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韓陵派的規矩,入門後的弟子,卻是先要去雲陵大殿拜見那韓陵掌門和各派首座,故戒玄道人和魯一法,帶著鍾小於,進了雲陵去。
那門內卻是一片綠野樹蔭,叢林遍布,在林中一寬有五米的碎石道上走了好長的一段路,才看到了一扇木門,推門而入見是一個幽僻的庭院,再往庭院內朱紅色柱子支撐著的迴廊而行,每隔兩根柱子便有一扇半弧形拱門,走了許久,不知道經過了多少拱門,終於到了迴廊盡頭,是一扇高達十丈的紅漆木門,如天之屏隔開了裏麵的世界。
戒玄道人和魯一法沒多作表示地從這扇門裏走了進去,間或有一兩個道士,從門內進進出出,見了戒玄道人亦作揖稱唿,都是見怪不怪的淡然。鍾小於卻是把頭仰得老高,幾乎是望著藍天而進那門內的。甫一進去,卻又是訝然。
是個跟剛進來的時候,如同雲霧般的仙境。
兩圍翠色欲流的眾多樹木間,白雲繞繚,似乎是朵朵積雪,落到了樹上,前麵是被白紗蒙著顯得隱隱綽綽的空場,極其寬遼。空場中放有一巨型銅紫色香鼎,以其為中心,放射而去的每十丈開外,均另設有銅金色略小之香鼎,鼎中焚香嫋嫋,透著的清氣亦混合在了若有若無的雲氣中,給人甚為奇妙的感覺。
遠處卻又是一高高的石階,霧般蒙朧的雲氣裏,隻偶爾露出一兩階,最高處似乎接於天際之上,不知道是否與之前經過的天梯一般景致?
鍾小於邊想,邊跟在戒玄道人和魯一法後麵登上了那高高的石階,卻發現,石階之上,卻是另一番景象。
漢白玉鋪砌的磚地,在太陽下亮光閃閃,向前不過一百米,卻是個水潭,潭水幽藍,深不見底,隻泛著微微鱗光,映照著藍天白雲。水潭中有六根高約三十米的粗大石柱,而水潭那邊便已是一片雄偉的建築群,當中最為氣勢恢弘者,則為韓陵雲陵大殿,已然傳出泠泠仙訣聲聲,甚攝人心。要到雲陵大殿,必先過此潭中五根石柱,戒玄道人在前,未等鍾小於看得真切,便已身在石柱之上,須臾間便落到了水潭那一邊,而魯一法也挾鍾小於躍上了石柱,連跳兩根石柱,將要跳到第三根石柱時,寧靜的潭水中忽然起了變化,先是水泡冒個不停,而後那晶瑩的水泡旋轉著成一弧線,更連成圈,卻是一個旋渦,繼而旋渦擴散而開變將大了起來,水浪不斷往上滾湧,最後聽得潭中一聲怪叫,一巨大身影挾帶著大量潭水升騰至石柱之上,那驟然帶起而又轟然落下的潭水霎時盤繞在五根石柱上,將五根石柱浸染在了清澈的潭水中,形成一股空中水台的奇異現象,而那淩空於上的身影,竟又是一條巨蟒。通體自是潔白如碧,卻又鱗甲遍身,血口裂開作吞人狀,那口中銳牙森森見白,紅目如燈,麵貌比先前見那一條卻又要猙獰十分,鍾小於當下便又是眼睛一閉,魯一法不顧一身衣裳全濕,立定於石柱上單手行禮,“此乃韓陵初入門弟子,請護法放行。”
鍾小於見魯一法言畢後半天沒了聲響,惶恐地半睜一隻眼,卻剛好看到那巨蟒之巨目湊在其身之側,慌得又是雙眼一閉,聽天由命。再聽嘩啦一聲,湧上之水重歸潭中,巨蟒早潛入了潭中不知去向,這才過了石柱。
三人繼續前行,徑直朝那雲陵大殿而去。大殿之門早已開啟,那金燦燦的陽光竟是把整個店內照得通徹,端得是氣度不凡。
大殿之上站有數十人,道俗皆列,眾人之前卻是六張青檀高椅,均坐一人,惟左邊第二張空了出來,居於正中與其餘五張略疏離開一丈距離的高椅上,卻坐著一位鶴骨仙風之朱裳道人。
見戒玄道人和魯一法帶著鍾小於入得門來,眾人皆是不解,那朱衣道人更是眉頭一皺,注意力落在了鍾小於身上,慢言而道,“戒玄師弟,你今日遲來,是為那少年之事?”
