力已經聽得不耐煩,攔腰打斷了駱克過於繁瑣而又無實質內容的敘述。他轉過身去,倒背著雙手,思索著向房間深處踱去,到了辦公桌前,雙腳站住了,伸手扶著他那雕花座椅高高的靠背,陰沉的臉上現出一絲笑容,恢複了總督的自信,“看來情況並不算太糟糕,比我想象的還要好一些……”

    “嗯?”駱克聽得納悶兒,新租借地的情況明明是一團糟

    ,不知道“好”在哪裏?總督的思維經常是跳躍式地忽來忽去,不要說一般人,即使精明如駱克也往往難以揣測,於是遲疑地問,“閣下的意思是……”

    “恐懼!”卜力又蹦出一個沒頭沒尾、莫名其妙的單詞,抬起右手,捋著自己翹翹的小胡子,把玩片刻,才解釋似地接著說,“一個民族統治另一個民族,要他們心悅誠服是很難做到的,最重要的是讓他們知道恐懼。昨天在浮湧發生的事,從梅軒利信中所形容的看來,簡直是不得了,天要塌下來了!可是,一夜之間,這一切卻已經煙消雲散,暴徒們逃跑了,一百名皇家威爾士槍手就把他們嚇破了膽,再也沒有人敢於出來反抗。這說明我昨晚決策的正確,大英皇家軍隊的威懾力量是無敵的,那些素質低劣的農夫根本不是對手!”

    “是的,”駱克附和道,雖然他還在擔心那些逃走的農夫卷土重來,對卜力的這種樂觀情緒並不敢苟同,卻不願意和他爭論,免得敗了總督的興頭,最穩妥的辦法是向他唱讚歌,“閣下的決策非常正確,非常及時,在關鍵時刻挽救了危局!”

    “我在巴哈馬、紐芬蘭和牙買加擔任總督的時候,都曾遇到過小規模的反抗,鎮壓是對付他們行之有效的辦法!”卜力再一次炫耀他的光榮曆史,瘦削的臉上漾起得意的笑容,“其實,這種農民式的好勇鬥狠,在英國的愛爾蘭也屢見不鮮,他們往往憑借一時衝動,突然發作,卻難以持久,來得急,去得快,不足為慮!曾經喧囂一時的愛爾蘭自治運動,怎麽樣了呢?還不是被我們打下去了嘛!”

    駱克心裏一動。卜力所說的這個“我們”,在他聽來並不感到親切。駱克作為英國的少數民族蘇格蘭人,對於英格蘭殘酷鎮壓另一個少數民族愛爾蘭的那段不堪迴首的曆史,他的記憶中隻有“血腥”二字。他深知,把互相敵對的民族融合為一體是永遠不可能的,蘇格蘭人、愛爾蘭人和威爾士人要想擺脫被歧視的地位,隻有忘掉他們的群體,效忠於大英女王,謀求個人的出人頭地,就像他駱克和警察司梅軒利那樣,而胸前佩戴著“c.m.g。”勳章的駱克爵士比愛爾蘭人梅軒利還略勝一籌。要想保住自己的地位和榮譽,並且再進一步爭取飛黃騰達,隻有像英格蘭人那樣,以殖民者壓倒一切的氣概去征服那些貧弱的民族。現在,中國的新安縣正是用武之地。總督已經許諾駱克:在新租借地正式接管之後,將由他出任專員,成為那片土地的主宰。

    己亥清明在風聲鶴唳之中來臨,春寒料峭,細雨霏霏。大帽山麓,深圳河岸,世代祖居

    在此的人們千百年來第一次疏忽了掃墓祭祖這等大事,已經到了插秧季節,水田裏也不見繁忙的人影,仿佛突然乾坤顛倒,皇曆錯亂,雨霧中隻聽見四聲杜鵑的淒厲唿喚,如訴如泣……

