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大業。如今竟付諸行動,勾結寧王發動戰爭,陰謀奪取天下。
“這小賤人真是白日做夢,喪心病狂”!沙通海罵道。
“無量天尊!莫非天下又要大亂嗎”?觀心道長不無擔心。
“這上官子婉還真是不自量力”,無畏劍輕蔑地說道。
“就是呀,這老妖婆子,不但陰謀籠絡武林門派,還勾結藩王發動戰爭,真是死有餘辜”,戾豹叫道。
“上官老賤人,恬不知恥,江湖上的是非還未算清,又跑去禍害百姓了”,鍾靈兒也罵起來。
“看來我們要盡快趕往寧州了”,公孫長掃視一下說道。
“對!我們現在就去寧州”!眾人異口同聲。
“隻是”?程天力欲言又止。
“大哥可是擔心一點眉等幾個兄長迴來找不到我們”?公孫長問。
“正是”。
“大哥不必多慮,夏三娘的船隊一定順流南下去了寧州,眉兄他們必在寧州”,公孫長分析道。
“公孫少俠言之有理”,曹勁鬆說道。
當下,眾豪傑立刻收拾準備啟程。公孫長把所有人分為兩撥:自己和程天力,齊如豹,吳海平,唐四維,木劍通,宋士英等一幹女俠乘愈榮先船隊前去;無畏劍,觀心道長,沙通海等走陸路前去。到寧州後在丐幫寧州分舵聚集。並留下丐幫肖飛在湘州刺探情況。
一切就緒,跟隨公孫長和鍾靈兒立刻去湘州南城迴春堂接鍾家父子。
妙手李和李時珍依依不舍,特別是小時珍眼含熱淚,難舍難分。
的確,鍾紹棠在迴春堂十餘日,天天和妙手李探討醫道,切磋技藝,早結下深情厚誼,儼然多年摯友。小時珍亦從鍾紹棠身上學到未曾接觸到的醫療方法和藥理藥方,見識大增,受益良多。從內心早已將鍾父以父執輩視之。如今將別,再見遙遙無期,況鍾父此去,前途未卜,是小別還是永訣亦未可知。怎不叫小時珍幼小的心靈深處大受觸動?真叫一個離情難堪。
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平素傳道身側畔,他日相見是何年?情感這東西,越是深厚,分別時就越是難以割舍,短短數日好似幾年。
然而,沒有不散的宴席,公孫長,鍾紹棠,鍾靈兒和賈山終於在妙手李一家的淚光中辭別遠行。
和眾人會和,按照先前的安排就要起錨,隻是少林二尊者無論如何也不肯走陸
路,一定要和公孫長同行,公孫長無奈隻得同意。
其實誰走水路,誰走陸路公孫長是有想法的。一則北方人不慣水路,二則水路變數更大,常有人力所不能抗拒之自然風險,寧上山,勿下海就是此理。
隻是少林二尊者更有自己的使命和道理,公孫長既為少林寺俗家弟子,法號愚了,和方丈同輩,是少林二尊者之長輩。他們此行,固然要幫助同道維護武林正義,同時也要保護公孫長盡管公孫長不一定需要探們保護。但多一個人就多一份力量,也多一份智慧,說不定何時何地就能用得上,是以,二尊者堅持己見。
愈榮先帶著從鳳凰穀出來的水手,駕船自陽河開始,幾經輾轉,奔寧州而去。
一路上公孫長都在思考一件事情,這件事情不是紫薇宮上官子婉,也不是寧王朱宸濠,更不是寧州的形勢,而是公孫長他自己的武功。
公孫長內力深厚,天下少有,但其武功稀鬆平常也是練武之人中罕見的。一直以來,對陣搏擊,靠的都是內力支撐和反應速度臨場機變。雖然沒有敗績,但每次勝利都來之不易。都是險招出擊,險中取勝,結果雖不錯,過程卻兇險無比,一個差池,後果不堪設想。這樣以來,每次出手都要絲毫不差,亦不能有絲毫的留情,往往要置對手於死地。這正是公孫長思考的重要原因之一。
試想,江湖中人,結怨尋仇,抱打不平,失手傷命這屢見不鮮,這其中固然有十惡不赦,死有餘辜者,也有一時惡念行為失當的,更有純粹為了爭強好勝而一較高下的。倘若遇上,一概而論,從而一招致人死命,豈非自己先成了大奸巨惡?