“是,掌門師兄!”朱衣道人正是當今韓陵派掌門慧道真人。戒玄道人迴答著,不慌不忙地走到那空出的高椅上坐下,爾後才讓魯一法將鍾小於之事稟與慧道真人及各派首座。眾人聽完,皆麵帶驚訝之色而望向鍾小於,而在眾目注視之下,鍾小於卻是愈覺渾身不自在。
“那麽,戒玄師弟想如何處置這名弟子呢?”慧道真人聽完,擼了一把白須,問。
“鍾小於雖入門已晚,但畢竟已是韓陵弟子,還請掌門師兄定奪。”戒玄道人朝慧道真人揖手。
慧道真人想了想,然後對座上之人說,“戒玄師弟所說亦是,既鍾小於已入門,則為我派弟子,不知哪位師弟可將其收為門下?”
韓陵授業之策,卻是所收弟子歸入五派之內,其修為最高詣者,即有望為下任掌門者,則上送於雲陵長門內,即為當任掌門之徒。
那除戒玄道人之外的其餘四位首座,卻皆是不情願之色。蓋因他們既已知鍾小於與三月前之新徒一起而至,卻三月後才有能力入得門來,故對鍾小於之資質已是萬般看不上眼,於是緘默。
慧道真人見無人應聲,朝向那右邊第一位道人,“天智師弟,你看——”
“掌門師兄,三個月前我收徒近十八人,已是各脈之最,此弟子還是先讓與其他師兄師弟罷!”未等慧道真人開口,竟雲山一脈首座天智道人已是推搪而過。
慧道真人隻能生生把話吞迴,再看那四位,卻見下陽山一脈首座範書乙閉著雙眼,似是不知殿內所生何事,臨風山首座蘇葉已是冷冷地望著殿外,毫不正眼看那鍾小於一眼,大知山首座梁正京,幹脆搔著額頭,作為難狀,卻是戒玄道人,看著鍾小於似有所思。
那尷尬立於眾人中的鍾小於,怎不知是因自身拙笨,而各師尊均露嫌棄之意,一時羞憤得無以自控,身是微顫著不能自已,恨不能挖了地洞鑽進去免了丟人現眼。
“戒玄師弟,我看,這孩子既是由你帶迴來的,那收入你門下不知如何?”慧道真人嚐試著說。
“掌門師兄,戒玄正有此意!”戒玄道人亦不推辭,緩緩而道,“若不是怕各位師兄師弟疑戒玄私搶弟子,一早已將鍾小於領入門中了。”
其餘四位聽此一說,卻都將視線落到了戒玄道人身上。天智道人首先哈哈笑了起來,“之前師兄既已收一高徒,再收下此弟子可是應該的。”
鍾小於之前受戒玄道人幫助才入得法門,已是滿心感激,現在見其又應允肯收自己為徒,自是激動得恨不得馬上朝他磕幾個響頭。
而慧道真人見事已解決,於是揮手而去。倒是那幾位首座,看了看戒玄道人,再看了看鍾小於,均是搖著頭離開了。
魯一法見眾人均離開了,這才鬥膽地向前拍了拍鍾小於的肩膀,笑嘻嘻地說,“這下,你可是我的小師弟了!”
鍾小於卻又是激動又是不安,看著戒玄道人,雙膝跪下連磕了三個響頭,叫道,“師父!”