    霪雨濃雲孕育著一場驚天撼地的風暴……

    4月5日,英國殖民地大臣約瑟夫·張伯倫拍電報給港督卜力,命令他在決定接管新租借地日期之後,立即報告倫敦。

    4月6日,卜力複電報告張伯倫,已決定在4月17日接管新租借地,並請求廢除1896年地區法案第二十一條,以便英軍隨時可以“合法”地開入新租借地。

    4月7日,卜力在香港《轅門特報》發表公告,同時通過駐廣州領事館通報兩廣總督譚鍾麟,他將宣布接管新租借地的當日為公眾假期,屆時將有香港各界名流前往大埔參加升旗儀式。

    4月8日,英國國會批準香港總督關於接管新租借地的報告,並宣布廢除1896年地區法案第二十一條,英國武裝接管新界不再具有“法律”障礙。

    4月10日,屏山、廈村、錦田、八鄉、十八鄉、新田、泰亨、大埔、上水、粉嶺、青山、屯門……各鄉村代表在元朗東平社學集會,成立抗英指揮部“太平公局”,共同簽署《約法三章》,歃血為誓:“大忠大義,祭告天地,海枯石爛,心誌不移!”各鄉村約定:出入相友,守望相助,遇有緊急情況,以銅鑼、海螺聲為號,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共抗英夷,保衛家園。

    4月11日,屏山覲廷書室。

    樓上客房裏,兩廣總督新近發布的兩份告示擺在易君恕麵前的書案上。書案旁,圍坐著鄧菁士、鄧伯雄和太平公局的幾位首領。

    易君恕默默地看完了告示,想起去年逃出京城,今年又逃迴大陸,總是在死亡線上苦作掙紮,心境無限悲涼,抬起頭來,喃喃地說了一句:“一千塊大洋,這就是我頭顱的價格?”

    “這種官樣文章,兄長何必理睬它?”鄧伯雄昂然道,“官府不要你,新安的百姓要你!有十萬同胞與你同在,我保你安然無恙!”

    “你來保我,誰來保你?”易君恕苦笑一笑,“譚鍾麟下令‘嚴懲’抗英人士,你我的處境已相差無多!”

    這時,房門被輕輕敲響,鄧伯雄問道:“誰?”

    “我。”老夫於推門進來,手裏拿著一隻銅頭、玉嘴的竹管旱煙袋,遞過來說,“剛剛收到的情報,從九龍送來的!”

    易

    君恕望著那根煙袋,心裏納罕,不知這情報是何用意?

    鄧伯雄接過煙袋,看了一看,捏住玉嘴,用力拔下,竹管中便露出牙簽般粗細的一個紙卷。他急忙抽出紙卷,展開了,匆匆看去,不禁“啊”了一聲!

    “嗯?”鄧菁士伸手接過那小小的紙條,念道,“大鵬協右營守備方儒,明晨率九龍水師船在青山灣登陸,吾人宜及早迴避。”

    人們驟然吃了一驚!

    “方儒必是受譚鍾麟派遣,前來彈壓抗英鄉民!”鄧伯雄說,“我們如果迴避,反而助長了他的氣焰……”

    “譚鍾麟不敢抵抗番鬼,倒來屠殺自己同胞,實屬可恨!”文湛全怒而拍案,“既然如此,我們與官府勢不兩立!”

    “官退民反,我們反了!”鄧儀石憤然道,“先殺官兵,再戰鬼佬!”

    “我們有大炮、抬槍、長槍、短槍,足以對付官兵水師,”鄧植亭也摩拳擦掌,“今夜集合隊伍,埋伏在青山灣,等方儒上岸,殺他個片甲不留!”

    一時群情激昂,而鄧菁士卻神色肅然,以手拈須,沉默不語。

    “大哥!”鄧伯雄望望鄧菁士,“你怎麽……”

    “菁士兄,”文湛全道,“各鄉武裝,公推由你來統領,現在情勢緊急,你要當機立斷,好早作準備!”

    “且慢……”鄧菁士舉目望著易君恕。

    “嗯,”鄧伯雄明白了他的意思,說,“事關重大,還應聽聽君恕兄的意思……”

    大家把目光一齊投向易君恕。的確,他對於這件大事還一言未發。

    “易先生!”