再者,內力深厚,對陣久了,終有枯竭之時,就像一個體力超群善於奔跑之人,連續跑十裏路沒事,再連續跑百裏沒事,然則若連續數日跑數百乃至數千裏路呢?總有撐不住的時候,最終會被累死。這就要借助腳力,馬,驢,騾,牛,或者乘車坐船坐轎,總要想法來彌補自身力量的不足。
武功招式就是彌補內力的最好方法。
另外,對陣之時,公孫長自己或可應付,自己的同伴呢?自己沒有武功招式怎樣傳授給別人呢?是以公孫長想有自己的武功招式。
其實,以公孫長的武學造詣,隨便華山派,泰山派哪一家的劍法刀法,看幾遍就能了然於胸,稍加演練就能將其威力發揮到極致。然而,公孫長不願意那麽做,他有他的道理自己曾經保存過人家的武學秘笈,如果修習了他們的武功,無法向人家交
代未必他們會讓他交代,也無法在同道中立足。
工欲善其技,必先利其器。對練武人來說,兵器是器,武功招式同樣也是器。
有人會說,武學的最高境界是無招勝有招,手中無劍,心中有劍。公孫長為什麽還想擁有武功招式呢?在公孫長看來,這些話在別人眼裏或可有一定的道理,而在他這裏除了拗口難懂之外,幾乎一無是處了。要說有那就是告誡練武之人不要被武功招式所束縛,除此還有什麽呢?
道理很簡單,這樣的境界有誰達到過呢?反正公孫長自己遠沒有達到,是以必須有自己的武功招式。
就像做事情要講究方法方式一樣,武功招式就是方法方式。方法方式得當,事半功倍,方法方式不當,事倍功半,甚至南轅北轍徒勞無功。
另一方麵,即使有人達到這種境界,也必須有一個有招、有劍的過程,而公孫長恰恰沒有這個過程。
譬如說車,為什麽要裝上輪子呢?為的就是省力。再譬如說要運送一塊巨石,直接放到地上,成千上百人總能拖的動,然而在下麵墊上圓木,就不需要很多人,如果在冬天,在前麵的地上灑上水,待水結冰後再來拖拽也會省力。
武功招式就是練武人的輪子,圓木抑或是冬天的冰。
以公孫長的聰慧,很自然就明白了這些道理,因而他想有一套自己的武功招式。他想創一套劍法。
事實上,早在敦煌莫高窟千佛洞內,觀看岩壁上的書法時,公孫長就大受其益,要創一套劍法的想法,在那時已經藏在心裏,隻是一直以來無法靜下心來。如今,十數日的江河漂泊,才有了重拾舊夢的機會,再度思考這個問題。
文人用筆墨,武將操刀槍,世間文武之事錯綜勾連,這筆墨刀槍的用法有沒有相通之處呢?公孫長堅信其有,隻是他還沒有參透其中奧秘,或者說他還沒有有用來參透這個奧秘的機遇。
忽一日,船隊來在寧州境內,沿平江東進駛往寧州城。
一路上風聲甚緊,過往船隻傳揚,寧王已拿下寧州城,九江以及周邊數座城鎮,不日將沿大江東進拿下南京,定都稱帝,改天換日。
正行間,掌舵愈榮先突然放慢了速度,他看見對麵駛來一條大船,似官船模樣,後麵有十來條略小的船隻快速追趕。
公孫長等立於船頭觀看,隱隱約約聽到有人齊喊:“趕快追呀,活捉王禦史,向宮主領賞呀”!