戒玄道人額首,微微一笑,吩咐魯一法把鍾小於帶至其一門修煉之地上陽山上。
那門內卻是一片綠野樹蔭,叢林遍布,在林中一寬有五米的碎石道上走了好長的一段路,才看到了一扇木門,推門而入見是一個幽僻的庭院,再往庭院內朱紅色柱子支撐著的迴廊而行,每隔兩根柱子便有一扇半弧形拱門,走了許久,不知道經過了多少拱門,終於到了迴廊盡頭,是一扇高達十丈的紅漆木門,如天之屏隔開了裏麵的世界。
戒玄道人和魯一法沒多作表示地從這扇門裏走了進去,間或有一兩個道士,從門內進進出出,見了戒玄道人亦作揖稱唿,都是見怪不怪的淡然。鍾小於卻是把頭仰得老高,幾乎是望著藍天而進那門內的。甫一進去,卻又是訝然。
是個跟剛進來的時候,如同雲霧般的仙境。
兩圍翠色欲流的眾多樹木間,白雲繞繚,似乎是朵朵積雪,落到了樹上,前麵是被白紗蒙著顯得隱隱綽綽的空場,極其寬遼。空場中放有一巨型銅紫色香鼎,以其為中心,放射而去的每十丈開外,均另設有銅金色略小之香鼎,鼎中焚香嫋嫋,透著的清氣亦混合在了若有若無的雲氣中,給人甚為奇妙的感覺。
遠處卻又是一高高的石階,霧般蒙朧的雲氣裏,隻偶爾露出一兩階,最高處似乎接於天際之上,不知道是否與之前經過的天梯一般景致?
鍾小於邊想,邊跟在戒玄道人和魯一法後麵登上了那高高的石階,卻發現,石階之上,卻是另一番景象。
漢白玉鋪砌的磚地,在太陽下亮光閃閃,向前不過一百米,卻是個水潭,潭水幽藍,深不見底,隻泛著微微鱗光,映照著藍天白雲。水潭中有六根高約三十米的粗大石柱,而水潭那邊便已是一片雄偉的建築群,當中最為氣勢恢弘者,則為韓陵雲陵大殿,已然傳出泠泠仙訣聲聲,甚攝人心。要到雲陵大殿,必先過此潭中五根石柱,戒玄道人在前,未等鍾小於看得真切,便已身在石柱之上,須臾間便落到了水潭那一邊,而魯一法也挾鍾小於躍上了石柱,連跳兩根石柱,將要跳到第三根石柱時,寧靜的潭水中忽然起了變化,先是水泡冒個不停,而後那晶瑩的水泡旋轉著成一弧線,更連成圈,卻是一個旋渦,繼而旋渦擴散而開變將大了起來,水浪不斷往上滾湧,最後聽得潭中一聲怪叫,一巨大身影挾帶著大量潭水升騰至石柱之上,那驟然帶起而又轟然落下的潭水霎時盤繞在五根石柱上,將五根石柱浸染在了清澈的潭水中,形成一股空中水台的奇異現象,而那淩空於上的身影,竟又是一條巨蟒。通體自是潔白如碧,卻又鱗甲遍身,血口裂開作吞人狀,那口中銳牙森森見白,紅目如燈,麵貌比先前見那一條卻又要猙獰十分,鍾小於當下便又是眼睛一閉,魯一法不顧一身衣裳全濕,立定於石柱上單手行禮,“此乃韓陵初入門弟子,請護法放行。”
鍾小於見魯一法言畢後半天沒了聲響,惶恐地半睜一隻眼,卻剛好看到那巨蟒之巨目湊在其身之側,慌得又是雙眼一閉,聽天由命。再聽嘩啦一聲,湧上之水重歸潭中,巨蟒早潛入了潭中不知去向,這才過了石柱。
三人繼續前行,徑直朝那雲陵大殿而去。大殿之門早已開啟,那金燦燦的陽光竟是把整個店內照得通徹,端得是氣度不凡。
大殿之上站有數十人,道俗皆列,眾人之前卻是六張青檀高椅,均坐一人,惟左邊第二張空了出來,居於正中與其餘五張略疏離開一丈距離的高椅上,卻坐著一位鶴骨仙風之朱裳道人。
見戒玄道人和魯一法帶著鍾小於入得門來,眾人皆是不解,那朱衣道人更是眉頭一皺,注意力落在了鍾小於身上,慢言而道,“戒玄師弟,你今日遲來,是為那少年之事?”