    “易先生……”

    一雙雙眼睛焦急地期待著他。

    “承蒙諸位垂問,易某不揣冒昧,願一陳管見,”易君恕沉吟片刻,說道,“兩廣總督派兵彈壓百姓,係為港英所指使,意在‘以華製華’,借刀殺人,令中國人自相殘殺,以坐收漁翁之利,此計甚為惡毒!以我之見,決不可上當,對方儒所率水師宜和而不宜戰。”

    “君恕兄!”鄧伯雄大出所料,疑惑不解,“譚鍾麟懸賞買你的人頭,此仇不共戴天!如今官兵送上門來,正是報仇的絕好時機,你怎麽反而出此下策?”

    “伯雄啊!”易君恕被他勾起了滿腔悲憤,熱血衝上頭頂,額角青筋暴起,一雙劍眉緊鎖,目眥欲裂!“國家奸臣當道,顛倒黑白,賣國有功,愛國有罪,我被官府追捕

    ,半年以來,漂泊萬裏,有家難歸,九死一生,若論一己之仇,何嚐不欲拔劍而起,殺盡不平!……”他的嘴唇在顫抖,緊握的拳頭在戰栗,卻又強忍著胸中怒火,長歎一聲,說,“可是,如今英夷重兵壓境,大敵當前,中國人應當一致對外,抗侮禦敵,而不可骨肉相殘,使親者痛而仇者快!而且,我們外抗英軍,內戰官兵,勢必腹背受敵,陷入兩麵夾攻之中,此乃兵家大忌,萬不可為!”

    “嗯,”鄧菁士聽得頻頻點頭,“先生所見,極有道理……”

    “可就怕行不通啊!我們要與官兵一致對外,他們哪裏肯聽?”鄧伯雄憂心忡忡地望著易君恕,沉吟道,“兄長有所不知,自從九龍被港英霸占,英軍經常越界騷擾新安,侮辱婦女,搶劫財物,為害久矣!譚鍾麟督粵已經四年,也未曾見他放過一槍一彈,如今鬼佬要他出兵,便立即派兵六百,進駐九龍,專為彈壓百姓!明天方儒率鐵甲船洶洶而來,我們不打,更待何時?”

    “這倒也是,”鄧菁士沉吟道,“如果我們避而不打,一則百姓難免遭受官兵騷擾,二則更助長了英軍氣焰;若要與方儒講和,不經一番交戰,他又哪裏肯和?”

    “打不得!”易君恕斷然說,“家父生前效命於北洋水師,據我所知,大清海軍雖不如英、日列強船堅炮利,也具相當實力,我們不可以卵擊石。新安百姓,節衣縮食,購買槍支彈藥,來之不易,此番消耗殆盡,來日何以抗擊英軍?況且,一經交戰,鄉鄰子弟也難免傷亡,諸位又於心何忍?”

    “那麽,先生有何退兵之策?”鄧菁土問道。

    “隻可智取,不可力敵。”易君恕說,“請選派各鄉父老代表,不帶一兵一卒、一槍一彈,明日一早前往青山灣迎接水師戰艦,懇切陳辭,曉以民族大義,奉勸方儒迴師。”

    “唉!兄長總是以善心待人,”鄧伯雄歎息道,“而大清官兵一向對外畏敵如虎,對內以欺壓百姓為能事,早已把民族大義丟到九霄雲外去了,有道是‘秀才遇著兵,有理講不清’,靠幾句空話,又怎能把他勸得迴去?要讓他們知道百姓不可欺,隻有迎頭痛擊,教訓他們一番!”

    “我看未必,”易君恕肅然道,“孫子曰:‘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不才願當此任,憑一番舌戰而退方儒之師,諸位信得過我嗎?”

    “不行,不行,這更加使不得!”鄧伯雄搖搖頭說,“官府正要捉拿兄長,我們怎能讓你去送死啊?”

    “伯雄說得是,”鄧菁士道,“此事成敗尚難預料,先生不可冒險!”

    “我已是待斬之身,蒙新安父老再造之恩,無以為報,如今父老有難,我願為民請命,不避一死!”易君恕站起身來,昂然說道,“如若方儒不聽勸諫,執意與民為敵,當先殺我,我為新安父老而死,也死得其所!到那時,兄再興問罪之師,討伐方儒不義之賊,也為時未晚!”