王禦
史?莫非是文告中的贛湘都禦史王守仁?公孫長心中暗想。
思忖間,官船已到眼前,公孫長示意愈榮先讓過官船,迎住後麵的船隊。
船隊正全速追趕,眼看就要追上,猛可裏冒出兩條大船,擋住去路,十條船迅速前靠,一字排開,欲呈包圍之勢。
以二對十,雙方對峙。
斯時,從中間的船上站出四個人,仔細看時,卻是船幫四大分舵舵主秦海川,江長通,蘇尚榮和張長波。
這十條船赫然是夏三娘從鳳凰穀運送銅錢和軍械的船隊。
“哪裏來的鳥人,膽敢阻攔船幫行事”?秦海川罵道。
“從對麵來的鳥人,秦幫主難道不識得此船嗎”?公孫長立於船頭搭話。
“哦”?秦海川遲疑一下,仔細打量。
“秦舵主,這是咱船幫的船呀”,身邊的江長通說道。
“不錯,是鳳凰穀裏的貨船”,蘇尚榮補充。
“還是這兩位識貨,俞大哥,出來和舵主們見個麵吧”,公孫長招唿一聲,愈榮先走上船頭。
“各位舵主好!夏總舵呢”?愈榮先打躬施禮。
“俞大個子,你?你怎麽在這裏”?秦海川四人大吃一驚。
“什麽”?一聲驚問,夏三娘從後麵走出來,“閣下什麽人?此船從何而來”?
“當然是從鳳凰穀呀”,鍾靈兒在一旁大聲道。
“你!你們究竟是什麽人”?夏三娘喝問。
“夏鎮護息怒,小可公孫長”,公孫長平靜地說道。
“公孫長?你去過鳳凰穀?大將軍和九州武士呢”?夏三娘吃驚非小,一連幾個問題。
“還用問嗎?都見閻王去了”,戾豹道。
“好,好,好呀,公孫小子,爾處處與紫薇宮為敵,如今終於被老娘撞上了,看來我這未亡人運氣不錯,可要在公子麵前立大功了”,夏三娘此時竟來了精神和勇氣。
按常理說,夏三娘無論從武功或者其他任何方麵都不該出此狂言。試想狂人袁袁本立,北海漁者南宮讚,還有堯山三梟是何等人物,都一個個倒在公孫長麵前,夏三娘隻不過一個女流之輩,區區一個紫薇宮東方鎮護,究竟有何依仗而如此大言不慚?
她的確是有所依仗的,那就是腳下的水和船。
眾所周知,公孫長生活在大漠深處,大漠之中
最缺的就是水,她料定公孫長必不識水性,是故今朝在平江上邂逅,真動起手來,自己勢必穩操勝券。若果僥幸殺死或活捉公孫長,自己豈非在紫薇宮大露其臉?
這就是夏三娘的如意算盤。
然而還有她算不到的,公孫長雖居身大漠,卻亦去過冰山雪地,有冰有雪,還會缺水?
非但公孫長熟識水性,那南海一蛟吳友良或吳海平,抑或是北海漁者南宮讚充其量不過是在常溫水下生存,若真遇上冰水未必就還靈光。
然則公孫長卻一定能行,他能在天山的冰水下生存十二個時辰而無性命之憂。
這夏三娘如何得知?
