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2-7-108:07:18字數:2502
自從楊玉環入宮後,年近花甲的李隆基好似枯木逢春,恢複了年輕時的激情,又一次躊躇滿誌,萌生開疆擴土、吞並四夷之誌。
身為帝國宰輔的李林甫非常善於揣摩聖意,投其所好,向李隆基進言:“陛下建極以來,上承天意,下諭民心,崇恩布澤,宜聲遠播,首出庶物,萬國鹹寧…”
“好了,十郎。”李隆基打斷李林甫的話,笑道:“別盡講奉承話,說正事吧。”
李林甫瞅見李隆基心情很好,繼續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吐蕃逆酋,窮兵黷武,屢犯我境,殺掠邊民,罪惡昭彰。臣身為中書令,願為萬民請命,懇求陛下頒詔,出兵征伐逆胡,以彰示我天朝聖主之龍威。”
李隆基欣然準奏,敕令隴右節度使王忠嗣發兵攻打吐蕃。
敕令剛一發出,李林甫立刻在朝中大造聲勢,宣揚皇帝英明神武,此次進擊吐蕃是千秋偉業,可與秦始皇橫掃六合、漢武帝攻滅匈奴相提並論。
禦史中丞王鉷心存疑慮的對李林甫說:“微臣在河西任職時聽聞,地處兩國邊界的石堡城奇險無比。咱們這樣大張旗鼓的宣揚聖人威德,一旦讓吐蕃探聽到消息,預先有所防備,如之奈何?”
李林甫看了看王鉷,又看了看一旁的吉溫和楊國忠,捋著胡須默然不語。
吉溫笑著對王鉷說:“王中丞多慮了!我天朝帶甲百萬,良將千員,一個小小的蕃酋何足掛齒。隻要我天朝大軍一到,吐蕃自會俯首稱臣。”
楊國忠接著說:“陛下向來以仁治天下,以德服萬邦。不宣而戰非君子所為,勝之不武。再者說,此戰死多少人,那是王忠嗣的事,中丞又何必操心。”
李林甫半眯著眼睛笑道:“中丞不必憂慮,本相斷定此次王忠嗣定然不會發兵攻打石堡。”
“啊!”王鉷、吉溫、楊國忠三人驚詫的看著李林甫。
李林甫解釋道:“王忠嗣用兵一向謹小慎微,沒有十足把握決然不會出兵。諸位隻需靜觀其變,等著看一出好戲。”
楊國忠恍然大悟:“相公高明!相公您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相公深謀遠慮,我等自愧不如。”吉溫、王鉷似有所悟,連忙隨聲附和。
李林甫微笑著捋了捋胡須,目光中透出一道殺氣。
吐
蕃很快得知消息,舉國之兵嚴陣以待,數萬大軍屯於邊境要塞—石堡城。石堡城始建於隋朝,其城背靠華石山,麵臨藥水河,扼守隴右進出吐蕃的交通要衝,曆來為兵家必爭之地。隋朝末年,中原紛亂,邊防廢弛,石堡城被吐蕃占據。開元十七年三月,時任朔方節度使的信安郡王李禕采用遠程奔襲戰術,出其不意的從吐蕃手中奪迴石堡城。開元二十九年十二月,隴右、河西節度使蓋嘉運不思防務,軍備鬆懈,石堡城再次落入吐蕃之手。
王忠嗣接到皇帝詔令,權衡利弊後上疏迴奏:“石堡險固,吐蕃舉國而守之。若頓兵堅城之下,必死者數萬,然後事可圖也。臣恐所得不如所失,請休兵秣馬,觀釁而取之,計之上者。”
李隆基看過王忠嗣的奏折,龍顏大怒。王鉷、吉溫、楊國忠等人按照李林甫事先安排聯名上奏,彈劾王忠嗣“違抗敕令,畏敵不前”。王忠嗣是李隆基信任的愛將,李隆基生氣歸生氣,並沒有懲罰王忠嗣。這一結果早在李林甫的預料之中。就在此時,右金吾衛大將軍董延光主動請纓攻打石堡城。董延光在李隆基麵前承諾:三個月拿下石堡。李隆基龍顏大悅,任命董延光為西海道行軍大總管,率軍攻打石堡城,下製書嚴令王忠嗣全力配合。