    “易先生!”鄧菁士肅然立起,握住易君恕的兩手,“先生大智大勇,令人感佩!但赤手空拳,出入於刀劍之間,若有不測,新安十萬鄉民,於心何安?”

    “是啊!”鄧伯雄也倏地站起身來,說,“如果君恕兄執意前往,以我之見,當調集人馬,全副武裝,隨同兄長去會見方儒,相機行事,先禮後兵,可和則和,不和則戰!”

    “好!”鄧菩士重重地點了點頭,“如此,可保萬無一失!”

    鄧儀石、鄧植亭和各位首領也極表讚成。

    “那麽,明日之事就照此辦理!”鄧菁士當即作了決定,“事不宜遲,請各位速速返迴,通告各鄉各村,分頭準備,今夜三更,在元朗太平公局集合!”

    鄧菁士交代完畢,各位首領雷厲風行,匆匆散去。鄧伯雄送他們出了門,迴頭望著易君恕,輕輕叫了聲:“君恕兄……”

    “伯雄,”易君恕說,“有話請講!”

    “此事關係到兄長生命安危,我當隨侍兄長左右,不敢稍有懈怠!”鄧伯雄說,“明日見了方儒,除了一番舌戰,我想……似還應將一封請願書當麵遞交,請他轉呈兩廣總督為好,畢竟譚鍾麟是朝廷一品大員,他說話更有分量!”

    “嗯,”易君恕點點頭,“伯雄想得比我周到,如此最好。”

    “那麽,”鄧伯雄懇切地望著他,“還要借兄長之才,寫就此書,如何?”

    “好,愚兄責無旁貸!”

    “拜托了!我先迴錦田一趟,把此事稟報太公,今夜二更,再來接兄長!”

    鄧伯雄和他緊緊握手,然後匆匆離去,時間已經十分緊迫,他要調集武裝,作好充分準備。

    人們都走了,客房裏隻留下易君恕,還有覲廷書室的鄧老夫子。

    老夫子默默地取過文房四寶,拈起水注,在硯台上點了幾滴清水,手持墨錠,一邊緩緩地研磨,一邊望著易君恕說:“易先生這一篇文章,抵得上十萬人命啊!”

    易君恕抬頭望望窗外,灰蒙蒙的天空,已是紅日西斜,二更天之前,這封請願書必須完稿,他提起筆來,覺得有千鈞重量。自己有生以來,二十八個春秋都被書生空議論消磨而去,如今始作有用的文章,這篇不戰而屈人之兵的言辭該如何下筆?

    沉沉夜幕籠罩著新安大地,西南天際剛剛現出一彎細如銀鉤的新月。鄉間土路上,一隊浩浩蕩蕩的人馬,踏著朦朧月色,默默地行進。這些農家子弟,穿著駁雜不一的家織土布衣裳,身背著自帶的炒米餅,由十幾歲的細路仔到四五十歲的阿伯、阿叔,三人一組,十人一隊,各村編製成列,匯成一股洪流。青壯漢子組成長槍隊、短槍隊、小刀隊,集中使用從各方購來的步槍、駁殼槍和特製的雙刃匕首,其餘人員則腰挎大刀,肩扛長矛。另有數十名壯丁,用木架抬著七支抬槍,三十名彈藥隊在後跟隨,這是鄉民們視若珍寶的重型武器。

    易君恕和鄧菁士、鄧伯雄、鄧儀石、鄧植亭、鄧芳卿、文湛全、文禮堂、廖雲穀、彭少垣、侯翰階等太平公局的首領走在隊伍的前頭,簇擁著中間一頂轎子,年愈九旬的鄧氏族長九公,皓首銀須,長袍馬褂,顫巍巍坐在轎中,由兒孫們抬著親赴青山灣。此去前景如何,誰也不能預料。也許鄉民義感方儒,收兵迴師;也許冰炭不容,一觸即發,釀成一場血戰!