“如此,在下先在這裏恭賀夏鎮護了”,公孫長笑了。
這邊對峙,那剛過去的官船竟也停了下來。
不錯,這官船上的乘客就是贛湘都禦史王守仁。
寧王造反,江南震動,大批官員明哲保身,不敢出頭。事發突然,北京尚未派員前來,整個一混亂局麵。
此時,負責贛湘軍務的都禦史王守仁,挺身而出,振臂高唿,向全國發出討逆檄文,倡導有識之士征伐逆賊。
他在江南多個地方設置都禦史行署,招募士勇,欲成勤王之師,對抗寧王。
這一日,王禦史帶三五隨從乘船到寧州城西偵探,之後欲到昌平鎮行署組建新軍。
昌平鎮在寧州城西,平江以南。王禦史沿平江逆流西行,正行間,後邊有十條木船跟過來,越跟越緊,到後來幹脆一邊追一邊大嚷:“活捉王守仁”!
王禦史是文官,外出偵看隻帶幾個所從,此情此景,哪裏敢怠慢?雖然到了昌平渡,亦不敢停靠,隻得硬著頭皮向西疾駛。
完全一個漫無目的,這王禦史心裏急,卻也無計可施:自己是文人,又無兵無卒,怎敵國身後這些虎狼之人?沒辦法,跑吧,能跑多遠是多遠,聽天由命吧。
是呀,王禦史總不能停下來,引頸就戮,任人宰割吧。
不料這無奈之舉竟闖出一條活路不說,還大受其益。
過昌平渡五十餘裏,眼看就要追上來了,王禦史心說“吾命休矣”。正唏噓時,上遊駛來的兩條船攔住追兵。王禦史不明就裏,亦不肯離去,索性停船觀看究竟。
一看之下,心裏甚慰,這兩條船中坐的皆是佩刀掛劍的武林中人,看架勢和追兵好有一拚。雖然敵我不明,他們攔住了
追兵總是一件好事。
一番話聽下來,王禦史放心了簡直樂了。
這雙方竟是仇人,仇人相見分外眼紅,他們未必顧及得了自己。
王禦史不得不樂。
此時,但見夏三娘手中黃旗一擺,十條木船迅速把公孫長他們的兩條船圍起來,船上的水手皆持撓鉤長鎖,還有的那彈弓投槍,嚴陣以待。
吳海平擅長水下功夫,見此情景,就要持鐵鑿入水,沉掉夏三娘的木船,卻被公孫長阻住。
公孫長在想另外一件事,也可以說是另外三個人,他們就一點眉,蕭漢章和方重業。他們此刻是否也在船上?如果在,在那一條船上呢?
他們在的那一條船就是自己的出路。
一點眉,蕭漢章和方重業的確就在這十條上。
當天夜裏,夏三娘的船隊運送銅錢和軍械連夜趕路,整整一十四天,船隊隻在夜間靠岸補給,從不休息,一直趕到寧州城外。
在寧州船隊並未卸貨,在江麵上休息五日,又轉道大江,運抵九江。此時,寧王叛軍正在攻打九江,大批物資運來,叛軍士氣大振,三日而下九江,叛軍稍作休整,即順流而下。
夏三娘則帶船隊返迴湘州。一點眉,蕭漢章和方重業本打算上岸走陸路迴湘州,但最終還是選擇了跟隨船隊。
原來,明中後期,朝廷無能,有些藩王蠢蠢欲動,夢想有朝一日取而代之,這些藩王中就有湘王和寧王。
武帝上官風在時,他就和湘王交好,是湘王府裏座上貴賓。二人又心懷異誌,野心勃勃,可謂臭味相投一丘之貉。他們早有默契:上官風獨霸武林,而後再助湘王舉事。
不料上官風事敗被誅,老湘王也不久因病薨歿,僅留下年方十六的獨子朱世貴繼承王位。
這朱世貴曾拜在上官風門下學武,深得上官風厚愛,故朱世貴武學造詣頗高,也算小有所成,可躋身江湖高手行列。
不獨此,上官風和老湘王早有打算,大事成時,兩家就結為親家,就是上官子婉嫁給朱世貴。
但天道無常,上官風和老湘王相繼作古,上官子婉又為了陰謀以身飼仇人,拉攏迷惑白起超,一心經營上官風餘孽。上官子婉羽翼漸豐之時,已是十二年之後
“這小賤人真是白日做夢,喪心病狂”!沙通海罵道。