王忠嗣接到朝廷製書,被迫出兵,卻並不配合董延光。王忠嗣的不合作態度,使得董延光無法發動大規模的攻城戰。
兩個月後,身在武威的李俶接到從長安六百裏加急發來的敕令,命河西節度使立刻調派兵力,協助董延光攻打石堡城。
李俶請來郭子儀商討對策。
郭子儀看過敕令,對李俶說:“既然朝廷有令,郡王自當遵從。石堡易守難攻,郭某以為不可強取,當從長計議。”
第二天,李俶收到兩封來自長安的私信。其中一封是太子李亨所寫,信中說董延光是李林甫的人,授意李俶敷衍行事,莫要費力為他人做嫁衣。另一封是李泌所寫,整封信隻有四個字:見龍在田。“見龍在田”出自《易經》乾卦,原文是“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其卦象是早晨太陽剛剛從地麵升起,光芒射出。李泌用這四個字告訴李俶,現在到了你開始嶄露頭角的時候。
李俶讓郭子儀留在武威調配兵力,等待戰機,自己率領親衛騎兵先行前往鄯州,麵見王忠嗣,共商對敵之策。
鄯州西平郡,隴右節度使行營,王忠嗣再次見到李俶,非常高興,設宴為李俶接風。宴會上除了李俶已經認識的安重璋、王思禮外,還有
王忠嗣的左右手、大唐帝赫赫有名兩位大將:隴右節度副使、都知關西兵馬使哥舒翰,隴右兵馬使、臨洮軍使李光弼。
哥舒翰生於安西龜茲,其父哥舒道元是突騎施哥舒部首領,曾擔任安西大都護府副大都護。哥舒翰作戰勇猛,每戰必身先士卒,為人正直仗義,深得將士愛戴,先後擔任大鬥軍副使、左衛郎將、隴右節度副使等職。安史之亂爆發後,叛軍勢如破竹逼近潼關,壯士暮年的哥舒翰臨危受命,帶病掛帥出征,最後因為奸臣迫害,戰死沙場,為國捐軀。
李光弼生於營州柳城,父親李楷洛是契丹酋長。李光弼性格深沉果敢,擅騎射,精謀略,尤以治軍嚴謹著稱。安史之亂爆發後,史思明以十萬大軍圍攻北都太原,李光弼率一萬孤軍堅守,成功擊退了史思明的進攻,一戰成名。太原保衛戰也成為中國古代攻防戰中以少勝多,以弱製強的典型戰例,在中國戰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後,李光弼與郭子儀通力合作,平定戰亂,成為大唐中興功臣,出將入相,官至太尉。
李俶對哥舒翰、李光弼仰慕已久,起身向二人敬酒。
宴會上,眾人說到石堡戰事,李光弼對王忠嗣說:“將軍向來愛護士卒,以持重安邊為已任。然而三個月期限將至,董延光此戰若不能取勝,必將歸罪於將軍。如今府庫充盈,將軍不如以重金犒賞三軍,以堵小人之口。”
李俶朝李光弼點了點頭,對王忠嗣說:“李將軍所言極是!如今我大唐國富兵強,陛下喜好邊功,王公何不順著陛下的意思,親自率軍進攻石堡城?”眾將紛紛起身附議。
王忠嗣示意眾將坐下,起身迴答:“你們的意思我明白。石堡城地勢險要,吐蕃防守嚴密,此時強攻必傷亡慘重。如今我軍力爭石堡一城,強行攻取不能抑製敵人,暫時不取也無關整個戰局。王某身為統帥,怎能用數萬將士的性命換取自己的高官厚祿。兵法有雲‘攻城為下,攻心為上’,要奪取石堡城,必須從長計議。”王忠嗣的一番話令李俶深受感動。
席間,進來兩位身披戰甲、意氣風發的少年。王忠嗣向李俶介紹長子王震、次子王霆。李俶請王忠嗣設座,讓王震、王霆入席。