    隊伍默默地行進,隻聽得轎杆聲咿呀,腳步聲沙沙……

    青山灣,新安大陸部分的西南邊陲,一片天然避風良港,青山、九徑山左右雙峰夾峙,屯門雄踞其間,自古為海上交通要道,人文薈萃勝境,兵家必爭之地。據故老相傳,早在南北朝時代,有“杯渡禪師”以木杯渡河而來,在此修煉,因此青山又名“杯渡山”;此山絕頂,石壁之上,有“高山第一”四個大字,落款“退之”,係唐代文豪韓愈手跡,由北宋熙寧進士、錦田鄧氏四世祖鄧符協勾摹刊刻於此,平添千古佳話。明正德年間,葡萄牙武裝艦船從大西洋遠道而來,在此占據海島,設營立寨,殺人越貨,無惡不作;嘉靖元年,廣東海道副使汪钅宏親督師船,聯合鄉丁、團練與敵激戰,生擒葡萄牙官兵四十二人,斬首三十五級,大獲全勝,是為中國軍民抗擊西方殖民主義武裝侵略之始,大海作證,青山為憑。

    歲月悠悠,往事千年,青山灣閱盡人間榮辱興亡、苦難滄桑……

    黎明時分,茫茫海麵上,一艘鐵甲戰艦披著晨曦疾駛而來,主桅上高懸大清國黃龍旗,船頭左右舷都標著醒目的兩個大字:“廣丙”。當年朝廷通過擔任大清總

    稅務司的英人赫德,以八十萬兩白銀之價,從英國購得“廣甲”、“廣乙”、“廣丙”三艘戰艦,其中“廣丙”號駐防大鵬協,巡防東湧至九龍寨城一帶。此番戰艦西行,係奉兩廣總督譚鍾麟之命,前往彈壓新安“亂民”。

    “廣丙”號前甲板上,巍然佇立著大鵬協右營守備方儒,他頭戴纓盔,身披鎧甲,腰挎戰刀,威風凜凜。按大清軍製,綠營兵在省設標,標下設協,協下設營,營下設汛,營一級由參將、遊擊、都司、守備分別統領。方儒位在都司之下、千總之上,隻不過是一名中下級軍官;但九龍寨城地處邊陲軍事要塞,分領營兵的守備也就非同小可,對於草芥小民的威懾力更是可想而知。

    巍巍青山撲麵而來,戰艦降低航速,鳴響汽笛,徐徐駛進海灣,準備靠岸,在此登陸。

    “大人,請看!”侍立在方儒身旁的傳令兵突然指著前方,說道,“海岸上是些什麽人?”

    “嗯?”方儒不以為意,從傳令兵手中接過單筒望遠鏡,舉目望去,隻見青山灣邊,密密麻麻排開一彪人馬,數百上千也不止,卻都是農夫裝束,手持快槍、長矛,嚴整肅立。隊伍的旁邊,還有一些當地村民,多係老弱婦孺,年邁老人拄著拐杖,年輕婦女攜男抱女,也紛紛從附近的村莊圍攏來,慌慌地注視著突然開來的鐵甲戰艦,山村漁港都為之轟動了。兩岸邊的武裝鄉民,則任憑周圍人聲嘈雜,排著整整齊齊的隊伍,麵向戰艦肅立,紋絲不動。

    方儒不禁吃了一驚。他早就聽說新安民風強悍,一向好勇尚武,如今又乘中、英交涉租借地之機,要聚眾鬧事,一見之下,果知此言不虛。而民間武裝竟然集合上千人馬,且擁有快槍裝備,卻又出乎他的意料!不過。轉而又想,農夫畢竟是農夫,慣於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土裏刨食,未曾受過嚴格訓練,在正規水師麵前,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無須動武,隻憑赫赫軍威也足以把他們嚇退,算得了什麽?

    “傳我的命令,”方儒放下望遠鏡,說道,“低速前進,準備靠岸,槍炮手各就各位!”

    “是!”傳令兵高聲喊道,“低速前進,準備靠岸,槍炮手各就各位!”

    頓時,“廣丙”號上腳步聲、軍械聲響成一片,炮手、裝填手奔赴炮位,槍手子彈上膛、刺刀挺鋒,齊集甲板。

    戰艦逼近海岸,岸邊密集的人群已經近在眼前,看得十分清晰。鄉民們列隊井然,前麵肅立著七八名青壯男子,當是民團首領;而他們中間卻是一位耄耋老者,胸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補天裂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霍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霍達並收藏補天裂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