“無量天尊!莫非天下又要大亂嗎”?觀心道長不無擔心。
“這上官子婉還真是不自量力”,無畏劍輕蔑地說道。
“就是呀,這老妖婆子,不但陰謀籠絡武林門派,還勾結藩王發動戰爭,真是死有餘辜”,戾豹叫道。
“上官老賤人,恬不知恥,江湖上的是非還未算清,又跑去禍害百姓了”,鍾靈兒也罵起來。
“看來我們要盡快趕往寧州了”,公孫長掃視一下說道。
“對!我們現在就去寧州”!眾人異口同聲。
“隻是”?程天力欲言又止。
“大哥可是擔心一點眉等幾個兄長迴來找不到我們”?公孫長問。
“正是”。
“大哥不必多慮,夏三娘的船隊一定順流南下去了寧州,眉兄他們必在寧州”,公孫長分析道。
“公孫少俠言之有理”,曹勁鬆說道。
當下,眾豪傑立刻收拾準備啟程。公孫長把所有人分為兩撥:自己和程天力,齊如豹,吳海平,唐四維,木劍通,宋士英等一幹女俠乘愈榮先船隊前去;無畏劍,觀心道長,沙通海等走陸路前去。到寧州後在丐幫寧州分舵聚集。並留下丐幫肖飛在湘州刺探情況。
一切就緒,跟隨公孫長和鍾靈兒立刻去湘州南城迴春堂接鍾家父子。
妙手李和李時珍依依不舍,特別是小時珍眼含熱淚,難舍難分。
的確,鍾紹棠在迴春堂十餘日,天天和妙手李探討醫道,切磋技藝,早結下深情厚誼,儼然多年摯友。小時珍亦從鍾紹棠身上學到未曾接觸到的醫療方法和藥理藥方,見識大增,受益良多。從內心早已將鍾父以父執輩視之。如今將別,再見遙遙無期,況鍾父此去,前途未卜,是小別還是永訣亦未可知。怎不叫小時珍幼小的心靈深處大受觸動?真叫一個離情難堪。
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平素傳道身側畔,他日相見是何年?情感這東西,越是深厚,分別時就越是難以割舍,短短數日好似幾年。
然而,沒有不散的宴席,公孫長,鍾紹棠,鍾靈兒和賈山終於在妙手李一家的淚光中辭別遠行。
和眾人會和,按照先前的安排就要起錨,隻是少林二尊者無論如何也不肯走陸
路,一定要和公孫長同行,公孫長無奈隻得同意。
其實誰走水路,誰走陸路公孫長是有想法的。一則北方人不慣水路,二則水路變數更大,常有人力所不能抗拒之自然風險,寧上山,勿下海就是此理。
隻是少林二尊者更有自己的使命和道理,公孫長既為少林寺俗家弟子,法號愚了,和方丈同輩,是少林二尊者之長輩。他們此行,固然要幫助同道維護武林正義,同時也要保護公孫長盡管公孫長不一定需要探們保護。但多一個人就多一份力量,也多一份智慧,說不定何時何地就能用得上,是以,二尊者堅持己見。
愈榮先帶著從鳳凰穀出來的水手,駕船自陽河開始,幾經輾轉,奔寧州而去。
一路上公孫長都在思考一件事情,這件事情不是紫薇宮上官子婉,也不是寧王朱宸濠,更不是寧州的形勢,而是公孫長他自己的武功。
公孫長內力深厚,天下少有,但其武功稀鬆平常也是練武之人中罕見的。一直以來,對陣搏擊,靠的都是內力支撐和反應速度臨場機變。雖然沒有敗績,但每次勝利都來之不易。都是險招出擊,險中取勝,結果雖不錯,過程卻兇險無比,一個差池,後果不堪設想。這樣以來,每次出手都要絲毫不差,亦不能有絲毫的留情,往往要置對手於死地。這正是公孫長思考的重要原因之一。
試想,江湖中人,結怨尋仇,抱打不平,失手傷命這屢見不鮮,這其中固然有十惡不赦,死有餘辜者,也有一時惡念行為失當的,更有純粹為了爭強好勝而一較高下的。倘若遇上,一概而論,從而一招致人死命,豈非自己先成了大奸巨惡?