自從楊玉環入宮後,年近花甲的李隆基好似枯木逢春,恢複了年輕時的激情,又一次躊躇滿誌,萌生開疆擴土、吞並四夷之誌。
身為帝國宰輔的李林甫非常善於揣摩聖意,投其所好,向李隆基進言:“陛下建極以來,上承天意,下諭民心,崇恩布澤,宜聲遠播,首出庶物,萬國鹹寧…”
“好了,十郎。”李隆基打斷李林甫的話,笑道:“別盡講奉承話,說正事吧。”
李林甫瞅見李隆基心情很好,繼續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吐蕃逆酋,窮兵黷武,屢犯我境,殺掠邊民,罪惡昭彰。臣身為中書令,願為萬民請命,懇求陛下頒詔,出兵征伐逆胡,以彰示我天朝聖主之龍威。”
李隆基欣然準奏,敕令隴右節度使王忠嗣發兵攻打吐蕃。
敕令剛一發出,李林甫立刻在朝中大造聲勢,宣揚皇帝英明神武,此次進擊吐蕃是千秋偉業,可與秦始皇橫掃六合、漢武帝攻滅匈奴相提並論。
禦史中丞王鉷心存疑慮的對李林甫說:“微臣在河西任職時聽聞,地處兩國邊界的石堡城奇險無比。咱們這樣大張旗鼓的宣揚聖人威德,一旦讓吐蕃探聽到消息,預先有所防備,如之奈何?”
李林甫看了看王鉷,又看了看一旁的吉溫和楊國忠,捋著胡須默然不語。
吉溫笑著對王鉷說:“王中丞多慮了!我天朝帶甲百萬,良將千員,一個小小的蕃酋何足掛齒。隻要我天朝大軍一到,吐蕃自會俯首稱臣。”
楊國忠接著說:“陛下向來以仁治天下,以德服萬邦。不宣而戰非君子所為,勝之不武。再者說,此戰死多少人,那是王忠嗣的事,中丞又何必操心。”
李林甫半眯著眼睛笑道:“中丞不必憂慮,本相斷定此次王忠嗣定然不會發兵攻打石堡。”
“啊!”王鉷、吉溫、楊國忠三人驚詫的看著李林甫。
李林甫解釋道:“王忠嗣用兵一向謹小慎微,沒有十足把握決然不會出兵。諸位隻需靜觀其變,等著看一出好戲。”
楊國忠恍然大悟:“相公高明!相公您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相公深謀遠慮,我等自愧不如。”吉溫、王鉷似有所悟,連忙隨聲附和。
李林甫微笑著捋了捋胡須,目光中透出一道殺氣。
吐
蕃很快得知消息,舉國之兵嚴陣以待,數萬大軍屯於邊境要塞—石堡城。石堡城始建於隋朝,其城背靠華石山,麵臨藥水河,扼守隴右進出吐蕃的交通要衝,曆來為兵家必爭之地。隋朝末年,中原紛亂,邊防廢弛,石堡城被吐蕃占據。開元十七年三月,時任朔方節度使的信安郡王李禕采用遠程奔襲戰術,出其不意的從吐蕃手中奪迴石堡城。開元二十九年十二月,隴右、河西節度使蓋嘉運不思防務,軍備鬆懈,石堡城再次落入吐蕃之手。
王忠嗣接到皇帝詔令,權衡利弊後上疏迴奏:“石堡險固,吐蕃舉國而守之。若頓兵堅城之下,必死者數萬,然後事可圖也。臣恐所得不如所失,請休兵秣馬,觀釁而取之,計之上者。”
李隆基看過王忠嗣的奏折,龍顏大怒。王鉷、吉溫、楊國忠等人按照李林甫事先安排聯名上奏,彈劾王忠嗣“違抗敕令,畏敵不前”。王忠嗣是李隆基信任的愛將,李隆基生氣歸生氣,並沒有懲罰王忠嗣。這一結果早在李林甫的預料之中。就在此時,右金吾衛大將軍董延光主動請纓攻打石堡城。董延光在李隆基麵前承諾:三個月拿下石堡。李隆基龍顏大悅,任命董延光為西海道行軍大總管,率軍攻打石堡城,下製書嚴令王忠嗣全力配合。