“是,掌門師兄!”朱衣道人正是當今韓陵派掌門慧道真人。戒玄道人迴答著,不慌不忙地走到那空出的高椅上坐下,爾後才讓魯一法將鍾小於之事稟與慧道真人及各派首座。眾人聽完,皆麵帶驚訝之色而望向鍾小於,而在眾目注視之下,鍾小於卻是愈覺渾身不自在。
“那麽,戒玄師弟想如何處置這名弟子呢?”慧道真人聽完,擼了一把白須,問。
“鍾小於雖入門已晚,但畢竟已是韓陵弟子,還請掌門師兄定奪。”戒玄道人朝慧道真人揖手。
慧道真人想了想,然後對座上之人說,“戒玄師弟所說亦是,既鍾小於已入門,則為我派弟子,不知哪位師弟可將其收為門下?”
韓陵授業之策,卻是所收弟子歸入五派之內,其修為最高詣者,即有望為下任掌門者,則上送於雲陵長門內,即為當任掌門之徒。
那除戒玄道人之外的其餘四位首座,卻皆是不情願之色。蓋因他們既已知鍾小於與三月前之新徒一起而至,卻三月後才有能力入得門來,故對鍾小於之資質已是萬般看不上眼,於是緘默。
慧道真人見無人應聲,朝向那右邊第一位道人,“天智師弟,你看——”
“掌門師兄,三個月前我收徒近十八人,已是各脈之最,此弟子還是先讓與其他師兄師弟罷!”未等慧道真人開口,竟雲山一脈首座天智道人已是推搪而過。
慧道真人隻能生生把話吞迴,再看那四位,卻見下陽山一脈首座範書乙閉著雙眼,似是不知殿內所生何事,臨風山首座蘇葉已是冷冷地望著殿外,毫不正眼看那鍾小於一眼,大知山首座梁正京,幹脆搔著額頭,作為難狀,卻是戒玄道人,看著鍾小於似有所思。
那尷尬立於眾人中的鍾小於,怎不知是因自身拙笨,而各師尊均露嫌棄之意,一時羞憤得無以自控,身是微顫著不能自已,恨不能挖了地洞鑽進去免了丟人現眼。
“戒玄師弟,我看,這孩子既是由你帶迴來的,那收入你門下不知如何?”慧道真人嚐試著說。
“掌門師兄,戒玄正有此意!”戒玄道人亦不推辭,緩緩而道,“若不是怕各位師兄師弟疑戒玄私搶弟子,一早已將鍾小於領入門中了。”
其餘四位聽此一說,卻都將視線落到了戒玄道人身上。天智道人首先哈哈笑了起來,“之前師兄既已收一高徒,再收下此弟子可是應該的。”
鍾小於之前受戒玄道人幫助才入得法門,已是滿心感激,現在見其又應允肯收自己為徒,自是激動得恨不得馬上朝他磕幾個響頭。
而慧道真人見事已解決,於是揮手而去。倒是那幾位首座,看了看戒玄道人,再看了看鍾小於,均是搖著頭離開了。
魯一法見眾人均離開了,這才鬥膽地向前拍了拍鍾小於的肩膀,笑嘻嘻地說,“這下,你可是我的小師弟了!”
鍾小於卻又是激動又是不安,看著戒玄道人,雙膝跪下連磕了三個響頭,叫道,“師父!”
戒玄道人額首,微微一笑,吩咐魯一法把鍾小於帶至其一門修煉之地上陽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