再者,內力深厚,對陣久了,終有枯竭之時,就像一個體力超群善於奔跑之人,連續跑十裏路沒事,再連續跑百裏沒事,然則若連續數日跑數百乃至數千裏路呢?總有撐不住的時候,最終會被累死。這就要借助腳力,馬,驢,騾,牛,或者乘車坐船坐轎,總要想法來彌補自身力量的不足。
武功招式就是彌補內力的最好方法。
另外,對陣之時,公孫長自己或可應付,自己的同伴呢?自己沒有武功招式怎樣傳授給別人呢?是以公孫長想有自己的武功招式。
其實,以公孫長的武學造詣,隨便華山派,泰山派哪一家的劍法刀法,看幾遍就能了然於胸,稍加演練就能將其威力發揮到極致。然而,公孫長不願意那麽做,他有他的道理自己曾經保存過人家的武學秘笈,如果修習了他們的武功,無法向人家交
代未必他們會讓他交代,也無法在同道中立足。
工欲善其技,必先利其器。對練武人來說,兵器是器,武功招式同樣也是器。
有人會說,武學的最高境界是無招勝有招,手中無劍,心中有劍。公孫長為什麽還想擁有武功招式呢?在公孫長看來,這些話在別人眼裏或可有一定的道理,而在他這裏除了拗口難懂之外,幾乎一無是處了。要說有那就是告誡練武之人不要被武功招式所束縛,除此還有什麽呢?
道理很簡單,這樣的境界有誰達到過呢?反正公孫長自己遠沒有達到,是以必須有自己的武功招式。
就像做事情要講究方法方式一樣,武功招式就是方法方式。方法方式得當,事半功倍,方法方式不當,事倍功半,甚至南轅北轍徒勞無功。
另一方麵,即使有人達到這種境界,也必須有一個有招、有劍的過程,而公孫長恰恰沒有這個過程。
譬如說車,為什麽要裝上輪子呢?為的就是省力。再譬如說要運送一塊巨石,直接放到地上,成千上百人總能拖的動,然而在下麵墊上圓木,就不需要很多人,如果在冬天,在前麵的地上灑上水,待水結冰後再來拖拽也會省力。
武功招式就是練武人的輪子,圓木抑或是冬天的冰。
以公孫長的聰慧,很自然就明白了這些道理,因而他想有一套自己的武功招式。他想創一套劍法。
事實上,早在敦煌莫高窟千佛洞內,觀看岩壁上的書法時,公孫長就大受其益,要創一套劍法的想法,在那時已經藏在心裏,隻是一直以來無法靜下心來。如今,十數日的江河漂泊,才有了重拾舊夢的機會,再度思考這個問題。
文人用筆墨,武將操刀槍,世間文武之事錯綜勾連,這筆墨刀槍的用法有沒有相通之處呢?公孫長堅信其有,隻是他還沒有參透其中奧秘,或者說他還沒有有用來參透這個奧秘的機遇。
忽一日,船隊來在寧州境內,沿平江東進駛往寧州城。
一路上風聲甚緊,過往船隻傳揚,寧王已拿下寧州城,九江以及周邊數座城鎮,不日將沿大江東進拿下南京,定都稱帝,改天換日。
正行間,掌舵愈榮先突然放慢了速度,他看見對麵駛來一條大船,似官船模樣,後麵有十來條略小的船隻快速追趕。
公孫長等立於船頭觀看,隱隱約約聽到有人齊喊:“趕快追呀,活捉王禦史,向宮主領賞呀”!