王忠嗣接到朝廷製書,被迫出兵,卻並不配合董延光。王忠嗣的不合作態度,使得董延光無法發動大規模的攻城戰。
兩個月後,身在武威的李俶接到從長安六百裏加急發來的敕令,命河西節度使立刻調派兵力,協助董延光攻打石堡城。
李俶請來郭子儀商討對策。
郭子儀看過敕令,對李俶說:“既然朝廷有令,郡王自當遵從。石堡易守難攻,郭某以為不可強取,當從長計議。”
第二天,李俶收到兩封來自長安的私信。其中一封是太子李亨所寫,信中說董延光是李林甫的人,授意李俶敷衍行事,莫要費力為他人做嫁衣。另一封是李泌所寫,整封信隻有四個字:見龍在田。“見龍在田”出自《易經》乾卦,原文是“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其卦象是早晨太陽剛剛從地麵升起,光芒射出。李泌用這四個字告訴李俶,現在到了你開始嶄露頭角的時候。
李俶讓郭子儀留在武威調配兵力,等待戰機,自己率領親衛騎兵先行前往鄯州,麵見王忠嗣,共商對敵之策。
鄯州西平郡,隴右節度使行營,王忠嗣再次見到李俶,非常高興,設宴為李俶接風。宴會上除了李俶已經認識的安重璋、王思禮外,還有
王忠嗣的左右手、大唐帝赫赫有名兩位大將:隴右節度副使、都知關西兵馬使哥舒翰,隴右兵馬使、臨洮軍使李光弼。
哥舒翰生於安西龜茲,其父哥舒道元是突騎施哥舒部首領,曾擔任安西大都護府副大都護。哥舒翰作戰勇猛,每戰必身先士卒,為人正直仗義,深得將士愛戴,先後擔任大鬥軍副使、左衛郎將、隴右節度副使等職。安史之亂爆發後,叛軍勢如破竹逼近潼關,壯士暮年的哥舒翰臨危受命,帶病掛帥出征,最後因為奸臣迫害,戰死沙場,為國捐軀。
李光弼生於營州柳城,父親李楷洛是契丹酋長。李光弼性格深沉果敢,擅騎射,精謀略,尤以治軍嚴謹著稱。安史之亂爆發後,史思明以十萬大軍圍攻北都太原,李光弼率一萬孤軍堅守,成功擊退了史思明的進攻,一戰成名。太原保衛戰也成為中國古代攻防戰中以少勝多,以弱製強的典型戰例,在中國戰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後,李光弼與郭子儀通力合作,平定戰亂,成為大唐中興功臣,出將入相,官至太尉。
李俶對哥舒翰、李光弼仰慕已久,起身向二人敬酒。
宴會上,眾人說到石堡戰事,李光弼對王忠嗣說:“將軍向來愛護士卒,以持重安邊為已任。然而三個月期限將至,董延光此戰若不能取勝,必將歸罪於將軍。如今府庫充盈,將軍不如以重金犒賞三軍,以堵小人之口。”
李俶朝李光弼點了點頭,對王忠嗣說:“李將軍所言極是!如今我大唐國富兵強,陛下喜好邊功,王公何不順著陛下的意思,親自率軍進攻石堡城?”眾將紛紛起身附議。
王忠嗣示意眾將坐下,起身迴答:“你們的意思我明白。石堡城地勢險要,吐蕃防守嚴密,此時強攻必傷亡慘重。如今我軍力爭石堡一城,強行攻取不能抑製敵人,暫時不取也無關整個戰局。王某身為統帥,怎能用數萬將士的性命換取自己的高官厚祿。兵法有雲‘攻城為下,攻心為上’,要奪取石堡城,必須從長計議。”王忠嗣的一番話令李俶深受感動。
席間,進來兩位身披戰甲、意氣風發的少年。王忠嗣向李俶介紹長子王震、次子王霆。李俶請王忠嗣設座,讓王震、王霆入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