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


    張思源毫不猶豫的就答應了,他苦笑一聲,微微擰起了眉頭:“我又要被家老們叨擾了。”


    張家家大業大,話事人也多,他雖然是主房的家主,但是,偌大的張家,上百個支係,這些都是需要他去一一說服的。


    而且,最關鍵的是朱慈炯的身份,還僅限於核心圈子才能知道的!


    為了說服各個小支的領頭人,他愁的頭發都白了……


    ……


    “楊起隆,你去我房間裏,左側第二口箱子,黑色絲帶捆綁的那個卷軸,幫我拿過來!”


    朱慈炯笑了。


    既然張思源一如既往的支持他,那麽這個東西就可以拿出來了。


    ……


    “這是?”


    張思源驚呆了,饒是他不懂紡織,但是家族的織造作坊,他還是去過的。


    自家從江南那邊購買仿製的,是一次能夠紡織四根棉紗的最先進紡紗機。


    但是,朱慈炯給他的圖紙上,卻多出了一個飛梭,原本橫置的紗錠,也改成了豎立的。


    最關鍵的是,這紡紗機上,竟然同時掛了八個紗錠!


    這代表著什麽……


    效率超過鬆江紡紗機一倍的機器?


    “殿下,這……這……”


    饒是張思源見多識廣,也被驚呆了。


    身為一個眼界開闊的士紳,這個時代的他們,可不是清末那種見到洋人齊步走,就要潑大糞、灑黑狗血除妖的‘被’昏聵傻蛋。


    大明那種士大夫狂議國政的風氣,還沒有被清廷屠絕,張思源作為這時代頂尖的鄉紳之一,隻是看了圖紙,就知道這東西有多麽厲害!


    “成立一個新作坊,專門用來紡紗,所產棉紗半數售賣,半數自紡。


    你派人管理,利潤所得我要占一半。你可願意?”


    朱慈炯輕笑道。


    這就是初始珍妮紡紗機,因為使用了飛梭和豎置紗錠,使得效率大增。


    當然,這東西最多能改進到同時紡織一百錠棉紗。


    珍妮紡紗機的出現,正是工業革命的誘因。


    資本逐利,隻要拿出了這個,後麵的進程,朱慈炯隻需要把握一個方向就好!


    至於售賣一半紗錠……


    不如此如何占據整個市場?


    ……


    “殿下說笑了,一切謹憑殿下吩咐就好。


    臣本布衣,幸得娘娘不棄,托以大明遺孤,臣下唯有一願,輔佐殿下恢複大明江山。”


    張思源毫不掩飾自己的野心:“臣下之祖,曾為上柱國,臣下以祖宗為誌,些許銀錢,臣下並不在意。”


    朱慈炯點點頭,大家都是聰明人,還是講出各自的底線比較好。


    這樣雙方都會少了顧忌。


    “這就看舅父的能力了。”朱慈炯笑著點頭,隻要張思源不掉隊,一個上柱國,他又不是拿不出來。


    “鐵匠作坊那邊,還需要銀錢投入,還有這紡紗機,舅父也盡快製作出來。


    隻要舅父速度夠快,三個月之後,所得當能彌補了之前的支出。”


    “我這就去辦!”張思源彎腰行禮,一臉欣喜的拿著圖紙離去了。


    張思源剛走,楊起隆就走了進來,他低聲道:“殿下,有句話我不知道該不該說。”


    “可是若放縱張氏繼續發展,必將吞並更多的土地,致使百姓流離失所?”


    朱慈炯反問道。


    “殿下心思之巧,末將拍馬不及。”張家的事情,的確是楊起隆一直都在思考的問題。


    他雖然是武將,但是,殿下在訓練營這邊,每天都會開展了文化課程,再加上三國演義的盛行,關雲長讀春秋的場景,成為了一眾武人心中經典的忠臣形象。


    楊起隆也想做一個這樣的儒將……


    他們在南陽,曆史上以南陽起家,最出名的就是東漢光武帝!


    這些時日,楊起隆特意找了茶館,天天去聽說書人講以南陽起家的光武帝的故事。


    什麽黑夫王莽攆劉秀,什麽肚饑好下麥仁飯……他都會唱了都!


    楊起隆詢問了很多人之後,這才搞明白——依靠世家大族起家的光武帝,正是因為太過倚重世家,東漢才會屢屢出現世家專權的現象。


    他很擔心張家會不是就是他們的權臣……


    朱慈炯輕笑:“陵邑製度你可知道?”


    陵邑製度就是西漢時候,用來對付東漢六國殘餘貴族的一種辦法。


    說白了,就是所謂的但使‘民’無餘財,降低了‘民間’反抗的可能。


    自古豪強,皆為地方民之首。


    想要控製住他們,唯一的辦法就是將他們遷往外地!


    而理由——還有比給先皇守陵更好的理由嗎?


    楊起隆有些懵懂,貌似這是搬遷山東六國富戶,給皇室守陵?


    ……


    曆史早有解決的辦法!


    再者說了……


    朱慈炯輕笑,這個時代的士紳,還敢像明末那樣自家富死,而讓朝廷窮死嗎?


    清廷的刀子,可很利呢!


    被殺破了膽的豪族,哪裏還敢違背他的政令喲……


    所以,在定鼎天下之前,他大可以放心的去使用這些大家族。


    至於些許硬骨頭——一道陵邑製度詔書,便能解決了。


    ……


    紫禁城。


    龍榻上,年僅15歲的康熙,消瘦的隻剩下了皮包骨頭。


    南懷仁搓了搓嘴角的半分胡須,眉頭微微擰著。


    不好辦啊!


    康熙的病情很是棘手,他采取歐曼吧一貫的辦法,放血、灌腸……


    但是,昏迷的康熙,除了日漸消瘦之外,卻沒有絲毫的好轉。


    鼇拜肅立一側,孝莊在一邊低聲哭泣著。


    “南卿,難道就沒有別的法子了嗎?”


    孝莊不甘心!


    她逼退了自己的親兒子,將所有的精力拿來撫養孫子玄燁,哪知道玄燁卻是被明人殘餘,給弄成了這樣一幅活死人。


    為了救她心愛的孫子,她已經下旨讓刑部刮了一百多個重刑犯了——


    按照南懷仁的說法,屍體中含有死者的精神,按照西人的理論,“精神”被視為生理上切實的存在,連接著肉體與靈魂。


    西醫認為:血液越新鮮,其中的精神越強健有力。


    甚至,為了治療玄燁的病情,她們已經秘密處死十幾個宮女了。


    按照南懷仁的說法,這種蘊含著年輕人“精神”的鮮血,更能治療玄燁的病情。


    哪知道,不管是放血,以血灌腸,死刑犯血肉灌腹,死屍骨粉熬湯……什麽手段都使完了,玄燁依舊昏迷不醒……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鋤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酒中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酒中狐並收藏鋤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