王禦
史?莫非是文告中的贛湘都禦史王守仁?公孫長心中暗想。
思忖間,官船已到眼前,公孫長示意愈榮先讓過官船,迎住後麵的船隊。
船隊正全速追趕,眼看就要追上,猛可裏冒出兩條大船,擋住去路,十條船迅速前靠,一字排開,欲呈包圍之勢。
以二對十,雙方對峙。
斯時,從中間的船上站出四個人,仔細看時,卻是船幫四大分舵舵主秦海川,江長通,蘇尚榮和張長波。
這十條船赫然是夏三娘從鳳凰穀運送銅錢和軍械的船隊。
“哪裏來的鳥人,膽敢阻攔船幫行事”?秦海川罵道。
“從對麵來的鳥人,秦幫主難道不識得此船嗎”?公孫長立於船頭搭話。
“哦”?秦海川遲疑一下,仔細打量。
“秦舵主,這是咱船幫的船呀”,身邊的江長通說道。
“不錯,是鳳凰穀裏的貨船”,蘇尚榮補充。
“還是這兩位識貨,俞大哥,出來和舵主們見個麵吧”,公孫長招唿一聲,愈榮先走上船頭。
“各位舵主好!夏總舵呢”?愈榮先打躬施禮。
“俞大個子,你?你怎麽在這裏”?秦海川四人大吃一驚。
“什麽”?一聲驚問,夏三娘從後麵走出來,“閣下什麽人?此船從何而來”?
“當然是從鳳凰穀呀”,鍾靈兒在一旁大聲道。
“你!你們究竟是什麽人”?夏三娘喝問。
“夏鎮護息怒,小可公孫長”,公孫長平靜地說道。
“公孫長?你去過鳳凰穀?大將軍和九州武士呢”?夏三娘吃驚非小,一連幾個問題。
“還用問嗎?都見閻王去了”,戾豹道。
“好,好,好呀,公孫小子,爾處處與紫薇宮為敵,如今終於被老娘撞上了,看來我這未亡人運氣不錯,可要在公子麵前立大功了”,夏三娘此時竟來了精神和勇氣。
按常理說,夏三娘無論從武功或者其他任何方麵都不該出此狂言。試想狂人袁袁本立,北海漁者南宮讚,還有堯山三梟是何等人物,都一個個倒在公孫長麵前,夏三娘隻不過一個女流之輩,區區一個紫薇宮東方鎮護,究竟有何依仗而如此大言不慚?
她的確是有所依仗的,那就是腳下的水和船。
眾所周知,公孫長生活在大漠深處,大漠之中
最缺的就是水,她料定公孫長必不識水性,是故今朝在平江上邂逅,真動起手來,自己勢必穩操勝券。若果僥幸殺死或活捉公孫長,自己豈非在紫薇宮大露其臉?
這就是夏三娘的如意算盤。
然而還有她算不到的,公孫長雖居身大漠,卻亦去過冰山雪地,有冰有雪,還會缺水?
非但公孫長熟識水性,那南海一蛟吳友良或吳海平,抑或是北海漁者南宮讚充其量不過是在常溫水下生存,若真遇上冰水未必就還靈光。
然則公孫長卻一定能行,他能在天山的冰水下生存十二個時辰而無性命之憂。
這夏三娘如何得知?
“如此,在下先在這裏恭賀夏鎮護了”,公孫長笑了。
這邊對峙,那剛過去的官船竟也停了下來。
不錯,這官船上的乘客就是贛湘都禦史王守仁。
寧王造反,江南震動,大批官員明哲保身,不敢出頭。事發突然,北京尚未派員前來,整個一混亂局麵。
此時,負責贛湘軍務的都禦史王守仁,挺身而出,振臂高唿,向全國發出討逆檄文,倡導有識之士征伐逆賊。
他在江南多個地方設置都禦史行署,招募士勇,欲成勤王之師,對抗寧王。
這一日,王禦史帶三五隨從乘船到寧州城西偵探,之後欲到昌平鎮行署組建新軍。
昌平鎮在寧州城西,平江以南。王禦史沿平江逆流西行,正行間,後邊有十條木船跟過來,越跟越緊,到後來幹脆一邊追一邊大嚷:“活捉王守仁”!
王禦史是文官,外出偵看隻帶幾個所從,此情此景,哪裏敢怠慢?雖然到了昌平渡,亦不敢停靠,隻得硬著頭皮向西疾駛。
完全一個漫無目的,這王禦史心裏急,卻也無計可施:自己是文人,又無兵無卒,怎敵國身後這些虎狼之人?沒辦法,跑吧,能跑多遠是多遠,聽天由命吧。
是呀,王禦史總不能停下來,引頸就戮,任人宰割吧。
不料這無奈之舉竟闖出一條活路不說,還大受其益。
過昌平渡五十餘裏,眼看就要追上來了,王禦史心說“吾命休矣”。正唏噓時,上遊駛來的兩條船攔住追兵。王禦史不明就裏,亦不肯離去,索性停船觀看究竟。
一看之下,心裏甚慰,這兩條船中坐的皆是佩刀掛劍的武林中人,看架勢和追兵好有一拚。雖然敵我不明,他們攔住了
追兵總是一件好事。
一番話聽下來,王禦史放心了簡直樂了。
這雙方竟是仇人,仇人相見分外眼紅,他們未必顧及得了自己。
王禦史不得不樂。
此時,但見夏三娘手中黃旗一擺,十條木船迅速把公孫長他們的兩條船圍起來,船上的水手皆持撓鉤長鎖,還有的那彈弓投槍,嚴陣以待。
吳海平擅長水下功夫,見此情景,就要持鐵鑿入水,沉掉夏三娘的木船,卻被公孫長阻住。
公孫長在想另外一件事,也可以說是另外三個人,他們就一點眉,蕭漢章和方重業。他們此刻是否也在船上?如果在,在那一條船上呢?
他們在的那一條船就是自己的出路。
一點眉,蕭漢章和方重業的確就在這十條上。
當天夜裏,夏三娘的船隊運送銅錢和軍械連夜趕路,整整一十四天,船隊隻在夜間靠岸補給,從不休息,一直趕到寧州城外。
在寧州船隊並未卸貨,在江麵上休息五日,又轉道大江,運抵九江。此時,寧王叛軍正在攻打九江,大批物資運來,叛軍士氣大振,三日而下九江,叛軍稍作休整,即順流而下。
夏三娘則帶船隊返迴湘州。一點眉,蕭漢章和方重業本打算上岸走陸路迴湘州,但最終還是選擇了跟隨船隊。
原來,明中後期,朝廷無能,有些藩王蠢蠢欲動,夢想有朝一日取而代之,這些藩王中就有湘王和寧王。
武帝上官風在時,他就和湘王交好,是湘王府裏座上貴賓。二人又心懷異誌,野心勃勃,可謂臭味相投一丘之貉。他們早有默契:上官風獨霸武林,而後再助湘王舉事。
不料上官風事敗被誅,老湘王也不久因病薨歿,僅留下年方十六的獨子朱世貴繼承王位。
這朱世貴曾拜在上官風門下學武,深得上官風厚愛,故朱世貴武學造詣頗高,也算小有所成,可躋身江湖高手行列。
不獨此,上官風和老湘王早有打算,大事成時,兩家就結為親家,就是上官子婉嫁給朱世貴。
但天道無常,上官風和老湘王相繼作古,上官子婉又為了陰謀以身飼仇人,拉攏迷惑白起超,一心經營上官風餘孽。上官子婉羽翼漸豐之時,已是十二年之後